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讲课稿

教育学讲课稿

教育学讲课稿
教育学讲课稿

《教育学》(修订三版)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简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能反映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科研取得的新成果,以及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重视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育

实际中的运用,比较符合教学要求,有自己的特色。本书第一章是导论,旨在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教育,培养学习教育学的兴趣。第二、三章介绍教育的两方

面基本规律。第四章至第六章使学生对基础教育的全貌有一个了解,围绕教育

目的,讨论实现教育目的的两大载体——学制和课程。第七章讨论教师,因为

“教师是发生在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中并通过所有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变

革的关键活动者。”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讨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十四

章至第十八章是作为实施全面发展的途径提出来的。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和教

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

本次修订增加了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吗?——是,教育与社会共存在、共发展。

四、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

1、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教育方法是言传身教;教育对象是

全体儿童。

2、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具备了独立的社会职能;教育有了阶级性。

问题:为什么学校在奴隶社会形态中产生?学校的产生有哪几个条件?

①文字、典籍的出现;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国家的出现。

3、封建社会:学校体制趋于完备(唐代的“官学”和“乡学”);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

级性;欧洲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性。

4、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生产要求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出现了

义务教育的提法和做法;教育仍然具有阶级性。

5、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

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

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有本质的差别,但两者又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是指什么?

——都属于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等。

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和不平衡性。

五、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体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及教育规律。

问题:我国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七、教育有哪三条基本规律?

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2、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八、教育是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观点和主张有哪几方面?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什么?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

论》。

2、18-19世纪的教育名著: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林

哈德与葛笃德;

3、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德国哲学家康德;

4、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第一部有科

学体系的教育学。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

1、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2、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

3、美国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做中学”;现代教育学

派;

4、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巴格莱的“新传统教育学派”;

5、7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罗杰斯。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产生

1、中国教育界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问题的教育家——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凯洛夫的《教育学》对我国的影响较大。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

教育可以使学生个体发展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

问题: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什么是人的个性化?

教育育人功能的主要表现:

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

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要求学员看书,加强理解。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育人功能。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

作用于经济。

问题:教育是消费性的、文化性的,还是经济性的?——要辨证地看,学校教育产生的初期,教育被认为是消费性的、文化性的可能是合理的,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观点就大大改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力资本”、舒尔茨等)问题:教育为什么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重大的作用?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共识: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军事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而归根结蒂是教育的竞争。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政治。

教育政治功能的主要表现:

1、教育能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

3、促进政治民主化;

4、实现社会控制。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教育的发展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的主要表现:

1、传递、保存文化;

2、创造、更新文化;

3、传播文化。

第二节我国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

问题:什么是劳动者的素质?包括哪三个层面的含义?

二、培养科技人才;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1、什么是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的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3、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生理发展是物质基础,心理和社会发展影响生理发

展。

4、人的发展的特点:顺序性和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互补性

和协调性。

5、人的发展的动力:生理发展的动力——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

心理发展的动力——社会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引起

的新需要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之

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内因,即动力;

受教育者通过与社会的不断交往,外在的社会适应要求不断转化

为其内在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

(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问题:根据这一点,我们有何启示?——如果在成熟即将出现时,提供适宜的学习和训练,将促使成熟的到来,加速个体的身心发展;无视成熟、试图超越成熟或消极地适应成熟,都会影响和阻碍个体的身心发展。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批判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和完全否定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两种错误观点。(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天然的自然和人化的自然,教育

应该归属于社会环境里。

2、人类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

3、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问题: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

2、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

问题: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主导作用吗?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教育者能按教育规律做好工作,学生又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能发挥主导作用,否则不能起主导作用。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育自身的状况;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看书理解:外在要求——被人接受——转化为内在需求——对人产生影响。

这种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1、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

身发展的;

2、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

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3、能否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和发挥。

注意:要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把握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三)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做到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生的发展

1、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①身体的发展比较平稳;

②身体组织和器官迅速变化;

③大脑发展快。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①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

