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形图测绘课程标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形图测绘课程标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形图测绘课程标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形图测绘课程标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图制图》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专业

编制人:费丽娜

编制单位:国土系

编制日期:2015年 10 月20 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示范办制

2015年 10 月20 日

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四、课程实施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二)师资条件

(三)教材编写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七、参考文献

八、其他说明

《地图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基础、专业、拓展)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学时

总学分数: 64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工作任务的原则,本课程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对土地利用图件制作主要工作任务的分析,经过实践专家多次座谈,提炼出土地利用图件制作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从而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再通过学院的专业教师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设计,实现行动领域到工学结合课程的转化。在工学结合课程转化过程中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每一个工学结合课程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2)工学结合课程也可以是完整工作过程中相对独立的功能性步骤;

(3)工学结合课程是地图制图工作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和技术,同时对从业者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工学结合课程突出了国土资源管理术人员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

(5)工学结合课程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排序;

(6)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专业的办学定位、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进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并根据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引入工学结合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思想和内容密切结合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特点,即支撑专业的学科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应用性强,以及技术领域和学习领域间知识和技能相互依赖、紧密结合等,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计。首先,课程内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要求为作业依据,编制市、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图、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图、各类产业聚集区布局图和生态功能区分布图等;其次,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并根据知识结构、技术和技能发展,循序渐进设置课程内容,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专项能力中频度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四、课程实施

《地图制图》教学应在建立起的具有生产性的教学环境中开展,各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必须渗透着生产过程,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趋势和爱好有选择、有侧重的选择适合个人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校内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突出过程评价,注重平时考核。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一个实际的要素识别、图件识读和绘制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任务考核。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评价: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任务单完成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建议平时的学习态度占10%、书面作业占15%、任务单完成情况占15%、实作占30%、最后总结性评价占30%。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要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地质构造识别与制图专业教室。

(二)师资条件

1、专任教师:地理信息系统或测绘专业本科毕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毕业;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地图编制工作经历至少1年以上;理解并能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2、兼职教师:具有5年以上地图编制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理解并能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

(三)教材编写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意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制图”、“在线答疑”、“模块考核”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技术员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七、参考文献

1、毛赞猷等.新编地图学(第二版),,

2、.地图学.,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