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春期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文档版 有答案)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春期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文档版 有答案)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春期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文档版  有答案)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春期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文档版  有答案)

重庆一中初2016级15—16学年度下期第一次定时作业

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抖擞.(sǒu)纳罕.(hǎn)树杈.(chā)浑身解.数(xia)

B.翩.然(piān)桑梓.(zǐ)诘难.(nán) 奄.奄一息(yǎn)

C.冗.杂(rǒng)吁.气(yū)屹.立(yì)戛.然而止(jiá)

D.嗔.视(chēng)寒噤.(jìn)恣睢.(suī)叱咤.风云(zh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4分)()(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2)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liàn 犹如水经蒸馏,味同jiáo 蜡矣。(培根《谈读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

..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最不愿意开口、一味保持缄默

..的人恰恰来自那些理应最关心科学的人之中。

C.风光旖旎的缙云山是重庆人夏季避暑纳凉的胜地,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山中各种树木鳞次栉比

....。

D.一世飘零的杜甫远眺国都,只见草木丛生,烽火连天,不禁触目伤怀

....,将满腔悲情化作一首绝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先生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榜样。

B.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陈代谢类疾病患者正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

段年龄者伸出魔爪。

C.谈及山城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

全国乃至全球化的视野,不盲目乐观。

D.我们要自觉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读整本书,让“书香满城”

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

5.根据文中的情境,依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的选项是(3分)()清光四射,天空皎洁,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②,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梁实秋《雅舍》)

A.①四野无声,微闻犬吠②地上阴影斑斓

B.①苍然暮色,自远而至②地上浮光跃金

C.①竹枝戏蝶,小扇扑莹②树下芳草鲜美

D.①风云开阖,山岳潜行②树下灯焰幢幢

6.参照划线部分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形象具体(4分)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冰心《观舞记》)

7.综合性学习(10分)

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之际,重庆一中某班级同学进行了以“了解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请参照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我国当前存在一些地名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一地多名、地名重名、一名多写、地名命名刻意崇洋、地名含义媚俗不健康等。

材料二:地名普查成果,可以促进地名规范,还可以用来编纂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综合类工具书,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等专科类工具书,导航产品,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材料三:在重庆,有“江州”“巴郡”“解放碑”“红岩”这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有“天星桥”“九龙坡”“伏牛溪”“文星湾”这些画面感强、使人遐想联翩的地名;还有“海棠溪”“鲤鱼池”“鹤皋岩”“烟雨坡”“黄桷晚渡”这些充满诗意、令人神往的地名。其实,不少很美的地名是在地名普查工作中美化而来,如“蚂蟥坪”改名为“马王坪”。

(1)请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开展地名普查工作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图表,猜想了几个地名的来历,介绍了地名中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近在微博上流行着一种古诗词的“新玩法”:把诗词里的古地名替换为现在的地名。下面是某论坛上的一段聊天记录,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3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一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8)《使至塞上》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二)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名.之者谁()(2)醉翁之意.不在酒()

(3)树林阴翳.()(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

怀。

B.作者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为了表现与民同

乐。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滁州后政治失意,难掩内心消

颓的表现。

D.全文用了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文

随意转,意蕴跌出。

12.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

意,见于言外”,结合这篇游记,举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

创作理念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大雁

文/叶广芩

(1)70年代初,我在三门峡库区的农场务农。

(2)10月,天气转凉,滩地的风渐渐变硬,农场的男人们开始躁动不安起来,他们要打雁了。

(3)每到秋天,渭河的芦苇塘里就歇息着成群成群的雁,它们不是今天来了明天走,它们往往要在这个地方盘旋很久,直到很冷了才离开。那些雁都是麻色的,粗看很不起眼,但是在阳光下细看,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辗转着色彩,随着角度的变换而变得五彩斑斓。

