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集中居住的利与弊

农村集中居住的利与弊

农村集中居住的利与弊

之前我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江苏省徐州市境内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基层百姓对此的看法迥异,后来了解到在一些试点地区这项行动已经看展数年,结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我国农村地区的住房仍然以草房和土房为主,人民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改革开放以后数年内,由于经济水平的相应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第一轮建房热潮,原来的草房和土房开始被瓦房所取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点程度上改善。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地区又迎来了第二轮建房热潮,此时出现的是楼房,而不再是平房,这一轮建房热潮一直持续到现在,可以说人民生活条件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很多农村地区的人宁可先不在城市置业,也要在自己家乡有漂亮的楼房。我国农村地区的建房和城市地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地区工作人员是有一定住房保障和福利的,但是农村地区是不存在这些条件的,我国两次农村建房热潮背后相关建设支出都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另外农村地区的住房和宅基地是不能转卖的,而城市地区的住房是可以像商品一样自由出售。虽然农村地区住房不能出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部分农民建房积极性下降,但是出于中国传统安土重迁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还是对自建房充满了积极性,所以经过可以在新闻里看到广东福建等地有不少装修非常豪华的农村自建楼。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全国各地上下掀起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高潮,其中就出现了农村集中居住这一计划,目前在不少地区已经实施或者正在实施。这项计划如果全面推进,可以标志着我国农村建房热潮进入了3.0时代。但是这一次建房热潮的发起者不再是农民自己,而是由政府在背后推动,它所引起的社会影响也远远超过了之前两次。

我自己通过网络论坛(百度贴吧)等渠道也和徐州涉及到此次农村集中居住计划的网友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持有的是比较抵触的情绪。原因主要如下,首先是因为农村集中居住由政府负责主导,但是拆迁后大部分农民需要倒贴钱才能住进新房子。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房子相比于城市住房的价值是非常低的,目前徐州各个县给出的补偿不一样,但是大部分都只有几百元每平米,而集中居住的新房售价在一千元以上每平米,据这些网友反映,他们如果要搬进新房子每个人都要自己再出数万到十几万元不等,由于这次集中居住他们并不是自发性的参加,所以让他们自己掏钱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农村还有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可能会因此背上债务。其次是因为实际住房面积的减小,农村集中居住的出发点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当然也兼顾到节约土地的任务,但是到了基层以后可能变成节约土地变成主要任务。不少地区的规划里面出现了很多的高层住宅,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是两层独立住房,相比于以前的居住面积减少很多。另外,集中居住以后还涉及到农具的安放问题,农民距离工作的农田变远导致交通不方便等问题。目前还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各自的农场,会有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没有了工作。概括下来就是这些网民担心自己出了钱以后,出现生活质量反而下降的现象。

在我个人看来,农村集中居住是有利有弊的。首先来看看有利的一面,我国农村地区在经历了前两轮建房热潮之后,虽然改善了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各个家庭建设的时间不一致,房屋设计不一致,因此外人路过后确实给人一种比较杂乱的映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肯定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集中居住必然是集中规划,农村的外在形貌将得到极大地改善。其次农村的自建房大多数是采用比较简单的工艺方法,很多是不能达到安全的住房标准的,我国很多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带,这些地区的住房都应该达到合理的抗震等级,集中居住基本上都由专业的建筑公司来负责,因此住房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此外,农村集中居住也有利于政府进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以往的分散居住环境下,政府如果要建设一些配套设施一方面选址困难,因为需要覆盖到每户家庭,另外一方面设施利用率也会打折扣。集中居住后有利于提升设施的利用效率。最后,集中居住能够减少农村建设中不合理的地方,提高土地

