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熵理论的建设项目参与者多目标协同群决策模型

基于熵理论的建设项目参与者多目标协同群决策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瞧法,刚好瞧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瞧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与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与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与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3、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与咨询而言仍然就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与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与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与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与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瞧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就是系统的、独立的与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与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认为非理性模型与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与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与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与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理论与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模型、Krumboltz模式、Tiedeman模式与Gelatt模式。 (1)Tiedeman模式 虽然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与肯定,但就是Super认为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与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与权重她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就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 足,Tiedeman,O’Hara与Harren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模式):把个体瞧作就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与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与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与主动性。Tiedeman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瞧到,Tiedeman模式仅仅就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与深入。 (2)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简称CIP理论)

管理决策模型与软件

《管理决策模型与软件》 期末大作业 课程:管理决策模型与软件 院(部):管理工程学院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2班 学生姓名:罗涛 学号: 2008021327 指导教师:刘学理 完成日期: 2011.6.16

目录 大学生网购支付方式研究背景 (2) 1 计算支付方式的频数分布和相对频数分布 (4) 2 绘制支付方式频数分布的条形图和相对频数分布的饼图 (4) 3 计算每一支付方式下花费金额的频数分布和相对频数分布 (5) 4 描述各种支付方式的集中趋势 (6) 5 描述各种支付方式的离中趋势 (6) 6 描述各种支付方式的分布形态 (6) 7 讨论引入会员卡支付方式后顾客购买额的变化 (7) 8 一元回归方程分析 (7) 9 多元回归方程分析 (8) 10 给定顾客的年会员卡支付数额预测 (9) 11 两部分资料的描述统计与初步预测 (9) 12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10) 13 用推断法说明单个处理均值的合理性 (11) 14 研究推广和其他分析 (11) 附录统计调查原始数据 (13)

《管理决策模型与软件》期末大作业 大学生网购支付方式研究背景 1、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与传统的购物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网上购物在我国高校学生中流通也仅仅只有几年的时间。至此,网上购物在各大高校掀起热潮,本次研究着重从大学生入手,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的行为。 2、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的调查研究”,但结果往往都局限于大学生本身以及对商家营销策略的单方面研究,但对于引导大学生合理网上购物和对商家营销策略未给出相应的结论性证明,而这些空缺正是我们此次研究的针对性课题。 3、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我们的研究从大方向上出发,以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整体下手,涉及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各个方面,并对此作出详细的介绍说明。 4、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有什么样的区别? 带着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本次的机会,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我随机调查了宿舍附近的60名有过网购经历的同学的网购信息,记录他们的网购付费方式和所付金额等,构成付款方式数据样本。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数据整理和描述方法,对学生付款方式进行分析,分析所付金额的变化及其数量特征,以此来研究影响付款方式和支付金额的因素。 为了证明学生网购消费与他们的月消费有关。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月消费对网购消费是否有影响,要证明分析的是否正确,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组成一个样本进行调查,采集了有关月生活费、网购次数和网购金额的统计资料。根据样本数据,函数和分析工具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估计网购支付额的回归方程,分析生活费的变化时,网购金额的变化及其数量特征。 根据样本数据,分别利用图表、函数和分析工具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估计所付车费的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提交研究报告,在报告中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业——决策风格和CASVE循环模型

决策风格和CASV循环模型 一、对自身的决策风格的认识: 我个人的决策风格属于谨慎型。这种决策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使损失的危险降到最小。谨慎风格的人认为,人们应该时刻注意到事情可能变坏的趋向,并且选择能够避免导致毁灭性结局的决策。这种决策风格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具有重大损失可能的高度冒险性工作,如股票、房地产等。 在这里,谨慎决策不仅安全,而且可以带来虽不巨大但很稳定的收益。谨慎风格的人不可能被委托来设计一项庞大的工程或经营巨款。因为他们不愿意冒险,不受潜在奖励的诱惑,对投机性很大的计划不感兴趣。 这种风格的弱点在于,有些千载难逢的良机很容易被错过, 而且在力图使损失减到最小时,可能忽视了潜在的收益。 二、决策的CASVE模型带给我的启发以及如何应用该模型: CASV循环包括五个阶段: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CASV蹴是这五个词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它可以在整个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指导。这一循环如图所示:

CASVE 循环 综合 评估 迭择排序 给我启示是:计划是用来实施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计划的漏洞,一边实施一边完善,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最终才能和理想越来越近。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反复思考着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这样几件事情,循环螺旋式上升。 下面是具体应用: 一、沟通(Communication ) 在这个阶段,我们收到了关于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通过内部或外部交流途径传达给我们。内容沟通包括情绪信号,还有身体信号。外部沟通包括父母对我们的职业规划的询问,同事、朋友对我们的职业评价,或者是杂志上关于自己的专业的文章。 这是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选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通 过各种感官和思考充分接触问题,发觉存在一个差距已不容忽视。

数学模型在管理决策中的几种应用

几种数学模型在管理决策中的简单应用 由管理决策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知道,数学是推动决策理论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合适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合理解决现实决策问题之关键。通过数学模型,能较准确地测定该模型内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供人们做出分析、预报、决策或者控制。本文通过列举数学模型在管理决策领域中几个方面的应用,意在引起大家对数学模型的重视,以便保证最优地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所反映的问题,做出较好的决策,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模型介绍 (一)、利用期望值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 处理风险型决策问题,简易可行的方法是利用期望收益最大的原则进行方案选择。即进行备选方案的收益(或损失)比较,选择收益(或损失)最大(最小)的方案。实例如下, 设某一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收益表如下 E(B)=0*0.3 +30000*0.7=0 +21000=21000 所以,我们根据期望收益最大原则选择方案B o (二)、利用极值存在条件求最大利润的产出水平 生产经营者要根据成本情况和销售情况确定最佳产量,取得最大利润。因此, 选取简单易行的数学模型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利用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求解最大利润的产量则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实例如下, 设某一产商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函数分别为: MC g —Q 20 MR =50 -14Q 又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可知MC=MR,解得Q! = _15,Q2二2, 所以取Q2=2 (三)利用shapley值法建立收益合理分配模型 n个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于他们之中若干人组合的每一种合作,都会得到一定的效益。当人们之间的利益是非对抗性时,合作中人数的增加不会引起效益的减少。这样,全体n个人的合作将带来最大效益,n个人的集体及各种合作的效益就构成n个合作对策。Shapley值是分配这个最大效益的一种方案。 1、s hapley值定理的描述。 设】三[l,V]是n人合作对策,则存在唯一的一组shapley值: , (n — s)!(s — 1)! s / ?(v)=Z ----------- ----------- [v(s)-v(*)],i =1,2,…,n i w n! \ (v)表示第i个伙伴企业从联盟整体中分配到的利益;s表示包含有伙伴企 业i的一切联盟;s表示联盟s的规模,即s中所含企业的数量;v(s)表示联盟s 的利益;v(s j)表示联盟s中如果没有企业i参加时的利益;显然,可以注意到:表示联盟S 中有i参加的利益与没有i参加的利益差值,即表示伙伴企业i对联盟s的贡献。把伙伴企业i对它所参加的联盟的所有贡献加起来便得到伙伴企业i所应分得的利润。把这样一种利润分配方法称为Shapley值利益分配法。 2、实例分析 举例如下:甲乙丙三人经商。若单干,每人仅能获利2元;甲乙合作可获利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陈桂芳 2111640085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基本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教育心理学 1引言 目标设置理论作为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自1967 年目标设置理论被提出以来,大量学者进一步研究,使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日趋丰富,并广泛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目标设置理论作为近年来研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激励理论之一,也被我国学者引入到教育领域用来激发学生动机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2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 2.1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 目标设置理论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诸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对目标与行为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1923年,Tolman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目标。[1]他认为人的行为以目标为导向,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物都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1935年英国学者Mace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但他的研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在此后的工业心理学教科书(Ryna&smtih)中引用了他的研究。 1958年,Atkinson提出通过任务难度来测量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并且任务难度与绩效呈负相关。[2] 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著名的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 A. Locke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3]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标设置最初在工业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己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4]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早在 1909 年 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 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 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

