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与通信技术OPCUA服务器设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_陈春丽

网络与通信技术OPCUA服务器设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_陈春丽

网络与通信技术OPCUA服务器设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_陈春丽
网络与通信技术OPCUA服务器设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_陈春丽

网络与通信技术

OPCUA服务器设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陈春丽1 叶顺流2

(1.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一厂海盐 314300;2.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 要:以OPC UA规范为基础,参考了IEC61804中的EDDL标准,开发出OPC UA服务器的设备集成信息模型、EDDL语法解释模块以及节点管理模块。基于此方案的服务器架构可自主载入和配置现场总线设备信息,以及协议无关的设备集成,为OPC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设备状态和工业过程数据。

关键词:OPC服务器 OPC统一架构 现场总线 EDDL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48-04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OPC UA Server’s Device Integration Model

CHEN Chunli1 YE Shunliu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2533285.html,NC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ManagmamentCo.,ltd, Haiyan, 314300, China;2.China Nuclear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Co.,Ltd,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OPC UA specifications and EDDL specifications in IEC61804,a EDDL device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model,a EDDL interpreter and nodes management functional unit of OPC UA server are developed.Based on the server architecture, the information of fieldbus devices can be independently loaded and configured, and devicescan be protocol-independent integrated. The solution provides a unified device status and industrial process data for OPC client.

Key words:OPC Sever OPC UA Fieldbus EDDL Technology

O P C(O b j e c t L i n k i n g a n d Emb e dd i n g for Pro c e s s Cont rol)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规范定义了现场数据交互的标准接口,实现了不同的厂商的产品无缝集成。但随着工业信息集成化的发展,传统O PC简单的数据组织方式和其他一些不足阻碍了目前海量数据的高度集成化发展。OPC基金会在此情况下推出了统一架构(UA,Un i f i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规范[1],不再依赖于复杂的C O M技术,以面向服务架构为基础,实现了实时历史数据以及报警等信息的统一访问。

传统OPC技术各个模块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占用了大量的资源。OPC UA规范采用了统一的地址空间,以服务为功能单元对外提供一致性的访问接口。此规范定义了元模型和标准信息模型作为基本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第三方可以派生出其他信息模型。在数据组织层面,OPC UA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定义方式,图1显示了由OPC基金会或其他合作组织所定义的信息模型[2]。

E DDL是现场总线设备商用以描述设备信息的文本语言,其生成的E DD文件中包含了设备过程数据结构,设备诊断及故障报警等信息。OPC UA与E DDL相结合的方案可以将设备信息集成到工业管理级系统层面,弥补传统OPC技术仅关注实时数据交互而忽视设备状态信息的监控。

本文主要首先讨论E DDL设备集成模型的开发,在此基础上,通过EDDL解释模块与节点管理模块的开发来实现协议透明

的设备信息集成。

1 OPCUA地址空间模型

在OPCUA服务器中,地址空间以节点

(Node)来描述实际对象及其组成部分,节

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引用(Refer e nc e)来指

定,因此,整个地址空间是网状结构。采用

网状结构更加灵活,能够描述更加复杂的

数据类型。

引用的本质类似于指针,通过存储其他

节点的地址来快速访问,OPC UA规范已

定义基本的节点类和引用类[3],从不同类中

可派生出具有不同特性的节点和引用关系。

同时,把节点之间的关系均以层次结构表

示,可以简化节点的搜索与筛选过程,地址

空间中的复杂的节点关系也可以用多种树

状结构来展现给客户端。图2显示了地址空

间中节点的位置分布与相互关系。

OPCUA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与存储

功能。现场设备的实时数据、报警与条件等

信息集成在同一地址空间中,客户端可通过

浏览功能查看地址空间中特定的信息,通

过订阅监控项来对节点进行监视。这样避

免了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要单独开发其地址

空间的繁琐[4]。

2 EDDL设备集成信息模型开发

OPCUA服务器支持多种信息模型的动

态与静态加载。本文主要依据IEC61804-3

标准中E DDL的语义来提取设备属性之间

的层次关系,以此开发设备集成信息模型。

在此基础上,模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工

艺,组织有针对性的特定信息模型,比如两 ??? ? EDDL,FDT,PLCopen

? ? ? ?

?? ? ? ??? ?

OPC UA ?

