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学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 免疫细胞分离的基本原理(密度、黏附吞噬、表面标志、生长因子)应用于哪些细胞?

2. 细胞因子检测的三大基本方法(原理、优缺点)

3. FACS法测CD分子的基本原理

4.MACS法分离细胞的原理

5.ELISA和ELISPOT实验原理

6.T细胞增殖试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7.细胞凋亡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8. 概括免疫学技术主要内容

9.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和基本过程

10. 凝集、沉淀反应的主要方法(名称和基本原理)

11. 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的标记物及示踪原理

12. 免疫荧光技术的各种实验策略

13. ELISA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验策略

14. W estern blot的基本原理

1.ELISA技术原理和实验策略

ELISA全名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表面,并保留其免疫活性,然后再与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联结,并保留酶活性。洗去游离的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然后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成有色产物。反映颜色深浅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量相关,据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的实验策略有:

双抗体夹心法: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抗原。将待分析物的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经封闭和洗涤后加受检标本(抗原)形成固相抗体-抗原复合物,洗涤后再加酶标抗体生成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洗涤和底物显色。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双位点一步法:在双抗夹心基础上,改为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决定簇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其优点是测定时标本可与酶标抗体同时加入进行结合反应,两种抗体互不干扰。省时简便。但是当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间接法: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用已知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加待检标本与固相抗原结合,洗涤后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载体上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经洗涤,底物显色,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竞争法:此法可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用于测定抗体。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包被固相载体。测定管加待测抗原和一定量的酶标抗原使二者与固相抗体竞争结合,对照管只加一定量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直接结合。经洗涤,底物显色,分别测定两管的吸光度值,根据对照管与测定管吸光度值之比,计算标本中待测抗原含量。对照管由于只加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充分结合,故分解底物显色深;测定管的显色程度则随待测抗原和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竞争结合的结果而异。如待测抗原量多,竞争性地抑制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结合,使固相上结合的酶标抗原量减少。加入底物后显色反应较弱,两者呈负相关。

ABS-ELISA法:ABS即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每个亲和素分子能结合4个生物素。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系统与酶偶联能产生更大的放大效应以提高灵敏度。

2.ELISPOT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

ELISPOT全名为酶联免疫斑点检测,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ELISA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其技术原理简单讲就是: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细胞受到刺激后局部产生细胞因子,此细胞因子被特异单克隆抗体捕获。细胞分解后,被捕获的细胞因子与生物素标记的二抗结合,然后用酶标亲和素再与生物素结合,进行化学酶联显色,PVDF孔板出现“紫色”的斑点表明细胞产生了细胞因子,通过ELISPOT 酶联斑点分析系统对斑点的分析后得出结果。

实验设计在96孔培养板上进行,直接以培养板的塑料板底或者PVDF膜以及硝酸纤维素膜为基质,包被上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以捕获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特异性的抗原或者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数小时之内,T细胞就会开始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当即就被位于细胞下方的膜上的单克隆抗体所捕获。在洗去细胞之后,被捕获的细胞因子可以与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然后用酶标亲和素再与生物素结合,进行化学酶联显色,就可以在膜的局部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斑点。

3. W estern blot的基本原理

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蛋白成分。Western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至1~5ng(最低可到10-100pg)中等大小的靶蛋白。

用于western的抗体和用于ELISA的抗体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答:一般来说用于western的抗体识别的是氨基酸序列特异性;而用于ELISA的抗体则要看抗原种类,有些是识别氨基酸序列特异性,有些是识别构像特异性。所以一般根据抗体说明书来确定。

4.免疫荧光技术的示踪原理和各种实验策略(IF)

原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直接法: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间接法: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反应,荧光素标记的抗抗体再与第一抗体结合。补体结合法:通过补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然后荧光素标记抗补体特异性抗体在与补体反应发出荧光。

双结合法:两种荧光素分别标记的两种不同的特异性抗体,与同一标本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颜色荧光。

