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整理试卷

心理学整理试卷

心理学整理试卷
心理学整理试卷

《心理学基础》试卷一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著名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 年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3.良好的记忆品质主要表现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和记忆的准备性。

4.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5.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6.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来表现。

7.划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主要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

衡性和灵活性

二、判断题

(错)1.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忘怀,这是形象记忆。

(错)2.激情有可能导致理智水平降低,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激情的产生。

(错)3.一般来说多血质的人优于胆汁质。

(对)4.人们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走是条件反射。

(对)5.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只有消极作用。

(错)6.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错)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了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的重要性。

(错)8.焦虑水平越高,活动效果越好。

(错)9.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

(对)10. 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

三、选择题

()1.在日常活动中,适当控制某些条件并能结合日常业务工作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是B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2.同一位教师上的一堂课,全班同学往往反映不一:有的同学理解了教材并掌握了教材内容;有的同学一知半解,印象不深,对教材感到难懂。此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C

A.客观性

B. 发展性

C.主观性

D.实践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不B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

D.望而生畏

()4.吃糖之后,再吃苦的东西,觉得特别苦,吃苦的东西以后,再吃糖,觉得特别甜,这是什么的结果C

A.感觉适应

B. 知觉选择性

C. 感觉对比

D.联觉

()5.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B

A.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

()6.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C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单一抑制

()7.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B

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联想

()8.提笔忘字,非常熟悉的答案一时找不出来,这是B

A.不完全再认

B.暂时性遗忘

C.永久性遗忘

D.没有识记

()9.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D

A.分析思维

B.直觉思维

C.再造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对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常把它看作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将之作为“优质木材”这是什么的表现C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

A.兴趣

B. 性格

C.气质

D. 能力

()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B

A.对比联想

B.因果联想 c.相似联想 D.接近联想

()1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D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14.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B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5.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1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C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17.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C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8.能对人的工作与学习产生实际效果的兴趣品质是A

A.兴趣的效能性

B.兴趣的广度

C.兴趣的持久性

D.兴趣的指向性

()19.情绪所反映的是D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0.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D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美感 D.理智感

()2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个性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 B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D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3.易激动、任性、抑郁表现了性格的D

A.理智特征

B.意志特征

C.态度特征

D.情绪特征

()24.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什么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5.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C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四、简答题

1.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P58

答:(1)有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自觉与干扰作斗争;(4)注意实际操作。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P100

答:(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二,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第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辨、多思;第四,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3)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实践训练。

3.简述遗忘规律及避免措施。P115

答: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避免措施:有效地组织复习;适当地超额学习;科学用脑。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168

5.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 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②情绪受制于情感,情感作为比

较稳定深刻的心理反应,一定程度影响着情绪的表现。

(2)区别: ①情绪更多的是表现为生理性,是生理需要满足与否而引发的心理体验;情感则

更多表现出其社会性,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②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冲

动性;而情感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③情绪具有外显性,而情感具有内隐

性。

6.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3)更新教

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兴趣;(5)适当引入

竞争机制,推动学生学习成功。

7.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

五、论述题

1.请论述气质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

答:1.答案略。要点提示:

(1)气质对人格的影响

(2)气质的职业适应性

(3)气质特征与因材施教

2.教师应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答:2.答案略。要点提示: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六、案例分析题(共8分)

请你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

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

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

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

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

答:答案略。要点提示

1.心理学观点2.情绪调节的方法

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2.以具体刺激物(具体事务)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词 (词) 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二信号系统。

4.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强弱的主要标准是克服困难的大小程度。

5.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准备期)、酝酿阶段(酝酿期)、豁朗阶段(明

朗期)和验证阶段。

6.记忆的完整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三个环节。

7.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二判断题

(对)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错)2.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

(对)3.“人脸与花瓶互变图”说明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4.“触景生情”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是指联想的作用。

(对)5. 想象表象是对已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错)6.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对)7.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去推断学生表情所意味的内心状态,这是思维的间接性。(对)8.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对)9.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的。

(对)10. 天才和低能的主要标志由能力决定。

三、选择题

()1.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人的正常心理的发生、发展,离不开B

A.自然现实

B.社会实践

C.人脑

D.神经系统

()2.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D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3.“一俊遮百丑”反映了哪种效应的作用B

A.首因

B.晕轮

C.刻板

D.近因

()4.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D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5.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会由于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却能保持对物体原本大小、形状等属性不变的知觉,这是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6.使用新家电前要先看注意事项,然后再去实际操作。“注意事项”引起人的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8.下列哪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C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 敏捷

