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部交流.物理1

内部交流.物理1

内部交流

2012届高三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是由基本门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其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2.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

m2、m3的木块1、2、3,中间分别用一原长为L,劲度

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

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2L+μ(m2+m3)g/k B.2L+μ(m2+2m3)g/k C.2L+μ(m1+m2+m3)g/k D.2L+μm3g/k 3.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置于竖直平面内,轨道的末端切线水平,且距地面的高度为h.现分别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甲从A处静止释放,质量为2m

的物体乙从B处静止释放(B和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600角),则甲、

乙两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距离轨道末端的水平位移之比为

A.1:1 B.2:1 C.2:1 D.1:2

4.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和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斜

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为使质

点机械能保持不变,F的大小必须等于

A.mg B.mg sinθC.mg tanθD.mg cosθ

5.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沿光滑轨道ABCD运动,在轨道水平段AB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v0=5m/s,相距d=10m,轨道水平段AB和水平段CD的高度差为h=1.2m,水平段与斜坡段间均有光滑小圆弧连接,且两小球在运动中始终

未脱离轨道,关于两小球在轨道水平段CD上的运动情况,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小球在CD段运动时仍相距10m

B、两小球在CD段运动时距离小于10m

C、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为2s

D、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约为1.4s

二.多项选择题:

6.如图所示,甲图是录音机的录音电路原理图,乙图是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丙图是光电传感的火灾报警器的部分电路图,丁图是电容式话筒的电路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录音机录音时,由于话筒的声电转换,线圈中变化的电流在磁头缝隙处产生变化的磁场

B .乙图电路中,开关断开瞬间,灯泡会突然闪亮一下,并在开关处产生电火花

C .丙图电路中,当有烟雾进入罩内时,光电三极管上就会因烟雾的散射而有光的照射,表现出电阻的变化

D .丁图电路中,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声波的振动会在电路中产生变化的电流

7.调压变压器就是一种自耦变压器,它的构造如图所示.线圈AB 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CD 之间加上输入电压,转动滑动触头P 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图中A 为交流电流表,V 为交流电压表, 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CD 两端接恒压交流电源,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 )

A .当动触头P 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大

B .当动触头P 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C .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 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D . 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 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

8.宇航员驾驶飞船环绕一未知星球表面飞行一周用时为T ,然后飞船减速降落在该星球表面,宇航员让随身携带的小铁锤从高为h 1处自由下落,得到小铁锤距地面距离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测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可以测出该星球的密度 C .可以测出该飞船的质量 D .可以测出小铁锤撞击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

9.电视天线放大器能够将室外天线接收到的微弱电视信号放大,使得电视机更 清晰,放大器放置在室外的天线附近,为它供电的电源盒放置在室内,连接

电源盒与放大器的两条电线兼有两种功能:既是天线放大器50Hz

低频电源线,同时又将几百MHz 高频电视信号送入室内,供电视机使用,这就是说,低频电流与高频电流共用一个通道。室内电源盒的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关于电容器C 和电感线圈L 的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频电视信号经过电容器C 输送给电视机

B 、电容器

C 对高频电视信号没有阻碍作用

C 、电感线圈L 的作用是阻碍高频电视信号进入变压器

D 、电感线圈L 对50Hz 低频没有阻碍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 10.(8分)⑴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mm ,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mm .

⑵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 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 点时物体的速度v =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

150

5

A B C D F

E

G

1.40 1.70

2. 01

2.30

2.62

2.90

cm

t /

t 1

h /

h 1 0

11.(10分)现提供以下器材:

①电压表V 1(量程6V ,内阻约为30kΩ) ②电压表V 2(量程3V ,内阻约为3kΩ) ③电池E (电动势6V ,内阻不计) ④定值电阻R 1=3kΩ

⑤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为20Ω) ⑥电键S 一个,导线若干

(1)在所给的两只电压表中,能较准确地测出电压表 的内阻(选填“V1”或“V2”); (2)根据你的选择,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

(3)实验中,要读出的物理量有 (写出物理量名称并用相应字母表示); (4)请用已知量和测量对应字母表示被测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R V = 12、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A .(选修模块3-3)(12分)有一个气缸通过光滑活塞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让气体做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先经过第①过程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再经第②过程,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最后经第③过程,从状态C 返回状态A 。