5.简述IF、western blot、ELISA的在应用中的区别。

免疫荧光

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荧光标记技术,通过荧光激发,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样本是细胞或组织,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

WB

先要进行SDS-PAGE,然后将分离开的蛋白质样品用电转仪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WB 可以看到特异性的条带,但是定量比较麻烦;只能半定量,但是可以检测细胞膜蛋白,这点ELISA做不到;所检测的一般是抗原,而ELISA抗原抗体都可以检测;所检测的抗原可以知道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否是多聚体、降解产物等,WB可以确定所用抗体是与那种蛋白起作用的;而ELISA无能为力;一次处理量就是一块胶版,10-20个样品最多了。ELISA一块96孔板一次可以处理96个样本,可以设置多个复孔、对照、梯度样等来提高检测的可信度;ELISA 可以直接读出浓度,但是如果抗体有非特异性结合,那得到的数值就不可信。

6.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的标记物及示踪原理

7.凝集、沉淀反应的主要方法(名称和基本原理)

沉淀反应的定义:是指可溶性抗原分子与特异性抗体分子在溶液或凝胶中相混合形成复合物,当两者的比例合适时,可相互作用产生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析出,出现肉眼可见的不溶性沉淀物。

根据抗原与抗体反应的环境条件及附加因素,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1.溶液中沉淀反应:是指在清彻透明的液体中,呈溶解状态的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内或凹玻片上混匀,可凝聚成为肉眼可见的絮状或颗粒状的不溶性沉淀物。常用的有:环状沉淀试验,免疫比浊法,免疫沉淀技术

2.凝胶中沉淀反应:即将抗原抗体溶液放在琼脂凝胶板上的小孔中,使它们彼此对向扩散,在抗原抗体相遇的地方形成沉淀线。此沉淀线的突出性质是:特异性抗原抗体不能通过;与沉淀线无关的抗原和抗体分子则可自由通过此沉淀线。主要包括:

单相免疫扩散试验:将混有抗体的琼脂糖溶液制成平板,在平板上打孔,加入标本,如标本中有相应抗原,会向四周扩散,在浓度比例合适的地方形成沉淀环。沉淀环的直径或面积的大小与抗原量有关。

双相免疫扩散试验:将抗原与其相应抗体放在凝胶(如琼脂)平板的邻近孔内,使们互相扩散,当扩散到两者浓度比例合适的部位相遇时,即出现沉淀线。

结果分析:○1抗原或抗体的纯度;若在两孔内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抗原抗体系统,就能产生相应数量的分离的沉淀线。○2抗原或抗体相对浓度:抗原浓度越高,形成的沉淀线距离抗原孔越远,抗体浓度越高,形成的沉淀线距抗体孔越远;○3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内的扩散受分子量影响,分子量大者扩散速度慢,扩散圈小,局部浓度高,因此形成的沉淀圈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若二者分子量相等,则沉淀线呈直线;○4抗原性质:观察两个邻近孔的抗原与抗体所形成的两条线是交叉抑或相连,可用来判断该两抗原是否有共同成分。同样的纯抗原a放在两个邻近的孔中,对应抗体放在中央孔中,两条沉淀线在其相邻的末端会互相连接和融合;若两个不同的抗原a和b,则两线互相交叉;若两个抗原有部分相同成分a和ab,则两线除有相连部分以外还有一伸出部分。○5滴定抗体效价:固定抗原浓度,稀释抗体,出现沉淀线的最高稀释度为该抗体的效价。

免疫电泳: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双相免疫扩散两种方法的结合。将抗原先进行

电泳,使其中的各种成分因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而彼此分开。停止电泳后与电泳方向平行挖一小槽,加入含相应抗血清,再做双相免疫扩散,已分离的各抗原成分与抗体在琼脂中扩散而相遇,各区带在相应位置与Ab形成沉淀弧。

对流免疫电泳:在pH8.6的溶液中,大部分蛋白抗原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IgG 分子量大,带的电荷少,在电场中虽也向正极移动,但速度缓慢。由于电渗引起负极移动的潮流速度超过了IgG向正极的移动,带动抗体移向负极,形成与抗原间的对流。二者相遇后,在最适比例处形成沉淀线。