()9.学生在头脑中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是 A

A.比较

B.分析

C.综合

D.抽象

()10.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什么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1.以下对关于影响性格的因素表述错误的是 B

A.教育起主导作用

B.社区环境起决定作用

C.遗传是物质前提

D.父母是第一任教师

()12.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

A.7±2个组块

B.7±2个数字

C.7±2个单词

D.7±2个句子

()14.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于扰 D

A.双重抑制

B.倒摄抑制 c. 前摄抑制 D.单一抑制

()15.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B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16.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D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7.人的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出不同观念,这是指C

A.敏捷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8.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

A.表象

B.记忆

C.感知

D.想象

()19.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0.“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是指人的B

A.认识不同

B.心境不同

C.观点不同

D.兴趣不同

()21.能对人的工作与学习产生实际效果的兴趣品质是A

A.兴趣的效能性

B.兴趣的广度

C.兴趣的持久性

D.兴趣的指向性

()22.在教育工作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强调因材施教,其心理学的依据是C

A.年龄特征

B.性别差异

C.个性差异

D.自尊心()23.由认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被称为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24.人在改造世界的心理活动中意志是C

A.自由

B.不自由

C.既自由又不自由

D. 其它

()25.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可划分为 B

A.生理性和社会性

B.高尚和低级

C.长远与短期

D.主导性和辅助性

四、简答题

1.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有哪些?。P8

1.答案要点:(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p119

(1)及时复习;(2)分布复习;(3)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复习要多样化。3.简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P138

联系:(1)思维与语言是在生产劳动中同时产生的;(2)语言是个体思维的工具;(3)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

区别:(1)两者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2)两者的内在规律不同,思维规律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4.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208

(1)利用教学中的因素进行情感教育;(2)帮助学生科学的理解情绪与情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把握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情绪与情感的正确表达方式,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3)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5.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P100

(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二,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第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辨、多思;第四,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3)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实践训练。

7.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P297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概念内涵不同;(2)气质更多地受先天生物因素制约,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3)社会意义不同。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4)气质、性格

不是一一对应的。气质不同的人性格可以相同,相同气质的人性格也可不同(5)作用不同。气质具有调节作用,性格具有整合作用。

五、论述题

1. 举例论述产生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P57

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差异(3)刺激物的活动变化(4)

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因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态度以及人当时的情绪状态

2. 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168

答: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博学广识(1)要创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教学环境(2)善于组织学生观察学习,考察社会生活(3)珍视学生在观察和考察中发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4)努力启发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或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满意的解答(5)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学生乐意且又需动脑筋思考才能解答的有趣的思考题

2.教师应树立创造教育观念,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加强训练;(1)转变传统教育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点(2)鼓励学生选择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注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5)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

3.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

六、案例分析题(共8分)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

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1.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2.规律: 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

觉。

②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

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反

映。

2.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4.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5.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需要:是人对生活和发展所必须需求事物的反映。

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A 4.C 5.D 6.C 7.A 8.A 9.D 10.A

( )1.下面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姆

B.班杜拉

C.罗杰斯

D.冯特

( )2.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神经元

B.突触

C.胞体

D.反射

( )4.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不注意

()5.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的是。

A.识记

B.重现

C.再现

D.保持

()6.智力的核心是。

A.创造力

B.想象

C.抽象思维

D.顿悟

()7.强、不平衡的神经活动类型对应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个性倾向性

()9.首先提出运用离差智商计算个体智力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韦克斯勒

()10.“月亮在云中穿梭”是运动知觉中的。

A.诱动现象

B.真动现象

C.似动现象

D.动景运动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2分)

1.人由光亮处走向黑暗处时所产生的视觉适应是,其感受能

力。

2.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3.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归之于、环境因素和

的相互作用。

4.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5.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

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和。

7.根据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思维可以分为和。

8.性格的四大特征是、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和。

1. 暗适应、提高

2. 7+ 2 组块

3. 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智力

5. 自制力

6. 能力的类型差异

7. 集中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8. 性格

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注意的四个基本特征及其含义。

答案要点(1)注意的范围(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2.简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第一,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第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有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有能力、气质、性格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又加了审美需要和认知需要

主要观点:(1)需要的完整性(2)层次性(3)需要的逐层满足(4)优势需要占主导(5)少数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至少写3个,共3分)

4.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答案要点

联系:(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1分)(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1分)

区别:(1)概念区别(1分)(2)基础不同(1分)(3)好坏之分(1分)

(4)稳定性之分(1分)(5)两者类型无一一对应关系(1分)

