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调查,问卷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调查,问卷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调查,问卷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调查,问卷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

相关研究调查问卷

【说明】

为配合《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以下问卷中简称《实施指南》)编制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正就实施指南编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本调查问卷即是在此背景下,经深入调查研究设计完成的。

本调查问卷分为命题调查与建议两部分。请您依据所供职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真实想法从每个调查问题的备选项中选出最符合本人意见的选项,并在其前面的□内打“√”。如选择“其他”选项,请在其后面“”上注明具体内容。除注明“多选”的题目外均为单选题。如给定题目要求对多选项进行优先性排序,请在相应选项前的□内填写相应顺位序号,如优先顺位最高则填“1”,第二高则填“2”,依此类推。在建议部分,您可将您认为与本调查直接相关的任何建议或意见直接填写在相应区域。

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调查的方式,收集的全部信息只作为开展编制工作的现实依据和参考。您的意见对于《实施指南》制定工作至关重要,感谢您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项目研究课题组

第一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的基本信息

1.1医院等级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未定

1.2展开床位数

□3000张以上□2000-2999 □1000-1999 □500-999 □100-499 □100张以下

1.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人数

□15以上□10-15 □7-9 □4-6 □2-3 □1 □无

1.4目前感染科日常监测的范围(多选)

□综合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ICU目标性监测

□新生儿病房目标性监测□抗菌药物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今年6月份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的数据:

□有数据□未收集相关数据

1.6 今年6月份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数据:

□有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

□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监测数据

□有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数据

□有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数据

1.7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频率:

□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未定期开展,无连续数据

1.8多重耐药菌数据:

□检验科公布多重耐药菌检出数据

□感染科公布多重耐药菌检出数据

□感染科公布多重耐药菌致病菌数据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是否有使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有□无

1.10发现散发医院感染病例的主要工作机制:

□临床医师上报

□出院时回顾性调查(不定期)

□出院时回顾性调查每月固定任务)

□前瞻性监测(疑似病例临床先处理)

□前瞻性监测(疑似病例院感科先处理)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命题调查

2.1医院感染监测的住院患者的监测范围包括(多选

..):

□办理了正常入院手续的患者

□门诊患者

□体检患者

□急诊留观患者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住院者中未纳入医院感染监测范围的是(多选

..):□医疗机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

□新生儿病房患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

□欠费离院住院患者

□以上均在监测范围内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您所供职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住院起始时间的标记点是:□入院通知书开具时间

□办理入院手续时间

□病区分配病床时间

□医师首次查房时间

□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时间

□以上均有可能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您所供职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住院结束时间的标记点是:□医师下达出院医嘱时间

□办理出院手续时间

□离开病区时间

□护士回收床位时间

□住院费用缴费完成时间

□以上均在可能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您所供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方便查看多次住院治疗患者上次住院治疗情况:□能

□不能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您所供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办理住院手续时,是否必须填写有效身份证件信息: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您认为以下选项应当算作手术的有(多选

..):

□脊髓活组织检查术

□肝脏介入术

□经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放置植入血管的支架术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您所供职医疗机构是否有手术麻醉信息系统:

□有

□无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您认为手术开始时间合适的标记点是:

□进入术前准备间时间

□进入手术室时间

□麻醉诱导开始时间

□刀碰皮(切皮)时间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您认为手术结束时间合适的标记点是:

□包扎完毕时间

□缝合完毕时间

□离开手术室时间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有多个切口的手术,若愈合情况不同,愈合等级的判定应按照:

□愈合最好的切口

□愈合最差的切口

□按多个切口的平均程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您认为NNIS手术危险因素的时长分级应该如何计算?

□按3小时

□按某类手术P75

□不清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如何统计某类手术时长的P75值:

□过去一年您所供职医疗机构的任意一类手术按时长排序,找P75值

□仅能统计专职人员开展目标监测的手工筛选出的某类手术的P75值

□全国应对某类手术提供全国范围该手术的P75基准值

□不清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您所供职医疗机构规定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地点为:□手术室

□术前准备间

□病房

□视所在病区、手术医师、病情而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您所供职医疗机构执行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人员是:

□病房护士

□手术室护士

□麻醉医师

□手术医师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当前是否监测术前0.5h~2h用药时机: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当前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如何监测术前0.5h~2h用药时机:

□抽查重点手术

□抽查重点科室

□有监测系统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抗结核药物是抗菌药物吗: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大蒜素算抗菌药物吗: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您认为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时间合适的标记点是:

