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往往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为学生对身边、对生活实际中的事件是最了解、最感兴趣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可能设置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平移和旋转,校园中找平移和旋转,走出校园找平移和旋转。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的发现特别多,如:推拉黑板的过程是平移;推拉教室门的过程是旋转,推拉窗户的过程是平移;开关抽屉的过程是平移;举手的过程是旋转;用铅笔刀削铅笔的过程是旋转;上操时同学们齐步走的过程是平移;学校门口的电动门的开关过程是平移;商场里电梯的运动过程是平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数学、掌握了数学,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使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绝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学《老鹰捉小鸡》这个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理解。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持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有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个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表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

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 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 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 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

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

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数学化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培养兴趣,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探索和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自如地驾驭教材,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 一、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能在现实生活的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思想,而后,不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所掌握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去观察与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生活问题,进而形成一定的知识应用技能、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通过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认识数学,又能运用数学思想去认识客观世界,让生活与数学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自行车架、房屋的屋架都要做成三角形的?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们会深刻明白这些做法都来源于“三角形的稳固性”。这样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又能使他们运用数学思想去理

解、认识客观世界。再如,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并解释这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能为生活服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乐于接受的“头号礼物”。 二、生活问题的数学化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不竭源泉,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大课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性格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与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我在进行《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一课的教学时,由投篮游戏引入,让学生根据同学投篮总数和进球数,判断应选谁去参加篮球比赛。这就需要学生计算出进球率,从而自然引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意义就很容易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学教材从一册至十二册的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相关。如“数的认识、元角分、几何知识”等,其他年级的教学内容,如几何形体、应用题等都能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另外,教师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建设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报告数学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大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4、锤炼了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实验方法:以文献资料、教学反思、数学日记积累、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实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一开课我们就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美。如我校教师齐士兰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六册教材《平方米的认识》时,设计了“铺地砖”这一贴近学生社会实际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对平方米的认识,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来的规律,而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去应用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操勇同志教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深刻认识,他给每个学生一张购物卡,让学生带着卡片到商贸大街了解商品的价格,并试着购买商品,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货币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五年级数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牌头镇小边俊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中创设并引入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生活中怎样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在教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设计这样一题“开放性”的实践题:“学校在暑期组织教师前往北京进行七日游活动,无锡到北京的火车票为X元,教师在火车上和在北京每天的伙食费为B元,要在北京住宿5夜,每夜的住宿费为A元,在北京的旅游点的门票价和交通费共计为Y元,问每个教师去北京旅游共需要多少元钱?”先请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写出每个教师去北京旅游共需要多少元钱。学生很快能写出每个教师去北京旅游需要钱的算式:2X+7B+5A+Y.在学生写出了算式后,再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查找资料,估算一下每个教师前去北京共要用多少元钱?这样学生就会前去查找无锡到北京的火车票价,去了解每天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是多少元。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趣味 【背景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我在认真研究教 材内容的基础上,直面传统教材的局限,摸索着踏上通往新课程教学之路,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诠释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小 课堂,大社会”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 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 与学生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当中。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 (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 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 150();那一箱苹果约重10(),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 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 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吨的认识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 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 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千克 2000千克=()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只要有机地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就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价值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质疑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就达到了活学活用、活用活学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目录 序言 (1)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 (1)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 (1) (二)、捕捉“生活现象” (1) (三)、生活中数学的抽象性 (2)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2)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 (三)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3)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生活 (4)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五、数学问题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 (6) 参考文献 (7)

序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数学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原本抽象缜密的数学内容在鲜活的生活题材相互渗透中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来自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所以当数学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知识编入教材加以呈现时,学生会因缺乏灵性而乏味,失去兴趣。我们在教学时,要选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数学活动更精彩、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教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就会促成有效的数学教学。所谓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决定于对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对于以接收信息和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为主要行为的学生主体来说,其参与教学的有效行为,可以集中概括为三点:渴求、质疑和活动。只有充分地把教学融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第一心理:渴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一人教变为数人教,独角戏变为多角戏。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中学会数学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时,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件进行观察与动手: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纷纷动手动脑,热热闹闹、兴趣盎然。不难发现,学生量出了数学教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长凳的周长、文具盒的周长。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是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捕捉“生活现象”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保证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关注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考虑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那些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目光停留在作为事实和结论的知识上,而是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智力价值和审美价值,并把它们和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的获得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的教学。 例如,“简单平均数”的教学,在目标定位上,除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学习,体会到客观世界存在着众多的自由度和随机现象。求平均数则是从随机现象中统计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教

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数学教育工作者用“数学生活化”一词加以概括,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数学教学生活化,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量的抽象及应用过程,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体验学有所趣 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1、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让

