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Hydroxyzine 2HCl_组胺H1受体拮抗剂_2192-20-3_Apexbio

Hydroxyzine 2HCl_组胺H1受体拮抗剂_2192-20-3_Apexbio

Hydroxyzine 2HCl_组胺H1受体拮抗剂_2192-20-3_Apexbio
Hydroxyzine 2HCl_组胺H1受体拮抗剂_2192-20-3_Apexbio

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29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组胺(histamine) 为体内自身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皮肤、支气管、肠粘膜、中枢等。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是重要的炎症、过敏介质,变态反应及物理、化学刺激促其释放。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 类型分布效应 H1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 皮肤血管舒张 H2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 皮肤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心室收缩↑ 窦房结心率↑ H3中枢、神经末梢调节组胺合成、释放 作用 1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循环血量↓血压↓(激动H1受体,释放EDRF,PGI2) 2.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兴奋收缩。 3.胃酸、胃蛋白酶分泌↑(H2受体) 4.刺激神经末梢,痒、痛。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常用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阿斯米唑(息斯敏)、特非那定。 作用 1.抗H1受体效应:对抗H1引起的胃肠,支气管收缩;部分对抗血管扩张 渗出。 2.抑制中枢:镇静,嗜睡(苯海拉明、异丙嗪> 氯苯那敏>阿斯米唑、特 非那定)。 抗晕,止吐(中枢抗胆碱) 3.抗胆碱:阿托品样作用(弱),口干、支气管分泌↓ 应用 1.变态反应疾病:缓解皮肤粘膜症状好 荨麻疹、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效果好 药疹、接触性皮炎—有效(止痒) 过敏性哮喘、休克—无效。 2.抗晕、止吐:①用于运动病、妊娠、放射呕吐 ②晕车、船—有预防作用,无治疗作用。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乙溴替丁等。 作用: 竞争阻断胃粘膜H2受体,抑制各种原因(组胺、胆碱受体、五肽胃泌素、食物等)刺激的胃酸分泌,促溃疡愈合。 乙溴替丁尚增加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的表达,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熟悉H1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临床常用的H2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 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应阻断药 H1 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心房,房室结收缩扩张收缩增强,传导减慢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等 H2 胃壁细胞血管心室,窦房结分泌增多扩张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H3 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thioperamide 第一节H1受体阻断药 人工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乙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大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用】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又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用。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抑制作用。苯茚胺略有中枢兴奋作用。它们引起中枢抑制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个别患者也出现烦躁失眠。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3.其他作用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表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的比较 药物镇静程度止吐作用抗胆碱作用作用时间(小时) 苯海拉明+++ ++ +++ 4~6 异丙嗪+++ ++ +++ 4~6 吡苄明++ / / 4~6 氯苯那敏+ - ++ 4~6 布可立嗪+ +++ + 16~18 美克洛嗪+ +++ + 12~24 阿司咪唑- - - 10(天) 特非那定- - - 12~24

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析

第十三章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析 消化道溃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超过了胃自身分泌的粘液对胃的保护能力,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胃液使胃壁消溶损伤而引起溃疡。在1964年H 2 受体拮抗剂出现以前,对消化道溃疡很少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所用的药物大多是中和胃酸的无机物和保护胃粘膜的凝胶 剂。H 2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地阻断胃壁细胞的H 2 受体,拮抗组胺或组胺受体激动 剂所致的胃酸分泌,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治愈消化道溃疡疾病。H 2 受体拮抗剂的 化学结构特点是以甲硫乙胺的侧链取代H 1 受体拮抗剂的乙基胺链,常用的药物可分为咪唑类、呋喃类、噻唑类和哌啶甲苯类。咪唑类如西咪替丁(Cimetidine)、依烃替丁(Etintidine)、奥美替丁(Oxmetidine),呋喃类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噻唑类如法莫替丁(Famotidine)、尼扎替丁(Nizatidine),哌啶甲苯类如罗沙替丁(Roxatidine)等。本章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 丁为例,介绍H 2 受体拮抗剂的结构与性质、体内过程和测定方法。 第一节代表药物 一、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分子式C 10H 16 N 6 S,分子量252.34,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 乎无臭,味苦。在甲醇中易溶,乙醇中溶解,异丙醇中略溶,水中微溶,稀盐酸中易溶。其盐酸溶液(0.9 →1000)在218nm处的吸收系数(E1% 1cm )为751-797。熔点:139℃~144℃。 西咪替丁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在室温干燥密闭状态下,5年内未见分解;加热至100℃持续48小时仍是稳定状态。紫外线对西咪替丁无催化分解作用。用3%的过氧化氢处理西咪替丁,可生成西咪替丁的硫氧化物。 C H3 N H N CH2SCH2CH2NH CNHCH3