图1 OPCUA层次化架构

种设备之间的物理联系,可以抽象出它们之间的引用关系[5]。

2.1 EDDL与EDD技术概要

电子设备描述语言(E DDL)是一种平台无关的,文本化解释性语言,用以定义控制系统中设备参数、属性、故障诊断等信息,同时,部分语义定义了图形化界面信息,根据此信息,可以生成设备的监视和配置界面[6]。

EDDL 合作组织(ECT)致力于此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减少不同厂商的设备描述信息之间的差异,提高互操作性和集成度[7]。

2.2 EDDL设备集成模型设计

OPCUA服务器通过对E DD文件的解析来获取设备信息,并将此信息转化为地

址空间中的设备对象节点。在此之前,需要

在UA服务器中预先载入特定的模型,该模

型必须能够准确合理的反映设备信息的内

容与组织。

2.2.1 设备集成(DI)模型

OPCUA基金会近期发布了用于设备集

成的规范[8],此规范定义了通用的设备参

数类型,在对象类型部分,设备对象类型继

承于元模型中的基对象类型,同时,在采用

不同总线协议的设备信息中抽象出协议对

象类型,构成了协议透明的信息模型。图3表

示了其中部分对象类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

在设计设备集成信息模型的过程中,应

当以此规范中定义的模型作为中间层模型,

在实现此模型的基础上来进行扩展。

2.2.2 EDDL设备集成(EDI)模型开发

在OPC UA设备集成规范的基础上,

必须结合EDDL语法和语义要素,才能准确

全面的把设备信息映射到OPC UA信息模

型中。

E D DL标准中提供了描述设备信息的

必需元素和扩展元素,设备生产商可以在

标准范围内有选择性的来决定使用何种元

素。通常设备EDD文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变量

信息,这些信息在OPC UA信息模型中以

数据变量类型来表示,设备变量之间的层图2 地址空间中节点的分布

BaseObjectType

??

TopologyElementType

??

DeviceType ? ? BlockType

?

ProtocolType

??

ParameterType

?

FieldDeviceType ? ? ?

FFBlockType

FF ?

ProfiBlockType

Profibus ?

OtherBlockType

? ?

FFBusType

FF ??

HARTBusType

HART ??

ProfiBusType

Profibus ?? 图3 DI规范中的对象类型

次关系则通过引用类型表示。

下述代码设备E DD文件中的某个变量的基本描述:

VA R I A BL E l o c a l_k e y s_m o d e_ control_codes

{

LABEL "Local Adj.";

HELP [local_operation] ;

CLASS LOCAL_DISPLAY;

TYPE ENUMERATED

{

{ 0, "Write Disable" },

{ 255, "Write Enable"}

}

HANDLING READ;

}

E D DL设备集成信息模型在设计时必须能够承载设备E DD文件中的参数信息,图4为模型中设备变量与EDD文件中变量的对应关系。

可见,通过此种方式构建的设备变量

类型可以包含了E DDL对变量的基本描述

信息。其中设备变量节点继承于基对象类

型节点,它拥有对象类型节点的基本属性,

同时,通过组合关系其包含了一个变量值节

点,此节点拥有当前值、值类型、访问级别以

及最小采样间隔等属性。

3 EDDL解释器与节点管理功能

完成EDDL设备集成模型的设计后,需

要UA服务器节点管理功能对此模型进行加

载,当有EDD文件导入时,EDDL解释器对

此文件进行解析,并把获取到的设备参数

信息传递至节点管理功能模块,同时,节点

管理模块在地址空间中调用模型中相应的

节点类开始创建设备节点,并且进行初始化

与数据绑定操作。服务器架构如图5所示。

解释器主要用以分析设备E DD文件,

获取其中的设备描述信息,并以节点管理模

块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进行传递此信息。

首先依据E DDL标准中对语法和词法的定

义,开发出相应的分析器,然后对分析结果

按照EDDL设备集成信息模型中的节点类型

进行重新组织,以便节点管理模块能够快

速获取到相应的信息。

节点管理功能主要负责信息模型的加

载以及相关节点的实例化和初始化操作。节

点管理功能模块中包含了不同的节点管理

类,分别负责相应的信息模型的加载,而所

有的节点管理类由主节点管理类负责调度。

O PC UA服务器启动后,对于UA规范中

要求满足的基本信息模型以及服务器状态

信息模型,由核心节点管理类加载,除此之

外,每个节点管理类负责单个或多个特定信

息模型的加载。

采用分级的节点管理结构能够清晰划

分出每个节点管理类的职责,也提高了设备

节点信息的访问效率,同时能够灵活的加载

特定的信息模型,减少了多个模型之间的耦

合性。图6显示了节点管理的分级结构。

图4 设备变量模型

图5 UA服务器架构

4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E D D L技术的OPCUA信息模型设计以及服务器中E DD 解释器与节点管理功能的开发。

采用此方案架构的服务器不用关注设备类型的差异,可以统一的获取现场实时过程数据以及设备的配置信息、诊断信息、管理信息等非过程控制数据,提高了全厂信息集成度。

目前O P C基金会仍在不断完善UA规范,并与多家现场总线基金会合作,共同推进统一标准的、高兼容性和集成度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O P C Fo u n d a t i o n.O P C u n i f i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a r t1:O v e r v i e w a n d

C o n c e p t s R e l e a s e 1.01[S/OL].

[2009-02-05].h t t p://w w w.

o p c f o u n d a t i o n.o r g/D o w n l o a d s.

aspx?CM=1&CN=KEY&CI=283.

[2] W o l f g a n g M a h n k e,S t e f a n-

Hel mut L eit ner,Mat th ias Dam m.