5.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答案要点:(1)问题情境(2)认知结构的限制(3)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和情绪状态(每个1分,阐述2分)

五、论述题(共25分)答案略

1.试论述遗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减少遗忘。(12分)

2.举例论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能力的培养。(13分)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超额学习:是把练习进行的超过那种恰好能记住的程度的学习称为超额学习。

3.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速度、广度.深刻度和准确度,是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干扰或保持不牢固,而不能再认与重现或发生错误的再认与重现的现象称为遗忘。

5.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6.动机:在需要的刺激下,发动和维持行为的原因。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C 7.C 8.A 9.C 10.A

()1.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机能活动

()2.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和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活动

D.反映活动

()3.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

A.感受性

B.感觉阈限

C.适应

D.调节

()4.把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性

()5.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它是。

A.识记

B.保持

C.再现

D.重现

()6.不随意想象的特殊表现是。

A.灵感

B.原型

C.梦

D.顿悟

()7.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活动类型对应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个性倾向性

()9.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10.“月亮在云中穿梭”是运动知觉中的。

A.诱动现象

B.真动现象

C.似动现象

D.动景运动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2分)

1.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研究和学习的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划分为

两大部分,即和。

2.根据记忆的内容与对象,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和。

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

和。

4.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5.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可把动机分为和。

6.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提出的。

7.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和。

8.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语言-逻辑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

3.应激

4.智力

5.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6.巴甫洛夫

7.能力的类型差异

8.间接性、概括性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心理的实质。

答案要点: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心理观才是科学的心理观(1分)第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产生心理的方式是反射活动(2分)第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1分)(2)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1分)(3)人的心理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发展(1分)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含义。

答案要点(1)知觉的选择性(1分)(2)知觉的理解性(1分)阐述(1分)(3)知觉的整体性(1分)阐述(1分)(4)知觉的恒常性(1分)阐述(1分)

3.简述遗忘规律的特点及启示。

答案要点特点: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

启示:(1)及时复习(2)适当进行超额学习(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4)科学用脑(5)科学的复习方法的使用(6)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4.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联系:(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区别:(1)概念区别 (2)基础不同 (3)好坏之分(4)稳定性之分 (5)两者类型无一一对应关系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联系:(1)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掌握知识、技能的快慢、好坏、难易 (2)能力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 区别:(1)概念的区别 (2)属于不同的范畴 (3)三者的发展并非是同步的。 五、论述题(共25分) 1.试举例论述注意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12分)。 2.试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述。(13分) 五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人格中起统领作用。A A .价值观 B .情感 C .意志 D .气质 2.皮格马列翁效应的实验,主要采用了 。A A .自然实验法 B .实验室实验法 C .观察法 D .问卷法 3.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人的正常心理的发生、发展,离不开 。B A .自然现实 B .社会现实 C .人脑 D .神经系统 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 品质好。D A .稳定性 B .转移 C .分配 D .广度 5.“一俊遮百丑”体现了 效应的作用。B A .首因 B .晕轮 C .刻板 D .近因 6.“一叶知秋”主要体现了知觉 的作用。B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7.“入学第一天的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主要体现了 记忆。A A .形象 B .逻辑 C .情感 D .运动 8.短时记忆的量为 。B

A .7±2单位

B .7±2组块

C .9±2组块

D .5±2组块

9.一般说来遗忘的进程是 D 。

A .不均衡的、先慢后快的

B .均衡的

C .因人而异的

D .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

10.灵感更多出现在 阶段。C

A .准备

B .酝酿

C .豁朗

D .验证

11.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C

A .应激

B .激情

C .心境

D .热情

12.由认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被称作 。B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情感

13.学生运用已学的原理做作业,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原理的过程,主要体现了思维中 的基本过程。D

A .分析、综合

B .比较、分类

C .抽象、概括

D .具体化

14.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特征为强、灵活、平衡的气质类型为 。B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5.以下对关于影响性格的因素表述错误的是: 。B

A .教育起主导作用

B .社区环境起决定作用

C .遗传是物质前提

16.心理学是以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C

A .认识过程

B .个性心理特征

C .人的心理现象

D .自我意识

17.“甜蜜的歌声、尖锐的气味、喧嚣的色彩”是 的体现。 D

A .错觉

B .幻觉

C .精确知觉

D .联觉

18.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 、有价值。C

A .发散性

B .集中性

C .独特性

D .有社会价值

19.吴承恩构思“孙悟空”的形象主要是 过程。A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幻想

D .空想

20.完成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D

A .动机斗争

B .目的确立

C .选择方法

D .执行决定

二、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共30分)