的利用效率,节省出更多的土地,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实际可利用的耕地并不富裕,所以国家一直设有耕地红线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另一方面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有需要很多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领域,实行农村集中居住有助于扩大可利用土地面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红线之间的矛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空间。集中居住也有助于积极引导农民向城市,小城镇移居,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当然农村集中居住过程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首先,地方政府在集中居住的住房规划设计阶段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需求,户型单一或者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其次,部分人认为集中居住导致了传统农村文化的消亡,许多农村传统将逐渐消失,中国传统农村映像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将被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水泥建筑取代,而且统一规划设计的建筑外观一致,不易体现出地方的个性和特色。接着是缺乏适当的保障措施,在城市地区拆却基本上都能确保还有居住的地方,除了装修,基本很少需要拆迁户倒贴钱。此次农村集中居住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困难群众家庭,这些家庭在没有政府保障下会被上沉重的债务,让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最后,不少农民会在这轮建房热潮后走上高楼,再加上各地越来越兴起的农场模式,会有不少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工作,这些人的工作问题不妥善解决好,将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既然这些弊端已经暴露出来,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去解决,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的使百姓受惠。第一点,地方政府在进行农村集中建设时不能操之过急,对于有意见的群众要听取诉求,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当然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迁就,总体而言要与百姓及时沟通交流。目前部分地区出现了强拆现象,一些地区的村委会借此牟利,这些行为都会破坏政府的形象。第二点,政府要有适当的福利和保障建设,不少地方集中居住后节约出来的用地指标并没有被当地内部消化,而是被省内比较发达的地区买走,以江苏为例,苏南城市购买苏北不发达地区一亩地需要花费近百万元,地方政府通过出售用地指标获得的收入应该拿出一部分用来补贴集中居住的农民。农村集中居住的本意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不是成为政府获利的手段。其次,集中居住设计不应该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避免出现各地农村都是一个模样的现象,可以做到一村一设计,设计阶段应该充分听取民意需求,可以给出多个方案最后由村民投票表决。对于历史意义较重要的村落可以进行特别保护,避免被拆除后当地出现文化断层。最后,对于离开土地的农民,政府应该协助他们找到工作,对于缺乏技能的农民,可以进行培训。可以在靠近集中居住点附近的区域设置小型工业区,一方面便于农民就业,也能趋近乡镇经济建设。

目前各地兴起的农村集中项目越来越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对于有些地方强迫农民上楼的现象,人民日报曾经专门发文指出,不能以城市思维搞运动化建设。新农村社区建设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不能操之过急。要以科学规划引导,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更好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集中居住主要的不是在形式上把农民集中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落实社区化居住的各种服务和本质。

有关城市化的辩题

弊端: 最近不断有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的报道,说我国2003年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5%,超过原来计划指标,还说我国城市已进入“加快发展期”,甚至有的报道称目前出现城市化“大跃进”。这样造势,推动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好事?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 按照原来规划,我国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达到35%左右,到2010年达到40-42%。换句话说,我国已提前6至7年实现原定城市化的目标。权威部门提出,我国在本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5%,再进而达到75%。 笔者的疑问之一是,我们城市化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太急了。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70%用了90年时间,法国从25.5%提高到71.7%,美国从25.7%提高到75.2%,都用了120年。而我们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 年的40.5%仅用10年,不说加快,即使用这样的速度,2020年左右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能达到7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只用英国的一半时间,法国和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走过同样的城市化进程。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些区别? 中国的特殊性是非常鲜明的。一是人口太多。13亿人口,比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的陆地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科学条件下不可利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大山、沙漠、戈壁和干旱地区占去三分之二以上,可利用的国土承受目前的人口数量已属负担过重,这方面的条件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差;三是基本资源严重短缺,如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之一。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更远。鉴于城市人口对资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农村人口,我们在实施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资源与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相适应的问题。既然我国基本资源状况远不如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水平为什么定得同他们一样高呢?如果2020年我们有15亿人口,60%城市人口就是9亿;本世纪中人口17亿,那么75%的城市人口就是12.75亿。这样巨大的城市人口,要多少淡水、多少土地、多少能源、多少食物、多少住房、多少交通设施才能支持?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现代化程度越高。这是迄今为止对城市化意义的认识。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标准的认识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甚至家里办公,同样可以获得信息、同样可以开会,同样可以交易,同样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事情,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减少大量物流方面的消耗。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都往污染严重的大城市里挤。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人群开始出现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由

城市化的利弊

城市化的利弊 urbanization has been a subject of heated discussion for a long t ime. some people are in favor, while others are opposed. in my opinion, urbanization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the 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 can be listed as follow s. first,urbanization can quicken our pace to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e all know tha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all highly urbaniz ed. second, urbanization will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t will creat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employed. in addition, urb anization will free a great number of farmers from the fields, thus realizi ng the dream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finally, urbaniz ation can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living of the migrants who move to t he urban area. however,the dis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 are also obvious. to be gin with,administration of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 might b e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government. moreover, more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crime rate, over crowding, might increase, since more people are concentrated in a relatively smaller plac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ther efore, i am in favor of urbanization.