O P C Un i f i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M].

S p r i n g e r P r e s s,L a d e n b u r g

Germany,2009:10-16.

[3] O P C Fo u n d a t i o n.O P C u n i f i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a r t3:A d d r e s s S p a c e M o d e l

R e l e a s e 1.01[S/O L].[2009-

02-05].h t t p://w w w.

o p c f o u n d a t i o n.o r g/D o w n l o a d s.

aspx?CM=1&CN=KEY&CI=283.

[4] 陆会明,阎志峰.OPCUA服务器地址空

间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J].电力自动化

设备,2010,30(7):109-113.

[5] OPC Fo u n d at io n. OPC u n i f i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a r t5:I n f o r m a t i o n M o d e l

R e l e a s e 1.01[S/O L].[2009-

02-05].h t t p://w w w.

o p c f o u n d a t i o n.o r g/D o w n l o a d s.

aspx?CM=1&CN=KEY&CI=283.

[6] IEC 61804-3.Function Blocks(FB)

f o r P r o c e s s C o n t r o l,p a r t

3:E le c t ron ic D ev ic e D e s c r ipt ion

Language (EDDL) [S/OL].[2006-09].

ht tp://web store.iec.ch/web store/

webstore.nsf/Artnum_PK/44641.

[7] I E C/T R61804-4.F u n c t i o n

Blocks(FB) for Proc e s s Control,

p a r t4:E D D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

g u idel i ne[S/OL].[2006-12].ht t p://

w e b s t o r e.i e c.c h/w e b s t o r e/

webstore.nsf/Artnum_PK/44641.

[8] O P C F o u n d a t i o n.O P C

U n i f i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o r

D e v i c e s(D I)C o m p a n i o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R e l e a s e 1.00[S/

O L].[2009-12].h t t p://w w w.

o p c f o u n d a t i o n.o r g/D o w n l o a d s.

aspx?CM=1&CN=KEY&CI=283.

图6 地址空间的节点管理

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申报书

附件3: 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申报书 申报项目名称: 类别:(重点项目/面上项目) 项目起止年月: 项目申报单位: 申报人: 申报组织单位: 负责人: 申报书编制时间: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管理办公室印制

填写说明 1. 本申报书是组织申报“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的主要文本。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主要参加人员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经费预算书》、《项目组织单位意见》等五个部分,每部分中的各项内容须认真填写,各栏目不能空缺,无填写内容或不能填写时填“/ ”。 2. 项目名称——要简洁、明确,不超过20个汉字。 3. 项目类别——选择其中之一填写。 4. 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人所在单位(局或处级),如有两个以上联合申报单位,只填写第一申报单位。 5. 项目申报人——项目确定后的项目负责人,年龄要求在58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 6. 项目组织单位——第一申报单位的省局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即各省(市、区)气象局或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为该单位负责人。 7. 单位地址——填写到县(区)、街(路)门牌号。 8.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不超过10人,其中须安排一人兼做项目档案收集、登记和管理。 9、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编写提要填写,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但不可以缺省。 10. 项目经费预算书——内容包括预算来源情况说明、经费支出说明、项目经费预算表。应由项目申报人会同项目申报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按照编写提示,对各项预算内容的编制标准、编制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各项预算应依据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按照规定的经费开支标准进行编制。 11. 项目经费预算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和数据须保持一致,做到准确、无误。已经发生的与项目有关的前期各项经费以及人员费、管理费等可以作为项目的前期基础加以说明,但不得列入本项目预算。 12. 封面加盖项目申报单位印章,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不能省略。 13. 项目组织单位意见栏,加盖项目组织单位印章。 14. 经费预算表由预算编制人亲笔签名,加盖申报单位印章。 15. 申报书内容用A4幅面纸正反面输出,文字内容用4号宋体字、单倍行间距打印,篇幅较长者可另加纸。骑缝装订,严禁使用塑料封面。 - 1 -

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公示内容

附件 2019 年环境技术进步奖“磷酸铵镁分解循环处理氨氮废水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磷酸铵镁分解循环处理氨氮废水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 二、主要完成人 黄海明,李兵,阳立平,陈新文,吴琪,赵彦龙,李衍亮,吕小梅,周孙林,戴建坤,王文君,赵宁,李晶 三、主要完成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广东利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中山市蔚海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四、项目简介 氨氮是造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污染物之一,氨氮的高效去除直接关系着我国水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的实现。本项目通过持续产学研合作,开展了磷酸铵镁分解循环处理氨氮废水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申报人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面向企业及合作单位的科技项目10余项,研发了多套磷酸按镁循环除氨工艺及设备,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累计经济收益超过5000万元,获10余项国家级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获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磷酸铵镁三相体系分解循环除氨技术。该技术运用气液传质理论,在水溶液体系,以氢氧化钠为分解剂,使磷酸铵镁和水溶液形成气-固-液三相体系,通过空气内循环高速流动实现磷酸铵镁的分解,突破了磷酸铵镁传统热分解技术三大局限:1)使分解温度从200o C降低室温下进行,有效的避免了分解副产物的形成;2)较好的降低了分解时长,可控制在100min内完成分解;3)分解产物为固液混合物,可通过泵进行管道输送,并实现分解与再利用除氨连续运行。

