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促进身心健康的16种心理营养素

促进身心健康的16种心理营养素

促进身心健康的16种心理营养素
促进身心健康的16种心理营养素

促进身心健康的16种心理营养素

1.实行胎教:胎教的定义就是:改善子宫内外环境,提供胎儿良好的食品营养和信息刺激(包括母亲的情感和智慧活动),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使母亲能生一个健康、聪明、发展起点高的娃娃。

2.训练五官:眼、耳、鼻、舌、身和手指是人脑通向外界的窗口。孩子出生以后就要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以刺激脑神经元布网,完善大脑功能。例如让宝宝看不同的色彩,不同形状的物体,听音乐和各种悦耳的声音,嗅各种不同的气味,尝各种不同食品的味道,手和皮肤多触摸不同的物品和玩具,大人还要常常揉捏他的小手指……总之,刺激孩子使他耳聪目明、手巧心灵,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能将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使孩子越来越聪明。

3.体育运动:“三翻六坐九来爬,周岁会走叫妈妈”,对这些要稍作超前训练,如2个半月时学翻身,7个半月学爬行(要常常爬,爬到两岁)。会走路以后要多进行走、跑、跳、翻滚、拍球、投球等动作训练,多玩大型儿童玩具和儿童体育器械,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宝宝1岁左右训练游泳,2岁左右可训练溜冰。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合群玩乐、勇敢精神的培养都要在五六岁之前打好基础。

4. 学习交往:让孩子喜爱交往,懂文明、讲礼貌,有说有笑,落落大方。这方面培养得好的孩子有四个标准:(1).半岁不认生(2).周岁会串门(3).上幼儿园不哭(4).各种场合都能自然大方地说话;没有胆怯、害羞、忸怩、猥琐、傲慢、撒野和攻击行为。培养这些良好的性格非常重要。正如卡耐基说的:人生的成就80%靠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专业知识仅占20%。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关健是尊重孩子和父母树立榜样。

5.认识万物:从抱起来“看世界”开始,教孩子认识玩具、餐具、家具等物品;认识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砖瓦沙石、日月星辰、气象变幻、各种建筑、交通工具……等等,见到什么就教什么,认识得越细越好,以扩大孩子视野,培养观察能力和好奇心,并丰富他的词汇。自然长大的孩子,一般5岁时能掌握2000个词汇;而按“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认识万物,5岁时竟能掌握30000个词汇,词汇量是普通小朋友的15倍。

6.音乐舞蹈:天天听高雅音乐和儿童歌曲,经常观看歌舞表演,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音乐、歌舞的喜爱,喜欢唱歌(但要轻轻唱,保护好童声)、跳舞;提高对音乐歌舞的鉴赏能力,陶冶美好情操,开发右脑,发展想象力,使孩子更加活泼大方,更加热爱生活。4~6岁时,在激发孩子极大兴趣的前提下,鼓励他学一种乐器。

7.美术造型:1岁多让孩子看别人画画,以后开始学涂鸦,鼓励孩子大胆涂抹,不断地观察、画画;并教孩子搭积木、捏泥、雕刻、剪纸等。经常带孩子参观美术展览,摄影展览,经常看画报,仔细观察颜色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这些都能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形成立体感、立体思维,同时培养起爱美的情操。

8.发展语言:语言是特别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听觉语言、视觉语言和外语。发展语言

要把小宝宝当作一个会说话、会认字的孩子,见到什么就对他讲什么,做着什么就说什么,看到大字就念一念。多对孩子进行讲故事、读儿歌、背古诗、念成语、猜谜语等语言训练活动。不论是听觉语言、视觉语言或外语,宝宝都是在耳濡目染的模仿中学到的。

9.劳动制作: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要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能够学会的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德,同时增长体力、发展智力、养成良好习惯,从小孝敬父母,喜欢帮助他人。动手动脑是科学发明的摇篮,也是发明家的摇篮。要帮助孩子制作不倒翁、陀螺、竹蜻蜓、纸飞机、风筝、风车、灯笼、万花筒等小玩具和做各种科学小实验。也允许孩子拆装玩具,装不好时帮他一把。必须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10.种植饲养:教孩子种花、种草、种树、种庄稼,如果没有园地,也可在家居阳台上用器皿播种,让孩子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教他学会饲养几种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鸟、小狗、小兔子等等,让孩子从爱小动物开始学会关爱他人。这些活动还能让孩子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培养耐心、责任心和认真做事的品格。

