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上册4.8位似图形及其画法(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上册4.8位似图形及其画法(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上册4.8位似图形及其画法(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上册4.8位似图形及其画法(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位似图形及其画法

1.正确理解位似图形等有关概念,能够按照要求利用位似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能够正确地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

2.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几何图形之美,提高对数学美的认识层次,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阅读教材P113-114,自学,理解位似的概念,会找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并能按要求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变换.

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①两个多边形不仅,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

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

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

③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 )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位似的三要素即是判定位似的依据,也是位似图形的性质.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如图,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

解:1.在原图形上取A、B、C、D、E、F、G,在图形外任取一点P;

2.作射线AP、BP、CP、DP、EP、FP、GP;

3.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A′、B′、C′、D′、E′、F′、G′,使PA′=2PA,PB′=2PB,PC′=2PC,PD′=2PD,PE′=2PE,PF′=2PF,PG′=2PG;

4.顺次连接点A′、B′、C′、D′、E′、F′、G′、A′.

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

在作位似图形时,按要求作出各点的对应点后,注意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不要错连.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例1中的位似中心为点 ,如果把位似中心选在原图形的内部,那么所得图形是怎样的?如果点A′、B′、C′、D′、E′、F′、G′取在AP、BP、CP、DP、EP、FP、GP的延长线上时,所得的图形又是怎样的?(试着

画一画)

当位似中心在原图形的外部时,两个图形可能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同侧.

2.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

第2小题可根据位似的三要素得出对应线段平行;第3小题可有两种情况,画出其中一种即可.

4.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OA=2AA′,S△ABC=8,则S△A′B′C′= .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2 请画出如图所示两个图形的位似中心.

解:如图所示的点O1,就是图1的位似中心.

如图所示的点O2,就是图2的位似中心.

正确地作出位似中心,是解位似图形的关键,可以根据位似中心的定义,位似图形的对应点连线

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1B1C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圆小结与复习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圆 课题:第二十四章:小结与复习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 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 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结与复习,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查漏补缺。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结合课本的本章结构图,全面复习本章所学内容,并回答“回顾与思考中提出的问题 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数学24章《圆》的学习内容全面结束,这节课我们共同回顾并整理本章学习的内容 2. 出示任务自主学习 (1)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弦、圆心角、有什么关系?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它所对的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2)垂径定理的内容是什么?推论是什么? (3)点与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呢?圆和圆呢?怎样判断这些位置关系?请你举出这些位置关系的实例? (4)圆的切线有什么性质?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5)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正多边形和等分圆周设计一些图案吗? (6)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3.合作探究 《导学》难点探究和展题设计 三、展示与反馈 检查自学情况,解决学生疑惑 四、课堂小结 1.圆的有关概念.基本性质和相关的定理及其运用 2.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所对应的数量关系 3.会进行正多边形.弧长.扇形.圆锥以及简单图形的有关计算。 4.体会并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5.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达标检测: 完成104页《导学案》.自主测评1—9题 课后作业: 教材120页复习题24

九年级:位似

位似 1.位似变换 (1)位似图形的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______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______,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注意:①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

②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 ③对应边平行. (2)位似图形与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2.作图-位似变换 (1)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 ①确定__________; 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 ③根据_______,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 ④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借助橡皮筋、方格纸、格点图等简易工具可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借助计算机也很好地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注意:①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时,位似中心的选择是任意的,这个点可以在图形的内部或外部或在图形上,对于具体问题要考虑画图方便且符合要求. ②由于位似中心选择的任意性,因此作已知图形的位似图形的结果是不唯一的.3.坐标与图形性质 (1)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到x轴的距离与______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______有关; 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2)有图形中一些点的坐标求面积时,过已知点向坐标轴作垂线,然后求出相关的线段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3)若坐标系内的四边形是非规则四边形,通常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辅助线用“割、补”法去解决问题. 4.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1)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 ①向右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 ①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 ①向上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 ①向下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____,左移____;纵坐标,上移____,下移____.)5.作图-平移变换 (1)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 (2)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参考答案: 1.(1)相似平行

