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后习题简答

课后习题简答

课后习题简答
课后习题简答

绪论

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和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具体而言,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了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举例而言,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题中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所以,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

所以,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将“文化”与“人”和“自然”的关系阐明的非常清楚。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广义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四个方面,即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联系:从逻辑上讲,狭义文化从属于广义文化,与广义文化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在研究人类的精神活动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产生的的重要影响。总之,不能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是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和方法论的一个基本要求。

3.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1)民族性和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中华民族是火花文化的创造主体。其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

(2)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历史性和遗传性。它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它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

(3)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4)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现实意义:

1、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民族本身-----民族精神的把握

2、更加准确的认识我国当前国情,即文化的历史及其现状

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文化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传统,传统是社会的一种生存机制和创造机制,文化传统活跃在金人和未来人的实践之中。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气候土壤: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由土质疏松的冲积平原,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中国农业区面积产量的领先使其成为东亚地区的中心,也是文明程度最高、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地理环境: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例如农业民族重农和安土重迁的观念,北方游牧民族易迁徙和战斗,海滨人民以海洋为生的生活方式。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近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精美文物,就具有与中国同时期的器物不同的特点,很可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

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西北西南固然高原戈壁众多,也存在多处通道,例如在公元前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很多人类早期无法跨越的障碍,后来大多成了坦途。

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例如唐朝以前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主要依靠陆地,内陆的长安和洛阳比大多数沿海地区更开放。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导致人们的思想中有保守的一面。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①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②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③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这也造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在人类早期,人类基本上只能被动的适应现成的环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几乎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人类开始能动的利用地理环境,这种决定性作用就逐渐减弱了。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

(1)中国农耕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的,既有国家土地,又有农民和地主的私人土地,这种多种经济成分扩展了农耕经济内部的活动经向,使其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如远古时代的村社经济残余到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族经济,由此产生的乡族组织和宗法观念,贵族分封制度自秦汉后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历代不绝,明代藩王勋戚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国的海洋贸易不可能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内敛型经济,仅仅是农耕经济一种补充形式而已。例如稳定的农业社会和较少变化的经济结构以及政府对私人海商集团的扼杀和对海外贸易的严格控制。

(3)循环往复,长期延续是中国传统经济的显著特点。自三代以来,中国的农耕化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的考验,始终未曾走入难以克服的困境,而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则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得以长期延续。

(4)既早熟又不成熟。从早熟一方面来讲,中国的商品经济繁荣于汉唐元明清各个时期,土地买卖出现在战国秦汉之际,农民也较早就有相对的离土自由,劳役、实物与货币地租长期并存。从不成熟一方面来讲,过早的经济形态凝重了传统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否定作用被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及时化解和吸收,而早期经济因素与社会政治条件不相配合,造成经济发展失调,人们迷恋现有成就夜郎自大,我朝天下第一,拒绝新的思想和社会变革。

2. 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

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

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

经济剥削严重,中央集权政体豢养了大量专职官吏和军队,政治特权阶层奢华的消费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的负担;重农抑商观念的指导下,工商业经济剥削尤为严重。例如明代时“百里之内,辖者三官,一货之来,榷者数税”,而清代“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例如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却没能在中国本土得以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例如明清两代有名的徽商以经营官盐著称,而山陕商人则以九变军需为经营项目。

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例如明清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了政府经济剥削的中心,赋役负担十分沉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家天下的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家天下的主要特点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时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个家族就一直统治下去。司马氏的晋朝,杨氏的隋朝,李氏的唐朝,赵氏的宋朝,朱氏的明朝,爱新觉罗氏的清朝等等。

封国制度不断。封郡县制度一直不同程度地或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西周的分封制,秦汉的郡县制,西汉后依旧延续分封制,无论发生多大反叛依旧照封不误。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族权是从父系氏族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它既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社会作用,因而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就构成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始终非常稳固。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与这种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族的组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

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祖先黄帝的权力是用武力并用武力加以扩大的。中华民族刚刚进步到文明的边沿,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的制度。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六部制,宋辽金元时期军权、政权、财权、司法权都归朝廷,明代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这种君主官僚政治体制从春秋时代产生起,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皇帝为止,前后这两千五百多年基本上没有什么质的的变化。

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土地国有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构成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统治者和广大农民处在对立统一之中,没有广大农民的存在也就没有封建地主的统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总体趋势是日益强化。上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设置体现出这样的一个变化轨迹----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

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是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最早的国家;什伍组织、连坐法、占田制度、均田制度、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制度将农民固着在土地上。

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

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重视人际之间的温情,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文人学士的经世致用思想等;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

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用政治伦理秩序代替法律秩序,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一特点在先秦时期形成,经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形式上虽有变化,但这一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

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百家争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

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可以说,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

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但是,百家争鸣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融合进儒家的思想当中去了。其自出现的时代起一直到现在,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2000 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

2.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意识形态的?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

崛起:a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其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儒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b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生活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而儒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c 竟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而儒学为统治阶级所用,为其打击其他学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d宫廷儒学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

e 儒学的思想是仁政,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儒学具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使儒学成为显学,以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f实行思想统一是君主专制政治下无可避免的问题,西汉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董仲舒倡导以“六经”为指针,高举“崇儒更化”旗帜,需找到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吻合的文化形态,其独尊儒学的主张因而推行于当世并留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意识形态。

