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国际竞争力核心因素探讨

货币国际竞争力核心因素探讨

货币国际竞争力核心因素探讨
货币国际竞争力核心因素探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49

货币国际竞争力核心因素探讨

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学者对货币国际化的讨论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货币

的成本收益分析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比较,如张宇燕(2007)等;国外货币国际化的模式、路径、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如王岸欣,孙健,李建军等;对西方货币国际化研究成果的综述,如姜波克,何国华等;货币国际化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如黄梅波(2005),方琢

(2006)等。

关于国际货币竞争力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对货币国际化条件或是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因素分析而展开的。其中关于国际化条件的分析也有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一国货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外部准备,有从微观企业和交易商的角度分析货币国际化的内部需求。一般的结论是:政治实力、GDP规模、对外贸易规模、货币的币值、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网络的外部效应等是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因素。但关于影响货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却很难找到。本文试图在对上述因素关系的分析中发现货币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抓住重点,提高竞争力,进而加速国际化提供参考依据。

货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般研究认为,影响货币国际竞争力

■赵晓芳 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兰州 730030)◆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货币国际竞争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货币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国经济实力的竞争。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货币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生命周期的长短。所以,要取得货币竞争的最后胜利,就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国际货币在位国的经济差距。

关键词:货币竞争 政治实力 经济实力 历史惯性 中央银行

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政治和历史惯性(即

网络外部效应)以及中央银行在推行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态度等几个方面。

(一)经济因素

总的来说,一国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了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根本上是该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历史上出现的代表性的国际货币,如英镑、美元、日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这些货币的发行国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是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这只须货币发行国政府宣布即可。在成为了可自由兑换货币后,在国际经贸交往中是否使用该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不是由货币发行国主观可以决定的,而是要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这种货币的接受意愿。这种意愿来自于对该货币购买力的信心,这种信心又来自于对支撑该货币的经济体的实力的认同。随着一国经济的强大,该国在国际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就提升,他国对该货币购买力的信心将逐步得以确立,从而在主观上愿意接受和使用该国货币。一般来讲,经济实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GDP的规模。经济的总量是衡量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一般用国内总产出来衡量。首先,一个总量较大的经济实体可以为本国货币提供较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有实力抵御经济的外部冲击,不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各种外部风险的影响。其次,国家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交易者在交易中选择该国货币的信心就越足。另外,规模大的经济实体在国际交易中的网络外部性越大,交易成本低,因而给货币使用者带来的收益也越大。

2.对外贸易的规模。对外贸易的规模事实上反映了一国的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较高时,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会增强,产品出口增长,从而增加其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提高其占全球的比重,并使其贸易收支出现顺差。对进出口商来说,

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 。这样

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能够便于该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此外,随着该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贸易收支的顺差,其货币必然趋向升值,因而国外出口商也乐于以该币计价结算 。因此,随着该国外贸的拓展,占全球贸易比重的上升,该币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接受性将不断增强。

3.货币币值的稳定程度。作为价值储藏的国际货币,主要被私人部门用来作为资产货币,并被官方机构用来作为储备货币。无论用作哪一种方式,价值的稳定都是首要条件。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基础,因为只有稳定的货币才能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所信任,并被广泛接受。

4.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一般来说,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该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一个较为开放的、交易规模巨大、体制健全的金融市场。发达的金融市场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扩大了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也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可以为中央银行及各国投资者提供成本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有利于交易商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另外,发达的金融市场应付大的突发事件和经济冲击的能力也强。当市场上发生大规模的交易后价格能迅速做出调整,对供求的突然改变和失衡能够迅速灵活地通过市场机制使其恢复正常或均衡,从而不致引起市场上大的波动。

(二)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国际经济活动中货币的使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就为美元国际化网络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支持这一体系的基础除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外,还有其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提升的强大政治实力。蒙代尔指出:“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创造了强有力的货币”。历史上,一国货币走向区域化、国际化主要发生在殖民时期,是依靠政治权力来实现的。现代经济中,货币国际化同样需要有以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为内容的综合国力,为货币国际化在信用等方面提供长久的外部保障。

(三)历史惯性或网络外部效应

大多研究都认为货币的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和先发优势。货币国际化是自然垄断和外部效应作用下的自我增强的进程。由于网络优势、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习惯的原因,一国货币一旦成为世界货币,其他货币很难取代其地位。从国际货币的发展史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就已经超过了英国,但是直到20世纪 50年代,美元才取代了英镑世界霸主的地位。2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美国经济放缓,先后出现了滞胀和国际收支逆差。与之相反,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出现了强劲增长,美元对日元和马克的汇率下跌,这些都使得美元相对于日元和马克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至今美元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在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仍是其他货币所不能替代的。1999年欧元的出现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冲击最大。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欧元区都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美国。但是,欧元的地位仍然无法替代美元。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货币更替的“滞后效应”和在位货币的惯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由于国际货币的自然垄断和先发优势的特性所致。

