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薇》《山鬼》选择题

《采薇》《山鬼》选择题

《采薇》《山鬼》选择题
《采薇》《山鬼》选择题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A文天祥B苏轼C屈原 D 辛弃疾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离骚》

B.《春秋》

C.《诗经》

D.《山海经》

4.刘勰曾评价()的作品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A李白B张若虚C白居易 D 屈原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由下列哪三部分组成

①《雅》②《颂》③《风》④《离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对《采薇》的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指雨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也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中的“思”和“载饥载渴”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7.《诗经》收录了大致是()时期的作品。

A、夏代

B、先秦

C、周初至春秋中叶

D、东周

8.《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所用到的手法有()

①对比②以乐景写哀情③借景抒情④用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关于《山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鬼》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

B.《山鬼》全篇以天气变化为线索

C.《山鬼》选自屈原的作品《九章》

D.《山鬼》寄予了屈原的身世之感和爱国之情。

10.《山鬼》中“采三秀兮于山间”中的“三秀”是指()

A.女萝

B.松枝柏叶

C.灵芝草

D.葛叶

11.在《山鬼》中,()表现山鬼装束。

A.“被薜荔兮带女罗”

B.“乘赤豹兮从文狸”

C.“山之人兮芳杜若”

D.“既含睇兮又宜笑”

12.《山鬼》全诗以()为线索。

A.山鬼所处的天气变化

B.山鬼的心理感情变化

C.时间

D.地点

13.《山鬼》中,明确提到山鬼思念对象的是()

A.“子慕予兮善窈窕”

B.“留灵修兮憺忘归”

C.“折芳馨兮遗所思”

D.“怨公子兮怅忘归”

14.《春江花月夜》属于()诗

A.格律

B.乐府

C.民歌

D.骚体诗

15.《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A.江

B.月

C.花

D.夜

16.下列诗人属于“吴中四士”的有:()

A 王勃

B 张若虚

C 李白

D 卢照邻

17.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歌是()

A 《蜀道难》

B 《代答闺梦还》

C 《长恨歌》

D 《春江花月夜》

18.在《春江花月夜》中,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19.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A 春江花月夜

B 山居秋暝

C 归园田居

D 长恨歌

20.()将《春江花月夜》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A 徐志摩

B 戴望舒

C 张若虚

D 闻一多

古诗神弦·女巫浇酒云满空翻译赏析

古诗神弦·女巫浇酒云满空翻译赏析 《神弦·女巫浇酒云满空》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前言】《神弦》作者唐朝李贺。这首诗揭露了女巫装神弄鬼的欺骗行为。中唐以降,尚巫之风日盛。诗人由笔下《神弦曲》、《神弦》和《神弦别曲》三首诗。【注释】浇酒:泼酒于地,用以迎接神仙。云满空:是指女巫请神时烟雾腾腾,充满天空。玉炉:用玉石雕刻的香炉。冬冬:鼓声。纸钱:烧化给鬼神当钱用的纸张。窸窣:轻微细碎的声音。这里指烧纸钱的声音。相思木:即相思树,这里指相思木做成的琵琶。唐代女巫常弹奏琵琶。金舞鸾:金色的鸾凤飞舞的图案。攒蛾:紧皱眉头。啑:这里指女巫喋喋不休地唱曲念词,每唱一次就弹一次琵琶。歆:鬼神享用的祭品。山魅:山中的鬼怪。森寒:毛骨悚然。终南:即终南山,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平湾:指山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有无间:好像有,好像无。嗔:生气发怒。师:指女巫。更颜:变化颜色。这句是说神鬼的喜怒从女巫的脸色显露出来。【鉴赏】《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野歌”是在田野中放 声高歌的意思。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死”