影响:儒学诞生于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年代,其与其他学说既对立又互补,相反相成,互相激荡,从而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由于儒学思想的精华,更是促进了后代多家思想的兴起,崛起一股股新的文学思潮。

3.试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有何不同,并思考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异: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伟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原因: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已久的种种危机,以杨炎两税法的财政改革为法律标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崩解,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迅速发展,直到占据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

唐朝建立在几百年的战乱后,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加上当时的民族成复杂,思想较为没有束缚,国家的环境较为好。社会思想还是比较开放,文化较为有活力,对于变革也看得很开。而宋朝人口增多,思想单一,儒家思想已经基本确立,文化也日趋保守。人口的增加,使得国家必须将重点放在统治人民,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对于变革则始终是否定的态度,因为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任何小变革都不是小事情。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标榜,久而形成较为保守封闭的文化形态。

4.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文字狱的盛行,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早期启蒙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不少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以“致良知”之说打破程朱理学一统局面的王阳明,纷纷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程朱理学展开论战。

古典文化的大总结。图书典籍方面:对几千年的典籍文物进行收集、钩沉、考证、考辨,编纂了《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

古典科技方面:李时珍《本草纲目》,潘季驯《河防一览》,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方以智《物理小识》

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时期学者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空前规模的整理与考据。

西学东渐及其中断。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带来了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传播了近代的世界观念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打开了部分中国人的眼界。但“西学东渐”过程在明末清初进展缓慢,雍正年间几乎中断,中国对外大门日已关闭。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1.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壮大中起了什么作用?

少数民族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农耕人、游牧人和游耕人历数千年的彼此交往、相互融合,不断互摄互补,方成今日恢宏的中华文化。例如粮食作物的传入,先进纺织技术的引入,坐具--马扎子、交椅的传入,笛、管子、手鼓、笙等乐器,藏族的《格萨尔》填补了汉族缺少英雄史诗的空白,蒙文创作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并称蒙古三大历史著作。

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的相互融会、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复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域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例如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起到了巨大了启迪作用。

2.试析“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文化功能。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

西学东渐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应该在晋唐间,事实上从汉代开始,便进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所谓外来文化,是西域(中亚、西亚)文化和南亚次大陆文化,后者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要深刻得多。佛教文化: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不是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把中国传统哲学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互相影响,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这是文化交流史上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范例。这一范例形象地揭示了文化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文化交流,绝非单向的文化移植,而是一个文化综合创新的过程。

中国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反输给其他文化系统。例如:8至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遭到毁灭。而7、8世纪,佛教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大量的佛教译著和论述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

唐代艺术因吸收佛教文化而更为瑰丽堂皇。举例:绘画(吴道子专事宗教壁画、阎立本、李思训用金银加强色彩效果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云冈敦煌等石窟艺术都有印度艺术的影响)音乐:天竺乐古代建筑:宝塔。总之,在中国艺术家的改造下,佛教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

其他:回教、景教、摩尼教相继传入。中亚、西亚的科技知识丰富中国科技宝库。

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开始,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明代万历年间:耶稣会士来华,确立“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介绍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自然科学(最主要)。徐光启等文化界的先进人士采取开明态度。晚明的数学与天文学等面目为之一新。

1644,明亡清兴: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康熙帝是引进西学(几何、测量、代数、天文、物理、乐理、解剖学)的杰出人物。

18世纪:封建生产方式趋于没落,统治集团锐意进取,乐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神衰减.

“西学东渐”在雍正以后戛然终止。乾隆帝认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妙”。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此后,欧洲近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具有强制性质,规模与速度大大超过明清之际。

东学西渐

秦朝至清约2000年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日本、朝鲜、后来独立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上联成一气。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

科技: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新教工具。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阿拉伯炼丹术的生长,阿拉伯的炼丹术又影响欧洲炼丹术,现代化学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十进位计数法推动印度数学产生了位值制数码。中国瓷器在15世纪后半期传到意大利威尼斯,为欧洲造瓷史开辟了新纪元。文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

哲学:启蒙运动中,需要先驱的思想作为出发点,而欧洲中世纪的思想传统和宗教神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成为出发点。举例:中国儒教是“理性宗教”的楷模,为英国自然神论者提供思想资料。法国大革命,中国哲学中的德治主义对雅各宾党人发生影响。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1.简述汉语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地位。

汉语: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产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特点:按词的构造看,汉语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没有词的形态变法,靠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

从音义对应角度看,汉语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因而有大量的同音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代表着世界文字的这一重要发展方向。

特点: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形体和意义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 以上。

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音素文字。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往往代表一个因素。

从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成的,这就为汉字构件的结合提供了许多区别的因素。

2.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主要是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汉语汉字所记录的文化内容不是一回事。如甲骨文的“王”字除了记录“王”这个词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开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王”的词义本身获得。

