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颠覆式创新(李善友)

颠覆式创新(李善友)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 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 全方位认识新媒体 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 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 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 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 正确区分“新”“旧”媒体 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2.多媒体呈现 3.互动性 4.商业模式创新 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 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 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 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 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 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 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 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 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 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 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 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 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 4.即时性和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李善友《互联网世界观》

李善友的《互联网世界观》 思维的起点 我用一整夜的时间读完了李善友的《互联网世界观》这本书,我没有喝茶或是咖啡,却感觉不到一丝倦意。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它用牛顿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来类比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及管理方式,并得出令人诧异的观点:泰勒的科学管理基于机械论,是确定的,可预测的;而互联网思维基于量子理论,是未知的,无法确定终点的。这个观点看上去多少令人有些沮丧,一个无法预知的世界,我们要如何去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呢。 这也许是一个令人抓狂的问题。然而读完李善友的这本书,你很可能会对上述问题释怀,并且会对互联网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个世界观,从原子论到比特论。 1. 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我们对许多问题的实际分析中,二分法一直占有显要的地位,万事万物非黑即白。但实际上我们不能超越二分法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哲学素养不够高,低维度的对立,在更高的维度上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比如我们知道,粒子是在空间上确定的点,而波是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能量,按照非黑即白的观点,波和粒子是两回事,一个东西如果是粒子就不可能是波。那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呢,科学界为此展开了一场持续300年之久的讨论,直到1927年波尔提出了互补原理,他认为波和粒子在同一维度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在更高的维度上统一在一起。基本粒子呈现为何种属性,取决于我们的测量。当我们测量波的时候,粒子的属性消失;当我们测量粒子的时候,波的属性消失,这叫波粒二象性。 移动互联网与量子力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其实就是量子世界里的量子。量子有波粒二象性,我们何尝不是?有时呈现为原子——在现实世界的物理的人;有时又呈现为比特——在虚拟网络世界的信息,我把这叫做“原子比特二象性”,原子属性和比特属性是人在低维的对立,又是在新时代的一体两面。量子呈现为何种属性,取决于人的测量;而人呈现为何种属性,同样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 2. 新世界观是巨大的商机 世界观有什么用?新的世界观背后必然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商机。我们非常幸运,能够生活在一个高频变化的世界里边。而所有变化之中最大的之一就是两个世界之间需要连接,需要打通。有了这个意识,就能看到更多的商机。 当我们用以前的世界观来看商业时,它们是很零散的,如果用这个世界观来看商业,我们就会明白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大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新世界观指导下的大商机,就是大风口。 第二个世界观,从物质论到关系论。 3. 量子纠缠实验 量子纠缠几乎是最诡异的量子实验。把一个母粒子分裂为两个关联的电子,如果其中一个电子被观察到向上旋转,另外一个电子就将向下旋转,接下来把这两个电子分开距离无限远,观察结果居然依然同上。这时候问题出现,第一,离得那么远,第二个电子怎么知道科学家选择哪条轴线来测量第一个电子?第二,根据狭义相对论,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但这里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了光速,怎么可能?

李善友:华为正身陷“创新者的窘境”