201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最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编号:90L124Q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出题教师:网络课程组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在局域网中,交换机与计算机使用()互联 A.直通线B.反转线C.交叉线D.以上均错 2.一个有n层协议的网络系统,应用层生成长度为x字节的报文,在每一层都加上 长为h字节的报头,那么,网络带宽中因传输各层报头而浪费的比例为()。 A.h/(h+x)B.x/(h+x) C.nh/(nh+x) D.x/(nh+x) 3.某信道如果采用 16元振幅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16000 bps,根据奈 氏准则的限制,该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码元/秒。 A.1000 B.2000 C.4000 D.8000 4.下列媒体共享技术中,以太网采用的是() A.静态划分信道 B.随机接入 C.受控接入D.以上均可 5.有ABCD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码片序列如下,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码片序列为(-1+3-3+1-1-1-1-1),则发送0的站是:() 6.xDSL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模拟电话用户线 B.有线电视网 C.光纤网络D.以上都不是 7.网络适配器从网络中每收到一个数据帧就会先硬件检查() A.目的MAC地址B.源MAC地址 C.目的IP地址D.源IP地址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 一、判断题 1、WWW使用非线性网型结构来组织信息和浏览。它使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等技术,能将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视频综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文档,提供多媒体服务。( 正确 ) 2、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正确 ) 3、计算机软件结构设计中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保持模块相对独立性,并以些原则优化初始的软件结构。(正确) 4、双绞线是目前广域网上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目前使用的双绞线是五类或超五类线,它由4对线组成,其中每对由两根带绝缘层的导线以螺旋形绞合在一起,这两条线使用时作一条通信线路。( 错误 ) 5、当一台客户机需要另一台主机的IP地址时,一般它首先查询自己所在的DNS服务器,前提是这台服务器列在搜索次序的首位。( 正确) 6、计算机软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之一,是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据及与程序和数据相关的各种文档的统称。(正确) 7、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中加密是提供数据保密的基本方法,用加密方法和认证机制相结合,可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正确) 8、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鉴别交换是在通信进程中,以双方互换约定信息方式确认实体身份机制。(正确) 9、在FTP客户连接服务器的整个过程中,数据传输通道是一直保持连接的,而控制信道是临时建立的。( 错误 ) 10、SMTP协议是Internet上基于TCP/IP应用层协议,适用于主机之间电子邮件交换。(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B、LAN C、MAN D、W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C)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5、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B ) A、建立通信线路 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 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B ) A、终端、电缆、计算机 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以下不正确的是(D )。 A.TCP/IP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B.IP协议位于TCP/IP网际层 C.UD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 D.IP协议提供的是可靠传输 10、当IEEE802.3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为全“1”时,表示( A) A.单个地址 B.组地址 C.广播地址 D.局部地址 11、“截获”是一种网络安全攻击形式,所攻击的目标是信息的(B ) A.可用性 B.保密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12、ADSL标准允许达到的最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为( D) A.1Mbps B.2Mbps C.4Mbps D.8Mbps