组胺及抗组胺药试题

组胺及抗组胺药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H2受体阻断药是(D) A.苯海拉明 B.异丙嗪 C.扑尔敏 D.西咪替丁 E.氯苯丁嗪(安其敏) 2.西米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机制为(D) A.中和过多的胃酸 B.能吸附胃酸,并降低胃液酸度 C.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D.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E.以上都不是 3.组胺H1受体阻断药对下列哪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最有效(D) A.过敏性结肠炎 B.过敏性休克 C.支气管哮喘 D.过敏性皮疹 E.风湿热 4.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阻断药是(D) A.苯海拉明 B.扑尔敏 C.安其敏 D.苯茚胺 E.654-2 5.扑尔敏是(A) A.H1-受体阻断药 B.H2-受体阻断药 C.镇静催眠药 D.抗喘药 E.镇咳药 6.不属于H1-受体阻断药的是(A) A.氯丙嗪 B.异丙嗪 C.氯苯吡胺 (扑尔敏) D.苯海拉明 E.曲吡那敏 7.苯海拉明不具备的药理作用是(D) A.镇静 B.抗过敏

C.催眠 D.减少胃酸分泌 E.防晕动 8.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是(D) A.苯海拉明 B.碳酸钙 C.胃复康 D.雷尼替丁 E.异丙阿托品 二、多选 1.对晕动症呕吐有良好疗效的药物是(BDE) A.氯丙嗪 B.异丙嗪 C.654-2 D.东莨菪碱 E.苯海拉明 2.正确项有(ABCDE) A.支气管平滑肌存在有组胺H1受体 B.苯海拉明具有镇静催眠、防晕止吐作用 C.异丙嗪为组胺H1受体阻断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 D.组胺H1受体阻断药苯茚胺对中枢有兴奋作用 E.胃壁细胞存在组胺H2受体 三、判断题 1.H1受体阻断药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疗效好。 (√) 2.过敏性休克时,可选用H1受体阻断药辅助抢救。(√) 四、填空题 1.常用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常用抗酸药中, 碳酸氢钠易吸收入血引起碱血症氢氧化铝除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收敛致便秘作用。 2.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有镇静、防晕动、止吐作用,故临床上可用于防晕动、止吐 3.晕动病引起的呕吐可选用阿托品(类)或H1受体阻断药药进行治疗。 4.扑尔敏是一种组胺H1受体阻断药药。 5.常用的H1受体阻断剂有异丙嗪、扑尔敏、苯海拉明、苯茚胺 6.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中枢作用表现为镇静催眠、防晕、止吐,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可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7.H1受体阻断药中,有中枢兴奋作用的药是苯茚胺。 五、问答题 1.抗组胺药分几类?依据是什么?他们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什么?

H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 [主要品种]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作用特点]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 [药理作用]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内cAMP产生,胃酸分泌减少。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组胺刺激的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尚可部分地抑制胃泌素和乙酰胆碱刺激的酸分泌。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三种H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对能力相差20~50倍,以甲氰咪胍最弱,法莫替丁最强。相应地抑制50%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浓度(EC50),以甲氰咪胍最高,法莫替丁最低。在常规剂量下,血浓度超过EC50的时间在甲氰咪胍约6小时,其他两种约10小时。 [不良反应] H2受体拮抗剂是相当安全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年龄大、伴肾功能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便秘等。[H2受体拮抗剂新用法]

H2受体拮抗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后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酸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传统的给药方法是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天四次或400毫克,每天二次;雷尼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二次;尼扎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罗沙替丁75毫克,每天二次。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胺的基础分泌以夜间为主,并且夜间胃液酸度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天的胃酸分泌与乙酰胆碱、胃泌素相关,且排出量不但与溃疡的形成无关,而且还具有以下显着的生理性作用:维持正常的消化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只有在足够酸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一定的胃酸酸度与钙和铁的吸收有重要关系;白天正常的胃酸分泌可保持胃内无菌环境,避免念珠菌使溃疡愈合延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部分患者溃疡病的过早复发、胃酸持久抑制引起一些患者腹泻。因此,有学者认为,H2受体拮抗剂在白天的抑酸作用弱,而夜间给予此类药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可以使溃疡快速愈合,症状缓解。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在睡前将H2受体拮抗剂一日剂量一次给药,在溃疡愈合速度、症状缓解和安全性上均与一日剂量分次给药法相同,并且这种给药法可以提高溃疡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已经在临床应用的H2受体拮抗的一日剂量一次给药法为:睡前服,西咪替丁800毫克,雷尼替丁300毫克,法莫替丁40毫克,尼扎替丁300毫克,罗沙替丁150毫克。[H2受体拮抗剂市场分