11.观察提问:一定要特别培养孩子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提问。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但如果不去发现就会显得十分贫乏、单调和无聊。爱观察提问,就会使一生的生活都丰富而快乐。例如,二三岁时能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3岁左右能问为什么,只要他提问就应该多表扬。

12.认识自然:大自然是一本最丰富的百科全书,要尽可能地带孩子到高山、森林、海洋、沙漠、田野、湖泊中去玩、去看、去问,尽量多地认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之名,搜集标本、测量土地……这样孩子就能见多识广,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3.熟悉大社会:社会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要多带孩子到工厂、农村、军营、商店、超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寺庙、名胜古迹、少数民族地区等地方去玩、去看、去问、去搜集纪念品……并鼓励孩子提许许多多的问题。

14.学、数、形、时:让1岁的宝宝开始学习数数,大人经常数东西给他看。数的东西要越来越多,数量逐步加大。例如几盏灯、几个人、几只苹果、几把椅子、几张床、几级楼梯、几个硬币、几颗纽扣;几个象棋子,红子有多少,黑子有多少,红子多还是黑子多;5只香蕉吃掉3只,还剩几只;你有5个字宝宝,我有2个字宝宝,我们俩一共有几个字宝宝……孩子数多了,就会自然建立起数的概念来,就容易学习四则运算了。

15.集体生活游戏:孩子也必须在亲子园、幼儿园中进行生活和游戏活动,因为人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品质,离开了集体是无法培养起来的。例如语言交流、平等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竞争意识、领袖能力、服从精神、遵守纪律、解决矛盾和冲突等重要品质,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

16.还有其他种种有趣的玩和学都是宝贵的心理营养,如:下棋、集邮、阅读、摄影、钓鱼、游泳、编织、各种游戏、锻炼及劳动等等,都是第二生命健康成长的优质营养品,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 分。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坚持“德育领先,五育并举” 办学思路的历程中,在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机会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一、学习《纲要》,统一认识,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年级班主任和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学习工作会议,组织学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吃透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学习增强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对象,规划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科学有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鲜明的针对性、切实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结合学习对学校、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学校多年来牢固树立“德育领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五爱”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生做人为核心,确定了“播种、培育、收获、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造就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且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三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诸如独生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同伴交往、情绪情感、行为表现、个性问题以及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学习困难综合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深切地让家庭和学校感受到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过学习、分析,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及现状,确定符合学生实际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一一全面规划,分层推进,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育心活动,贯穿始终,家校牵手,整体促进。在此基础上学校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学 校整体工作的列入议事议程,建立了校长室、德育组和年级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年级组及班主任工作计划中也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工作来抓落实,以确保该项教育落在实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以建立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我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充分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受到损害。为了健康、愉快,为了事业成功,为了个性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必须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习一些优化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当代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1.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类型 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显然,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所指的人际关系不是这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概括的广义概念,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概括的狭义定义。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静态描述,而人际交往则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动态描述。人们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建立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它又是从人际交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基础。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双方作为信息对象的相互作用,并引起相互间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果。情感因素在这种认知结果的基础上发生的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情绪的敏感性、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等。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眼神、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人际关系不同,对人的认知和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识成分较为主要,而在各项服务性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中动作成分则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其中情绪的成分即对人的亲近、喜爱、相互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人际关系的突出特征。 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主要反映了人

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

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 摘要: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包括具有正常的智力、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完整与健康的人格等六方面,并介绍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健康心理措施方法 全心全意地投入某种工作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人格,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体现。笔者综合所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及自己的想法,认为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1.生理学措施生理学措施是指从受孕期到老年期各年龄阶段人体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制定各种预防损伤的保健服务,并纠正父母不良行为对胎儿的影响。如实施计划生育优生政策,防止和减少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妇女保健和围产期保健,防止婴幼儿脑损伤和脑缺氧;定期健康检查,消除不良影响,促进生长发育,防止智力障碍发生等。 2.心理学措施根据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学会心理调适和平衡,使情绪困扰减低到最小限度。提高对人生转折期的适应能力,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生活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和崇高目的,有益于社会、他人和

