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酶的特性(赛课)--学案

酶的特性(赛课)--学案

酶的特性(赛课)--学案
酶的特性(赛课)--学案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二课时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理解酶的特性,会分析相关曲线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课堂探究】

[复习回顾]1、酶的作用

2、酶的本质

合作探究一:酶的高效性

1、请大家回忆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比较Fe3+和H2O2酶的催化效率[思考1]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都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4号试管释放的O2更多,那么说明哪个作用更显著呢?

2、此实验说明了酶具有性

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_____________ 倍。

合作探究二:酶的专一性

1、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

还原糖能够与试剂发生反应,生成

的沉淀。

实验材料:质量分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时为2%的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0.1g/mlNaOH和

0.05g/mlCuSO4)、试管若干支、试管夹2个、酒精灯、三脚架、石

棉网、火柴、温度计、烧杯等。

设计实验:现在给你以上实验材料,要观察淀粉酶能催化哪种糖水解,应该如何

2、此实验说明了酶具有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化学反应

【思考讨论】

1、分析下列曲线可以表示酶的什么特性

2、下列模型能解释酶的什么特性

合作探究三: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看出进行实验需要比较温和的条件,比如淀粉酶在60℃左右最好。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活性)的影响呢?[思考2]:你要设计几组实验?选择几个温度?

[思考3]:观察指标怎么确定,选择什么样的鉴定试剂?

①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见图1。

② 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反应速率都比较 ,较高的温度容易使酶的 遭到破坏而失去 。

③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温度升高后,酶仍能恢复活性。

【讨论】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能否现将淀粉与淀粉酶混合后再分别放

置在不同温度下处理?

(2).本实验能用H 2O 2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吗?为什么?

2、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

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过氧化氢酶),质量分数为5%

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 溶液,蒸馏水,体积分数为3%的

①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pH 时活性最大,此pH 称为该酶的 。如图2表示胰蛋白酶的活性与pH 的关系。

②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失去活性。

图1

【归纳总结】、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酶浓度和底物浓度

2、温度和PH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doc

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张新贵 ( 整理 )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 围;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二、课前预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 4、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的猜想:;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音调 1 2 (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 (阅读课本19 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 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 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频率指的是,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 越,音调越,频率越,音调越。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到。蝴蝶的翅膀 1 秒钟振动不超过10 次,蚊子的翅膀 1 秒钟振动 500~600 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酶的特性》教案

《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 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 方法和 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 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 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f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f 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T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 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知道噪声防治的途径。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_______、_______体中比________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四、课内探究 【学点一】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频率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 2、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______;幅度越小,响度越______。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__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_____。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1 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19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 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

(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听20 Hz-20190 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高中生物必修1:5.1.2 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案

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习目标引导 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3.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1.科学思维——建立模型:通过 建立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等数学模型,理解影响的规律和 实质。 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 计:合理设计探究温度、pH对 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规范实 施实验,探究影响的规律。 高效性 专一性 酶的活性 影响因素|预知概念| 一、酶的特性(连线) 答案①—b②—c③—a 二、酶促反应 1.概念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2.酶活性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 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温度 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2.pH 酶表现出最高反应速率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3.酶失活的原因 (1)外因:高温、过酸、过碱; (2)内因:空间结构被破坏。 |过程评价| 1.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受温度和pH的影响( √ ) 2.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 ) 3.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4.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没改变,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 ) 5.高温、低温、强碱、强酸都会使酶失活( × ) 6.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多组实验,相邻两组实验具有一定的温差( √ ) |联想·质疑| ★科学解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描述了酶具有专一性。 ★科学解释: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丧失催化功能。