教育与生活“亲密接触”。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爸爸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假如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①: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②: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③: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题中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客厅铺①、②、③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①(或②、③)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要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③种价值太贵,①、②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②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①地砖最合适。这样,不仅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教学,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2、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成为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附近一幢大家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小学数学问题的生活化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的生活化策略 摘要:抓住数学课堂的本质,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出发,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切实有效。教师要经营好数学课堂,注意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到底是枯燥乏味的,还是生动有趣的?相信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学生。那么,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具体可感的,是生动有趣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会对数学产生错误的看法,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呢?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不难的。学生之所以会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师没有抓住数学课堂的本质,没有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出发,没有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没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没能达到课堂教学的切实有效。因此,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经营好数学课堂,注意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呢? 一、具体实例促进数学问题“生活化”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要做到这些,我们数学教师就要很好地运用生活实例,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热情。为此,数学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的情境,通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引导学生去自主地探究数学问题,培养起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仿真情境丰富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丰富和表象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数学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变化多端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对数学认识的丰富感性材料和经验。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在看、听、想、记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中丰富数学的表象,产生对数学的真切感受,由此促进他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具体而言,学生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可以感悟到数学知识。比如,周围景物、事物的运动蕴含着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树叶、蝴蝶、房屋的形状及人体等,可以感受什么是“对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汽车途中的交汇,感知什么是“相遇”;引导学生观察公共汽车上乘客的上下车情况,可以体会上下车人数与车上人数的增减关系……这些许许多多的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亲眼目睹来完成直接的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也可以悟得数学知识。比如说学生在逛街时听到某商场为促销衣服而播的广告“本商场全部衣服五折起出售”,可以从中感知理解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悟得原价、现价与打折的关系,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数学问题生活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作者:程瑞红 单位:兴平市南市镇费家庄小学 日期:2009年4月11日

数学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2006年,我在兴平市双语小学任教,主代二,三,四年级数学。本校属私立小学,生源比较复杂。农村学生约占1/3,城市学生约占2/3。且男生居多,女生少之。 二年级数学课本有这样一道题: 有鸡兔同笼,现知道共有30个头,80条腿。 问有鸡多少只?有兔多少只? 在这之前,我用这道题考过好几个中学生。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通过设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只会简单的乘除法,一些复杂的加减法。怎样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怎样引导他们开动脑子,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问题?却很是困难。我查找资料,钻研课本。颇下了一番功夫,精心准备了教案。信心十足的准备讲解这道题。 为了醒目,我将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如下图所示: “同学们,你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来理解这个问题”。我先引导性发问。 “我知道,老师兔有两条腿,还有两只手”。一个学生抢先回答。 “鸡也有两只手,有两条腿”又一个学生高兴的说。 我很是失望,但我还是掩饰了自己的情绪。并没有立即纠正他们的错误。我顺着他们的话题和

思维,发问道, “你们是在哪儿看见有这样的鸡和兔呢?” “在电视上,动画片里”,同学们大声说。 “你们有谁在生活中,见过活生生的鸡和兔”我继续问道。 “老师,我在姥姥家的养鸡场里见过鸡”一个学生说:“鸡有两个翅膀,有两条腿,还有一个漂亮的大鸡冠”。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和动画片里,看见的鸡和兔,是叔叔和阿姨用笔精心绘制的。动画片的情节很是虚构,动物外形过分夸张。但是生活中真正的鸡和兔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也不想讲解过多的动画片知识,以免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 “到底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想·····”同学们齐声说。 “那明天,我让你们见到真正的鸡和兔,好吗?”。我适时的结束了今天的问题。 下课后,我的心情很复杂,过多的失望,少有的气愤,还有一丝惊讶夹杂其中,同时又有许多的疑问。我平静了一会儿,梳理了一下思维,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仔细的细想了一遍学生们的回答,觉得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孩子们,作业多,负担重。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经常吃过鸡肉和兔肉,但见过鸡和兔的机会却很是少。即使在农村,散养鸡和兔的家庭也很少。只有在养殖场里才有机会见到。又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通过电视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也难怪孩子们会那样回答。 从这里才能切实的体会到,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必要性。让数学贴近真实的生活,回归现实生活。让孩子们能在自己周围的生活里,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 也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何才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使我们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在教学时做到以生活实例为基础,深入生活情境,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例生活情境生活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何才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使我们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一、以生活实例为基础,认识数学问题源于生活 要善于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善于把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例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的知识教学时,先让学生猜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极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形象的揭示了钟面的特点与时、分的关系,然后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时间有关的例子吗?”学生例举了大量的例子,如早晨起床、上学、睡觉等等。那么,如果没有时间会怎么样?有一学生说,如果没有了时间,上学时大家不能一起到学校,老师怎样给我们上课,生活不就没有规律了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可在这个基础上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提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可以展现生活”这一大众数学观,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便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深入生活情境,学习数学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 学中能 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 10 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 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 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 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问题生活化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有用的数学 遵道小学欧思成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多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能力,这是当代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面对着时代的召唤,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大胆尝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让游戏走入课堂,使课堂再现生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如能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游戏等生活情境中,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采取做游戏、讲故事、编小品、说相声、对口令等形式,让学生分组将准备好的实物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爱好,只要有合适的理由,由学生自行分类。 例如:在第一册数学《妈妈的小帮手》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分类,不管理由是否合理,当场并不进行评价,而是由小组成员自由评定。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成功地进行了角色表演。“妈妈”一板一眼;“小孩”天真活泼,出现问题后,向“妈妈”虚心地求教,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玩与学”相融合的氛围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有的小组还编排了相声,时不时引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教师抓

住适当的时机,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准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与思考,一定能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让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要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应多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教学第三册数学的“看一看”时,为了解决本课的难点,不让学生产生在一处可以看到一个物体三个以上面的误解,加深他们对不同角度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就搬来一个棱长约5分米的正方体文件柜,把它放在讲台上,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轮流着、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了这个知识基础后再让学生打开书连一连(淘气,笑笑,老师分别能看到哪个面?);摆一摆、(动手摆积木,自由看);画一画(试试把你摆的图形用平面图画出来);想一想(你还可以怎么摆?);玩一玩(搭积木,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如上教学,从学生的最近生活区出发,整个学习过程是亲切、自然、具体、现实的,它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把十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三、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让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