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3.社会化措施社会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远比生理和心理难以控制,因为社会的因素受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制约。社会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可能引起的人格偏差或心理疾病的所有社会压力,以及提供给每一个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烟酒及药物毒品的控制、性病的防治等。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某些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已较普遍地在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指导和教育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思想性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教育人们在学会心理防御机制的同时,应有宏观的理想和目的。 2.科学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这样才具有说服力,使受教育者信服。 3.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在于调整和改变人的行动,强调自觉,关键要使人们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4.针对性对于大众的教育应立足于普及,要有针对性,通俗易懂,切实可行。 5.多样性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采取多种教育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陈平 中职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心理、个性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个性心理的形成,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外在表现为顶撞老师、破坏公物、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此,学校加大管理力度:装摄像头、请保安、分派值日老师,可是收效甚微。中职学生这种心理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造成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心理因素中职阶段正是学生由少年步入青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人生的特殊阶段,中职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他们特别渴望具备类似成年人的那种能力;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能力,求知欲虽旺但易转移兴趣,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 2、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原因,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空洞的说教和呆板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形成的又一主要因素。一些教师不顾

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业分数,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疏远、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②学生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处于迷茫之中,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途径,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或顾及所谓的“面子”跟老师对着干。 3、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重大,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离异、留守、放任自流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②学校环境,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中职学校,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不免会遇到一些不便之处,又一时又无法解决,因此会造成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③社会环境,当代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上五光十色的事物和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同伴及群体不良因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他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相互感染。因而青少年同伴及群体中的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力。 二、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课外活动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的场所,是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也是学生把心理压力完全释放最佳的场所。也是我们教者可以合理把握渗透心理教育的一个极佳的课外环境。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依据不同作者的各种意见,大致将这些原则归纳如下: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细胞构筑和工作强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但脑的功能特点和以脑功能为基础的认知策略与能力,却是在一定生存环境(教育)中,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人的认知特征又制约着情绪和行为,为此,人要获得健康的心理,只能本着三种因素并重的原则行事。(二)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 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能否取得动态协调平衡的过程。特别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协调。由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打破这种平衡的条件和境遇,因而,学会应对和协调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人对环境的适应、协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顺应,而更主要的是积极意义上的能动的改造,使之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身心统一的原则 由于心理健康和生理的紧密相关,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这将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四)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原则 生活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亦依赖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需要创建良好的群体心理卫生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样,个体心理健康亦对如何产生着影响。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心理健康的发展既依赖于相应的知识,更取决于把理论付之实践的行动。这里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是归宿,离开了理论,行动就缺乏方向和方法;可没有行动,再好的理论也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反过来,生活实践又将鉴别认知与行为的正确与否,能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认识和总结经验教训,又是知与行能否达到平衡的关键。另外,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必然伴有情绪和情感,它既是知与行的动力,但若调节不好,又是阻力,甚至是破坏力量。为此,将上述知、情、行调适平衡,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 二、增进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途径 美国《人类行为百科全书》指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活动,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生理方面是指从受孕期到老年的各阶段的人体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和预防损伤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事项。心理方面是指自幼到老各发展阶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再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都会是脆弱的,甚至是有严重缺陷的和偏狭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型。有些家庭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

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生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二是功利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是缺爱型。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启发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08国贸(商英)本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大学的成长途中同学们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心理遭受打击。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2.通过此次班会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以便消除困惑,走出交友误区。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边的同学。以后可以尽快地融入社会生存环境。 活动前准备: 1. 策划组进行初步筹划,安排整个班会的流程和环节 2.写开场白及过渡语,主持人对好台词 3.会前要求每个同学搜集准备有关大学生交友、心里健康等资料,加入相应的话组,组织好发言材料; 4.进行彩排,使同学们清楚整个班会的流程,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班会形式: 专题讲座,视频播放,心理测试,讨论