酶 教学设计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设计理念,打破了学生接受记忆教材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学生通过讨论质疑、设计分析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说出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及酶作用的本质。 ⑵进一步强化对酶的本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的认识、理解。 ⑶加强酶的应用及酶活性调节的模型的初步认识。 能力目标 ⑴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思考分析新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⑵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及特性。 重点突出方式:学生阅读、思考,概括酶的作用及本质;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酶的特点。 ⑵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的设计及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难点突破方法:学生讨论由实验出发设计实验,展示讨论结果,并由其他同学指正,进 一步强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的关键。 3.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具体到抽象,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逐步地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应要求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程序(问题情境、引发冲突→师生探讨、提出假设→收集信息(或实验探索) 、得出结论→成果迁移、评价调控→作业布置、强化巩固的教学程序进行。)

沪科版初二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带解析)

沪科版初二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带 解析) 【学习目标】 1.掌握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2.知道影响声音的三大特性的主要因素。 3.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重点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新课案】 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1.做一做:将一些细砂子放在桌面上,轻敲与重敲桌面,观察砂子振动情况并感受声音强弱。完成以下问题: 声音的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和 有关。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表示。 2.做一做实验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边沿,在另一端拨动直尺,不断改变直尺露出桌面的长度,感受直尺振动的快慢有何不同,音调怎样变化。 后完成以下问题: 〔1〕声音的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物体有关。 〔2〕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音色曾经叫反映了声音的与。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有关。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就是因为声音的不同。 〔一〕知识点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大;人们用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由探究影响响度因素的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 ___有关。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距发声体越______ _,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响度越_______. 【说明】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二〕知识点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_________ ____,使________变高。 【明确】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凋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声音的高低——音调,声音的大小——响度 【辨析】震耳欲聋和声音刺耳 前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后者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 〔三〕知识点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也受外界因素影响。 〝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好;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出声音。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别的。 【注意】物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音色也随之改变.如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音色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

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word教案

第二课时酶的本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酶研究的资料,比如酶工程、酶的分类等。学生整理酶本质探索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基本观点。 [情境创设] 现在已经知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之所以如此有序地快速进行,酶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些所知甚少,人们对酶的认识是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生互动] 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比较 巴斯德李比希1822~1895(法国)1803~1873(德国) 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存在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论:没有活细胞结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死亡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问: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问: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它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答:毕希纳。 请分析毕希纳研究的过程(学生活动)。 实验: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 现象:冒出气泡。 结论: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问: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不能说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答:不能。 问:那还应做怎样的实验? 答:对照实验。将酵母菌分成两等份,一半直接加入葡萄糖,另一半通过研磨、过滤等过程来进行,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问:有人说毕希那的研究成果与前人无关,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答:不同意。正是由于巴斯德、李比希的研究确定了争论的焦点,使得毕希纳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虽然已经确定了酶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但酶到底是什么物质仍然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要研究酶是什么物质,首先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酶,然后才能作出鉴定。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在研究酶究竟是什么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萨姆纳的研究过程 问:萨姆纳研究哪种酶?是如何确定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1.3《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1.3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3个特性是什么?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什么有关? 响度跟发音体的什么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学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音调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前者的声音比较 ,后者的声音比较 。(选填 尖细或闷粗)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活动1:阅读课本19-20页“音调”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频率? 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 符号: 问题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问题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问题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思考1:振动会发出声音,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 发出的声音, 却能听到讨厌的 蚊子声? 2.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2:阅读课本21-2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 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

