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2.3.2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典例导悟】

【典例1】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极附近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H +

浓度降低

D.铜片上有H2逸出

【规范解答】选B。

【规律方法】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经导线从负极流入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

【变式训练】1.(2010·双鸭山高一检测)根据下列事实:

①X+Y 2+

=====X

2+

+Y;

②Z+H2O(冷)=====Z(OH)2+H2↑;

③Z 2+

氧化性比X

2+

弱;

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 2+

+2e

-

===W、

Y-2e -

=====Y

2+

,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W

B.Z>W>X>Y

C.Z>Y>X>W

D.Z>X>Y>W[来源:学科网]

【解析】选D。由①知还原性X>Y;②中Z很活泼;③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还原性Z>X;④中,Y作负极将W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还原性Y>W,综上可知还原性Z>X>Y>W。

2.(2010·济宁高一检测)某课外活动小组使用下列用品设计原电池。用品: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500 mL、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实验过程中铜片逐渐溶解

C.电子由铁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D.铁片上会析出红色的铜

【解析】选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该原电池铁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铁片逐渐溶解;电

子由负极(铁片)通过导线流向正极(铜片);果汁中所含酸中的H +

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成H2。

【典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互动探究】若将例题中B项中的稀盐酸换作浓硝酸,能形成原电池吗?若能形成,负极是什么?

提示:能。铁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而Cu能与浓HNO3反应,所以Cu作负极。

【学业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C.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

【解析】选D。白炽灯工作时,并不是电能全部变成光能,而是大部分电能转化成光能,还有一部分电

能转化成热能。

2.(2010·连云港高一检测)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 2+

====Zn

2+

+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来源:学|科|网]

【解析】选C。A项,应是2Al+3Cu 2+

====3Cu+2Al

3+

;B项,Zn作负极,Cu作正极。D项,不能构成原

电池。

3.(2009·广东理基)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解析】选B。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用,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B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项正确;Zn失

去电子生成Zn 2+

,故作为负极,D项正确。

4.图中装置,构成原电池的是()

【解析】选C。A、D项没有构成闭合回路,B中乙醇为非电解质。

5.由铝、铁、铜和稀硫酸,可以组成原电池的种数是()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解析】选B。由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可知,铝、铁及稀H2SO4;铝、铜及稀H2SO4;铁、铜及稀H2SO4均可形成原电池,故选B。

6.(2010·新余高一检测)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来源:学科网ZXXK]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解析】选B。废电池的危害主要是所含的重金属离子能引起水和土壤污染。

7.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A.2A l+2NaOH+6H2O====2Na[Al(OH)4]+3H2↑

B.2H2+O2====2H2O

C.NaOH+HCl====NaCl+H2O

D.CH4+2O2====CO2+2H2O

【解析】选C。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原电池总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A、B、D为氧化还原反应,C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8.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 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_______ 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 ,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 ,银为 ______ 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________ 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 ;银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

9.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2(SO4)3溶液、盐酸。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实验用品中选取合适材料构建一个原电池,并在下面方框内绘出原电池装置图。

(3)若电极材料选铜和铁,电解质溶液选Fe2(SO4)3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 __________ (填“能”或“否”)。

【解析】(1)若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在接口处形成原电池,此时,铝作负极,铜作正极,加快了铝导线的腐蚀速率,易造成断路。

(2)(3)由形成原电池的条件知,两电极只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或金属与石墨),所选电解质溶液至少与一电极反应,再用导线连接即可。如铜和锌作两电极,与题中所给三种电解质溶液均能构成原电池;铜和铁作两电极,与题中所给三种电解质溶液均能构成原电池;铜和石墨作两电极,与Fe2(SO4)3溶液能构成原电池;银和石墨作两电极,与题中所给三种电解质溶液均不能构成原电池等。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10·如东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化学能与电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能能转变为电能,电能不能转变为化学能

B.原电池能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C.原电池能使化学能全部转变为电能

D.新型二次电池对环境无污染,可以不回收

【解析】选B。电能与化学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原电池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可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2.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6563.html,]

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B.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C.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D.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