汉语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如:“囱”、“葱”、“窗”、“聪”是一级同源词,“囱”是走烟的通道,“葱”的特点是叶子中空,“窗”是墙上通空气的洞,“聪”指接受外界事务的通达。从某些词的词源里还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成的变化。如“龢”,音乐和谐,最美境界。“和”,人和,事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美好状态。“禾”是它们的源字。

某一时代某一领域词汇的密度反映了该领域与文化核心的密切程度。认识越深,设词密度越高,对这一领域的分析度也就越高。例如畜牧业时代有一系列为不同毛色的牛造的词。

汉语地域的差异,往往是地域文化的差异。“粉末”在北方多用“麦面”“胡椒面儿”“白面儿”,南方则用“米粉”“胡椒粉”“白粉”,这就是因为我国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这就反映了两地农业文化的差别。

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及形体发展演变的脉络反映出浓厚的文化信息,反映出造字者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也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社会的历史状况。例如中国因丝绸著称于世,人们对颜色的认识是与丝织染色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很多记录颜色的字就用“糸”做义符,如“红”“紫”“绛”;“宰”,从宀从辛,辛,罪也。“宰”的字形应产生于奴隶社会,用来从事手工业,农业生产的,因奴隶贴近奴隶主,又有可能得到奴隶主的宠信,于是渐渐具有职权,成为官僚,执掌国政。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又以词义和意义所指对象作为自己的构形理据,因此其演变会随着记录词的音义变化和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例如甲骨文中很多字从“艹”从“木”没有区别,如“蒿”“春”“莫”,到小篆中两者已做了明确分工,说明到了周秦时代,人

们对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分已经很清楚。

3.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汉语使用区域的逐渐扩大和共同语的存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汉语也为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北魏非常重视对汉语汉字和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加速汉化和封建化的进程。汉语作为民族交际语言的过程也是汉民族思想文化传播的过程。非汉语语言的民族用汉字作为自己语言的书写形式或仿照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对中华文化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进程当中,汉语一直发挥着统一工具的作用。

汉语汉字在境外的传播是中国文化向境外传播的重要纽带,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日本的假名,朝鲜的谚文和越南的字喃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汉字。,同时汉语汉字也以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吸收其他语言的营养来丰富自己,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又掀起了学习和研究汉语汉字文化的热潮。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伟大成就?

天学

(1) 天象记录

a黑子记录比欧洲记录早800多年(西汉成帝何平元年),纪录也最为丰富。

b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分别早1000多年和670年。

c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虽和欧洲同时,但记载更简明、准确,对现代天文学贡献最大。

d日月食的记录比希腊记录早了135年。也是世界上最早最丰富的。

(2) 天体测量

a五六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创造了世界最早的侧天仪器——浑仪。

b中国先民把天体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28个星区,每个星区各取一星为主,称为二十八宿。

c星表的记录也比西方早200多年。战国天文学家石申著《天文》记录了121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d最早发现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西方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近1000年。

(3)历法

a一万年前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皇氏”时期,发明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迭相搭配以计日的方法,是人类历法的开端。

b殷代开始四分法,岁实为365.25日,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前后出现102种历法。南宋杨忠辅在《统天历》种将岁实精确到365.2425日,郭守敬在《授时历》种采用了这一数值。《格里历》比前者晚400年,比后者晚300年。

数学

(1)十进位值制商代甲骨文用一~十百千万等13个数字记数足见四五千年前就已使用十进位值制。

(2)《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徽、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计算。

(3)宋元算学发达出现“宋元四大数学家”----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秦九韶在《九章算术》中提出的“大衍求一术”(被后人誉为“中国剩余定理”)和“正负开放术”遥遥领先于世界。

医学

(1)中医学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天人学说---均肇始于此书。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学四大经典”。

针灸疗法为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秦汉后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中亚各国。

(2)中药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唐朝苏敬等人的《新修本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外国最早药典早835年。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技术

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a炼丹术的长期实践,使得在唐朝便发现了火药,火药武器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火药的研究和

大规模生产,并在军事和武器上广泛运用。

b春秋韩国时代,中国开始发明了指南针----司南;宋代发展成为指南鱼、指南龟、指南针;南宋创制罗盘;元代有了罗盘针路,指南针的改进为航海事业带来划时代的影响。

c西汉初期的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完成造纸术的重大革新,为人类文化的传播、思想交流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至今也不可缺少的信息存贮和传递手段。

d晋代的墨拓技术,隋代的调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书,元代的锡活字和铜活字

2.试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实用性。注重实际是中国人传统的行为取向,其中又绝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天学高度发达--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历法准确与否是一姓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富的根本,天文历法“敬授民时”也是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已维护封建国家利益的考虑;地理学--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非常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城邑关津、户口贡赋、民俗物产等情形。

整体观。西方科学注重分析,而中国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朴素的整体观念,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宏观把握世界的高度智慧,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技术独特的理论模式。数学的尖端成就始终与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测天技术和大规模的测天活动为伍,最终服务于历法的改进,以至形成一门综合性的“历算之学”;农学从古代起就将天时、地宜、人力作为三项主要因素相参相辅,并发展了非常完备的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观念;中医学最能体现中国科技整体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组织器官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活动中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变化中相互影响,它不仅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且把人和宇宙也看作是一个整体,中医学全面深入的探讨了人体五脏、六腑、五官等与自然界五行、五季、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有“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