初中数学导学案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 编写教师: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 1、 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索球赛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 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P106中“某次篮球联赛积分榜”。 学生观察积分榜,并思考下列问题: (1) 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在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要解决问题(1)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榜中得到负一场积 几分吗?你选择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通过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数据可以发现,负一场积1分,那么胜一场积几分呢? 解:设胜一场积x 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出x 的值。 例如从第三行的方程:23159=?+x ,解得x=2. 用表中其他行可以验证,得出结论: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1) 如果一个队胜m 场,则负(14-m)场,胜场积分为2m ,负场积分为14-m , 总积分为2m+(14-m)=m+14。 (2) 如果设一个队胜了x 场,则负了(14-x )场,若这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 分,那么列方程为:x x -=142,解得3 14=x . 想一想,x 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里x 表示一个队所胜得场数,它是一个整数,所以314= x 不符合实际意义。由此可以判定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 拓展延伸: 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吗? 设胜一场积x 分,则前进队胜场积分为10x ,负场积分为(24 -10x )分,他负了4场,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 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 BC2=2AC) 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 (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 3.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自学参考提纲: 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 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 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 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 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 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 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去括号x2-12x=28 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 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 (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 4.强化: (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 (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 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 1 x(x-3)=9 2

九年级数学下册 2_1 圆的对称性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第2章圆 2.1 圆的对称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理解弧、弦、半圆、直径等有关圆的概念. 2.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有关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圆的相关概念 2、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导学过程:阅读教材 , 完成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知识准备Array(1)举出生活中的圆的例子. (2)圆既是对称图形, 又是对称图形。 (3)圆的周长公式C= 圆的面积公式S= 2:探究 (1)圆的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固定的端点O叫做,线段OA叫做.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定义○2:到的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叫做直径 (3)弧: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都叫做半圆 优弧: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优弧 劣弧: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能够的弧叫做等弧 【课堂活动】 活动1:预习反馈 活动2:典型例题 例1 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它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吗?如果在,这个圆的圆心在哪 里?

AD//. 例2 已知:如图,在⊙O中,AB,CD为直径.求证:BC Array 活动3:随堂训练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树木生长的年轮。把树木的年轮看成是圆形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活动4:课堂小结 圆的相关概念: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以点O为圆心作圆,可以作() 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个 2.确定一个圆的条件为() A.圆心 B.半径 C.圆心和半径 D.以上都不对. 3.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已知DE , AB2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塞波中学陈静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会判断简单的位似图形和位似中心。 (2)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图形的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的形成。 (3)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较多的社会背景素材的展现,使学生亲身经历位似图形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位似图形、位似变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挑战性。 (2)进一步体验合作互助、解决难题的情感,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等一些学生的数学薄弱环节,不容易被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般地,取定一个点O,如果一个图形上每一个点P对应另一个图形G’上的点P’,且满足:

似比。 学生得到启示,把图形△ABC 学生得到启示,把图形△ABC 强调两种思路的作图技巧

三、设计理念 1、注重应用价值,培养学习兴趣 图形的位似是相似形的延伸和深化。位似图形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位似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放电影时,胶片与屏幕的画面也是位似图形。从教材编排的一些素材看,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加强了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更突出地反映了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节教材对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2、注重面向全体,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图形的位似,作为新增的内容,以其丰富的社会背景为素材展示给我们,使我们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但它对后续学习的知识联系不是很大,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的编排为准,概念、性质、应用等让学生容易接受就好,水到渠成,不必要拓展和深化,按教材编排,。力求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概念――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观察——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3、注重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图形的位似概念过程中,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温故而知新。而通过“位似图形的性质”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位似图形性质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新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章《圆》全章导学案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 价_____ 27.1 圆的认识 第1课时 27.1.1 圆的基本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 等圆、等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概念; 3.能应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定义,并掌握圆的基本元素,能从图形中识别; 难点: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 概念; 【学法指导】 通过生活中圆形物体的感性认识,并自己动手操作画图,理解圆的定义,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在图中识别,澄清相关概念,并能用相关概 念来解决问题. 【自学互助】 一、自学教材P36-37 (一)知识链接 1.自己回忆一下,小学学习过圆的哪些知识? (图1)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并思考圆有什么特征?(二)根据以下题目自主学习并完成 1.理解圆的定义:(自己动手画圆) (1)描述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圆的定义中归纳: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____ __;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____ _. (2)集合性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的表示方法:以O点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4)要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其中_____ 确定圆的位置,______确定圆的大小. 2.圆的相关概念:(1)弦、直径;(2)弧及其表示方法;(3)等圆、等弧。 如图1,弦有线段,直径是,最长的弦是,优弧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学案