字却达20多个,“老”字多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官街鼓》、《神弦》、《神弦曲》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李贺诗中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描写:“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来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李贺写的这种神怪诗并不多,总数不过十余首,却占其名作的一半以上,因此宋人钱易、宋祁等称李贺为“诗鬼”。于是,如同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一样,李贺便得到了“诗鬼”的雅号。中唐以降,尚巫之风日盛。诗人由笔下《神弦曲》、《神弦》和《神弦别曲》三首诗。《神弦》一首诗具有另外两首诗的基本特征即对尚巫之风作了如实的记录,而且是艺术记录。更加可贵的是,还对女巫装神弄鬼的形象作了巧妙的讽刺。“神嗔神喜师更颜”一语绝佳。神的喜怒哀乐全在女巫的面部表情中,尽管于此,人们还是十分虔诚地把鬼神送还青山。读此诗,不禁为李贺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而拍手叫绝。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

大学语文 山鬼赏析

屈原《山鬼》赏析 学习完《山鬼》我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山鬼等待着爱情,屈原期待着明君,千里马希翼着伯乐。 《山鬼》是一个有关等待的故事,山鬼,在这里并不是指山中的鬼,而是指山中的女神。古代往往鬼神不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鬼,此处表达的始终是人的思想情感。而这篇诗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前后后山鬼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开头,诗人分别从远观和近望的视角对山鬼的形象做出了刻画。从山鬼一身如草如树的打扮,以及她那灵动的眼波、亮丽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即将和情人约会的山鬼,内心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为此,美丽的女神山鬼不怕山路难行,采集来了美丽的香草野花,要献给自己的心上人。但是,四处眺望始终不见心上人的影子,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 等啊等,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累了就在松柏树下休息,虽然,等不到心上人令她十分烦忧,但她依然不气馁,山间的风声、天上的雷声、夜间猿狖的啼声,这些都无法停止她对情人的思念。当她孤零零立在山顶上向下望时,眼前却是一片茫茫升腾的云雾,

什么也看不见。回头再望望幽暗的山林,古木森森,昏暗如夜,山风夹着阵雨,噼里啪啦的飘来。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失望,于是在风雨凄迷中无奈的离去。 整首诗中,诗人对主人公的等待爱人的整个过程中情感变化的描写,十分细腻、传神。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情景交融,同时,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充分烘托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 一直以来,这首诗歌给我的映像就十分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山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我看到了山鬼作为一个女神的痴情。诗中的山鬼是大度的,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发怒,只是暗自沉吟,默默苦叹。 在我看来,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给人留有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山鬼最后是否等到了心上人,山鬼最后是否真的放弃了,等待山鬼的又会是什么?以及,山鬼的心上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露面,但山鬼这么美好的女神,会爱上什么样的男子,这让我十分好奇……

2013文言文翻译

1、猿善于攀援,犭婴属于猿类但除了暴躁爱发脾气之外没其它的长处.山的深处有一个洞,洞里有货物,犭婴自己到不了那个地方,就跟猿说:"你爬到上面去把货物拿出来,我在下面帮你守着,到时候咱们平分."猿攀援树木藤蔓而上,取了货物给犭婴,犭婴把所有的货物都移到了自己的洞窟之中.猿爬下来,犭婴却不见了.猿用痕迹找到了犭婴的洞窟,问道:"货在哪儿?"犭婴占据在洞窟里呼啸道:"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凭什么拥有?"招起犭婴群一起殴打践踏猿,猿拖着手臂回去了. 2、墨家有个叫腹憞的锯子,客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 这件事情上要听我的.”腹憞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已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了;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憞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4、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

小学必背古诗杜牧《山行》赏析诗意翻译

小学必背古诗杜牧《山行》赏析诗意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之杜牧《山行》赏析诗意翻译山行杜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én jiā 白云生处有人家。 tíng chē zuò ài fēng lín wǎn 停车坐爱枫林晚, shuāng yè hóng yú èr yuè huā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全诗翻译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风(其三十一) 李白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这样写法接法,也是诗的特征,而非文章的常规。第五句“璧遗镐池君”把原文“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十一字删成五字,凝缩得非常精致。镐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为王,故水神相当于秦朝的护国神,华山神预将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龙死”,祖龙即指秦始皇。不必点明,即知为华山君传语,简洁了当地预报了秦始皇的死耗。 以上六句,只是李白复述故事,其长处也不过是剪裁点染得宜,而还不足以见此诗之特点。此诗精神发越之处,主要在后四句,李白

