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8, 7(3), 313-32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journal/sa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10.12677/sa.2018.73037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ang-Zhu-Tan City Cluster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uan Hou, Sihui Li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Received: May 31st, 2018; accepted: Jun. 19th, 2018; published: Jun. 26th, 2018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obtained five first-level indicators—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research education indi-cators, human resources indicators, openness indicators, and infrastructure indicato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ex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Changzhutan Area,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侯娟,李思慧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衡阳

收稿日期:2018年5月31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6日

摘要

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五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科研教育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开放程度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实证分

侯娟,李思慧

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长株潭区域,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规划[1]。促进三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是通过对资源、市场在内的经济要素的一体化来实现的,其目标是为了提升以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和综合能力,以及区域辐射范围,并进而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和其周围辐射区域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的融合[2] [3]。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核心地区,其城市化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都超过周边城市,长沙、株洲、湘潭目前是居于湖南省排名第

1、3、4的城市。宏观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中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新规划,目标是形

成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规模,包括了资源、环境、运输等12大方面119个重要的小规划,并且提出了对自然生态的守护空间、产业集群的承载空间、基础设施的向导空间和城市探索的建设空间“四大空间”

的协调[4] [5]。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客观地、动态性地研究和探讨,系统地分析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为彰显各城市特色、重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促进城市稳步向前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区域,因此该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指标选取

各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区域竞争力,我们从众多方面的因素当中选择相对重要的因素来构建指标体系。因为因素的选取不同,所以也就直接影响着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采取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来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从经济发展、科研教育、开放程度、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5个方面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其指标的所有数据都选自于2011~2015年间《湖南省统计年鉴》。

1) 经济发展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X1;第一产业总值(亿元) X2;第二产业总值(亿元) X3;第三产业总值(亿元) X4;

人均生产总值(元) X5;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X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X7;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X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情况(亿元) X9;社会消费品总额(亿元) X10;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X11。

2) 科研教育发展指标: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人) X12;公共图书馆数(个) X13。

3) 开放程度指标:

外商投资总额(亿美元) X14;国际游客人数(万人次) X15。

侯娟,李思慧

4) 人力资源指标:

年末从业人员人数(万人) X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亿元) X17。

5) 基础设施指标:

邮电业务量总量(亿元) X18;床位数(张) X19;卫生机构(个) X20。

2.2. 实证分析

用SPSS软件对2011年长沙、株洲、湘潭三个主要城市以及周边辐射区域的5个城市,共8个城市的20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建立模型,我们得到2个公因子,如表1。

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我们选取了2个公共因子,同时可以知道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7.066%,还能够得到如图1碎石图。

这时得到的旋转公共因子的真实定义无法说明,于是对它们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表2。

由此表格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到每个主因子具有显著的载荷值的指标,很明显高载荷值指标就说明它对主因子的影响更大。进出口总额X11在主因子F1的影响下得分最高,达到了0.121,其次依次是人均GDP X5、固定资产投资X6、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12、外商投资金额X14相对其他有较高得分。可以发Table 1. Factor analysis table

表1. 因子分析因素表

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成分合计方差的% 累积% 合计方差的% 累积%

1 17.723 88.615 88.615 17.723 88.615 88.615

2 1.690 8.451 97.066 1.690 8.451 97.066

3 0.411 2.053 99.119

4 0.094 0.469 99.588

5 0.038 0.189 99.778

6 0.030 0.149 99.926

7 0.015 0.074 100.000

8 1.490E?15 7.452E?15 100.000

9 1.192E?15 5.962E?15 100.000

10 4.202E?16 2.101E?15 100.000

11 3.028E?16 1.514E?15 100.000

12 1.727E?16 8.635E?16 100.000

13 ?1.237E?17 ?6.187E?17 100.000

14 ?6.380E?17 ?3.190E?16 100.000

15 ?2.560E?16 ?1.280E?15 100.000

16 ?2.981E?16 ?1.490E?15 100.000

17 ?3.767E?16 ?1.883E?15 100.000

18 ?5.116E?16 ?2.558E?15 100.000

19 ?6.208E?16 ?3.104E?15 100.000

20 ?1.200E?15 ?6.001E?15 100.000

侯娟,李思慧

现主因子F1主要体现了进出口总额X11、人均GDP X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12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产业X2在主因子F2的影响下得分最高,达到0.521,其次依次是图书馆数X13、财政支出X9、