(4)男人们的枪已经准备好了。

(5)我去河边看那些雁,一大片的,有时静得没有一点声息,有时则吵得一塌糊涂。它们在河里觅食,在芦苇丛里歇息,这些齐整的,有纪律的鸟儿,给枯黄惨淡的渭河滩带来了美丽的色彩和无限的生机。秋风吹过,雁在冰水中瑟瑟发抖,我真是可怜它们,我心里想,怎么还不快走呢,家乡就这么好么,南边比这里要暖多了,危机四伏的黄河滩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6)但那些雁还是

..迟迟不走。

(7)一天傍晚,枪声终于响了。

(8)长河落日,萧萧风声,天地间一片血红。

(9)我的心里满是悲哀与失望。

(10)大堤上,男人们手里提着淌血的雁迎着我走来,他们很夸张地向我炫耀

..

着,炊事员将一只很秀丽的绿羽雁在我的眼前使劲晃动,得意地说:“今天夜里别睡着了,我给你们做红烧雁肉。”

(11)我看见那只雁的头颈像绳子一样地垂着,眼睛睁着,晶莹的眼睛里反射着落日的余晖,它大概到死也不理解、不明白,没有招谁没有惹谁的它,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12)我奔到芦苇丛中,大声地冲着那些雁吆喝。我要赶起那些雁,让它们快走,快走,快走!

(13)没有雁儿飞起,四周死静一片。

(14)它们在更深的苇丛中躲避。

(15)我跌坐在河岸,望着滔滔的河水,只感生命的不易,存在的艰难。

(16)雁尚且如此,更何况人。

(17)我们的炊事员做别的不行,红烧雁肉却做得很地道。农场的人都很兴奋,大家都在为雁肉而熬夜,难见荤腥的人们在厨房溢出的肉香中已经飘飘然,昏昏然,不能自已了。

(18)我没有去凑热闹,早早地躺下睡了。

(19)夜里,男人们就着雁肉,蹲在碾盘上喝酒,是从渭河对面小村沽来的一毛二一两的红薯酒。他们边吃边闹,“老虎、杠子、鸡”的嘶喊传入我的小土屋,清隽高雅的雁与浑浊浓烈的酒风马牛地搅在一起,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

怅.。

(20)男人们都吃得很惬意,很酣畅淋漓,他们开始唱了,唱秦腔:有为王打坐在某某地面……跟大雁没有关系。炊事员喝得舌头已经发直,不利落地说:“明天还去打……”男人们纷纷应和着:“……还打。”

(21)第二天,按正常作息时间起床的只有我一个人,我看见石碾上一片狼藉,被嘬啃过的雁骨遍地皆是,厨房的墙根是一堆用开水烫过的杂乱的雁毛,情景惨烈而悲壮。

(22)我来到河边,见苇丛中雁们又在起落,不禁深深吸了口凉气:

(23)糊涂的雁哪——

(24)后来,男人们每天都去打雁,他们吃了多少回红烧雁肉,谁也记不清了,可叹的是那些雁,打了还来,打了还来……

(25)我埋怨它们的没记性,细想那是一种执著,是一种临乎死生而不惧的气节,一种伏清白以死直兮的精神。

(26)我不如雁。

(27)再后来,我将那些雁羽做成了一把把扇子,为的是纪念那些在黄河滩上永不能再飞起的鸟儿。我被招回城市以后,不少朋友都接受过我馈赠的羽扇,他们为那羽的美丽而惊叹,我就给他们讲那些大雁九死而不悔的故事。

(选自《颐和园的寂寞》,有删改)13.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从大雁的角度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但那些雁还是

..迟迟不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人们手里提着淌血的雁迎着我走来,他们很夸张地向我炫耀

..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8段的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长河落日,萧萧风声,天地间一片血红。

16.“清隽高雅的雁与浑浊浓烈的酒风马牛地搅在一起,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如何理解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大雁的执着,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的善性,还有人认为是表现了特定年代生活的苦难。你赞成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9分)

中国人为何喜欢嗑瓜子?