《山行》《赠刘景文》作者简介和古诗翻译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古诗翻译山行 枫桥夜泊

山行在山间小路行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我停下车子不走,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的枫树黑乎乎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动,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山行在山间小路行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我停下车子不走,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的枫树黑乎乎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动,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山行在山间小路行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我停下车子不走,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的枫树黑乎乎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动,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山鬼原文及翻译

山鬼原文及翻译 出处或作者: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上。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兮***,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全文翻译: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濛濛,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山鬼对照翻译: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上。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兮***,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濛濛,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项斯《山行》诗词赏析

项斯《山行》诗词赏析 山行 唐代: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译文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注释 青枥(lì):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深:一作“疏”。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茅舍:茅屋。 缲丝:煮茧抽丝。 不惜:不顾惜;不吝惜。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赏析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 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 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择“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 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表现当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 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如果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就索然无味,即使 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 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个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 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 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仅仅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 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 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产 生了一种令人倍感亲切的氛围。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 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 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个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诗人不 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 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

古汉语翻译

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个人善于炮制防止冻裂的不龟(jun)手之药,他的家族靠着这个祖传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始终勤勤恳恳,披星戴月,但由于收入菲薄,生活总是很贫困。 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说有不龟手之药的秘方,愿以百金求购。这可是个大数目!不龟手之药的主人动心了。但想到祖传的秘方要卖出去,也是件大事,于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员共商转让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议论,最后总算统一了思想: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絮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药方,可以获取大笔金钱,何乐而不为?于是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把药方卖出去。 客人得到秘方以后,立即奔赴吴国,对吴王说,今后将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为冻手犯难了。不久,越国大军压境,吴国告急,吴王委任此人统帅大军。此时正值严冬,吴越两军又是进行水战。由于吴军将士涂抹了不龟手之药,战斗力特别旺盛,因而大胜越军。班师回朝后,吴王大喜过望,颁诏犒赏三军,同时将献药之人视为有特殊贡献的统帅,割地封赏嘉奖他。 同样是这个不龟手之药,宋国人世世代代用来漂洗丝絮,结果始终贫困交加;而吴国用来作战,则可以战胜敌国。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 胠篋 要防備翻箱倒櫃扒竊的盜賊,就一定要收緊口袋,把箱櫃門窗上鎖牢固,這是世俗所謂的明智之舉。 然而大盜來了,櫃子用背的、箱子用提的、口袋用擔的,快步離去,還唯恐你鎖的不牢固。 既然如此,所謂智者,他們的作法不就是為大盜積聚財物嗎? 試論,世俗所謂智者,有不為大盜積聚財物的嗎? 所謂聖人,有不為大盜守護財物的嗎?何以知道如此呢? 以前齊國鄰里相望,雞鳴狗叫之聲相聞,漁網遍佈,農耕之地,方圓二千餘里, 統括四境,所用來建立宗廟社稷,治理地方等的方法,何嘗不是效法聖人呢? 可是,田成子弒君竊國。所竊取的只是這個國家嗎?連同治理國家的聖知之法也一併竊取了。 所以,田成子雖有盜賊的名聲,而其處境卻跟堯舜一樣安穩,小國不敢指責,大國不敢征討, 十二代享有齊國,這不就是竊取齊國,連同聖知之法一併竊取,用來守護他那盜賊之身嗎? 再試論,世俗所謂最明智之人,有不為大盜積聚財物的嗎? 所謂最聖明之人,有不為大盜守護財物的嗎?何以知道如此呢? 從前龍逢被殺,比干被剖心,蒼弘被挖腹,伍子胥被殺,屍體棄江任其腐爛, 如此四位賢人,也免不了殺身之禍。因此,蹠之同夥問蹠,“盜賊也有其奉行之規矩嗎? ”蹠回答說:“怎會沒有規矩呢?能覬覦屋內所藏之財物便是聖,搶先進入便是勇, 掩護撤退便是義,判斷成事與否便是智,合理分贓便是仁,不具備這五條,而能成為大盜的,天下沒有這樣人。 ”由此看來,善良之人得不著聖人之道,就無所作為,盜賊得不著聖人之道,就不能橫行無阻, 天下之善人少而惡人多,因此,聖人利於天下少,害天下者多。 所以說:唇亡齒寒;魯國酒味淡薄,邯鄲便受圍;聖人出世而大盜隨之而起。 打破聖人禮法,放掉盜賊,而天下就能獲得太平。 河流乾涸了,溪谷隨之空虛;山丘鏟平了,深淵隨之被填實; 聖人死去了,大盜就不再興起,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 聖人不死絕,大盜就不會止息。所以倚重聖人以治理天下,就是使蹠一類大盜獲得重利。 人們製造出量斗與秤用來計量,於是就產生了偷斤減兩,用來騙人的現象。 造出印鑑本來是作為取信於人的憑證,卻也產生偽造文書的現象; 造出仁義規範本是用以矯正人的過失,卻也造就虛情假意的現象。 何以知道是這樣呢? 那些偷竊腰環等不值錢物件的小賊,捉住了要被誅殺, 而盜竊國家的大盜卻成了諸侯,這樣諸侯之家就有仁義,這不就是把仁義聖知一起“盜竊”了嗎? 所以那些追隨於大盜之後,把自己抬舉為諸侯,偷斤減兩、偽造文書以謀利的人, 即使用高官顯爵之賞賜也不能勸止他們,縱然有砍頭重刑之威懾也不能禁止他們。 如此重利使蹠一類大盜屢禁不止,這就是聖人的過錯啊。 所以說:“魚兒不可以離水,治國之道不能明示於人。 ”那些聖人就是治國之道,是不能明示給天下人的。 因此,徹底摒棄一切聰明才智,大盜就可休止; 放棄財寶,小盜也不再興起;焚燒符信、打碎印章,而民無知無欲、返樸歸真; 打破量斗、毀壞秤鉈,而民沒有爭心;把天下聖人之法全部拋棄,而百姓始可以參與議論。

