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123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123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123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123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

3. 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K),W/(m2·K),W/(m2·K))

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用。)

5.结合你的工作实践,举一个传热过程的实例,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组成的。

(提示:学会分析实际传热问题,如水冷式内燃机等)

6.在空调房间内,夏季与冬季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2℃左右,夏季人们可以穿短袖衬衣,而冬季则要穿毛线衣。试用传热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从分析不同季节时墙体的传热过程和壁温,以及人体与墙表面的热交换过程来解释这一现象(主要是人体与墙面的辐射传热的不同))

第二章 热传导

一、名词解释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 /m 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 W/(m ·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

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问题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四、简答题

1. 试解释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两者的概念、物理意义、表达式方面加以阐述,如从表达式看,导温系数与导热系数成正比关系(a=λ/c ρ),但导温系数不但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还与材料的热容量(或储热能力)也有关;从物理意义看,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强弱,导温系数表征材料传播温度变化的能力的大小,两者都是物性参数。)

2. 试用所学的传热学知识说明用温度计套管测量流体温度时如何提高测温精度。

(提示:温度计套管可以看作是一根吸热的管状肋(等截面直肋),利用等截面直肋计算肋端温度t h 的结果,可得采用温度计套管后造成的测量误差Δt 为Δt=t f -t h =)(0

m H ch t t f -,其中H h H A hP mH λδ

λ==,欲使测量误差Δt 下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降低壁面与流体的温差(t f -t 0),也就是想办法使肋基温度t 0接近t f ,可以通过对流体

通道的外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来实现。

(2)增大(mH)值,使分母ch(mH)增大。具体可以用以下手段实现:①增加H ,延长温度计套管的长度;②减小λ,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做温度计套管,如采用不锈钢管,不要用铜管。因为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比铜和碳钢小。②降低δ,减小温度计套管的壁厚,采用薄壁管。④提高h 增强温度计套管与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3. 试写出直角坐标系中,一维非稳态无内热源常导热系数导热问题的导热微分方程表达式;并请说明导

热问题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

( 提示:直角坐标系下一维非稳态无内热源导热问题的导热微分方程式x

t a t 22??=??τ 第一类边界条件:τ>0,t w =f w (x, τ)

第二类边界条件:τ>0,),(τλx f n t w w

=??? ????- 第三类边界条件:τ>0,()f w w

s t t h n t -=??? ????-λ 4. 在一根蒸汽管道上需要加装一根测温套管,有三种材料可选:铜、铝、不锈钢。问选用哪种材料所引

起的测温误差最小,为什么?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套管尺寸的选择上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与简答题2的第(2)点类似,套管材料应选用不锈钢,因给出的三种材料中,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最小)

5. 什么是接触热阻?减少固体壁面之间的接触热阻有哪些方法?

(提示: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称为接触热阻,接触热阻的存在使相邻的两个表面产生温降(温度不连续)。接触热阻主要与表面粗糙度、表面所受压力、材料硬度、温度及周围介质的物性等有关,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减少接触热阻的方法,此外,也可在固体接触面之间衬以导热系数大的铜箔或铝箔等以减少接触热阻。)

第三章 对流传热

一、名词解释

1. 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2. 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3. 定性温度:确定换热过程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4. 特征尺度:对于对流传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尺寸。

5. 相似准则(如Nu,Re,Pr,Gr,Ra):由几个变量组成的无量纲的组合量。

6. 强迫对流传热:由于机械(泵或风机等)的作用或其它压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7. 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密度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8. 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传热面上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周围物体的干扰时的自然对流传热。

9. 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θ>90?)时,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而不形成连续的液膜。

10. 膜状凝结:当液体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和壁面的润湿角(液体与壁面交界处的切面经液体到壁面的交

角)θ<90?,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11. 核态沸腾: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换热温差小,且产生汽泡的速度小于汽泡脱离加热表面的速度,汽

泡的剧烈扰动使表面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加。

12. 膜态沸腾:在加热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层,相变过程不是发生在壁面上,而是汽液界面上,但由于

蒸汽的导热系数远小于液体的导热系数,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大大下降。

四、简答题

1.影响强迫对流传热的流体物性有哪些?它们分别对对流传热系数有什么影响?

(提示:影响强迫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及其影响情况可以通过分析强迫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将各无量纲量展开整理后加以表述。)

2.试举几个强化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的方法(至少五个)。

(提示:通过分析强迫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增强扰动、采用人口效应和弯管效应等措施来提出一些强化手段,如增大流速、采用机械搅拌等。)

3.试比较强迫对流横掠管束传热中管束叉排与顺排的优缺点。

(提示:强迫对流横掠管束换热中,管束叉排与顺排的优缺点主要可以从换热强度和流

动阻力两方面加以阐述:(1)管束叉排使流体在弯曲的通道中流动,流体扰动剧烈,对流换热系数较大,同时流动阻力也较大;(2)顺排管束中流体在较为平直的通道中流动,扰动较弱,对流换热系数小于叉排管束,其流阻也较小;(3)顺排管束由于通道平直比叉排管束容易清洗。)

4.为什么横向冲刷管束与流体在管外纵向冲刷相比,横向冲刷的传热系数大?

(提示:从边界层理论的角度加以阐述:纵向冲刷容易形成较厚的边界层,其层流层较厚

且不易破坏。有三个因素造成横向冲刷比纵向冲刷的换热系数大:①弯曲的表面引起复杂的流动,边界层较薄且不易稳定;②管径小,流体到第二个管子时易造成强烈扰动;②流体直接冲击换热表面。)

5.为什么电厂凝汽器中,水蒸气与管壁之间的传热可以不考虑辐射传热?

(提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阐述:(1)在电厂凝汽器中,水蒸气在管壁上凝结,凝结换热系数约为4500—18000W/(m2.K),对流换热量很大;(2)水蒸气与壁面之间的温差较小,因而辐射换热量较小;(3)与对流换热相比,辐射换热所占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6.用准则方程式计算管内湍流对流传热系数时,对短管为什么要进行修正?

(提示:从热边界层厚度方面加以阐述:(1)在入口段,边界层的形成过程一般由薄变厚;(2)边界层的变化引起换热系数由大到小变化,考虑到流型的变化,局部长度上可有波动,但总体上在入口段的换热较强(管长修正系数大于1);(3)当l/d>50(或60)时,短管的上述影响可忽略不计,当l/d<50(或60)时,则必须考虑入口段的影响。

7.层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是否总是小于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为什么?

(提示:该问题同样可以从入口效应角度加以阐述。在入口段边界层厚度从零开始增厚,

若采用短管,尽管处于层流工况,由于边界层较薄,对流换热系数可以大于紊流状况。)

8.什么叫临界热流密度?为什么当加热热流大于临界热流密度时会出现沸腾危机?