②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较迅速;

③思维逐步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过渡;

④自我意识在发展。

(二)初中学生的发展

1、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①身体迅速生长;

②性成熟开始;(注意什么指第一性征,什么指第二性征)

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巨大变化。

2、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①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②情感丰富,性的成熟;

③意志行为更为复杂;

④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

(三)高中生的发展

1、高中生的生理发展

①身体的发育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②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③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

2、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①认知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②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成熟;

③自我意识发展渐趋成熟;

④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⑤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的教育

(一)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三)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四)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纪的教育;

(五)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重视生命科学教育并把它作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例说明)(七)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第三节青春期教育

一、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

(一)幼稚性与成熟性并存;

(二)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

(三)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

(四)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二、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一)情感的教育;

(二)良好人格的训练;

(三)以性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四)法制观念的确立;

(五)性教育;

(六)学校、家庭和社会青春期教育合力的形成。

第四章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

第一节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一般概念

一、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国家所规定的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方向和目标,所指明的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

总要求、总规格。

学制:是构成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级各类学校总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期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所应达到的培养要求、质量规格。

二、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

(一)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二)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三)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

(四)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制约。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1、回顾教育目的的发展历程

2、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确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

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上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③借鉴和吸收全人类的思想成果;

④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排除干扰,为达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奋斗。

问题:目前,对达成我国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造成干扰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理解?

——最主要干扰是来自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P62下)

第三节我国的学制和学制改革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和沿革

1、1902年,清政府正式拟订我国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癸卯学制。

二、我国现行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培养目标(学员自己了解,略讲)

三、我国的学制改革(略)

第四节我国的民办教育和“两条腿走路”方针

一、关于民办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二、何谓“两条腿走路”?

——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广大群众等办学并举。

第五章我国的中等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第一节中等教育概述

一、中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中等教育的结构与“分流”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的三级分流,初中以普通教育为主,分流模式及其培养目标日趋多样化。

第二节义务教育概述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

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二、义务教育思想的孕育

三、义务教育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义务教育诞生于欧洲,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颁布教育法令,第一次把“教育”

与履行法律“义务”联系起来,以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进和实现国民教育的普及。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

四、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

1、义务教育的强迫和免费;

问题:义务教育就一定是免费教育吗?——否。

2、义务教育的普及、平等和基础性;

问题:义务教育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性?(补充)

3、义务教育的民族性和公共性;(义务教育的灵魂)

4、义务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务教育有没有阶级性?

5、义务教育制度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6、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实施义务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

7、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政府行为。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诞生及其实施

一、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历史

1、我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主张——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建议

“废科举、兴学堂”的做法;

2、我国由地方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具有义务教育性质的教育法令——湖北巡抚端方颁

布的《鄂省普及学塾章程并示》24条;

3、我国由中央政府提出的第一个义务教育的法令——1911年颁布的《试办义务教育章

程案》和《强迫教育章程》。

4、建国后,党和政府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实施义务教育——1956年的最高国务会议

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国家宪法确定要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82年12

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198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4年底,全国实

现“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二、《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

(一)关于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义务教育法》的适用范围

“适龄”是指从必须入学开始到允许离校的年龄段。6周岁——7周岁,成绩优异,提前达到初中毕业的程度,可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三)关于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四)关于义务教育的学制——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有“六三”制,有“五四”制,还有九年一贯制。

(五)关于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

(六)关于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最基本的是经费和师资。

问题:1、《义务教育法》里是如何规定义务教育的经费保证的?

2、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七)关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问题: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在义务教育中分别承担着什么责任和义务?