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 1.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①苯海拉明(可太敏、苯那君):是最早的抗组胺药,镇静作用明显,亦有抗胆碱、止吐和局麻作用,是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首选药。 口服,成人剂量为25~50mg/次,体重>9kg的儿童为12.5~25mg/次,每日2~3次。小儿用0.2%糖浆1~2mg/(kg.d),分3~4次口服。 苯海拉明糖浆,患儿<6个月,苯海拉明糖浆每次lml,每日3次;>6个月,每次1.5ml,每日3次;1岁,每次2m1,每日3次;2岁,每次3ml,每日3次;3岁,每次4m1,每日3次。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苯海拉明注射液肌注用量为20mg/次,每日1~2次。 偶可引起皮疹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可引起贫血。 ②氯马斯汀(吡咯醇胺):口服后30分钟起效,抗组胺作用强而持久,可维持药效12小时。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34mg/次,每日2次。可配成0.25%~0.5%糖浆供儿童服用。3~6岁,每次2.5~5ml;6~12岁,每次5m1,均为每日2次。 常见头昏、嗜睡,尚有轻度抗胆碱作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③氯苯那敏(扑尔敏):抗组胺作用强,有镇静及抗胆碱作用。口服,成人剂量为4~8mg/次,每日3次;小儿0.35mg/(kg.d),分3~4次服。忌用于1岁以下的儿童,孕妇慎用。肌注,成人10mg/次,每日1次;儿童皮下注射0.35mg/(kg.d),分4次给药。肝功能不全者不宜长期使用本药。 ④赛庚啶(安替根):抗组胺作用较扑尔敏强,且具有轻、中度的抗5-羟色胺作用及抗胆碱作用,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药物,尤其对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口服,成人2~4mg/次,每日3~4次;儿童每日0.15~0.25mg/kg,分3次服。2~6岁儿童单次剂量不超过lmg, 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副作用多以嗜睡为主。 ⑤异丙嗪(非那根):为氯丙嗪的衍生物,抗组胺作用强,兼有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其作用时间较苯海拉明长。口服,成人12.5~25mg/次,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课程名称:药理学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丁玲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_实验类型:_验证型同组学生姓名:葛倩倩、张敏哲 【实验目的】 利用离体豚鼠回肠制备,观察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及拮抗剂对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并了解pD2和pA2值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实验原理】 1、组胺作用于豚鼠的回肠H1受体,引起肠肌收缩 2、根据不同浓度的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求出pD2值 3、加入拮抗剂,若提高组胺浓度,仍能达到先前的收缩高度,表明拮抗剂对组胺有竞争性拮抗 4、在加入一定浓度的拮抗剂后,组胺浓度提高1倍就能产生原浓度的效应,而拮抗剂这个摩尔浓度的负 对数即为pA2值 5、本实验采用苯海拉明作为拮抗剂。pD2是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的定量参数,称为亲和力指数。pA2是 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的参数 【实验材料】 豚鼠、离体器官恒温浴槽、张力换能器、Med Lab记录仪、剪刀等小型手术器械 磷酸组胺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盐酸苯海拉明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实验内容】 1、取一段备用回肠,两端用缝针穿线,一端系在通气钩上,放入浴槽(台氏液30ml),另一端连张力 换能器,通过记录仪描记肠段收缩; 2、让回肠在浴槽内稳定10分钟,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药液,观察并记录(约2分钟),当肠 段收缩达顶点,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30ml; 3、待基线回到用药前水平,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下一个药液,开始记录,收缩曲线至顶点开始 回落时,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20ml; 4、如上依次加入不同量的磷酸组胺溶液:3×10-6mol/L 0.1ml,3×10-5mol/L0.1ml 、0.25及0.5ml, 3×10-4mol/L 0.1、0.25及0.5ml,使浴槽中磷酸组胺的最终浓度为10-8mol/L、10-7mol/L、2.5×10-7mol/L、5×10-7mol/L、10-6mol/L、2.5×10-6mol/L,5×10-6mol/L,描记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5、如步骤4,每次加药均先在浴槽中加入3×10-5mol/L盐酸苯海拉明溶液0.1ml,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 然后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组胺溶液,描记当溶液中有10-7mol/L苯海拉明共存时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6、再依次试验盐酸苯海拉明终浓度为10-6mol/L和10-5 mol/L时,对磷酸组胺的拮抗作用; 7、描记完毕,测量每次加入磷酸组胺后的收缩曲线高度,将加盐酸苯海拉明前,磷酸组胺引起的肠段收 缩极限高度作为100%(Emax),计算不同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相当于极限高度的百分率。以磷酸组胺摩尔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收缩高度占极限高度的的分数(E/Emax)为纵坐标,作浓度反应 曲线图,然后计算pD2值和pA2值。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由于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增加趋势,人们对进一步开发研究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寄予希望,据统计,目前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约有8个,现简述如下: 1.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系美国Hoechst Marion Roussel公司研制成功的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已于1996年在美国首次上市,获准用于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本品是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产物,其抗组胺活性约为特非那定的30%,但不会干扰肌细胞K+通道,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没有致心律不齐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该产品在人体内可进一步代谢为特非那定的酮酸代谢物,性别、年龄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人体对其耐受性良好,口服吸收后大部分从粪中排泄,少量从尿中清除,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42小时,最大血药浓度为167ng/ml。临床结果表明,本品对豚草致敏病人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病人均有良好疗效,在14天的疗程中,仅有少数病人出现轻微不适感,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 2.咪唑斯汀(mizolastine) 本品是法国Synthelabo公司与日本Mitsubishi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1996年首次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荨麻疹;同时在包括英国在内的15个欧盟国家提出注册申请,其中瑞士已批准注册。在欧洲作为治疗哮喘的辅助用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