1.人的一切心理从其发生机制来讲都是脑的条件反射活动。

错。反射。

2.校园文化建设可有可无。

错。是需要的,它可以通过长期影响无意注意而达到深刻而持久的教育效果

3.错觉的作用总是消极的。

错。也可发挥错觉的积极作用。

4.数学家的思维水平高于艺术家。

错。成人解决问题的思维往往是综合的;不同类思维难以比较水平高低。

5.激情有可能导致理智水平降低,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激情的产生。

对。每种情绪形式都有积极和消极的表现;教师也需要积极的激情。

6.动机水平越高,活动效果越好。

错。动机适度,活动效果最好;因活动性质不同,最佳动机水平也有不同。

7.目标一旦确定,就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这表明意志坚强。

错。正确的应坚持,发现错了就应调整。要判断意志是否坚强应全面衡量。

8.意志活动的关键是采取决定阶段。

错。执行决定阶段。

9.科学家才有创造力。

错。中等智力水平以上的人都可能有创造力。

10.气质更多受先天因素影响;气质有好坏之分。

错。气质无好坏之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情绪调节?.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答题: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过程。

情绪的自我调节:生理调节、情绪体验的调节、情绪行为的调节、认知行为的调节、人际调节。

2何谓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知觉事物的过程。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知觉事物的能力。培养:明确目的任务、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实践训练

3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答题及时复习、分布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结合、多样化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题要点:理论:表述1分;图2分;教育意义:适度满足低层次需要,激发高层次需要的产生。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注意规律?

2.举例说明,怎样依据气质类型的差异而因材施教?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思维是心理的过程之一。A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知觉

2._______年,_______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进行研究,自此,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A

A.1897年冯特B.1879年冯特 C.1879年卡特 D.1897年卡特

4.“一目十行”反映了注意的好。D

A.稳定性 B.转移 C.分配 D.广度

6.“万绿丛中一点红”主要反映了知觉的作用。B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入学第一天的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主要指 A 记忆。

A.形象 B.逻辑 C.情感 D.运动

9.“干扰说”认为,材料的中间段更易遗忘的原因主要是因的作用。D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0.灵感更多出现在阶段。C

A.准备 B.酝酿 C.豁朗 D.验证

11.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被称为。C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2.由认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情感

13.学生运用已学的原理做作业,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原理的过程主要体现了思维中的基本过程。D

A.分析.综合 B.比较.分类 C.抽象概括 D.具体化

14.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特征为弱、不平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为。B

A.胆汁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15.以下对影响性格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B A .环境起决定作用 B .教育起主导作用 C .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 16.普通心理学是以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C A .认识过捏 B .个性心理特征 C .人的心理观象 D .自我意识 17.“甜蜜的歌声、尖锐的气味、喧嚣的色彩”是 的体现。D A .错觉 B .幻觉 C .精确知觉 D .联觉 18.发散性思维品质良好的特征是:流畅性、 、 独特性。C A .新颖性 B .有价值 C .变通性 D .有社会价值 19.读者在读《西游记》时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 A 的作用。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 D .空想 20.完成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D A .动机斗争 B .目的确立 C .选择方法 D .执行决定 二、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右脑的功能更重要,故应重视右脑的开发。 错。脑的正常发展以全脑协调发展为前提。 2.“谈梅生津”现象主要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对。是以语词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的作用。 3.注意的涣散就是注意的转移。 错。涣散是消极的,而转移是积极的。 4.记忆持久表明记忆品质好。 错。记忆的品质包括敏捷、准确、持久、准备性。 5.表象越多,想象越有可能丰富奇特。 对。表象为想象提供加工素材。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只有充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可能产生。 错。适度满足。 7.知识、技能、能力是同步发展的。 错。三者有联系、有区别,不一定同步。 8.只有科学家才有创造力。 错。中等智力水平以上的都可能有创造力。 9.性格更多受先天因素影响;性格无好坏之分。 错。性格有好坏之分。 10.对解决问题来说,发散性思维更重要。

错。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之一,难说孰轻孰重。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心理的实质?

答题要点: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2. 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哪些感知觉规律?

答题要点:依存性、对比、转换、根据学生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直观教具、适时展示直观教具、直观与语言结合

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知识经验、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着、个性品质、思维策略

4.简述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答题要点: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反作用于当前的认识活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用心理学原理谈谈可以如何应对挫折?