(八)关于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处罚措施

问题:对于不能履行义务教育的对象,法律有何规定?——要由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乡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免学或缓学。一旦原因消失,缓学的仍应入学。

三、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经验(略,自学为主)

第四节我国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一、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

二、“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各门学科和组织

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课程——某一门学科。

2、课程的分类:

①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显性课程)与潜隐课程(物质情境、文化情

境和人际情境)

②微型课程——一门教学科目常可根据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

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主题。如果将这样的单元独立地编

成一门课时不多的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自己的程度和进度,

借助阅读教材、视听教材、实验和电子计算机,或上少量的课,按照

一定的时间学完指定内容,即可申请考试,获得学习成绩,这就是微

型课程。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需求

(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三)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课程类型

根据课程的分化、综合的程度,分为:

(一)学科课程试分析其优缺点

(二)相关课程

(三)融合课程

(四)广域课程

(五)核心课程——也称中心课程、轮形课程,它是以个人或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为

核心,

第二节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第七章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第二节国家教师制度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节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八章德育原理

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德育过程

第四节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五节德育研究新进展

第九章学校德育的实施

第一节德育课程

第二节学科德育

第三节德育方法

第四节学校文化

第五节德育评价

第十章智育

第一节智育概述

第二节智育过程

第十一章体育与卫生

第一节体育

第二节卫生

第十二章美育

第一节美育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节美育的内容和实施

第十三章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第一节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第二节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中学生的职业定向指导

第十四章教学工作(上)

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十五章教学工作(中)

第一节教学方法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六章教学工作(下)

第一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课堂教学疾病的类型、表现及诊治设计

第十七章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节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第二节课外教育活动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第十八章班主任及班级管理活动第一节班级概述

第二节班级管理者

第三节班集体建设

第四节班级管理

第十九章教育科研活动

第一节教育科研活动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教育科研活动的准备

第三节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

第四节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大班科学说课稿

大班科学说课稿:大家来环保 旧铺中心幼儿园董凤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环保》。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活动来源): 《大家来环保》来自于大班主题活动《温江风情》。在这之前,红樱桃班的孩子对于自己美丽的家乡——温江已经有了很多的认识,孩子们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我们的周围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乱扔垃圾等。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我紧紧抓住这一兴趣点,围绕“环保”这一话题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由此设计了本次活动。新《纲要》中指出了科学领域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本次活动能以小见大,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参与,动脑、动手、动口,不仅能获得乐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说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孩子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意旨是“在环境中教育”,改变传统“空讲”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升华为“我要做”,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能力目标: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标: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养成不乱扔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幼儿认识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环保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幼儿懂得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讲课教案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知识说课材料

教育学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王国》,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理念世界”,是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的人。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 英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实验的归纳法”,1623年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捷克.夸美纽斯——《大家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是作者从事家庭教育经验的结晶;“白板说”;取消等级教育,提倡绅士教育,“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故”,轻视国民教育。“环境决定论”“形式教育”倡导者。 法国.卢梭——《爱弥儿》,人性本善,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远离社会影响(研究儿童)。近代启蒙主义代表人物。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深受卢梭影响“人本位价值取向”倡导者之一,“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形式教育之父”。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康德教育的继承者,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的奠基人”;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时间。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里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最早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 其教学模式是: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康德——最早在大学里开始教学课程。 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学》(其最有名的作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与赫尔巴特相对立。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经验与教育》。“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代表(活动中心课程、经验课程)。并把教育目的分为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 苏格拉底——“产婆术”(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其雄辩术和青年智者的回答法闻名;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学前班拼音a说课稿