工作心得: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最新)

工作心得: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最新) 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是促进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是解决“三农”突出问题、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资源的惠民之举。X镇作为县域副中心、淮安北大门,涟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快相对集中居住的路径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X镇地处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交界,是淮安、涟水北大门,现已与灰墩镇高度融合发展,距淮安市区50公里,距涟水县城25公里,距涟水机场35公里,京沪高速、宁连高速、236、326省道贯穿全境,南北六塘河、公兴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59平方千米,辖37个村(居),454个村民小组,3万户,16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四级以上公路122公里;镇区建成面积6.9平方千米,镇区人口7.2万人。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集中居住点18个,包含14个小区、三个中心村和1个自发集中居住点。现有集中居住点占地1854.7万亩,总投资37878万元,共有房

屋2626套,实际入住2550户。另有占地约5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盐店村集中居住点正在加紧推进中,项目已于2018年9月开工,预计2019年6月完工。 二、落实现状 1.党建先行引领创新。X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局,以党风带动政风促进民风,以党建先行先试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通过党员干部先行整合来带动村居的组团发展和群众的民心融合,为集中居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X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走访和征求意见,报县委批准后,成立了X镇公兴河农业示范区党委、X镇六塘河风光带片区党委和X镇杨口片区党委,三个片区党委组织关系仍隶属中共涟水县X镇委员会。同时,选拔一名副镇长兼任片区党委书记,所辖村居一名村(居)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提名其他村(居)书记为委员,共同负责整个片区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综合管理。 2.整村推进夯实基础。X镇坚持将整村推进作为推动相对集中居住的有力抓手,坚持不懈抓好落实推进。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镇召开了工作部署大会,号召各村(居)抓住机遇,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盐店、七里和扁担三村在充分调

高二作文议论文:城市化的利与弊

高二作文议论文:城市化的利与弊 城市的生活好比是在雍容华贵的天堂里享福,而农村的生活则好比是在满目疮痍的地狱里受罪。炎热的夏天,我躺在空调房里的转椅上,吃着冰凉的西瓜拼盘,玩着激动人心的穿越火线。没事了就到阳台上看看法国吊兰和仙人球。我想:这是多么惬意的城市生活啊!商店、学校、医院地下铁、立交桥就在小区周围。这是多么方便啊!相反的,在乡下寒冷的冬天,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起围着一个小小的火炉取暖,靠外一点的就冻得哆哆嗦嗦,还得时不时得加柴火。火炉里的火噼啪作响,不时跳到布满尘灰的棉鞋上形成一个一个焦黑的小洞洞。晚上上厕所也要小心谨慎。 漆黑的夜空上只有星星和月亮发出淡淡的光亮。手执蜡烛的我小心翼翼地走向茅房。茅房在猪圈旁,一蹲下来便要和脏兮兮的黑猪鼻子亲密接触。一日三餐的生火做饭更是让我大为光火。先必须到水塘边洗锅,再然后添柴生火,还要摇鼓式风箱。做完饭后还要用沙子把火埋起来留一点火星,方便下次做饭。去一次县城必须赶上一日两趟的班车,过了时间只能坐乡下的拖拉机,坐上半小时准会疼死。 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几乎不用你操心,厨房灶台自动一体化,多功能收纳柜、侧吸式油烟机等应有尽有。我们生活

在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经济大都市里,自然避免不了受到富家子弟攀比、自大的熏陶。这里丝毫没有一点如农村孩子的朴实无华。乡下的人们淳朴憨厚,不会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撕破脸。不论是远是近,是亲是疏,大家都经常互相串门,走街串巷。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碰到一起,就会互相打招呼,经常会停下来唠上两句。有了麻烦,大家都会站出来一起帮忙。既热闹又和谐在秋收春种的时候,大家都会不分彼此地奋力收割播种。嘻嘻笑笑地度过新年。 然而,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都冷淡无味,面无表情。见面连一个招呼都不打。除了那些老大妈、老大爷之外,人们都忙着自己的工作。邻里之间甚至互不知姓名。楼上楼下发生了什么事也不会去管一下。即使有人需要帮忙,也不会走过去帮一下忙。住在农村里可以夜不闭户,安安心心睡大觉。桌子上放10,000元钱,不怕偷,不怕抢。而在城市里,安全就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许你到便利店买点东西回来,回来后笔记本电脑已经被偷了,也许你去散散步,回来后钱包已经被偷了,防盗门也被撬坏了。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城市化了,而乡下的失业者便动起了歪脑筋。现在社会是一个农村与城市共存的时代,有些城市的旁边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就是一大片牧场,不少人还在城市里用拖拉机拖板砖。 在蜿蜒的麦田中,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所所廊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少数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不强 我们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从逻辑上讲如果个体在综合比较了迁居前后的成本收益,确认其迁居后的收益确实超过迁居前的收益那么从行为意义上讲,个体就有迁居的意愿。 绝大多数农民对集中居住持支持态度,少数农民出于守故土,恋旧家的传统思想制约以及担心生活成本的上升有一定抵触情绪,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和老年人群。 2、征收速度与建设速度不平衡,部分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 载体建设全年目标任务为3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3692户、153万平方米,载体建设速度虽然很快,但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的只有青阳、双沟、界集、魏营、孙园、石集、上塘、瑶沟、陈圩、天岗湖、曹庙等11个乡镇;房屋征收全年目标任务为21100户,目前已完成28292户,完成比率达到134.09%,其中有15个乡镇提前、超额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征收速度远远大于建设速度。 房屋征收没有得到有效安置。1-5月份,全县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13692户、153万平方米,但还不能投入使用,能够投入使用的住房仅有年初存量房13883套、过渡安置房4606套,而房屋征收已达到28292户,扣除进城3500户外,还有6303户(借、租房)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虽然载体建设建设按照序时进度快速推进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征收进度和安置需求。 3、工程监管履责不到位,工程质量问题多 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责任不到位,部分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监理未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准入和工序报验把关不严,致使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工程质量问题多。从每次的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工程质量监管责任未完全到位,原材料送检不及时,有的甚至不送检;钢筋型号、规格、绑扎与设计不符,部分工程使用的钢筋无吊牌、无质保书和检测报告;有的工程甚至使用“瘦身”劣质钢筋,5月份随机抽测62组钢筋,合格43组,合格率为69%,极大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基础设施不完善。调研发现,部分集中区道路尚没有形成路网,且路况质量差。给排水系统中,生活用水质量较差,雨水基本上呈自流状态,生活污水缺乏处理。一些乡镇的街道处在交通要道上,脏乱差现象特别突出,街巷空间严重恶化。垃圾回收点缺乏,许多乡镇尚无垃圾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设施中商业服务、教育、医疗、体育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偏少。农民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5、集中区产业支撑不足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工业增加值低;工业基础薄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要求具有主导作用的重大项目缺乏;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不能支撑居住区经济的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发展方向迷失。 (二)、建议: 1、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回应农民合理诉求