1李善友:华为正身陷“创新者的窘境” 2014年01月15日 09:31 福布斯中文网我有话说(25人参与)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2014年1月5日演讲内容的完整版本。 作者:李善友,酷6(3.14,0.03,0.96%)创始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兼职教授 2013年12月31号,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公司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华为是我最尊敬的中国企业之一,第一它有核心技术,第二它的管理是中国企业中最好的,第三它的国际化进展顺利,2/3的收入来自于海外。任总也是我极为崇拜的教父级企业家,之前他的很多文章给我启发。但是这次读完他的新作,我有一个不好的预感:任总老矣,华为危矣!任总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却处处透露出华为正浑然不觉地走向“必然死亡”。 作为晚辈和华为的粉丝,也许我不该“危言耸听”,但想起任总文中所说,“号召大家‘炮轰华为’”,我权且不顾礼节,斗胆发声。不为别的,只希望任总和华为的朋友们能够不同的声音,也许不无裨益。 一、何为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吗?跟随战略适用于颠覆性创新吗? 这篇新年讲话,任总的核心问题是: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我认为任总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一个企业家的了不起绝不在于他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在于他能够发现并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水平反映了一个人的心胸和境界。 任总意识到华为已是一家大公司,是“一个‘宝马’”,正在迎接特斯拉 (161.27,21.93, 15.74%)的挑战。他说: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性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的。 汽车有几个要素:驱动、智能驾驶(如电子地图、自动换档、自动防撞、直至无人驾驶……)、机械磨损、安全舒适。后两项宝马居优势,前两项只要宝马不封闭保守,是可以追上来的。当然,特斯拉也可以从市场买来后两项,我也没说宝马必须自创前两项呀,宝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创新的狭隘自豪。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任总认为宝马经过技术上的学习是可以摆脱特斯拉对它的颠覆的,这也支持了他文章的立论:大公司不是会必然死亡,不一定会惰怠保守的。否则不需要努力成为大公司。 换言之,任总的观点是只要你能成为大公司,你就不一定会死掉。因为任总相信大公司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惰怠保守”。但我不得不遗憾地说,任总对于特斯拉的理解是肤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催生了新媒体也诞生与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传媒也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发展方向过度,新媒体从诞生之日起便显示出其卓越的领导力量和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在对舆论的控制力上也叫传统媒体更胜一筹,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深深植入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新媒体与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共同组成了当今世界三大传播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传统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几年,5G信息网络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快的新闻信息,我们的获取信息途径将会越来越多,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本文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概念入手,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展开解读,并针对这些影响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传播载体;传播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新生代力量逐渐步入社会,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管理方式,“网络反腐”“微信众筹”“朋友圈代购”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受众群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利用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人们的发声渠道变得多样化,生活、生产、消费也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彻底进行变革;新媒体也带动了媒体产业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变得不同,人们阅读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面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经营者要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为传统媒体开创新的未来,但是新媒体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和困扰,如何有效管控好这些弊端,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媒体产业的欣欣向荣,是值得所有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概述 1.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的定义较为宽泛,人们公认的定义是依靠数字信息,利用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等新电子信息技术下催生出来的一种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核心技术是网络平台,人们通过强大的信息平台获取信息、形成社交网络,它不同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其中计算机和手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媒体,互联网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新途径,新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自发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形态越发多样化,例如:手机报纸、电子期刊、网络小说、随身电子书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必备品,新媒体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人们可以在坐公交车、锻炼身体、购物等过程中任意选择播放新媒体,很多原创性的内容都是兴起于新媒体上,新媒体传播门槛非常低,很多草根能够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才艺;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的特点,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够随意沟通和交流,对作者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反馈受众群体的信息,但这些特点也导致很多新媒体上的内容严重失实,很容易对读者关注产生误导。 1.2传统媒体概念 传统媒体定义基本等同于平面媒体,早起起源于报纸、杂志、广告等平面媒体,传统媒体随着电视广播的发明,逐渐演变成通过某些电子设备或纸张作为媒体,定期向社会大众发布新闻、广告、招聘、娱乐等咨询的平台,电视、报纸、广播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其中报纸是以文字记录为主,主要记载记者对某些易于引起大众关注的新闻、消息报道的一种客观分析。报纸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只选择最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容进行报道,每个类型的报纸都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报纸的更新速度一般是按“日”计算,因此,报纸的信息报道时效性较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修订本)翻译

前言:自学标韩过程中,发现网上修订本翻译几乎没有。我虽然可以看懂课文,但近来想用学英语的方式背诵课文,然而对于早过而立之年的我,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尝试根据中文翻译成韩语。对于补充段落的翻译全程手打,谢谢支持! 第13课 1. 你好?我是王丹。 你好?我是李世民。 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 是的,韩国人。王丹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2. 你好?许正姬 你好?陈文洙。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 我是汉城大学学生。专业是韩国历史。 3. 你好?我是金永浩 你好?我是王龙,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先生是学生吗? 不是。我在公司上班。王龙先生是学生吗? 是的,我是大学生。

第14课 1. 你好,王丹 你好,洪丹。去哪里? 去学校。 那么和我一起去吧 2. 陈文洙先生,最近忙什么? 学习韩国语。 在哪里学韩国语? 在汉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习韩国语。 3. 请读 请写 请认真听 请跟着做 请提问 请回答 请看黑板 知道了吗?