Figure 1. Scree plot: Factor analysis

图1. 因子分析碎石图

Table 2. Factor analysis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表2. 因子分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指标成分1 成分2

总GDP(亿元) 0.045 0.042

第一产业?0.160 0.521

第二产业0.059 0.002

第三产业0.047 0.036

人均GDP(元) 0.105 ?0.145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0.069 ?0.027

财政收入(万元) 0.061 ?0.005

财政支出(万元) 0.017 0.119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情况(亿元) 0.067 ?0.022

社会消费品总额(亿元) 0.050 0.026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0.121 ?0.198

邮电业务量总量(亿元) 0.051 0.023

床位数(张) 0.015 0.125

卫生机构(个) 0.061 ?0.019

侯娟,李思慧

床位数X 19有较高的得分,从而发现主因子F 2主要反映了第一产业X 2,图书馆数X 13、财政支出X 9等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如表3,在提取公共因子后即能得出旋转成分得分的系数矩阵,通过所得成分系数矩阵将2个公共因子表示为由20个指标的线性形式来表达的因子分析函数,进而再根据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表示出各个因子的综合得分,即综合得分()

1280.05517.01197.066F F F =×+×,

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如表4。

根据以上计算的八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方法,利用2011年至2015年湖南省统计网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分别得到八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得分以及排名,如表5。

由上面的得分来看以及其他年份的数据来看,从2011~2015年间长沙、株洲、湘潭一直分别占据前三位,但其周围辐射区域的城市发展比较落后,进而证明了核心城市的发展远快于非核心城市。也得出在主因子F 1,F 2影响下各城市所得分数有大有小,所得分数越高就说明其发展速度越快。处于城市群的第一阶梯是得分最高的是长株潭三大中心城市,周围辐射区域的岳阳、常德、衡阳是处于第二阶梯,处于第三阶梯的是剩下的益阳、娄底。长沙、株洲、湘潭的得分是大于0,则说明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均衡,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石。在主因子F 1影响下,所得分数最高的是长沙、株洲、湘潭,在人均GDP X 5、固定资产投资X 6、进出口总额X 11、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 12、外商投资金额X 14表现出比较强劲的实力。而在主因子F 2的影响下,得分最高的是衡阳、常德,在第一产业X 2、财政支出X 9、图书馆数X 13、床位数X 19等方面表现了实力,虽然衡阳是湖南占地面积排名第二的大城市,综合排名却比较落后,与其地位不是很相称。

基于以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的数据,对8个城市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的发展速度相较于长株潭三大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较慢。

Table 3. Total variance of factor analysis 表3. 因子分析解释的总方差

平方和的载入

旋转平方和的载入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17.723 88.615 88.615 16.011 80.055 80.055 1.690

8.451

97.066

3.402

17.011

97.066

Table 4. The ranking of 8 major cities in Hunan Province in 2011 表4. 2011年湖南省8大城市得分排名

2011 F 1 F 2 F 排名 长沙 2.9502 0.47192 2.057993089 1 株洲 0.04884 ?0.79195 ?0.098510037 2 湘潭 0.0048 ?1.37563 ?0.237122967 5 衡阳 ?0.60693 1.52664 ?0.233017824 4 岳阳 ?0.35589 0.3972 ?0.223909554 3 常德 ?0.52028 0.91027 ?0.269573408 6 益阳 ?0.60444 ?0.18665 ?0.531221513 8 娄底

?0.361133

?0.9518

?0.161616034

7

侯娟,李思慧

Table 5. The ranking of 8 major citie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12 to2015