农民集中居住有必要 关键看政府怎么做

农民集中居住有必要关键看政府怎么做 编者按:为了寻找、总结各地农民集中居住的典型样本,从今年4月开始,本刊派记者赴江苏省胡楼村、安徽省宋岗村、黑龙江省曙光村、河南省孟楼村和重庆市外坝村深入采访,他们的相关经验分别刊登在2011年第5~9期上,本期还刊登了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英洪采写的《高碑店村的“民办公助”旧村改造模式》。 农民集中居住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这些典型经验给广大基层干部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本刊编辑部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子中、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新军、甘肃省委党校教授宋圭武、四川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大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陆福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贾林州以及安徽省淮北市委党校副教授马跃,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是否有必要? 长子中:农民集中居住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节约了用地,为城市或农村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并且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是否所有的农村都需要推进农民集中居

住,是值得商榷的。 在大城市的郊区,或者是已经划入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可以进行集中居住。因为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生产经营呈多元化趋势,农业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经商、办企业、打工、搞出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中居住只不过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而已。 在一些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纯粹以务农为主的村庄搞集中居住,则无必要。在这些农村地区,农业还是农民主要的生产活动,庭院经济和家庭养殖还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农民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撑集中居住,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没有覆盖全体农民,农民一般不适合、也不愿意集中居住。 高新军:在经济较为发达和人口十分集中的东部省份,比如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民居住已经十分集中,农村公共服务较为普及,就没有必要再搞集中居住。再比如笔者调查过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民传统上就一直居住的很集中,也没有必要搞集中居住。还有那些村落本身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农居,比如安徽南部的徽派农居,江苏农村的小桥流水等,则是需要保护的我国农村重要的文化遗产,肯定也不是农民集中居住的对象。 但是,对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农村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发展缺少经济依托,城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提出了发展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城镇化(urbanization)从根本上说,就是有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寻找到与其相适应的职业,稳定地在城市居住并生活的过程。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7120%的背景决定了中国将走一条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基本特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生活质量。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小城镇在城镇化大战略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小城镇发展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小城镇发展缺少经济依托。小城镇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发达的二、三产业应该是城镇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虽然我国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在当前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镇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上的投入力度还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制约。乡镇企业到处布点,使积聚经济和人气的功能减弱。由于城镇城市功能残缺,企业进城的成本较高,往往是非农企业不愿进城,城镇因缺乏支撑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外来劳动力和人口难以进城立足,使城镇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小城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没有科学的规划,小城镇建设就会无章可循。就会变成一团乱麻。也将给小城镇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建设造成隐患。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很多建制镇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科学的规划。在管理体制方面,城镇的发展基本上被纳入农村发展的范畴,是实现农村城镇的主要途径,但是缺乏统一完善的布局和规划,有些地区在城镇建设时片面追求“高、大、新、全”,规划脱离实际,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增加了保护土地的压力。有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缺乏超前规划,城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功能分区不明确,城镇基础设施薄弱,镇容镇貌差,城镇迟迟未形成规模。一些新建制镇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规划不到位导致畸形发展,重点不明显,特色模糊。 第三、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的同时,由于“重建设,轻保护”,不少小城镇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管理严重滞后,随意排放和倾倒废气烟尘、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各类垃圾,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是重工轻农、重厂轻城的不均衡政策造成的。在1949—1978年的30年里,由于当时内外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众所周知,发展重工业所要求的资本供应量是很大的。