火箭电泳试验:电泳时,含于琼脂凝胶中的抗体不发生移动,而在电场的作用下促使样品中的抗原向正极泳动。当抗原与抗体分子达到适当比例时,形成一个形状如火箭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沉淀峰,峰的高度与样本中的抗原浓度呈正相关。凝集反应的定义:是指颗粒型抗原(如细菌,红细胞或吸附在红细胞上的抗原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1.直接凝集反应:是将细菌或红细胞与其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肥达氏反应,血型鉴定等)

2.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包被在一种与免疫无关的、具一定大小的不溶性颗粒(即载体颗粒)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结合产生的凝集现象。

(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将抗原先吸附在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凝集反应。

(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将特异性抗体先吸附在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原结合产生的凝集反应。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先将可溶性抗原加到相应抗体中,使抗体先与该可溶性抗原结合,则抗体就不能与致敏的颗粒发生凝集反应。若存在可溶性抗原,则无凝集现象。

8.概括免疫学技术主要内容

9.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和基本过程

基本原理: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而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经在HA 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中进行选择性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培养基中的氨基蝶呤阻断,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次黄嘌呤完成DNA的合成过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HGPRT,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经过克隆选择,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即可无限制地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基本过程:1、抗原制备;一般而言,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2、免疫动物;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

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饲养细胞即在体外的细胞培养中,单个的或数量很少的细胞不易生存与繁殖,必须加入其它活的细胞才能使其生长繁殖,加入的细胞称之为饲养细胞(Feeder cell)。

4、细胞融合;

5、杂交瘤细胞的选

择培养;6、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7、杂交瘤细胞的冻存;8、单克隆抗体的检定;9、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10、单克隆抗体大量制备。

11.细胞因子检测的三大基本方法(原理、优缺点)

细胞因子定义: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表达并分泌的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免疫学检测方法——抗原性检测:其原理是细胞因子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荧光素,酶等免疫标记技术进行放大和显示,从而定性或定量的显示细胞因子的水平。主要包括:

ELISA;流式细胞分析法;ELISPOT

1.优点:特异性高,操作简便。缺点:只测定量,不能定其活性;测定结果和抗体来源和亲和力有很大关系,使用不同来源和亲和力的单抗,对同一标本测定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敏感性不高;标本中存在细胞因子受体,影响检测结果;标本中存在细胞因子抗体或细胞因子载体可干扰其测定。

细胞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活性检测:其原理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的DNA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单位。主要包括:

细胞增殖或增殖抑制试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细胞毒试验;细胞趋化试验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表达检测:其原理是从蛋白质水平来检测细胞因子经常因为细胞因子含量低而受到限制,根据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是通过基因表达的改变来调节的。利用细胞因子的cDNA探针或根据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mRNA 以反映基因表达和功能。主要包括:

是在一组混合的细胞群中,加入特异的针对特定靶细胞表面分子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经抗原抗体反应荧光标记抗体停留在特定细胞的表面,称为荧光抗体标记的靶细胞;将含有被标记细胞的混合细胞群混悬在一定容积的上样缓冲液中,再通过FACS的进样吸管孔,仪器就会将细胞悬液制成以单细胞排列的微细流束。当每一个细胞通过仪器的激光束照射时,带在细胞上的荧光就会被相应的激光束激活并发出对应的荧光,通过敏感的光电倍增管即可检测到从细胞表面发出的荧光。根据测得的散射光可得到细胞大小及颗粒状态的信息;而从荧光的发射强度则提供了结合在细胞上的抗体信息,进而也被反映了该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的表达情况。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多克隆抗体: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即为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

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单克隆:把可在体外培养和大量增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抗原免疫后的纯系小鼠脾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细胞系,既具有瘤细胞易于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抗体形成细胞的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将这种杂交瘤作单个细胞培养,形成单细胞系,即单克隆。