表5. 2012~2015年湖南省8大城市得分排名

2012 F1F2 F 排名

长沙 2.4014 0.42504 2.05891577 1

株洲0.0789 ?0.97076 ?0.102894109 2

湘潭?0.04222 ?1.31269 ?0.262258341 6

衡阳?0.59907 1.59761 ?0.21862413 4

岳阳?0.38998 0.66655 ?0.206999238 3

常德?0.42891 0.65841 ?0.240596991 5

益阳?0.5859 ?0.25149 ?0.527988171 8

娄底?0.43396 ?0.81267 ?0.499554789 7

2013 F1F2 F 排名

长沙 2.44179 0.09621 2.141715746 1

株洲?0.07168 ?0.78139 ?0.162474473 3

湘潭?0.23602 ?1.05611 ?0.340935584 6

衡阳?0.38183 1.52671 ?0.137667057 2

岳阳?0.31854 0.7535 ?0.181392001 4

常德?0.36442 0.80625 ?0.214654088 5

益阳?0.64659 ?0.03562 ?0.568427513 8

娄底?0.42271 ?1.30954 ?0.536163752 7

2014 F1F2 F 排名

长沙 2.39191 0.46266 2.041111778 1

株洲0.10033 ?1.01004 ?0.101570128 2

湘潭?0.01561 ?1.34073 ?0.256558421 6

衡阳?0.59709 1.60437 ?0.196795453 3

岳阳?0.40928 0.56639 ?0.231872561 5

常德?0.36442 0.80625 ?0.214654088 5

益阳?0.64659 ?0.03562 ?0.568427513 8

娄底?0.42271 ?1.30954 ?0.536163752 7

2015 F1F2 F 排名

长沙 2.39218 0.45852 2.014594952 1

株洲0.07224 ?0.88483 ?0.114646693 2

湘潭0.00238 ?1.3639 ?0.264412973 6

衡阳?0.64965 1.62977 ?0.204548529 5

岳阳?0.38581 0.62409 ?0.188607213 3

常德?0.40174 0.61271 ?0.203648737 4

益阳0.58523 ?0.26771 ?0.523227991 8

侯娟,李思慧3.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

用yaahp软件对长株潭三大中心城市以及周边辐射区域的五个非核心城市——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共八大城市的20个指标中的某些指标经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再进行一次分析,首先构建如图2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在yaahp软件中构建上图总目标为区域发展的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判断矩阵,并判断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第二准则层对第一准则层的权重以及第一准则层对方案层的权重(一致性检验以区域发展为例)。

得到相应的区域发展各层次权重如图3、图4。

通过第二准则层对第一准则层的各个权重大小来看,社会消费品总额X10的重要程度最高,境外游客数X15的重要程度最低,所以提高社会消费品总额是最需要优先满足的。同样的通过看和对比第一准则层

Figure 2. Structural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analysis

图2. 区域发展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Figure 3. The weight of various level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图3. 区域发展各层次权重

侯娟,李思慧

Figure 4. The weight of various level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图4. 区域发展各层次权重

对方案层的权重数大小,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大,因此,应该更加大力地发展经济方面。

同时由方案层的权重结果显示核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各方面的发展状态都远超过非核心城市,应该要更着重于非核心城市的发展状况,提醒着我们城市需要共同前进,共同成长。

4. 结论

本文是对关于影响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是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利用因子分析是通过对长株潭三大城市和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共八大城市,选取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其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名,可知长株潭相对于其他五个非核心城市的发展是靠前的,而周围五大城市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比较薄弱。同时也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20个指标中的某些指标建立总目标为区域发展的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其最大特征根,判断矩阵,判断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然后计算第二准则层对第一准则层的权重以及第一准则层对方案层的权重,最后根据每个层次权重的大小来选择需要优先满足的因素。通过两种分析方法得到核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远大于非核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应该在发展核心城市的同时,更应该着力培养非核心城市的发展,核心带动周围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基金项目

衡阳师范学院优质课程项目(YZKC201770)。

参考文献

[1]资娟.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增长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09: 16-19.

[2]胡慧旋.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南开大学, 2012: 21-24.

[3]刘冰冰. 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竞争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大学, 2012: 96-99.

[4]罗雁冰.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08: 46-50.

