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学必考题型 卢强撰稿

运动学必考题型 卢强撰稿

运动学必考题型                    卢强撰稿
运动学必考题型                    卢强撰稿

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开始刹车以后又以5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又前进了多少米?

(2)从开始刹车计时,第8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

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3.小球从斜面的顶点,以v0=2 m/s,a=2 m/s2向下匀加速滑行,在到达底端前一秒内所通过的路程是斜面长度的7/15,求:

(1)斜面的长度;

(2)小球到达底端的速度.

4.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5s速度达到6m/s后,又以此速度匀速度上升10s,然后匀减速上升,又经10s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

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__ m/s2.

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小数)

正向运动学与反向运动学的差异

正向运动学与反向运动学的差异 正向运动学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它在定位和旋转父对象的地方开始,然后向下进行到定位和旋转每个子对象的层次。 正向运动学的基本原则包括: ?按照父层次到子层次的链接顺序进行层次链接。 ?轴点在对象之间定义关节。 ?子对象继承父对象的变换。 这些原则相当的宽松。只要所有对象都链接在一起并且轴位于关节位置上,那么就可以成功地设置该结构的动画。 反向运动学 (IK) 使用目标导向方法,可以用来定位目标对象,并且 3ds Max 计算链末端的位置和方向。在所有计算都完成后,层次的最终位置就称作 IK 解决方案。有许多 IK 解算器可以应用到层次上。 反向运动学开始于链接和轴点位置,并将它们作为地基,然后添加以下原则:?关节受特定的位置和旋转属性的约束。 ?父对象的位置和方向由子对象的位置和方向所确定。 由于添加了这些约束,IK 需要充分考虑链接对象和放置轴的方式。有许多不同的链接对象解决方案可能适用于正向运动学,对于给定的 IK 方法通常仅仅只有几个适合的方案。 反向运动学比正向运动学更易于使用,它可以快速创建复杂的运动。如果以后需要编辑这些运动,在使用 IK 时可以非常简单地反转该动画。这也是在动画中模拟权重最好的方法。 交互式 IK “交互式IK”可以在不应用 IK 解算器的情况下在层次上使用 IK 操纵器。可以激活“交互式IK”(在“层次”面板的 IK 面板和“层次”工具栏上)并手动设置末端效应器位置的动画,来设置 IK 结构的动画。IK 解决方案仅为设置的关键帧进行计算。所有其他的运动都是插补的,就如对象的控制器所设置的一样。移动链的末端只是将旋转关键点添加到链中的对象上。对于其他控件,对象可以指定关节限制。

运动学

第二讲 运动学 补充知识点: 1.参考系。 2.斜抛。 3.牵连物系速度。 例1、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s 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距离s 1=1m 的A 点时,速度大小为v 1=20cm/s ,问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s 2=2m 的B 点时,其速度大小v 2=?老鼠从A 点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t=? 例2、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上向图示的两个方向以s m v s m v B A /20/10==、的初速度抛出 A 、 B 两个质点,问1s 后A 、B 相距多远? 例3.由于汽车在冰面上行驶时摩擦因数很小,所以其最大加速度不能超过a=0.5m/s 2.根据要求,驾驶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从A 点到达B 点,直线AB 垂直于汽车的初始速度υ,如图所示.如果A 、B 之间的距离AB=375 m ,而初速度υ=10 m/s ,那么这个最短时间为多少?其运动轨迹是什么? 例4、如图所示,从A 点以0v 的初速度抛出一个小球,在离A 点水平距离为s 处有一堵高度为h 的墙BC ,要求小球能越过B 点。问小球以怎样的角度抛出,才能使 例5、图中的AC 、BD 两杆均以角速度ω绕A 、B 两固定轴在同一竖直面内转动,转动方向如图示。当t=0时,==βa 60o,试求t 时刻两棒交点M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课后练习: 1.线段AB 长S ,分成n 等分,一质点由A 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 向B 作分段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当质点到达每一等分的末端时,它的加速度增加a n ,求质点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 2.质点P 1,以1υ由A 向B 作匀速运动,同时质点P 2以2υ从B 指向C 作匀速运动,AB l =,∠ABC=α且为锐角,如图2—8,试确定何时刻P 1P 2的间距d 最短,为多少? 3.处于一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相距S ,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0υ、加速度a 1向乙作匀加速运动,乙作初速为零、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两车相互超前时各不影响,试讨论两车相遇的条件及对应的相遇次数. 4.在倾角为030α=足够长的斜坡上,以初速度0υ发射一炮弹,设0υ与斜坡的夹角为0 60β=,如图2—9所示,求炮弹落地点离发射点的距离L .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 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由于性别、年龄、 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 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 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 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 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 6、杠杆的分类(17):三类 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 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一节骨运动学 1、骨运动学概念(22): 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 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 1)力学功能 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 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 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 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 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 官,如颅腔保护脑 2)生理学功能 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 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框架结构的设置规范1

