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

发展史:1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

第一章

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多数球菌直径在0.5——2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0.5——1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0.4——2微米。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2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类;球状,杆状和螺旋

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

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

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

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1、放线菌:是一类单细胞有分支的原核微生物它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

2、螺旋体: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和原生虫之间,是一群细长、柔韧、呈波状或螺旋状弯曲能活泼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

3、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他和病毒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又与细菌像似,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繁殖

4、衣原体:它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易感动物体内或培养细胞上的微生物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

5、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形态和繁殖方式近似细菌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第二章

一微生物化学组成:水分,干物质

干物质:无机物(钾、钠、钙、镁、硫、磷、铁及錳),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其他有机物)

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水,水是各种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的营养吸收、渗透、分泌、排泄等都以水为媒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才能进行。

2、碳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碳化合物称为碳源(二氧化碳,石油、糖、脂肪等)。碳源主要提供能量和组成菌体成分的原料

3、氮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氮物质称为氮源。主要提供合成菌体结构所需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

4、无机盐,(1)磷: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部分磷构成核酸、磷脂、辅酶、或辅基,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磷酸化过程(2)硫:硫氢基是许多酶所必须的。其被氧化或与重金属结合时,酶的活性即消失。(3)钠和钾:维持生物细胞和培养基渗透压的主要物质。(4)钙:钙离子可控制细胞的生理作用,变形杆菌合成蛋白酶时需要钙。(5)镁与核酸结合成复合物存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胞浆膜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6)铁: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5、生长因子,有些微生物虽然提供给他合适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但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一定量所谓的“生长因子”其种类很多,主要是B族维生素化合物这些因子多是辅酶或辅基主要成分。

三微生物营养类型

1、光能自养菌:细菌内含有特殊色素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在完全无机环境生长

2、光能异养菌:这类微生物能以光为能源,利用有机化合物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碳化合物

3、化能自养菌:这类微生物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时产生的化学能,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源,以氨或硝酸盐作为氮源合成细胞中的有机物

4、化能异养菌:微生物中绝大部分都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能源。它们都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四微生物细胞内外物质运输

1、单纯扩散:环境中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渗透过程。这种扩散取决于浓度梯度差。

2.促进扩散:是以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释放,加快营养物质运输速度。以扩散梯度来驱动,不需要能量参与。

3.主动运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若干倍时,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送,这种需要能量和透性酶的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4.基团转位:是另一种需要能量的代谢方式。

五.微生物合成产物:有机酸类,醇类脂类及芳香物质,维生素,抗生素,毒素,色素。

1.有机酸类:一些微生物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乳酸、醋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

2. 醇类脂类及芳香物质: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醇脂类代谢物质并放出芳香味。

3.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因子。

4.抗生素:许多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具有抑制和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品保藏。

5.色素:许多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及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色代谢产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

6.毒素: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对人、畜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是微生物在生命过程中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内毒素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细胞死亡或自溶或人工为破坏后才释放出来。

六: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1.营养物质: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分、无机盐和蛋白胨。有些还需要其它生长因子。

2.酸碱度:多数细菌在PH7.2~7.6的偏碱环境中都能生长。

3.温度:随菌种不同所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三种类型

4.渗透压:细菌对渗透压有较大耐受力。处于低渗环境中会因细胞膨胀导致细胞膜破裂而死,处于高渗环境

中会造成胞浆大量脱水浓缩而引起质壁分离,生长被抑制。因此细菌适宜在等渗环境中生长繁殖。

5.气体:需氧菌需在有氧、厌氧菌需在无氧环境之中生长繁殖。有些细菌需在环境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或氮气才能生长或生长旺盛。

七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以横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八细菌的生长曲线:概念,将一定数量细菌接种到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其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的生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平衡期和衰老期。

1、迟缓期:处在迟缓期的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力增强,菌体产生足够量的酶、辅酶和一些必需的中间产物,其长短与菌种、菌龄、接菌量、培养条件等有关。在发酵工业上为缩短生产周期,应尽量缩短该期,一般加大接种量和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2、对数生长期:迟缓期后,细菌细胞代谢活动最旺盛,组成新细胞物质最快,细菌数成对数曲线生长,该时期的菌体形态最典型、生化特征最明显抵抗力最强,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性。工业生产多用该时期细菌作为菌种。