主持人稿: A:盼望着长大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远去,步入大学的我们渐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与长大的脸”。 B:稚气日颓的身影闪烁着青春的光彩。而此时,我们正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 A:颗颗年轻的心,品尝着青春的滋味。 B:颗颗年轻的心,饱受着心灵的打击。 A:在这花季雨季的岁月里,我们相识彼此,结交彼此。 B:在这五光十色的社会中,你是否还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A、B:《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08国贸(商英)本主题班会正式开始。…………(串场词) A:从此次班会中,我们知道了该如何拥有健康心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B:相信同学们对于“如何调节良好的心态,如何和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及时了解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同学的情况,怎样为有心理阴影和心情失落的同学做简单的心理调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认识。 A:那我们现场问问同学们,看他们有何感想. (主持人1主持人2下台与同学互动) A:生活不相信理由,成长取决于此时此地的努力。 B:一个人,不论他过去有过多少失误,只要我们肯抓住现在,就会在今后的路上走的更坚更实。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偏执、暴躁、孤僻、自卑、嫉妒、厌学、撒谎、逆反、攻击行为、社交恐惧、偷窃癖以及由早恋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既是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导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 农村学校各种条件有限,要求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负责,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心理咨询室要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工作,如入学适应性调节、升学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以指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通过心理信箱(包括 E-mail)和热线电话等途径解答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接待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原因,再进行心理治疗。但是现有教师并非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室还可以开展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向家长提供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咨询,指导家长

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从而做到家校结合,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疏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和心理困扰,不同成熟水平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团体训练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从事团体辅导的教师要掌握团体辅导的技巧,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来设计和安排团体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领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与保健的方法。 对于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报告、讨论等方式进行团体辅导,而对于个别存有心理困扰或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学生,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通过心理疏导或专业治疗,使其心理困扰或轻微心理疾病得到排除或减轻,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增进心理健康。当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知发展疏导。学生的认知发展既有年龄段的共性,又有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要教育学生会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自身的认知发展特点,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不断发挥自身的智能优势,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日期: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内容提要 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深入地有目的的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把握学生每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真正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和培养。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热爱集体,培养学生责任感 三、助人为乐,培养学生健康情感 四、开展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培养竞争与承受挫折能力 六、培养合作精神

何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年龄特征、身体状况、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心理的主流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富于创新精神。同时,由于这一代人成长道路比较平坦,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长百般呵护,很少甚至从未经受过大的挫折,往往表现出固执任性、自制力差、娇气、孤僻、自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水平低,稍不如意就容易出现心理偏差,甚至酿成悲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心理上的独立意识、自尊意识逐步增强,对与异性交往、物质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强烈,但由于自身能力、地位等因素,这些需要又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心理上存在许多矛盾。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提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深入地有目的的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

促进心理健康

促进心理健康 促进心理健康(英语:mental health promotion)乃是一种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的积极行动,而非聚焦在减少问题而已。目标对象包括心理病患或学校、邻里、职场、郡、州(省)等所有人口等,期待藉由活动或方案的介入,皆能促进社会、情绪、心灵的安适程度与生活质量。此概念与心理卫生教育类似,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在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领域。所谓心理健康的积极内涵,包括快乐、主观幸福感、心理安适、生活满意与生活质量。 目录 1 心理健康的真正意涵 2 心理健康促进与不同预防概念的比较 3 促进、预防与早期介入阶段的区分与发展光谱 4 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特性 5 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范例 5.1 拟订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 5.2 创造支持性的环境 5.3 促使小区开始采取行动 5.4 发展个人技巧 5.5 促进与预防服务的重新定位调整 6 促进或预防方案的成效要件 7 心理健康促进的政府与民间角色 心理健康的真正意涵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一个关于个人及小区幸福的正向概念,例如能够充分享受生活、因应压力和悲伤、实现目标和潜能、与人维持良好关系等。此「心理健康」一词常被误解及解读为是在针对心理有病的人,主要因为目前大部分心理卫生相关服务皆只关注在心理疾病的治疗,而不是在如何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的意涵,可以用「POWER」(力量)英文单字中的每一个字母来表示。 P ─正向(positive)、幸福 O ─乐观(optimistic)、适应

W ─全人(wholistic)、生活整体、文化决定 E ─享受生活(enjoyment of life)、连系感、归属感 R ─复原力(resilience)、因应机智(resourcefulness) 促进心理健康与不同预防概念的比较 面向焦点目标群体定义相关词汇 心 理 健 康 促 进提升心理健康与幸福的行动有心理疾病者介入目标在于提升心理疾病患者之社会、情绪、心灵等安适程度与生活质量,此方案可运用在心理卫生服务、小区复健的过程。心理健康促进、复原 全体小区人口 或特定群体介入目标在于提升所有人口或特定群体的社会、情绪、心灵等安适程度与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促进 初 级 预 防防止疾病 发生的行动全体小区人口 或特定群体无论危险层级,介入目标在于减少整体小区的危险因子与增加其保护因子全面性预防、初级预防 高危险群体介入目标在于减少危险因子与增加保护因子,以防止高危险群的问题或疾病发生目标预防(targeted prevention)、初级预防