(四)中央银行的态度

从已有的经验看,一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国际化的态度会加快或限制其货币的国际化。政府对本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将对这一进程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对外贸易、促进对外投资、完善金融市场并适时对外开放等措施为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推动这一进程。倘若政府采取了相反措施,则不利于其货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

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尽管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但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由经济决定。必须在经济基础上认识政治,政治不是离开经济而孤立存在的,一定的政治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的。经济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而与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相比较,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局部短暂的表象,只能对经济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而

不能改变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由

此可见,尽管一国的政治实力是提升或

推进该国货币国际化竞争力的一个因素,

为其货币在国际社会被广范接受提供制

度保障、信用保障、法律保障,但其根本

还在于经济的基础性功能的发挥。

历史惯性与经济实力的关系

尽管货币国际化的竞争力也表现在其

具有的历史惯性和先发优势方面,但是,这

一结论一定是基于该国经济实力依然强大,

并能保证其币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探讨的。

如果某种国际货币币值持续走低,对内对

外大幅贬值,那么这种货币的国际竞争力

必将消弱,最终其国际货币的地位会被其

他货币所替代。作为价值尺度的国际货币,

对内、对外价值的相对稳定是货币发挥这

个职能的基本条件。

历史上银本位制被金银复本位制的

替代,复本位又被金本位制的替代,美元

替代英镑国际货币的地位等,其根本原

因都是在位货币币值的不稳定;作为储

藏手段的国际货币,从储藏动机来看,更

是要求货币具有稳定的价值和较高的收

益;作为交易媒介的国际货币,虽说由于

要考虑交易成本、规模效应等,所以主要

受历史惯性或网络规模效应的影响,但

如果这种货币的币值在一定时期的贬值

幅度大于其与其他货币的汇兑费用时,

出于套利的目的,交易者必将选择币值

高的货币来计价结算。所以,从长期看,

币值相对稳定是支持历史惯性或网络效

应是否有效的后盾。

中央银行的态度与经济实力

的关系

一国央行在推进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态

度,取决于政府对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

影响利弊的权衡。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给

发行国居民和政府带来一定的好处。对一

国居民来说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给本国

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

便 ,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较多

地使用本币而少受或免受外汇风险的困

扰。货币的国际化也使本国银行及其他金

融机构从中受益。对一国政府来说 ,货币

的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一定的铸币税收

入,而且美元的国际化使美国可以以本币

弥补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他国大量持有

美元资产也使美国得以以最低廉的成本融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

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J].新金融,2005(8)

2.黄梅波.货币国际化及其决定因素

—欧元与美元的比较[J].厦门大学学

报,2001(2)

3.孙健等.从三大货币发展历程看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J].亚太经

济,2005(2)

4.李建军等.三大货币国际化路

径比较与启示[J].上海金融,2003(9)

5.方琢.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探析

[J].国际经济合作,2006(4)

6.张宇燕等.国际货币的成本和收益

[J].世界知识,2008(21)

资。也就是说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

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

高及该国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

用的加强。

当然,货币的国际化也会对该国经济

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货币的国际化

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

果。这在资本自由化,大量资本在国际间

自由流动的今天尤为如此。外国人大量持

有本国短期资产,外国人货币偏好的变

化,往往会引起大量资本流动,一方面对

本国经济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也降低本国

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

能力。所以,一国中央银行在推进本国货

币国际化时要权衡利弊得失。有研究显

示,一国货币国际化既会给该国带来收益

也会有成本,货币的国际地位越高,货币

国际化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承担较小的

成本;国际地位低 ,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可

能会高于收益(姜波克,2002),而一国

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的国际地位。

结论

综上所述,货币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国

经济实力的竞争。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 ,

决定了货币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生命周期的

长短。决定货币竞争胜负的因素,从长期

来看是一国的经济实力。所以,要取得货

币竞争的最后胜利,就必须不断增加自己

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国际货币在位国的经

济差距。

财经视线Finance Economy

作者简介:

赵晓芳(1965-),女,西北民族大

学经济学院教授,厦门大学金融系访

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

金融政策。

50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0年14期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 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因此凡是影响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条件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这是因为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而收入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同时,收入的数量对支出数量也有决定性影响,收入多则支出多,而支出多则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也多。 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越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反之则反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收入通常是定期地取得,而支出则是经常陆续地进行,在两次收入的间隔中,人们要持有随时用于支出的货币。两次收入的间隔越长,人们需要持有的货币越多。 (2)信用的发达程度。如果在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容易地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人们所需要持有的货币就会少些,人们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货币先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待需要使用货币时,再将其他金融资产出售以换回现金。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算,这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而在信用制度不发达,融资不方便的经济中,人们要取得现金或贷款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宁愿在手头多持有些货币。一般说来,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3)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反是,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一方面会增加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会使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吸引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以便在未来有价证券价格回升时,获取资本利得,所以人们将减少货币需求量。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方面会减少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另一方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使汇率制度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1994年到2005年汇改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制度存在多种缺陷,是我国汇率被动的受制于美元的币值,在美元地位下降和货币多元化的条件下,该制度已经不适应我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汇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通货膨胀;(2)利差(相对利率水平);(3)国际收支;(4)经济增长率;(5)政策因素。笔者在本文中尝试从实证角度分析以上几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了相关政策。 1.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们会倾向于将手中的本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国内通胀也会导致以本币标价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减少,长期会改善经常账户收支,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相关性分析 对美元汇率(1RMB)通胀率 对美元汇率(1RMB) 1 通胀率0.718840209 1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结合我国200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通胀率的相关分析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国内通胀率相关系数为0.7188,强度正相关,对于我国而言,通胀率我国货币对内贬值,但是对外却是升值的,这种不均衡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汇改以前为刺激出口,长期压制本币汇率的反弹,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巨额的顺差和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这些因素抑制了通胀对汇率的拉低作用。 2.相对利率水平,我们在这里结合政策因素来分析,原则上只要存在相对利差,就存在资本套利的条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利率的提高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

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

货币对的影响因素

货币对的影响因素 一、欧元/美元的影响因素 欧元占美元指数的权重为57.6%,也就是说欧元的比重最大,所以欧元基本上被看作美元的对手货币,也就是"反美元"。外汇交易者可能通过欧元来判断美元走势的强弱。欧元是非美货币种里最为稳健的货币,常常引导欧系货币和其它美系货币的走势。 二、英镑/美元的影响因素 英镑是曾经的世界货币,目前仍旧是投机者最为喜欢的货币,也是最值钱的货币--其对美元的汇率较高。英镑的波动也较大,但是其交易量远逊于欧元。不光是英镑兑美元、英镑兑日元、英镑兑瑞士法郎等交叉货币对也呈现出很高的波动性。 属于欧系货币,英镑与欧元区经济,政治密切相关。欧盟方面的经济政治对英镑的影响颇大。任何有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率。 三、澳元/美元的影响因素 澳元又被称为"商品货币",其汇率与金、铜、镍、煤炭和羊毛等商品的价格存在紧密联系,这些商品占澳大利亚总出口额的近2/3。所以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澳大利亚元的上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澳大利亚并不是黄金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但是澳大利亚元和黄金价格正相关的特征比较明显,还有石油价格。澳大利亚元经常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获得支持,而此时正是商品价格高涨的时候。澳大利亚经济与日本经济紧密联系,毕竟日本吸收了澳大利亚20%的出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元会跟随日元走势。 四、美元/瑞士法郎的影响因素 瑞士是传统的中立国,瑞士法郎也是传统的避险货币,在美国和非欧洲大陆的政治动荡期,能吸引避险资金流入。黄金价格的上涨,能带动瑞士法郎一定程度的上涨。瑞士是一个小国,所以决定瑞士法郎汇率的,更多的是外部因素。另外它属于欧系货币,因此它平时基本上跟随欧元的走势。由于瑞士法郎利息较低,最近两年也成为息差交易的借入货币。 五、美元/日元的影响因素 出口成为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的救命稻草,为抑制日元走强,日本财政部经常性的干预汇市,使日元汇率不至于过强,一直以来,保持出口产品竞争力成为日本习惯的外汇政策。日本方面,干预汇率的手段主要是口头干预和直接入市。因为日本经济对外联系的比重极大,与重要的贸易伙伴如美国,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密切相关。因此日元汇率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六、美元/加元的影响因素 加拿大是西方七国里最依赖出口的国家,其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成,而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海产品。加拿大元是非常典型的美系货币,其出口的80%是面向美国,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依存度极高。表现在汇率上,就是加元对主要货币和美元对主要货币走势基本一致,例如欧元兑加元和欧元兑美元在图形上保持良好的同向性,只是在近年美元下跌中,此种联系才慢慢减弱。经常我们可以通过加拿大的经济数据推测美国的经济数据。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 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 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 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 B.成比例地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方向性的振荡 5 ?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 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 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B .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A.投资基金B .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 .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 B.央行的外汇储备 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 .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 B.现金漏损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