3、平衡期:该时期培养基内毒性代谢产物积累,营养物质消耗,以及其他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细菌繁殖速度减慢,部分细菌开始死亡,细菌数目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并出现芽孢。

4、衰老期:该时期细菌死亡率超过生长率,细菌总数不再增加,活菌数明显下降。此时期细菌形态多异常。以活细菌个数的对数变化为纵坐标绘制的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1)适应期——初:细菌数目不增加,体积增长快,后:个别菌体繁殖,个数少许增加。曲线平缓,大量诱导酶的合成,缩短此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用处于对数期的活性污泥接种;(2)对数期——分裂快,数目增多,活菌数≈总菌数曲线直线上升此时细胞的大小、组成、生理特征等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接种用的好种子,代谢、生理研究的好材料;(3)稳定期——储存物积累,养料消耗多。芽孢形成,抗生素产生,繁殖速率下降,死亡速率上升,新增菌≈死亡菌,曲线平坦,发酵产物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氨基酸等),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4)衰亡期——菌体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死亡菌>活菌数,自溶,内源呼吸,曲线下降,一般不作应用。

九细菌培养特性

1、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分类:按物理性状,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按组成,非合成、合成和半合成培养基;按作用,基础、营养、鉴别、选择、厌氧培养基等

.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称为菌苔。

2、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数真菌是以孢子生殖,孢子的形成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

1、芽殖,成熟的母细胞上生长出一个称为芽体的突起,接着细胞核一分为二,一个留在母细胞内,另一个与其他物质一起进入芽体,使芽体逐渐膨大并成熟,母细胞与芽体相连处收缩,成熟的芽体便脱离母细胞成为新的个体。新个体再出芽。某些酵母菌如假丝酵母在繁殖旺盛时,芽体尚未与母细胞脱离时,芽体上又出芽,如此反复出芽,母、子细胞以及狭窄面积相连形成假丝状,称为假菌丝

十病毒的增殖

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不具备合成自身结构成分酶系统和能量,以高度寄生性增殖。

1、复制周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以自身核酸为模板以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

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许多新的成熟的病毒体,在已裂解宿主细胞、出芽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又开始另一个感染周期,这种增殖方式称作复制;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2、复制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十一病毒的培养方法: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悬浮培养法、固定培养法、单细胞培养法)、实验动物法。

十二病毒的培养特性

1、细胞病变: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并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碎裂,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

象,称CPE。

2、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一种细胞时,可能发生一种病毒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

的干扰现象。

3、干扰素: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增殖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从而保护其他未感

染的细胞的物质。

第三章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

1、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菌的形状、大小、排列、结构、染色特性与培养特性等。

2、生态学特性:细菌的需氧要求、自主生活、共生、寄生以及其致病性等也可作为分类依据。

3、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化学组成、营养类型、营养需求、繁殖方式、生长条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温度、PH与渗透压的适应性,对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敏感性等。

4、血清学试验:不同种细菌的抗原结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抗原特征,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在细菌分类鉴定上,常用来对未知菌进行分型鉴定和抗原组成分析。

5、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对某种细菌的寄生有专一性,而且对同种不同型的细菌也有特异性,可用噬菌体进行菌种鉴定和分型。

6、核酸的碱基组成与核酸分子杂交:比较DNA的碱基组成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7、16SrD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16SrD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的原理是分析比较细菌株的16SrDNA寡核苷酸序列,据此确定其分类地位。

二、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在一定演化阶段,具有相对稳定的一定形状特征的菌株群;凡属同种的生物,均具有共同的基本性状特征。

第四章

一、无菌动物(GF):是指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性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二、水的微生物学检查:测定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最好的指标是测定大肠杆菌数,通常以大肠杆菌指数和大肠杆菌价表示。每1000毫升水中的大肠杆菌数,称为大肠杆菌指数。大肠杆菌价即含有1个大肠杆菌的最小水量。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这一群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中的一部分,还包括其他属,甚至肠杆菌科以外的符合上述特性的细菌。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大肠杆菌指数不超过3,大肠杆菌价不低于300,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

第五章

一、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称为灭菌。

2、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仅能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孢和孢子不一定完全杀死,称为消毒。