(提示:用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解释之。以大容器饱和沸腾为例,(1)沸腾过程中,随着壁面过热度Δt 的增大,存在自然对流、核态沸腾、不稳定膜态沸腾和膜态沸腾四个阶段,临界热流密度是从核态沸腾向膜态沸腾转变过程中所对应的最大热流密度;(2)当加热热流大于临界热流密度时,沸腾工况向膜态沸腾过渡,加热面上有汽泡汇集形成汽膜,将壁面与液体隔开,由于汽膜的热阻比液体大得多,使换热系数迅速下降,传热恶化;(3)汽膜的存在使壁温急剧升高,若为控制热流加热设备,如电加热设备,则一旦加热热量大于临界热流密度,沸腾工况从核态沸腾飞跃到稳定膜态沸腾,壁温飞升到1000℃以上(水),使设备烧毁。)9.试述不凝性气体影响膜状凝结传热的原因。

(提示:少量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就将使凝结换热系数减小,这可以从换热热阻增加和蒸

汽饱和温度下降两方面加以阐述。(1)含有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凝结时在液膜表面会逐渐积聚起不凝性气体层,将蒸汽隔开,蒸汽凝结必须穿过气层,使换热热阻大大增加;(2)随着蒸汽的凝结,液膜表面气体分压力增大,使凝结蒸汽的分压力降低,液膜表面蒸汽的饱和温度降低,减少了有效冷凝温差,削弱了凝结换热。)

第四章.辐射传热

一、名词解释

1.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改变,而将部分内能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发射出去的过程。2.吸收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所吸收的比例。

3.反射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表面所反射的比例。

4.穿透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穿透物体的比例。

5.黑体:吸收比α= 1的物体。

6.白体:反射比ρ=l的物体(漫射表面)

7.透明体:透射比τ= 1的物体

8.灰体: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理想物体。

9.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即物体发射能力接近黑体的程度。

10.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辐射面积向外界(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

11.漫反射表面:如果不论外界辐射是以一束射线沿某一方向投入还是从整个半球空间均匀投入,物体表面在半球空间范围内各方向上都有均匀的反射辐射度L r,则该表面称为漫反射表面。

12.角系数: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直接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13.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离开的总辐射能,即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

14.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15.定向辐射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某一方向p的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总辐射能(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称为在该方向的定向辐射度。

16.漫射表面:如该表面既是漫发射表面,又是漫反射表面,则该表面称为漫射表面。

17.定向辐射力:单位辐射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能。

18.表面辐射热阻:由表面的辐射特性所引起的热阻。

19.遮热板:在两个辐射传热表面之间插入一块或多块薄板以削弱辐射传热。

20.重辐射面:辐射传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四、简答题

1.试用所学的传热学知识说明用热电偶测量高温气体温度时,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测量误差?

(提示:用热电偶测温时同时存在气流对热电偶换热和热电偶向四壁的散热两种情况,

热电偶的读数小于气流的实际温度产生误差。所以,引起误差的因素:①烟气与热电偶间的复合换热小;②热电偶与炉膛内壁问的辐射换热大。减小误差的措施:①减小烟气与热电偶间的换热热阻,如抽气等;②增加热电偶与炉膛间的辐射热阻,如加遮热板;②设计出计算误差的程序或装置,进行误差补偿。)

2.试用传热原理说明冬天可以用玻璃温室种植热带植物的原理。

(提示:可以从可见光、红外线的特性和玻璃的透射比来加以阐述。玻璃在日光(短波辐

射)下是一种透明体,透过率在90%以上,使绝大部分阳光可以透过玻璃将温室内物体和空气升温。室内物体所发出的辐射是一种长波辐射——红外线,对于长波辐射玻璃的透过串接近于零,几乎是不透明(透热)的,因此,室内物体升温后所发出的热辐射被玻璃挡在室内不能穿过。玻璃的这种辐射特性,使室内温度不断升高。)

3.试分析遮热板的原理及其在削弱辐射传热中的作用。

(提示:可从遮热板能增加系统热阻角度加以说明。(1)在辐射换热表面之间插入金属

(或固体)薄板,称为遮热板。(2)其原理是,遮热板的存在增大了系统中的辐射换热热阻,使辐射过程的总热阻增大,系统黑度减少,使辐射换热量减少。(3)遮热板对于削弱辐射换热具有显著作用,如在两个平行辐射表面之间插入一块同黑度的遮热板,可使辐射换热量减少为原来的1/2,若采用黑度较小的遮热板,则效果更为显著。)

4.什么叫黑体、灰体和白体?它们分别与黑色物体、灰色物体、白色物体有什么区别?在辐射传热中,引入黑体与灰体有什么意义?

(提示:可以从黑体、白体、灰体的定义和有关辐射定律来阐述。根据黑体、白体、灰体的定义可以看出,这些概念都是以热辐射为前提的。灰色、黑色、白色是针对可见光而言的。所谓黑体、白体、灰体并不是指可见光下物体的颜色,灰体概念的提出使基尔霍夫定律无条件成立,与波长、温度无关,使吸收率的确定及辐射换热计算大为简化,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黑体概念的提出使热辐射的吸收和发射具有了理想的参照物。)

5.玻璃可以透过可见光,为什么在工业热辐射范围内可以作为灰体处理?

(提示:可以从灰体的特性和工业热辐射的特点来论述。所谓灰体是针对热辐射而言的,

灰体是指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在红外区段,将大多数实际物体作为灰体处理所引起的误差并不大,一般工业热辐射的温度范围大多处于2000K以下,因此其主要热辐射的波长位于红外区域。许多材料的单色吸收率在可见光范围内和红外范围内有较大的差别,如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几乎是透明的,但在工业热辐射范围内则几乎是不透明的,并且其光谱吸收比与波长的关系不大,可以作为灰体处理。)

6.什么是“温室效应”?为什么说大气中的C0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提示:可以从气体辐射的特点和能量平衡来加以说明。CO2气体具有相当强的辐射和吸收能力,属于温室气体。根据气体辐射具有选择性的特点,CO2气体的吸收光带有三段:2.65—2.8、4.15—4.45、13.0—17.0μm,主要分布于红外区域。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长范围在0.38一0.76μm,因此,对于太阳辐射C02气体是透明的,能量可以射入大气层。地面向空间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主要分布于红外区域,这部分辐射在CO2气体的吸收光带区段C02气体会吸收能量,是不透明的。在正常情况下,地球表面对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处于平衡状态,但如果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会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导致了所谓温室效应。)

第五章传热过程与传热器

一、名词解释

1.传热过程: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壁面传向低温流体的总过程.

2.复合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同时存在的传热过程.

3.污垢系数: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

4.肋化系数: 肋侧表面面积与光壁侧表面积之比.

5.顺流: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同

6.逆流: 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反

7.效能:换热器实际传热的热流量与最大可能传热的热流量之比.

8.传热单元数:传热温差为1K时的热流量与热容量小的流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流量之比.

它反映了换热器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是一个换热器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9.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最小总热阻(或最大传热量)的保温层外径.

四、简答题

1.试举出3个隔热保温的措施,并用传热学理论阐明其原理?