包被: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称为包被

印迹法: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荧光:是指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其回复至基态时,以发射光形式释放出能量,称为荧光。

荧光素:是一种可吸收激发光的光便能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亦称荧光色素。

发射光谱:是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记录的样品发射荧光的强度。

激发光谱:是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记录的相应的荧光发射强度。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96319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 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14.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Fc受体 B.C3受体 C.IPS受体 D.E受体 E.SmIg 15.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粒细胞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 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免疫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 免疫功能包括__免疫防御功能__、__自身耐受功能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___超敏反应__、_自身缺陷病____、__肿瘤___。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___抗原性异物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A)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 E.超敏反应性疾病 3.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4.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 A.对机体有利 B.对机体有害 C.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2002年医师真题) A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D.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T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A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A、胸腺和骨髓 B、淋巴结和脾脏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4. TC细胞(CTL)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 A、CD4分子 B、CD8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5.Th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B)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B 吞噬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7.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树突状细胞 8. B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 B ) A、自然杀伤细胞 B、单核吞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10.下列选项不属于T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3分子 D、CD40分子 11.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B细胞 D.红细胞 12.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IL-1 B.IL-2 C.IL-4 D.TNF

最新免疫学检验试题

章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 SPA能特异性与下述哪种lg的Fc段结合? ( ) A. lgG B. lgA C. lgM D. lgD 2. 在人类血清的lg中,K链和入链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2:1 3. 56C 30分钟可使下列哪种I g丧失生物学 活性?(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4. 胎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l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 ) A. lgG B. lgA C. lgM D. lgD 5. 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 A. C2 B. B 因子 C. C1q D. C3 6. 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 A. 中和作用 B.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 C. 调理作用 D. 溶菌作用 7. 补体含量增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 肿瘤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血清病 D. 肾小球肾炎 8. 关于旁路途径正确的叙述是:( ) A. 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 B. 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相同 C. 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 D. 需要经典途径的识别单位和活化单位的参与 9. 能引起恶液质的细胞因子是:( ) A. TNF- a B. TGF- 3 C. lFN-a D. lL-2 10. 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错误的是:( ) A. lL ——白细胞介素 B. EPO ――血小板生成素 C. SCF ――干细胞生长因子 D. TNF ――肿瘤坏死因子 11. 关于MHC I类分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 B. 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C. 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D. 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12. 下列哪种疾病与HLA-B27 抗原相关性显著:( )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重症肌无力 D. 强直性脊柱炎 13. 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 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 A. HLA 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 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 移植物供血不良 D. 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14. 粘附分子包括下列哪项?( ) A. 粘合素家族 B. 免疫球蛋白家族 C. 选择素家族 D. 以上全都是 15. 绵羊红细胞受体又称为:( )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16. 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 A. B 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B. NK 细胞引起ADCC 效应 c?单核吞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精品)

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异嗜性抗原 3.细胞因子 4. 调理作用 5. 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 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 转化酶是: A.C3b4b B.C4b2b C.C 3bBb D.C3bnBb E.C4bnBb 3. 抗原表位: A.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1个Fab和2个Fc B.1个Fc C.2个Fab D.2个Fab和1个Fc E.1 个F(ab′)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A.二硫键 B.共价键 C.分泌片 D.J链 E.铰链区 7.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医学免疫学》期末及考研复习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名词解释: 免疫( immunity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或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或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初始淋巴细胞( naive lymphocyte );免疫细胞 ( 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 );淋巴细胞再循环 (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 )。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名词解释: 抗原( antigen,Ag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与抗原性 (antigenicity)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与半抗原 (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 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 epitope );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 TI-Ag );异嗜性抗原 ( heterophilic 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ic antigen );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外源性抗原 (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 ( 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 ( superantigen,SAg );佐剂( adjuvant )。 2.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 。怎样才 能获得高效价抗体? 4.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简述 TD-Ag 和 TI-Ag 的主要区别。 6.SAg 与常规 Ag 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能够活化 T、B 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请列表比较 T 细胞表位与 B 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 T 细胞表位与 B 细胞表位的 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 ,Ab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互补决定区 (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调理素( 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 ADCC );多克隆抗体( polyclonal antibody, pAb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 mAb )。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讲课教案

