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转化与创新-2019年精选文档

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转化与创新-2019年精选文档

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1]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校开发的拓展性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相关课程的开发者,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创造性转化”,让青少年能因此被吸引,甚至幸福地徜徉在中华文化的殿堂中?笔者结合《论语》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一、《论语》拓展性课程开发的价值

二、《论语》拓展性课程开发的五种路径

当前解读《论语》的书籍非常多,也各有其特色,大致有以下五种可资借鉴的开发路径:

(一)考据式开发

按照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段一节,一章一篇,细读《论语》。先顺着前人的旧注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之处,把全书仔细过一遍。关于《论语》词义解读的著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对于高中学生,要求可放低一些,作基本的理解就可以了。推荐阅读: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该书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语言流畅,表述清晰

准确,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普通读者了解《论语》的入门参考书。

(二)主题式开发

如何把书从“厚”读“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按主题分类阅读。可以打乱《论语》原书的顺序,把全书分成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分出若干细目,按细目摘录。这一类的优秀读物较多,推荐阅读:钱宁重编的《新论语》(三联书店,2012年版)。该书打乱《论语》全书顺序,分为内编和外编,内编是孔子之言,外编是弟子之语。体例上有创新。

(三)传记式开发

(四)比较式开发

《论语》阅读的核心,在于其文化价值的解读。如果站在文化的大视野背景下来解读《论语》,会有全新的启示。推荐阅读:石衡潭的《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把东西方的两大经典《论语》和《圣经》作了对比阅读,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弘扬《论语》的普世价值,新意迭出。

(五)批判式开发

在《论语》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味地肯定,而是有所取舍,加以鉴别,培养学生合理、公正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推荐阅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年版)。该书以哲学为主线贯穿整部书的诠释,著述

体例,分为“译、注、记”,其中最能体现批判色彩的,就在书中的“记”。

三、《论语》拓展性课程开发个案:校本课程“《论语》新解:卓越人生八项修炼”

语文出版社版的《〈论语〉选读》,从2006年11月起,作为限定选修教材进入了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论语》全书共20篇,512章。《〈论语〉选读》教材编者从中择取了174章,编成15篇课文。这174章,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语录片段,但还是不够,因为对高中生来说,阅读“原典”更重要。立足课本,从实际学情出发,笔者开发了校本课程“《论语》新解:卓越人生八项修炼”(后根据讲课资料,撰著成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于2015出版,31?f字)。

(一)课程目标

通读《论语》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通过精读,掌握传统文化论著类作品研读的一般方法,感受《论语》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力量;践行《论语》的基本思想,形成个人的思想、行为准则,为卓越人生打造坚实地基。

(二)课程设计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认真读完《论语》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全书都是一些散乱的道德箴言,有时说得颠三倒四。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书,教师必须先读通全书,理出一条清晰的线

索来。经过多年研读,笔者找到了一条合于学理的清晰线索,将《论语》全书梳理出了一个总纲。

这个总纲,来源于孔子的一段话,即“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一个人有理想,有道德,有仁心,他的立身就有依据,处世就有方向,有了这一前提,再谈论“艺”(一般学者解释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才有价值和意义。《述而》中的这段话可谓“孔子倡导的人生大纲”。笔者在这一“人生大纲”中,又增添了4项内容:循于礼,修于己,守于中,知于命。

笔者打乱《论语》的顺序,重新组合,设计了如下八个单元的阅读活动:第一单元:志于道――卓越人生(3课时)第二单元:据于德――知行合一(2课时)

第三单元:依于仁――厚德载物(2课时)

第四单元:循于礼――凡事有方(2课时)

第五单元:游于艺――养浩然气(2课时)

第六单元:修于己――完善自我(2课时)

第七单元:守于中――亢龙有悔(2课时)

第八单元:知于命――敬天顺道(3课时)

这也是《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总纲:人有了梦想,就要努力奋斗,要做到知行合一,在前行的路上要“依于仁”“循于礼”,还要“游于艺”,更离不开“修于己”;为人处世不能走极端,要学会“守于中”,也许拼尽全力,最终梦想依然落空,因此要

学会“知于命”“乐天顺道”。

本课程的设计,有较强的连贯性,一条线到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立足个人发展,成就卓越人生。一部《论语》,千言万语,大要只在教人做人!

(三)教学流程和方法

1.教学流程

每个单元的教学,都遵循如下流程:

(1)有趣的故事导入。

(2)辑录《论语》中的相关语段,分“主题”研读(18个主题),然后交流评点,组织专题辩论。

(3)在讲述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深度解读。

(4)问题与讨论(搜集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处,同伴之间互助解疑,教师参与答疑)。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四结合”的方法: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论语》中的精彩段落作批注,摘抄下来并写点心得;其他可以泛读,理解即可。

(2)三种“共读”相结合:生生共读,写心得;师生共读,作专题汇报;与名人共读,写专题小论文。

(3)整体与专题相结合:读《论语》,要着眼整体,更要分专题阅读。例如,可围绕《论语》中的“孝”,展开思辨性阅读。

(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生反思自己读《论语》的收获,每个学生写一篇读《论语》全书的随笔,并结集成册,全班进行交流、研讨。

(四)课程评价

如何对《论语》阅读活动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评价可以从自我、同伴和教师三个维度展开:学生根据个人阅读的体验和收获进行自我评价;同伴根据他人在上课时的积极性、研讨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课堂互动表现以及摘抄、随笔、论文等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四、《论语》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

从2006年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开展《论语》拓展阅读。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开设了11期《论语》精读选修课程班,有400多名学生先后参与了听课学习,有多篇学生的读后札记在校报上发表。此外,除了出版《〈论语〉新解:卓越人生八项修炼》一书之外,相关的课程先后被评为“湖州市第二批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2013年10月)、“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2014年2月),还在第三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2016年4月),在2016年度全省微课程开发活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17年1月)。

五、对《论语》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反思

《论语》全书的阅读,如果只是照着原书顺序,一篇一篇讲

下去,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散乱。所以教学要有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不能零敲碎打;要带着问题阅读,并且对相应的阅读材料加以整合,而“主题式”分类阅读,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开发路径。

《论语》全书的阅读,要落脚在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上,着眼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传统’的关键不在‘统’,而在‘传’。比如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不是回复到彼时彼地彼场景,而是要传承寓合其中的唤醒灵魂、使生命和心智获得成长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阅读经典犹如撞钟,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

鸣。”[2]“小叩”“大叩”就是质疑。

今天,阅读文化经典《论语》,我们要学会选择与继承,要有判断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不能“跪着”读经典,一味盲从,全盘接受;也不能“跑着”读经典,一味短平快,求实用;而应当“站着”读经典,怀着敬畏之心,平等交流。唯有如此,传统文化经典《论语》才能成为在我们生活中继续起作用的“新经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