圆的确定 教学目标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连接: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2、如何用尺规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确定圆的两要素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友情提示:以点A以外的______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A所连的线段为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由于圆心是任意的.因此这样的圆有无数个.如图(1). (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友情提示:在AB的_________上任取一点都可以作为圆心,这点到A的距离即为半径.圆就确定下来了.由于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数点,因此有无数个圆心,作出的圆有无数个.如图(2). (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友情提示:要作一个圆经过A、B、C三点,就是要确定一个点作为圆心,使它到三点的距离相等.因为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AB的________,到B、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BC的_________,这两条垂

直平分线的交点满足到A、B、C三点的距离相等,就是所作圆的圆心.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所以只有一个圆心,即只能作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圆. 作法图示 1.连结AB、BC 2.分别作AB、BC的垂直 平分线DE和FG,DE和 FG相交于点O 3.以O为圆心,OA为半 径作圆 ⊙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 回思:过已知一点可作_____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__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只能作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到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有关定义 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circumcircle of triangle),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circumcenter). 巩固新知: 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解:如下图.

最新九年级数学位似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数学位似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1)火焰的光线穿过小孔O ,在竖直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长度BD =2 cm ,OA =60 cm ,OB =15 cm ,则火焰的长度为________. (1) (2) 2. 如图(2),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2 1. 若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17 cm 2, 周长为20 cm ,那么 五边形A ′B ′C ′D ′E ′的面积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 3.已知,如图2,A ′B ′∥AB ,B ′C ′∥BC ,且OA ′∶A ′A =4∶3,则△ABC 与__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__;△OAB 与__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__. 图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 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5.小明在一块玻璃上画上了一幅画,然后用手电筒照着这块玻璃,将画映到雪白的墙上,这时我们认为玻璃上的画和墙上的画是位似图形.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来?并说明一对对应线段的位置关系.

6.将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放大,使放大后的三角形的边是原三角形对应边的3倍,并分别确定放大前后对应斜边的比值、对应直角边的比值. 7.一三角形三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0,0),B (2,2),C (3,1),试将△ABC 放大,使放大后的△DEF 与△ABC 对应边的比为2∶1.并求出放大后的三角形各顶点坐标. 8、经过不同位似中心将同一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试问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能否也是位似图形?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8 cm 2、4 17 cm 2 10 cm 3、△A ′B ′C ′ 7∶4 △OA ′B ′ 7∶4 4、D 5、略 6、(1)1∶3 1∶3 7、 位似中心取点不同,所得D 、E 、F 各点坐标不同,即答案不惟一. 8、由放大或缩小猴图形中对应线段与原图形中对应线段互相平行,故而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对应线段也互相平行,因而它们也是位似图形.

2019-2020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 2+bx +c =0(a ≠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 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 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 ≠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九年级数学圆复习学案

圆的复习专题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等圆、等弧等概念及圆的对称性,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及圆周角之间的主要关系;掌握圆周角定理并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掌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的性质。 (4)会计算弧长,扇形面积以及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相关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知识点和典型题的讲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再用题图变形与题组训练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情感目标: 通过题图变形与题组训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将课本的题目与中考题结合在教学当中以进一步向学生强调“依纲靠本”的复习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中考意识。 教学过程: 考点一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例1 (2018·青岛中考)如图,点A,B,C,D在⊙O上,∠AOC=140°,点B 是的中点,则∠D的度数是( ) A.70° B.55° C.35.5° D.35° 跟踪练习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分别交⊙O于C,D两点,已知,弧AB,弧CD的度数分 别为88°,32°,则∠P的度数为( ) A.26° B.28° C.30° D.32°