(1)在第②过程气体的体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

(2)已知气体状态A 的体积为30.001m A V =,压强为

4

410P a A P =?,状态B 的体积为3

0.003m B V =,则在第①过程中

气体做了________J 的功,若在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了20J ,则气体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 (3)如果气缸中被封密的是0.1g 的氢气(H 2),且在状态A 的体

积为43

310m A V -=?,则在此状态时气缸内氢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____m (保留

一位有效数字,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231

6.010A N m ol -=?,氢原子的摩尔质量=1g/mol )

B . (选修3-4) (12分)

(1)关于小孩荡秋千,有下列说法,这些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重一些的孩子荡秋千,它摆动的频率会更大

B 、孩子在秋千达到最低处有失重的感觉

C 、拉绳被磨损了的秋千,绳子最容易在最低点断

D 、这一过程是简谐运动

(2)如图甲为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2s 时刻的波形图,乙图是这列波中质点的振动图像,由图可知,这列简谐波的波速大小为___________m/s ;质点B 在图示时刻之后的1s 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cm ;若乙图表示的是质点B 的振动图像,则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3)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为一块柱体棱镜的水平截面图,角A 与角B 为直角,角C 等于60°,光线从AB 边入射,入射角为45°,已知棱镜材料对该光的折射率为2n =

①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8

310/m s ?)

②在图上完成光线进入透明材料到射出的光路图 C .(选修3-5试题) (12分)

(1)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而发现了质子,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在这一核反应过程中除了遵循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以外,还应遵循的物理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质子,得到一个电子以后就成为一个氢原子,该氢原子处于激发态,它能向低能级跃迁而发出光子,求问这个光子具不具有波动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600g 的滑块以0.2m/s 的速度与另一个质量为m=400g 、速度为0.3m/s 的滑块迎面相撞,碰撞后两个滑块并在一起,则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____J 。

(3)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若放出的能量全部转变为一个γ光子的能量。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放出的γ光子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3. (15分)如图所示,在倾角030a =的光滑斜面上,并排放着质量分别为m A =10kg 和m B =2kg 的A 、B 两物块。一劲度系数k =400N/m 的轻弹簧一端与物块B 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挡板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 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使物块A 沿斜面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已知力F 在前0.2s 内为变力,0.2s 后为恒力,g 取10m/2s .求 (1)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2)求此过程中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4、(16分)如图所示,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 ,左导轨与水平面夹30°角,右导轨与水平面夹60°角,左右导轨上端用导线连接。导轨空间内存在匀强磁场,左边的导轨处在方向沿左导轨平面斜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磁场中。右边的导轨处在垂直于右导轨斜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 的磁场中。质量均为m 的导杆ab 和cd 垂直导轨分别放于左右两侧导轨上,已知两导杆与两侧导轨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

2

3,回路电阻恒

为R ,若同时无初速释放两导杆,发现cd 沿右导轨下滑s 距离时,ab 杆才开始运动。(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试求ab 杆刚要开始运动时cd 棒的速度v =? (2)以上过程中,回路中共产生多少焦耳热? (3)cd 棒的最终速度为多少?

15.(16分)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在直线x =-2l 0到y 轴区

域内存在着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有界匀强电场,其中x 轴上方的电场方向沿y 轴负方向,x 轴下方的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在电场左边界上A (-2l 0,-l 0)到C (-2l 0,0)区域内,连续分布着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粒子。从某时刻起由A 点到C 点间的粒子,依次连续以相同的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若从A 点射入的粒子,恰好从y 轴上的A ′(0,l 0)沿x 轴正方向射出电场,其轨迹如图。不计粒子的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⑴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 ⑵求在AC 间还有哪些位置的粒子,通过电场后也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 ⑶若以直线x =2l 0上的某点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内,分布着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F

α

A

B

使沿x 轴正方向射出电场的粒子,经磁场偏转后,都能通过直线x =2l 0与圆形磁场边界的一个交点处,而便于被收集,则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是多大?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 是多大?