网络与通信技术-答案

填空题: 1.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信号,对其进行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幅移键控法、 _ 频移键控法______和 ___相移键控法______ 。 2.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时采用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则当采样的模拟信号带宽为 4kHz 时,每秒钟至少采样 ___8000______ 次,若量化级别为256,则需要采用 ____8_____ 位二进制数码表示. 3.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信号,对其进行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幅移键控法、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4.局域网常用的拓外结构有总线、星形和____树形________三种。著名的以太网 (Ethernet)就是采用其中的____星形________结构。 5.PCM 编码过程包括 ___采样______ 、 ___量化______ 和编码. 6.有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编码,即检错码和 ____纠错码_____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中 广泛采用的一种检错码为 ____冗余码_____ . 7.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域名服务器、域名空间和__地址转换请求程序 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有了DNS,凡域名空间中有定义的域名都可以有效地转换为 ____对应的IP地址________. 8.网络协议中的关键因素包括 ___语法______ 、语义和 ___同步______ . 9.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___B________类IP地址,其网 络标识(netid)为__128.11.0.0__________,主机标识(hosted)为 ___0.0.3.31_________. 10.ISO建议网络管理应包含以下基本功能: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___性能管 理_________和___安全管理_________. 11.在OSI/RM中,_____网络层_____________位于通信子网的最高层,_____传输层 ___________位于资源子网的最低层. 12.千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BASE-T的_100_____倍,其帧结构与标准以太网相同,最小 帧长为___64___字节. 13.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_____数据报_______两类不同性质 的网络服务,其中___数据报_________是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14.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被划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和媒体接入控制子层(LLC)两个功能子 层. 15.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范围划分为公用网和专用 网两种. 16.ATM支持两级的连接层次:虚通道连接和虚通 路连接. 17.ATM 的信元长度是固定的 ___53______ 字节,其中信头长度 ____5_____ 字节.DNS 服务器的作用是提供 __域名_______ 和 __IP地址_______ 间的映射关系. 18.目前因特网中子网掩码同IP地址一样是一个___32___________比特的二进制数,只是 其主机标识部分全为“0”.判断两个IP地址是不是在同一个子网中,只要判断这两个 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逻辑_____与_________运算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说明在同一 个子网中. 19.因特网采用___文件传输协议FTP协议___________协议作为文件传输标准.运行 POP3协议进行存储和投递因特网电子邮件的电子邮局被称为___邮件服务器 ___________. 20.多路复用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波分复用WDM和时分复用TDM . 21.以太网10Base-2,表示其传输速率为10Mbps,传输介质为__细同轴电缆_____,其物理 拓扑结构为__总线型_____. 22.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____B_______类IP地址,其网 络标识(netid)为_____128.11.0.0_______,主机标识(hosted)为 __0.0.3.31__________。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8212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课时数:32 学分: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须课。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网络的构成、拓扑结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几个重要的协议、着重了解TCP/IP协议和以太网(Ethernet) 及IEEE 802标准,是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 2.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先学习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计算机网路与通信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路应用设计的基础课程。 3.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路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要有所了解,对几种高速局域网如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FDDI,ATM等有所了解。对常见的网络互联技术和设备,如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也有所了解。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的讲述具体的计算机网路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熟悉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很热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2.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组成,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路的功能和组成。 难点:(无)。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达到理解层次,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要求达到认识层次,OSI各层概述要求达到认识层次,TCP/IP体系结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重点: 1.网络体系结构 2.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式 3.OSI各层概述 4.TCP/IP体系结构 难点:OSI各层概述、TCP/IP体系结构。 第三章.物理层中的数据传输 基本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 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考试试题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计算机原理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功能是 。 A 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 B 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C 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 D 透明传送比特流 2. xDSL 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 模拟电话用户线 B 有线电视网 C 光纤网络 D 以上都不是 3.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是在 占用 。 A 不同的时间 同样的频带宽度 B 相同的时间 不同的频带宽度 C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频带宽度 D 相同的时间 同样的频带宽度 4. 某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码元/秒,如果采用16元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 。 A 18000bps B 16000bps C 8000bps D 6000bps 5.数据链路层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包括 。 A .封装成帧 B .透明传输 C .差错校验 D .路由选择 6.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使用网桥,用网桥可连接 。 A 不同物理层的以太网 B 不同 MAC 子层的以太网 C 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D 以上都可以 7.在计算机网络中收发电子邮件时,一定不涉及的应用层协议为 。 A SNMP B SMTP C HTTP D POP3 8.网络中路由器D 的路由表中已存有路由信息的目的网络、跳数、下一跳路由器分别为N 2、2、X ,新收到从X 发来的路由信息中目的网络、跳数、下一跳路由器分别为N 2、5、Y ,则路由表D 中更新后关于N 2的路由信息为 。 A N 2、2、X B N 2、5、X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线-----------------

弹药高效毁伤关键技术的集成及应用

弹药高效毁伤关键技术的集成及应用 【摘要】针对21世纪以来,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壮大与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状况,根据我国军事力量的主要特点以及弹药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外以及国内各个领域的弹药毁伤技术以及我国现阶段军事武器的发展条件和状况,从如何提高我国军事综合力量以及弹药高效毁伤技术入手,本文将具体阐述弹药高效毁伤关键技术的集成以及应用,以推进这一关键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弹药;高效毁伤;关键技术 与历史上传统使用过的弹药武器做出分析比较,现阶段我国的武器弹药,尤其是比率大,威力强劲的炮兵弹药,到目前为止还是需要装备能量较低的TNT,这一装备比西方国家的弹药爆炸威力要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左右,这样的状况对于我国弹药实现高效毁伤的技术有着阻碍作用。在这样的军事状况之下,我国研究并开展了大幅度提高弹药爆炸能量的含铝炸药研究。 1.升级装药质量,确保高能炸药和高威力炸药装药发射安全性问题 这一程序包括了几个方面:顺序凝固注装新工艺和分步压装新工艺研究。旨在研究装药质量与装药发射安全性关系的;炸药装药发射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旨在提高装药质量检测可靠性的;装药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近几年来围绕弹药高效毁伤的六项关键技术研究相继完成,最后又在122mm榴弹、152mm榴弹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大口径榴弹采用改性B炸药及新装药工艺,共460发,按SRCQ-155-13g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装药质量检测,合格率>99%(实测460/460)置信度为95%,从中随机抽样共152发,经过高温、低温、高低温循环试验后进行了射击安全性试验考核,全部试验结果合格,装药质量优良。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达到了先进水平,其中装药质量和质量可靠性优于国外同类技术水平。虽然试验样本量还较小,但已充分显示出,采用了先进的关键技术集成系统,装药质量十分稳定,质量监测有效可靠。对大幅度提高我国弹药威力、实现弹药生产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 2.弹药高效毁伤关键技术与先进科技技术,过硬的装备密不可分 改性B炸药及配套的装药新工艺是由改性B炸药由B炸药改性而来,对于其杀伤力的分析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炸药威力与B炸药相当,而装药工艺性和存贮的物理稳定性好,加上采用先进的”低比压顺序凝固装药新工艺”,装药相对密度高,装药质量优良,所以其发射安全性明显优于B炸药。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受到工厂热烈欢迎。它是压制兵器弹药代表性的炸药装备。两种大口径榴弹在弹体结构、材料不变的情况下,以改性B炸药代替原螺装TNT后,装药总能量计算提高值为30%。