考点二例2 (2015·泰安中考)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60°,⊙O的半径为4,则AC的长等于( ) 跟踪练习(2019·德州中考)如图,CD为⊙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E, CE=1,AB=6,则弦AF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 . 考点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5年3考) 例3 (2017·泰安中考)如图,△ABC内接于⊙O,若∠A=α,则∠OBC等于 ( ) A.180°-2αB.2α C.90°+αD.90°-α 跟踪练习(2018·济宁中考)如图,点B,C,D在⊙O上,若∠BCD=130°,则 ∠BOD的度数是( ) A.50°B.60°C.80°D.100°

初三数学导学案

宜宾县课改联盟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图形的相似测量物体的高度,并画出实际问题的平面示意图。 二、学习重点 重点: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旗杆等物体的测量问题。 三、自主预习 1.旧知回顾 (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3)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有哪些? 四、合作探究 1.请你想办法测量一下学校操场旗杆有多高? (1)如何利用太阳光照射的影子来测?能画出具体示意图吗? (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3)应测量哪些数据? (4).小组合作,看看还有哪些方法? 2.拿一根高 3.5米的竹竿立在离旗杆底部B27米的C处(如图)然后沿BC的方向走到D 处,这时目测旗杆顶部A与竹杆顶部E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C,D两点间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高1.5米这样便可知道旗杆的高度。 你认为这种测量方法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A E F B C D

3.如图,小明在地面上放置了一个平面镜E 来测量旗杆AB 的高度,镜子与旗杆的距离EB=20米,镜子于小明的距离ED=2米,小明刚好从镜中看到旗杆的顶端A 。已知小明眼睛的高度CD=1.5米,则旗杆AB 的高度是多少米? 五、巩固反馈 1.某建筑物在地面的影长为36米,同时高为1.2米的侧杆影长为2米,那么该建筑物的高为_________米。 2.垂直于地面的竹竿的影长为12米,其顶端到期影子顶端的距离为13米,如果此时测得某小树的影长为6米,则树高___________米。 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4.在一棵树的10米高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 5.在河的两岸有对应的A 、B 两点,请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测量并求出AB 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C D E A B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复习学案

图2 O B Q A P R O R B Q A P 图1 x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小结与思考(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梳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切线的概念,会利用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发展推理能力. 3、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线长的概念,能利用切线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基础练习: 1、⊙O 的半径为5㎝,点A 在直线l 上,如果OA=5㎝,那么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离 D 、相切或相交 2、直角坐标系中,以P (2,1)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恰好有三个公共点,则r 的值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 、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C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D 、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过点D 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若25A =∠,则D =∠______. 5、为了测量一个圆铁环的半径,某同学用了如下方法,将铁环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进而求出铁环半径,若测得PA=5cm ,则铁环的半径是 cm . 6、如图,⊙O 内切于ABC △,切点分别为D 、E 、F .已知∠A=70°,连结DE 、DF 、BO 、CO ,,那么∠EDF = ;∠BOC= . 典型例题: 问题一、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画圆.探索、归纳: (1)当r = 时,⊙O 上有且只有1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3; (2)当r = 时,⊙O 上有且只有3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3; (3)随着r 的变化,⊙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3的点的个数有哪些变化? 问题二、一位小朋友在粗糙不打滑的“Z ”字形平面轨道上滚动一个半径为10cm 的圆盘,如图所示,AB 与C D 是水平的,BC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0,其中AB=60cm ,CD=40cm , BC=40cm ,请你作出该小朋友将圆盘从A 点滚动到D 点其圆心所经过的路线的示意图,并求出此路线的长度. 问题三、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已知OA 和OB 是⊙O 的半径,并且OA ⊥OB ,P 是OA 上任一点(不与O 、A 重合),BP 的延长线交⊙O 于Q ,过Q 点作⊙O 的切线交OA 的延长线于R .说明:RP =RQ . 请探究下列变化: 变化一:交换题设与结论. 已知:如图1,OA 和OB 是⊙O 的半径,并且OA ⊥OB ,P 是OA 上任一点(不与O 、A 重合),BP 的延长线交⊙O 于Q ,R 是OA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RP =RQ . 说明:RQ 为⊙O 的切线. 变化二:运动探求. 1.如图2,若OA 向上平移,变化一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只需交待判断) 2.如图3,如果P 在OA 的延长线上时,BP 交⊙O 于Q ,过点Q 作⊙O 的切线交OA 的延长线于R ,原题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3.若OA 所在的直线向上平移且与⊙O 无公共点,请你根据原题中的条件完成图4,并判断结论是否还成立? (只需交待判断) 问题四、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C 是⊙M 的直径,过点C 的直线交x 轴于点 D ,连结BC ,已知点M 的坐标为y =- + (1)求点D 的坐标和BC 的长; (2)求点C 的坐标和⊙M 的半径; (3)说明:CD 是⊙M 的切线. O P B Q A R 图3 ? O A 图4 A 第4题 第6题 第5题 A P 60° 30°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docx