□临床医师开具医嘱时间

□护士审核医嘱时间

□护士药房领药时间

□护士配药完成时间

□护士执行时间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您认为抗菌药物使用结束时间合适的时间点是:

□医师停医嘱的时点

□护士末次执行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您所供职医疗机构能够最准确记录抗菌药物执行时间的信息系统是:

□HIS

□LIS

□RIS

□EMR

□病案首页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抗菌药物用药目的应当包括(多选

..):

□治疗

□预防

□治疗+预防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以下不属于全身给药的给药方式是:

□口服

□注射

□雾化

□静滴

□肌肉注射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器械相关治疗应包括(多选

..):

□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无创呼吸机

□中央血管导管

□留置针

□留置导尿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您所供职医疗机构目前是否常规掌握呼吸机使用天数数据: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呼吸机使用天数数据来源(可多选):

□医嘱(通过呼吸机使用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

□监测系统

□病人护理记录单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近一个月内是否就患者多重耐药菌核心防控措施的落实与临床进行交流(核心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单间隔离、床旁隔离、手卫生、器物专人专用、环境清洁消毒):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与微生物室就多重耐药菌的判断标准是否一致:□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对三类或三类以上耐药的分类标准来自:

□WHO_ATC抗菌药物分类

□CLSI抗菌药物分类

□医院自主分类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您所供职医疗机构某菌株对某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是中介,计算三类或三类以上耐药时,此抗菌药物是否算耐药?

□是

□否

□视情况而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为MRSA所使用的是以下哪种抗菌药物(可多选

...):

□苯唑西林

□青霉素

□万古霉素

□头孢西丁

□阿奇霉素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下列属于三代头孢的抗菌药物是(可多选

...):

□头孢唑林

□头孢替坦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头孢硫脒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下列不属于三代头孢的抗菌药物是(可多选

...):

□头孢他美

□头孢吡普

□头孢克肟

□头孢匹胺

□头孢哌酮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下列不属于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是(可多选

...):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比阿培南

□厄他培南

□氨曲南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您所供职医疗机构若发现一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如下,是否算这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CRAB):

□是,对药敏试验中一类抗菌药物中的一种耐药就算对这一类抗菌药物耐药

□否,对药敏试验中一类抗菌药物中的所有耐药才算对这一类抗菌药物耐药

□不清楚

□情况不同,判断标准不同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7您认为应该作为计算抗菌药物送检率分子项的是(多选

..):

□血白细胞

□细菌、真菌病原学检验等检验项目

□尿白细胞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您认为不应该作为计算抗菌药物送检率分子项的是:

□全身给药的抗菌药物使用医嘱

□送检项目:细菌、真菌病原学检验

□送检项目:降钙素原、白介素-6

□抗菌药物使用医嘱中用药目的是“治疗”的医嘱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对于以下情况,您所供职医疗机构算使用抗菌药物前送检吗?

住院患者2015-02-1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2015-03-02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于2015-02-20送检,若统计时段是2015-02-01到2015-02-28,住院患者是否算使用前送检?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您所供职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的判断是否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完全一致: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您所供职医疗机构若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是否有机制监测医院感染转归情况:□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您所供职医疗机构是否统计医院感染漏报率?

□是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您所供职医疗机构感染科是否能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对微生物室分离的菌株作出是否是致病菌的判断:

□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您认为属于定植菌的判断标准是:

□菌培养结果

□标本采集的部位

□标本多次检验的结果

□考虑标本采集的部位,并结合细菌毒力、患者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等综合判断□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不属于判断痰标本是污染标本的条件是:

□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 个/ 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 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除外

□根据痰标本涂片情况做判断

□菌培养检出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

□根据菌培养结果做判断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计算方法

【注】:因篇幅所限,对于下述调查内容提请注意以下两点:

1.仅能假设极少的住院患者,有可能出现某项比率极高的情况,这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2.频繁使用统计大量患者时偶见的极端情况,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这些情况的频率并不一致

3.1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感染时间治愈时间

a 2015-06-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6-03 04: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6 08:00:01 2015-06-11 06: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4 09: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期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多少?

□1/3

□2/3

□3/3

□0

□其他__

3.2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感染时间治愈时间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5-12 00: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10 00: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14 00: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期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多少?

□1/3

□2/3

□3/3

□其他__

3.3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感染时间治愈时间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6-06 03:00:01 2015-06-09 03: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08 08: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期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多少?