答案

一、二、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C B C AC AD ABD

AC

三、简答题

10、⑴6.123±0.001 mm ;10.50mm ⑵v =_0.25m/s ; a = 0.30m/s 2

11、⑴V 2;2分 ⑵ 如图;3分 ⑶两电压表的示数U 1和U 2 2分

⑷211

2U U R U -3分 12.A .(1)减小、减小 各2分

(2)80J 、吸收、100J (3)2×10-9 B .(1)C 3分

(2)10 1分、 1 1分 、 向左 2分 (3)

8

102

23? 2分 图3分,错1根线全扣

C .(1)动量守恒 、具有(2) 0.03J

(3)h c m m m /)(2

321-+ 4分

13、(15分)

(1)静止时,弹簧压缩X 1,对整体:分 2 30sin )(1kx g m m B A =+

即X 1=0.15m ……1分

0.2S 末A 、B 分离,AB 间弹力为0…….1分

设此时弹簧压缩X 2,对B 有:分 

2 a m 30sin B 1=-

g m kx B A O

x

y v 0

v

E

E

C ′

A ′

x =-2l 0

C x =2l 0

又分 2 at 21 2

21=-x x

解得:a =5m/s 2

2分

(2)刚开始F 最小F =(m A +m B )a=60N 2分

分离以后F 最大F ’对A 有F ’-m A gsin30°=m A a 2分 得F ’=100N 1分

14、(16分)分

分 得 又分

其中分

=又分 

 时滑动 )当(163113230cos N 230sin 12

2

L

B mgR v R

BLv I BL

mg I BIL mg N f mg ==

=

-?==?μ

(2)由能量守恒得:2

2

160cos 60sin mv Q S mg mgs +

=?-?μ 3分

4

422

3

2443L

B R g m mgs Q -

=

2分

(3)

分 分 得 243260cos 60sin 2

2

2

2

L

B mgR v R

v L B mg mg m m

=

+

?=?μ

15、16分⑴ 从A 点射出的粒子,由A 到A ′的运动时间为T ,根据运动轨迹和对称性可得

x 轴方向 002l v T = (1分) y 轴方向 2)2

(2122

0?=T m

qE l (2分)

得:00

2m v E ql =

(2分)

⑵ 设到C 点距离为△y 处射出的粒子通过电场后也沿x 轴正方向,粒子第一次达x 轴用

时△t ,水平位移为△x ,则 0x v t ?=? 2

1()2qE y t m

?=

? (1分)

若满足022l n x =??,则从电场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也将沿x 轴正方向 (2分) 解之得:2

002

2

111(

)2l qE y l n m

v n

?=

=

(2分)

即AC 间y 坐标为02

1y l n

=-

(n = 1,2,3,……) (1分)

⑶ 当n =1时,粒子射出的坐标为10y l =

当n =2时,粒子射出的坐标为2014y l =-

当n ≥3时,沿x 轴正方向射出的粒子分布在y 1到y 2之间(如图)y 1到y 2之间的距离

L = y 1-y 2=05

4l 则磁场的最小半径为 0528

l L R =

=

(2分)

若使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汇聚于一点,粒子的运动半径与磁场圆的半径相等(如图),(轨迹圆与磁场圆相交,四边形PO 1QO 2为棱形) 由2