有问题吗? 第15课 1. 王龙先生,昨天做了什么? 在家读书了。李世民先生做了什么?我见了朋友。 见谁了? 见了朴民洙先生 和朴民洙先生做了什么? 看了电影。然后聊天了。 2. 洪丹,昨天去了景福宫和博物馆吗?去了景福宫。但是没能去博物馆。 为什么没能去博物馆? 没有时间。金智英做了什么? 我在家打扫了卫生。然后稍微休息了。 3. 昨天去教保文库(书店)了吗? 是的,去教保文库(书店)了。

怎么样去的书店? 在家前面的地铁上车到钟阁站下车。 在书店做了什么? 买了几本韩国语教材,还买了电子词典。 第16课 买东西 1. 快请进。 有面包和牛奶吗? 是的,有 要两块面包和一瓶牛奶。 在这里, 多少钱? 950元。 2. 大叔,这苹果多少钱? 500元。 那苹果多少钱?

新媒体应用与创新

新媒体的应用与创新 ——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相互之间的传播途径有了覆地的改变。从之前的非智能手机转变为智能手机,从QQ联系转变为微信联系,从网上营业厅逐渐转变为手机APP。这样的新媒体,不仅扩大了传播范围,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工作中更是减少了人力,从而在我工作中实现点对点的VIP式服务。 新媒体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平日里疏于整理。听到题目进行整理之后,发现新媒体微信及网络部分在工作、生活中应用频繁,以下是我日常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及一点心得,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一、新媒体的理解 1、新媒体的概念(能实现交流的媒体) “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故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2、新媒体的种类(各式各样的种类,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网络电视、楼宇视屏 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