□1/3

□2/3

□3/3

□0

□其他__

3.4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感染时间治愈时间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6-16 03: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08 08: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期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多少?

□1/3

□2/3

□3/3

□0

□其他__

3.5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术前0.5h-2h使用率是:

患者手术编号手术开始时间给药时间

a 10110 2015-06-10 09:00:01 2015-06-10 05:00:01

b 10111 2015-06-11 08:00:01 2015-06-11 07:20:01

c 10112 2015-06-12 09:40:01 2015-06-12 09:00:01

d 10113 2015-06-12 09:00:01 2015-06-12 01: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术前0.5h-2h使用率是多少?

□1/4

□2/4

□3/4

□4/4

□其他__

3.6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术前0.5h-2h使用率是:

患者手术编号手术开始时间给药时间

a 10110 2015-06-10 09:00:01 2015-06-10 10:20:01

b 10111 2015-06-11 08:00:01 2015-06-11 07:20:01

c 10112 2015-06-12 09:40:01 2015-06-12 09:00:01

d 10113 2015-06-12 09:00:01 2015-06-12 01: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术前0.5h-2h使用率是多少?

□1/3

□2/3

□2/4

□3/4

□其他__

3.7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术前0.5h-2h使用率是:

患者手术编号手术开始时间给药时间

a 10110 2015-06-10 09:00:01 2015-06-08 10:20:01

b 10111 2015-06-11 08:00:01 2015-06-11 07:20:01

c 10112 2015-06-12 09:40:01 2015-06-12 09:00:01

d 10113 2015-06-12 09:00:01 2015-06-12 01: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术前0.5h-2h使用率是多少?

□1/3

□2/3

□2/4

□3/4

□其他__

3.8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送检时间开始治疗用药时间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6-06 03:00:01 2015-06-09 03: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08 08:00:01 2015-06-09 03: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2015-06-05 03: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多少?

□2/3

□3/3

□1/3

□其他___

3.9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送检时间开始治疗用药时间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5-28 03:00:01 2015-06-09 03: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08 08:00:01 2015-06-09 03: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2015-06-09 03: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多少?

□2/3

□3/3

□1/3

□其他___

3.10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送检时间开始治疗用药时间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6-08 03:00:01 2015-06-12 03:00:01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10 03:00:01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2015-06-09 03:00:01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多少?

□1/2

□2/3

□3/3

□其他___

3.11对于以下情况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作为计算抗菌药物送检率分子项

的是:

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送检时间开始用药时间用药目的

a 2015-05-01

09:00:01 2015-06-10

05:00:01

2015-06-06

03:00:01

2015-06-09

03:00:01

治疗

b 2015-06-02

08:00:01 2015-06-11

08:00:01

2015-06-08

08:00:01

2015-06-09

03:00:01

预防

c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2015-06-05

03:00:01

治疗+预防

d 2015-06-01

01:00:01 2015-06-12

09:00:01

2015-06-07

09:00:01

2015-06-05

03:00:01

治疗

请问2015-06-02~2015-06-11之间,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是多少?□1/2

□2/3

□1/3

□其他___

第四部分建议与意见

(敬请您留下宝贵意见,所留区域不足可另附页)