框架结构的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GZ)。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

运动学知识点及例题(详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把物体看作有质量的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质点是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但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假定它是静止的。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④比较两物体运动时,要选同一参考系。 3.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是空间某个点,在x 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在x 轴上是有向线段,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与路径无关。 (3)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一个矢量和一个标量不能比较。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是线段.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A B A B C 图1-1

运动学导数处理关联自由度约束1

本讲专题处理运动学关联问题,基础好的同学最好掌握两种方法:关联法与数学参数法,看出其中的联系。 知识回顾 1?运动定义: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系的运动,如P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动系的运动,如P相对于车厢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2.关联关系: 如果牵连运动为转: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加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以及科氏加速度的矢量和。记为:

其中科氏加速度 sin ( v 3

如图: 例题精讲 第一部分:数学描述能力训练 【例1】一个半径为r的圆环能在水平地面上做纯滚动,在圆环边缘固定有一 个半径可以忽略的小滑轮,某时刻滑轮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在距离滑轮r处有一墙高为2r的墙,一根不可伸长的绳子从墙根连出,绕过滑轮,从墙顶处绕出(由几何条件可以算出来绳子绕出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某本讲导学 运动的关联 知识模块 1高二物理竞赛秋季班第2讲学生版

人在墙顶处以速度V匀速拉绳子,为了让绳子即不拉断,也不松弛,则此刻①圆环的角速度3为多少? ②圆环中心相对地面加速度a为多少? 【例2】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AB、BC、CD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 图。AB和CD杆可分别绕过A、D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D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BC杆的两端分别与AB杆和CD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似铰链。当AB杆绕A轴以恒定的角速度3转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AB杆处于竖直位置。BC杆与CD杆都与水平方向成45角,已知AB杆的长度为I , BC杆和 CD杆的长度由图给定。求此时C 点加速度ca的大小和方向(用与CD杆之间的夹角表示 【例3】在图所示机构中,杆0 1 A IIO 2 B ,杆0 2 C //0 3 D,且0 1 A = 200mm, 0 2 C = 400mm, CM = MD = 300mm,若杆AO 1 以角速度3 = 3 rad I 匀速转动,则D 点的速度的大小为cm/s, M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为cm/s2。A . 60;

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问题

试论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问题研究摘要: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是业内关注的重点,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本文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设计;原则 abstract: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i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more basic design, architectur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is the focus of concern,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alize the use function of the soul.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frame structure are analy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框架结构作为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框架结构的计算也由手算转向电算,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逐渐降低。但是,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重视,以确保设计质量的提高。 二、框架结构设计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章内容分析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A. 物体和质点 B.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C. 时刻和时间间隔 D. 路程和位移 E. 矢量和标量 F. 直线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G.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H. 速度 I.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J. 速度与速率 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此部分为重点和难点) K. 电磁打点打点计时器 L. 点火花打点计时器 M.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N.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O. 用图象表示速度(v—t图象) 5.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P. 加速度 Q.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分类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05北京·理综】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 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二、填空题 1.【01上海】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汽车的速度是m/s。 2.【02上海·春招】铁道部在2001年10月17日宣布,全国铁路新一轮提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于10月21日零时起,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这次提速涉及1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