00m v qv B R

=(2分) 得:0

085m v B ql =

A

O

x

y

v 0

E

E

C ′

A ′

x =-2l 0

C

x =2l 0 O 1 O 2

P

Q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庆市七十九中学汤嘉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本节重、难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学生课前预习 1、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 2、自制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四、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 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 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二)知识学习 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 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有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 声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裴家堡初级中学刘明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1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课题创新要点: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有效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应该发挥其有效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有效教学成为众多教师都积极探索的目标。我认为,有效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的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缓解,改进教学过程。 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教学。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做成样品,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些物理规律的存在,例如“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连带着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这就是爱的迁移。当学生喜爱的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会由于对这位老师的喜爱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和蔼而严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亲近学生,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或凭肉眼不能看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二、准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 1. 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知道老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对此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 1) 明确目标 教师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交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制定计划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定时间和有具体教学内容的活动,所以在初中物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与学的方法,也是物理思想。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可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动形象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掌握。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真实有趣便捷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个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作业直观的印象。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他们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学会—定的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研究物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十个方面来理解物理实验的学习要领: 一、三种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1、对比观察法 2、归纳总结法 3、反证法 二、物理实验常用的测量仪器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秒表、温度计、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会看仪器说明书并操作,物理测量仪器要熟悉其名称、用途、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如何读数,不当操作的现象后果。认识仪器规格的三方面(量程校零分度值) 三、物理实验分类 1、按知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实验,其中力学、光学、电学是中考的重点实验。 2、按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物理作用、条件、性质类和相互关系类(定量关系类:成正比、成反比、其他关系,定性关系类) 3、按相互影响关系的表达形式不同可分为:物理量公式类和非物理量文字类,定量类和定性类。 4、按实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测量性、测定性、探究性实验 测量性实验: 序号物理量仪器 1 长度刻度尺 2 体积刻度尺,量筒 3 时间秒表 4 温度温度计 5 质量天平 6 力弹簧测力计 7 电流电流表 8 电压电压表 9 电功电能表 测定性实验: 序号实验名称原理 1 测什么的平均速度V=S/t 2 测金属(植物油)的密度(06) P=m/v 3 测浮力的大小(称重法、排液法) 4 测人(或搬东西)上楼做功的功率(07) P=W/t=mgh/t 5 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6 怎样测未知电阻(多种方法)(06等效替代) R=U/I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职称评定】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从当今世界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一种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师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或“廉价”教具。“无价”是指它的使用价值,“廉价”则是指它的经济价值。国内外教育界的人士,不但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泛提倡它。 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做为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学术活动来进行的。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7 世纪,人类开始建立学校制度的同时,就产生了教具。19世纪中期,国际教育界开展了自制教具的指导与评价研究,注意利用各样的教具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输与转换,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我国自制教具工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萌芽,但对自制教具指导评价和推广应用缺乏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自制教具的指导评价激励体系与机制。 2、自制教具的开发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等优势,因而它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制教具贴近物理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失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破”。但目前人们对自制教具进行实验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比重大的教学科目,而忽略了它在其他科目中可能起到的更大作用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操作层面而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3、研究基础 刘既明老师系江西省模范教师、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理科教研组长。 彭国新老师系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县教研室副主任。 王永根老师系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市物理学科带头人、中级教师。 段春红老师系县初中物理学科骨干教师、中级教师、学校网管员。 课题负责人刘既明老师曾参加省级课题研究两项(分别于20XX年、20XX年结题),发表教学教研论文30余篇。彭国新主任在县教研室担任物理教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教研工作经验,并发表教研论文多篇。王永根主任担任学校教导工作多年,主持市级课题研究两项,并都已结题,发表教研论文多篇。段春红老师发表教研论文多篇。 本课题组成员均拥有本科学历,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是一支拥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 从化中学静物理科黄文静 摘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功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本 文就作者经验谈了一些做法,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后要重视方法 总结。 关键词:实验教学趣味实验创新教育有效教学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怎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并且物理知识非常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行为要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自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超前进入新课程,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做法和体会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1、备教材:教师平时应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教师对工具书、经典书都应该尽量浏览,对眼下用得上和将来用得上的知识都要广泛地猎取。要把从别人那里收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以便巧妙地展示给学生。 2、备学生:要针对具体学情,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 3、备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二是服务性原则。选择教法

机械运动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机械运动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1、参考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B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择的 C 参考系就是不运动的物体 D 同一个运动,不管对什么参考系,观察结果相同 2、质点的概念:有质量的点,物体的大小形状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足够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 只有作平动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只有作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D 只有大小形状可忽略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3、时间和时刻的描述 ●下列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 A 航班晚点20 m in B 午休从12:30开始 C 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0.8s D 火车离站后的第3min内作匀速运动 4、位移和路程 (1)位移的定义: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的轨迹