3.近几百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分析,限制了中国科技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科学擅综合,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由此忽略了对个别物质实体、物质内部深层结构的独立研究,因为万钢不能深入事物实体,满足于用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泛论宇宙的一般法则,容忍思想的朦胧性和认识的不精确性。

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文化政治化----在政府机构中做官,被看成是最具有发展前途、最受人尊敬的人生道路选择;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是极宝贵的古典文献但在北宋后其术已不传,至明已无人知晓;学术思想----中国古代贤哲大量对于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新颖见解,结果总是一致的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到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人生的哲理;传统伦理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伤毁”观念的束缚,使得人体解剖学在中国难以发展。

封建制度的遏制。a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依附于封建专制制度,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这也是造成中国未能形成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独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科技人员在政府机构中不仅所占比例小,待遇也十分低微。b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中国古代高品位的科技产品,高水平的技师工匠,几乎全部为统治阶级所支配、占有,总之没有任何重大的能够刺激工业和科学技术爆发革命的因素。c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意味着自由独立思想的充分发展和劳动工具、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因而封建统治者对一切非官方科学技术存有天生恐惧,这种封闭、保守、专制的学术氛围对科技的发展无疑起着极大的遏制作用。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是靠中国古代教育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的,由于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悠久优良传统,所以四五千年以来,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不仅能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而且其内涵也较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更加充实和辉煌。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因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百工技艺教育是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保证,没有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难以创造、延续和发展的。

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怎样继承其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

特色:

综合观,即大教育观。把教育看成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社会问题。教育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意识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一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辩证观,既对立统一观。强调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统一,道德观念的认识和道德信念的建立以及道德行为的实践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与才能之间也存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教与学、师与生之间也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内在观,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其追求价值之源的努力是向内而不是向外,不是倾听上帝的召唤,也不是等待佛的启示,二是重视启发内心的感悟,相信主体内在的力量。

与外国教育相比,中国古代教育不是机械呆板的,而是灵活、因人而异;不是分科细密,而是整体综合的;不是师生脱离,教育与人生实践脱离,而是教学相长、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的;不是以知识系统为枢纽,而是以人生为枢纽,以一代一代人风的建树和培育为目的。十分重视教育,可以说教育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国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

现代价值:

教师的任务: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提出了教师的三个基本任务,把“传道”作为首要任务,“授业”其次,还把“解惑”放在应有位置,同时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教师的标准:韩愈“无忠无贱,不长不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要是具备“道”“业”标准的即可做老师,这有利于当今社良好的学习风气,而不被社会地位所束缚。

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现代学生的励志名言。

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注意学习的系统性,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与独创结合,当代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缺乏独立思考的独立性,应加强培养。

3. 中国古代有些什么对今天仍极富启发性的教学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家们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世界教育思想宝库的重大贡献。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教学,估计学生的的内心要求,强调教学方式的变化。总之,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教学方法也因人而殊。

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反映了这条教学规律: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的

学习实践,才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才可举一反三。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中国古代教育家重视“博学”,同时又要求用“一贯之道”去驾驭广博的知识。博是约的基础,在博的基础上求约,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去归纳、简约或精要各种知识成果,得出简明扼要的结论。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教师应全面观察学生,懂的教学的辩证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依据他们“至学之难易”和“资质”之“美恶”,挖掘、培养、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这就是扬长补短,长善而救其失。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教与学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就叫教学相长。

言传身教,尊师爱生。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求为人师表。通过暗示或自己的日常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提倡学生尊敬老师,教师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经历了3000多年的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具有特别鲜明的审美观照的意味,所以当他们创造自己的灿烂文化时,文学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而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又广泛、深刻地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其他部分的内容,如唐诗对唐代书画,舞蹈艺术的描绘和宋诗对禅宗思想的表述都极为成功,所以其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所以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在哪几个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哪些作家和作品最具代表性?

《诗经》和《楚辞》:中国古代的两部诗歌总集,合称风骚,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泉。《诗经》至迟在孔子出生前已编订,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楚辞》主要作者是屈原,还有宋玉、贾谊等人,经过刘向、王逸等学者收集整理编成。

先秦散文和汉赋:历史散文(史官的记录成为史书谓之~)有编年体《左传》左丘明、国别体《国语》和《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论语》(语录体)孔子,《孟子》《庄子》(对话体、论辩体)《荀子》《韩非子》(专题论著);汉赋题材分两种:抒情述志的短赋《鵩鸟赋》和《吊屈原赋》(贾谊),铺陈排比的“体物”大赋《七发》枚乘(汉代大赋滥觞之作),《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代表作家),《甘泉赋》《长杨赋》扬雄,《两都赋》班固,《二京赋》张衡唐诗宋词:《将进酒》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赤壁怀古》苏轼,《渔家傲》范仲淹

元杂曲和明清小说: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西厢记》(爱情剧)王实甫,《窦娥冤》(公案剧)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历史剧);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红楼梦》曹雪芹。