学前班拼音a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学前班上册的第一课拼音,a。其实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拼音,学生基本会读,会认。那么就没有必要像教材上那样按部就班地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老师只需要把好关,听好每一位学生这个字母的发音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发到位就行。我以为,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a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也是学前班学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拼音。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学习a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启蒙课,可见其重要性。这一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单韵母a配有一幅图画,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在四线格中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二、教学目标 虽然刚入学,但大部分孩子已在幼儿园对拼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难免存在一些差异而已。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前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这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会a这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的音。 三、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a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教学的重点。发音的正确与否、声调读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后面的拼音教学,所以,让孩子们第一课就读正确带调的字母,显得尤为重要。四、教学难点 a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其实不能简单地说第二声或第三声是难点,应该说两个声调在发音时,学生容易混淆,在书写上也容易搞错书写的方向。 五、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会重点运用观察法、游戏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教学准备 1、一些五角星或小红花,帖于额头上,用于表扬已经掌握了本课学习要求的所有孩子。 2、做一顶方方的博士帽,帽身四面帖上四个声调。 3、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准备一面小镜子。 七、教学大致流程和教学策略 第一版块:谈话激趣。 我准备一本童话书,给学生们读一个简短又有趣的童话,然后告诉他们这些课外书里还藏着许多非常有趣的好听的故事,只要你学会了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了。 第二版块:教学新知 第一步,先问:小朋友们学到过拼音吗?会读这个音吗?出示“a”,让学生自己试着发音。多请一些学生读读。如果大部分对,表扬之后就说明白对在哪里。如果有错的,就借此教学a的正确发音方法:发音时把嘴张大,唇不动,直到发完音后也保持一会儿口形才行。 第二步,学习a的形。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本插图,提问:图上小女孩的哪个部位和a的形状有相像?通过小女孩的脸型和小辫子,配合教学字母a的外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还

(教育学)说课模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编者把《》安排在第x章第x节,一是为了让学生明确_____ 二是为了使学生初步受到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主要是对学生学过的______进行综合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启后”,是指学好本课能为以后学习_________等内容和毕业时的教育实习,起着铺垫作用。可见,本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全是女生,她们思维较活跃,对具体形象的实例比较感兴趣,而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自信心不足。 3.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我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尽可能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______________(2)引导学生_______________ (3)激发学生初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专业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地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地和谐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疑问难法、点拨法、讲授法、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地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和勾划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在教学之前,让学生预习新课,搜集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5分钟) 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我打算这样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引入语:播放_____视频剪影,引导学生观察__________然后,提出问题_________?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第二环节——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二)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知重点找难点)(6分钟)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我安排6分钟,让学生潜心阅读教材第x页的内容,勾画出本课的知识点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想一想哪些问题最值得大家探讨?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第九章《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启示》说课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版) 一、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方向必修课程。该课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实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童与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掌握扎实宽厚的学前专业基础知识,形成全面有效的学前专业基本能力,以便能适应新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能完成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与管理、教育科研机构幼教研究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儿童工作者的工作。 第九章《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启示》在整体课程目标要求下,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思考对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启示。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学前教育理论在各国的实际运用,以及对学前教育理念的反思与研究意义重大。教育学生,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以便能适应新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教材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第三版。 2、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从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学前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以及学前教师的培训等多方面介绍了美国、英国、新加坡和埃及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同特点,同时也分析了对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3、教学参考 李生兰等著《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李生兰著《儿童的乐园:走进21世纪的美国学前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了解美国、英国、新加坡和埃及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学前教育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导学生思考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借鉴外国学前教育实践科学合理的成分,并应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以达到提升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素质,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门教育应用学科,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在我院开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本课程最初称为《幼儿教育学》,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编写的。主要是供中专层次的幼师使用的教科书。随着幼教改革的发展,大家认为,使用《幼儿教育学》这一名称显然与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其名称被改为《学前教育学》,其内容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侧重于幼儿教育内容转化为更为0-6、7岁儿童教育内容。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

需要,综合学前教育学理论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针对国内高职院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缺乏适宜的《学前教育学》教材的现状,我们根据高职院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构建高职高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为目标,初步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了涉及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领域的改革,努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了本学科较为系统的知识和理论;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评价教育教学活动;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教学现象和幼儿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培养他们热爱幼教事业的思想,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沿革 多年来,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在完善课程体系、选用合适的教材、改革实践教学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该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教改成果,使该学科成为一门受到学生喜爱的学科。 1、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构建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两级师范教育体制,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的教材建设相对来说是一个空白。鉴于这一情况,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借鉴此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探索,终于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该学科体系容纳了当今国际、国内学前教育领域最新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各具特色的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资料讲解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基础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本课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观察、沟通等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以及创设环境与设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4.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价课程方案、幼儿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各项工作。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本课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幸军主编的《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前教育学》以3-6岁儿童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任务与功能。 (2)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知晓各种幼儿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3)掌握体、智、德、美各育的概念、目标、任务、内容和实施。 (4)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 (5)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 2.教学资源多样化。本课程教学主要是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主要有: (1)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说课稿