环境监测综合分析题111

1、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校准和检定。 2、空气污染系数简称污染系数,是某一地区某方位风向频率与该方位风速的比值。某方位下风向受污染的时间与该方位风向频率成正比,而污染浓度与该方位的平均风速成反比。空气污染系数综合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代表了某方位下风向空气污染的程度。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综合评价技术系指在科学掌握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污染源排放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区域自然状况、环境管理措施实施等相关信息,科学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的技 术、方法和标准。 5综合分析的目的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 (1)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科学、客观、完整地分析环境质量在时间、空 间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提高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制定环境决策和实施环境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能。 (2)通过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揭示环境质量变化与各影响环境质量变化因素的相关 性,分析有关环境政策、规划、措施实施的环境效果,为环境污染防治提出重点方向和目标建议。 (3)根据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需要,促进环境监测战略、方针、技术路线和监测技术方法的 完善和发展。 (4)提高环境质量报告和发布信息的科学化、公众化的水平。 6 湖泊、水库营养状况评价所采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包括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 评价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 评价等级:按营养状态指数分为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三级: 营养状态指数<30 贫营养 30≤营养状态指数≤50 中营养 营养状态指数>50 富营养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主要包括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分级内容功能区分类: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专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标准分级:标准分级是对应于不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不同保护对象而建立的评价和环境管理环境空气质量的定量目标。空气质量标准其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类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类标准。 8、我国颁布实施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有哪些?(至少回答出5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海洋、放射性、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一系列便捷,但与 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人们一方面积极采取措 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对国家整体环 境质量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监测质 量控制备受关注目,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环 境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为主、 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和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 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和环保工作的加强,发展很快。环境监 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 手段不断更新,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室上个世纪70年代确定的。当时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回忆来开帷幕,但是发展较慢;80年代进入调整和巩固的阶段,在 这个时段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管理站点,并引入了环 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一大进步;90年代是我国环境监 测工作的提高和深化阶段,并于中后期将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列为我国现代化研 究的重点项目之一。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但跟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还是有 差距的。我国在环境质量监测上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在监测环境质量的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采取的 方法越来越广泛,比如遥感技术、卫星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监测范围也 越来越广,在地理范围上可以实现有点向面的推广,由一个城市向整个省级范围 扩散;在监测的种类上可以实现对整个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大气、水以及生态环 境的监测。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但是 在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到克服。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2.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地调查到环境污染源的相关问题,就必须严格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制定控制环境 监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办法,环境监测部门职能目前还很薄弱,有些部门在环 境监测部门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环境监测部门是一个建立在环境监测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的沟通,合理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 2.2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应制定相关的采样计划和质控计划,并按照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的实施,其中的内容包括:采样点位、测定项目、频次和数量及样品的 运输和保存等等。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明确的规定从 采样计划的指定到样品运输的采样全过程规范要求,其内容应具体全面,细化采 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一、卫生学监测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监测时间:根据不同的特殊重点部门,每1~3个月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可随时

进行监测。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①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②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③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200 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卫生标准 ①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每季度监测一次。 ②使用中的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每月监测一次。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照射强度监测: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物理监测:用于紫外线灯管安置后及使用前、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应每6个月监测一次。 参考值: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新购进的灯管不低于90μW/cm2。 生物监测:消毒后,照射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无菌手术切口感率≤0.5%。 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四)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医院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样本

附件2: 天等县人民医院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 一) 以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实施细则》为基本标准, 确定我院质量总体目标。 ( 二) 第一章至第六章质量目标达标率: 基本标准为C级≥90%、B级≥60%、A级≥20%; 核心标准为C级100%、B≥70%、A≥20%。 ( 三)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各项指标中各个项目质量目标达标率符合相关规定。 二、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实施细则》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 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 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指标分为以下九类: 1.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 2.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3.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 1)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 2)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 3) 麻醉质量监测指标

( 4) 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4. 单病种质量指标 5. 重症医学( ICU) 质量监测指标 6. 急诊质量监测指标 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质量监测指标 8.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9.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测指标 ( 一)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 质量与安全目标) 效率指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10天, 内科二病区≤10天, 内科三病区≤10天, 儿科≤6.3天, 新生儿科≤6.5天, ICU≤6.5天, 中医康复科≤14天,外科一病区≤8.5天, 外科二病区≤10天, 外科三病区≤11天, 妇科≤6.2天, 产科≤4.3, 眼科≤6.4天, 耳鼻咽喉科≤7.3天, 口腔科≤8天 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 天) ≤3天 3.病床使用率≤90%( 85—90%) 4.病床周转次数≥2.5次/月 费用指标 5.门诊人均费用合理 6.住院医疗人均费用合理 医疗质量指标 7.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100% 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院感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一、 卫生学监测标准 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环 境 类 别 范围标准 标准 空气 物体表面 (cfu/cm2) 医务人员手 (cfu/cm2)Ⅰ 类 无 ≤4cfu/15min· 皿 ≤5≤5 Ⅱ 类 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 产房、人流室 ≤4cfu/5min· 皿 ≤5≤5 Ⅲ 类 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 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 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普通 病房 ≤4cfu/5min· 皿 ≤10≤10 Ⅳ 类 传染科及病房-≤15≤15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镜,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200 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卫生标准 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每季度监测一次。 使用中的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每月监测一次。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照射强度监测: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的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物理监测:用于紫外线灯管安置后及使用前、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应每6个月监测一次。 参考值: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新购进的灯管不低于90μW/cm2。 生物监测:消毒后,照射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率≤10%。