(提示:可以从导热、对流、辐射等角度举出许多隔热保温的例子.例如采用遮热板,可以显著削弱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从传热学原理上看,遮热板的使用成倍地增加了系统中辐射的

表面热阻和空间热阻,使系统黑度减小,辐射换热量大大减少;又如采用夹层结构并抽真空,可以削弱对流换热和导热,从传热角度看,夹层结构可以使强迫对流或大空间自然对流成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使对流换热系数大大减小,抽真空,则杜绝了空气的自然对流,同时也防止了通过空气的导热;再如表面包上高反射率材料或表面镀银,则可以减小辐射表面的吸收比和发射率(黑度),增大辐射换热的表面热阻,使辐射换热削弱,等等。)

2.解释为什么许多高效隔热材料都采用蜂窝状多孔性结构和多层隔热屏结构。

(提示:从削弱导热、对流、辐射换热的途径方面来阐述。高效隔热材料都采用蜂窝状多孔性结构和多层隔热屏结构,从导热角度看,空气的导热系数远远小于固体材料,因此采用多孔结构可以显著减小保温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阻碍了导热的进行;从对流换热角度看,多孔性材料和多层隔热屏阻隔了空气的大空间流动,使之成为尺度十分有限的微小空间。使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难以开展,有效地阻碍了对流换热的进行;从辐射换热角度分析,蜂窝状多孔材料或多层隔热屏相当于使用了多层遮热板,可以成倍地阻碍辐射换热的进行,若再在隔热屏表面镀上高反射率材料,则效果更为显著。)

3.什么叫换热器的顺流布置和逆流布置?这两种布置方式有何特点?设计时如何选用?

(提示:从顺、逆流布置的特点上加以论述。冷、热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同称为顺流,换热器顺流布置具有平均温差较小、所需换热面积大、具有较低的壁温、冷流体出口温度低于热流体出口温度的特点。冷、热流体平行流动但方向相反称为逆流,换热器逆流布置具有平均温差大、所需换热面积小、具有较高壁温、冷流体出口温度可以高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的特点。设计中,一般较多选用逆流布置,使换热器更为经济、有效,但同时也要考虑冷、热流体流道布置上的可行性,如果希望得到较高的壁面温度,则可选用逆流布置,反之,如果不希望换热器壁面温度太高,则可以选择顺流布置,或者顺、逆流混合布置方式。)

4.试解释并比较换热器计算的平均温差法和ε—NTU法?

(提示:从平均温压法和ε—NTU法的原理、特点上加以阐述。两种方式都可以用于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平均温差法是利用平均温差来进行换热器的计算,而ε—NTU法是利用换热器效能ε与传热单元数NTU来进行换热器计算。平均温压法要计算对数平均温压,而ε—NTU法则要计算热容量比、传热单元数或换热器效能。设计计算时,用平均温差法比用ε—NTU法方便,而在校核计算时,用ε—NTU法比用平均温差方便。)

5.请说明在换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系数或传热热阻角度分析。在换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将使系统中导热热阻大大增加,减小了传热系数,使换热性能恶化,同时还使换热面易于发生腐蚀,并减小了流体的流通截面,较厚的污垢将使流动阻力也增大。此外,热流体侧壁面结垢,会使壁面温度降低,使换热效率下降·,而冷流体侧壁面结垢,会导致壁温升高,对于换热管道,甚至造成爆管事故。防止结垢的手段有定期排污、清洗、清灰,加强水处理,保证水质,采用除尘、吹灰设备等。)

传热过程及换热器部分

一、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传热方程式及换热器设计、对数平均温差、换热器中两流体沿程温度变化曲线、强化传热及热阻分析、传热系数实验测定方法等等。

1、对壳管式换热器来说,两种流体在下列情况下,何种走管内,何种走管外?

(1)清洁与不清洁的;(2)腐蚀性大与小的;(3)温度高与低的;(4)压力大与小的;(5)流量大与小的;(6)粘度大与小的。

答:(1)不清洁流体应在管内,因为壳侧清洗比较困难,而管内可定期折开端盖清洗;(2)腐蚀性大的流体走管内,因为更换管束的代价比更换壳体要低,且如将腐蚀性强的流体置于壳侧,被腐蚀的不仅是壳体,还有管子;(3)温度低的流体置于壳侧,这样可以减小换热器散热损失;(4)压力大的流体置于管内,因为管侧耐压高,且低压流体置于壳侧时有利于减小阻力损;(5)流量大的流体放在管外,横向冲刷管束可使表面传热系数增加;(6)粘度大的流体放在管外,可使管外侧表面传热系数增加。

2、为强化一台冷油器的传热,有人用提高冷却水流速的办法,但发现效果并不显著c试分析原因。

答:冷油器中由于油的粘度较大,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较小,占整个传热过程中热阻的主要部分,而冷却水的对流换热热阻较小,不占主导地位,因而用提高水速的方法,只能减小不占主导地位的水侧热阻,故效果不显著。

3、有一台钢管换热器,热水在管内流动,空气在管束间作多次折流横向冲刷管束以冷却管内热水。有人提出,为提高冷却效果,采用管外加装肋片并将钢管换成铜管。请你评价这一方案的合理性。

答:该换热器管内为水的对流换热,管外为空气的对流换热,主要热阻在管外空气侧,因而在管外加装肋片可强化传热。注意到钢的导热系数虽然小于铜的,但该换热器中管壁导热热阻不是传热过程的主要热阻,因而无需将钢管换成铜管。

4、为了简化工程计算,将实际的复合换热突出一个主要矛盾来反映,将其次要因素加以适当考虑或忽略掉,试简述多孔建筑材料导热、房屋外墙内表面的总换热系数、锅炉炉膛高温烟气与水冷壁之间的换热等三种具体情况的主次矛盾。

答:⑴通过多孔建筑物材料的导热,孔隙内虽有对流和辐射,但导热是主要的,所以热量传递按导热过程进行计算,孔隙中的对流和辐射的因素在导热系数中加以考虑。⑵房屋外墙内表面的总换热系数是考虑了对流和辐射两因素的复合,两者所起作用相当,因对流换热计算简便,将辐射的因素折算在对流换热系数中较方便些。⑶锅炉炉膛高温烟气与水冷壁之间的换热,由于火焰温度高达1000℃以上,辐射换热量很大,而炉膛烟气流速很小,对流换热相对较小,所以一般忽略对流换热部分,而把火焰与水冷壁之间的换热按辐射换热计算。

5、肋片间距的大小对肋壁的换热有何影响?

答:当肋片间距减小时,肋片的数量增多,肋壁的表面积相应地增大,故肋化系数β值增大,这对减小热阻有利;此外适当减小肋片间距可以增强肋片间流体的扰动,使换热系数h相应提高。但是减小肋片的间距是有限的,一般肋片的间距不小于边界层厚度的两倍,以免肋片间流体的温度升高,降低了传热的温差。

6、如何考虑肋片高度l对肋壁传热的影响?