手机报纸等 搜索引擎、电子邮箱、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 而网络、手机新媒体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必备的工具 二、新媒体的目前应用及心得 1、网络(互联网)部分 网络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数据来源准确,增加了我们对网络的信赖。在我日常工作中网络搜索和网络发布应用较多。网络搜索是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知识广度的最佳途径;网络发布信息,可以快速达到分众传播,快速互动的目的。而新媒体惊呼与零费用的信息发布,对受众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如新浪微博及评论) 比如: “昆明一大厦坐电梯收费小学生每天爬22楼”这则新闻很快进入新浪新闻中心聚焦图文中。在这则‘新闻’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2、手机新媒体(微信) 有很多的专家说现在人们评判手机和人的关系的时候,已经用这样的数据了,有80%以上的人手机离开自己的位置,每天不超过 1.5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新媒体的再融合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新媒体的再融合 发表时间:2019-04-04T16:32:41.93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3期作者:张达 [导读]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发展时期,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传统报纸造成很大冲击,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报纸的作用和价值,积极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是必然可行的。文章主要从新媒体的特征出发,探讨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网济南频道 引言 新媒体由于互动性、参与性等特性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受众,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效益逐年下降,最重要的广告商也慢慢倒戈,对传统媒体造成强烈的冲击,深处困境中的媒介机构开始探索转型之路,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就媒体发展的潮流来看,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必须彻底,只有动了根本,才能蜕变。 1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分析 所谓新媒体是基于网络技术和移动电视等新兴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渠道的主力军,迅速占领了整个信息传播市场。从总体上来看,新媒体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以及新媒体的开放性。以论坛、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大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这是传统的新闻媒介无法媲美的。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网络媒体促使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更加便捷地沟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到来也快速地促进了信息渠道的改变,颠覆了原有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 2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发展策略 2.1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抢抓媒体发展机遇 纸媒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既是行业挑战,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需要从事传统纸媒的媒体人员创新思路,怀有求新突变的魄力和眼光,改变原有的纸媒发展模式,在媒体融合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纸媒从业人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推动思想解放与工作创新,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突破阻碍媒体融合发展的机制,用积极的心态解决在媒体融合道路上的难题,与新媒体互相借鉴和补充,有力地坚守住纸媒这个主流媒体的重要舆论阵地。在新的媒体环境中,纸媒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发展速度。传统纸媒要积极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比如,纸媒可以开通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将信息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既能实现融合共赢,又能为自身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2.2提升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作为传统报纸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为传统报纸新闻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要保障这一点,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使新闻的价值更高,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正面引导作用。同时,传统新闻媒体采编人员还要提高自身对于新闻的敏感度,保障新闻的时效性。 2.3建立互动平台,加强与受众互动 新闻采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受众的需求以及对报纸新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受众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建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更好地服务受众,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互动平台可以是网络互动平台,也可以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报纸新闻工作人员要有耐心,仔细认真地倾听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以及提供的新闻线索。电话采访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被访者出现不耐烦的心理,从而降低采访信息的效率。在电话中接收到的新闻信息还需工作人员进行整理并验证核实新闻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2.4保持纸媒权威性和采访性,拓展新闻内容的深度 权威性和采访性是纸媒有力的武器。在新媒体形势下,纸媒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是,纸媒要不断拓展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运用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一些相关内容进行网站链接式的传播,注重新闻内容信息的整合能力。这是一个信息极易爆炸的时代,有效的信息整合能力可以真实还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本质,为人们提供高效、全面的优良服务。二是,我们要颠覆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思维,突破固定的模式,对新闻时间的价值方向、事件的判断等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避免长篇大论,在报道中正确做到以人见事和以事见理。三是,在遵守新闻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要能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性的预测和设计,可以有层次地策划报道活动,让新闻报道更具生命力和全局性,不落入俗套,增强可读性,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打造亲民化的媒体。 2.5非营利模式的探索 从某种角度上讲,新媒体的发展为新闻业去规模、去中介和去中心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主流新闻媒体把关人的权力被逐渐消解,议程设置的作用也被逐渐削弱,在今天机器人都可以写新闻的时代,传统新闻人不创新必然会被淘汰。媒体机构试图摆脱现有的商业模式,但在新闻专业主义及商业化运作的平衡点徘徊,完全的商业模式有悖于新闻的本质要求,改革不彻底又必然劳民伤财最终无关痛痒。最终非盈利模式的探索具有了一种现实可能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虽然凭借着时代性、快捷性等优势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冲击,但是仍然没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报纸,因为传统报纸还保持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新媒体势不可挡的影响,传统报纸应该清晰的认识自己生存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与新媒体相融合,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坚持自身的传统优势,推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伯瑛.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态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74-80+106. [2]李静.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报纸的生存和创新[J].新闻知识,2017(09):76-78. [3]李佳佳.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的创新发展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8):365.

李善友经典语录_名人经典语录

李善友经典语录_ 名人经典语录 李善友经典语录: 最近,李善友在混沌研习社的课上说,如果在大公司的连续性领域跟它正面作战,创业公司的成功率只有6%,而如果是在非连续的断点切入,成功率大概有37%。而小公司能够逆袭大公司的关键,就在于非连续性。 非连续性的意思是说,世界不是连续的,昨天是这样的,明天不一定这样的,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未来。 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绝对垄断,但在移动芯片领域就不行。再比如,微软几乎垄断了PC操作系统,但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所以,非连续性很难直接跨越,几乎是一个底层规律。如果想跨过去,就要先认知到它是没办法跨越的。 李善友说,如果想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你就要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去破坏自己。比如,当年乔布斯和团队讨论,每人每天出门必须要带的东西。大家提到了钥匙、钱包、手机,而没提iPod,所以就算当时iPod占了苹果将近一半的利润,乔布斯还是决定做iPhone。 再比如,孙正义创造的软银,是日本营收快达到1万亿日元的企业。长期以来,这家企业的内部收益率一直很高。软银之所以能做到,一是在决定性的领域成为第一;二是用资本和市场的方式运营企业。孙正义说过,在过去20年,如果投资制造业,回报率是12倍,如果投资信息产业,回报率是700多倍。这说明赛道的重要性。正确的事情就是要紧盯赛道。1996年软银投资雅虎,雅虎给软银的回报是144倍。2001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阿里带给软银回报超过了880倍。 今天成名的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在非连续性的时候切入的。比如,在IBM 如日中天的时候,几乎所有面向它的连续性领域,也就是大型机市场的进攻,都全军覆没了。然而DEC,也就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赢了,因为它是在大型机转向小型机的时候切入的。苹果也是,在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时候切入,然后取得成功。