【A型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支原体 E.放线菌 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非细胞内寄生 C.有核仁、核膜 D.无完整的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Dmitrii Ivanowski E.Edward Jenner 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 B.Robert Koch C.Paul Ehrich D.Kitosato Shibasaburo E.Joseph Lister 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 B.Edward Jenner C.Robert Koch D.Antony Van Leeuwenhoek E.Alexander Fleming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E.外膜 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 A.核质 B.质粒 C.细胞膜 D.中介体 E.细胞质 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E.质粒 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与细菌运动有关 B.比鞭毛短 C.与致病性有关 D.与基因转移有关 E.具抗原性 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 B.LPS C.外膜 D.肽聚糖 E.脂蛋白 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 A.切断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 B. IgA C. IgG D. IgE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 同种异型抗原(A ) A.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 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 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 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IgG 2.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3. 哪两类Ig的H链有4个CH功能区:(B ) A. IgA 和IgG B . IgE 和IgM C. IgD 和IgG D . IgA 和IgM E. IgD 和IgE 4 在旁路激活途径中C3 转化酶是(A) 5 半抗原:(D ) A 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特异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E 本身没有抗原 6. ①外源性抗原的递呈,②胸腺内阳性选择,③ NK细胞杀伤过程,④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上述哪些过程与MHC限制性有关(A)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E.①+④ 7. 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D C. C14325-9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B ) 区区区 区区 9 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E ) A 网络性 B 重叠性 C 多效性 D 高效性 E 特异性 10 .人类的MHC定位的染色体是D A. 第9对染色体B .第17对染色体C.第2对染色体D.第6对染色体 E 第22 对染色体 11 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C ) A. 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 同种异体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12 IgG 可被胃蛋水解酶切成为B 段+FC段 (ab' )2 段+PFC 段 段+PFC段 段+Fc段 (ab' )2 段+Fc 段 13.免疫对机体(C ) A.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B.有利C?有利也有害 D. 有害 E.无利也无害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前35个和问答题53-65重点 名词解释: 1.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 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 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被 相应抗体或抗原受体的特定部位或特殊的化学基团。 4.交叉反应:抗原或抗血清(即抗体)除与相应抗血清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有 共同抗体的其他抗血清或含共同表位的其他抗原发生的反应 5.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6. TD-Ag:指需在APC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7. TI-Ag:指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须T细胞辅助的抗原。 8.抗体antobody (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 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或类似抗体结构的球蛋白。 10.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与细菌及其它颗粒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1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 DCC):抗 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是指抗原在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带有了表面标记,而引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细胞的攻击,进而清除抗原。 1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 性抗体,称为McAb。 13.补体complement (C):在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溶菌 作用,由于这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固称为补体。 14.免疫黏附作用:免疫复合物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红细胞结合,并通过血流运送到 肝脏而被清除,故称之为免疫黏附作用。 15.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具有高效性, 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糖。 16.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能力的细胞因子,分为β.y.α三种 类型 17.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使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的 细胞因子。 18.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不同谱系的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 同阶段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19.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在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 烈,可引发超敏反应,免疫功能过低或缺陷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总复习题 A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2.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腔上囊3.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E.超抗原4.人IgM合成的最早时间是 A.胎儿早期 B.胎儿晚期C.出生后1个月D.出生后3个月 E.出生后6个月5.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 A.C2 B.B因子 C.C1 D.C3 E.C4 6.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FN C.CSF D.IL-2 E.IL-8 7.B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 A.CD2 B.CD16 C.CD19 D.CD28 E.CD8 8.HLA分子多态性部位是: A.肽结合区 B. Ig样区 C.跨膜区 D.胞浆区 E. 以上都不是 9.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A.TCR B.CD3 C.FcR D.CR2 E.smIg 10.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吞噬作用B.胞饮作用C.抗原特异性识别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F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E.补体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12.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A.巨噬细胞B.B淋巴细胞C.T淋巴细胞D.干细胞E.粒细胞13.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超抗原B.半抗原C.完全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翻译并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2、ADCC(antibody-deppend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3、TD-Ag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4、Adjuvant 5、Epitope 二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D、有利无害 E、有害无利 2、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 子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4、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5、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VH与VL区 D、VL区 E、CL 区 7、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所需离子相同 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9、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 CD86 E、CD40和CD40L 10、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甘露糖受体 C、乳铁蛋白 D、C-反应蛋 白 E、Toll样受体 11、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12、胸腺是() A.外周免疫器官B.T 细胞与外来特异性抗原相遇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 D.B 细胞获得抗原特异性受体的场所E.巨噬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13、有多个重复B表位的抗原是:() A. Supper antigen B. TD-Ag C. TI-Ag D. 构象决定 基 E. 线性决定基 14、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 IgM E.IgD 和IgE 15、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免疫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 1.何谓免疫?如何从免疫的三大功能理解免疫对机体既有利又不利 这一观点? 答:免疫( 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2.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自己与非己? 答:克隆选择学说要点: 1、同一个体内存在许多LC克隆,一种Ag只能选择相应的LC克隆发生反应; 2、未成熟LC克隆遇Ag刺激后发生克隆清除; 成熟LC克隆遇Ag刺激后则活化增殖分化,并清除Ag; 3、由于未成熟LC克隆在胸腺、骨髓中与自身Ag相遇而致自身反应性LC 克隆清除;所以成熟LC克隆主要针对外来Ag。 因而免疫系统能区别自己与非己。