环境监测中心四举措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XXX环境监测中心四举措提高环境监测数据 质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印发后,河北省秦皇岛环境监测中心迅速行动,深化文件学习,强化质量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全方位好把监测数据质量关。 一是组织深入学习。先后于2017年10月20日、12月15日两次组织全体职工对中央两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集中深入学习,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个人,让文件精神入脑入心,做到不留死角、不落一人,用以增强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巩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二是开展自查自纠。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制定了《河北省秦皇岛环境监测中心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方案》。根据方案安排,于2017年11月19日——29日在全体监测人员中组织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通过组织动员、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总结验收等四个阶段,进一步查找、纠正了监测数据质量中存在的自身问题。 三是强化检查监督。采取日常监测质量抽查和监督检查,强化日常监测数据三级审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密防范和打击数据不全、不准、不真、不实行为,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三是组织培训考核。在中心内组织开展实验室基础知识业务培训工作和上岗证考核工作。对实验室用水的要求,检测用试剂的要求,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的运算及保留,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以及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等方面对分析人员进行了环境监测基本常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监测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基础知识,新上划的技术人员取得了上岗证。对于提高中心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提升监测数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强化措施保障。2017年12月4日出台了《河北省秦皇岛环境监测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的要求。同时对我中心《数据上报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进行了完善修订,确保中心每项环境监测工作都在制度和规范的“笼子”约束中运行。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 (质控类) 一、判断题(50题) 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8. 仪器校准、空白试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和回收率测定,都是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 19. 湿沉降采样器的设置应保证采集到无偏向性的试样,应设置在离树林、土丘及其他障碍物足够远的地方。() 20. 能力验证是确定的2个实验室间、对同一个标准样品进行测试。() 21. 用于校准采样仪器的流量校准装置,其精度应高子采样仪器流量计的精度。() 22. 河流水质监测时,若水面宽小于50m,采样垂线设两条垂线。() 2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0)规定,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应在装修完成3d后进行。() 24. 大气酸沉降监测中,应每24h采样一次,一天有几次降水可合并为一个样,若遇连续几天下雨,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的降水视为一个样品。() 25. 一般情况下,固定污染源排气温度可在烟道内任一点测定。() 26. 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0)进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时,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一般相对高度在0.5-1.5 m之间。() 2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0)规定,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h后进行。() 28. 水样可以通过加入抑制剂、氧化剂、还原剂和控制pH进行保存。() 29. Grubbs检验法可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异常值,一次检验司以检出一个或多个异常值。() 30. 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中不包括: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31.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在正常情况下,气态污染物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可吸入颗粒物有不少于12h的采样时间,才能代表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 32. 标准曲线包括校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33. 水样pH、溶解氧、电导率和透明度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 34. 对拟修约的数字,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必须连续修约到所确定的位数。() 35. 进行易挥发固体废物采样时,应在容器顶部留一定空间,常温方式保存。() 36. 采集土壤样品时均应填写2个标签,一个放在袋(或瓶)内,一个放在袋(或瓶)外或贴在袋(或瓶)外表面上。() 37. 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 dB(A)的视为稳态噪声,否则为非稳态噪声。() 38. 由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在物理、化学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另一种污染物质,叫二次污染物。() 39. 河流水质监测时,若水深5~10m,采样垂线设上、中、下三层共三点。() 40. 用基准试剂配制元素、离子、化合物和原子团的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41.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包括直接采样法、有动力采样法和被动式采样法。() 42. 如果质量体系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当年不进行内部审核也可以。() 43. 瞬时水样是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单一样品。() 44.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采样时,为防止气体中水分在采样管内冷凝,造成待测污染物溶于水而产生测定误差,采样管需加热。() 45.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所取置信水平及显著性水平有关,置信水平取得大,置信区间也大,因此置信水平取得越大越好。() 46. 在进行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加不加风罩均可。() 47. 进行污染事故土壤监测时,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撒型,打扫后采集表层0~5cm土壤,样品数不少于3个。() 48. 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交接、制备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质量。() 49. 剧毒试剂应由两个人负责管理,加双锁存放,共同称量,登记用量。() 50. 标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50题) 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合格证有效为()。 A 长期 B 十年 C 五年 D 三年 2. 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是()。 A 质量评审 B 管理评审 C 质量审核 D 合同评审 3. 水质自动监测常规五参数是()。 A pH、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 B 高锰酸盐指数、浊度、TOC、水温、化学需氧量 C pH、电导率、浊度、水温、溶解氧 D 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水温 4. 灵敏度与检出限密切相关,灵敏度越高,检出限()。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5. 地下水质监测中,可以不在现场监测的项目是()。 A 水量 B pH C 电导率 D 氟化物 E 浊度 6. 一般情况下,分析有机污染物的水样应冷藏或冷冻,并在( )d内萃取完毕。 A 7 B 10 C 15 D 3 7. 水质环境监测分析中,制作校准曲线时,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个浓度点,各浓度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 A 3 B 4 C 5 D 6 8. 采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样品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 A 向上 B 向下 C 不分上下 9. 用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一般测定值可分为()级。 A 1~6 B 1~5 C 0~6 D 0~5 10. 滴定管活塞密合性检查操作为:在活塞不涂凡上林的清洁滴定管中加蒸馏水至零标线处,放置()min,液面下降不超过1个最小分度者为合格。 A 15 B 30 C 1 D 5 11. 噪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超过()m/s时停止测量。 A 4.5 B 5.0 C 5.5 D 6.0 12. 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名称是()。 A 毫克 B 克 C 千克 D 斤 13. 列入强检目录的环境监测仪器,应按计量法的规定定期进行检定,贴上三色标签,其中()标签代表准用。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14. 在水质监测采样中,用船只采样时,采样人员应在船()采样,采样既应位于()方向,()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 A 后部,下游,逆流 B 前部,上游,逆流 C 前部,下游,顺流 D 前部,下游,逆流 15. 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或()表示。 A 相对误差 B 平均偏差 C 标准偏差 D 相对标准偏差 1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如是稳态噪声,则采取()min的等效声级。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中如何使用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臧金成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编者按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13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不少老师在数据收集统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根据一直以来的监测和小小经验,为大家简单梳理和解读一下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家一起持续改进。再次说明,这仅仅是一篇来自基层入门者的简单解读哦,多有不足,欢迎斧正。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解读(一)数据上报分为两个类,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具体可由数据收集机构进行,建议两者都统计,以便当两者出现较大差距时候,检验数据及统计方法的可靠性。(二)要进行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便于统计分析。(三)同时要进行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收集统计,进行