3.中国古代文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神话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箭垛式的人物,是先民们对自身集体力量的艺术加工。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作家把目光对准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悲欢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堂地狱。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受儒家思想指导,大多数中国古代文学家具有共同的人生目标--“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和共同的心态----“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学功用观,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观念。以人文为手段,以人道为目的,宣扬政治理念和社会设计。

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其成为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使其成为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同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空灵的,神似的,达到了历代文学家所憧憬的变化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界;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教”说,情感宣泄的适度与表现方法简约使中国古代文学总体上是含蓄深沉,意味隽永的,整体上呈现一种中和之美,这也是中华民族平和,宽容,偏重理性的文化性格特征在古代文学中积淀。

1.为什么说“气韵生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种概括?

a气既是宇宙的根本,又是宇宙的运动。韵是宇宙运动的节奏,是宇宙呈现分门别类而又有条不紊的整体结构,及其有次序地盛衰穷通、周流运行的整体风貌,因而韵是艺术作品与宇宙生气相一致的蕴藉风态。

b气是无形的,当它在作品中出现显出时,就从无到有,化实为虚。这无、这虚、这气又是最根本的,因此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

3 只有理解了中国文化“气”的宇宙,才能深刻的理解何以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准则。

2.怎样理解中国艺术中的“游目”?

游目是中国彩陶、中国绘画和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

具象图案绘制在彩陶上便转为抽象了,整个图案就是游走的,面向四面,自然形成了移动的散点透视,围绕着彩陶进行“步步移,面面看”的欣赏,在有限的画面中体会到一种“无尽”的意味。

中国文化否认有一个最后视点(西方认为有),只有仰观俯察、远近往还才能味象观道。中国文化认为“游目”能使绘画“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使画家避免了在一个固定观察点的局限,从而可以用文化宇宙的法则和能够体会这文化宇宙的法则的心灵去组织对象,表达自己想表现的任何东西。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皆因散点透视产生。

中国画的深度空间、平面色彩、水墨光效等也都是运用了游目式的。

中国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的对称。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亭台楼阁均随地赋形,巧夺天工,一切布置都考虑到人与情感的情感交流,通过园林来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这一点也展现了游目式的特点。

3.如何理解中国艺术中的“虚实相生”?

中国艺术的根本特色是由中国文化的特色决定的,中国文化的宇宙观在于它是一个宇宙:气化流行,衍生万物。气是宇宙的根本,也是具体事物之能成为具体事务的根本,因而也是艺术作品的根本,而气是无形的,当它在作品中显出时,就从无到有,化虚为实。这无,这虚,这气,又是最根本的,因此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对虚无的重视。如文学讲究含蓄而有余味,绘画注重空白处理,书法追求“潜虚牛腹”,建筑提倡“透风漏目”。

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是通过实境来实现的,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例如在中国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构画的实物,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是诗歌的字里行间体味出空灵的境界。

1.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a中国古代史学是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在《隋志》著录文化成果中,四部分书,确定经、史、子、集的顺序--史学位居第二位,足见其重要。

b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历代史学家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历史著作作为史学的社会表现形态,具有记录、综合人类文化创造、积累和发展的职能,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其研究对象有文化领域的的各具体门类,也都同时学发生着密切关系。

c 古代史学受儒家经学的影响、制约,经学曾经是史学的指导思想,儒家的政治伦理是史书通过历史经验反复阐明的史义;而史学之求真、经世的传统也影响着儒家经学;经史二者分别从伦理和历史的层面互相补充的充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谓经史之学变成了中国传统学术的代名词。

2.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家和史学名著?

a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在于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制度之完备,史家之杰出,理论之精善,在世界历史上是仅见的。

b 有贯通古今的编年史:《春秋》孔子整理,《汉纪》荀悦,《后汉纪》袁宏,《资治通鉴》司马光

列朝相承的纪传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隋志》把这两本书视为纪传体之祖),《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典章制度的记录:《通典》杜佑,《通志》郑樵,《文献通考》马端临

纪事本末与史评:《通鉴纪事本末》袁枢,《史通》刘知几,《文史通义》章学诚

3.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

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注重史学研究的古为今用。

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实录历史,注重求实的精神。

德识为先,才学并茂。全面发展注重业务和思想修养,史家修养。

借鉴:注重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经世致用;

要有求实精神,不畏强权;

要注重自身的思想与知识修养。

4.试述中国古代史学在史家修养论上的理论贡献

作为一名史家,学识上要博览群书,见识上要疏通知远。

刘知几认为,世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史才指要有历史编纂和文字表达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史学指要能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要深思明辨,择善而从;史识指史家的观点和笔法,要尊重客观历史,要有“善恶必书”的直笔论。

章学诚补充“史德”,即高尚的道德,他解释为“著书者之心术”

章学诚认为史义、史文、史事三者血肉相连,文史兼修是嗜血的基本要求,史学家要远见卓识,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道德,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在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尊卑、长幼、德性成为确定人的地位、建立秩序的三个要求,其中唯有德性方能主观能动的实现自己等等思想,由此形成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

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公忠”的道德精神。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道德义务。中国传统道德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道德精神,那就是主张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情况下,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和爱国爱民、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君子”作为一切有道德进取心的人们心目中的理想道德人格。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这种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仁”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什么地位?