4. 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 (一)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概念: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①先天具有; ②无特异性(作用广泛); ③无记忆性; ④作用时间早(即刻~96小时); ⑤个体差异小。 构成: 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尿液冲洗。 血-脑/血-胎/血-胸/血-甲/血-睾屏障 化学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的抑/杀菌物质。皮脂腺→不饱和脂肪酸; 汗腺→乳酸;胃液→胃酸;唾液、泪液等→溶菌酶 生物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 T细胞、 T细胞、B1细胞 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防御素 (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 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概念:指出生后通过与抗原接触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

功能。 特点:①后天获得; ②有特异性; ③有记忆性; ④作用时间晚(4~5天后); ⑤个体差异大。 构成:体液免疫:抗原BC 抗体 细胞免疫:抗原TC 效应TC 、细胞因子 第二节 1.何谓抗原、半抗原、表位、共同抗原、交叉反应、超抗原、佐剂?抗原(antigen): 指能与BC的BCR及TC的T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C ,并能与之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共同抗原(mon antigen):指两种不同Ag分子具有相同/ 相似的表位。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指一种Ag的Ab除与其相应Ag发生反应外,还可与其它Ag发生反应。 2. 决定Ag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Ag 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Ag因素 1. 异物性: 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的物质 ①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 ②同种异体物质(ABO血型Ag 、组织相容性Ag) ③自身物质(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全)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口腔111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D 5. A 6. B 7. D 8. B 9. C 10. B 11. A 12. C 13. C 14. D 二、填空题 1. 中国 2.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 3.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4.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6. 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三、名词解释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四、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生理表现和病理表现。 基本功能生理性表现病理性(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抵御、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等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成分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2.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固有免疫的特点是:生来具有,可遗传,相对稳定;作用无特异性;应答迅速,在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但无免疫记忆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后天获得,不可遗传;作用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在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D 5. D 6. A 7. B 8. A 二、填空题 1.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2. 骨髓,胸腺 三、名词解释 1.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2.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的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免疫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所组成。 2. 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其中,骨髓的主要功能为:(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为:(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3. 外周免疫器官由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是成熟T 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其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免疫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 1.何谓免疫如何从免疫的三大功能理解免疫对机体既有利又不利这 一观点 答:免疫( 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2.