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培养阅读和绘制等高线地

形图的能力。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盆地、鞍部、山脊、山谷等基本地形,并掌握读

图析图的的基本技巧。

(3)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基本的地形,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说出一些基本地形类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引入: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了本节课的课前准备活动,大家用橡皮泥做出了一些基本的地形,来展示一下我们自己的成果。好,大家做的都不错。那我们上节课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山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特点,下边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出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甲乙两地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请大家快速的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出示山体各个部位的景观图)

这里中间高两边低的凸起部分表示什么呢?山脊。与它相反,中间低两边高的是?山谷。山的最高处是?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是?鞍部?那这里呢?陡崖?这幅景观图形象直观的给我们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如果要我们绘制这样一幅地图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工具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那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不同的山体部位怎么样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什么是等高线?

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转承过渡:我们知道了等高线,也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那等高线地形图是从何而来的呢?

看等高线地形图原理的flash,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动手做:大家将我们手中做成地形的橡皮泥按照相等的距离用小刀割开,会得到一个剖面,将这个剖面贴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沿边缘画线。更进一步的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读图:观察我们的得到的这幅等高线地形图,它有哪些特点?

1、每一条等高线都有一个数字,它表示什么呢?是的,它表示海拔

2、一条等高线上任意两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同线同高

3、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一致

观察完等高线地形图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特征:

1、等高线上所注数字表示海拔高度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同(同线同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等高距一致

4、两地的海拔差即为相对高度

即时练习:题目设置是对等高线地形图数值特征的基本应用

转承过渡:了解了等高线的数值特征,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等高线是如何表示地形的。

知识总结识记:(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和手工橡皮泥地形,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地形的特点。)

(我们先看山峰,从图中我们知道它的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就是这样的,通常我们用黑色的三角表示)

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做鞍部,它的形状极像马鞍,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这样的)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过渡:我们刚刚看到的等高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相交,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这里等高线出现了重合。(出示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过渡:现实中的山不是像我们用橡皮泥做出来的那么标准,通常会有明显的凸起和凹陷。(结合手型展示)我们也知道了凸起的地方时山脊,凹陷的地方时山谷,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体现呢?我们发现这个等高线是有一个凸起的,而山脊线呢正好是这些凸起的点连成的线。我们再来观察,等高线是向哪里凸起的呢?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我们可以总结为凸低为高(脊)

请大家思考一下,山谷的等高线是不是也会凸起呢?它应该凸向哪里呢?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我们说“水往低处流”,所以在山谷通常会有河流发育。如果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陡崖,会怎么样呢?就是这样,形成瀑布。所以,如果你在山里要寻找水源应该去山谷,想要欣赏瀑布景观就要找陡崖。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些美景心生向往啊。恰巧小明同学就很喜欢登山,但是今天他遇到难题了,来看一看。

小明同学要到山顶的观景台,现有两条路线,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两条路线各自的特点。他想走较短的路程,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呢?

大家可以结合我们北边的古黄河大堤,想一下,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走起来更省力一些,但是走的路程会长一些;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陡的路线,虽然走起来较费力气,但是路程会短一些。但是路线A和B哪一个表示的坡度陡,哪一个表示的坡度缓呢?我们一起来看。

(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A坡较缓,B坡较陡,对应到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缓的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等高线密集,所以我们可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据图思考:如何用等高线来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山地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山地坡度缓。

总结归纳等高线的形态特征:

1、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合必是陡崖

3、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4、等高线的疏密反应坡度陡缓

小结:

出示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总结其特点,

学以致用:说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各个山体部位的名称。

六、教学反思

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来说,想要山地,盆地等地形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想象是很难的,借助一些模型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采用模型之外,还借助了孩子爱玩的橡皮泥进行手工制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便于他们有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形象。我还结合我们本地的古黄河大堤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读图,完成下列题。 1.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A. B. C. D. 2.图中甲处气温为20℃,则乙处气温最可能是: A. 18.8℃ B. 19.4℃ C. 20.6℃ D. 21.2℃ 3.读下图——沿78°E南亚地形剖面图。b地形区为() A. 恒河平原 B. 亚马孙平原 C. 德干高原 D. 密西西比河平原 4.请同学们读如图回答各题。 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 500米 B. 600米 C. 1100米 D. 1500米 5.下面是沿图中直线L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如图中四个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6.如果沿亚洲的东西方向作地形剖面图,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最合理的一项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800米 B. 1 300米 C. 300米 D. 500米 8.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 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 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 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9.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1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11.读等值线分布图,图中数值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是1月等温线图,则阴影部分是海洋 B. 若是1月等温线图,则阴影部分是陆地 C. 若是等高线图,①地气温低于同纬度②地气温 D. 若是等高线图,②③两地可能发育河流