横向和纵向的分析。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解读数据统计同样分为两个类,现患率和现患(例次)率,但囿于信息化软件和人力因素,建议此数据收集上报每年一次,已经实现信息化化的地区可随时查看。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解读可能需要区分迟报和漏报,有的地区将两者等同视之,并非不可,只是过于严苛,因需要设定两个时间点,如48小时内未上报视为迟报,超过48小时但未超过72小时视为漏报,这只是一个设定,数据收集者可根据医院情况自行设定,但在信息化软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准确的漏报统计很难做到,建议考虑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较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基本接近的结果。4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多重耐药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7T09:59:36.3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3期作者:梁晶晶 [导读] 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 摘要: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规范、严谨、完善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保障监测工作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政府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关键词: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对策研究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以来,环境受到较大污染,对人们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阻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但是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尤为重要,是环境监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反映环境改善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据监测的可靠性,加大了数据监测监管力度,介绍了提升环境数据监测质量的有效方法,以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1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是监测环境管理效果的基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与环境监测水平联系十分紧密,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服务的整体质量。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政府部门已针对污染气体、污染垃圾等超标物质排放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处罚严重违反规定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环境监测效率。 2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首先,客观原因。对于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而言,其生产工艺通常比较复杂,污染物的排放难以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由此造成监测数据产生一定误差。除此之外,许多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入,导致国内环境监测数据普遍偏低。其次,主观原因。一些环境监测人员工作责任感不高,并且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不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排放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可能会对一些关键性污染源进行隐瞒,导致环境监测数据不准确。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环境监测宣传工作,并且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近两年国家生态环境部方法变更进入快速更新阶段,一年中方法变更达上百个。方法的变更随之而来的是仪器设备的更替、更换,以及对相应方法的学习掌握情况,但不少环境监测站不能及时执行现行有效标准,导致出具的数据不具备法律效应。一是对最新标准的发现存在延迟,不能及时下发最新的标准方法、规范造成现行有效标准的执行延后,影响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二是新方法的实施对人员的要求提出新的挑战。相关监测人员对新方法的认识掌握能力,以及新仪器的操作使用情况都存在疑虑,因此造成现行有效标准的执行延后现象较多。 3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 3.1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管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环境监测机制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的机制,提高监测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统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形成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应构建合理灵活的反馈机制,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反馈与改进。此外,应明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职责,完善其政府监管职能,建立联合监管体系。国家、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应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增加检查频次,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着力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 3.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配备和使用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实验仪器设备,确保设备的精确度和完好率。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设备所处环境。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使用到许多精密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有一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空调、除湿机以及通风设备的配备,确保室内环境整洁,满足这些仪器设备的工作要求,以免因实验室环境问题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3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体系运行 检验检测机构应提高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质量监督员、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等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强化其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管理层面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应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的、符合机构自身要求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依。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体系文件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人员对工作严谨性的关注,让有关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应将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到位,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3.4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监测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评价三个方面。目前对于实验室及数据处理的质量管理相对重视,而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相对困难,为确保环境监测现场采集样品所具代表性,强调现场监测的规范性,首先要判断所监测的环境与点位布设的合理性,选取准确的监测方法以及保存样品的条件,调试及校准好现场采样设备,在此基础上规范采样步骤。在现场环境监测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融入质量管理。同时现场监测人员必须是持有环境监测上岗证,确保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5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真实反映污染防治效果、准确体现排污量的环境信息。加强数据审核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的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环节。为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2015年12月环保部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因此,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的环境质量管理手段,加强数据审核,强化样品的分析和记录,保证监测数据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有了蓬勃发展,城市工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经济发展的代价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规范环境监测技术、方法、设备等各个环节,制定本制度。 一、质量控制内容 1、监督实验室对各项有关质量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2、各种分析仪器、监测仪器的维护及定期检查、核准; 3、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4、核准上报的监测数据; 5、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技术业务培训。 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1、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2、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仪器管理使用管理制度; 4、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5、原始数据、记录、资料管理制度。 三、实验室仪器养护 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并指定专人负责,所用仪器定期检修和核准,使用方法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进行维修和保养。 2、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记录好仪器