[5]张陈雪子.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 42(13): 5-7.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325-2251,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sa@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长株潭地区的特色照片制成一段段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在学习这节课前,借助课件先来具体了解三个城市。 一:预习检测 1.城市群概况: 1.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交通联系。 2. 三市的发展差异 分别得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各自特色。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任务一:阅读教材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阅读教材66页活动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合作探究 1.长株潭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三:拓展研究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之间很不平衡,“一圈”与“两翼”在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很大,这既有地形地貌的原因,也有工业布局和具体经济政策方面的原因。要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重视规划,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并贯彻好成渝经济区的相关具体政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针。重庆市是我国目前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庆经济区域划分为“一圈两翼”,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一小时车行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

(“渝东南翼”)。自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一直呈稳步发展的态势,GDP从1997年直辖之初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11.37亿元①。但是,重庆市各区(县)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具有以下特点②:第一,总体绝对差异扩大;第二,总体相对差异有所扩大;第三,两极差异不断扩大;第四,从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比较快,与渝东北经济、渝东南经济区差异扩大。因此形成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二元结构。 2011年,重庆“一圈”的GDP达到了4368.49亿元,大约占重庆市GDP总量的43.63%;而相对发展滞后的渝东南经济带,其GDP总量仅为537.98亿元,仅占重庆市GDP总量的5.37%。2011年重庆“一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5万元,“两翼”实现2.01万元③。由此不难看出,都市经济圈与周边的渝东南、渝东北经济带,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增长优势。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从2008~2011年,重庆市三大区域GDP总值(表1)可以得知,每年一小时经济圈的生产总值远远大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即使不从“一圈”和“两翼”对比,仅从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的GDP总值来比较,二者也存在明显差距。这无疑体现出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目录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 (2) 2.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 (2) 3.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2) 4.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2) ㈡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主要问题 (3) 1.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 (3) 2.城市就业和城市贫困 (3) 3.当前收入差距问题 (3) 二、城乡统筹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3) 三、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探索 (4) 1.经济增长与农业的关系 (4)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问题 (5) 3、如何(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5) 主要参考文献 (7)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加快发展,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及西部大开发的总目标。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农村人员比重大,是我国农产品的重点产区,经济基础差,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区域进而整个国家小康目标的实现。要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农村劳动力供求及转移、教育事业、城市贫困、就业不充分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及原因。“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出路。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新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统筹、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需要经济、技术、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去赶超发达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建国以来,我国在促进和调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多以政策倾斜、经济扶持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大联合,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由原来的“输血方式”逐步向“造血方式”转化,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下大力量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仍旧相当缓慢。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贫穷的现状和原因,从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反贫因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共同历史任务。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越拉越大,西部农村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仗便是要消灭贫困。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财政极度困难,尤其是县、乡镇一级,国家机器运转吃力,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官员腐败、下岗失业、性比失调、医患矛盾、三农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劳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阶段性的、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是其他问题派生出来的、有些则是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整体消费不足,有些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只有长期性或通过其他方面来加以缓解。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西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 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大形势是积极上扬的,经济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产业结构也能做到去旧迎新,不断调整,各个区域的经济差异已经在不断缩小,因此经济增长有质量保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呈现一种区域间不平衡的状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制度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也处于不平衡状态,使这种不平衡逐渐变大。国内生产总值与总量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差异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差异的具体表现。 1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1.1资本因素。资本因素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进行概念界定的因素,但它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因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方面来看,资本要素包含很广,人力、物质、土地等资本都是资本要素的一部分。但是一般意义上都用这一要素的狭义概念,抛去其他内容,仅留下物质这一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物质资本又可以进行划分,其中可以划分出流动性的资本与固定化的资本两种。一般在进行研究时,常常需要用“资本形成总额”这一概念进行衡量,这个数值是取存货增加额的数量与固定资本的形成总额累加而得来。这个概念指的就是这两种计算因素的变动值相加带来的总数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的表现。1.2劳动因素。劳动因素也是干预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差异也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的研究一般都是采用就业人数的权衡和分析进行对劳动因素的衡量。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力数值是计算劳动力因素的现实数据。就业人数的计算,一般来说,不仅包括了现阶段有城市中的在岗职工与个体业主、再就业离退休的人员,也包括乡村中的农村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等就业人员。这些具体有工作就业人员的数量相加,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劳动力具体实际使用情况。1.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推动力量,它不仅促进现阶段国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这一地区经济增长出现差异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技术这一要素本身具有的特征,可以完整的知道这一要素本身内容的广泛性和可以