3、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状态。

5、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体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分为低温长时间(63-65℃30min)、高温段时间巴氏消毒法(71-72℃15min)、超高温瞬时消毒法(132℃1-2s)

二、1、(大题)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力高的原因:①、在有水情况下蛋白质容易凝固,蛋白质的含水量与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成正比。②、热蒸汽的穿透性大。

2、(大题)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a、破坏微生物细胞蛋白b、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c、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3、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酸类(苯甲酸、丙酸、水杨酸、醋酸)、碱类(石灰水、NaOH)、盐类,氧化剂及醇、酚、醛。

4、(大题)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a、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各种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均不同b、微生物的种类及特性,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c、温度,一般消毒剂温度高时

杀毒能力强d、有机物的存在,消毒剂与环境中的有机物结合会严重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果e、PH、PH改变引起菌体电荷的改变,碱性溶液中负电荷多,故阳离子去污能力大;酸性溶液中阴离子杀菌较强。

三、1、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中获取营养赖以为生,并往往对后者呈现有害作用,此现象称为寄生。

2、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是互相依赖,互相有利,此现象称为共生。

3、拮抗:当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产生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4、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称为协同。

第六章

一、(大题)微生物的变异现象:a、形态结构的变异:

①、形态变异,细菌在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形态、大小等方面的改变,变成与标准菌株有差异的菌株。

②、荚膜变异,有荚膜的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失去形成荚膜的能力。

③、鞭毛变异,有鞭毛的细菌培养环境改变导致鞭毛不能产生。

④、芽孢变异,改变芽孢菌的生存环境使之失去产生芽孢的能力

b、毒力的变异:长期在人工培养基或加入化学物质和抗菌素及反复通过非易感动物,其往往失去或减弱产生毒力的作用,反之则加强。

c、培养性状的变异:培养基中加入异常化学成分使培养性状发生改变。如产生光滑型或粗造型菌落

d、生化特性和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异:环境改变使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能力改变,微生物自发突变和耐药遗传因子使其对药物敏感性改变

二、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中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3、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侵入宿主细菌后,整合于宿主菌的染色体上,它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同时复制,这个过程称为溶源性。被感染的细菌叫做溶源性细菌。细菌被溶源后,因噬菌体基因加入寄主菌基因组,而使寄主菌获得的一些新形状。

4、结合: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或经性菌毛的介导,使供体菌的大段DNA(包括质粒)进入受体菌,而使受体菌的基因重组的过程。

第七章

侵袭力: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

毒素: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物质。

外毒素:有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

内毒素:这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主要区别

传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

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1.病原菌的独立和数量;病原菌毒力的强弱决定了它们能否突破机体防御屏障深入扩散生长繁殖。病原菌若没有相当强的毒力,就不能引起传染;侵入动物机体内的病原菌还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少量的病原菌侵入体内后很可能被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消灭而不能引起传染。2.传入门户:机体中各种组织器官内环境的不同,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亦不同,某种病原菌在一种组织器官中,可能要比它侵入另一种组织、脏器更适宜其生长繁殖。所以对具有感受性的机体而言,病原菌必须经由适当途径侵入一定部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若未经过适当侵入门户一般不能引起传染。3.易感动物:传染时病原菌与机体这一对矛盾相互斗争的过程,被感染者在这个矛盾过程中必须有感受性,出现一系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病理变化方能构成传染。

4.环境条件:是引起传染的非常重要的诱因,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增强某些病原体的生理活性、毒力以及接触或侵入动物体的可能性,降低动物机体抵抗力,促进传染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抑制某些病原体的活性,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抑制传染。

显性传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病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导致机体的严重病理损伤,呈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

菌血症: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不断侵入血液,但不能在其中生长繁殖,可通过血流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在血流中呈一过性存在。

败血症:病原菌自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全身性中毒或严重损害,如炭疽病等。

脓毒败血症: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不仅在其中生长繁殖,而且还沿着血流转移到其他脏器形成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如破伤风毒血症等。

隐性传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少,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强,病原菌只能在体内有限生长繁殖、造成轻微的病理损伤,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隐形传染也叫亚临床传染。

第八章

一、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等。

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二级淋巴器官,是T细胞和B细胞等定居、增值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是淋巴结和脾脏。

二、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抗原必须具备异物性、大分子胶体性、结构复杂性和完整性。