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 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 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 Gelatt 模式。 ( 1 ) Tiedeman 模式 虽然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 Super 认为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 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 Tiedeman , O ’ Hara 和 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 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 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 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教学大纲 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2016年09月

编写说明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2、预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 3、修读对象: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4、课程教材:作者:H.Davenport,《大数据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参考教材: 【1】《数据、模型与决策》,作者: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管理决策理论、技术与方法》,作者:张所地、吉迎东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管理决策与模型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该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在管理决策中学会建立代数模型及计算机模型,把计算机求得的结果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管理决策问题。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决策的模型,学习决策的数量化方法,决策的评价以及决策的支持体系,决策自动化等。并以EXCEL为工具,运用EXCEL来进行各种管理决策。 通过学习管理决策科学中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决策分析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经济决策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应用。 四、教学模式 课堂讲授与习题和案例讨论,配合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五、教学进度:每周 3 学时,共48 学时

第一章管理决策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Session Objectives)】 掌握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知道决策者应具备的素质。【教学重点(Key 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决策的概念与科学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Teaching Hours)】 课堂讲授:8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 Outline)】 第一节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管理决策的分类 第三节决策者的素质与能力 第四节科学的决策与如何科学地决策 【思考题(Questions)】 1.什么是决策?如何从广义的概念上来理解决策? 2.决策有哪些属性和特点? 3.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 第二章管理决策的科学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Session Objectives)】 熟练掌握科学决策的程序,学习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Key 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决策 【课时安排(Teaching Hours)】 课堂讲授:8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 Outline)】 第一节决策的程序 第二节智囊团与决策机构

多目标决策方法20页word文档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决策空间:}0)({≤=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二、几种常见方法简介及应用 1.加性加权法 (1)基本假设:1.属性描述用基数定量描述,且相互独立; 2.价值函数的形式是加性的。

“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爱德温?洛克(Edwin Loch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形成人的内驱力,指向行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那么,目标设置理论如何应用,才能使学校管理达到最优化呢? 1.明确作用,全员重视。在学校管理中,要让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明确目标设置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就是一种动力,要帮助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目标设置理念,合理地、科学地、规范地设置目标,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目标匹配,适应需要。对于各级各类人员,在制定目标时,要关注明确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学校部门设置的目标,同样也要具体、明确、适宜难度、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因为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适宜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这样就能使教师从目标反馈信息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要认识到这类目标能够使教师做出目标承诺,使他们的内驱力不断强化,完成任务的努力度不断维持。当然,不同的人

员,不同的部门,目标设置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设置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所以在设置过程中有些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3.全员参与,激发效能。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参与目标设置比被分配目标更能获得高的工作绩效。在学校管理中,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所属部门、所属组织中的目标定位,自己的目标在部门和组织目标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明白自己的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目标、部门目标的最终实现所起的作用。积极参与目标的设置能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参与目标设置,使员工在自我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等方面得到历练,强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员工在面临困难目标时,能充分相信自己,勇于挑战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4.适时调整,获得满意。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获得满意感,拥有成就感。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会激发另一个目标的确定,甚至是更高、更难目标的确定。学校的各级各类目标既要服从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又要服务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以及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有时,子目标的实现无法触动层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及时调整子目标的目标体系以适应为实现层目标服务的要求。例如,教导处所制定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研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 年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Gelatt 模式。 (1 )Tiedeman 模式 虽然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 认为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Tiedeman ,O ’ Hara 和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Tiedeman 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2 )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简称CIP 理论)Peterson 、Sampson 和Reardon 提出了CIP 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给个体必要的职业和生活计划技能从而帮助个体成为足智多谋的和有责任心的职业问题解决者和职业决策者。有效的问题解决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一个按等级排列的金字塔。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知识领域: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了从问题识别到执行决定的程序性知识;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执