A“仁”指好的道德,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

“仁德”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B地位:“仁”是中国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道德中,“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3中国伦理的“仁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文化比较:

A 本质区别的,其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肯定竞争。“博爱”是在肯定竞争基础上对竞争的规范和对弱者的关爱;而“仁爱”本身并不包含肯定竞争的因素,是在安排好等级和秩序基础上的相互爱护,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维护手段。“仁爱”这个词本身就表示有以上对下的这种姿态,体现了是一种无原则的退让、安抚或妥协,这事实上是对竞争的一种回避,是对规则的一种回避,是人治的理论而不是法制的理论。

B 内容区别,“仁爱”的意义更宽泛,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博爱”首先是作为恩赐的神爱,第二方面是人对上帝的爱,第三是人对自己同类关怀。

C 在中国,“博爱”的出处很明确:韩愈的《原道》第一句就是“博爱之谓仁。”这说明这俩者虽然有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联系的。

4.“孝悌”之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在21世纪,它是否还具有合理的道德价值?

历史意义:孝悌是仁爱的根本,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得到普遍推行。

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

“孝悌”思想史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

有助于传承传统,维护家族稳定和促进繁衍,保持中华文化的可持续性而不至于断层,巩固族群的同一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保守,顽固,不容易接受开放的文化与文明的缺点。

现代价值:在21世纪,“孝悌”之德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当今社会所讲的和谐,其渊源就来自于孔子的“孝悌”思想

);同时其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人行动的准绳,在变化的社会中保持持久的存在价值。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讲“诚信”?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信”可以训练人诚实的品质,也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前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发扬诚信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诚信的缺失和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隐患,企业信用之差已经使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有建立在诚信道德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作为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诚信的思想理念,是我们今天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时必须利用的重要道德价值资源,我们应当挖掘、保护并珍惜这一现在有可能日益走向稀缺的道德资源。

6.什么是“礼”?它有哪些伦理道德内涵?

礼是钟会恩华的突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姓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伦理道德内涵:“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的四次转变:“周礼”,把氏族社会作为习俗法规的礼教转化为文明社会的秩序;孔子对“礼”进行了伦理化、道德化地提升;西汉董仲舒把礼转化为“三纲五常“;宋明把”礼“转化为神圣的、绝对的”天理“。】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01利润的概述 02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构成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习题解惑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当期营业利润的是()。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 B.自然灾害导致原材料净损失 C.支付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 D.溢价发行股票支付的发行费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计入营业外收支,选项B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D冲减资本公积。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既影响营业利润又影响利润总额的业务有()。 A.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计入投资收益 【答案】ACD 【解析】选项B,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影响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一)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 1.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账户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确认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盘盈利得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收益8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写出会计分录。 【答案】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8000 习题解惑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盘盈200元,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写出下列情况时的会计录: ①发现盘盈时: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答案】 ①发现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 A.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收益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D.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 【答案】BC 【解析】选项A,计入投资收益;选项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A.债务重组利得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C;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①C②B(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4)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练习题

一、多音字组词。

二、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联系句子,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1)他远远地望见妈妈向他走来。()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真是喜出望外。() (2)这次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 一走进屋子,小明就闻到了一股饭香味。() (3)眼前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 这个山洞真是深不见底。() (4)虽然我军已经船伤弹尽,但还是在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战斗。()如果你遇到困难,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 (5)每天清晨,我们都能看见他在园子里拔草。() 甜甜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小学生。() (6)听了父亲的话,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他的身体太差了,实在是弱不禁风。() (7)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 四、按要求写词语。(各五个) 1.表示推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示“看”的一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看”的二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的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说”的一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习题解答

(7)试求出用同一种材料构成的5层厚度为20mm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值与1层厚度为100mm 的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值各为多少 (15)已知20i t C =o ;50%i ?=。问:若采用如[例]中图所示墙体,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

外气温不得低于多少若增加保温层使其传热系数不超过(㎡·K ),此时的室外气温又不得低于多少 解:由20i t C =o ,50%i ?=,查表可得出室内露点温度9.d t C =o 5 要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内表面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 平壁的总传热阻: 01233 1 2 123 2()( )0.020.20.02 0.11( )0.040.81 1.740.93 0.312/i e i e i e R R R R R R R R R d d d R R m K W λλλ=++=++++=++++=++++=? 根据公式,取1m =得到 10 ()i i i e d R t t t t R θ=- -≥ 这里,1θ表示维护结构内层表面的温度,i R 表示内表面换热阻,将数值代入得室外气温不超过: 00.312()=20(209.)9.790.11 e i i d i R t t t t C R ≥- ---=-o 5 若增加一保温层使其传热系数不超过(㎡·K ),则增加保温层后的总热阻为 20 1()/R m K W '≥? 这时外界气温不得低于01()=20(209.)75.450.11 e i i d i R t t t t C R '≥----=-o 5 P101,题