为此,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为满足工业化资金需求的农业政策,具体来说是利用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集中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和部分必要劳动,每年大约350亿的资金集中于国家财政,投资于基本建设项目。 60年代,国家开始调整生产力布局,通过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调整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在客观上也带动了西部工业的发展和一批新兴城市的建立。 但是,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备战备荒”,工业发展是按照“山、散、洞”的要求进行布局的,工厂的建设与城市建设脱节,国有企业社会化、福利化的倾向在当时很严重。无论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还是新兴城市的增多,都未能使城市的多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典型的城乡隔离制度,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广大的农村和众多的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过程之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拥挤在狭小而落后的生产空间。1958年以后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行严格限制。而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是政治目标,采取的是行政手段,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十分薄弱,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未使城市化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正常健康发展。 三是非农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将一个完整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两个环节:首先实行职业转换,即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非农化;然后实现地域转换,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实现城市化。 非农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作“钟摆式”流动的半城市化人口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滞后的最直接的体现。回过头来看,“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空间,因为人多了,分工更精细,发展出的需求更多,就会让更多人得到就业机会。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也是所谓第三产业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的原因。那些认为城里人就业难,如果让农民进来,就业问题就更加严峻的论调,毫无经济常识,没有看到目前城市里很多工作已经转到进城农民手中的现实,也没有看到仍有相当多的城市投资欲望被压制,以至于相当多的需求被压抑的现实。目前大城市里改善投资环境,决不能继续过去只盯着城外投资者的短视做法,而是要善待城里的投资者,更要善待自己的居民、移民和来到城里的农民,把他们的投资热情和意愿发掘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渠道都开发出来。当然这样做,首先要严格限制政府部门的膨胀,严格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从学习香港经验到香港回归,我们就是学不会香港那一套:任何人只要交点钱一注册,几分钟之后,就可以经营的工商管理办法。以至于香港人到今天还在用“帮你到香港注册公司”这个办法,来赚内地人的钱。 城市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办法

一:各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区要按照“因地制宜、规范管理、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完善服务功能。社区活动中心应具备4室(党团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3站(劳动保障工作站、卫生服务站、留守学生服务站)、2店(农资放心店、放心商店),1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在完善内部各站室的同时,还应完善公共、公益设施,主要包括:2栏(公开栏、宣传栏)和1广场(文化健身广场)等。 二:各农村新型社区要适时成立管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社团组织,其职责是配合集中居住区所涉及的村(社区)支部、村(居)委会,为入住村民提供各种服务。入住集中居住区后的农户,其党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仍由所属村(社区)支部、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负责。 三:集中居住区制订完善重环境卫生管护制度、公共、公益设施使用维护制度、物业管理制度等社区公约、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形成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1. 镇(街道)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所涉及的村(社区)应增设物业管理对口部门,接受县房产管理局的指导。 a.由政府部门牵头,从小区中选6—8人,再配置适当的专职人员,成立小区物管办,小 区采取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方式,全面做好集中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b.编制《管理规约》、《住户手册》和物业管理方案及其考核办法,并负责对住户进行入住 前物业管理规范的培训工作。 c.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应认真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 设备的管理、维修、养护和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等物业服务工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应遵守《管理规约》。 2.建立环境卫生管护制度 a清扫保洁 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应集中有序堆放;构(建)筑物立面、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明显污损,不得有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清扫保洁规范,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及时清理。 村内店铺、摊点、广告设置规范,满足安全要求,无乱张贴涂写刻画、无残垣断壁、无违法搭建现象,并纳入规范管理。村庄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应履行“门前三包”,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 商店橱窗和门面牌匾、广告表面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现象,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各类广告不得出现倒斜、残缺和断裂现象;门面牌匾不得出现2处以上漏字少划、残缺破损现象。