第十章 货币需求习题与解答

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4分) 1、货币需求 所谓货币需求,就是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2、流动性偏好 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3、恒久性收入 这是弗里德曼计量财富的指标,称为永久性收入,理论上讲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简单地说就是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4、名义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Md表示。 5、实际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6、交易方程式 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7、剑桥方程式 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8、投机动机 是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二、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1分) 1、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 。 A、正相关,正相关 B、负相关,负相关 C、正相关,负相关 D、负相关,正相关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3、货币本身的收益与货币需求成 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4、制度因素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C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5、下列 B 是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 A、货币本身的收益 B、收入 C、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D、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6、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B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7、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 C 。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范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 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1.认识时滞。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决策时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操作时滞。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调整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或力度,需通过操作变量的反应,传导到中介变量。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政策工具,都要通过操作变量的变动来影响中介变量而产生效果。而政策是否能够生效,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以及金融市场对央行政策的敏感程度。2.市场时滞。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率的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或者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经由消费的收入弹性产生效应。不仅企业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私人部门对货币收入的变动作出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各种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作用力度大小不等,社会经济过程对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反应也是具有弹性的。因此,中介变量的变动是否最终能够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还取决于调控对象的反应程度。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影响货币供给量得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得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得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得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瞧成就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与现金对存款比率得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得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得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就是银行创造货币得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得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得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得财政政策就是不够得,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得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不外乎两条:一就是增加基础货币,二就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得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得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得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得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得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得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

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得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进行详细得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得趋势。 1. 基础货币得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得现金与商业银行得准备金之与构成,它就是创造货币供应量得基础。由于我国得特殊国情,央行得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得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得定义就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得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就是平稳得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就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得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就是明显得),1998-1999年,在法定准

第八章 货币需求

第八章货币需求 一、填空题 1、所谓“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二是。 2、衡量各资产优缺点的标准主要是、和。货币是最低的资产。 3、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4、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的影响。 5、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自变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 6、根据传统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数量的变动必然引起作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 7、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他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 8、现金余额说由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首先提出。著名的剑桥方程式为。 9、在剑桥方程式中,k表示的是的比例。 10、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 。 11、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当收入水平上升时,动机和 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增加。 12、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时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他认为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是利率的减函数。 13、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进一步发展了的资产选择理论,对凯恩斯 动机的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14、托宾的资产选择中,资产的选择范围有两种:和。 15、托宾认为人们资产选择的原则不是预期收益的极大化,而是的极大化。 16、在弗里德曼德货币需求理论中,总财富分为和。 17、在弗里德曼德货币需求理论中,被作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的收入是一种收入。 18、从理论上说,鲍莫尔模型是对凯恩斯的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从政策意义上说,该模型对凯恩斯以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主张提供了进一步的理

论支持。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正相关,正相关 B、负相关,负相关 C、正相关,负相关 D、负相关,正相关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3、下列()是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 A、货币本身的收益 B、收入 C、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D、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4、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5、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 6、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 7、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A、预防动机 B、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C、交易动机 D、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8、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9、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公共权力动机 10、以下()属于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 A、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 B、人们资产选择的原则是效用极大化。 C、“恒久性收入”概念是一个不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纯物质化的概念。 D、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是因为从实证的研究中他得出()。 A、利率的变动是稳定的 B、利率经常波动,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C、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高,但恒久收入本身稳定 D、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 E、货币需求受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影响

影响外汇汇率的政治因素

影响外汇走势的政治因素 一、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 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 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 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 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 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 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总的来说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 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 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 的走势。 二、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涉及财政开支和税收两个方面。为了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或者降低税率,也可能是两项同时 实施增强力度;如果有必要抑制社会的消费欲望,减缓过快的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并 减少政府开支。 财政政策对外汇市场相关货币走势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该国经济发展趋势上,如果政策有助于经济向好,这对该国 货币的走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经济疲软,则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下跌。当然财政政策有的时候也是服务于政治的, 三、中央银行的宏观影响 1、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稳定货币汇率,或者是要让货币汇率向该国政府需要的价位靠近。另外一个顺带的目的是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意图,或者树立市场对央行的信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的人气。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严格说来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自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干预市场就能很快 实现效果,而不用调整国内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样的决策更容易做,决策风险更小;不利的则是敢于效果所持 续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干预都只能起到很简短的效果,比如日本央行在2003年的多次干预中,往往一次数亿资金的干 预只能改变几个小时的行情,很快市场又恢复原来的运行趋势。汇率的走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其他 综合因素。 口头干预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国际因素 1.受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汇率波动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币值之比,它反映了当期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之比。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若美元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大。同时,人民币指数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汇率波动指数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2012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波幅限制由0.5% 扩大到1%。2013年平均贸易权重超过5% 的货币主要有欧元、美元、港币、日元、韩币以及新台币,合计为64.88%,占据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 2.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 3.国际政治环境影响 国际的政治环境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例如12年美国大选期间,迫于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压力,各党派连续发表申明,表示己方上任后将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施压。种种此类行为,虽未曾实施,但是表明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立场,从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4.外商投资因素 外资流入将引起外币供给的增加和本币需求的增加,这种供需失衡将给本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对于中国来说,长期资本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在总资本流入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引起我国储备的增加。而储备增加所引起的货币升值压力要远远大于短期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 (二)国内因素 1.国内经济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