文/周露

(1)中国人对瓜子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看电视时打发时间、聊天时随手抓一把,哪里都能看到瓜子的“身影”,可谓“国民第一零食”。

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喜欢嗑瓜子。在很多国家,人们认为瓜子是鸟类吃的,不是人的食物;在一些国家的超市可以看见剥好的瓜子作为休闲食品,但看不见带壳瓜子。

中国人何时开始嗑瓜子?

(2)中国人喜欢瓜子,可能一开始是由于节俭,后来才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瓜子”(卷六十九《河北道十八·幽州》)。之后,吴越广为流传的《岁时歌》则记载了“嗑瓜子”的习俗,“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嗑瓜子”何以位列诸事之首?中国人喜食瓜子的传统始于何时?这些尚不可知,但确定的是,明清时已经非常流行了。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后南瓜子才开始流行,之后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大受欢迎。嗑瓜子大概最早兴于北方,这不仅因为嗑瓜子的记载主要发现于北方历史文献中,更为客观的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瓜子不论吃起来还是准备起来都很方便,拿出来招待客人,不仅能够体现主人的好客,做客的人也因吃瓜子会有被“招待”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就定下来一种愉悦的社会交往基调。嗑瓜子的习俗就这样蔓延开来。

中国古时最流行西瓜子

(3)瓜子,无外乎葵花子、南瓜子和西瓜子,其他瓜的籽,要么无法批量生产,要么无法当零食食用。西瓜品种众多,从元代开始,各地方志所记载的西瓜品种达50余种,不单有今天我们以食用瓜瓤为主的西瓜,还有专门以食用瓜子为主的西瓜。后者又称瓜子西瓜,栽培很多,在不同地区称呼也不同,有打瓜、籽瓜、子瓜、瓜子瓜等。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曾在19世纪中叶前后旅居中国大部

分地区,阅历异常丰富,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直接而细致的考察,他对西瓜子的描绘很多:“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因而西瓜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地方,丰收时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有的时候,大量的西瓜被运到繁忙的马路边免费送给过往的行人,条件是吃完了把瓜子给主人留下……西瓜子对于中华帝国3亿人口来说,真可谓一种廉价的宝贝。嗑瓜子属于一种日常消费,看着这些人在用餐之前把嗑瓜子当成开胃之需,确实是一道耐人寻味的景致……每当有一群朋友聚在一起饮茶喝酒,桌上肯定会有西瓜子作伴;人们出差途中要嗑瓜子,儿童或是手艺人只要口袋里有几个铜板,就会拿出来买这种美味食品。无论是在大街旁,还是在小道边,到处都可以买到。你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西瓜子。在大清帝国各个地方,这种消费形式确是一种不可思议、超乎想象之事。”

南瓜子、葵花子是舶来品

(4)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洲作物,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辗转传入中国,这大概是在16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晚明的嘉靖年间。

(5)在清代,向日葵主要作为观赏性植物,食用及售卖也只是偶有记载。民国时黑龙江的《呼兰县志》较早记载了向日葵大规模栽培,“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说明葵花子已经开始流行。再看南瓜,南瓜子要比葵花子流行得早些。晚清以来,南瓜子可食的记载非常多,远超葵花子。到了民国时期,南瓜子虽然已经有广泛的食用人群,但是与西瓜子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吃瓜子为何对人有益?

(6)吃瓜子能缓解紧张情绪。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紧张、尴尬,交流时手中有食物会让人感到轻松。所以我们经常会请客喝酒或约人吃甜点来让交往各方放松下来,但酒后容易说辞不当,甜品消费又高,所以廉价易得的瓜子就成了大家相聚时的休闲食物。同时,嗑瓜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

(7)此外,吃瓜子有利于消除双方的敌意,延长交谈时间。人与人交往时,会有两套系统:一种是当自己认定环境不安定时出现类似逃避、逃跑的防御系统;另一种是安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放松系统。瓜子本身的趣味性加上调节紧张气氛的功能会使得你启动放松系统,消除相处中的敌意,使交流双方表达起来更加轻松自然。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2期,有删改)18.本文是一篇_____(类型)说明文,按照______顺序主要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详细的说明。(3分)