农村集中居住的利与弊

农村集中居住的利与弊 之前我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江苏省徐州市境内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基层百姓对此的看法迥异,后来了解到在一些试点地区这项行动已经看展数年,结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我国农村地区的住房仍然以草房和土房为主,人民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改革开放以后数年内,由于经济水平的相应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第一轮建房热潮,原来的草房和土房开始被瓦房所取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点程度上改善。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地区又迎来了第二轮建房热潮,此时出现的是楼房,而不再是平房,这一轮建房热潮一直持续到现在,可以说人民生活条件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很多农村地区的人宁可先不在城市置业,也要在自己家乡有漂亮的楼房。我国农村地区的建房和城市地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地区工作人员是有一定住房保障和福利的,但是农村地区是不存在这些条件的,我国两次农村建房热潮背后相关建设支出都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另外农村地区的住房和宅基地是不能转卖的,而城市地区的住房是可以像商品一样自由出售。虽然农村地区住房不能出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部分农民建房积极性下降,但是出于中国传统安土重迁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还是对自建房充满了积极性,所以经过可以在新闻里看到广东福建等地有不少装修非常豪华的农村自建楼。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全国各地上下掀起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高潮,其中就出现了农村集中居住这一计划,目前在不少地区已经实施或者正在实施。这项计划如果全面推进,可以标志着我国农村建房热潮进入了3.0时代。但是这一次建房热潮的发起者不再是农民自己,而是由政府在背后推动,它所引起的社会影响也远远超过了之前两次。 我自己通过网络论坛(百度贴吧)等渠道也和徐州涉及到此次农村集中居住计划的网友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持有的是比较抵触的情绪。原因主要如下,首先是因为农村集中居住由政府负责主导,但是拆迁后大部分农民需要倒贴钱才能住进新房子。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房子相比于城市住房的价值是非常低的,目前徐州各个县给出的补偿不一样,但是大部分都只有几百元每平米,而集中居住的新房售价在一千元以上每平米,据这些网友反映,他们如果要搬进新房子每个人都要自己再出数万到十几万元不等,由于这次集中居住他们并不是自发性的参加,所以让他们自己掏钱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农村还有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可能会因此背上债务。其次是因为实际住房面积的减小,农村集中居住的出发点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当然也兼顾到节约土地的任务,但是到了基层以后可能变成节约土地变成主要任务。不少地区的规划里面出现了很多的高层住宅,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是两层独立住房,相比于以前的居住面积减少很多。另外,集中居住以后还涉及到农具的安放问题,农民距离工作的农田变远导致交通不方便等问题。目前还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各自的农场,会有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没有了工作。概括下来就是这些网民担心自己出了钱以后,出现生活质量反而下降的现象。 在我个人看来,农村集中居住是有利有弊的。首先来看看有利的一面,我国农村地区在经历了前两轮建房热潮之后,虽然改善了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各个家庭建设的时间不一致,房屋设计不一致,因此外人路过后确实给人一种比较杂乱的映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肯定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集中居住必然是集中规划,农村的外在形貌将得到极大地改善。其次农村的自建房大多数是采用比较简单的工艺方法,很多是不能达到安全的住房标准的,我国很多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带,这些地区的住房都应该达到合理的抗震等级,集中居住基本上都由专业的建筑公司来负责,因此住房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此外,农村集中居住也有利于政府进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以往的分散居住环境下,政府如果要建设一些配套设施一方面选址困难,因为需要覆盖到每户家庭,另外一方面设施利用率也会打折扣。集中居住后有利于提升设施的利用效率。最后,集中居住能够减少农村建设中不合理的地方,提高土地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情况汇报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情况汇报 为加快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中,依托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结合实际,把土地整理项目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以做到有利生产、有利生活保持生态、改变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合理规划了柳溪、彭河、李营三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现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是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该项目涉及xx乡复兴、广东、彭河、李营、鸳鸯等五个行政村和40个村民小组,1560户、5096人,总面积23535亩。 该项目作为xx市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全省有史以来投入强度最高、投资密度最大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是实施“金土地”工程和利用政府特许资源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土地整理的尝试项目。于2016年7月14日经xx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2016年10月2日正式动工建设。复兴村、广东村项目区由蒲江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经费由xx市国土资源局安排国家投入:彭河村、李营村、鸳鸯

村项目由xx土地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经费由公司自筹资金进行运作,全部工程2016年3月底竣工,共规划建设了柳溪、彭河、李营三个全民集中居住区。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情况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建房补助(每人2500-3000元),农户自愿和自建的原则,对项目区散居农户进行搬迁,高起点规划了柳溪小区和李营、彭河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并投入1200多万元集中配套水、电、路、沼气池、绿化等。为解决小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新修两口深井,建无塔高压供水设施,对小区居民进行集中供水;为解决小区居民养猪问题,集中建设46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区,实现了人居和畜牧养殖功能的分区;为解决小区能源和生产、生活污水问题,集中修建了1000余立方米的沼气池,对人畜排泄物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又集中供气;同时抓好垃圾处理、路灯、体育设施、闭路电视、电话和邮箱以及卫生医疗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对紧邻小区的xx场镇和周边自然村落的621户农房进行以“一池(沼气池)五改(改水、改房、改厕、改厨、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和川西民居特色的风貌整治,村容镇貌焕然一新。目前已聚集农户412户1522人,占项目区总户数%。得到实惠的农民骄傲地说:祖辈们日思梦想的“沟端路直树成行,条田机耕新农庄”现在真正实现了,生