【解析】选B。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充电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都有电子得失,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且是相互逆向进行的。

3.(2010·厦门高一检测)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可构成闭合回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反应中,盐桥中的K +

会移向CuSO4溶液

D.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选C。铜片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 2+

得电子,无气泡产生,A、D错。取出盐桥后,不能构

成闭合回路,电流计不再发生偏转,B错。反应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正确。

4.a、b的活动性均比氢强,a还可以从b的硝酸盐中置换出b。将a、b用导线相连放入CuSO4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由b向a

B.a极质量减小,b棒质量增加

C.b棒上放出氢气

D.a棒发生氧化反应,b棒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选C。由题意知,a、b、H、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b>H>Cu,则a、b及CuSO4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作负极,b作正极,溶液中的Cu 2+

在b极上得到电子析出,从而使b棒质量增加,

b棒上不会产生H2。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来源:学.科.网Z.X.X.K]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不会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来源:学科网]

【解析】选A。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可能是两种金属,也可能一种是金属,另一种是非金属如石墨等;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H2SO4中,氢气在正极铜片上生成;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电池总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Cu+2Fe 3+

====2Fe

2+

+Cu

2+

,铜片上不会析出铁;D项,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6分)有两根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并干燥后称量,铜棒和锌棒质量相差6.45 g。试回答:

(1)_________ 棒的质量重。[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6563.html,]

(2)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析】(1)Cu为正极,Cu 2+

在该极上变为Cu析出。

(2)设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

则 x=0.10 mol[来源:学#科#网]

答案:(1)铜(2)0.10 mol

7.(12分)(2009〃台州高一检测)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甲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H+浓度均减小[来源:学#科#网]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2)甲装置中的能量转化方式:_____ 能转化为 ____能,乙装置中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在甲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

(4)在甲实验中,如果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甲为原电池,乙为Zn 与稀H 2SO 4接触反应,甲中H +

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为H 2,铜片为正极,且形成原电池后放气泡速率比乙快;随着两烧杯中H +不断消耗,溶液的c(H +)均减小。

(2)甲形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锌片上产生气体,可能是由于锌片不纯,Zn 与杂质形成原电池的原因。 (4)若将稀H 2SO 4换成CuSO 4溶液,则铜极上会析出Cu 。 答案:(1)C

(2)化学 电 化学 热

(3)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池 (4)Cu 2++2e - Cu

[实验·探究]

8.(12分)(2010·湛江高一检测)利用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Fe+2H+====Fe2++H2↑。

(2)实验用品:电极(______ 、 ______)、稀硫酸、_________ (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耳机(或者电流计)。 (3)实验装置

(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个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 _______ 。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计的极,电极反应是: ________;另一极应该接电流计的 _______极,电极发生了 _______反应。

【解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电极、导线、电解质溶液。负极应用铁钉或铁条,正极可选铜棒、铜钉或石墨(如铅笔芯)等,电解质溶液盛放在烧杯中,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流计的负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2)铁钉或铁条铜钉(其他的惰性电极如铅笔芯、铂等都正确)烧杯、导线

(4)①电能②负 Fe Fe 2+

+2e

-

正还原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1 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C+CO2 , H2+CuO 酸碱中和反应C+H2O 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 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5、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 (2)注①对物质的量限制:必须是1mol:②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③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g);H→H2O(l);N→N2(g);P→P2O5(s);S→SO2(g)等;④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均为负值,即△H<0 (3)表示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股灾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有关燃烧热计算:Q(放)=n(可燃物)×△Hc。Q(放)为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n(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c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6、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讲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1焓变与反应热 一、焓变与反应热 1.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单位是kJ/mol。 2.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反应特点 (1)从能量高低的角度分析 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 (2)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反应、C与H2O(g)反应、C 与CO2反应。 (2)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表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表示25 ℃、101 kPa时,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标-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时的温度、压强| 注-注明ΔH的正负号、数值和单位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六注意” 考点3燃烧热、中和热及能源 1.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CO2(g),→H2O(l),S→SO2(g)等。