一般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

一般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 论文的结构一般由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或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学位论文的结构稍复杂一些,一般包括:题目、署名、目录、摘要、问题提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以下就学术论文的主要部分加以说明。 (1)题目。题目是论文内容的概括,向读者说明研究的主要问题。标题有多种形式,可以明确点题,也可以只指出研究问题的范围,或是以问题的方式表述。一个好的学术论文题目应当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文字简练、新颖,范围明确,便于分类的。 (2)内容摘要。在重点刊物上正式发表的论文一般应写出论文摘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一般研究报告的摘要在二百字左右,学术论文的摘要可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间。 (3)前言。前言(序言、导言或绪论)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目的、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等。投稿论文的前言部分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长篇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前言则可详细一些,甚至自成一章。学位论文的前言部分除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之外,还可以增加历史回顾、背景材料、文献综述、所涉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4)正文。正文部分占全文大部分篇幅。这部分必须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一般学术论文的论述方法有两种类型:一是实践证明,即用作为实践结果的客观事实来检验、证实某种理论的可靠程度;一是逻辑证明,即用一个或几个真实判断来论证、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逻辑证明由论题、论据和论证三个部分组成:论题,就是需要加以证明的问题;论据,是用来证明论题的一些判断;论证,是论题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证明方式。撰写一般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和逻辑证明,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写作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使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用观点去表现主题,使观点与主题相一致。 (5)结论与讨论。结论是经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结论应指出所得的结果是否支持假设,或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有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有的论文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论文不专门写一段总结性文字,而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部分。 讨论是从理论上对研究结果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评论,对研究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并将结果与有关的研究相比较,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同时,讨论也需要指出结果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 (6)参考文献。这部分包括参考的文章、书目等,附在论文的末尾。

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与能量观点解题的比较

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与能量观点解题的比较 物理的力量就是简单的力量,在物理学习中,参考系的选取原则是怎么方便(简单)怎么取,其实运用物理观点解题也是一样,哪种方式简单就选哪种。 在我们平时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在认真审题的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创设物理情景,然后就是要思考并把握好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这些过程缺一不可,然而研究方法的选取对解决题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研究方法的对与错决定了你的答案的正确性,重要的是研究方法的选取会影响你做题目的难易(方便)程度。 在高一运动学问题中有两种解决方法:一.运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二:运用能量观点。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的选取尤为重要。在解题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下文中的几种情况。 1、题目既可以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又可以用能量观点解决。 题一:质量为4kg的铅球,从离沙坑表面1.8米高处自由下落,在沙中又沿竖直方向前进了0.2m后停止,求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 方法一:W = △E k =mg(h1 + h2)—fh2 = 0 =》f = 400N 方向与初速度相反方法二:V12= 2gs =》V1 = 6 m/s a= V22—V12/2S2 =-90m/s2 f =ma – m g = -400N 阻力大小为400N,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题二:质量为1kg的小球从高15米处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试求小球落地时的速率? 方法一:W = mgh=?mV22—?mV12=》V2 =20m/s 方法二:h=?gt2=》t = 根号3 s V竖= gt =10根号3m/s V=根号(V竖2+ V水平2)= 20m/s 由以上两题可看出在两种方法都可以用的情况下,用能量观点求解会比较方便,过程比较简洁、计算简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 2、题目只能用能量观点解决 题一:在离地面高为h处,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其所受的阻力大小恒为f,设其与地面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则当m最后静止于地面时,试求小球通过的总路程? 解:W = mgh —fs = 0 —?mV2=》S = 2mgh + mV2/ 2f 这道题目的求解过程中忽略了小球的运动过程,而如果要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时不能忽略过程,那么求解时将会非常麻烦,而且不易求出答案。 3、题目只能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 题一:以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初速度为V0的物体上,经过时间t后速度多大?位移为多少? 解:F=ma =》a=F/m V t=V0 + at = V0 + Ft/m S =V0t + ?at2=V0t + Ft2/2m 题二:长L=1.25m,质量M=8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的左端放一质量 m=2kg的木块,他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以水平恒力F=10N拉木块在车上滑行,物体最终从车的右端滑落,木块在车上滑动过程中,问:木块位移为多少? 设木块的加速度为a1,小车的加速度为a2 ,S为小车的位移 F —μmg =m a1=》a1 = 3m/s2(方向与力F相同)S + L =?a1 t21