数学建模教学插件多目标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AH代数模型

层次分析法建模课件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多目标决策方法 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采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 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 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 然现象、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基本内容:(1)多目标决策问题举例AHP建模方法 (2)AHP建模方法基本步骤 (3)AHP建模方法基本算法 (3)AHP建模方法理论算法应用的若干问题。 参考书: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第9章;第三版,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 2、程理民等,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第10章),清华大学出

版社 3、《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修订版),第11章,第7节,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问题举例: 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④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 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⑥发展晋升(promote, 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

目标设置理论

目 标 设 置 理 论 在 新 飞 集 团 的 应 用 分 析 系别: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42 学号:201111210229 姓名:钟倩

目标设置理论在新飞集团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标设置理论最初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前,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类型的目标以及如何在目标与绩效之间作出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使目标影响动机,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并使人们根据目标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进而影响行为的持久性,是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关键。 关键字:目标设置理论新飞集团应用分析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目标机制 (一)目标通过四种机制影响绩效: 1、目标引导注意和努力指向目标行为而脱离非目标活动,这一影响同时发生在认知和行为中 2、目标有决定努力付出多少的作用,高目标比低目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目标影响行为的持久性。研究发现,当参与者被允许控制任务时间,困难目标延长了努力时间,然而在平衡了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之后会缩短努力时间。面对一个困难目标,个体可能会在短期内工作得更快更紧张或者在长期内工作得更慢更轻松,有研究发现,紧密的工作日程比宽松的工作日程更会导致较快的工作节奏 4、目标会通过唤醒、发现或目标任务知识和策略的使用来间接地影响行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认知和动机的结果,但目标的元素又能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在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中可发现这样一些结论: 1、面临任务目标时,人们会自觉地使用与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业——决策风格和CASVE循环模型

决策风格和CASVE循环模型 一、对自身的决策风格的认识: 我个人的决策风格属于谨慎型。这种决策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使损失的危险降到最小。谨慎风格的人认为,人们应该时刻注意到事情可能变坏的趋向,并且选择能够避免导致毁灭性结局的决策。这种决策风格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具有重大损失可能的高度冒险性工作,如股票、房地产等。 在这里,谨慎决策不仅安全,而且可以带来虽不巨大但很稳定的收益。谨慎风格的人不可能被委托来设计一项庞大的工程或经营巨款。因为他们不愿意冒险,不受潜在奖励的诱惑,对投机性很大的计划不感兴趣。 这种风格的弱点在于,有些千载难逢的良机很容易被错过,而且在力图使损失减到最小时,可能忽视了潜在的收益。 二、决策的CASVE模型带给我的启发以及如何应用该模型: CASVE循环包括五个阶段: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CASVE就是这五个词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它可以在整个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指导。这一循环如图所示:

给我启示是:计划是用来实施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计划的漏洞,一边实施一边完善,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最终才能和理想越来越近。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反复思考着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这样几件事情,循环螺旋式上升。 下面是具体应用: 一、沟通(Communication) 在这个阶段,我们收到了关于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通过内部或外部交流途径传达给我们。内容沟通包括情绪信号,还有身体信号。外部沟通包括父母对我们的职业规划的询问,同事、朋友对我们的职业评价,或者是杂志上关于自己的专业的文章。 这是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选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各种感官和思考充分接触问题,发觉存在一个差距已不容忽视。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Tiedeman(泰特曼)模式 Tiedeman受white(1952)研究人类生活和生存竞争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Erikson(1950)划分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理论,认为职业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并特别强调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决策发展的一致性,提出了一个以分化与整台贯穿职业决策过程的模式。 一般来说.分化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或是通过同一性和所从事或学习的职业的特点耗直我融入职业世界中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分化指对可考虑韵事件作分析;整合则是将分化的部分再予以统合,以符合个体钧需求。这两种心理作用在整个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不断进行。 整个职业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 第一,预期阶段(anticipation),该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1)试探(exploration):考虑不同选择方向及可能目标; (2)具体化(crystalization):经过对各种选择方向或目标优缺点的斟酌,情况逐渐清楚;

