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

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试题答案】

A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

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A项是“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

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2.下列各项,不属于

...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

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

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

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

【试题答案】

D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

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试题答案】

D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

A项“唯一的”原文表述为“特定的”与原文不相符.B项原文是说“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所以消失指的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不是“原本的特征丧失”C项“突变”概括错误.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因而传统内涵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的是“渐变”.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试题答案】

B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

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试题答案】

B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短语(“全部”),明确筛选的方向,再确定筛选的信息点是“惠民业绩”.然后推敲个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其中②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③句式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⑤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