在【例】中,若室内的相对湿度为40%,室外相对湿度为60%,试分析该维护结构是否会出现内部冷凝 【解】(1)根据上表,计算外墙各层材料的热阻和蒸汽渗透阻 由此得:外墙构造的总传热阻0=++= m ·K / W ; 总蒸汽渗透阻H 0= m 2 ·h ·Pa / g (2)计算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和水蒸汽分压力 ①室内气温16.0i t C =o ,相对湿度40%i ?=,查图得:720i a P P =; ②室外气温0.0i t C =o ,相对湿度60%i ?=,查图得:360e a P P =; ③根据公式()计算各材料层表面温度: 0.11 16(160)13.00.586 i C θ=- -=o ,由图得饱和蒸气压1450s i a P P =g ; 20.110.025 16(160)12.30.586 C θ+=--=o ,饱和蒸气压21420s a P P =g ; 30.110.0250.263 16(160) 5.10.586C θ++=--=o ,饱和蒸气压3850s a P P =g ; 0.5860.04 16(160) 1.10.586 e C θ-=--=o ,饱和蒸气压630s e a P P =g ; ④根据公式()计算维护结构内部水蒸气分压力: 2166.67 720(720360)692.942217.28 a P P =- -= 3 166.67251.51 720(720360)652.12217.28 a P P +=--= ⑤依据以上数据,比较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和饱和蒸气压的关系,得知 i s i P P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练习题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9分) shǔ yú luò tuólǚ yóu wú xiápíbèi ( ) ( ) ( ) ( ) ( ) dào débǔ zhuōmèng mèi yǐqiú suí xīn suǒ yù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惑( ) 荧( ) 普( ) 瑕( ) 感( ) 营( ) 晋( ) 暇( ) 键( ) 翼( ) 腕( ) 延( ) 健( ) 冀( ) 婉( ) 廷( ) 三、填空,补充词语。(5分) 峰( )雄伟奇( )罗列波( )壮阔疲惫不( ) 骨( )如柴 响( )云霄( )不可及鱼( )而出聚( )会神多( )多( ) 出其不( ) 功其不( ) ( )筹帏幄决( )千里兵( )神速 四、我会找出意思相近的几组对应地写在括号里。(3分) 拮据梦寐以求器重赠予困难疑惑不解 馈赠日思夜想瞧重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愁眉苦脸 ( )—( ) ( )—( ) ( )—( ) ( )—( ) ( )—( ) ( )—( ) 五、选词填空。(9分) 盼望渴望希望期望愿望 1、您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 )靠您们。 2、我们不应该辜负老师与父母的( )。 3、我的( )就是“与平之花”永远开放。 4、在等待与( )中,春天终于来了。 5、我( )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无论……都……只要……就…… 即使……也……不就是……而就是…… 1、飞机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 ( )什么地方,( )比不上我的家乡美。 3、放学回家后,我( )先出去玩,( )先做作业。 4、明天( )不下雨,春游( )会照计划进行。 六、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4分) 例: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就是不道德的不?(反问句改陈述句)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 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 速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000 )1(0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 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人教版 (含答案)

春季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抽查测试 四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 100 分,80 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将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 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3.客观题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填空题、解答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一、客观题(48 分) (一)选择题(1-17每小题 2 分,共 34分) 仔细听,认真想,完成 1-4 题。 1.趵突泉在哪里?( ) A.济南 B.成都 C.上海 2.趵突泉水的特点是( ) A.清新、新鲜 B.清浅、鲜洁 C.清洁、新鲜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饰手法() A 比喻、排比 B 拟人、比喻 C 拟人、排比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的()之情。 A.赞美 B.讨厌 C.喜欢 5.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权利(quán lì)糟蹋(zāo tà)欲望(yù wànɡ) B. 规律(guī lù)弧线(fú xiàn)牺牲(xī shēnɡ)

C. 敏捷(mǐng jié)泛滥(fàn làn)智慧(zhì huì) 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永住人间以防万一全力以赴赏心乐目 B.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奇峰罗例拔地而起 C.疲惫不堪骨瘦如柴梦寐以求疑惑不解 7.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发现秘密欣赏美景 B. 涓涓细雨皑皑白雪蒙蒙薄雾 C. 北风呼啸阳光明媚街道冷清 8.“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一句中的“新鲜”一词应选()种解释。 A.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 B.稀罕的,新奇的; C.崭新华美。 9.能恰当填入“( )生命短暂,( ),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括号中的一项是( ) A. 不仅……而且 B. 虽然……但是 C. 如果……就 10.“能不忆江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1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望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2. 下面这句话中,使用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课后题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常用通信设备有(ABD)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调制解调器 D路由器 线缆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哪一儿歌协会制定?(C) A OSI B ITU-T C EIA D IEEE 802协议族是由以下面那一个组织定义?(C) A OSI B EIA C IEEE D ANSI 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为(AC) A带宽 B可信度 C延迟 D距离 局域网区别其他网络主要体现在以下(ABCD)方面。 A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 B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 C网络的拓扑结构 D带宽 会产生单点故障的是下列(ABC)拓扑结构 A总线型 B环型 C网状结构 D星型 数据交换技术包括(ABC)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文件交换 (B)拓扑结构会受到网络中信号反射的影响? A网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星型 OSI参考模型按照顺序有哪些层?(C) C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有(B) A确保数据的传送正确无误