中考地理第二章地图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设计11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1.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B点的海拔是( ) A. 1 000米 B. 500米 C. 1 500米 D. 2 000米 2. 图中B、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A. 500米 B. 1 000米 C. 1 500米 D. 2 000米 3. 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谷 B. 陡崖 C. 山峰 D. 鞍部 4. 下面等高线(单位:米)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C_______,E_______,F_______。 (2)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___,A、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米。 (3)从C到B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4)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__米。 6.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 ) A. 海拔较高的山地 B. 深度较大的海洋 C. 海拔较低的平原 D. 深度较小的大陆架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 8.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A. 山地、山峰、高原、平原、盆地 B. 山谷、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C.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D.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陡崖 9. 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 )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卫星地图 10. 下列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B.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C. 海拔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0001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走出自己家乡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活动的经验,缺乏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地貌的概念。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1. 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 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 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 位。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 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海拔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 度陡缓的关 系;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把问题充分解决。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五种山地形态的关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5、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 二、说教法选用 1、“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原图上增加水深200米的某处,结合学生已学的数学有理数知识,讲解负海拔。这样就弥补了教材对海拔不完整的交代,又呼应了等深线概念。最后提问:为什么西藏人说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为4000多米,而我们却说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为8844.43米?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也体现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等高线。绘完等高线后重叠成山地模型。用小刀削出一个断崖(经过两个断面,两个断面就是两条等高线),再绘制一张有陡崖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沂源四中地理导学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姓名:主备人:田玉才审核人:孙宁序号:7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高线疏密判读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设别地形图的种类;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度。 学习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学习难点: 在地形图上设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前置性作业】 、 阅读课本24页和25页完成1——4题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表示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合作交流】 一、~ 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组长注意组织好) 二.学生小组发言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纠正。 三、合作共建 1、阅读课本16页图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图,完成表格: 山地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 示意图 ] 等高线特点 【当堂检测】小组长组织进行练习,核对答案,组员讲解。 '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方向。 ?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3、(2012·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暴雨发生时,图5当中四种等高线图所表示的地形,最容易形成山洪的是()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 度为____米。 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_____。 ? 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5、(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C点的海拔高度是() A.400 米B.500米C.600 米D.700米 (2)、A山位于B山的() A.东北B.西南C.北方D.南方 ~ 6.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 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8.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4、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澳大利亚B.日本C.法国D.新加坡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6、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7、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城市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8、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绘制中国地图比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山东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济南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山东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栾湾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9、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 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10、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两 地间的直线距离应是:() A、10厘米 B、4厘米 C、2.5厘米 D、0.4厘米 11、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1:5000000 D、0 50千米 12、站在南极点上的人, 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A、北 B、南 C、西 D、东 13、读右上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B.A点位于C点 的东北 C.C点位于A点的西南D.B点位于A点的正东 14、某校要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鞍部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可能有河流形成 D.④处海拔低于③处 3.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P、M两地相比,M地更易形成村落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小莉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1450米 B.1550米 C.1350米 D.1250米 6.小莉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莉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四幅等高线(米)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2)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一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10. 佛山某旅游开发公司要在西樵山开发新景点,某中学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参与设计,读西樵山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作者: ————————————————————————————————日期:

说 课 稿 课题名称: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教材版本: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 授课教师: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梅志红 2013-11-26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昭通市昭阳区二中 梅志红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昭通市昭阳区二中的梅志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选择商务星球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图》第二节。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随着生活的进步,电子地图的普及,生活中地图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学会读地图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地形图的判读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课题包括三个内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什么是等高线;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游戏“画一画”在手上绘制登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内容较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包括: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

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 a.2186米 b.19880米 c.9882米 d.1988.2米 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两山(封闭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 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 生:讨论回答(略)。 师:讲解(略)。 师:投影(板书设计)。 [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

地形图的判读专项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 Z1-2),回答(1)~(4)题 (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 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小马河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南向东北流 D.自东北向西南流 (3)①②③④为四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西高东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北高南低读图11,完成下列各题。 (1)A 点的海拔为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 为米,山顶D的海拔约为米。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E ,F ,虚线 AC 。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4)山顶D位于山顶C的方向,山顶C与山顶D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米。 1.读下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向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地附近有可能形成新的河流B图中公路走向为东北一西南C.四村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甲村 D.依据盛行风向,此时本地区降水量较少 读右图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A所在虚线表示的是山谷 B.B点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C.C处为鞍部 D.D处是盆地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8. ②是(填地形部位)。如果 有小溪生成,应在①②③处的 处。 9.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应高 于米。 10.如果要到达山顶①处,从A、B两处爬山 ,处爬山更容易些。 A点在B点的方向。 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每空1分,共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 名称:A ;B 。 (2).图中A地的海拔高度约为米。 (3).同一时间测得A、C两地的气温相比地气温 较高。 (4).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流向。 150 等高线(米)