(2)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从高为5m处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 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练习: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在此过程中,路 程和位移的大小出现的最大值分别是: A 2πR ,2πR B 0 ,2πR C 2R,2R D 2πR,2R 5、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υ=s ,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 t (2)瞬时速度:某个时刻或者某个位置的速度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1=10m/s,V2=15m/s,则 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2.5m/s B 12m/s C 12.75m/s D 11.75m/s ●练习: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平均速度V1通过前1/3路程,以V2=50km/h 通过其余路程,若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7.5km/h,则V1=________。 ●对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下列叙述涉及瞬时速度的有: A 物体在第1s内的速度是4m/s B 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是4m/s C 物体通过第1个1m的速度是4m/s D 物体通过其路程的中间位置时速度是4m/s 6、加速度 ,物理意义,单位 v v (1)加速度的定义式:a=0 t t (2)a与V0在一条直线上,物体作直线运动(a与V0同向,物体加速,反向,物体减速);a与V0成一角度,物体作曲线运动。 ●练习:一质点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下落,经过2s落至地面,落地时速 度是8m/s,则该质点的加速度是 A 8m/s B 4m/s C 8 D 4 m/s2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若加速度不为零,则 A 它的速度一定不为零 B 它的速率一定增大 C 它的速率一定要改变 D 它的速度一定要改变 ●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运动快的物体加速度大 B 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大 C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热学性能 一、基本概念 1.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 所需要增加的能量。(热容是分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变化的一个物理量)T Q c ??= 2.比热容:质量为1kg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 与 物质的本性有关,用c 表示,单位J/(kg ·K)]T Q m c ??=1 3.摩尔热容:1mol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用Cm 表示。 4.定容热容:加热过程中,体积不变,则所供给的热量只需满足升高1K 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不必再以做功的形式传输,该条件下的热容: 5.定压热容:假定在加热过程中保持压力不变,而体积则自由向外膨胀,这时升高1K 时供 给 物体的能量,除满足内能的增加,还必须补充对外做功的损耗。 6.热膨胀:物质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7.线膨胀系数αl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的相对伸长。t l l l ?=?α0 8.体膨胀系数αv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体积相对增长值。t V V t t V ??= 1α 9.热导率(导热系数)λ:在 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标志 材 料热传导能力,适用于稳态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q=-λ△T/△X 。 10.热扩散率(导温系数)α:单位面积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α=λ/ρc 。α表示温度变化的速率(材料内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α越大的材料各处的温度差越小。适用于非稳态不稳定的热传导过程。本质仍是材料传热能力。)。 二、基本理论

1.德拜理论及热容和温度变化关系。 答:⑴爱因斯坦没有考虑低频振动对热容的贡献。 ⑵模型假设:①固体中的原子振动频率不同;处于不同频率的振子数有确定的分布函数; ②固体可看做连续介质,能传播弹性振动波; ③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类; ④假定弹性波的振动能级量子化,振动能量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hν的整数倍。 ⑶结论:①当T》θD时,Cv,m=3R;在高温区,德拜理论的结果与杜隆-珀蒂定律相符。 ②当T《θD时,Cv,m∝3T。 ③当T→0时,Cv,m→0,与实验大体相符。 ⑷不足:①由于德拜把晶体看成连续介质,对于原子振动频率较高的部分不适用; ②晶体不是连续介质,德拜理论在低温下也不符; ③金属类的晶体,没有考虑自由电子的贡献。 2.热容的物理本质。 答:温度一定时,原子虽然振动,但它的平衡位置不变,物体体积就没变化。物体温度升高了,原子的振动激烈了,但如果每个原子的平均距离保持不变,物体也就不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 【⑴反映晶体受热后激发出的晶格波和温度的关系; ⑵对于N个原子构成的晶体,在热振动时形成3N个振子,各个振子的频率不同,激发出的声子能力也不同; ⑶温度升高,晶格的振幅增大,该频率的声子数目也增大; ⑷温度升高,在宏观上表现为吸热或放热,实质上是各个频率声子数发生变化。材料物理的解释】 3.热膨胀的物理本质。 答:由于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吸引力与斥力。力大小和原子之间的距离有关(是非线性关系,引力、斥力的变化是非对称的),两原子相互作用是不对称变化,当温度上升,势能增高,由于势能曲线的不对称性必然导致振动中心右移。即原子间距增大。 ⑴T↑原子间的平均距离↑r>r0吸引合力变化较慢 ⑵T↑晶体中热缺陷密度↑r<r0排斥合力变化较快 【材料质点间的平均距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微观),宏观表现为体积、线长的增大】 4.固体材料的导热机制。 答:⑴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①纯金属:电子导热是主要机制; ②合金:声子导热的作用增强; ③半金属或半导体:声子导热、电子导热; ④绝缘体:几乎只有声子导热一种形式,只有在极高温度下才可能有光子导热存在。 ⑵气体:分子间碰撞,可忽略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固体:质点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5.焓和热容与加热温度的关系。P11。图1.8 ⑴①有潜热,热容趋于无穷大;⑵①无潜热,热容有突变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03-15T16:00:55.3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作者:龙昌山 [导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龙昌山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教育局 56140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43-01 物理是一门初中基础学科,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对这门学科教学的一点初浅认识。 一、物理老师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二、物理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三、物理老师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四、物理老师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来整合学科教学。 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因特网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因特网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因特网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让课件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一、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知识梳理 1.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就叫做质点. 可视为质点的情况: (1)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时间与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2s 末、2s 时(即第2s 末)、第3s 初(即第2s 末)均表时刻.时刻与状态量相对应,如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 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如:4s 内(即0s 至4s 末)、第4s (是指1s 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的换算: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时间与过程量相对应.如:位移、路程、冲量、功等. 3.位置、位移、路程 物体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来研究,而机械运动是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而位置变化的距离确立为位移。 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它不能表示位置的变化,而位移是起点到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它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与路径有关. 说明: ①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 程。②时刻与质点的位置对应,时间与质点的位移相对应。③位移和路程永远不可能相等(类别不同,不能比较) 4.速度、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物体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位移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定义式为:s v t ?= ?,平均速度方向与s ?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是矢量.