(3)选择(choice):选定一个能解除目前困扰的目标; (4)明确化(clarification):再审视,修正与调整准备要行动的目标。 第二,实践与适应阶段(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包括三个步骤: (1)入门(introduction):开始执行自己的选择,也是新经验的开始,在新的环境中,争取他人的接纳; (2)转化(reformation):调整步伐与心态,专心一致,肯定在薪环境中的角色,全力以赴; (3)整合(integration):个人的信念与集体的信念达到平衡与妥协。 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作出职业决策,而第二个阶段则是对前一阶段的决策钧实践和检验。 后来,Anna Miller-Tiedeman和David-Tiedeman在先前模式的摹础上,对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个人主义论的职业决策模式。关于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问题,Tiedeman(1990)认为:决策的合理性是指决策结果符合个人现实的程度。现实是个体对决定环境的一种觉察。一个人作了决定,要符合谁的现实呢?他们认为现实可以区分为两种:个人现实与集体现实。 个人现实(personal reality)是一种主体的现实,主要说明个人知觉到什么是对的,纯粹是一种感觉,决策者觉得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方向是对的、恰当的,其过程是朝着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的。 集体现实(common reality)是一种客体的现实,是指别人认为决策者该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教 学大纲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教学大纲 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2016年09月

编写说明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2、预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 3、修读对象: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4、课程教材:作者:,《大数据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参考教材: 【1】《数据、模型与决策》,作者: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管理决策理论、技术与方法》,作者:张所地、吉迎东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管理决策与模型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 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该课程的任务是让学 生掌握在管理决策中学会建立代数模型及计算机模型,把计算机求得的 结果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 管理决策问题。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决策的模型,学习决策的数量化方法,决策的 评价以及决策的支持体系,决策自动化等。并以EXCEL为工具,运用EXCEL来进行各种管理决策。

通过学习管理决策科学中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决策分析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经济决策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应用。 四、教学模式 课堂讲授与习题和案例讨论,配合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安排学生上机操作 五、教学进度:每周 3 学时,共 48 学时 第一章管理决策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Session Objectives)】 掌握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知道决策者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Key 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决策的概念与科学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Teaching Hours)】 课堂讲授:8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 Outline)】 第一节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管理决策的分类 第三节决策者的素质与能力 第四节科学的决策与如何科学地决策 【思考题(Questions)】

(目标管理)多目标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H)代数模型离散模型

层次分析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多目标决策方法 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採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 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 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基本内容:(1)多目标决策问题举例AHP建模方法 (2)AHP建模方法基本步骤 (3)AHP建模方法基本算法 (3)AHP建模方法理论算法应用的若干问题。 参考书: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第9章;第三版,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 2、程理民等,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第10章),清华大学出版社 3、《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修订版),第11章,第7节,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问题举例: 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④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 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⑥发展晋升(promote, 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 工作选择 贡献收入发展声誉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可供选择的单位P1’P2 ‘----- P n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英语:Goal-setting Theory)是一个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Edwin A. Locke)提出的动机理论。研究发现,外来的刺激,例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压力等,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工作目标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表现,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能把个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的行为向特定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一个明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配合合适的反馈,可以令个人的工作表现获得更大的提升。 目标设定理论的相关研究指出,设定的目标具有以下特性时,会有较好的激励效果。 1.目标定义明确:目标的定义包括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完成的时间等。 2.目标挑战性适当:设定的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其难度又不超过个人的承受范围,这样的目标可以产生激发潜力的效果,反之,太简单的任务容易让人觉得无聊,太难的工作则让人有挫折感。 3.回馈:人们不仅应有目标,更应定期地得到有关这些目标的达成状况。 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难度。 从明确度来看,目标内容可以是模糊的,如仅告诉被试“请你做这件事”;目标也可以是明确的,如“请在十分钟内做完这25题”。明确的目标可使人们更清楚要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目标设定得明确,也便于评价个体的能力。很明显,模糊的目标不利于引导个体的行为和评价他的成绩。因此,目标设定得越明确越好。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本1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另外,目标的明确与否对绩效的变化也有影响。也就是说,完成明确目标的被试的绩效变化很小,而目标模糊的被试绩效变化则很大。这是因为模糊目标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多种可能的结果。 从难度来看,目标可以是容易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个题目;中等的,20分钟内做完20个题目;难的,20分钟内做完30个题目,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0个题目。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一般来说,目标的绝对难度越高,人们就越难达到它。有400多个研究发现,绩效与目标的难度水平呈线性关系。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前提条件就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在这样的条件下,任务越难,绩效越好。一般认为,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是因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来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 目标对绩效直接产生的影响,可用模型表示,见图1。