《幼儿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幼儿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完成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本课程是在前期《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的学习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以达到提升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门教育应用学科,同时又对后续的“五领域教法”起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承上启下相当重要。 2.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为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体现指导性,以适度、够用为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专业特点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校—园”合作,结合幼儿园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课程结构立体化、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建构化、实施途径多元化、课程效果最优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 3.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同时应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具体目标如下: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知识教育目标: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幼儿教育学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幼儿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数学单数与双数说课稿教案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数学单数与双数说课稿教案 单数与双数说课稿 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数学活动,摒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与整个活动,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在没有任何限制、身心放松的情况下积极活动,充分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用游戏币进行游戏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每次游戏用两个游戏币,在“玩”中发现有的幼儿在几次游戏后正好将手中的游戏币用完,而有的幼儿则还剩下一个游戏币,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单数”与“双数”。由于有实际操作和活动记录,幼儿很容易的理解。然后用继续两个轻松、有趣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单、双数的概念,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并得到发展。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实施教育活动,我们不断地认识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和本质,不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种反思既来自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更来自于幼儿发出的各种信息。在本次活动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幼儿进入“聪明屋”,面对着五花八门的各式玩具就兴奋的不得了,甚至忘记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和游戏规则,我不得不再次提示;

2、有部分幼儿在手中的游戏币用完或不够时,仍然意犹未尽,还有两个幼儿居然想出将手中都仅有的一个游戏币合起来再一同玩一个游戏,这真是我始料不及的。一时之间我还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相反,他们还开动脑筋,尝试合作与分享,但他们的做法违背了我的初衷……我还真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由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在预设活动时,更多的去了解幼儿,考虑到在活动中幼儿可能提出或出现的一切问题,这样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讲课稿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 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p3) 3、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p4) 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p4,p55,p90) 5、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P14) 6、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P15) 7、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 8、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1) 第二章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1、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 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47) 2、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 3、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p61) 第三章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 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p105 2、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p105) 3、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p121) 4、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p121) 第四章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 1、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p127) 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p128)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XX整理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以供参考。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挑战自我,实现梦想》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 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进入高三,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很多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存有很多的困惑.这次心理辅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激励大家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由梦想直达成功的彼岸。 帮助高三学生正确认识高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并介绍缓解心里压力几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建立自信,并树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决心。 帮助高三学生正确认识高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并介绍缓解心里压力几种方法四、辅导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五、辅导方式:小品、讲述与讨论、交流、观看录像等六、辅导准备:调查问卷、

小品、视频录像、课件七、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辅导课前的准备,调查问卷“面临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以一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引入主题 学生探讨话题“高考,意味着什么?” 情境小品 学生讨论交流 观看录像 学生为自己写一句鼓励的话 第一个环节是辅导课前准备,在学生当中进行调查问卷“面临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们最关心什么,最大的烦恼和困惑是什么,从而发现热点,就找到了教学内容的主题。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其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景,以一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手,你最希望上面写的是谁的名字?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非常强调“内在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每个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说,它就是诱因,可以激化和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

学前教育说课稿【精品】

学前教育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学前教育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人教版幼儿教育学说课稿 幼儿园环境说课稿.doc

人教版幼儿教育学说课稿幼儿园环境说课 稿 《幼儿园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环境,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修订出版的《幼儿教育学》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中的第三节。我打算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预期效果 一、说教材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师范的专业理论课。它融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幼教理论和实践的连接点。 《幼儿园环境》是在第一节幼儿教师、第二节幼儿之后的第三节。本节学习之后,学生就能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并深刻理解三要素之间既联系又制约的关系。幼儿园环境是教育的客体因

