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

分析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

分析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

刘海婷

08环艺(2)班 20081104207 沈晓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建筑。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不仅成就了建筑的经典,还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一本活的教科书。其中,罗马的万神庙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建筑。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社会背景、建筑材料、技术水平、空间特点、装饰手法等各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两大经典建筑对我们的意义。

社会背景

万神庙(Pantheon)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它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安娄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到3世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元655年被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抢去。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庙曾一度被关闭。公元609

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圣索菲亚大教堂(St.Sophia Church)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它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而建造的。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非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勿庸置疑地,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建筑材料与技术水平以及空间特点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

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

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

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

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

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

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

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

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既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另外,墙体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样设计的原因大概有三个: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

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

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

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

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

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

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

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

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

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度也均为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

是第一座

注重内部

装饰胜于

外部造型

的罗马建

筑,但原

有部分青

铜与大理

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筑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第一个杰作。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

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它在建筑及礼仪方面的影响深远并普及至正教会、天主教会及穆斯林世界。大教堂最大的圆柱高19至20米,直径约1.5米,以花岗岩所制,重逾70吨。查士丁尼一世曾下令将巴勒贝克、黎巴嫩的八个科林斯柱式拆卸及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

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径达

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

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

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

绵的拱廊使圆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

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

色彩。由于经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

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

椭圆,其直径介乎31.24米至30.86米

之间。

圆顶由穹隅支撑,该四个三角凹面

砖石结构解决了在矩形地面上竖立圆

底穹顶的难题。圆顶的重量通过穹隅,

由角落的四条巨型柱子支撑。穹隅不仅

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又可稳

定圆顶的侧面,使圆顶的重量得以引向

下方。圆顶看似就在这些柱子的四个大

拱形之间浮起。

虽然这种设计有助于稳定圆顶及其周边的墙壁和拱形结构,但是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墙壁却弱化了整体建筑的结构。砌砖工人使用了更多的砂浆,而不是砖,使墙壁较为弱。如果工人能够在铺设另一层砖块之前先让砂浆凝固,结构会更为稳固,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在建筑上面架上圆顶,由于下方的砂浆仍未干透,圆顶的重量使墙壁向外弯曲。这使得伊西多拉在重建圆顶之前必须先把内壁建好,垂直的墙壁方能支撑新圆顶的重量。在重建时作出的另一个可能的改动是圆顶的高度,伊西多拉把圆顶的高度提升了大约6米,使侧面的力量减弱,圆顶的重量更容易可以卸到墙壁上。

关于原圆顶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师如何在圆顶的底部摆设40个窗户。圣索菲亚大教堂闻名于其营造的神秘光线效果充斥在正厅各处,使圆顶看起来悬浮在正厅之上。这大概是由于圆顶的形状像扇贝壳或伞的内部,伞骨由伞的顶端延伸至底部。这些“伞骨”使圆顶的重量在各个窗户之间流向穹隅,最终抵达根部。

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师米马尔·希南建造扶壁加以巩固。在教堂的东端和西端,拱形缺口由半圆顶伸展,形成了半圆座谈间。这种圆顶层次创造了在主圆顶下的广阔椭圆空间,这在近古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即使如此,圆顶的重量依然造成问题,因此需要在外面建造扶壁。

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近古时代最先进的纪念建筑物。

装饰手法

万神庙的门廊柱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大厅四壁神龛供奉着天主教圣人,厅中有多座祭

台。右面开始第一座上有圣母给圣尼各老显圣的画像。

第二座祭台上有圣母领报像,为名画家梅乐索的杰作,

其左右还有两尊天使石像,由贝尼尼雕刻。第三座祭

台因壁画剥落,无从考证。祭台后面是意大利开国皇

帝埃马努埃尔陵墓。第四座祭台上有罗西雕刻的圣亚纳与圣母童年时的塑像。第五座祭台名为“仁爱圣母”。

在正中祭台之后,还有“十字架祭台”和“圣母

石像”祭台,后者下面则是著名画家拉斐尔墓,简单

而又朴实,上面刻着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为他写的

碑文。墓两侧有两个小壁龛,曾置有拉斐尔及其未婚

妻玛丽亚?比必娜像,现已不存。由石像祭台往前,是

意王翁贝托与皇后玛尔盖里塔陵墓,由沙可尼设计。

这里还有圣女依尼斯祭台和圣若瑟祭台,后者供有圣

若瑟石像,是罗西1550 年的作品。在左右墙上还有耶稣圣诞与“三王”来朝壁画和圣若瑟梦游与逃往埃及的浮雕等。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所有圆柱均用颜色、花纹

各异的大理石加工而成。它的墙身铺上了大理石

厚板

及拱

顶的

马赛

克作

简约的设计,在讲坛的拱肩处还可

见到天使长加百利及米迦勒的马赛

克。楼座的拱肩则以割切作法来装

潢,以黑色的大理石为底,在其上

嵌上珍贵的白色大理石切片,显示

花卉及鸟类的图案。同时,教堂的

穹窿顶部和四周幕墙上面还布满色彩绚丽的镶嵌及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另外,大教堂内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还包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这些马赛克描绘了圣母玛利亚、耶稣、圣人、帝王及皇后,还有其他纯粹装饰性的几何马赛克。它们的美丽程度比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毫不逊色。

从公元4到6世纪开始,教

会逐渐对教义与救赎的观念有渐

深的认知,同时希腊罗马文化圈

重视肖像与肉体美的传统也逐渐

对基督教产生影响,信徒除了透

过传统的谕言故事与象征手法来

理解教义,也逐渐产生将圣母、

圣子、圣徒等人物画像化的需求。

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

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高不可攀

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

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

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

然而雕刻艺术从来不曾得到教会的认可,因此可以说拜占庭艺术里,雕刻艺术并不存在。

总而言之,罗马万神庙与圣索菲亚大教堂虽然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地方,但它们都是经过历史的残酷考验而存留下来的人类的宝贵遗产。它们见证了政治的兴迭、宗教的斗争与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然而,她们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