新媒体研究梳理

新媒体研究梳理 关键词:西方当代新媒体研究梳理 数字化、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的一系列新媒体实践的迅速发展。一时间,“新媒体”及其相关话题成为了21世纪的新热点。新媒体不仅是一次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或者经济意义上的新商机,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媒介实践方式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关于世界和生活的认知产生影响。 国外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聚焦在新媒体的社会功能上,更多地关注于其所具有的超越技术层面的文化力量及历史影响力。因此,在西方学者眼里,新媒体并不是简单的传媒生态中的技术革新,他们对于新媒体的考察是回到其所处的社会与历史的进程中去,在文化的维度之下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 西方新媒体研究的意义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技术的层面来说,新媒体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主要是internet)为媒介方式的传播媒介形式。新媒体的出现迅速抢占了之前多媒体(multimedia)概念在商业及艺术领域中的位置,取而代之成为新一轮“信息浪潮”的先驱,并继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伴随着“新媒体”一词出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和形式,同时新媒体也代表着西方学者对媒体的一种反思。与之前的各种媒

体不同的是,新媒体与之前媒体的兼容性相比更具有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它之所以“新”很大程度上是对之前的媒体形式宣告了其“死亡”或者“陈旧”。无论是从新媒体的形式还是内容而言,都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一方面体现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传统媒体所不曾具有的内在物质与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体现在新媒体对于人们的认知方式、日常生活体验及交流上所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若对新媒体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考察,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新媒体为什么称之为‘新’媒体?”。对该问题的追问是对新媒体概念的进一步确认同时也是对新媒体研究领域及内在逻辑的一种划定。 首先,新媒体的“新”体现在与之前媒体的社会功能的兼容性相比更具有颠覆性的一种表现。从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媒介的“新”或“旧”就成为一种相对。新媒体从技术层面是对之前媒体的一种超越,同时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对交流方式的改变都是前所未有。 其次,新媒体的“新”还体现在一种流质的互动性关系上。新媒体尽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但是数字技术并不可能直接导向一种新媒体。媒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实践活动,已经超出了技术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更多的是一种离散性的互动交流模式,与它所依赖的信息一样具有独立性的分流形式。