验。研究表明,本品对外周H1受体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对5-羟色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无作用,在治疗剂量下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活性高于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且能抑制过敏反应时组胺的释放。较高剂量时能抑制由血小板激活因子和白三烯D4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哮喘。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小时,清除半减期约8小时。报道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倦睡、疲劳和头痛。 3.olopatdine hydrochloride 本品是日本Kyowa Hakko Kogyo 有限公司和美国Alcon公司共同开发的抗过敏药。1997年以0.1%外用溶液制剂在美国首次上市,用于临时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眼部瘙痒,同时在日本作为抗过敏药和抗哮喘药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此药是具酮替芬(ketotifen)样三环骨架结构的化合物,有抗多种变态反应的作用,活性比酮替芬强,对组胺H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抑制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D2、速激肽、白三烯B4、促凝血素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成;无中枢镇静作用,也没有类似特非那定的潜在致心律不齐作用。 4.rupatadine fumarate 本品是西班牙J Uriach&Cia SA公司开发的具有拮抗组胺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双重作用的抗过敏药。适用于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和枯草热,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中。其口服治疗剂量能选择性拮抗组胺H1受体,对5-羟色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F2α、白三烯D4仅有很弱的拮抗作用,尚能与血小板活化因子

第十一章 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一)名词解释 1.奥美拉唑循环(Omelazole Cycle) 答:指奥美拉唑在口服吸收后,并不能直接产生质子泵的抑制作用,须经复杂的代谢转化生成活性形式后,才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奥美拉唑为一前体药物,口服后在十二指肠吸收,因其具有弱碱性,可选择性得聚集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催化下,发生斯迈尔斯重排形成“螺环形式”,再进一步依次转化成“次磺酸活性形式”、“次磺酰胺活性形式”。研究发现,次磺酰胺活性形式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它可与H+/K+-ATP酶的巯基相结合并形成二硫键的共价键即酶-抑制剂复合物,使H+/K+-ATP酶失活,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此复合物在产生长时间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后,可被体内的谷胱甘肽等含巯基的化合物所复活,经再一次的斯迈尔斯重排形成硫醚化合物,再经肝脏的氧化代谢重新转化成奥美拉唑,继续发挥质子泵的抑制作用。 2.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 答:指具有阻断组胺分子与受体亲和,从而防止组胺对受体的激动效应,并能产生抗过敏作用的药物。例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答:又称作H+/K+-ATP酶抑制剂。具体指能够与该酶发生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抑制H+/K+-ATP酶催化下的ATP水解,并使H+离子输出受阻,产生胃酸分泌抑制作用的药物。 (二)问答题 1.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哪个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写出其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并写出其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及生物学特点。 答: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是氯雷他定,它的英文名称、结构式及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如下:

抗组胺药目的要求1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及其阻断药的作用...