运动学点的运动学

第二部分 运动学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弧坐标法)。 2.了解描述点的运动的极坐标法。 3.能求点的运动轨迹。 4.能熟练地应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二、理论要点 1.描述点的运动的三种基本方法 (1)矢量法 z 运动方程 点的运动方程为动点在空间的几何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矢量形式表示的点的运动方程为 )(t r r = z 轨迹 轨迹为动点在空间运动时所经过的一条连续曲线。在矢量法中,矢径r 的矢端曲线即为点的运动轨迹。 z 速度 点的速度是个矢量,它等于矢径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即 dt d r v = z 加速度 点的加速度也是个矢量,它等于速度矢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或等于矢径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即

2dt d dt d 2r v a == (2)直角坐标法 z 运动方程 ) ()() (321t f z t f y t f x === z 轨迹 从上面点的运动方程中消去时间t 即可得轨迹方程。如: ),(0 ),(21==z y F y x F z 速度 k j i v z y x v v v ++= dt dz v dt dy v dt dx v z y x === 即速度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动点的各对应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由此可求得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z 加速度 k j i a z y x a a a ++= 222222dt z d dt dv a dt y d dt dv a dt x d dt dv a z z y y x x ====== 即加速度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动点的各对应坐标对时间的二阶导数。由此可求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3)自然法(弧坐标法)

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 目录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编辑本段]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编辑本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一、要求 1、能用矢量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 2、能熟练地应用直角坐标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求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3、能熟练地应用自然法求点在平面上作曲线运动时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并正确 理解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二、重点、难点 点的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法,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曲线运动的自然法(以在平面内运动为主),点沿已知轨迹的运动方程,点的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 三、学习指导 点的运动学是整个运动学的基础。三种方法描述同一点的运动,其结果是一样的。如果将矢量法中的矢量r 、v 、a 用解析式表示,就是坐标法;矢量v 、a 在自然轴投影,就得出自然法中的速度与加速度。 直角坐标系与自然轴系都是三轴相互垂直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固定在参考系上,可用来确定每一瞬时动点的位置。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有三个运动方程,点沿平面曲线运动有两个运动方程,点沿直线运动有一个运动方程。自然轴系是随动点一起运动的直角轴系(切向轴τ、法向轴n 及副法向轴b ),因此不能用自然轴系确定动点的位置。自然法以已知轨迹为前提,用弧坐标来建立点的运动方程,以确定动点每一瞬时在轨迹上的位置。 用直角坐标法求速度和加速度是将三个坐标分别对时间取一次和二次导数,得到速 度和加速度在三轴上的投影,然后再求它的大小和方向。用自然法求速度,则将坐标对时间取一次导数,就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自然法中的加速度物理概念清楚,τa 和n a 分别反映了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程度。需注意的是不能将dt dv 误认为是动点的全加速度。只有当0=n a 时,才有dt dv a = 。学员可自行分析,这时点作什么运动。 下面对矢量法、直角坐标法与自然法作一总结和比较:

最新并联机构运动学能分析与优化动力学

并联机构运动学能分析与优化动力学

分类号:TH113.2+2 密级:公开 U D C:单位代码:10424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4-UPS-RPS并联机构运动学性能 分析与优化 孙先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领域名称:机械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陈修龙职称:副教授 副指导教师姓名:朱苏宁职称:高级工程师 山东科技大学 二零一三年五月

论文题目: 4-UPS-RPS并联机构运动学性能分析与优化 作者姓名:孙先洋入学时间:2011年9月 领域名称:机械工程研究方向: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 指导教师:陈修龙职称:副教授 副指导教师:朱苏宁职称:高级工程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6月8日 授予学位日期:

KINEMATICS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4-UPS-RPS PMT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Sun Xianya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Chen Xiulo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y 2013

声明 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鉴定。 硕士生签名: 日期: AFFIRM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ward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wholly my own work unless referenced of acknowledge. The document has not been submitted for qualification at any other academic institute. Signature: Date:

人体运动学试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人体运动学练习 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 学习目标(一)运动学基本概念1. 掌握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质点,刚体,轨迹,位移,路程的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人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等基本概念。掌握运动的相对的原理,人体运动的三个面和三个轴以及康复医学中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2. 熟悉时程,速率,角加速度,家位移等概念。熟悉两种参考系的定义,自由度的概念。熟悉人体运动学的内容,方法及康复治疗学的关系和意义。3. 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运动的量的特点。了解人体运动学发展简史。(二)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1. 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相关概念2. 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3. 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三)人体运动的动力学1. 掌握动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应力和应变、强度和刚度、弹性和塑性、蠕变、应力松弛等。掌握梅脱、心脏的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的概念。2. 熟悉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熟悉人体的功能关系在制定运动处方中的重要作用。3. 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四)人体运动的静力学1. 掌握静力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和人体中心的概念,以及人体重心的位置。2. 熟悉力矩、倾倒力矩的概念和保持人体平衡的条件。(五)人体转动力学1. 掌握人体转动的力学条件和肢体围绕关节转动的力学条件。2. 熟悉康复治疗中所评测和训练肌力中肌力概念的实质。3. 了解转动定律、动量矩和冲量矩的内容。二、习题(一)选择题A 型题1. 应变A. 人体机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B. 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C. 人体承受负荷时抵抗破坏的能力D. 人体在受载时抵抗变形的能力E. 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能力2. 第三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速度杠杆D.一般杠杆E.省时杠杆3. 第一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速度杠杆D.一般杠杆E.省时杠杆4.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方式A. 理疗B.运动疗法C. 针灸、按摩D. 疗养、保健E.作业治疗 (二) 名词解释1. 人体运动学1. 功能解剖学2. 生物力学3. 运动生物力学4. 应力5. 质点6. 刚体7. 力矩8. 阻力点9. 力偶10. 梅脱11. 第三类杠杆12. 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13. 心脏的功能能力(F.C)14. 稳定角15. 稳定系数16. 复合运动17. 转动惯量18. 惯性参考系19. 非惯性参考 (三)简答题1. 述人体运动的面和轴2. 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3. 试述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 型题1. A 2. C 3. A 4. B (二)名词解释1.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2. 功能解剖学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为功能解剖学。3. 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题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4.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运动生物力学。5.应力指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N/C ㎡)。6.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7.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8.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是力和力臂的乘积。9.阻力点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称为阻力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力、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的抗牵张力等所造成的阻力。他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10.力偶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11.梅脱能量代谢单量。每公斤体重从事1 分钟活动,消耗3.5 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12.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在人体上最为普遍,如肱二头肌屈起前臂的动作,支点在肘关节中心,力点(肱二头肌在桡骨粗隆上的止点)在支点和阻力点(手及所持重物的重心)的中间。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13.人体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结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有设计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错误的经历,有的遗漏荷载,荷载不正确,有的未考虑到施工。本人把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次设计时,都逐条核对,尽量减少错误。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建模注意的问题 ●梁、柱等构件是否按照建筑要求与墙偏心对齐 ●纯框架结构中布置的辅助墙是否删除(PKPM中) 纯框架结构中布置墙的目的是辅助梁柱偏心对齐,符合建筑要求。 ●楼层平面荷载是否与板厚相对应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板厚,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板面荷载。 ●梁间墙恒载是否与梁高相对应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梁高,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梁间荷载。 ●梁柱偏心距离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尺寸的1/4 尤其是边梁处,梁宽一般至少为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2,这样能保证偏心距离不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4。当然,如果觉得梁宽过大,抗震等级9度以下也可不必满足此要求,但梁要加腋,施工要麻烦一些。 ●楼梯平台梁高度是否能满足梯板钢筋锚固要求 对于梯板来说,直径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8=280,平台梁至少要200x300;直径10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0=35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2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2=42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4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4=490,平台梁至少200x350;直径16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6=560,平台梁至少200x400;直径1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8=630,平台梁至少250x400。很少情况下梯板上部钢筋要直径18的,故一般情况下按照200x400设计平台梁,能满足绝大多数要求。 ●楼梯平台梁梁间荷载 对于楼梯处的建模,PKPM中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仅在梯板处(平台梁之间)开洞,而梯板恒载和活载需要等效为线荷载加在平台梁上。要精确地计算梯板恒载是可以的,但每个工程都计算没必要,经过计算分析,恒载取9kN/m2是足够的,大多数情况下,也即板厚160mm左右取8kN/m2也是足够的,为简便起见,统一取9kN/m2;规范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活载取3.5kN/m2,结构设计人员可能不太会注意建筑图上哪些是消防疏散楼梯,哪些不是,因此,统一取3.5kN/m2。综上所述:恒载9kN/m2,活载3.5kN/m2。 ●框架梁上雨蓬荷载 有些情况下,由于建筑要求,没有足够的空间做雨蓬梁,雨蓬梁必须与主框架梁合二为一,也就是做在框架梁上。这时候要考虑雨蓬对框架梁的荷载作用:竖直压力和扭矩。本人处理方法是将雨蓬自重及可能的雨水重量等效为线荷载按照恒载加在框架梁上,而没有考虑扭矩。绘图时将此框架梁全长箍筋加密,加强抗扭钢筋。缺陷是无法准确度量抗扭钢筋,只能凭经验。有无更好的方法?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及框架结构