浅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浅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以北京奥运会报道为例引言:北京奥运会无疑是2008年“地球村”村民共同关注,特别是13亿中国人格外关注的媒介事件。在各类传统媒体倾力报道这以个“大热门”的时刻,以互联网为龙头的新媒体也全方位的展露出自己的传播威力和魅力。 何谓新媒体,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势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与广播是新媒体。而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这里以北京奥运会报道为例来来介绍互联网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一、互联网优势明显,挑战传统媒体 1 信息及时, 时效性是新闻的第二生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这一特性做到了极限。新华网副总裁白林谈奥运会报到时说,新华网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到实现了多个突破,实现了全面领先。李宁将点燃火炬这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大悬念的消息是新华网在全球所有媒体中第一个发出的,而且新华网实施了无时差报道,这样盛大的开幕式实现了同步展现,①。互联网络基本上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以为适当的时候选择自己喜爱的信息,“无论何时何地”已成为网络新境界“黄金时间等于任何时间。 2信息海量 新媒体的海量性尤为明显,传统媒体中报纸、电视、广播的版面或者时间是有限的。而网络媒体的容量则相当可观,一个硬盘就可以存储数亿汉字的信息量,再加上传播主题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网络媒体又有超链接功能,可以将一条新闻与事件背景、相关信息以及网友评论链接起来,形成事件的全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信息越来越多,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在理论上有着无限的扩展性和丰富性。这就注定了其信息空间的无止境,可以满足各 方面人士的需求。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气韵流动的“中国画卷”徐徐拉开,晶莹剔透、美轮美奂,让全世界为之惊艳,陶醉于高科技与中国古典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开幕式策划和实施是一大批新媒体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运用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展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此外,人们最关心的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和过程,也采用了新媒体艺术互动表演的形式,为世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享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量使用新媒体艺术手段并获得巨大成功,昭示着未来中国在重大活动开幕、展览、演出和会议上将大量运用新媒体艺术元素,预示着中国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日益成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支。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呢?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广义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涵盖了一系列包含人类思想传递的信息媒介,通常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泛指以信息或数字技术为手段,以移动通讯和网络媒体为平台创作的各种区别于以往传统手段表现的艺术形式,一般均带有强烈的高科技和互动特征。 一、新媒体艺术诞生的基础 新媒体艺术即在20世纪艺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诞生出来,大约有30年的历史。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有两大支柱。其一是20世纪初期诞生的众多艺术门类和思潮。如观念艺术,早期的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60年代的偶发艺术,70年代的表演艺术,以及70年代的电子艺术,装置艺术和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脱胎于传统的媒介土壤,却无意中奠定了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想基础,最终更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新媒体艺术的怀抱。 其二,20世纪后期的新科技也是新媒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土壤。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人类世界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大为着迷,神经科学、生物学、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等高科技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艺术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分化和演绎,各种新兴艺术门类层出不穷,并大多数地带有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烙印。如:录像艺术、遥在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机器人艺术、交互艺术、软件艺术、毫微艺术、触觉艺术、游戏艺术等等。这些未被分类或难以被分类,以数字为主要媒体的艺术形式目前均被归结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其共同的特征是:联结、互动、体验、易变。这些分支可被看作是新媒体艺术的初步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当下所处的阶段。 二、当下我国体艺术发展的现状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说,“面对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型在中国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数字图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他作为艺术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本文是关于励志人物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我的经历算得上“复杂”:做了七年的HR,又转做互联网的总编辑,然后转行去创业,现在从创业回学校当教授。所学也复杂,大学学的是数学,后来读MBA学管理,现在学国学,都是“跳跃”着进行的。如今我的梦想是把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相结合,针对初期创业者形成领导力方面。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来自“术”层面的帮助其实很少。不停变换人生轨道必然带来心灵的跃升,这很重要。我喜欢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你要做出来,要有受用。在社会上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内心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我想要的。 人生破茧,我的人生中,有过多次“蜕变”。 初始的动能缘于自卑 第一次蜕变的动力恰恰源于自卑。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我父母、大哥曾经连饭都吃不上,我小时候也挨过饿。因此心灵深处是自卑的,感到恐慌,有不安全感。在我生命的四十年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与自己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做斗争。我从小就知道,必须靠自己往前走,改变命运,不要抱怨,不要等待。能领悟到这一点,我算是幸运的,所以一直比较努力。努力的动因并不是因为