答:肋高l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它对肋片效率η

f 和肋化系数β两因素的作用。l增大将使η

f

降低,但却能使肋

面积A

2

增大,从而使β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能针对具体传热情况,综合考虑上述两项因素,

合理地选取l ,使1/(h ηf β)项达一最低值,从而获得最有利的传热系数K А值,以达到增强传热的目的。

7、试述平均温差法(LMTD 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 法)在换热器传热计算中各自的特点?

答:LMTD 法和ε-NTU 法都可用于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这两种方法的设计计算繁简程度差不多。但采用LMTD 法可以从求出的温差修正系数φΔt 的大小看出所选用的流动形式接近逆流程度,有助于流动形式的

选择,这是ε-NTU 法所做不到的。对于校核计算,两法都要试算传热系数,但是由于LMTD 法需反复进行对数计算故较ε-NTU 法稍嫌麻烦些,校核计算时如果传热系数已知,则ε-NTU 法可直接求得结果,要比LMTD 法简便得多。

8、热水在两根相同的管内以相同流速流动,管外分别采用空气和水进行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管内产生相同厚度的水垢。试问水垢的产生对采用空冷还是水冷的管道的传热系数影响较大?为什么?

答:采用水冷时,管道内外均为换热较强的水,两侧流体的换热热阻较小,因而水垢的产生在总热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空气冷却时,气侧热组较大,这时,水垢的产生对总热阻影响不大。故水垢产生对采用水冷的管道的传热系数影响较大。

二、定量计算

主要包括:复合换热及传热过程、热阻分析、换热器设计计算、换热器校核计算。

1、外径为200mm 采暖热水输送保温管道,水平架空铺设于空气温度为-5℃的室外,周围墙壁表面平均温度近似为0℃,管道采用岩棉保温瓦保温,其导热系数为λ(W/m ℃)=0.027+0.00017t (℃)。管内热水平均温度为100℃,由接触式温度计测得保温层外表面平均温度为45℃,表面发射率为0.9,若忽略管壁的导热热阻,试确定管道散热损失、保温层外表面复合换热系数及保温层的厚度。

解:管道散热损失包括自然对流散热损失和辐射散热损失两部分。

确定自然对流散热损失: 定性温度℃

确定辐射散热损失:

属空腔(A 2)与内包壁(A 1)之间的辐射换热问题,且。

单位管长管道散热损失 确定保温层外表面复合换热系数:

确定保温层的厚度:

由傅立叶定律积分方法获得。

,分离变量得:,即:

得管道外径 保温层的厚度为

2、一所平顶屋,屋面材料厚δ=0.2m ,导热系数λw =0.6W/(m ·K),屋面两侧的材料发射率ε均为0.9。冬

初,室内温度维持t f1=18℃,室内四周墙壁亦为18℃,且它的面积远大于顶棚面积。天空有效辐射温度为

-60℃。室内顶棚表面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 1=0.529W/(m 2·K),屋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 2=21.1W/(m 2

·K),问

当室外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屋面即开始结霜(t w2=0℃),此时室内顶棚温度为多少?此题是否可算出复合换热

表面传热系数及其传热系数?

解:⑴求室内顶棚温度t w1

稳态时由热平衡,应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室内复合换热量Φ’=导热量Φ=室内复合换热量Φ”

因Φ’=Φ,且结霜时℃,可得:

,即

解得:

℃。

⑵求室外气温t f2

因Φ”=Φ,可得:

,即:

⑶注意到传热方向,可以求出复合换热系数h f1、h f2 依据,得

依据,得

⑷求传热系数K

3、一蒸汽冷凝器,内侧为t s =110℃的干饱和蒸汽,汽化潜热r=2230,外侧为冷却水,进出口水温分

别为30℃和80℃,已知内外侧换热系数分别为104,及3000,该冷凝器面积A=2m2,现为了强化传热在外侧加肋,肋壁面积为原面积的4倍,肋壁总效率η=0.9,若忽略冷凝器本身导热热阻,求单位时间冷凝蒸汽量。

解: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系数

单位时间冷凝蒸汽量:

7、设计一台给水加热器,将水从15℃加热到80℃,水在管内受迫流动,质量流量为2kg/s,比热为4.1868kJ/kg℃。管内径为0.0116m,外径0.019m,用110℃的饱和蒸汽加热,在加热器为饱和液体。已知管

内外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4306 W/ m2℃和7153W/ m2℃;汽化潜热r = 2229.9kJ/kg;且忽略管壁的导热热

阻,试利用ε-NTU法确定所需传热面积。该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冷热流体流量及进口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只能将水加热到60℃,试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运行中产生的污垢热阻。提示:一侧流体有相变时,

ε=1-e-NTU。

解:利用ε-NTU法确定所需传热面积。

换热器效能为:

传热单元数为:

传热系数为:

需说明因为管内径为0.0116m,外径0.019m,即管壁较薄,可视为平壁的传热过程。

由,得: 换热器面积为:

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运行中产生的污垢热阻。 对数平均温差:℃,℃

运行中产生的污垢热阻为:

热辐射基本定律部分

一、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热辐射基本概念及名词解释、黑体辐射基本定律、实际物体辐射特性及其应用。

1、北方深秋季节的清晨,树叶叶面上常常结霜。试问树叶上、下去面的哪一面结箱?为什么?

答:霜会结在树叶的上表面。因为清晨,上表面朝向太空,下表面朝向地面。而太空表回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而地球表面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由于相对树叶下表面来说,其上表面需要向太空辐射更多的能量,所以树叶下表面温度较高,而上表面温度较低且可能低于零度,因而容易结霜。

2、如图所示的真空辐射炉,球心处有一黑体加热元件,试指出①,②,③3处中何处定向辐射强度最大?何处辐射热流最大?假设①,②,②处对球心所张立体角相同。

答:由黑体辐射的兰贝特定律知,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故I l =I 2=I 3。而三处对球心立体角相当,但与

法线方向夹角不同,θ1>θ2>θ3。所以①处辐射热流最大,③处最小。

3、有—台放置于室外的冷库,从减小冷库冷量损失的角度出发,冷库外壳颜色应涂成深色还是浅色?

答:要减少冷库冷损,须尽可能少地吸收外界热量,而尽可能多地向外释放热量。因此冷库败取较浅的颜色,从而使吸收的可见光能量较少,而向外发射的红外线较多。

4、何谓“漫─灰表面”?有何实际意义?

答:“漫─灰表面”是研究实际物体表面时建立的理想体模型.漫辐射、漫反射指物体表面在辐射、反射时各方向相同. 灰表面是指在同一温度下表面的辐射光谱与黑体辐射光谱相似,吸收率也取定值.“漫─灰表面”的实际意义在于将物体的辐射、反射、吸收等性质理想化,可应用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了。大部分工程材料可作为漫辐射表面,并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近似看作灰体.从而可将基尔霍夫定律应用于辐射换热计算中。

5、你以为下述说法:“常温下呈红色的物体表示此物体在常温下红色光的单色发射率较其它色光(黄、绿、兰)的单色发射率为高。”对吗?为什么?(注:指无加热源条件下)

答:这一说法不对。因为常温下我们所见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对可见光的反射造成的.红色物体正是由于它对可见光中的黄、绿、蓝等色光的吸收率较大,对红光的吸收率较小,反射率较大形成的. 根据基而霍夫定律ελ=αλ,故常温下呈红色的物体,其常温下的红色光单色发射率较其他色光的单色光发射率要小。

6、某楼房室内是用白灰粉刷的, 但即使在晴朗的白天, 远眺该楼房的窗口时, 总觉得里面黑洞洞的, 这是为什么?

