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复习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复习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加快溶解的主要方法有( )()()三种。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和( )三部分,( )的温度最高。3.食盐能够( )在水中,也能从水中( )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蒸发,最后析出盐的()。4.水除了能溶解()和()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等气体。5.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里的()。

7.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8.()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9.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10.()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1.()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可乐”里面含有大量的()。

A.氧气 B.氯气 C.二氧化碳

2.不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是()。

A、味精

B、砂糖

C、淀粉

3.高锰酸钾()。

A、能够溶解在水里

B、不能够溶解在水里

C、只能溶解在热水里

4.酒精灯熄火应该()

A、用嘴吹灭火

B、用灯帽盖火 c、用扇子扇灭

5.用()的方法可以使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蒸发 B.过滤 C.沉淀

6.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舌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

7.一小匙食盐溶解在一杯水中,杯里的物质叫做()。

A、液体

B、液体混合物

C、溶液

8.下面哪一种物体不会溶解于水()。

A.巧克力 B.食用油 C.奶糖

9.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是()。

A、食盐

B、细沙

C、面粉

10.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11.水中的动物和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进行呼吸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三、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一杯水不可以无限制的溶解盐,到一定程度,盐就不溶解了。……()

2.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做食盐结晶实验中,吹灭酒精灯后,蒸发皿可直接用手去拿。 ( )

4.溶解就是放入水中的物质完全与水混合,水中没有沉淀物。(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 )

6.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子上并开始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扑灭。 ( )

7.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

8.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 )

9.水能溶解任何物质。 ( )

10.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1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1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

1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

1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

1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

1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

1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

18.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

打不开。( )

19.我们也可以用嘴灭火。( )

20.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

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

21.如果把海水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可达3.7×10亿吨。( )

22.许多家庭和学校用来供暖的能源都是来自石油的。我们用的能源越少,我们用的石油就越

少,这样的溢油事件就会越少。( )

四、填图题

1.下图是一个加快水蒸发的装置。用这个方法,能把盐从水里分离出来。请你仔细观察,这

个装置是用那些材料组成的? 见教材36页

2.填写酒精灯的构造

五、实验题

1.怎么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写出操作过程。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

操作过程:

2.写列各种物质你认为那个能溶解?那个不能溶解?分别写在横线上。(只写序号)1沙土 2食盐 3酒精 4面粉 5食用油 6高锰酸钾

7牙膏 8冰糖 9 米粒 10空气 11口香糖 12食用白醋

能溶解的有:

不能溶解的有: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板桥小学《科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溶解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溶解》 (2008-09-07 14:20:45) 转载 标签: 教育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第二单元溶解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

小学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 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连线 填表1;岩石和矿物在有很多应用,请你写出应用的例子。 岩石或矿物的名称岩石或矿物的应用 石英钟表和计算机中 花岗岩雕塑 石墨制作铅笔芯 铁矿石提炼铁 钨矿制作灯泡中的钨丝 雄黄医药 盐调味品 2;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储存方法举例 腌制法腌制咸鱼;腌制咸菜 冷冻法冷冻水产品;制作冰糕 暴晒法晒鱼干 真空包装法制作罐头 高温灭菌法制作牛奶 填图 1;写出下图这朵花各部分的名称。 2;在下面地球构造简图中填出地球各部分的名称。

3;根据左边的图在右边的框中画出简单电路图。 4;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如下。 哪组接线1-2 1-3 1-4 2-3 2-4 3-4 通路是是是 断路是是是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5;有一节电池;两只小电珠和一些导线,你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吗?把你的设计画下来。 简答 1;观察腐败的食物时要注意什么? 答: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观察完要用肥皂洗手;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 答: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 3;如何根据保质期长短选择所需的食物? 答: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有何变化? 答: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冷的稀盐酸后会冒气泡,这是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5;云母;长石和石英有何区别? 答: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 6;为什么条痕比颜色更固定? 答: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的(如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等)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痕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比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条痕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参考教案 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钥匙、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 '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 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2、观察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7.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8,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图如课本第5页所示)。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 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4、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5、查找电路中故障的方法:电路检测器,检查法;替换法。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水、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17、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8、不要用湿抹布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材料。 19、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任登玲 一、教材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溶解的过程。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比较。它们溶解后胶水和洗发液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本课选用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能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难点: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五、教学准备: 容器架、盛水试管、滴管、玻璃杯、小匙、筷子、胶水、洗发液、醋、碘酒、酱油、食用油、课件、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炎热的夏天你们最喜欢喝什么?(饮料)老师现在就来制作一杯饮料。老师出示果珍,把果珍放入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珍会怎样? 提问:果珍在水里怎么了?(溶解了)回亿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这些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2、引出课题。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 3、学生讨论回忆已有经验。(食盐、糖等) 二、观察和描述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过程 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 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结果。 3、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看看胶水和洗发液是怎么在水中溶解的吧!老师做演示实验。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案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部分的第二课。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 【准备材料】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一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细沙。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六、教法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其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猜一猜:三杯不同物质与水的混合物分别是什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杯沙和水的混合物、一杯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一杯食盐溶液)?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是否有沉淀,能否看见颗粒……)。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怎么猜出是食盐的呢?它溶解了吗?它是怎样溶解的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讲解、观察高锰酸钾。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单元教案 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 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A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资料。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B 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仪器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A 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仪器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 与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现象观察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B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