三、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淋巴液、黏膜分泌物和组织液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1、免疫球蛋白M(IgM):由于它在血液中出现最早,含量少、消失快,在抗感染早期起着“先锋免疫”作用。在临床上通过检查IgM型抗体,可以作为某些传染病早期诊断或近期感染的指征。IgM具有沉淀、凝集、补体结合及中和病毒等多种功能也参与Ⅱ型及Ⅲ型变态反应。

2、免疫球蛋白G(IgG):IgG虽然在血液中出现稍迟,但含量高,维持时间长,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故有“主力免疫”作用,具有沉淀、凝集、补体结合、中和病毒和毒素等多种功能,参与Ⅰ、Ⅱ、Ⅲ型变态反应。

3、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单、双提两种形式。血清型IgA具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能在补体或溶菌酶参与下,产生溶菌作用,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

4、免疫球蛋白D(IgD)很少分泌,IgD主要作为B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5,免疫球蛋白E(IgE)

五、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一、具有高度特异性。二、具有可逆性。三、需要合适的浓度比。四、分两阶段进行。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物滤液、细胞或组织浸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物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补体反应:凡是有补体参与的反应称为补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是指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所进行的反应。

中和反应: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丧失的反应。

1、补体及性质: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补体性质不稳定,对温度敏感,在0-1℃其活性保持3-4天,室温下24小时被破坏。

2、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受到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专一性作用的免疫力。其特点是:不能遗传,作用专一。

3、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过程: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

4、特异性体液免疫:是指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

5、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a、初次反应,b、再次反应c、回忆反应。

6、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

7、生物制品的应用及注意事项:1、使用对象和时机治疗用生物制品应于感染后及早应用,愈早愈好。2、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活疫苗应剂量小,次数少,间隔期较长,死疫苗接种量大,分2-3次。3、接种途径,死疫苗多采用皮下、肌肉注射,活疫苗可采用滴鼻、点眼、气雾、口服、注射等法。

1.天然自动免疫:是动物自然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痊愈后,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2.人工自动免疫:动物由于被接种了某种疫苗或类病毒后所产生的免疫能力,持续时间因疫苗的性质、机体的反应性等因素而不同.

3.天然被动免疫:是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通过胎盘、卵黄或出生后通过初乳,有免疫的母体被动的获得母源抗体而形成的免疫力。

4.人工被动免疫:指机体在注射了高免疫血清或康复动物的血清后所获得的免疫,产生迅速,持续时间较短。

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 二.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 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 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

三元界: 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 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 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大小:长度×宽度 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 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 五.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1结构: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 其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由氨基糖(包括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两种)和氨基酸组成。 2 Gram+的细胞壁具有较厚(30-4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可加强肽聚糖的结构。 3 Gram-的细胞壁薄(15-20nm)、结构较复杂,分为外膜(基本成分是脂多糖LPS)、肽聚糖层和壁膜间隙。 4功能:(1)保护细胞及维持外形(如果人工去掉细胞壁后,所有菌的原生质均变成圆形)。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动物解剖学复习习题(1)

家畜解剖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概论 一、单选 1.可将畜体分成前后两部的切面是( D ) A.矢状面 B.正中矢状面 C.额面 D.横断面 E.水平面 2.四肢靠近躯干的一端称( B ) A.远端 B.近端 C.背侧 D.腹侧 E. 内侧 3.四肢远离躯干的一端称( A ) A.远端 B.近端 C.背侧 D.腹侧 E.外侧 4.前肢的前方称(A ) A.背侧 B.掌侧 C.跖侧 D.内侧 E.外侧 5.后肢的前方称( A ) A. 背侧 B.掌侧 C.跖侧 D.内侧E外侧 6. 与纵轴平行且与地面相垂直的正中切面称( A) A. 正中矢状面 B.侧矢状面 C.额面 D.横断面 E.水平面 7.前肢的后方称为( C ) A.背侧 B.腹侧 C.掌侧 D.跖侧 E.内侧 8.后肢的后方称为(D) A.背侧 B.腹侧 C.掌侧 D.跖侧 E.内侧 9.额面的上方称(A) A.背侧 B.内侧 C.外侧 D.腹侧 E.外侧 第二、三、四单元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单选 1.棘突最长的椎骨是( B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3.横突最长的椎骨是( C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4.具有横突孔的椎骨是(A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5.畜体内经常愈合为一体的椎骨是(D).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6.下列关节中无副韧带固定的关节是( A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腕关节 D.指关节 E.跗关节 7.下列关节中具有关节盘(半月板)的关节是( E ).