辩论 都市化有利于不利于人类发展

正方:马来亚大学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 反方:耶鲁大学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 主席:朋友们好!欢迎各位收看99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是A组的第一场半 决赛。辩论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规模和影响上都在不断地扩大,而且各大 洲都已经有名校派队参赛。我想这不仅是“辩论”的勉力,也是华语的硷力,同 时也是华夏文明的勉力。朋友们,刚才我们提到了文明,今天我们的辩题就和 文明相关。我们都知道,都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标志。历数人类发展史,似 乎每一段辉煌的文明都和城市密切相关,比如雅典、罗马、中世纪巴比伦、君 士但丁堡和唐长安,等等等等。传统的社会学也把人类都市化的程度作为衡量 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作为都市化可怜的后代们,我们都在忍受着都市的拥挤、污染、嘈杂,甚至冷落。在面临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认真地讨论一下:都市化对人类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好了,今天我们的辩题就是:正方马来亚大学他们所持的立场是——都市化有利于人 类发展。反方那鲁大学他们所持的立场是——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双方的 立场是赛前抽签决定的。首先要进行的是陈述立论阶段。我们有请正方一辩陈 瑞华同学陈述观点,时间是3分钟。(掌声) 正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人生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希望与理想,但个 人的能力有限,因此,人就必须群起而居,而聚居就更进一步带来了资源的集中、智慧的密集及文化的交流,这就是所谓的“都市化”。美国的一位著名社会 学家告诉我们,都市化的特性包括生产性、规划性及多元包容性,而所谓的有 利于人类发展就是围绕着这三大特性的相互作用,对人类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带 来了积极的作用,而它也形成了都市化的持续近似于改庭体制。 第一,都市化的生产性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从贫乏走向丰足,都市化的专业、分 工以及先进的科技及设施的完善,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19世纪的伦敦,20世纪的硅谷告诉了我们,它们充分地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法国巴黎大学的统计显示,都市化的地区生产力为非都市地区的4倍,对 方如何把这生产性理解成为鼓励人类发展呢? 第二,都市化的规划性使人类社会从紊乱走向有序,也因有效的管理和安排, 人类社会的体系越趋完善,我们看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法律健全化 及教育普及化,试问如果不是有效的管理和安排,香港又如何能从一个小渔村 发展成为今天 的东方之珠呢?(掌声) 第三,都市化的多元包容性,使人类的文化从初始走向整合,也因此产生了伟 大的精神文明,美国的一位著名都市专家告诉我们,都市化的文化包容性使各 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教育的人揉合在一起,使都市成为一个文化的大熔

城市化带来的弊端和好处

城市化带来的弊端和好处 弊端: 最近不断有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的报道,说我国2003年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5%,超过原来计划指标,还说我国城市已进入“加快发展期”,甚至有的报道称目前出现城市化“大跃进”。这样造势,推动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好事?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效果? 按照原来规划,我国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达到35%左右,到2010年达到40-42%。换句话说,我国已提前6至7年实现原定城市化的目标。权威部门提出,我国在本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5%,再进而达到75%。 笔者的疑问之一是,我们城市化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太急了。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70%用了90年时间,法国从25.5%提高到71.7%,美国从25.7%提高到75.2%,都用了120年。而我们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仅用10年,不说加快,即使用这样的速度,2020年左右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能达到7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只用英国的一半时间,法国和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走过同样的城市化进程。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些区别?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中国的特殊性是非常鲜明的。一是人口太多。13亿人口,比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的陆地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科学条件下不可利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大山、沙漠、戈壁和干旱地区占去三分之二以上,可利用的国土承受目前的人口数量已属负担过重,这方面的条件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差;三是基本资源严重短缺,如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之一。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更远。鉴于城市人口对资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农村人口,我们在实施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资源与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相适应的问题。既然我国基本资源状况远不如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水平为什么定得同他们一样高呢?如果2020年我们有15亿人口,60%城市人口就是9亿;本世纪中人口17亿,那么75%的城市人口就是12.75亿。这样巨大的城市人口,要多少淡水、多少土地、多少能源、多少食物、多少住房、多少交通设施才能支持?