使用前后的情况,由专管人员签字。 四、监测分析 1、监测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频次、时间和方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 2、监测人员应经培训,熟练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3、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监测规程及要求进行采样; 4、分析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定的技术规范进行项目分析,分析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最新版本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五、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1、样品分析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工作,迅速进行三级审核程序,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按照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3、上报分析数据,应由负责该分析项目的监测人员仔细检查无误后,报分析室主任复核,确认分析结果有效并签字,报送公司环保部门。 4、分析报告应包括完整原始数据、所用的分析方法、采样日期、分析日期、报告日期,以及采样人员、分析人员签字。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

1. 发病率W 10%、 2. 现患率调查,每年一次。 3. 漏报率W 20% 4.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必要时监测。细菌总落数(CFU/cm2)fI、n类环境物表W 5;川、W类环境物表W 10; 5. 手卫生监测:重点部门每季度监测一次,手表面细菌总落数(CFU/cm2)^①卫生手消毒后W 10; ②外科手消毒后W 5。 6. 空气卫生学监测:①洁净区域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②非洁净区域必要时监测。 7. 医院洁净手术部监测:①分级用房; ②日常管理; ③环境卫生学监测;常规监测/专项监测/物表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④静压差监测 8. 消毒剂卫生学监测:①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监测(试纸法)T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戊二醛每周一次。 ②细菌污染量检测T消毒剂CFU/ml W 100,无致病菌;灭菌剂无菌生长。 9. 蒸汽压力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合格率100%。①工艺监测(物理监测):a.每锅T测量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记录灭菌器型 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 b. B-D试验(设备控制测试):T每日第一次空载进行一次; ②化学监测:T a包裹控制T包内指示卡,每包; b暴露控制T包外各种化学指示胶带,每包;

③生物监测(载荷控制T生物指示剂):T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监测法,每周一次; ④灭菌物品抽样培养:必要时进行; 10.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①日常监测T a记录应用时间、照射累计时间; b照射强度监测(物理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紫外线照度计)/化学指示物监测(紫外线化学指示卡),每季或半年次。 ②生物指示物监测T生物菌片 11.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合格率100% :①工艺监测(每锅进行) ②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③生物监测(每周一次) 12. 干热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合格率100%:①物理监测法(热电偶检测法) ②化学监测(每包内、外化学指示物进行) ③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每周一次) 13. 医疗用品监测:①生物监测T灭菌医疗器材监测/消毒医疗器材监测(必要时采样) ②相关证明审核T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4.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①清洗效果监测T操作流程(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6步进行) ②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T常规监测T a消毒剂浓度监测,每日一次 b.生物学监测T消毒内镜每季一次(细菌总数v 20CFU/件)、灭菌内镜每月一次(检测无菌) 15. 器械清洗效果监测:①目测T肉眼裸视法/放大镜观察法 ②监测有机物污染法: a. 残留血试验T联苯胺-双氧水法/蓝光实验/残留血试纸法/杰力试纸测试法、 b. 残留蛋白质法T水合茚三酮法/双缩脲法; c. ATP生物荧光法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对策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对策 摘要:做好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环境问题却成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以及国家有关文件指示和民心所向,环境监测成为环境保护环节中,最核心的部分。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记录、回传、分析、反馈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对于当前的环境监测情况而言,环境监测技术比较匮乏,缺乏灵活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当下国家环境监测数据的方法展开分析,抓住监测数据的核心层面,为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献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质量;对策 随着全世界和每位公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时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亟不可待。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不断出台新的环保政策,结合法律法规,以环境监测为主,通过真实、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来衡量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以此来跟踪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各个部门需要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来改善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一、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是当下环境保护工作中最直观、最高效的部分。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1]。同时,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一方面为环保部门提高切实可行的管理基础,另一方面为环保部门的监督提供方便,同时提高生产单位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直