答:窗口相对于室内面积来说较小, 当射线(可见光射线等)从窗口进入室内时在室内经过多次反复吸收、反射, 只有极少的可见光射线从窗口反射出来, 由于观察点距离窗口很远, 故从窗口反射出来的可见光到达观察点的份额很小, 因而就很难反射到远眺人的眼里, 所以我们就觉得窗口里面黑洞洞的.

7、实际物体表面在某一温度T 下的单色辐射力随波长的变化曲线与它的单色吸收率的变化曲线有何联系?如巳知其单色辐射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定性地画出它的单色吸收率变化曲线。

答:从图中可以分析出,该物体表面为非灰体,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αλ=ελ,即为同一波长线②与线①之比。

该物体单色吸收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二、定量计算 包括建立辐射换热的能量守恒关系式,兰贝特定律的应用,利用物体的光辐(即单色)射特性计算辐射换热,等等。

1、白天,投射到—大的水平屋顶上的太阳照度G

x =1100W/m2,室外空气温反t

1

=27℃,有风吹过时空气与屋

顶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25W/(m2·K),屋顶下表面绝热,上表面发射率=0.2,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

=0.6。求稳定状态下屋顶的温度。设太空温度为绝对零度。

解:如图所示,

稳态时屋顶的热平衡:

对流散热量

辐射散热量

太阳辐射热量

代入(1)中得

采用试凑法,解得℃

2、已知太阳可视为温度T

s

=5800 K的黑体。某选择性表面的光谱吸收比随波长A变化的特性如图所示。当太

阳的投入辐射G

s

=800 W/m2时,试计算该表面对太阳辐射的总吸收比及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太阳能量。

解:先计算总吸收比。

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太阳能:

3、有一漫射表面温度T=1500K,已知其单色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如图所示,试计算表面的全波长总发射率和辐射力。

解:,即:

查教材P208表8-1得,

所以

辐射换热计算部分

一、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角系数的定义及性质;漫灰表面辐射换热特点;遮热板原理及其应用;气体辐射及太阳辐射特点等。

1、简述辐射换热封闭空腔网络法。

答:求解辐射换热问题时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相比拟,得出一个封闭空腔网络法。

由任意放置的两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公式:,

式中(E

b1-E

b2

)相当于电位差,相当于电阻,叫空间热阻;

又由灰表面间的某表面净辐射换热公式:,

式中(E

b1-E

b2

)相当于电位差,相当于电阻,叫表面热阻。

具体步骤为:首先所有表面必须形成封闭系统,再绘制热阻网络图,其具体方法为:

⑴每一个物体表面为1个节点(该物体表面应具有相同的温度和表面辐射吸收特性),其热势为有效辐射J

i

⑵每两个表面间连接一个相应的空间热阻;

⑶每个表面与接地间连接一个表面热阻和“电池”(黑体辐射力E

b

);

⑷若某角系数为0,即空间热阻→∞,则相应两个表面间可以断开,不连接空间热阻;

⑸若某表面绝热,则其为浮动热势,不与接地相连。

2、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相比,均有J=E

b

。这是否意味着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答:虽然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均具有J=E

b

的特点,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黑体表面的温度不依赖于其他参与辐射的表面,相当于源热势。而重辐射面的温度则是浮动的,取决于参与辐射的其他表面。

3、要增强物体间的辐射换热,有人提出用发射率ε大的材料。而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对漫灰表面ε=α,即发射率大的物体同时其吸收率也大。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用增大发射率ε的方法无法增强辐射换热。请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物体的表面热阻可知,当ε越大时,物体的表面辐射热阻越小,因而可以增强辐射换热。因此,上述说法不正确。

4、如图所示,两漫灰同心圆球壳之间插入一同心辐射遮热球壳,试问遮热球壳靠近外球壳还是靠近内球壳时,球壳1和球壳2表面之间的辐射散热量越大?

答:插入辐射遮热球壳后,该辐射换热系统的辐射网络图如图所示。

显然,图中热阻R 1,R 2,R 5,R 6在遮热球壳直径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但R 3=R 4=

随遮热球壳半径的增

加而减小。因此,遮热球壳靠近外球壳即半径越大时辐射散热量越大。

5、气体辐射有什么特点? 答:1)不同气体有着不同的辐射及吸收特性,即只有部分气体具有辐射及吸收能力;2)具有辐射及吸收性气体对波长具有选择性, 如CO 2、H 2O 都各有三个光带─光谱不连续。3)辐射与吸收在整个容积中进行。

6、太阳能集热器吸热表面选用具有什么性质的材料为宜? 为什么?

答:太阳能集热器是用来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因而其表面应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投射来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又保证得到的热量尽少地散失,即表面尽可能少的向外辐射能。但太阳辐射是高温辐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于短波光谱(如可见光),集热器本身是低温辐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于长波光谱范围(如红外线)。所以集热器表面应选择具备对短波吸收率很高,而对长波发射(吸收)率极低这样性质的材料。

二、定量计算

包括:角系数的计算;漫灰表面封闭辐射系统的换热计算;多漫灰表面(主要是三表面)封闭辐射系统的换热计算等。

1、求如图所示空腔内壁面2对开口1的角系数。

解:利用角系数的互换性和完整性即可求出。

由于壁面2为凹表面,,所以,但, 由角系数的互换性得:。

2、两块平行放置的平板的表面发射宰均为0.8,温度分别为t 1=527℃及t 2=27℃,板间距远小于板的宽度与

高度。试计算:(1)板1的本身辐射;(2)对板1的投入辐射;(3)板1的反射辐射;(4)板1的有效辐射;(5)板2的有效辐射;(6)板1、2间的辐射换热量。

解:由于两板间距极小,可视为两无限大平壁间的辐射换热,辐射热阻网络如图。

根据,得:

⑴板1的本身辐射

⑵对板1的投入辐射即为板2的有效辐射,

⑶板1的反射辐射

⑷板1的有效辐射

⑸板2的有效辐射

⑹板1、2间的辐射换热量

3、两个直径为0.4m,相距0.1m的平行同轴圆盘,放在环境温度保持为300K的大房间内。两圆盘背面不参与换热。其中一个圆盘绝热,另一个保持均匀温度500 K,发射率为0.6。且两圆盘均为漫射灰体。试确定绝热圆盘的表面温度及等温圆盘表面的辐射热流密度。