素,是师生共同依存和作用的对象,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发生重要联系的纽带。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不仅是构成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 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将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学会利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引发幼儿相应的行为,使幼儿主动与环境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 本节课3个课时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通过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状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和功能;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学会运用环境创设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过程方法目标 采用并学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参与式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感受“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教育环境,树立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对象是幼教二年级的学生,她们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薄,理解力有限,幼儿教育经验几乎空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处于迷茫状态。这种“认知发展水平”和“职业定向的不确定性”,决定了

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说课稿汇总

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说课 稿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前教育五大领悟说课稿范文汇总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模板 【这篇说课稿的模板是通用的,如果面试的老师在面试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一篇模板绝对是你的首选,拿到课题后按照这个流程填写内容就可以了。这一篇说课稿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说课稿模板,是最好用的。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出现准备不充分的情况,所以要提前把这篇说课稿模板背熟掉。所以在试讲或说课前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要说明教材选择是从当时、当地幼儿群体的需要而准备的,如果在选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儿园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说明,以此来发展幼儿园的本园课程。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幼儿园里的说教材不单指说教材内容,还包括说幼儿的情况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活动准备。因此,在说明活动内容时,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 说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这一环节,教师要将平时对幼儿观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条理化、明晰化,有针对性地表述出来,既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又使教师能将幼儿发展水平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去考虑目标、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从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说教育目标时要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同时在这部分还要针对活动谈谈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这一点在说课时必须说清楚。

教育学说课稿

教育学中<培养和建立班集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培养老师的一门重要课程,共有十四个章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培养和建立班集体》是人教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中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为: 1.能正确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及其教育作用; 2.了解并掌握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一些方法; 3.学习通过班集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学重点: 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1、讲授法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对班集体的概念及其教育作用进行讲授; 2、讨论法重视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一点点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并积极的参与,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案例法,让学生养成积极投入的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上一次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以及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那么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那么什么才是好的班集体呢?此导语既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与小结,同时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展开,利于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2:落实基础(30分钟)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的内容:班级、群体和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接下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讨论边思考,从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最后,结合案例法生动的讲授如何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环节3:拓展延伸(7分钟)教师以多媒体出示相关案例,通过音频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情商等等环节4:课后作业(5分钟) 怎样培养和建立班集体?设计一个主题班会?你认为应该怎样教育后进生? 此环节的作用一方面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略)

教育学基础 第二节 学生说课稿

第二节学生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学生。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一书中第五单元第二节。本章主要从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三大方面展开。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的各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内容,其中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中教育要素知识点已学到学生作为学习者是教育要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这一课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此外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也对后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下一节师生关系的学习、学生评价以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相互联系。学生这一节主要探讨了学生的本质特性、地位与作用、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等,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下一节师生关系的内容。 二、说学生 中师的学生相当于高中学生,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通常称之为青年初期,它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 (1)、认知准备状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的孩子即11岁以后的孩子,已经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在认知水平上已经具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能力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对于本文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认真思考可以对课文有进一步更深的理解。 (2)、情感准备状态: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2-18岁面临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发展危机。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应对发展危机,获得角色同一性。 总之,这一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日渐成熟的时期,但是并非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不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要注意指导他们。教育他们客观地认识客观现实,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中师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学生的本质特点、了解学生发展的含义以及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2、掌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会运用一般规律及相关原理分析解释教育现象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的两个观点: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2、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 别差异性、整体性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学生地位的概念、前一节教师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教育学历史发展中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这两个观点。

学前教育学课程说课稿

学前教育学课程说课稿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课程组一、课程目标 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走场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决定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确定和是否能够具有扎实的 原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课程在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师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与理论基础。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知识,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婴幼儿启蒙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接受科学正确的学前教育,以便孩子的智力和人格能够得到充分地开发好塑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国家教育部公共事业教育统计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专任教师共计89.9万人,于2007年相比增加了7.3万人。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摘自《顾 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 划纲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