金融学15货币供给(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货币供给 一、选择题 1、C 2、B 3、A 4、A 5、D 6、C 7、B 8、A 9、C 10、A 11、B 12、B 13、D 14、B 15、D 16、B 17、B 18、A19、B 20、A 21、B 22、C 23、A24、A25、C 26、A27、D 28、B 29、D 30、C 31、A32、D 33、D 34、A35、C 36、A37、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20、√ 三、名词解释 1、货币供给: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供给量: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总额,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3、现金漏损率: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 4、货币乘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代表着每一 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5、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也称货币基数或高能货币 6、存款货币:指在商业银行帐户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7、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 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难以直接控制。 8、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 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9、存款乘数:反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之间的倍数关系或准备金和活期存款之间的倍数关 系。 10、原始存款:指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或能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的存款 (如中央银行的支票存款)。

金融学 第十五章 货币需求 习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 一、判断题 1-5:××√×√ 6-10:√×××√ 11-15:√√×√√ 二、单选题 1-5:B C B A A 6-10: D C A A A 11-15:D A B C B 三、多选题 1-5:AB BC ACD BCD AC 一、判断题 1、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持有货币。 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3、凯恩斯认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4、凯恩斯认为,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5、信用制度越完善、越发达,货币需求量越少。 6、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的预期,从而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即出现“流动性陷阱”。 7、在现金交易说中,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与财富占总收入与总财富的比例。 8、交易方程式中的P值主要取决于V值的变化。 9、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下降。 10、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 11、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一种交易的媒介。 12、一般而言,收入水平越高,人们持有的货币量越多。 13、利率水平越高,人们持有的货币量越多。 14、收入间隔期越长,货币需要量越多。 15、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最主要的因素是永恒收入,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二、单选题 1、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成()。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2、提出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 3、M=KPY是属于()的理论。 A.现金交易数量说 B.现金余额数量说 C.可贷资金说 D.流动性偏好说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 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 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 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1981)。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他估计的197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45美元。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1994)。任若恩估计199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80

货币需求练习+答案

第九章货币需求 (二)填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___商品流通__________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2.剑桥方程式是从____________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3.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特点是认为_____________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4.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_____________负相关。 5.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具有_利率_____弹性。 6.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___________作为代表性指标。 7.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__________的分析。 8.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__________的影响。 9.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_________的需求。 (六)计算 我国2000年的M2为137543.6亿元,名义GDP为89404亿元,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计算货币流通速度。 (七)简答 1.在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上,凯恩斯的理论与平方根定律的分析有何不同? 2.简述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有何不同? 4.为什么既要从微观角度,又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两者应如何结合? (八)论述 试分析马克思与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货币需求研究的借鉴意义。 答案 (二)填空 1.商品流通 2.微观 3.利率 4.利率水平 5.利率 6.恒久收入 7.动机 8.物价 9.存款货币 (六)计算 1.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可由名义GDP来表示PT。 V=GDP/M=89404÷137543.6=0.65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理论发展脉络所揭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动态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惠伦和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层次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层次的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界限,也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乔顿模型揭示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供应新论强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中央银行应调整货币控制的方式。 4.货币定义的标准经历了净财富、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流动性的演变。对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的讨论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5.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发行的主体与货币创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应有所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说 3、剑桥方程式 4、流动性偏好理论 5、鲍莫尔模型 6、惠伦模型 7、资产选择理论 8、恒久收入 9、人力财富 10、非人力财富 11、基础货币 12、货币乘数 13、货币层次 14、流动性陷阱 15、信用创造说 16、通货比率 17、乔顿模型 18、货币供应新论 二、填空题 1、基础货币又称(),它包括()和()两部分。 2、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3、一般而言,货币乘数随着()、通货比率和()的变动而变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