A.髋关节 B.股髌关节 C.跗关节 D.趾关节 E.股胫关节 8.下列关节中关节角向前的是(B). A.肩关节 B.髋关节 C.腕关节 D.股髌关节 E.股胫关节 9.下列关节中关节角向后的是( D ). A.髋关节 B.肘关节 C.跗关节 D.腕关节 E.指关节 10.部分头骨内形成的含气空腔称(C )。 A.鼻腔 B.口腔 C.副鼻窦 D.颅腔 E.孔 11.家畜颈椎数目均为(C)个。 A.5B.6C.7D.8 E.9 12.牛的胸椎数目为(B)个。 A.17B.13C.14D.18 E.15 13. C7T18L6S5Cy14-21是( B )的脊柱式 A.牛 B.马 C.猪 D.羊 E.狗 14.肘窝位于(A) A.臂骨B.前臂骨C.腕骨D.掌骨 E.胫骨 15.后肢骨中仅有一块骨构成的是(A). A.股骨B.小腿骨C.跗骨D.跖骨 E.趾骨 16. 构成腹壁的肌肉有(D)层。 A.1B.2C.3D.4 E.5 17. 髋骨由(C)块骨愈合而成。 A.1B.2C.3D.4 E.5 18. 牛的腰椎数目为(B)个。 A.5B.6C.7D.13 E.18 19. 下列肌肉中属于肩关节的伸肌是(A)。 A. 臂头肌B.背阔肌C.三角肌D.腹侧锯肌 E. 胸肌 20. 下列肌肉中属于肘关节的伸肌是(A)。 A.臂三头肌B.臂二头肌C.臂肌D.股二头肌 E.斜方肌 21. 下列肌肉中属于膝关节的最主要伸肌是(B)。 A.股二头肌B.股四头肌C. 臀浅肌D.半膜肌 E.臀深肌 22 构成颈静脉沟的上界的肌肉是( A ),下界是(B ) A.臂头肌 B.胸头肌 C.肩胛横突肌 D.胸肌 E.胸骨甲状舌骨肌 23.位于胸、腰椎棘突与横突和肋骨椎骨端所形成的夹角内,自髂骨、荐骨向前,伸延至颈部的 肌肉是(A )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更新)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完整版改)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广义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也包括试验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的科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实验动物环境:是指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 实验动物设施:界定实验动物生存空间、维持其所需的建筑物和设备等。 AEIR:生物科学研究四个基本条件: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reagent(试剂) 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按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按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 1、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细菌—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歧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皮肤病原真菌。 4、寄生虫—弓形虫。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发展至今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通常可分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医征候动物模型等类型。 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的遗传。品系即“株”,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命名:由1~4个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大写英文字母开头,结合数字命名。特点:基因纯合性,遗传稳定性,遗传同源性,表型一致性,独特性,可分变性,分布广泛性,资料可查性。近交: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特点:1、一定的杂合性:不引入新的基因,又不使群体内基因丢失。2、相对的稳定性: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3、个体差异取决于祖代动物。 4、较强的繁殖力、抗病力。 5、群体易保存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命名:用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如:KM,ICR,LACA. N:NIH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存的NIH小鼠。 应用:1、类似人群体遗传的异质性组成,在药物筛选、毒性试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可大量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3、携带突变基因,评估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系统杂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特点:1、杂交优势,克服了近交引起的近交衰退。 2、遗传与表型上的均质性;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3、分布广泛。应用:1、干细胞研究。2、移植免疫研究。 3、细胞动力学研究。 4、单抗研究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包括:1.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病发生率的提高2.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3.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繁育过程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体。 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或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对某些动物特征产生影响,形成不同的支系。同源性;在近交系中(突变系),所有动物可追溯到原始的一对共同祖先。遗传同源性使近交系有3个重要特征:⑴品系内个体间可接受组织移植⑵品系内单个个体的监测可得知品系整体基因类型⑶从一个群体内可分离出遗传上相同的亚群体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动物解剖学

