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总复习题

毛概总复习题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20世纪上半叶的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和平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几次飞越?B 两次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D 发展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以人为本
8.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D 统筹兼顾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
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B 实事求是C 群众路线D 独立自主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 全面发展B 协调发展C 可持续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越产生的理论成果包括B 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历史情况相结合B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3、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C、理论创新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5、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
多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实事求是是B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C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D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C、是个政治问题 D、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4、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答,错.(1)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2)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与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

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与主观偏见的奴隶。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B、无产阶级
4、中共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会议是D、党的四大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
6、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的正确观点是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提出,是在B、解放战争时期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武装斗争
10、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农民阶级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帝国主义C、买办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有A、“二次革命”论 B、“毕其功于一役”
4、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C、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前途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B、推翻帝国主义C、推翻封建主义E、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有B、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革命性极强C、高度集中D、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B、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C、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E、祉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0、中国共产党人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有A、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D、武装斗争问题
11、从1936年12月至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文章是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论新阶段》C、《战争和战略问题》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E、《<共产党人>发刊词》
12、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

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E、党的建设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过渡性
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3、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C.改变所有制结构
4、中国在对资个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四马分肥
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D、没收官僚资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D.利用、限制、改造
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9.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
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B、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A.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D.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4.新中国成立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A.“四马分肥” B.定息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6.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他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
7.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简单 B.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D.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E.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有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A.委

托加工、计划订货B.委托经销代销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E.全行业公私合营
9.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选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


第五章
单选题
1、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B、优越性
5、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陈云
6、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改革
7、“抓革命、促生产”这句口号的实质是C、以阶级斗争为纲
8、党执政兴国的的第一要务是A、发展
9、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1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C.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B.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4.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 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15.在我国,()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D.大力发展生产力
16.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A.科技
17.是否实现(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B.共同富裕
1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D.生产力高度发达
19.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在经济方面应处理好的关系有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实现共同富裕是A. 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B.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E.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 解放生产

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 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7.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社会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8.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9.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B.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变成现实生产力 E.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辨析题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2.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 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是C.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是从(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D.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包括 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E.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是由于 A .我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C.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D.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B.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C.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E.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是 A.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到建党100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建国100周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富强 B.文明 C.和谐 D.民主


第七章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改革
2.说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3.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是C三个有利于标准
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多项选择题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对外贸易B对外技术交流C发展对外劳务输出D发展国际旅游业
2.实行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B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A全方位C多层次D宽领域

第八章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2.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C.2.5亿元
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有5.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B.集体经济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8.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A.人才
9.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10.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A.根本目的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D.培养新农民
1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A.发展循环经济
多项选择题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在于A.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面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B.当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C.当时人们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与特征D.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显

示了巨大成功,缺陷和局限性还有待人民所认识
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是A.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它的主要特征有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C.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股份合作制经济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
9.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B.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10.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B.国有企业福利收入C.个体劳动所得D.资产收益
11.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
12.现阶段我国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果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D.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的结果
13.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A.社会保险、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 C.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D.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14.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C.失业保险制度D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仅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A.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B.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C.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D.强调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
16.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17.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指A.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B.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C.形成强大的国家科技竞争优势D.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8.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是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第九章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和要走的民主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本国的国情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D.人民当家作主
4.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B.民族区域自治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在民主、自由、人权中,居于核心的是C.民主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A.性质相同 B. 作用、职能相同 E.历史使命相同
2.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的政体 C. 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3.我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B.农村村委会 C.城市居委会 E.企业职代会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B.执法必严C.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E.有法必依
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肝胆相照 C.互相监督 D.荣辱与共


第十章
单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坚持的“二为”方向是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毛泽东提出学习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C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也要靠C.法制
4、繁荣文学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以D.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

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的重要组成部分。C综合国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B培养“四有”公民
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C、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核心和根本是A、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11、社会主义道德以( )为原则。A.集体主义
多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思想道德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三个面向”是A.面向现代化 C.面向世界. E.面向未来
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坚持爱国主义教育B坚持集体主义教育C坚持社会主义教育 D加强社会公德建设E加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一章
单选题
1、提出“和为贵”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
2、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是D.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本质属性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内涵是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以人为本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改善民生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包括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四位一体”,即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E.和谐社会建设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含的6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D.活力与秩序的统一E.人与自然的统一


简答题
第十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简述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答: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首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4.论述: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指

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已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是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 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第七章.辨析题改革

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的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又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种意义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简答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如何理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极其重要的。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荣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3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6如何正确理认先富与后富的问题
7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

1、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展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穷。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7、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要“快”,质量和效益要“好”,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