B确定数据包如何转发与路由 C在信道上传比特流 D纠错与流控 在OSI七层模型中,(B)哪一层的实现对数据加密。 A传输层 B表示层 C应用层 D网络层 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叫做(B) A比特 B包 C段 D帧 TCP/IP协议栈中传输层协议有(AC) A TCP B ICMP C UDP D IP 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为(B) A比特包帧段数据 B数据段包帧比特 C比特帧包段数据 D数据包段帧比特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接口的哪些特性?(ABCD) A机JIE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接口特性 细同轴电缆(10Base2)传输距离约达(A)粗同轴电缆(10Base5)的传输距离为(B) A 200米 B 500米 C 150米 D 485米 通常在网吧里,LAN采用的拓扑结构和网线类型为(C) A总线型和STP B总心型和UTP C形型和UTP D环型和STP 双绞线电缆为什么能代替网络中的细同轴电缆。(D) A双绞线电缆可靠性高 B双绞线电缆抗噪性更好 C细同轴电缆更廉价 D双绞线电缆更便于安装 在布线时,细缆和粗缆通常应用在(D)拓扑结构中。

【10篇】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 小阎靖3岁被诊断脑部恶情肿瘤,他的生命即将被带走。他伟大的父亲决定,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父亲的大手握住阎靖的小手,对他说:“儿子,我和你妈救不了你,现代的医学也救不了你,我想把你的器官捐赠给正等待拯救生命的人,你要是同意就点头,()不愿意就摇头。”孩子处于昏迷状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小阎靖内心灵魂似乎听懂了爸爸的意思,两行热泪顺着瘦弱的脸颊滑落下来。 小阎靖临行前带着童真听完了妈妈最后一个故事,他走得那么安祥,只带走他枕边的小台灯,这只台灯将照亮他通往天堂的路。谁会把自己的灯借给你?谁的灯又能够温暖你?是小阎靖这盏灯,照亮了他人的生命。他的心脏在另一个身躯里鲜活跳动,他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躯里新陈代谢,他的肾脏在另一人身躯里循环,他的角膜带给他人光明…… 小阎靖,()你走了,可你的灵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依然鲜活地活在人世间,在你短短生命里程中体味生命的延续,写满了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更多生命的延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小阎靖对于捐赠自己的器官的态度是()。 A. 不同意 B. 同意 (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阎靖的遗体捐赠包括:________。 (4)小阎靖的爸爸为什么决定捐赠小阎靖的器官? (5)读了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1)如果;但;虽然 (2)B (3)心脏、肝脏、肾脏、角膜 (4)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5)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处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②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但”;③处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但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

电子技术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解答 【1-1】填空: 1.本征半导体是,其载流子是和。两种载流子的浓度。 2.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则与有很大关系。 3.漂移电流是在作用下形成的。 4.二极管的最主要特征是,与此有关的两个主要参数是和。 5.稳压管是利用了二极管的特征,而制造的特殊二极管。它工作在。描述稳压管的主要参数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和。 6.某稳压管具有正的电压温度系数,那么当温度升高时,稳压管的稳压值将。7.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分成和两种类型,它们工作时有和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8.场效应管从结构上分成和两种类型,它的导电过程仅仅取决于载流子的流动;因而它又称做器件。 9.场效应管属于控制型器件,而双极型晶体管是控制型器件。 10.当温度升高时,双极性晶体管的β将,反向饱和电流I CEO将,正向结压降U BE将。 11.用万用表判断电路中处于放大状态的某个晶体管的类型与三个电极时,测出最为方便。 12.晶体管工作有三个区域,在放大区时,应保证和;在饱和区,应保证和;在截止区,,应保证和。 13.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管的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将,输出特性曲线将,而且输出特性曲线之间的间隔将。 解: 1.完全纯净的半导体,自由电子,空穴,相等。 2.杂质浓度,温度。 3.少数载流子,(内)电场力。 4.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压降U F和反向饱和电流I S。 5.反向击穿特性曲线陡直,反向击穿区,稳定电压(U Z),工作电流(I Emin),最大管耗(P Zmax)和动态电阻(r Z) 6.增大; 7.NPN,PNP,自由电子,空穴(多子,少子)。 8.结型,绝缘栅型,多数,单极型。 9.电压,电流。 10.变大,变大,变小。 11.各管脚对地电压; 12.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13.左移,上移,增大.。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三册》课后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16&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课后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14&fromuid=19159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版完整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37&fromuid=19159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答案(2008年修订版的)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48&fromuid=191597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课后答案及课文翻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4&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60&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二册》课后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15&fromuid=19159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63&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课后答案(高教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81&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77&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75&fromuid=191597 《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305&fromuid=191597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283&fromuid=191597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二版,贾俊平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29&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三版,高鸿业)可直接打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289&fromuid=191597 毛邓三全部课后思考题答案(高教版)/毛邓三课后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514&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听力原文及答案下载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2531&fromuid=191597 西方宏观经济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2006&fromuid=191597 《管理学》经典笔记(周三多,第二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280&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186&fromuid=191597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55&fromuid=191597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2328.html,/viewthread.php?tid=17&fromuid=19159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