教育科研的课题选择 教育科研是发现、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和选择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一般称为教育科研选题。在教育科研选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样的问题才是课题?第二,从哪里去找课题?第三,在众多问题中,如何选定自己的课题?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人生处处有问题,也在天天解决问题。在五花八门的问题中,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课题和一般问题有什么区别?教育科研课题有什么特性或特殊要求?对此,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分析。 (一)科研课题是专业性的问题 每位教师每天在学校里都会碰到大量的问题,如上课问题、备课问题、学生作业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等。可以说,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每天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都属于教育科研可能研究的对象。从这一意义讲,教育和科研是不可分的。 (二)科研课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做科研是有目的的,它要追求某种价值的实现。科研有没有价值,和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分不开。问题的价值主要有几类:一是认识价值,即问题本身蕴涵着新现象,可能潜藏着新联系,有可能提出新原理或发现新规律。二是实践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推进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三是工具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促进研究者的发展,或促进研究手段的改进,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科研课题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靠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科学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即一种诉诸理性、探寻根本、追求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探究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虽有所认识和实践,但尚未完善的问题,总之是探索性问题、新问题。当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研究的问题,未必是整个人类未知或没做过的问题,它可能只是此地此时需探索的问题。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

(完整word)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学

第一章运动学 一、基础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参考系:用来做参考的物体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它是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 ●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 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研究一个物体多个过程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研究目的仅是为了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理想化模型”可以使问题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实际事物当做“理想化模型”来处理。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x104km)远小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约1.8x108km),因此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就可以将地球作为质点来处理。 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可以转化为质点的物体的运动。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及速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