一、《动物解剖学》(分值:10%) 1.下列哪项不是股骨的结构 A.骨膜B.釉质C.骨髓D.骨松质E.骨松质 2.下列哪项不是鸡的消化器官 A.嗉囊B.腺胃C.肌胃D.脾脏E.卵黄囊 3,下列哪项不是家禽的器官 A.气囊B.嗉囊C.法氏囊D.粘液囊E.卵黄囊 4.下列哪项不是胃的结构 A.胃底腺区B。喷门腺区C.幽门腺区D.壁外腺E.无腺区5.下列哪项不是肠的结构 A.肠袋B.纵肌带 C.孤立淋巴结D.集合淋巴结E.肠系膜前神经节 6.下列哪项不是呼吸器官的结构 A.肺门淋巴结B.气管软骨C.肺间质D.膈叶E.气管肌7.下列哪项是猪肾的结构 A.有沟多乳头肾B.平滑多乳头肾 C.平滑单乳头肾 D.复肾 E.输尿管 8.下列哪项描述不恰当 A.盲肠尖、盲肠体、盲肠底B.膀胱颈、膀胱体、膀胱底 C.胃体部、胃底部、幽门部D.睾丸头、睾丸体、睾丸尾、副睾缘 E.表皮、真皮、乳头层 9.下列哪项不是脑的结构 A.马尾B.胼胝体C.脉络丛 D.乳头体E.灰结节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长骨 A.股骨B.肋骨C.肱骨D.跖骨 E.胫骨 11.根据解剖方位,畜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假想切面 A.点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B.点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 C.水平面、横断面和矢状面D.点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E.以上都不是 12.关于猪肋的组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真肋1~7肋,假肋8~15肋B.真肋1~5肋,假肋6~15由 C.真肋1~8肋,假肋9~15肋D.真肋1~7肋,假肋8~14肋,浮肋15肋E.以上都不是 13.鼻中隔的组成 A.鼻骨和筛骨B.犁骨和筛骨垂直板 C.额骨和犁骨D.泪骨和筛骨 E.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 14.颅腔主要由下列骨组成 A.枕骨、顶骨、顶间骨、额骨B.蝶骨、颞骨、筛骨 C.上颌骨、犁骨、泪骨D.鼻骨、鼻中隔、舌骨 E.A+B 15.口腔主要由下列骨构成 A.上颌骨、腭骨、下颌骨、颌前骨B.舌骨、下颌骨、泪骨

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学习所获在接触家畜环境卫生学之前,我对的期望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再将来自行设计我所需要的家畜的生产环境,最低要求是能再头脑中有对家畜生长的环境要求的大概了解,起码能知道我所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些地方需要我去注意,能有意识的去进行其生长环境的设计。 在课程结束时,家畜的生存生产环境,我已基本能知道该从那些方面考虑,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以下便是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及其所得。 认识。家畜环境卫生学能够通过人为的制造改变或是利用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千百年生存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通过人为的各种干预,影响家畜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是掌握利用自然规律,为我所用。在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里,一定有很多我需要去积累和掌握的。我能感受到一种掌握了生产畜牧产品的利器的激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各种技能和规律的应用将能使我少走不必要的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收获。 不管养什么动物,都要搞清楚它的生物学特性,搞清楚这些后,如果我们能在能力所及范围内找到一块与之要求相符的环境,改造环境的费用将大大降低,也能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 每种动物都有其最适合的大环境。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大环境。在考察环境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温度。日较差,年较差,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动物只有在动物 的等温区内,才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2.所选地区的湿度。湿度和动物的健康以及生产力也是密切相关。适度 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微生物传播,动物的其他方面的疾病,并 且,在保暖散热方面也有影响。 3.风。风速,风向。通风散气,有利空气清洁。选择背风,向风,上风, 下风,应根据环保动物的保暖散热等方面来选择。 4.光照。动物的生物钟是收光照影响的,动物的生活规律多是受太阳的 起落安排。光能带来能量或是过度的热量。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课 l、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应用于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品生产和检定的动物。 要求:遗传学要求、微生物及寄生虫要求、应用要求(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国标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AEIR要素(名词):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有四个支撑条件,即AEIR要素。即A:Animal(实验动物);E:Equipment(仪器设备);I:Information(情报信息);R:Reagent(化学试剂) 4、动物福利:是指人为提供给动物的相应物质条件和采用的行为方式,要保证动物在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存,使动物处于生理和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 动物享有如下五大自由,是保障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1、生理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2、环境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3、卫生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4、心理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5、心理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5、“3R”指的是Reduction::“减少”:在动物实验时,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减少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在用最少的动物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动物的一种保护。Replacement:“替代”:指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进行试验,并获得相同实验效果的科学方法。Refinement:“优化”:在必须使用动物进行有关实验时,要尽量减少非人道程序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避免减少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或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已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康乐,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提高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方法。 6、不通过伦理审查的情况: (一)缺少动物实验项目实施或动物伤害的客观理由和必要性的; (二)不提供足够举证或申报审查的材料不全或不真实的; (三)从事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生产、运输、研究和使用的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明显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要求的; (四)实验动物的生产、运输、实验环境达不到相应等级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的饲料、笼具、垫料不合格的; (五)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不科学。 (六)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中没有体现善待动物、关爱动物生命,没有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动物的疼痛和痛苦,减少动物不必要的处死和处死的数量。在处死动物方法上,没有选择更有效的减少或缩短动物痛苦方法的; (七)活体解剖动物或手术时不采取麻醉方法的; (八)动物实验的方法和目的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标准或国际惯例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目的、结果与当代社会的期望、与科学的道德伦理相违背的; (九)没有充分理由对同一实验进行重复实验的; (十)严重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原则的其它动物实验。 7、行政许可: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 8、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家畜解剖学复习提纲