2.中和热的测定 (1)装置(请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 (2)计算公式 ΔH =-(m 1+m 2)·c ·(t 2-t 1)n ×10-3kJ ·mol - 1 t 1为起始温度,t 2为终止温度,m 1、m 2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c 为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4.18 J·g - 1·℃- 1),n 为参加反应的酸或碱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3.能源 考点4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一、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根据一定量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计算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换算成1 mol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热效应,也可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二、利用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 ΔH =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 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 2,则反应的ΔH =E 1-E 2。 三、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1.盖斯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就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1)写:写出目标方程式(题目中要求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配平。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知识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归纳】 【专题归纳整合】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检查△H 符号的正误 放热反应的△H 为“-”,吸热反应的△H 为“+”,单位是kJ /mol ,逆反应的△H 与正反应的△H 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2.检查是否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必须注明每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一个化学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H 数值不同。 3.检查△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H 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 不同。 4.特殊反应热 (1)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产物应为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 燃烧应生成CO 2而不是CO ,H 2燃烧生成的是H 2O(1),而不是H 2O(g)。 (2)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H 2O 的化学计量数为1,并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比较“反应热”或△H 的大小时,必须带“+”、“-”符号;比较“燃烧热”、“中和热”时,只需比较数值大小即可。 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则反应热的数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1 mol H 2 完全燃烧

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则放出571.6 kJ的热。 3.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N2 (g)2NH3(g) △H=-92.4 kJ·mol-1,是指生成2mol NH3时放出92.4 kJ的热量,而不是3 mol H2和1mol 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就可放出92.4 kJ的热量,实际3 mol H2和1mol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4.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例如,S(g)+O2(g) SO2(g) △H1=-Q1;S(s)+O2(g)SO2(g) △H2=-Q2,可以理解成固态硫变成气态硫后再发生变化,而由固态到气态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所以Q>Q2、△H1<△H2,故当同一反应中只由于聚集状态不同比较热量的大小时,反应物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少,当生成物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多。 5.中和热为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但当酸为浓H2SO4时,由于浓H2SO4溶解放热,此时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解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解析:焓变是指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ΔH<0,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 答案:D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NaOH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O3 解析: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变化。