抗组胺药 [目的要求] 1、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及其阻断药的作用原理。 2、掌握组胺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授课时间]2011.11.15 [学时] 1学时 [授课班级] 09影像、10康复本 一、组胺和组胺受体激动药: 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血液嗜碱粒细胞的颗粒中。组胺是速发型变态反应及局部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组胺本身无治疗用途,目前主要作为临床诊断用药。 1. 组胺又称组织胺,是一种具有强大而广泛生理作用的物质。这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人体细胞内也可自行的合成,贮存和释放。 2. 组胺受体:是指与组胺亲合后又产生一系列组胺效应的受体。 分为三种类型,即组胺1受体(H1)和组胺2受体(H2)两型及新发现的H3受体。H1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肠道平滑肌上,当H1活化时,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效应,这些效应可被传统的抗组胺药所阻断和拮抗。H2多分布于心脏,血管,胃壁细胞上,当H2活化时,可引起胃酸分泌等效应,这一效应能被西咪替丁所拮抗。H3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突触前膜,参与组胺合成与释放的负反馈调节。 3.组胺的药理作用有:促进腺体分泌;兴奋平滑肌;扩张血管。 4.倍他司汀(betaHistine)(抗眩啶):是一种常见的组胺H1受体激动药,作用比组胺弱。能扩张内耳、脑、肝、脾等处的动脉及冠状动脉,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但不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本药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耳鸣、组胺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见,偶有恶心、头痛、心悸、溃疡病加重等。消化性溃疡病、支气管哮喘和嗜铬细胞瘤患者慎用。(能导致血管扩张,但不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促进脑干和迷路的血液循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尚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应用:1. 内耳眩晕病;2.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 头痛。不良反应:较小,偶有恶心、头晕、胃部不适等。有溃疡病者慎用;对原有哮喘、嗜铬细胞瘤等要避免使用。) 二、组胺受体拮抗药 (一)组胺H1受体拮抗剂

药物化学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四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徐萍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组胺及组胺受体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乙二胺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三环类:氯雷他定 ?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 ?哌啶类:咪唑斯汀 ?其他类

组胺的 生物合成 及代谢 组胺HN N NH 2N N NH 2H 3C N N COOH H 3C HN N COOH O OH HO HO N N COOH N-甲基组胺N-甲基咪唑乙酸 咪唑乙酸 咪唑乙酸核苷N-甲基转移酶SAM SAH 磷酸核糖转移酶单胺氧化酶-B (大脑)二胺氧化酶 (外周)醛脱氢酶组氨酸组氨酸脱羧酶HN N NH 2 COOH 单胺氧化酶-B (大脑) 二胺氧化酶 (外周) 醛脱氢酶

组胺受体 ?目前已知的完全不同的组胺受体至少有三个亚型:H1、H2和H3受体。 ?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 ?H1受体拮抗剂竞争性阻断组胺的H1效应,临 床主要用于皮肤粘膜变态反应疾病,某些品种还可用于止吐、防治晕动病、镇静催眠、预防偏头痛等。

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 亲脂性芳环部分N N O N C N 乙二胺类,哌嗪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哌啶类、三环类

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具有如下基本结构,式中Ar 可为苯基、对位取代苯基或噻吩基;Ar’常为苯基或2-吡啶基,R 及R’常为甲基,也可环合成杂环。 ?抗组胺作用弱于其他结构类型,并具有中等程度的中枢镇静作用,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局部外用可引起皮肤过敏。N N Ar Ar'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二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2)熟悉H1、H2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3)了解组胺H1、H2受体的生理活性。 能力目标 (1)能为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 (2)使用抗组胺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为康复患者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小李来自中部城市,趁假期来沿海度假。度假第3日口唇和眼睑突然肿胀,全身大片风团,奇痒无比,不一会连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急送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 案例分析:急性荨麻疹为常见的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过敏原致体内组胺H1过度兴奋,肥大细胞等释放过敏物质,出现过敏症状。该患者可用抗组胺H1受体药(如氯苯那敏、酮替芬、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同时叮嘱患者减少与过敏原接触,如尽量少食海鲜,避免接触尘螨分布多、毛茸茸的物体等。 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一)概述 组胺(histamine)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由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脱羧而成。几乎在体内所有组织中都含有组胺,以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为多见,故组胺在肥大细胞较多的皮肤、胃肠黏膜、肺和支气管黏膜组织中分布较高。 目前发现组胺受体有四种亚型,分别为H1、H2、H3和H4。激动H1受体可引起肌醇磷脂水解增加和细胞内Ca2+增加;激动H2受体使细胞内cAMP增加;激动H3受体则可能减少Ca2+内流;H4受体则有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见表8-2-1。 表8-2-1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