人教版7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设计.docx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姓名科目地理 所用教科 书人教版地理时间 书名 所教年级 所教册次、 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单元 地形图的判读 设计主题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借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课题,先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其次讲述等高线稀疏程度与地形的关系,最后通过幻灯片总结等高线代表的地形部位。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即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绘制方法主要是了解性的内容,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地理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时知识特别抽象,只有借助幻灯片将知识具体化,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并且要灵活运用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独立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理部位、坡度情况。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6、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准备 PPT、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 8.教学过程设计

1、入 同学,上前我来共同来看一首,首是《西林壁》中两句“不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首?? 2、入新 生活:了解等高的制方法 (1)幻灯片演示制的方法。 (2)学生制的方法、律。 (3)等高地形的投影有什么特点。学生 活:坡度 等高稀疏——坡度等高 稠密——坡度陡 生活:等高地形上的各地理部位。 1.山——中心数高 2.山脊——等高凸向数低的地方(利用切法) 3.山谷——等高凸向数高的地方(利用切法) 4.鞍部——两山相低洼的地方。 5.陡崖——几条等高重合。 9、作 1.堂,幻灯片。 2.后作,高效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某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3.75厘米,实际距离937.5千米,该图比例 尺为 ( )A.1∶25 000 000 B.1∶6 700 000 C.1∶2 500 000 D.1∶3 750 000 解析: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获得,但要注意分子分母的单位统一。该图比例尺=3.75/93 750 000。 答案:A 2图1.21中,B点位于A点的方向。 图1.21 解析: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两点的纬度都是北纬,B点的纬度低于A点,所以在A点的偏南方;又因为经度向右减小,说明都是西经,经度小的在东面,据此综合判断,B点在A点的东南方。 答案:东南 3读图1.22,完成下列各题。 图1.22 (1)B点位于A点的方,C点位于A点的方,C点位于B点的方。(2)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解析:此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方向判断。从图中90°S可知,A点为南极点,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C点离南极更远,更向北,同时在南极地区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自西向东旋转,即由C到B的方向,据此综合判断C点在B点的西北方。 答案:(1)北北西北 (2)如下图 4读图1.23,完成下列各题。

图1.23 (1)A点位于B点的方向,B点海拔高度为米。 (2)山峰的海拔至少米。 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海拔高度的判读及有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将指向标平移到B点可以发现A点位于其西南方。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00米,300米以上的等高线虽然没有标注海拔,但根据等高距判断应该是400米等高线,所以山峰海拔高度至少400米。 答案:(1)西南200 (2)400 5读图1.24,完成下列各题。 图1.24 (1)写出黄河各段的流向:A到B ,C到D ,D到E ,E到F 。 (2)黄河的总体流向是。 解析: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上,我们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来确定方向,河流的流向则根据河流自海拔高处流向低处,从陆地流向海洋的特点来判断。 答案:(1)东南→西北北→南西→东西南→东北 (2)西→东 6将图1.25中的地形与其对应的等高线图连线。 图1.25 解析:地形图中第一幅有明显的山脊,应对应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特征;第二幅有陡崖,应对应多条等高线重合的等高线特征;第三幅是较为浑圆的山峰,等高线特征应该是中心高、四周低;第三幅等高线图表示的是两个山峰,一个鞍部,对应第四幅地形图。 答案:如下图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随着生活的进步,电子地图的普及,生活中地图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学会读地图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地形图的判读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课题包括三个内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什么是等高线;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游戏“画一画”在手上绘制登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内容较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包括: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等高线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且内容抽象难懂,加之学生空间思维较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

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极易混淆。 4、说教材的处理 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等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展示总结——练习”这样一个过程,讲练结合强化理解和记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内容。先利用多媒体把等高线抽象地理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找出判读规律,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学以致用”把知识点和生活结合。采用了对比分析、探究、读图分析、游戏法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等深线的内容和等高线相似,简单讲解,以课后思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程标准不做要求,所以利用视频简略介绍,不做深入讲解。 结合今后学习的需要补充了负海拔和等高线的特点两个内容,以便于学生对海拔的理解和计算,为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表现,模仿力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地理缺乏方法,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认识方法上主要是观察、记忆、逻辑思维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游戏法。 2、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手段、地形图模型、地图影像资料等。 四、说学法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法的指导上,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观察归纳,学生通过思考形成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