解:这是三个表面组成封闭系的辐射换热问题,表面1为漫灰表面,表面2为绝热表面,表面3相当于黑体。如图(a)所示。辐射网络图见图(b)。

计算角系数:

,对J

列节点方程

1

列节点方程

对J

2

其中

因而(1),(2)式成为:

《病理学》作业3、4参考答案

《病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第1-3章 1、举例说明病因与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得作用。 答:病因在疾病发生中得作用就是:(1)引起疾病:没有致病因素就会发生疾病。例如,没有白喉杆菌就不会引起白喉;(2)决定疾病得特异性:例如,白喉杆菌决定所患疾病就是白喉,而不就是结核病或乙型脑炎。条件就是在病因存在得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得因素。例如,结核病得病因就是结核杆菌,但多在营养不良得情况下发生,所以营养不良就是结核病得条件。 2、简述脑死亡得判断标准及认识脑死亡得意义。 答:脑死亡得判断标准就是:(1)不可逆得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2)自主呼吸停止;(3)颅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流停止。 认识脑死亡得意义:(1)充分利用死体材料,作为器官移植得供体;(2)节省人力物力;(3)伦理得许可,对死者得尊重.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得途径及后果。 答:肺动脉栓塞得后果取决于栓子得数量及栓子得大小:(1)栓子大多来自下肢深静脉,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引起猝死;猝死机制: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2)栓子较小、数量少,栓塞少数肺动脉小分支,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肺组织有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双重血供;(3)栓子小,但数量多,栓塞与多数肺动脉分支,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猝死;因为栓塞与多数分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引起支气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呼吸阻力. 4、试分析血栓形成得条件及对机体得影响。 答:血栓形成得条件:(1)心血管内膜得损伤,从多方面启动凝血系统:①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②内膜损伤→释放组织Ⅲ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③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易于粘附集聚,释放血小板因子;(2)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正常血流分层流,血小

2018年全国123卷新课标3套试卷理综ⅠⅡⅢ试题生物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123卷3套试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真题 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项错误。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和C、D选项信息可知除了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这样的DNA-蛋白质,还存在复制和转录过程DNA和相关酶形成DNA-蛋白质,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这题可能受“原核细胞拟核中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这句话影响太深,形成定向思维。做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新情景灵活判断。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根瘤菌才能固定N2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病理学考试泌尿系统疾病 习题及答案

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题 1 。急性肾小球肾炎就是一种 A .化脓性炎B。以出血为主得炎 C.以变质为主得炎D .以渗出为主得炎E。以增生为主得炎 2 .关于肾小球肾炎得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就是 A .感染直接损伤B。过敏反应 C。体液免疫反应 D .自身免疫反应 E .细胞免疫反应 3。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又称 A .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C 、膜性肾小球肾炎 D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 、肾小球肾炎中免疫荧光阳性物质主要就是 A .抗原、补体 B 。抗原C、抗体 D .细菌、抗体、补体E、抗体、补体 5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得主要病变就是 A .内皮细胞增生与系膜基质增多 B 、系膜细胞增生与基质增多 C。系膜硬化 D .肾小管内脂质沉积 E .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 6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得主要病变就是 A .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B .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单核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D 、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E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7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得主要病变特点就是 A .毛细血管基膜呈梳齿状改变 B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大量增生 C、系膜区增宽,常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D .银染色见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E .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在基膜致密层内 8 .膜性肾小球肾炎得病变特点就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B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 C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滤过率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 E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通透性增加 9 。肾病综合征得主要表现包括 A 。高脂血症 B .严重水肿 C 。低蛋白血症 D、大量蛋白尿 E、以上都就是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基础题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实验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提示: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提示: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提示:绝大多数细胞有细胞核,只有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例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蓝藻以单细胞或以细胞群体存在,它们的细胞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有拟核。拟核与细胞核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拟核没有核膜,没有核仁;(2)拟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 (四)资料分析1.提示: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3.提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2020年电工基础知识竞赛试题123题(附答案)

2020年电工基础知识竞赛试题123题(附答案) 1、电压互感器有三种接线方式,分别为:Y,y,d接线,Y,y接线,V,v接线。 2、发电机并列条件:待并发电机与运行系统的电压、频率、相位之差小于规定值。 3、零序电流保护主要由零序电流(电压)滤过器、电流继电器和零序方向继电器三部分组成。 4、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满足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5、电流继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6、电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是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 7、二次回路的电路图按任务不同可分为三种,即原理图、展开图和安装接线图。 8、所谓不对应原理是指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的位置不对应。 9、变压器油在多油断路器中起绝缘和灭弧作用,在少油断路器中仅起灭弧作用。 10、检查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应使用1000V的摇表。 11、安装接线图包括:屏面布置图、屏背面接线图和端子排图。 12、中心信号装置包括中心事故信号和中心预告信号两大部分。 13、电力系统中的消弧线圈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谐振补偿、过补偿、欠补偿三种方式。 14、安全工作规程是中规定:设备对地电压高于250V为高电压;在250V以下为低电压;安全电压为36V以下;安全电流为10mA以下。

15、值班人员因工作需要移开遮栏进行工作,要求的安全距离是10kV时0.7m,35kV时1.0m,110kV时1.5m,220kV时3.0m。 16、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得接近避雷器、避雷针和接地装置。 17、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该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灭火。 18、值班运行工的常用工具有钢丝钳、螺丝刀、电工刀、活板手、尖嘴钳、电烙铁和低压试电笔等。 19、在变压器的图形符号中Y表示三相线圈星形连接。 20、变电站(所)控制室内信号一般分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电阻信号。 21、在带电设备四周严禁使用皮尺、线尺、金属尺和进行测量工作。 22、带电设备着火时应使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23、变电站(所)常用直流电源有蓄电池、硅整流、电容储能。 24、变电站(所)事故照明必须是独立电源,与常用照明回路不能混接。 25、高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拉合操作术语应是拉开、合上。 26、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投解操作术语应是投入、解除。 27、验电装拆接地线的操作术语是装设、拆除。 28、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每操作一项,做一个记号“√”。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紊乱, 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使机体与 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简 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中 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简 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简 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中 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制,即 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中 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 这就是疾病的转归。中 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简 二、填空题 1、躯体上、社会上 2、分子水平 3、抗损伤 4、经济价值 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 6、物理性、机械性 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 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原虫、蠕虫等 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10、康复、死亡 三、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10、A。 四、简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2、疾病的外因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高中生物 必修123全 试题

高二生物期末试题 范围:必修一、二、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卷答题栏中。每小题1分,共60分) 1.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 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①②⑦B.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③⑥⑦ 2. 炭疽杆菌之所以在两年前能引起美国人大恐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产生两种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外毒素。有些科学家将该菌拟核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上面说的外毒素。请分析推断一下,应继续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外毒素?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贮藏颗粒 D. 细胞核 3.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 量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给药的最初30天内,两种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 B. 给药后,正常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癌细胞 C. 给药后,癌细胞数目的回升量明显少于正常细胞 D. 临床上可以通过加大给药剂量,来有效地控制癌细胞 4.依据下图三个圆型,其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当三个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空间范围时,最容易绝种的是③ B.可代表蛋白质、酶、激素三者的关系,能产生物质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① C.①②③可代表三种物质,其分别是激素、蛋白质和酶 D.若三个圈代表的是3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是①捕食②,③捕食① 5、.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 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6.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 ②生物膜把细胞质分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 扰