答案:A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解析: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NaOH(s)溶于水,两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但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A不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也不一定不需要 加热才能进行,B不正确,C正确;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与热能,D不正确。 答案:C 5.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 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答案:D 6.(2011?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平阴一中安百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 2、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3、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利用“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 他们从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学案导学、小组合作、PPT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展示图片(高速路上的汽车尾气、新型燃料电池汽车) 这是假期高速公路上经常出现的场景,随着私家轿车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为此许多厂家开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上海一汽大众提出设计的燃料电池动力汽车,这也是我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能量。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为人类提供能量 【提出问题】你知道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吗?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请先做一下尝试:【PPT展示】 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3、用导线将铜片、锌片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提出要求】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探究上述活动1、2、3 【教师】请根据操作及记录的现象,小组交流分析出现此现象的结论,并完成好学案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1、锌片上有气泡产生,因为 Zn+2H+=H2↑+Zn2+ 2、铜片上无气泡产生,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3、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PPT 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氢元素原来以什么形式存在? 3、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H+怎样变成H2的? 4、得到的电子是铜失去的吗?如何证明? 【学生活动】交流上述4个问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1. 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B.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C.氢氧化钡晶体的粉末和氯化铵晶体混合 D.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3.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 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b kJ / mol 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 kJ / mol 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b kJ / mol 4. 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过程的是( ) A .H+H→H 2 B .H+Cl→HCl C .I 2→I+I D .S+O 2→SO 2 5. 已知: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 H 2O(1);△H=-57.3kJ/mol 。且有: A .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1);△H=-Q 1kJ/mol B .1/2H 2SO 4(浓)+NaOH(aq)=1/2Na 2SO 4(aq)+H 2O(1); △H=-Q 2kJ/mol C .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1); △H=-Q 3kJ/mol 则Q 1、Q 2、Q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 3>Q 2>Q 1 B .Q 1>Q 3>Q 2 C .Q 1=Q 2=Q 3 D .Q 2>Q 3>Q 1 6. 120℃,已知2g 氢气点燃后生成水放热235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g (O 2 1)g (H 22+=H 2O (g ) △H 1=235 kJ·1mol - B.)g (O )g (H 222+=2H 2O (g ) △H 2=-235 kJ·1mol - C.)g (O 21)g (H 22+=H 2O (g ) △H 3=-235 kJ·1mol - D.)g (O )g (H 222+=2H 2O (l ) △H 4=-470 kJ·1mol -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 .利用潮汐能发电 D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5.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H = -392KJ/mol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 2O(g)==H 2(g)+CO(g);△H = +131KJ/mol ,CO(g)+1/2O 2(g)==CO 2(g);△H = -282KJ/mol ,H 2(g)+1/2O 2(g)==H 2O(g);△H =-241KJ/mol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 .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 .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C .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 .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6.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 A (g )+ B(g) 2 C (g );△H <0 B. 2 A (g )+ B(g) 2 C (g ); △H >0 C. 2A + B 2 C ;△H <0 D. 2C 2 A +B ;△H <0 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21N 2(g)+ 2 3 H 2 (g) =NH 3(g) ;ΔH =-46.19kJ ·mol —1 21H 2(g)+ 21 Cl 2(g)=HCl (g) ;ΔH =-92.36kJ ·mol —1 21I 2(g)+ 2 1 H 2 (g) =HI (g) ;ΔH =+25.96kJ ·mol —1 A. HCl>NH 3>HI B.HI > HCl > NH 3 C.HCl> HI > NH 3 D.NH 3> HI > HC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 /mol 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吸热88kJ B .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 吸热44KJ 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A 、2A ( l ) + B ( l ) = 2 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 2 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低 高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2 A (g) + B(g) 2 C (g)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2.下列氧化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 .锌粒与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 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但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 2A ( l )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6.已知(l ))g (O 2 1)g (H 22+ =H 2O (g ) △H 1=a kJ·1mol - (2))g (O )g (H 222+ =2H 2O (g ) △H 2=b kJ·1mol - (3))g (O 2 1 )g (H 22+=H 2O (l ) △H 3=c kJ·1mol - (4))g (O )g (H 222+ =2H 2O (l ) △H 4=d kJ·1mol - 下列关系式中准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7.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 (g ) + 3H 2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 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有时实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 略能量损失) ( )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26.0 kJ B. 51.9 kJ C. 155.8 kJ D. 467.3 kJ 9.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 2NH 3 ΔH=—92.4 KJ/mol ,则 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 KJ/mol B .94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11.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能够由自然界中大量存有的水来制取: 2H 2O ( g ) = 2H 2 ( g ) + O 2 ( g ) △H = +517.6 kJ/mol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准确.. 的是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所以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 二级能源 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12.燃烧a g 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经测定,a g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5.6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是( ) A.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Q B.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 Q / 2 C. 1/2 C 2H 5OH(1)+3/2O 2(g)=CO 2(g)+3/2H 2O(1) △H = -Q D.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2Q 1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1) △H= -571.6KJ/mol C 3H 8(g)+5O 2(g)=3CO 2(g)+4H 2O(1)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H 1>△H 2的是 (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一、有关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的本质时,要注意四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②反应中能量守恒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的能量而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⑴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⑵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3)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ΔH ,单位kJ/mol (4)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 (5)盖斯定律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尽管盖斯定律出现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前,但亦可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 由于热力学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所以ΔU和ΔH只与体系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历程”无关。 