农村相对集中居住调研报告

农村相对集中居住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是促进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是解决“三农”突出问题、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资源的惠民之举。xx镇作为县域副中心、xx北大门,涟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快相对集中居住的路径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xx、xx三市交界,是xx、涟水北大门,现已与灰墩镇高度融合发展,距xx市区50公里,距涟水县城25公里,距涟水机场35公里,京沪高速、宁连高速、236、326省道贯穿全境,南北六塘河、公兴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59平方千米,辖37个村(居),454个村民小组,3万户,16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四级以上公路122公里;镇区建成面积6.9平方千米,镇区人口7.2万人。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集中居住点18个,包含14个小区、三个中心村和1个自发集中居住点。现有集中居住点占地1854.7万亩,总投资37878万元,共有房屋2626套,实际入住2550户。另有占地约5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盐店村集中居住点正在加紧推进中,项目已于2018年9月开工,预计2019年6月完工。

二、落实现状 1.党建先行引领创新。xx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局,以党风带动政风促进民风,以党建先行先试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通过党员干部先行整合来带动村居的组团发展和群众的民心融合,为集中居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xx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走访和征求意见,报县委批准后,成立了xx镇公兴河农业示范区党委、xx镇六塘河风光带片区党委和xx 镇杨口片区党委,三个片区党委组织关系仍隶属中共涟水县xx镇委员会。同时,选拔一名副镇长兼任片区党委书记,所辖村居一名村(居)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提名其他村(居)书记为委员,共同负责整个片区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综合管理。 2.整村推进夯实基础。xx镇坚持将整村推进作为推动相对集中居住的有力抓手,坚持不懈抓好落实推进。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镇召开了工作部署大会,号召各村(居)抓住机遇,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盐店、七里和扁担三村在充分调研、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率先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七里和扁担整村推进项目涉及农户已全部完成拆迁安置工作,盐店村全村736户已拆迁716户,三村都在紧张的进行土地整理,整理过后将对土地进行流转,发展高效农业。被拆迁户全部搬迁到镇区或已规划的集中居住点居住,对于那些确实贫困的家庭,镇建设服务站将统一规划设计房屋,由农户委托村组织实施建造。

村民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村民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路口镇乡村居民集中居住问题探析 【第一章】长沙县乡村居民集中居住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路口镇农村居民居住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村民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四章】路口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制度 【第五章】促进路口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主要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管理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路口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3.1自然因素 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选择、居住模式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包含地形、地理位置、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区域内自然因素的优劣影响了区域生产发展的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地区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集中居住可能性和可行性。路口镇处于东亚季风区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生长季长。具

有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的特点。全镇植被覆盖率较低,森林覆盖率达60%.历年平均气温为17℃,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70 天,最长320 天,最短230 天,相差90 天。境内红壤、潮沙土、水稻土三种土壤俱备,沃土居多,瘠土较少。全镇耕地28300 亩,林地68300 亩,水面4911 亩,骨干山塘1743 口,沟渠735 公里,河道119 公里,金井河、麻林河穿镇而过,小℃、小℃型水库5 座。 地形地貌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农民的耕种,易于形成居民点,而丘陵和山体较多的地区,则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居民点。从路口镇地形高程分析图可以看出,路口镇境内最高处位于区域东部即大山冲森林公园内,境内绝大部分高程都在200 米以下,说明该区域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适宜于农作物的耕作的区域范围广,因而可供选择的居住区域也比较多,这也使得在居民点的分布大体上呈现比较分散的布局。 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区域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农业。从土地利用现状来看,林地主要集中在该镇的南部和东部,农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春村和上杉市村以及麻林村、麻林社区和明月村的交界地带,其他的相对分散。依托自然条件,各类蔬菜种植基地迅速发展起来,在S207 沿线形成了万亩蔬菜基地,多个蔬菜合作社在该区域集聚发展,在黄兴大道北延线发展起来了蓝莓基地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

城市化的好处和弊端

城市化的好处和弊端 一、城市化的好处: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变化。 1、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逐渐转移。 2、产业调整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交流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6、发展的动力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无非两种,一种是推力,一种是拉力。推力指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推力如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收入低,生活水平差,社会服务资源短缺等;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社会服务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等。 二、城市化的弊端: 1、生物圈

减少生物多样性 2、岩石圈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地面下沉 3、大气圈 空气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4、水圈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5、交通 交通拥挤 6、住房 住房紧张 7、就业 就业困难 8、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混乱(高犯罪率) 9、道德风气 道德风气日下 10、社保 社会保障压力快速加压,社保缺口难于填补。 11、经济影响 地价上涨,成本上升。 12、粮食问题 农民大量离开原耕种土地,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粮食进口率逐渐增高,使得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这不利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政局稳定。 13、大城市病 当今中国的大城市病已经相当严重。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困扰着城市的进步。中国大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圈开始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而许多特大城市也开始着手兴建“卫星城”希望能解决大城市病的诸多问题。 14、城市职能转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