材料物理性能.

※ 材料的导电性能 1、 霍尔效应 电子电导的特征是具有霍尔效应。 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 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差,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形成的电场E H ,称为霍尔场。表征霍尔场的物理参数称为霍尔系数,定义为: 霍尔系数R H 有如下表达式:e n R i H 1 ± = 表示霍尔效应的强弱。霍尔系数只与金属中自由电子密度有关 2、 金属的导电机制 只有在费密面附近能级的电子才能对导电做出贡献。 利用能带理论严格导出电导率表达式: 式中: nef 表示单位体积内实际参加传导过程的电子数; m *为电子的有效质量,它是考虑晶体点阵对电场作用的结果。 此式不仅适用于金属,也适用于非金属。能完整地反映晶体导电的物理本质。 量子力学可以证明,当电子波在绝对零度下通过一个完整的晶体点阵时,它将不受散射而无阻碍的传播,这时 电阻为零。只有在晶体点阵完整性遭到破坏的地方,电子波才受到散射(不相干散射),这就会产生电阻——金属产生电阻的根本原因。由于温度引起的离子运动(热振动)振幅的变化(通常用振幅的均方值表示),以及晶体中异类原子、位错、点缺陷等都会使理想晶体点阵的周期性遭到破坏。这样,电子波在这些地方发生散射而产生电阻,降低导电性。 3、 马西森定律 (P94题11) 试说明用电阻法研究金属的晶体缺陷(冷加工或高温淬火)时威慑年电阻测量要在低温下进行。 马西森(Matthissen )和沃格特(V ogt )早期根据对金属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的浓度较小,以致于可以略去它们 之间的相互影响,把金属的电阻看成由金属的基本电阻ρL(T)和残余电阻ρ?组成,这就是马西森定律( Matthissen Rule ),用下式表示: ρ?是与杂质的浓度、电缺陷和位错有关的电阻率。 ρL(T)是与温度有关的电阻率。 4、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的温度愈高,电阻也愈大。 若以ρ0和ρt 表示金属在0 ℃和T ℃温度下的电阻率,则电阻与温度关系为: 在t 温度下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 5、 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在流体静压压缩时,大多数金属的电阻率降低。 在流体静压下金属的电阻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ρ0表示在真空条件下的电阻率;p 表示压力;φ是压力系数(负值10-5~10-6 )。 正常金属(铁、钴、镍、钯、铂等),压力增大,金属电阻率下降;反常金属(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的大部分) 6、 缺陷对电阻率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缺陷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不同,空位和间隙原子对剩余电阻率的影响和金属 杂质原子的影响相似。点缺陷所引起的剩余电阻率变化远比线缺陷的影响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与半径的关系(1).docx

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计算公式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 线速度: v= s v 2 r v r t T 角速度: φ ω = 2 v ω= t T r 周期: T=2 π/ ω 向心加速度: a=v ω=v 2/r= ω2r=(2 π/T) 2r 向心力: 物理所受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二、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由 G Mm m v 2 得 : 线速度 v= GM . r 2 r r 2、由 G Mm = mω 2 r 得: 角速度 ω = GM 3 r 2 r 3、由 G Mm 3 =4 π 2 mr T=2 π r 3 T 2 得: 周期 r GM 4、由 G Mm =ma 得: 向心加速度 G M a r 2 r 2 5、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得: 向心力 F= G Mm r 2 讨论:( 1)绕同一中心天体运转, M 相同,此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只与轨 道半径有关。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越小,而周期越长。 ( 2)绕同一中心天体运转, M 相同,在同一轨道上的不同行星或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相同,所以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都相同。但不同行星或人造卫星所受的向心 力不同。原因:向心力还与行星或人造卫星本身的质量 m 有关。 Mm mr 2 可推出轨道半径的立方除以周期的平方是一个只与中心天 ( 3)由 G 2 =4 π 2 T r 体质量有关的常量。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