目标设定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第三章目標設定理論的概念與應用 一、前言 當我們在從事一件事情時,在心理可能會有一些構想和處理步驟,或者可以說是心中的圖案,它是我們行動的指引也是努力的方向,也預期了可能達到的程度,其實這就是一種目標設定(g o a l-s e t t i n g)。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上多數的教師與教練都會同意動機的引起與持續是影響學習效果相當重要的一環,而目標設定即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技術,適當地應用目標設定的方法,可以引起學者的動機,增加努力的程度,亦可維持學習與訓練的效果。目標設定在工業和組織心理學的領域中,已廣泛被應用於實際的研究與管理上。從許多的研究中可以知道目標設定對於工作表現與自我概念的增進,早已獲得正面的肯定與評價,而且透過正確而適當的目標設定,可以增進16%的工作表現(l o c k e e t a l.,1981)。此外L o c k e(1985)在目標設定於運動上的應用一文中亦將其結論歸納成下列五點:(一)明確困難的目標比容易簡單的目標有較好的表現;(二)短期目標可視為達成長程目標的一種方法;(三)目標影響表現是基於努力、持續力、注意力的方向與工作策略的發展;(四)過程中回饋的提供是必須的;(五)目標必須被接受才能影響表現。 目標設定除了可增進運動表現外,另一重要影響就是目標本身是一種誘因,它會引起動機、持續努力及增強行為,並將注意力和行動投入在整個過程中。

二、目標設定的概念 目標設定理論認為明確而困難的目標,將會比簡單目標、無目標或模糊目標有較好工作表現(L o c k e t a l., 1981; L o c k e &L a t h a m,1985,1990)。目標難度是指目標可能達到的機率(p r o b a b i l i t y o f g o a l c a n b e r e a c h e d),也可以說是在一個工作上達到特定熟練的標準(L o c k e e t a l.,1989)。如網球第一次發球必須達到60%的進球率(達到目標的機率),明確目標是一種量化的程度,確實指出什麼必須被完成。由上述可知目標難度與目標明確性是相對的概念,意即有目標難度時必定明確的目標,而有明確目標時,卻未必是有難度的目標。L o c k e 與L a t h a m(1991)的研究中歸納出明確而困難的目標與工作表現間,有三點穩定而一致的發現: 1、當個體有足夠的能力與高承諾時,愈困難的目標會有越 好的工作表現。 2、明確而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會比模糊目標或是沒有目標 產生較高水準的表現。 3、明確的目標在表現上會比模糊目標有較穩定一致的表 現。 由上述可以了解到運動員在參與運動訓練與運動競賽的過程中,必須要設定適當的目標,藉以提升訓練的績效,並維持個體繼續參與運動的動機。 三、目標設定的性質與屬性 所謂的目標是指一個行動目的(a i m),通常我們都會把目標定義為個體企圖要達到或完成的行為。而在體育教學或運動訓練上,大都將目標視為在某一工作(t a s k)上達到特定熟練的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