接决定着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环保工作的可行性,同样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底线和基础。 二、当前环境数据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 (一)监测仪器数据回传 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在工厂或者自然保护区安装监测仪器,对区域内的大气、漂浮物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的监测,并通过监测仪器将数据回传,以此来达到环境数据的监测工作。例如,化工企业的烟气排放,噪音粉尘对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指示,在化工企业安装环境监测仪。环境监测仪通过分时段对工厂内部的大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当污染物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监测仪会发出报警,提示生产单位,做好污染物跟踪工作。环境数据监测仪也存在着相应的缺陷。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仪需要直接与污染物进行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污染物中复杂的成分,会对监测仪造成腐蚀或者其他的破坏,使得监测仪性能降低,监测数据失准,导致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环保数据监测作用。 (二)回传数据客观分析 回传数据的客观分析,是对数据监测工作的补充。当前的数据分析,主要以数据标准为依据,通过对时段区域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比对。当回传的数据,在特定时间内超标的情况下,需要对该污染企业追责。回传数据的分析,是需要人工和智能共同参与完成,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员的失责,专业性人才的缺失,都会影响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同样,人员对数据分析设备缺乏操作能力,也会使监测数据的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 第一部分任务与目标 1.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表1 描述了各个环节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表1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 2. 工作计划的制订

2.1 监测数据的质量目标一旦确定后,便可编写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应针对以 下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 2.1.1 实验设计 2.1.2 组织机构 2.1.3 实验器材的准备 2.1.4 分析测试 2.1.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 2.1.6 数据质量的评价 3.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了完善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体系和制度,必须建立质 量控制指标体系,即评价室内和室间质控效果的量化指标,例如,工作曲线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空白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平行双样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加标回收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等。 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 (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I SO/IEC 17025:2005)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体系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下高效、规范的运作。 第二部分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 第一章地表水和废水监测 1.1 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

2015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docx

2015 年湖州市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医院感染管理(80 分)检查重点:以 ICU 或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为主线的追踪检查 序评价内容 有医院感染监 1测指标体系,按 照《医院感染监 测规范》(WS /T 312-2009 ) 开展监测工作 并记录。 3 按照手卫生规 范,正确配置有效、 便捷的手卫生设备 和设施, 2为执行手卫生 提供必需的保 障与有效的监分档评价标准 1.有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 C S / T 312-2009 )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 2.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 C 文件。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 有会议记录或简报,定期(至少每季度)发布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B 对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提出预警和改进诊 疗流程等建议。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真实、准确、完整,能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 A 据,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 C 施规范。 C2.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有效、齐全、使用便捷。 职能部门有对手卫生设备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导、检查、总结、 B 反馈,有改进措施。 A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性≥95%。 评价说明与评分 查医院感染监测的原始资料。 评分标准: 1. 监测记录未保存或不真实不得分;不准确扣 2 分, 不完整扣 1 分,无分析讨论或信息反馈扣 2 分 . 2. 未定期进行分析讨论,每缺一次扣 1 分;会议内 容简单、无分析和改进措施扣 1 分;制度未结合医 院的实际情况扣 1 分; 3. 未定期发布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与建议扣 2 分。 (扣完为止) 查相关制度与资料,现场查看。随机观察不同科室 医护人员至少10 人洗手的依从性。 评分标准:(该项可倒扣) 1. 设施、设备与用品每项不符要求扣 1 分/ 处 / 项。 2. 医务人员依从性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 位。 3.无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或可操作性不强扣 2 分;不全扣 1 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