全国Ⅰ卷II卷Ⅲ卷全国123卷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真题试题

1卷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萎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1.D 2.D 3.D 4.D 5.E A 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称为萎缩 B 缺血或血供中断均可引起 C 实质和间质同时减少 D 间质不减少,常继发增生 E 细胞内自噬小体减少 2.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 骨骼肌 B 心肌 C 脑组织 D 脂肪组织 E 结缔组织 3.关于肥大,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B 肥大的组织细胞具有代偿功能 C 组织的肥大常与增生并存 D 实质细胞肥大,间质萎缩 E 乳腺发育既属生理性肥大也是内分泌性肥大 4.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属于 A 功能性肥大 B 代偿性肥大 C 代谢性肥大 D 内分泌性肥大 E 生理性肥大 5.关于增生,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实质细胞的数目增多,伴体积增大 B 与炎症,激素和生长因子作用有关 C 过度增生的细胞有可能演变为肿瘤性增生 D 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E 增生的细胞不受机体调控,病因去除后,仍继续增生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6.C 7.D 8.E 9.E 10.B A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 B 慢性支气管炎时,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C 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 D 慢性宫颈炎时出现糜烂腺 E 骨化性肌炎时出现骨组织 7.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 细胞膜受损,钠一钾泵功能障碍 B 胞质疏松透明 C 细胞肿大变圆 D 细胞核增大,染色质边集 E 严重水肿,溶酶体膜破裂 8.关于脂肪变性的改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慢性肝淤血时,脂肪变主要位于肝小叶中央 B 磷中毒时脂肪变主要位于肝小叶周边 C 脂肪肝的脂肪变在小叶内弥漫分布 D 严重贫血所致心肌脂肪变呈虎皮斑纹 E 白喉外毒素所致心肌脂肪变呈红、黄相间 9.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可发生于结缔组织 B 可发生于血管壁 C 可发生于浆细胞 D 可发生于肝细胞 E 可发生于远曲肾小管上皮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璃样变性? A 高血压病的细动脉硬化 B 眼结膜间质中的蛋白质粘多糖沉积 C 胶原纤维间多量糖蛋白沉积 D 慢性肝炎的肝细胞胞质内充满不透明嗜酸性细颗粒物质 E 透明变性的结缔组织间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 11.关于心肌脂肪变性,哪一项是错误的?11.A 12.A 13.D 14.E 15.C A 心肌脂肪浸润又称心肌脂肪变性 B 严重贫血致心肌脂肪变性称虎斑心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全国卷123生物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一卷)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29.(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9分)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23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禁止在具有、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B) A、火灾、易燃 B、火灾、爆炸危险 C、易燃、爆炸危险 D、易燃、人口密集型 2、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设置在同一一建筑内,并应于其保持安全距离。( C )。 A、人口密集型场所 B、公共聚集场所 C、居住场所 D、劳动密集型场所 3、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将建设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规划。(A) A、公共消防实施 B、消防实施 C、个体消防实施 D、单位消防实施 42、我国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是( A)。 A.11月9日 B.1月19日 C.9月11日D、10、19 5、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D、下部 6、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B ) A.下风位置 B.上风或侧风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D、离起火点5米以上位置 7、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 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重点。(A)。

A、防火灭火措施 B、防火措施 C、灭火措施 D、疏散逃生 8、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可拨打电话,想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B)A、95119 B、96119 C、97119 D、98119 9、火灾发生后,公安机关负责火场外围警戒、和通往火场的道路交通秩序。(C)A、进入火场灭火B、进入火场救人 C、维护火场持续 D、都不对 10、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几小时一次。 ( B )A、一小时一次B、两小时一次 C、三小时一次 D、四小时一次 11、消防控制室应当保持不得少于值班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 ( B ) A、一位 B、两位 C、三位 D、四位 12、自动消防设施应当有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人员定期进。 ( A )A、维护、检测B、维护、修改 C、测试、保养 D、测试、更改 13、火场救援中下列不正确的是。(C)。

(完整版)病理学考试肿瘤习题及答案

第6章肿瘤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下列肿瘤中,哪种肿瘤的实质常由透明细胞组成 A. 直肠腺癌 B. 肝细胞癌 C. 肾细胞癌 D. 胃粘液癌 E. 乳腺髓样癌 2. 下述有关食道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食道上段最常见 B. 鳞状上皮癌多见 C. 可见原位癌 D. 亚硝胺与食道癌发生有关 E. 可以多灶发生 3. 下列哪种肿瘤的恶性型不能归入肉瘤? A. 脂肪瘤 B. 血管瘤 C. 软骨瘤 D. 乳头状瘤 E. 纤维瘤 4. 以下不属于癌前疾病的有 A. 肝硬变 B. 慢性萎缩性胃炎 C. 子宫平滑肌瘤 D. 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E. 纤维性囊性乳腺病 5. 肺癌一般不转移至 A. 脑 B. 骨 C. 心 D. 肝 E. 肾 6. 下列哪项是原位癌的主要特征 A. 是一种早期癌症 B. 未发生转移 C. 发生于子宫颈粘膜上皮 D. 可长期保持原来的结构,甚至消退 E. 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未浸润至粘膜下层 7. 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指 A. 细胞层次增多 B. 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 C. 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极性不丧失 D. 细胞局限于基底膜内 E. 不会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 8. 诊断腺癌的依据是 A. 发生于腺上皮 B. 呈结节状外观感 C. 有癌巢形成 D. 异型性明显 E. 有条索状,腺状排列 9. 下列哪项是骨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 A. 血道转移 B. 好发于青少年 C. 发生于长骨骨干 D.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E. 出现肿瘤性骨折 10. 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 直接蔓延 B. 淋巴道转移 C. 血行转移 D. 腹腔内种植 E. 消化道转移 11. 进展期胃癌最多见的类型是 A. 胶样癌 B. 革囊胃 C. 息肉型 D. 溃疡型 E. 局限浸润型 12. 癌块小,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症状,临床上最多的是 A. 腺癌 B. 导管癌症 C. 湿疹样癌 D. 硬癌 E. 髓样癌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文中有关问题提示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12315受理人员考试试卷

12315受理人员考试试卷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10分): 1、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2、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3、消费者为二人以上,其申诉的是共同标的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可以合并受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申诉。 4、消费者受尊重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 5、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6、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二、单选题(20分):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诉之日起(C )日内,审核完毕并作处理? A、15; B、7;