家畜解剖学复习提纲(考试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 2.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3额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相垂直的切面。把畜体分成背、腹侧两部 4.动物解剖学:解剖学是指借助解剖器械(刀、剪、镊子等)用分离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或解剖镜研究观察正常动物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等的科学 5 1.三个基本平面:矢状面,横断面,水平面(额面)。 2.躯干常用术语:前后,背腹侧,内外侧,浅深等. 3.四肢常用术语:近侧和远侧,背侧、掌侧和跖侧,桡侧和尺侧,胫侧和腓侧 6、牛体外表划分部位名称。 第二章运动系统 1.关节:骨与骨之间不直接,其间有滑膜包围的腔隙,能进行灵活的运动的骨连结 2.骨盆:是由背侧的荐骨和前3个尾椎、腹侧的耻骨和坐骨及侧面的髂骨和荐结节阔韧带构成的前宽后窄的锥形腔 3.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的前小后大的截顶锥形的骨性支架 4.鼻旁窦:在一些头骨的内部,形成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腔。 5.肌肉的起止点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当其收缩时,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 6、肋骨是弓形长骨,构成胸廓的侧壁,左右成对。 7、腹壁肌肉在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运动(呼吸肌)。 8、脊柱的组成和椎骨特征 (1)脊柱:由一系列椎骨借软骨、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内有椎管,可容纳和保护脊髓。 (2)椎骨特征:颈椎:家畜均为7块,颈椎的椎头、椎窝明显,运动范围大,横突基部有横突孔,供椎动脉等通过。其中第1、2颈椎与第3-7颈椎形态不同。 胸椎:牛、羊13个马18个猪14--15个棘突发达,前5-6个胸椎棘突最高,构成鬐甲部的骨质基础。 腰椎:牛、马 6个羊、猪 6-7个棘突高度与最后胸椎相似,横突发达,呈上下压扁状,椎头、椎窝不明显。 荐椎:牛、马5块,猪、羊4块,几块荐椎愈合成一个整体称为荐骨,通过荐骨翼与髂骨翼成关节。 尾椎:数目不定,前几个尾椎有椎骨的一般构造。腹侧有腹棘,两腹棘之间为血管沟,供尾中动脉通过。 9、前后肢骨骼和关节组成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高温的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散热。 15、家畜低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_____之间。牛的生长肥育温度以_____左右最佳。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_____。 17、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则露点_______,否则,反之。 18、一般,种鸡和蛋鸡光照强度可保持在_______;肉鸡和雏鸡______即可。 19、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相邻地区的_______差异而导致_____差产生的。 三、选择题: 1、在气象因素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_______。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医学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实验用动物:指所有以科研、实验、生产、文字教学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可包括有生命的和死亡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指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模型和相关的模型系统材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相似性(复制的模型尽可能近似与人类疾病);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 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物理诱发,化学诱发,生物诱发,复合方法,遗传工程方法。 动物模型的优点:避免了在人类进行试验所带来的风险;临床上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物随时复制出来;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可以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增加试验的可比性;可以简化试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疾病和疾病本质。