完整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黟县实验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与思考黟县实验小学 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坚持“德育领先,五育并举”办学思路的历程中,在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机会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一、学习《纲要》,统一认识,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年级组长和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学习工作会议,组织学校行政、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吃透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学习增强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对象,规划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科学有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高度的指导性、鲜明的针对性、切实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结合学习对学校、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学校多年来牢固树立“德育领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五爱”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生做人为核心,确定了“播种、培育、收获、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造就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且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三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诸如独生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同伴交往、情绪情感、行为表现、个性问题以及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学习困难综合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深切地让家庭和学校感受到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过学习、分析,我们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及现状,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全面规划,分层推进,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育心活动,贯穿始终,家校牵手,整体促进。在此基础上学校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学校整体工作的列入议事议程,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德领组、医务室和年级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年级组及班主任工作计划中也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工作来抓落实,以确保该项教育落在实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以建立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我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以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为主体的作用,不时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相关培训和交流,同时还将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纳入到校本培训的范畴之中。我校从2016年开始先后邀请了徽州师范的金水老师来校做专题讲座,邀请“知心姐姐”报告团和南京大学心理研究课题组成员来校为教师和家长做报告;我校舒立新老师参加省陶研会归来为全体教师作了《全面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邮编:单位:姓名:郑锡恩[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健康不仅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然而有许多人关注的更多是自身以及亲人们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自身及亲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社会各界人士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关注 一、由“全国3000万青少年有心理问题专家呼吁尊重孩子”引发的思考 “在2010年7月31日举办的:“如何做好青少年行为指导和情绪释放”的公益讲座上,几十位家长前来向长春市心理卫生中心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取经。专家建议家长,情绪波动反应是出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特点,并不是病,少打击多尊重,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据调查显示,14﹪的大、中学生出现抑郁情绪,17﹪的人出现焦虑情绪,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1]全国有如此之多的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须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中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的成因是什

么呢?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呢?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是通过案例的形式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本文选取的案例皆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由于考虑到对案例中的主人公的隐私权的保护,本文案例中的人物皆是用化名。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阐述的是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与途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偏差。 二、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及心理偏差的成因 (一)、案例一:黄色信息是造成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小睿与晓宁是邻居,小睿是个游手好闲的小伙子,虽是个中学生然而却常常出没于与学校及不相称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与舞厅酒吧等地方,过早地接触到许多不求上进的社会青年。晓宁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学生,性格内向胆怯,很怕惹事生非。从性格上而言,小睿与晓宁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人,然而黄色信息却让这两个人成为了同样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 有一天,小睿正愁着怎样弄到钱玩电子游戏,小睿路过晓宁的家门口,看到晓宁家有几辆自行车,小睿计上心头便于晓宁商量能否把自行车卖掉换钱。老实巴交的晓宁听到小睿要卖掉他家的自行车换钱,他吓坏了,连忙拒绝了小睿的要求。小睿迫切想弄到钱去玩电子游戏,小睿并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晓宁卖自行车,而是神秘兮兮地从背包里面掏出一本黄色书籍。小睿将书籍递给晓宁叫他看看,晓宁抵制不住黄色书籍的诱惑,拿过黄色书籍津津有味地欣赏起书中的妙龄女郎。自看了黄色书籍起,晓宁的思绪中充满了对女性身体的渴望,

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负担与精神压力的加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因而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失常等心因性疾病的学生人数大增。为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增强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学校管理工作方面 1.规范学校管理如今许多中学甚至一些省重点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创“名牌效 应”,开设自费生班,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便,也给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带来了极大负面效应。另外,学校还应加强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作为学校培养人才 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来抓,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既要注意防范,又要及早觉察,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学生工作要防止方法简单粗暴,要正确区分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道德品质问题,避免处理的一统化。 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 具有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理想的学生,常常能在他的个体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而这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条件。 4.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和教室里能产生 舒适、愉快的感觉,从而更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促进学习。 5.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自我了解、自 我认识,指导学生改变行为与态度,消除困扰,适应环境,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 1.关注学生情绪学校借助与情结教育有关的教学科目和一些调剂身心的娱乐 活动,帮助和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情绪获得正常发展并趋于成熟,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内容提要 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深入地有目的的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把握学生每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真正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和培养。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热爱集体,培养学生责任感 三、助人为乐,培养学生健康情感 四、开展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培养竞争与承受挫折能力 六、培养合作精神