我的强大,而是因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活着,才能活得好一点,让别人尊敬。 就这样,在我的早年,自卑反而成为一种生命动力,这是很稀少的。很多人因为自卑而变成沙漠中的鸵鸟,把头埋进沙堆自我麻痹,很幸运我不是这样。 “正能量”苏醒 但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动力一直是来自于消极的力量,因此内心是不快乐的。即便把自卑去掉了,也不可能变成一个自信的人。木桶理论主张弥补短板,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是发扬长板。长板利用好了,短板自然也就补上了;但若长板发挥不出来,短板永远都是短板。 1995年,我23岁的时候,自我发生了很大的蜕变。那时出现了一些契机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于是内心隐藏多年的正能量开始散发。 当时我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老板是台湾人。那年我去台湾摩托罗拉学习,发现自己很多事情比台湾的同事做得还好,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他们很多人的工作。有次开会讨论问题,我旁听。最后主持人说:“善友,你也讲一讲吧。”我站起来讲了一番话。我发现他们愣了一下,主持人接着说:“把善友的话记下来就是Policy。”从那时起,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并不差。 之后有一天,我去了台北的某个酒吧。之前从来没有去过那种地方。我发现在那里唱歌、跳舞、喝酒的人都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我过

如何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如何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以微博话语场中的意见领袖为案例 2013年7月12日,第六届中国新媒体创新盛典在京举行。本届创新盛典由新传媒产业联盟、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和新传媒网主办,IBM Smartcamp、中国电信天翼空间、北京软交所、中国创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慧聪研究、隆庆祥、青钱神茶等参与协办。该大会以“创新、变革、商机——赢在移动时代”为主题,聚焦移动互联网这一当下热点话题,着力探讨企业级APP应用以及新媒体创新趋势。 本次大会除了对2013年度17个荣登排榜的品牌进行颁奖外,举办了以“微信、微博、APP—新营销的三驾马车”为主题的高峰论坛。 举办新媒体创新盛典,体现了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受到鼓励与引导,只有不断提高研发与创作改善新媒体的技术,才能在众多新媒体中博弈胜出。 微博作为近年的新兴媒体,从2006年开创以来,备受瞩目,众多公共案例多是借助微博平台印入广大民众眼帘。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3.09亿(较2011年底的2.498亿增长了5873万)。成世界第一大国,“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新媒体蓝皮书》还指出,中国政府积极开启微博,开启了中国新媒体政治和社会治理新时代。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功能齐全,可发“说说”(以单纯文字,视频,gif 图,歌曲等形式),转发,评论,收藏,私信,点赞,关注任何人,只要对方没有对你设置相关权限;(2)提倡简短化,一般限定发140字的“说说”,也有发长微博功能;(3)信息公开化、多元化,打破传统媒体信息不对称的缺陷;(4)极具互动性,超越时空界限的平台;(5)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6)易形成意见领袖,主导民众的想法。 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其中,会出现一些或语言犀利、一针见血,或本身具有说话分量的人物的意见,这些人物被统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看法遭转发的次数较大量,也会被列上议题排行榜,遭到网民的热议。以下通过三个案例体现意见领袖是如何作用于社会各方面的。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我的经历算得上“复杂”:做了七年的HR,又转做互联网的总编辑,然后转行去创业,现在从创业回学校当教授。所学也复杂,大学学的是数学,后来读mBA学管理,现在学国学,都是“跳跃”着进行的。如今我的梦想是把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相结合,针对初期创业者形成领导力方面。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来自“术”层面的帮助其实很少。不停变换人生轨道必然带来心灵的跃升,这很重要。我喜欢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你要做出来,要有受用。在社会上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内心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我想要的。 人生破茧,我的人生中,有过多次“蜕变”。 初始的动能缘于自卑 第一次蜕变的动力恰恰源于自卑。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我父母、大哥曾经连饭都吃不上,我小时候也挨过饿。因此心灵深处是自卑的,感到恐慌,有不安全感。在我生命的四十年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与自己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做斗争。我从小就知道,必须靠自己往前走,改变命运,不要抱怨,不要等待。能领悟到这一点,我算是幸运的,所以一直比较努力。努力的动因并不是因为我的强大,而是因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活着,才能活得好一点,让别人尊敬。 就这样,在我的早年,自卑反而成为一种生命动力,这是很稀