屈原《山鬼》赏析

屈原《山鬼》赏析 《山鬼》不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但是屈原作品中比较活泼灵动的一篇,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作品描写了一位巫儿,一位极其有气质的美女去迎接山鬼的故事。山鬼是传说中的山林女神,未被封为正神,故称鬼,是一位半神半人半鬼的形象。作品没有直接描写山鬼,但根据当时祭祀的习俗,巫儿去迎接山鬼,应该打扮成与山鬼一模一样的形象,所以巫儿的形象就是山鬼形象的折射,也就是山鬼的形象。 二、赏析 《山鬼》采用女巫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这位少女既是现实中的巫女,又是传说中的林中女神山鬼。 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巫儿到偏僻的深山里去迎接山鬼,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山鬼却没有出现。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忘记了回家,但山鬼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夜穴齐鸣中,倍感伤心和哀怨。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楚国神话中有巫山神女的传说,本篇所描写的可能就是早期流传的神女形象。她只能在夜间出现,没有神的威仪,和《九歌》中所祀的其他神灵不同。歌辞全篇都是巫扮山鬼的自白。 读这首诗先得注意两点:一是“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本文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注一〗。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笔者却以为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注二〗。

中国典型盆山耦合简介

中国八大典型盆山耦合系统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为中心的北天山—北准噶尔盆山耦合系统; 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南天山—昆仑山盆山耦合系统; 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秦岭—祁连山盆山耦合系统; 以羌塘盆地为中心的特提斯造山带盆山耦合系统;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龙门山—大巴山盆山耦合系统;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中心的秦岭—阴山盆地耦合系统; 以松辽盆地为中心的大兴安岭盆山耦合系统; 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的环太平洋带盆山耦合系统。 准噶尔盆地—北天山—北准噶尔盆山耦合系统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旋回、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1]。 塔里木盆地—南天山—昆仑山盆山耦合系统 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具陆壳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古生代盆山转换和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两大阶段。塔里木陆块为散落在原特提斯洋体系和古亚洲洋中的块体,早震旦世裂解,周边环绕的为不对称型的大陆边缘,陆块的北、西、南侧可能为窄边大陆架,东侧即满加尔,较宽缓并与阿尔金小洋盆相连。 柴达木盆地—秦岭—祁连山盆山耦合系统 柴达木—祁连山盆地-造山带构造体制是我国盆山构造体制的典型。