多元数据处理——因子分析法

多元数据处理 ---因子分析方法 多元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多元随机变量,协方差分析,趋势面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各个分析方法的相互结合等等。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展开了论述,并举了一个因子分析法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因子分析方法概述 1.1因子分析的涵义 为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对象的特征,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往往尽可能多的选用特征指标进行系统评估,选取的指标越多,就越能全面、客观的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选取众多指标的同时也带来了统计分析的困难:一、不同的指标,不同重要程度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而靠主观的评价避免不了一些失误与错误。二、收集到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大量收集指标带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因子分析方法则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因子分析[1]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an 等人关于心理测试的统计分析,它的核心是用最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2]通过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来找出其主要矛盾,找出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使不同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低[3]。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所谓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变量[4]。因子变量的特点:第一,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小于原指标的数量,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的工作量;第二,因子变量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对原有变量的

因子分析的一般原理概述

因子分析的一般原理概述 简才永 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从众多的可观测得变量中概括和综合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因子变量来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的观测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的概念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 一、因子分析的种类 (一)、R型因子分析与Q型因子分析 这是最常用的两种因子分析类型。R型因子分析,是针对变量所做的因子分析,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够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再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Q型因子分析,是针对样品所做的因子分析。它的思路与R因子分析相同,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它在计算中是从样品的相似系数矩阵出发,而R型因子分析在计算中是从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出发的。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主要适用于在没有任何前提预设假定下,研究者用它来对观察变量因子结构的寻找、对因子的内容以及变量的分类。通过共变关系的分解,进而找出最低限度的主要成分,让你后进一步探讨这些主成分或共同因子与个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观察变量与其对应因子之间的强度,即所谓的因子负荷值,以说明因

子与所属的观察变量的关系,决定因子的内容,为因子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潜在变量的内容与性质,在测量之初就必须有非常明确的说明,或有具体的理论基础,并已先期决定相对应的观测变量的组成模式,进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一先前提出的因子结构的适合性。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理论框架的检验,它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近年来心理测量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二、因子分析基本思想、模型与条件 (一)、因子与共变结构 因子分析的基本假设是那些不可观测的“因子”隐含在许多现实可观察的事物背后,虽然难以直接测量,但是可以从复杂的外在现象中计算、估计或抽取得到。它的数学原理是共变抽取。也就是说,受到同一个因子影响的测量分数,共同相关的部分就是因子所在的部分,这可以用“因子”的共变相关部分来表示。 (二)、因子分析的条件 第一、因子分析以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作为分析的依据,凡影响共变的因子都要先行确认无误。首先,因子分析的变量都必须是连续变量,符合线性关系的假设。其他顺序与类别型的数据不能用因子分析简化结构。 第二、抽样过程必须随机,并具有一定规模。一般样本量不得低于100,原则上是越大越好。此外,一般还要求样本量与变量数之间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刊名: 现代营销 英文刊名:MODERN MARKETING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3条) 1.张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和分析 2009(09) 2.何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3.钟珊城市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008(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伍晶广州建设和强化金融中心功能:背景分析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 2.蔡景庆.CAI Jing-qing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的战略对策探析[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陈思思武汉、长沙两市的政府网站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用之比较[学位论文]2010 4.王宗军.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2011,30(8) 5.曹前满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11(5) 6.陈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8(11) 7.李新平.LI Xin-ping"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8.刘熙两型社会内涵比较探析[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8) 9.李新平.黄小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1(14) 10.王红国.姚华松.李娟文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2003927.html,/Periodical_xiandaiyx201104065.aspx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策略诠释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策略诠释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例,运用全要素生产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量,并就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培育与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实行区域金融优惠政策,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关键词:区域经济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区域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产品与服务总产出量的增加,可以用区域国民生产总值计量。而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指产出的增加,还要伴随着产出结构的改善和资源配置(投入结构)的优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社会体制进步、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区域市场结构的优化、居民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我们认为,要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找出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如图1所示。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生产要素的种类及其质与量。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原始生产要素的供给。斯密认为劳动、资本、土地的数量决定一国的产出。生产要素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投入要素的种类。主要包括:一是资本要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二是劳动力要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自有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如迁移和打工等因素;三是自然资源要素,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矿产的种类及丰富程度、气候等因素。 投入要素的数量。资本存量的多寡特别是资本增量的快慢,往往成为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资本形成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投资又全部形成资本的前提下,资本形成规模便完全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相应的储蓄率,而储蓄率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对应的收入水平。 投入要素的质量。资本要素的质量主要指内涵型资本的形成,即在资本形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浏阳河》(学生欣赏) 过渡:歌曲中提到了哪条河流?还提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是哪里?(学生回答)明确:歌曲中提到了湘江,毛主席的故乡是湘潭。湘江主要流经湖南省。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南省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 二、新课学习 (一)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 提问: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长沙、株洲、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2)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3)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 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 786元,黑龙江为10 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由于企业的大量关停并转,使得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急剧缩减,其实际人数由1990年的504.7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374.9万人,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9.6%下降到2006年的29.1%。这部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大吸纳能力的第三产业,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产业。二、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针对提出的上述问题,黑龙江省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进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早日走出困境。 1.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