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自己与非己 答:克隆选择学说要点: 1、同一个体内存在许多LC克隆,一种Ag只能选择相应的LC克隆发生反应; 2、未成熟 LC克隆遇Ag刺激后发生克隆清除; 成熟 LC克隆遇Ag刺激后则活化增殖分化,并清除Ag; 3、由于未成熟 LC克隆在胸腺、骨髓中与自身Ag相遇而致自身反应性LC 克隆清除;所以成熟LC克隆主要针对外来Ag。 因而免疫系统能区别自己与非己。 4. 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 (一)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概念: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①先天具有; ②无特异性(作用广泛); ③无记忆性; ④作用时间早(即刻 ~96小时); ⑤个体差异小。 构成: 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尿液冲洗。 血-脑/血-胎/血-胸/血-甲/血-睾屏障 化学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的抑/杀菌物质。皮脂腺→不饱和脂肪酸; 汗腺→乳酸;胃液→胃酸;唾液、泪液等→溶菌酶生物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 T细胞、?? T细胞、B1细胞 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防御素 (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 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概念:指出生后通过与抗原接触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 功能。 特点:①后天获得; ②有特异性; ③有记忆性; ④作用时间晚(4~5天后); ⑤个体差异大。 构成:体液免疫:抗原 BC 抗体 细胞免疫:抗原 TC 效应TC 、细胞因子 第二节 1.何谓抗原、半抗原、表位、共同抗原、交叉反应、超抗原、佐剂 抗原(antigen): 指能与BC的BCR及TC的T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C ,并能与之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指两种不同Ag分子具有相同 / 相似的表位。交叉反应( cross reaction):指一种Ag的Ab除与其相应Ag发生反应外,还可与其它Ag发生反应。 2. 决定Ag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Ag 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 Ag因素 1. 异物性: 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的物质 ①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 ②同种异体物质(ABO血型Ag 、组织相容性Ag) ③自身物质(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2. 理化性:①分子量:﹥10kD ②化学结构和易接近性:苯环aa、表面、间距 ③化学性质:蛋白质→强;多糖、多肽→较弱;核酸、脂类→极弱 ④物理性状:聚合>单体;环状>直链 2.完整性:非经口途径进入机体(注射、吸入、伤口等) (二)机体因素 1. 遗传因素: 机体对Ag的应答受遗传基因(HLA)控制 2.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青壮年 > 幼年、老年;

免疫学检验试卷试题.doc

免疫学检验试题

章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SPA 能特异性与下 述哪种 Ig 的 Fc 段结合? ( ) A.IgG B.IgA C.IgM D.IgD 2.在人类血清的 Ig 中,κ链和λ链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2:1 3.56℃ 30 分钟可使下列哪种I g 丧失生物学活性? ( ) A.IgG B.IgA C.IgM D.IgE 4.胎血中出现抗风疹 病毒的何种 I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 ( ) A.IgG B.IgA C.IgM D.IgD 5.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 ) A.C2 B.B因子 C.C1q D.C3 6.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 ) A.中和作用 B.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 C.调理作用 D.溶菌作用 7.补体含量增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

A.肿瘤文含义错误的是: ( ) B.系统性红斑狼疮 A.IL ——白细胞介素 C.血清病 B.EPO ——血小板生成 D.肾小球肾炎素 8. 关于旁路途径正确 C.SCF ——干细胞生长的叙述是: ( ) 因子 A. 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 D.TNF ——肿瘤坏死因和反应子 B.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11. 关于 MHC Ⅰ类分径相同子,下列哪项是正确 C.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的? ( ) 分是 C5 A. 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D.需要经典途径的识别上 单位和活化单位的参与 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9.能引起恶液质的细 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胞因子是: ( )D.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A.TNF- α12. 下列哪种疾病与 B.TGF- βHLA-B27 抗原相关性 C.IFN- α显著: ( ) D.IL-2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下列英文缩写的中 B.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