RFID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分析

RFID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分析 第一章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 RFID系统简介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方便。 2 RFID的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组成。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又为读写装置,可无接触的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有手持或固定式两种,通过阅读器和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3 RFID系统的特点 3.1 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有源式射频识别系统的速写能力也是重要的优点。可用于流程跟踪和维修跟踪等交互式业务。 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射频识别系

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导致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厂商的频率和协议标准,这种混乱和割据的状况已经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的增长。许多欧美组织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标准化必将刺激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幅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3.2 适用性 物流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个目的。如何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成为物流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要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所以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供应链中存货的管理。 在运输管理方面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只需要在货物的外包装上的安装电子标签,在运输检查站或中转站设置阅读器,就可以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货主可以根据权限,访问在途可视化网页,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这对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3 性能特点 (1)快速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 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

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附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国土资源部 二〇〇八年一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按照耕地保护的国家目标,面向政府行业管理和土地整理工程建设需要,创新土地整理综合优化规划、生态化设计和高效施工技术,开发土地整理快速质量监测和信息化监管技术,改进土地整理项目优选技术和整理区水土平衡优化重构技术。并针对区域特点,突破东部基本农田保护区整理的精确规划设计技术、农田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制中部粮食主产区低成本、高效益的土地平整设备和土壤样品自动取样设备,开发西部生态脆弱区开发整理节水工程技术和土地质量改良剂,并通过集成和示范应用,解决土地整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过程中的瓶颈技术,实现土地整理从数量向质量和生态方向转变,全面提升我国土地整理的技术水平。 二、项目课题设置 本项目设以下七个课题: (1)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研究 (2)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3)土地整理质量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4)土地整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

(5)东部基本农田优质精细型土地整理技术研究 (6)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技术开发 (7)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应用研究 三、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8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750万元,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系统与装备产品研发等;示范地方自筹工程配套资金325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整理示范区工程建设。 四、申请资格 (一) 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积极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法人单位。 2.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申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2版) 陈伟刘会衡主编 杜谦王晟梁小宇付琴编 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5) 第3章数据链路控制 (21) 第4章多路复用与信道共享技术 (24) 第5章局域网 (29) 第6章城域网 (37) 第7章广域网 (41) 第8章网络互连 (46) 第9章互联网的应用 (54) 第10章无线网络技术 (58) 第11章 Ad hoc网络技术 (61) 第12章下一代网络 (65)

第1章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1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并比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解答: 模拟通信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也即该信号的波形是连续的,可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通信传输的是数字信号,也即该信号的幅度不随时间作连续的变化,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一般取两个离散值“0”和“1”)。比如固定的电话通信就属于模拟通信,GSM和CDMA 移动通信则属于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的优点是信道的利用率较高,缺点包括:抗干扰能力弱、保密性差、设备不易大规模集成及不适合计算机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等。数字通信的优点包括: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并且便于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等,它的主要缺点是所有的信道频带比模拟通信宽得多,因而降低了信道的利用率。但随着信道性能的改善,这一缺点会逐渐得到解决。 1.2 数据通信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数据通信网? 解答: 数据通信是指由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不管通过模拟传输还是数字传输的信道,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形成数据流传送到受信者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据通信可看成是数字通信的特例,并具有数字通信的一切优点。数据通信以数据传输为基础,但又不是单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以及在传输前后的数据处理过程。 由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遥测、遥控、自控、雷达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据处理与传输,也就都离不开数据通信,因此,数据通信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数据通信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从设备级举一例说明该系统的组成。 解答: 数据通信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控制处理设备将分布在各处的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执行数据传输功能的系统。它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比如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分布两地的计算机则属于信源和信宿,它的传输通道电话线路则属于信道,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中间还必须经调制解调器进行模数或数模的转换才能完成通信。