可见,对于恒容或恒压化学反应来说,只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确定了,反应的热效应Qv或Qp也就确定了,反应是否有中间步骤或有无催化剂介入等均对Qv或Qp数值没有影响。 … 使用该定律要注意: 1、盖斯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过程,各步反应的温度应相同; 2、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3、各步反应均不做非体积功。 4、各个涉及的同一物质应具有相同的聚集状态。 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的本质: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盖斯定律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2007、8)( 考试时间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包括10小题) 1、对于一个放热反应,已知产物的总能量为70kJ ,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 A .20kJ B. 30kJ C. 70kJ D. 80kJ 2、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用石灰石烧制石灰 B .在生石灰中加水 C .浓硫酸的稀释 D . 硝酸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Zn(g) +12 O 2(g) = ZnO(s) △H = —351.1 kJ/mol HgO(s) = Hg(l) + 12 O 2(g) △H = +90.7 kJ/mol 由此可知Zn(s) + HgO(s) = ZnO(s) + Hg(l) △H = —a kJ/mol ,其中a 的值是( ) A.441.8 B.254.8 C.438.9 D.260.4 4、下列过程中,需吸收能量的是( ) A.H + H →H 2 B.H + Cl→ HCl C.I 2 → I + I D.S + O 2 →SO 2 5、据人民网2001年9月4日报道有一集团拟将在太空建立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激光↑+↑222222O H TiO O H ,有下列几种 说法:① 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 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 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④ 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6、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1300kJ 〃mol -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 的能量 B.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 C.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D.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学校名称:陕西省府谷中学 设计者姓名:刘占宽 案例版本及章节:鲁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主要使用的信息技术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教学设施环境:多媒体实验室 教师的资源:课程标准内提供的资源,从网上查到的有关图片,相关的flash动画辅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电池原理。 学习环境:带有多媒体的标准化实验室,实验的必要仪器 联系方式:e-mail: lzklhc@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6563.html, 地址及邮编:陕西省府谷中学 719499 一、教材分析 ——知识框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利用“追根寻源”、“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 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方法上重点、难点:探究能量转化研究的利用。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的资源: 课程标准内提供的资源,从网上查到的有关图片,相关的flash 动画辅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电池原理。 学习环境: 带有多媒体的标准化实验室,实验的必要仪器 实验仪器: 烧杯、电流表、导线 实验药品: 锌片、铜片、铝片铅笔芯、酒精、稀硫酸、桔子、西红柿等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六、教学过程 【引入】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反应,为了研究和应用的方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学生举例说明以上对于化学反应的划分原则。 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引出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和转化。 【投影】对教材50页 “交流·研讨”的分析和整理。 【评述】即热饭盒能加热食物,铝热剂能焊接钢轨,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被人们所利用。 【板书】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化学反应 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 反应 有些反应 为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为 氧化还原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卷面共有38题,总分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每小题标号后有小分) 一、是非题(25小题,共25分) [1分](1)氨的沸点是-33℃,可将100kPa、-20℃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1分](2)通常,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可被看作理想气体。()[1分](3)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1分](4)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R为8.314J·mol-1·K-1。若体积的单位为m3,则压力的单位是kPa。() [1分](5)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1分](6)含有N 2和H 2 的混合气体中,N 2 的分体积V(N2)=n(N2)RT/p(总)。() [1分](7)气体膨胀或被压缩所做的体积功是状态函数。() [1分](8)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1分](9)由于CaCO 3 的分解是吸热的,故它的生成焓为负值。() [1分](10)298.15K时由于Na+(g)+Cl-(g)→NaCl(s)的△ r Θ m H=-770.8kJ·mol-1,则 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770.8kJ·mol-1。()[1分](11)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1分](12)已知在某温度和标准态下,反应2KClO 3(s)→2KCl(s)+3O 2 (g)进行时,有 2.0molKClO 3分解,放出89.5kJ的热量,则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 r Θ m H=- 89.5kJ·mol-1。() [1分](13)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 () [1分](14)△ r Θ m 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1分](15)298K时,C(石墨)+O 2(g)→CO 2 (g)的△ r Θ m S<Θ m S (CO2,g)。()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排放的尾气中NO含量升高,则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______;若产品Ca(NO2)2中 Ca(NO3)3含量升高,则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填写序号) ①=1∶1 ②>1∶1 ③<1∶1 ④无法判断 (3)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据此信息,某同学所写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2+NO↑+H2O,你同意吗? 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如不同意,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尾气中NO、NO2被充分吸收 Ca(OH)2②③不同意二氧化氮能与水会发生反应,产物中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生成Ca(NO2)2,过量的石灰乳 以滤渣存在,碱性溶液中尾气处理较好; (1)使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充分接触;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 (2)若n(NO):n(NO2)>1:1,则一氧化氮过量,若<1:1,则二氧化氮过量; (3)二氧化氮能与水会发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流程可知,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生成Ca(NO2)2,过量的石灰乳 以滤渣存在, (1)使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充分接触,NO、NO2被充分吸收,滤渣主要成分是 Ca(OH)2; (2)若n(NO):n(NO2)>1:1,则一氧化氮过量,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则二氧化氮过量,二氧化氮可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NO3)2,产品中Ca(NO3)2含量升高; (3)若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2+NO↑+H2O,二氧化氮能与水会发生反应,产物中 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则不同意该同学书写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导学案+课后提升练习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方式。2.熟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自主学习] 1.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01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当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化学反应会□02释放能量。 (2)放热反应:一些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03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吸热反应:一些化学反应需要不断地吸收□04热能来维持反应的进行,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人们利用电池通过□05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电能也可转化为化学能,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06烧碱、□07氢气和□08氯气。 3.化学能与光能的转化 (1)物质燃烧时发光就是化学能转变为□09光能。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为□10化学能。 4.化学反应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确定物质□11组成、结构。 (2)测定物质有关组分的含量。 1.下图为“即热饭盒”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饭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撤去底部的隔板几分钟后,饭菜就变热了,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其中的原理。