音的响度 拓展1:振幅是确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拓展2: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音:qí yì),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活动3: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回答下列 问题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 音色和发声体的 、 有关 P23“想想做 做”答案 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并播放,自已 听起来不像是本人所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说话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由于空气和骨头是不同的介质,所传播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当堂训练: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二酶的特性》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教案) 衡南二中:廖贵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一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四、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几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回顾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这个实验可以叫学生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课后探究) 提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呢? 探究二: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探究三: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建议用α—淀 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指出:控制好变量对于设计一个严谨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来说尤为重要。在大屏幕上列出思考问题: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如何对其指标进行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 温度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1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 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H2O2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高中生物(新教材)《酶的特性》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含义。 2.归纳温度和pH变化对酶活性的影 响,并能分析有关曲线。 3.进一步尝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 测因变量,体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的 实验方法。 1.科学思维:通过建立温度、pH等对酶 活性的影响的数学模型,理解温度、pH 等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和实质。 2.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环境因素影响 酶活性的实验设计思路,规范实验步 骤。 3.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酶的作用机理 及特性,能够解释发烧使人食欲减退以 及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等生产生活实 际例子。 1.酶的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107~1013倍。 (2)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1)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2广。例如,酸既能催化□3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4脂肪水解,还能催化□5淀粉水解。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①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6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7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8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②目的要求:探究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9特定的化学反应。 ③设计思路:

④实验步骤(思路一):a.取□12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列要求操作 b.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 到□1360_℃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 min。 c.取出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14斐林试剂,振荡混匀。 d.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15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e.观察两支试管内的溶液颜色变化。 ⑤实验结果: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了□16还原糖,淀粉□17 有水解;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18没有水解。 ⑥实验结论:淀粉酶只催化□19淀粉水解,不能催化□20蔗糖水解,酶具有□21专一性。 (3)酶专一性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22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例:过氧化

《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2.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4.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一)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 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 学生猜想。 课本上图所示的实验,用不 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 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 的距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 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成果展示与总结】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说明酶的特性。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器具、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酶的作用与本质,还希望进一步了解酶的特性。新的需要与原有认知水平产生了矛盾,从而产生了学习需要。由于受山区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接触生物实验,实验操作能力低下,制约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三、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pH试纸,火柴。 四、实验重点 1.合理利用实验器具和材料,针对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可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2.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课程论文的撰写。 3.小组汇报,教师评价。 五、实验难点

1.实验变量的控制; 2.影响酶的特性的因素的控制。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设计一共分为6个环节,包括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确定方案、实施实验、交流反思、知识应用。教学流程如下: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设计酶的特性探究实验方案: 组间讨论交流: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讨论。 实验实施:小组成员配合,进行实验。 小组汇报,组间交流:各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报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实验收获等。其他小组提问,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向小组每位成员提问,考察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价:小组自己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各种表格、图表。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课前准备,筹备探究 (1)学生分组 我们山区学校条件有限,班上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探究能顺利地进行,并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课前分组非常关键。每三位学生为一小组,为了防止造就“消极被动、偷懒作假”的学生,每一小组的成员包括不同层次探究能力的学生,并分工承担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由学生推荐一位小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 (2)资料的准备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酶的资料,带到课堂展示。 (3)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

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11:5.1.2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 1.说出酶的特性。 2.说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重点难点】 掌握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的因素。 【预习案】 任务一、酶的特性 一、酶具有高效性 通过教材P78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加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放出的O2远多于加FeCl3溶液的3号试管。从而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思考:这对细胞有什么意义?) 二、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1、实验原理 a.淀粉麦芽糖 (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 (非还原性糖) b.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c.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4、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思考86页第3题 任务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探究案】 探究一、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pH试纸等。 你将选择哪些材料?怎样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讨论:1、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3,4步骤能省略吗?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酶的特性》教案设计 杨建忠(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14500) 1 课前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后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1.3 课时分配:1课时。 2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伊始,首先对学生所熟悉的实验进行更改探究,用以在复杂的自主设计与活动之前,给学生一个思考与设计的启示,以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利用预设的一些思考性问题及学生之间的即时自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引导与控制。这一处理策略至关重要,关系着探究过程的成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学生实验过程中,还会因诸如试剂的用量、量筒与试管的洗涤、滴管的混用等许多原因,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对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帮助学生迅速合理地找出原因。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实施过程中,有长达十多分钟的保温时间,为了充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穿插进行已建构知识的应用练习。 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可能会提出许多合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进行课堂探究,但又不能扼制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此,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