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及其变形直接受深层拆离滑脱、水平伸展和周边造山带逆冲-推覆变形构造的控制,属于伸展型(拆离伸展、垂向伸展)和走滑型组合的盆地-造山带耦合构造体系[2]。 羌塘盆地—特提斯盆山耦合系统 羌塘盆地属特提斯构造域中带的中亚段,夹持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和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之间,是一个发育在不同性质基底上的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2个发育阶段[3]。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阴山盆地耦合系统 与塔里木盆地相似,鄂尔多斯盆地在古生代发育克拉通盆地,至中新生代转化为前陆盆地构成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的叠合及与周缘秦岭—阴山等造山带的耦合系统[4,5]。 四川盆地—龙门山—大巴山盆山耦合系统 四川盆地演化大致经历2 个主要阶段,其中古生代至中三叠世主要为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克拉通盆地的沉降及隆升与扬子板块边界的离散和聚合有关;晚三叠世开始的复合前陆盆地阶段。因此,四川盆地为扬子板块内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叠合的盆地,周缘为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和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所环绕。 松辽盆地—大兴安岭盆山耦合系统 松辽盆地是叠置在2 个沟弧盆系之上,即:古生代中亚—蒙古沟弧盆系,后期转化为中亚—蒙古岩浆增生造山带,近东西向展布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最终闭合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中生代西太平洋沟-弧-盆系,后期转化为锡霍特阿林特造山带与乌苏里造山带,近南北向展布于太平洋西侧,西则为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带,这就构成松辽盆地基底与岩浆活动的复杂性,处于古亚洲域与古太平洋域的构造叠合地区[6]。 渤海湾盆地—环太平洋带盆山耦合系统 渤海湾盆地—环太平洋带盆山耦合系统属于伸展构造体系盆山耦合

古诗乙亥北行日记翻译赏析

古诗乙亥北行日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乙亥北行日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象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原文】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

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明日为月望,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屋舍湫隘,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全诗翻译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全诗翻译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山鬼》课程教案

《山鬼》课程教案 第二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诗词曲赋《山鬼》授课时间安排第1周周一 5、6节课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授课类型理论课□ 赏析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教学目的、要求:1.要求了解《山鬼》的相关背景知识。2.重点掌握《山鬼》的思想蕴含及艺术价值。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山鬼的人物形象难点:《山鬼》中的心理刻画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山鬼》的背景知识介绍 一、作品的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楚辞九歌》。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世家》)。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最后楚为秦所灭。但楚地的反秦起义,又成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汉王朝的建立,从某

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人的胜利。秦、汉大一统,最终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汇,也由此形成了伟大的“汉族”。 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中原文化中,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歌曲,主要被理解为“礼”的组成部分,被当作调节群体生活、实现一定伦理目的的手段。因而,中庸平和被视为艺术的极致。而楚国的艺术,无论娱神娱人,仍然都是在注重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充分展示出人们情感的活跃性。楚地出土的各种器物和丝织品,不仅制作精细,而且往往绘有艳丽华美、奇幻飞动的图案。《招魂》、《九歌》所描绘的音乐舞蹈,也显示出热烈动荡、诡谲奇丽的气氛。旧楚地、今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具备五个半八度的编钟,被中外专门家誉为“世界奇迹”,实际证明了楚国音乐及歌舞的发达。而北方的正统音乐,通常是限制在一个八度的音域范围内的。 以春秋战国时代而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实是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如果单就艺术领域而言,楚文化的成就为高。文学是广义的艺术的一个方面。我们所要论述的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

王维《山中》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山中》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 1.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西北流,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 2.元:原,本来。 3.空翠:指山间岚气。 译文: 初冬天寒水浅,露出磷磷的白石,因为天寒红叶变得稀了。蜿蜒的小路本来没有落下雨滴,树阴浓翠欲滴,沾湿了人的衣裳。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

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