何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年龄特征、身体状况、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心理的主流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富于创新精神。同时,由于这一代人成长道路比较平坦,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长百般呵护,很少甚至从未经受过大的挫折,往往表现出固执任性、自制力差、娇气、孤僻、自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水平低,稍不如意就容易出现心理偏差,甚至酿成悲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心理上的独立意识、自尊意识逐步增强,对与异性交往、物质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强烈,但由于自身能力、地位等因素,这些需要又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心理上存在许多矛盾。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提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深入地有目的的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徐彬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如离婚率的提高)等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对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使学生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掌握积极学习、创新、交往、自理活动的观念和方法,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重点作了以下工作: (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校各科的教学都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二是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如把“遵纪守法”、“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 (二)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 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学校大队部为此开展了各种活动,如“阳光心语活动”、“历奇活动尝试”、“健康教育主题大队活动”等。又以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形式走出学校,走向社区。同时,在有些班集体建设中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如开展“干部轮流制”和“一日班主任”活动,中、小队干部定期轮换,不搞终身制。使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当干部的体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自我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之一。 自我教育是学生给自己提出任务,并主动采取行动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一些学生之所以自立、自理能力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不够。因此,应把这种教育手段和其它方面的教育措施密切配合,学校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

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生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怎样表述心理健康目标 在设计心理健康目标时总是要求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成显性,那些在课上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学习目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看得见,摸得着,但在在常态教学中,如果在具体课时计划中表述涉及心理健康领域目标吗?总的来讲无非下面两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感觉这样表述的太笼统,在具体的教学中似乎模棱两可来,又似乎摸不着边,对下面所列的目标又不敢确定。 一.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与伙伴共同商讨问题。 二.在与同学完成动作活动时,懂得牺牲自己哪方面利益来

获取团队的胜利。 三.在展示的同时,表现出怎样的自信?如微笑,愉悦的心情,展示动作时的自如、不羞涩。 四.在小组合作时,帮助伙伴解决什么问题。 五.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 六.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完成什么动作,简单描述自己开心或感动的心里感受, 七.在活动时能表现出是对伙伴怎样的尊重与关爱,如给同伴加油,扶一把,拉一下等。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载体,这项工作只能依附于运动技能发展与身体的练习中进行,两者的位置不能颠倒,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的心理因素,直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生活在复杂的 __中的个人,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造成心理失衡,进而产生心理障碍。下面让给大家介绍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首先,劳逸结合,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现代科学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反之,有害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即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不利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对人的健康产生负性的影响。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一心埋头于学习和工作,置其他于不顾,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还有一些人,则是终日郁郁寡欢,无所事事;有的人生活没有规律,吸烟、饮酒过量或不恰当地服药,随意破坏身体生物节奏和精神节奏的;这样的结果是,工作和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也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人不可能总是在工作学习,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业余时间,完全放松自己,积极开展愉快的娱乐活动,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消除疲劳,松弛情绪,焕发精神,提高效率,增加生活乐趣。 其次,及时疏泄负面情绪。男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打掉门牙和血吞”,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绪。许多女性也因为面子的缘故压抑自己。这种长期压抑情绪

的结果直接导致心理障碍,因为负面的情绪自己不会消失,虽然暂时被压抑,但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极端的形式暴发,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因此,在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要及时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你可以找好朋友、同学、亲友等将自己的苦闷心情倾吐出来,从他们那里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压抑的心情可以得到缓解,失衡的心理可以逐步恢复正常。使消极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再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必须生活在 __中。通过社会交往活动,个人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进行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得到启发和帮助。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可以使人开阔胸襟,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激励感,大大增强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减少心理危机感。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的人,一个生活于 __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最后,要正确评价自己,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越少,社会适应性就越强。相反,自卑感过重的人或自我过于夸大的人,常会感到紧张焦虑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因此,不要苛求自己,不要追求十全十美,不要为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而懊恼,不以己之长来比他人之短,也不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要正确评价自己,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