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溶解

第二单元溶解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溶解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溶解》归纳整理 《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的实验中,哪些东西被溶解了?哪些没有被溶解了? 食盐、小苏打被溶解了,沙子与面粉没有被溶解。 如何说明食盐被水溶解了? 是食盐沉到杯子底部吗? 还是杯子里的水升高了吗?

或者是滤纸上留下了食盐吗? 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可以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为什么说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滤纸上能看到沙子,在杯子里的沙子会沉到水底,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为什么说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水会变白色,面粉沉到了杯子底部,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总结: 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的则不能。 以上被溶解的物质都不能凭肉眼直接在水中观察到,而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直接观察到。 也就是说,溶解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而不能溶解的物质能被过滤出来。 在过滤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操作要求? 1、一贴二低三靠 2、滤纸放入漏斗时,可将三层纸的一面朝风吹草动漏斗颈的长端,避免玻璃棒抵着的时候漏斗移动。 3、如果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使过滤速度减慢。 4、滤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滤纸太大,可以在折叠好后将多余部分剪去。如果滤纸过小,会使过滤操作变得很困难,速度也很慢,因此要及时换成大小适合的.滤纸。

四年级科学上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 一、整理和分析题: 1、下表是降水量记录,请你完成降水量数据整理和分析。 (1)根据“某地区下半年的降水量情况记录表”画出降水量变化柱形图 (2从降水量变化柱形图看,半年中降水量最大的是哪个月,半年的总降水量是多少?这个地区下半年的降水量是怎么变化的? 依据是什么? 我推测上午10时的气温大约是: 我的推测依据是: 二、实验及记录。

3.怎样做“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实验”请选择其中一种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的主题: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 (2)我准备的材料:酒精灯、烧杯、三角架、水、食盐、玻璃棒 (3)研究的过程: 1、把盛有水的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将食盐放入烧杯中 3、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 4.把面粉、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后成为面粉、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1)我们有办法把面粉从混合液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还可以画图来表示)

(2)我们有办法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还可以画图来表示) 5.桌子上有一大盆水,还有两个小铃铛。请在这样的材料条件下,设计一个说明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1)我的“气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两个铃铛空中敲,有声音,即证明 (2)我的“液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两个铃铛水里敲,有声音,即证明 (3)我的“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一只耳朵贴着一个铃铛,第两个铃铛敲第一个,耳朵听到有声音,即证明 6.实验材料:一支试管水食用油洗涤剂 步骤要求: 1、给试管中装入15毫升水,再加入2毫升食用油。 2、观察油在水中会怎么样。 3、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水和油发生了什么。 4、在试管中加入一滴洗涤剂,重复第3步。 记录和解释: 1.没加入洗涤剂前,水和油的混合物发生了什么?解释原因。 2. 当加入洗涤剂,水和油的混合物又发生了什么?解释原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 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的交流电, 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 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 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 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 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 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 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知识整理 教科版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 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 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 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0、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胶水、洗发水、洗洁精、酒精、醋等。 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食用油、水银、汽油等。 1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洗洁精等),搅拌后会发现部分食用油被溶解了。这就是生活中,每次洗菜盘子放了洗洁精之后容易洗的原因。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4、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5、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能力就越好,溶解的就越多;压力越小,溶解能力越差,溶解的就越少。所以在密封的注射器中的雪碧,在活塞往外拉时(压力减小),可以看到气泡增多。往里推时(压力增大),又可以看到气泡减少。 16、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汽水中的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1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8、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后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修文县小箐乡中心小学备课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师:熊维中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