19.阅读全文,说说中国人为何喜欢嗑瓜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3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西瓜子对于中华帝国3亿人口来说,真可谓一种廉价的宝贝。

21.结合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4分)

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后南瓜子才开始流行,之后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大受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

..的一项是(4分)()

A.中国人喜欢瓜子,一开始是由于节俭所致,后来才慢慢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

B.据古伯察的记载,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以致到了丰收季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

C.相比较于葵花子,南瓜子流行的要早些,到了民国期间,已经有了广泛的食用人群,但仍不能和西瓜子相提并论。

D.嗑瓜子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四、写作(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大雨天开车路过水坑时,请稍微慢一点,泥水就不会溅湿弄脏正从坑边走过的行人;进入电梯时,请稍微等一等,后面可能正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正如一位巴勒斯坦的诗人说的那样——“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你,有我,还有他(们)。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天早晨,一中学生在早餐店喝豆浆,因为赶时间,很快就喝完了。第二天,他还是在这家早餐店喝豆浆,他一勺一勺慢慢地喝,觉得滋味真好。他问店主,这两天豆浆的味道怎么不一样。店主说:“我这里豆浆的配料和制作过程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呀。”

重庆一中初2016级15—16学年度下期第一次定时作业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B

2.髻镶炼嚼

3.C

4.C

5.A

6.示例:画家,假如我是个摄像家,我就要拍出一张照片,来定格她们的绚如鲜花的笑容。假如我是个作家,我就要写出一篇小说,来诉说他们历尽千难的故事。假如我是个歌唱家,我就要用我美妙的嗓音,来歌唱出她们的飞动之美。

7、(1)促进地名规范;编撰综合类工具书、专科类工具书,制作导航产品、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让很多地名美化。

(2)A、历史名人

B、龙潭古镇位于酉阳县东大门,龙潭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氽水洞常积水成潭,古镇自“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而得名。

(3)示例:我觉得这样改动不合适,你渝州多押韵啊,改成重庆读起来显然拗口。二、(一)8(1)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2)学而不思则罔。

(3)悠然见南山。

(4)独怆然而涕下。

(5)乱花渐欲迷人眼。

(6)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7)沙鸥翔集。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9、(1)命名(2)情趣(3)遮蔽(4)以……为乐

10、(1)游玩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荫

11、C

12、这就话的意思是: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写得像读者亲自看到一样;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含蓄在形象描写中,需要读者据此去体会。本文在较短的篇幅中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都言简意深,片语传神.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这篇游记,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这一创作观点。

三、(一)13、迁徙的大雁留恋家乡黄河滩迟迟不走被人们枪杀后做成红烧雁肉吃掉,它的羽毛被做成一把把扇子。

14、(1)“还是”是不因前面的情况而改变的意思。在这里指大雁因留恋家乡面对危险仍然不肯离开。表达了作者对大雁面对危险非常着急的心理。

(2)“炫耀”是夸耀的意识。在这里指人们用猎杀的大雁在我面前夸耀自己。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猎杀无辜大雁行为的的不满。

15、这是人们猎杀大雁时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惨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对大雁被人们猎杀伤感的心情。

16、无辜的大雁被缺食的人们猎杀了做成雁肉下酒吃掉,让作者涌起复杂的感觉不知道怎么表达。

17、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二)18、事理性逻辑中国人喜欢嗑瓜子的原因

19、体现节俭,消磨时间,形成了饮食文化;有助于人际社会交往。

20、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西瓜子比作宝贝,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十九世纪人们对西瓜子的喜爱。

21、示例:“据考证”表示有依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雨后春笋、异军突起”成语的使用表明嗑瓜子流行速度之快,受人们欢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2、D(能缓解彼此的紧张情绪)

四、23、参见考试说明关于2016中考作文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