3S技术集成与应用试卷

东北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3S技术集成与应用 课程编号: 阅卷人: 考试日期:2012.06 姓名:陈晓玲 学号:1101661 注意事项 1.考前研究生将上述项目填写清楚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交卷时请将本试卷和题签一起上交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3S技术集成与应用期末考试题 (共5题总分100) 一、简答题 1.简述3S技术集成与应用的目的和意义?(10分) “3S”是中国科学家按照GPS、GIS、RS字尾均有一个S,而这三者关系日趋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对地观测、处理、分析、制图系统。然而,对于3S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广义的基础上,包括GPS在内的一切定位、测量手段和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的RS数据,通过含有ES(专家系统)的GIS,实现空间数据的自动采集、编辑、管理、分析、制图,进而为一切与地学科学相关的行业服务,实现地学信息的实时、自动、数字、智能化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预测和决策服务。因此,3S不是GPS、GIS、RS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其通过数据接口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成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大系统。 3S集成的目的是对现实世界或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刻画、模拟和分析,本质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地学特征进行空间描述与表达,包括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以及从比特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两个转换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通过对空间对象的定位、地学信息的空间获取以及空间分析等功能的综合集成来实现的。 3S集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的、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相应地,它拓展了传统测绘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3S在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评价中,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消灭对策中,对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开发、管理、评价中,在现代化军事作战指挥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3S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2.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10分)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生物、物理、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的复杂信息系统,融合了感知和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 1)感知和识别技术 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用于识别物体的电子标签技术(RFID 射频识别)和感知物体的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RFID 是通过空间电磁耦合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的一项技术,最终能够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识别物体。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知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知到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要求。 2)网络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Technologies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32学分:2 执笔者:胡小刚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协议标准和详尽实现方法,使学生具有用微机组网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业计算机控制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 本章是计算机网络的综述,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等。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4学时) 本章内容是介绍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传输方式、编码技术、系统传输介质、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重点: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理解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4学时)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和其它网络体系结构。 重点:掌握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服务原语、服务参数和层交互作用。 第四章通信子网及协议(4学时) 本章首先介绍通信子网的结构,然后介绍OSI七层模型中下三层,主要内容是物理层技术和典型标准、数据链路层控制及常用协议、网络层构造和协议。 重点:掌握通信子层的构成、RS-232标准、RS-485标准、异步传输和异步通信中的六控制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BSC、面向位的协议HDLC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X25协议。.第五章运输层协议(2学时) 本章介绍运输层的模型与功能、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运输层协议。 重点:掌握运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TCP协议。 第六章高三层的功能及协议(2学时) 本章介绍OSI高三层功能及协议,介绍会话层服务及协议,在表示层中介绍表示层服务原语、数据压缩和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技术,在应用层介绍应用服务元素、特定应用服务元素。 重点:掌握OSI会话协议,远端过程调用,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和解密,应用层特定服务元素。 第七章计算机局域网(3学时) 本章介绍局域网的类型、总线型局域网及CSMA/CD协议、环型网及 IEEE802.4和802.5协议,宽带局域网、ISDN、CBX,光纤网和FDDI,ATM。 重点:掌握IEEE802标准,CSMA/CD协议,FDDI,ATM。 第八章网络互连(2学时)

系统功能及关键技术使用

系统功能及关键技术使用 一、技术 技术(Technology)源于希腊语,由Techne和Logos组合而成,意思是对有关事物得以完成所使用的语言或演说。然而,人类对于技术的应用,却远远早于技术(Technology)一词的出现。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已经开始利用技术,原始人保留火种、钻木取火,制造石器技术、耕种技术等等生存技术满足原始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从不同角度对技术的研究,甚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以及着眼于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技术均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正因为如此,为技术的定义尚未统一。 我国的百科全书——《辞海》中定义技术为:“根据生产时间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相应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和方法。”陈昌曙教授则认为技术的定义,有两点必须考虑,其一,技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人工化转换,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制作活动;其二,技术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械、设备等)、智能型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1】。 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把技术定义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此定义强调了技术目的性,技术的实现的社