C、5; D、3.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2、实施三包的部分商品目录内的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C)? A、退货、换货或修理; B、换同型号同规格产品,费用由修理者承担; C、换货或修理; D、退货或修理。 (《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条) 3、消费者于先生于2007年5月17日购买一台空调,该空调主要部件三包有效期截止日为( A ): A、2010年5月16日 B、2010年5月17日 C、2010年5月18日 D、2010年5月19日 (《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八条,三包有效期从开具发票之日起计算,空调主要部件三包有效期为3年) 4、消费者于先生于2009年5月2日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本整机三包有效期截止日为( B ): A、2010年5月1日 B、2010年5月2日 C、2010年5月3日 D、2010年5月4日

管理试题123

管理试题123 《管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的根本目的是( ) A.确保职工个人目标的实现B.实现管理者个人的利益和价值C.实现组织目标D.体现管理者个人权威2.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说法更为贴切?() A.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环境洞察力 B.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拥有发言权 C.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反映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 D.总经理的行为比中层管理人员较少受约束 3.下述关于管理性质的论断哪一个比较正确() A.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密不可分,但管理的目标与作业活动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 B.管理科学的日臻完善使其科学性远远大于艺术性 C.管理工作主要是致力于内部的生产运作,精诚合作,与外界环境没有太多的关联 D.管理工作是独立运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提供服务的

活动4.由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一种复杂的、耗时的群体决策方法被称为() A.德尔菲法B.头脑风暴法C.名义小组法D.电子会议法5.组织理论的十四条原则的提出者是() A.西蒙B.泰勒C.法约尔D.梅奥 6.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比较谨慎的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一般采用 ( ) A.小中取小法B.小中取大法C.大中取小法D.大中取大法7.有人说:“管理就是决策”,这意味着() A.管理者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成功B.管理的复杂性是由决策复杂性导致的C.决策对管理的成败具有很重要的影响D.管理者需要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决策 8.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A.目标B.政策C.规则D.预算 9.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锥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A.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 C.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D.被管理者有较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 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9. 结核球是指 A. 直径小于 2cm 的干酪样坏死灶 B. 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 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 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 .直径 2 ~ 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 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 吸收消散 B. 硬结、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纤维包裹及钙化 11. 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 类上皮细胞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661379.html,nghans 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浆细胞 12. Langhans 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类上皮细胞 D. 浆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3. 局灶型肺结核以何种病变为主? A. 增生性病变 B. 渗出性病变 C. 变质性病变 D. 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E. 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 14.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 肠管发生溃疡 B. 同时脾大 C. 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5. 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是 A. 结肠上段 B. 回肠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空肠 E. 盲肠 16. 一病人患病已 3 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体克死亡,尸检发现弥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A. 细菌性痢疾 B. 肠结核 C. 恶性淋巴瘤 D .伤寒 E. 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7. 伤寒时血培养最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时期是在肠病变的 A. 潜伏期 B. 槐样肿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考试题123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题(2011-5-30) 1.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工艺路线是什么? 特点:①模具材料硬度较高②模具加工质量要求高③形状结构复杂④单件生产 基本工艺路线:分析估算→模具设计→模具制图→零件加工→装配调整→试模→成品2.什么是特种加工?特种加工相对传统机械加工的特点是什么? 特种加工:①是指切削加工以为的一些新的加工方法,也称非传统加工方法;②它不需要用比工件更硬的工具;③也不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施加明显的机械力;④而是利用其他能量为主来除去工件上的多余部分,已达到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特点:①以柔克刚②便于加工复杂型面③不受材料硬度的限制④可以获得良好表面质量(在特种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不像切削加工那样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因此有些特种加工方法可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其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应力、热影响区及毛刺等表面缺陷都比切削表面小) 3.什么是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何作用? 工艺规程:是规定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方法的工艺文件 作用:①它是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②是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依据③是加工检验的依据4. 铣床有哪些附件?各有何作用?在立铣床上加工斜面有哪几种方法? 加工斜面方法:①加斜垫铁②采用万能分度头③调整立铣头 5. 在平面磨床上如何保证模板六个面的位置精度?(平行度和垂直度) (1)平行平面的磨削:应在平面磨床上反复交替磨削两平面,逐次提高平行度和表面粗糙度。 (2)①用精密平口钳装夹工件,磨削完一个平面后,将精密平口钳翻转90°磨削另一个 平面,通过精密平口钳自身的精度保证两个平面的垂直度要求。②用精密角铁和平行夹头装夹工件,用百分表找正后磨削出该垂直面,保证模板侧面和上下平面的垂直度。③用导磁角铁和平行垫铁装夹工件,以工件上面积较大的平面为基准面,并使其紧贴导磁角铁面,磨出垂直面。④用精密V形铁和卡爪装夹工件,适用于圆形工件的端面磨削。 6. 常用仿形加工有哪三种方式?怎么选仿形铣刀具? 方式:一向仿形;二向仿形;三向仿形 刀具:①圆柱立铣刀与圆柱形触头配用;适用于型腔粗加工和要求型腔底部为清角的仿形加工,是仿形铣削中最常用的铣刀。②圆柱球头铣刀与球头形触头配用;适 用于型腔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及加工底面与侧壁间有圆弧过渡的型腔。③锥形球头 铣刀与球头形触头配用;适用于型腔侧面有斜度,底部有过渡圆角的结构同时进 行精加工,或对具有一定深度和较小的凹圆弧进行加工。 7.试述坐标镗床加工精度高的原因?精密镗床有哪些定位附件?各适用于何场合? 原因:①主轴孔的精度高②机床本体滑块部分的精度高,保证位置精度高③机床刚度大,保证形状精度④采用了精密读数装置,保证了尺寸精度 定位附件:(1)光学中心测定器光源的光线通过物镜照明工件的定位部分,使用时,只要将测定器对准工件的基准边或基准线,使它们的影像与两条十字线重合, 或处于互相垂直的双刻线的中间,此时,机床主轴已经对准两基准边或基准 线的交点。(2)万能转台①夹紧工件。②加工在圆周上分布的孔。③加工 与工件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斜孔。(3)弹簧中心冲用于划线和打中心眼。(4)

《病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病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第1-3章 1、举例说明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1)引起疾病:没有致病因素就会发生疾病。例如,没有白喉杆菌就不会引起白喉;(2)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例如,白喉杆菌决定所患疾病是白喉,而不是结核病或乙型脑炎。条件是在病因存在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例如,结核病的病因是结核杆菌,但多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营养不良是结核病的条件。 2、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认识脑死亡的意义。 答: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1)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2)自主呼吸停止;(3)颅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流停止。 认识脑死亡的意义:(1)充分利用死体材料,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2)节省人力物力;(3)伦理的许可,对死者的尊重。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 答:肺动脉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数量及栓子的大小:(1)栓子大多来自下肢深静脉,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引起猝死;猝死机制: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2)栓子较小、数量少,栓塞少数肺动脉小分支,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肺组织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供;(3)栓子小,但数量多,栓塞与多数肺动脉分支,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猝死;因为栓塞与多数分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引起支气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呼吸阻力。 4、试分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答: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从多方面启动凝血系统:①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②内膜损伤→释放组织Ⅲ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③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