骄子教育年级册学科导学案主备人授课时间___________审批人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 课型学习小授课组评分教师 导学方法先经历自主探究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结论,最后完成当堂训练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 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能运用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它们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 精要知识点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角相等。 课独简记为 ________________。 前自 表示为 : ∵______ ∴_________ 尝平行线的性质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试果相等, 那么内错角相等。 简记为, _______________表示为 :∵________ ∴a b 1. 提前两天发 ,那么同位给学生完成。 2. 上课前教师 认真批阅,查看 学生完成情况 3. 给予评分 (全对的 3 分) 4. 教师上课前 提问检测学生 掌握情况对于 大部分学生不1明白的地方予 2以讲评( 5~8 分 钟)

平行线的性质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 2a ,那么同旁内角1 互补。 b 简记为,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为 :∵ __________ ∴ 【点将题】 合 作 探 究课1. 如图所示, AB∥EF∥DC,EG∥DB, 则图中与∠ 1相等的角(∠ 1除外)共有()1、5 分钟独立做 题, 5 分钟后小 组分工讨论不 会的题目,教师 参与其中指导 2、寻找帮助: A . 6个 B .5个 C .4个 D .2个对于小组讨论 无法完成的题 目可请求别的 小组同学解答,2.如图,已知 AB∥CD,则图中与∠ 1互补的角共有 ()帮助解答问题 的小组讲解正 确予以加 5 分奖 励,或者寻求老 师帮助,但加分 要减半 3、通过以上两A.5个 B .4个 C . 3个 D . 2个步能够全部理 解正确的小组 每人加 2 分 中3.如图, l 1∥12,l 为11、 12的截线,∠ 1=7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个数有:①∠ 5=70°;②∠ 3=∠6; ③∠ 2+∠6=220°;④∠ 4+∠7=18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平陌镇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 ?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 ?适用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48—53课时 【课程目标】 第一章证明(二)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的中线(高)、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 4.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5.会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相关证明问题; 6.掌握证明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7.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8.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既解决实际问题; 9.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10.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11.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 1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13.根据中垂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边中垂线共一点;根据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内角角平分线共一点;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4.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 15.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16.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17.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

18.经历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19.进一步掌握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20.通过推导求根公式,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2.会用分解因式法解系数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3.掌握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 2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证明(三) 25.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6.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 27.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8.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9.能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0.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3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3.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34.会画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35.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36.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37.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3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9.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24.1.1圆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4.1.1 圆 学习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理解弧、弦、半圆、直径等有关圆的概念. 2.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有关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圆的相关概念 2、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导学过程:阅读教材P78 — 80 , 完成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知识准备Array(1)举出生活中的圆的例子. (2)圆既是对称图形, 又是对称图形。 (3)圆的周长公式C= 圆的面积公式S= 2:探究 (1)圆的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 ,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固定的端点O叫做 ,线段OA叫做.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定义○2:到的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叫做直径 (3)弧: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都叫做半圆 优弧: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优弧 劣弧: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能够的弧叫做等弧 【课堂活动】 活动1:预习反馈 活动2:典型例题 例1 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它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吗?如果在,这个圆的圆心在哪 里?

例2 已知:如图,在⊙O中,AB,CD为直径 AD// 求证:BC Array 活动3:随堂训练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树木生长的年轮。把树木的年轮看成是圆形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活动4:课堂小结 圆的相关概念: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以点O为圆心作圆,可以作() 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个 2.确定一个圆的条件为() A.圆心 B.半径 C.圆心和半径 D.以上都不对. 3.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已知DE AB2 =,若COD ∠的度数为() ?为直角三角形,则E A.?5. 15 30 C.? 22 B.? 45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