提示:在一定条件下,镁跟水发生化学反应Mg +2H 2O===Mg(OH)2+H 2↑,放出热量,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铁路工人经常利用铝热剂来焊接钢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提示:Fe 2O 3粉末和铝粉的混合物是常用的铝热剂。Fe 2O 3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反应Fe 2O 3+2Al=====高温 Al 2O 3+2Fe ,放出大量的热,高温下铁呈液态,可焊接断裂的钢轨。 [点拨提升] 1.火力发电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气以推动蒸汽轮机,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练习与活动] 1.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之一。人类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中可得到无穷尽的清洁能源,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小太阳。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 D 解析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光能,还转化为热能等。 规律方法

高二预习课程第一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生版

人类第一个化学发现——火的利用和掌握 火能带来巨大灾难,也能带来光明和温暖,火可以驱走野兽,烧烤后的食物更加可口并可促进智力发展,减少疾病,延长寿命。人类的祖先正是从对火的惧怕之中,逐步认识和利用了火。 森林大火火山爆发 火的利用为实用化学工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利用和控制了火,可以实现许多物质变化。古代化学采用的全部方法,如燃烧、锻烧、煮沸、蒸馏、升华、甚至溶解,都无不与用火直接或间接地有关。这些方法至今仍然是化学实验中常用。 取火方法解决了,能源问题自然成了人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最先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树枝、柴草,后来学会烧制木炭,并用来冶炼青铜。然而用木炭做燃料,达不到很高的温度,因此后来人类又认识利用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石油和天然气并称为三大重要的天然能源。 人们冬天时想吃得热一些,夏天时想喝得冷一些,于是发明了微波炉、冰箱等设备,但这些设备太大, 不方便携带。现在就有了一拉就会热的食品,摇一摇就会冷的食品,非常方便,也非常有趣。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之美

一拉热摇摇冰 你能解释上面两个商品的原理吗 课堂探究 1.吸放热反应 上面我们提到的反应从能量变化上看是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根据化学能与热能间的转化,我们会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回顾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有哪些 那有哪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呢 2.为什么化学变化中会有吸放热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键能 在101kPa、298K条件下,1mol气态AB分子生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的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叫做AB 间共价键的键能。单位:kJ?mol-1 以H2为例: H2+ 436kJ → H + H H + H → H2 + 436kJ 思考:键能: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含有该键的分子越。 试比较氯化氢与碘化氢的稳定性,解释原因。 键键能kJ/mol 键键能kJ/mol H-H 436 C-H 413 Cl-Cl 243 O-H 463 Br-Br 193 N-H 393 I-I 151 H-Cl 431 C-C 348 H-I 29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