会协作性。德国哲学家E·卡普在他的《技术哲学纲要》中认为:技术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体现,他把技术看作人类的“器官的投影”,并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和知识的进步以及人类“自我拯救”的手段。以上是中外对技术的定义和理解,尽管都能从某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来说明技术的内涵和定义,但是都不能完整的概述技术的本质并取得大家的普遍认可。 目前,在国内,于光远对技术的定义获得广泛认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2】。 二、系统和技术系统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技术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由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项技术,它本身不仅是由内在要素(实体要素、智能要素和工艺要素)构成一定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而且它更多的与其它技术依照一定的技术目的密切关联而构成具有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 技术系统的功能是由技术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决定的。技术系统的要素可以分为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工具、装备等为物质性要素,而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工艺规则等属于非物质性要素。不同专业门类的技术系统所含要素及要素间关系不尽相同,但是本质属性是相同或相近的。相关专业各技术系统构成工业技术系统,各行业技术系统又构成全国技术大系统。技术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要素(子系统)功能的发挥,但决不是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技术系统的组织程度及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系统各要素间不但要实现过程和程序协调,同时要求硬件匹配和技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总17分) 1、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建成的网络称为第_三_代网络。 2、当全部信号的频率成分为某一频率的整数倍时,后者被称为_基本频率_或_基波。 3、任何数据链路层协议均可由_链路建立_、_数据传输_ 和_链路拆除_ 三部分组成。 4、线路交换网络的结构可用四个一般性的构件来描述,即:_用户分机_、_本地回路_、_交换机_和_主干线_。 5、一条通信线路是由两个物理实体之间的_物理介质_和用于__传输比特流_必需的设施以及物理层中的_中继设备_、_互联数据电路_而构成。 6、互联网中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是_中继器_,它的作用是_放大电信号_,它工作在OSI模型的_物理层_。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60分) 1、调制解调器从网络或传输线上接收传来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位串需用( D)。 A.信宿 B.发送器 C.传输系统 D.接收器 2、在ATM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单位是(B )。 A.信宿 B.信元 C.信源 D.分组 3、窄带ISDN是基于(A )通道作为基本交换设备,且是基于线路交换技术。A.64Kbps B.128Kbps C.2Mbps D.100Mbps 4、某数字信号基波4MHz,采用二次正弦波叠加,问该信号带宽是多少(D )。A.1MHz B.2MHz C.4MHz D.8MHz 5、光纤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请选择图中X、Y两处应采用的器件( D)。 A.LED,ILD B.PIN,APD C.PIN,LED D.LED,PIN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单模光纤的带宽要高于多模光纤的带宽。B.屏蔽双绞线(STP)的数据传输率要高于非屏蔽双绞线(UTP)的数据传输率。C.同轴电缆一般应用于总线拓扑结构,双绞线一般应用于星型拓扑结构。 D.50Ω细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要高于50Ω粗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 7、关于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都属于同步方式 B.同步传输属于同步方法,异步传输属于异步方法 C.同

(完整版)3S技术集成与应用试卷

h n g s h e r 东 北 大 学 研 究 生 考 试 试 卷 考试科目: 3S 技术集成与应用 课程编号: 阅 卷 人: 考试日期: 2012.06 姓 名: 陈晓玲 学 号: 1101661 注 意 事 项 1.考 前 研 究 生 将 上 述 项 目 填 写 清 楚2.字 迹 要 清 楚,保 持 卷 面 清 洁 3.交 卷 时 请 将 本 试 卷 和 题 签 一 起 上 交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3S技术集成与应用期末考试题 (共5题总分100) 一、简答题 1.简述3S技术集成与应用的目的和意义?(10分) “3S”是中国科学家按照GPS、GIS、RS字尾均有一个S,而这三者关系日趋紧密 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对地观测、处理、分析、制图系统。然而,对于3S的理解必须建 立在广义的基础上,包括GPS在内的一切定位、测量手段和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 率的RS数据,通过含有ES(专家系统)的GIS,实现空间数据的自动采集、编辑、管理、分析、制图,进而为一切与地学科学相关的行业服务,实现地学信息的实时、自动、数字、智能化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预测和决策服务。因此,3S不是GPS、GIS、RS 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其通过数据接口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成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大系统。 3S集成的目的是对现实世界或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刻画、模 拟和分析,本质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地学特征进行空间描述与表达,包括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以及从比特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两个转换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通过对空间对象的定位、地学信息的空间获取以及空间分析等功能的综合集成来实现的。 3S集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的、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了人类认识地球 的能力;相应地,它拓展了传统测绘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3S在资源与环境调查、 监测、评价中,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消灭对策中,对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开发、管理、评价中,在现代化军事作战指挥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3S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2.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10分)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 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 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生物、物理、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的复杂信息系统,融合了感知和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 1)感知和识别技术 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用于识别物体的电子标签技术(RFID 射频识别) 和感知物体的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RFID 是通过空间电磁耦合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实现 无接触信息传递的一项技术,最终能够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识别物体。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知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知到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传需要,政府单位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本文从网管技术网管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 传需要,消防部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网络管理技术进行一些表述和探讨。 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为了确保正确、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我们必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这里就提出了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或配置,提高性能,保证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代理的管理模型,在网管工作站上的管理者(也称为管理系统)向位于被管理设备内部的代理发送管理操作的指令,代理收到后,将发来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该设备的内部指令,完成管理操作,并返回结果信息。同时,代理也可以主动向管理系统发送通知信息,将被管理设备上的事件信息或故障信息告诉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可以域多个代理相连进行通信;而一个代理也可以接受多个管理者发来的管理操作,但必须协调好多个操作。 一、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商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随着网络互连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管理集成化:允许用户从单一平台管理各种协议的多种网络,通过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互连的异构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维护、诊断、排除故障以及维持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如处理不确定问题、协同工作、适应系统变化并能通过解释和推理对网络实施管理和控制。 (三)网络管理的实时性:提供实时的动态资源管理和控制。 (四)分布式网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二、网管系统的发展趋势(一)网络管理WEB化。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形式去监视网络系统,通过使用WEB浏览器,管理人员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方便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异构平台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界面,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二)网络管理层次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管理者与代理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