实验动物模型按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诱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阴性动物模型,孤立动物模型。 诱发性动物模型:人为地诱发动物形成类似人类疾病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来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的需要。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短时间内可诱导出大量疾病模型.缺点:诱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限定方式产生的,多数情况下与临床所见自然发生的疾病有一定差异,况且许多人类疾病目前还不能用人工诱发的方法复制,因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诱发型动物模型有肺水肿动物模型,烧伤动物模型,肝硬化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疾病模型,包括人工培育的突变系和近交系的各种疾病模型。优点: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其应用价值很高。缺点:这类模型的来源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 基因敲除动物: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剔除或用其他顺序相近的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地整合并可以表达和传与后代的一类动物。 动物实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弹性原则,平衡原则,最经济原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

一、解释下列名词 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91)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 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 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 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 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A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 头骨大部分属于连接,活动范围较小,其中唯一的一个关节为关节。 . 家畜的脑位于内,包括、、和三部分。 . 肉品学上外里脊和内里脊分别指和,其中外里脊又称“眼肌”;牛、羊、猪的肌肉中,的肌肉脂肪含量最高。 . 肌肉的辅助器官包括、、、和。从形态上,腹外斜属于肌,腓肠肌属于肌。 .腹侧壁的肌肉由浅入深包括、和三层。 . 小腿和后脚部肌肉的肌腹都分布在周围,至关节附近全部移行为肌腱。 . 肋排的肌肉包括浅层的肌和深层的肌,两层肌肉肌纤维交错分布,对胸侧壁有加固作用。 . 家禽的肌肉分、和三种。水禽和飞禽的肌肉 为肌,而鸡的胸肌几乎全是肌。 . 小肠壁由内向外分别是、、和等四层。 . 家畜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包括和两部分,其中的既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 家畜卵子的受精部位为,子宫由、和三部分组成。 . 牙齿根据形态、位置和功能分、和三种,从形态上分、和三部分。 . 牛、羊的前胃包括、、;对食物起真正的化学消化作用,称真胃;小肠包括、和三部分,其中最长的为,最短的为;大肠分、和三段。 . 家畜中,的肝脏分叶最少,的肝脏没有胆囊。 . 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收集身体某一区域的淋巴回流,临床上可以据其变化诊断疾病。如猪的呈砖红色是炭疽病的表现。 . 植物性神经分为和两种;第五对脑神经是头部分支最多、分布最广的。 . 大脑表层为,分为、、、和。 二、判断题 . 青光眼是可以预防的。()

. 肌肉和肌腱受刺激都能收缩。() . 牛的左肾和右肾位置对称、形态相似。() . 鸭的大脑皮质均形成隆起的脑回和凹陷的脑沟。() . 膀胱空虚时的位于骨盆腔内。() . 所有实质性器官的“门”处都有导管。() . 大部分脑神经由脑干发出。() 一般来说,一块肌肉有一个起点和一个止点。() . 脊髓内的反射中枢为低级反射中枢。() . 家畜的附睾为产生精子、储存精子的场所。() . 正常的淋巴结颜色为淡粉色。() . 声带为家畜和家禽的发音器官。() . 马胃和猪胃均为单室胃。() . 鸡的中枢淋巴器官为脾脏。() . 猪的结肠在食品上被称为肥肠()。 三、简答题 . 按由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后肢各骨的名称。 .牛四个心腔的名称及联通血管分别是什么? . 写出四种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及部位。 . 用简表表示眼球壁的结构。 . 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 写出猪的块骨骼肌的名称。 四、综合回答 . 家畜的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结构特征 . 母禽的输卵管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 椎骨的椎间盘属于连接,活动范围较小;头骨中唯一的关节为关节。 . 牛的脊髓位于椎管内,呈上下略扁的圆柱状,其范围自至。 . 肌肉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二部分,牛、羊、猪的肌肉中,的肌肉脂肪含量最高。. 肌肉的辅助器官包括、、、和。从形态上,腓肠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