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四)物理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四)物理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物理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1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将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中)

1.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质量为173 kg,可将其视为近地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的动能约为(B)

A.5×1011J B.5×109J C.5×107J D.5×105J

【解析】E k=1

2m v

2=

1

2×173×(7.9×10

3)2 J≈5×109J.

2.如图所示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绝缘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置于半球表面上分别带有正负电荷的两小球(大小忽略不计)处于平衡时,小球与球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60°,设这两个小球的

质量之比为m1

m2,小球与半球之间的压力之比为

N1

N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 m1

m2=1∶3,

N1

N2=3∶1 B.

m1

m2=3∶1,

N1

N2=1∶ 3

C.m1

m2=1∶3,N1

N2=1∶3D.

m1

m2=3∶1,

N1

N2=3∶1

【解析】受力如图:1

2m1g=

2

2F

N1=

3

2m1g+

2

2F得:m1=

2F

g

N1=2+6 2F

同理得:m2=2F 3g

N2=2+6

23

F故得:

m1

m2=3∶1,

N1

N2=3∶1.

3.如图所示,一个m=3 kg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B)

A.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3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6 m/s

C.2 s末F最大,F的最大值为12 N

D.前2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力F大小保持不变

【解析】在0~3 s内始终加速,3 s末速度最大,最大为图象围成“面积”,即6 m/s,A错,B对;动摩擦因素未知,不能计算动摩擦力大小,因而不能确定拉力F的大小,C错;但滑动摩擦力不变,0~2 s 加速度变大,则拉力大小变大,D错.故选B.

4.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8 N,当小车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2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物体从放上小车开始经t=1.5 s的时间,则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g取10 m/s2)(C)

A.1 m B.1.5 m C.2.1 m D.3.6 m

【解析】解析一:放上物体后,物体的加速度a1=μg=2 m/s2,小车的加速度:a2=F-μmg

M=0.5 m/s

2,

物体的速度达到与小车共速的时间为t1,则a1t1=v0+a2t2,解得t1=1 s;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x1=1

2a1t

2

1

=1

m;共同速度为v=a1t1=2 m/s;当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共同加速度为a3=

F

M+m

=0.8 m/s2,再运动t2

=0.5 s 的位移x 2=v t 2+1

2a 3t 22=1.1 m ,故物体从放上小车开始经t =1.5 s 的时间,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x

=x 1+x 2=1 m +1.1 m =2.1 m ,故选C.

解析二:根据动量定理可得Ft =(M +m )v -M v 1?v =2.4 m /s ,物体的位移x :v t >x >1

2v t ,即3.6 m>x >1.8

m ,故选C.

5.水平推力F 1和F 2分别作用在静止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a 、b 两物体上,F 1>F 2,作用相同距离,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这个过程中两个力的冲量I 1、I 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D)

A .I 1一定大于I 2

B .I 1一定小于I 2

C .I 1一定等于I 2

D .I 1可能小于I 2

【解析】解析一:I =Ft ,x =1

2at 2,ma =F -μmg ?I =F

2mx

F -μmg

2mx

1F -μmg F 2

当F =2μmg 时,冲量

最小.

解析二:若F 1无穷大,I 1就无穷大,若F 2无限接近摩擦力,需无限长的时间才能使物体运动相同的距离,I 2就无穷大,故ABC 说法错误.

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相接触而不相连,原来A 静止在水平面上,弹簧没有形变,质量为m 的物块B 在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C 处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在O 点与物块A 相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设碰撞时间极短),同时将外力F 撤去.运动到D 点时,恰好速度为零.AB 物体最后被弹簧弹回C 点停止,已知CO =4s ,OD =s ,A 、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A)

A .1.43Fs

B .2Fs

C .2.5Fs

D .3Fs

【解析】解析一:B 与A 碰撞前的瞬间的动能1

2m v 21=(F -f )×4s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m v 1=2m v 2

B 与A 碰撞后至回到

C 点过程中有:1

2

×2m v 22=2f ×6s B 与A 碰撞后至到达D 点过程中有:12×2m v 22=2f ×s +E p ,得E p =107Fs ≈1.43Fs . 解析二:B 与A 碰撞后的动能E k =(F -f )×2s <2Fs ,故选A.

7.如图所示,A 、B 、C 、D 是四个质量相等的等大小球,A 、B 、C 是绝缘不带电小球,D 球带正电,

静放在光滑的水平绝缘面上,在界面MN的右侧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现将D球从静止释放,球之间发生的是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那么,当四个小球都离开电场后,关于它们间的距离说法正确的是(A)

A.相临两球间距离仍为L B.相临两球间距离都为2L

C.AB、BC间距离为2L,CD间距离为L D.AB、BC间距离为L,CD间距离为2L

【解析】如图是A、B、C、D球的v-t图象,可得在D球开始运动到离开电场的过程中四球的位移是相等的.故四球间距仍为L.

8.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固定有ABC三个点电荷,A电荷的坐标为(-2,0),B电荷在坐标原点,C 电荷的坐标为(2,0)已知q A=q C=4q,q B=-q,则在xOy平面内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的坐标为(AB)

A.(0,23

3) B.(0,-

23

3)

C.(-4,0) D.(4,0)

【解析】解析一: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xOy平面内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应该在y轴上,A、B、C产

生的电场如图,E A=E C=4kqS

4+y2,E B

kq

y2,则(E A+E C)

y

4+y2

=E B得y=±

23

3

解析二:在x轴上的点电场强度不可能为零,故选AB.

9.如图所示,两个等大金属带电小球A 和B 分别带有同种电荷Q A 和Q B (小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 A 和m B .A 球固定,B 球用长为L 的绝缘丝线悬在A 球正上方的一点.当达到平衡时,A 、B 相距为d ,若使A 、B 接触后再分开,当再次达到平衡时,AB 相距为2d ,则A 、B 的电荷量之比Q A ∶Q B 可能为(AC)

A .(15+414)∶1

B .4∶1

C .(15-414)∶1

D .1∶4

【解析】根据受力可得:两小球接触后之间的电场力变为原来的两倍

因此有k Q A Q B

d 2=12

k

???

?

Q A +Q B 22

()

2d 2

,得Q A ∶Q B =(15±414)∶1

10.一质量m 、电荷量-q 的圆环,套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圆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直径,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圆环一沿杆左上方方向的初速度v 0,(取为初速度v 0正方向) 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图象可能是(ABD)

【解析】当F 洛=qB v 0>mg cos θ时,物体受到F N 先变小后增大,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也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小为零时,若μ>tan θ时,物体将静止;若μtan

θ时,物体将静止;若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