少的。很多人因为自卑而变成沙漠中的鸵鸟,把头埋进沙堆自我麻痹,很幸运我不是这样。 “正能量”苏醒 但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动力一直是来自于消极的力量,因此内心是不快乐的。即便把自卑去掉了,也不可能变成一个自信的人。木桶理论主张弥补短板,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是发扬长板。长板利用好了,短板自然也就补上了;但若长板发挥不出来,短板永远都是短板。XX 1995年,我23岁的时候,自我发生了很大的蜕变。那时出现了一些契机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于是内心隐藏多年的正能量开始散发。 当时我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老板是台湾人。那年我去台湾摩托罗拉学习,发现自己很多事情比台湾的同事做得还好,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他们很多人的工作。有次开会讨论问题,我旁听。最后主持人说:“善友,你也讲一讲吧。”我站起来讲了一番话。我发现他们愣了一下,主持人接着说:“把善友的话记下来就是Policy。”从那时起,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并不差。 之后有一天,我去了台北的某个酒吧。之前从来没有去过那种地方。我发现在那里唱歌、跳舞、喝酒的人都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我过去的快乐却只是强迫自己“不要不快乐”。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生活可以这样过,于是对自己说“我要快乐”,正面的能量开始涌现。 这是一次心灵的突破。从那之后,我的整个生活进步非常大,

贡献- 新媒体的创新

新媒体的创新 摘要:新媒体的创新出炉日益繁多,无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仿佛让人进入广袤的丛林而无所适丛。本文通过了解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媒体的从形式、技术、传播渠道到受众等方面的特征,结合个体案例引领大家来认清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把握传媒业特别是广播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变革,融合,互动性 正文: 引言:新媒体营销 1、广播积极应对应对新媒体的发展,实现广播媒体的创新变革 2、认清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3、打造自己的独特品牌,增强竞争力。 4、积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与新媒体融合,形成新的传播及商业模式。 5、积极拓展了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形式。在创新中融合,又在融合中创新。 6、打造广播独特品牌竞争力,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效率竞争中,不断变革创新发展。 7、新媒体视角下广播新闻采编的变化 8、新媒体视角下广播新闻播报的变化 9、新媒体视角下广播新闻评论上的变化, 10、1、新媒体形式的多样化 11、新媒体传播的分众化 12、新媒体营销的精准化 13、新媒体服务的个性化 14、新媒体市场的国际化 目前,有些传统媒体创办网站,手机报等,并在内容上与新媒体开展合作,例如上海文广的电视制作方就为旗下的手机电视公司专门量身定做了一套90集手机短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都在打造自己的独特品牌以增强竞争力,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观察”。《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等。 传统媒体还通过增强互动的方式吸引读者观众和听众。例如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栏目聘请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和中医学博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中医理论,同时推出类似现场互动,教你一招等观众参与环节,《扬子晚报》推出的“理财节”,“一同去见巴菲特”等与读者互动的活动。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以新浪微博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以新浪微博为例

————————————————————————————————作者:————————————————————————————————日期: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以新浪微博为例-新 闻学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以新浪微博为例 张塞姜文博 【摘要】新闻报道方式是为了完成对新闻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过程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和所呈现的一切形式的总和,从这个意义而言,以web2.0 技术为支撑的微博平台开创了一个新闻报道的新方式:在方法上,媒体的专业性报道和普通公民的非专业性报道协同作用;在形式上,短文本、多媒体、转载评论则使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从呈现形式上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 关键词报道方式微博创新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新闻报道方式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多数人把新闻报道方式等同于新闻样式,认为新闻报道方式无非是几种常见类型: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等,但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新闻报道方式应该被放在整个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来理解,即新闻报道方式应该是一则新闻从计划报道开始到最终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和手段的集合。唐绪军教授认为,“新闻报道就应该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三个步骤: 收集、加工和传播。要完成这一过程势必采用一定的方法,并表现为一定的形式。这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形式即新闻报道方式。”据此,唐绪军教授对新闻报道方式下了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定义:“所谓新闻报道方式,即新闻工作者将新闻事件传透给受众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 新闻报道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媒介环境学派代表尼尔·波兹曼这样解释麦克卢汉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