(完整版)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1.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在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时,采集大量多变量的数据能为我们的研究分析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增加分析的精确度。然而,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可能会因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我们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因子分析法就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归并,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变量分别归类,归出多个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互不相关,即它们所综合的信息互相不重叠。这些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或公共因子。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这样,就能相对容易地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从而达到浓缩数据,以小见大,抓住问题本质和核心的目的。 因子分析法的核心是对若干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公共因子,再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数之和构造得分函数。因子分析法的数学表示为矩阵:B AF X +=,即: ????? ?? ??++++=++++=++++=++++=p k pk p p p p k k k k k k f f f f x f f f f x f f f f x f f f f x βααααβααααβααααβααααΛΛΛΛΛΛ332211333332321313223232221212113132121111 (k ≤p)………………(1式) 模型中,向量X ()p x x x x ,,,,321Λ是可观测随机向量,即原始观测变量。F ()k f f f f ,,,,321Λ是X ()p x x x x ,,,,321Λ的公共因子,即各个原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共同出现的因子,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公共因子的具体含义必须结合实际研究问题来界定。A ()ij α是公共因子F ()k f f f f ,,,,321Λ的系数,称为因子载荷矩阵,ij α(i=1,2,.....,p;j=1,2,....,k)称为因子载荷,是第i 个原有变量在第j 个因子上的负荷,或可将ij α看作第i 个变量在第j 公共因子上的权重。ij α是x i 与f j

SPSS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 ?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降维处理技术。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是因子分析一个特例,是使用最多的因子提取方法。它通过坐标变换手段,将原有的多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这样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变量个数的目的,同时又能与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的信息。 两者关系:主成分分析(PCA )和因子分析(FA )是两种把变量维数降低以便于描述、理解和分析的方法。 ? 特点 (1)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因而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工作量。 (2)因子变量不是对原始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有变量大部分的信息。 (3)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但原始部分变量之间多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4)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反映。 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即通过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显然,在一个低维空间解释系统要比在高维系统容易的多。 ? 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因子分析分为R 型和Q 型两种。 当研究对象是变量时,属于R 型因子分析; 当研究对象是样品时,属于Q 型因子分析。 但有的因子分析方法兼有R 型和Q 型因子分析的一些特点,如因子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有的学者称之为双重型因子分析,以示与其他两类的区别。 ? 分析原理 假定:有n 个地理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 个变量,构成一个n ×p 阶的地理数据矩阵 : 当p 较大时,在p 维空间中考察问题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指标,而且使这些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 线性组合:记x1,x2,…,xP 为原变量指标,z1,z2,…,zm (m ≤p )为??????????????=np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X 212222111211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4年8月7日—8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了省内、外16位专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规划的主要内容,符合该地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在区域规划的编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评审会主任赵士修认为这是国内第一个内陆城市群区域规划,规格高,难度大,富有新意。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专家组提出了若干主要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同时强调,湖南省是中部地区最早启动区域规划的省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先机,为这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4年8月底,中规院项目组又赴长沙市,与省直各专业部门和三市政府就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了落实,并作了补充调研。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 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 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786元,黑龙江为10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 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