2.简介自己的性格及其成因。

1.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3. 按记忆的内容和对象,可以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

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把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从情绪活动发生时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把情绪划分为心境、

激情和应情等状态。

6.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7.智力的个别差异在全体人口中呈常态(正态)分布。

二、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D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4.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剌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C

A.感觉的阈限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现象是D

A.无意注意

B.遗忘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7.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D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8.记忆过程包括 D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9.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C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单一抑制

()10.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1.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D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2.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13.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C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14.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

A.表象

B.记忆

C.感知

D.想象

()15.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主要差异是存在于想象的D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独创性和新颖性

()16.发散性思维程度由三个部分来揭示,即变通性、流畅性和C

A.求同性和求异性

B.敏捷性

C.独创性

D.反应性

()17.小说要写得生动感人,需运用B P157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18.情绪所反映的是D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9.“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是指人B

A.认识不同

B.心境不同

C.情绪有两极性

D.A和B都是

()20.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D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美感 D.理智感

()21.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强弱的主要标准是C

A.目的的自觉程度 B.行动方法的优劣性程度

C. 克服困难的大小程度

D.是否能坚持

()2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个性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 B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D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4.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可划分为 B

A.生理性和社会性

B.高尚和低级

C.长远与短期

D.主导性和辅助性()25.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 B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26.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C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2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B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2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什么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

A.兴趣

B. 性格

C.气质

D. 能力

()30.易激动、任性、抑郁表现了性格的D

A、理智特征

B、意志特征

C、态度特征

D、情绪特征

三简答题

1.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答: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额叶、颞叶、枕叶和顶叶。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l)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2)对象的活动性。(3)剌激物的新颖性。(4 )剌激物的强度。

*3.简要分析遗忘规律及主要原因。P115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 (4)提取失败说。

4.影响想象的因素有哪些?

(1)表象储备是想象的基础;(2)思维的灵活性是想象的重要因素;(3)个人的判断力。

*5.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P178

(1)联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对认识有动力作用。

(2)区别: ①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 ,情绪、情感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随意性弱,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情绪活动才有某些随意性;③情绪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6.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P269

(1)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 ;(2)年龄差异。即能力表现早晚和发展速度上存在着差异;(3)类型差异

7. 简述气质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

(1)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与社会价值;(2)气质是择业和选拔人才的依据之一;(3)气质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点;(4)气质是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应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P61

*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168

(1)激发强烈的求知欲(2)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3)展开“想象”的翅膀

(4)注重直观思维的培养(5)塑造具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反射弧。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

二、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B

A.间脑

B.脊髓

C.延脑

D.中脑

()2.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A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3.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人的正常心理的发生、发展,离不开B

A、自然现实

B、社会现实

C、人脑

D、神经系统

()4.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D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5.吃糖之后,再吃苦的东西,觉得特别苦,吃苦的东西以后,再吃糖,觉得特别甜,这是什么的结果B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知觉选择性

D.联觉

()6.“一俊遮百丑”反映哪种效应的作用B

A、首因

B、晕轮

C、刻板

D、近因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C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紧张性与集中性

C. 指向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8.下列哪项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 B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

()9.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B

A.后象

B.表象

C.想像

D.联想

()10.保持时间为0.25 -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A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

()11.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

B. 问题对象

C.问题情境

D. 原型启发

()13.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D

A.分析思维

B.直觉思维

C.再造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下列哪种品质: C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5.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C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16.学生阅读文艺性课文需要运用:B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17.想象的源泉是D

A.记忆

B.表象

C.思想

D.客观现实

()18.小说要写得生动感人,需运用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19.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新思维的出现常常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D

A.思维的每捷性

B.幻想

C.再造想象

D.灵感

()20.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2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22.由认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被称为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23.人的意志主要体现了人的B

A.意识的能动性 B.行为的随意性 C.价值的社会性 D. 行为的不随意性()2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个性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 C

A.稳定性

B. 整合性

C. 独特性

D.功能性

()25.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将其划分为A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26.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 A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2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B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28.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9.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特征为强、灵活、平衡的气质类型为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0.以下对关于影响性格的因素表述错误的是 B

A.教育起主导作用

B.社区环境起决定作用

C.遗传是物质前提

D.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 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l)剌激物的新异性。 (2 )剌激物的强度。(3)剌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4)剌激物的变化与运动。

2.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1)记忆材料的合理组织。(2)有效地组织复习。(3)提高回忆效率。(4)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记忆方法。

3.怎样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想象的大门; (3)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为发展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4.影响创造性思维活动顺利进行的因素有哪些?

(l)智力因素(1分)。智力与创造力为中等相关(1分);(2)明确而强烈的动机(1分)。(3)人格因素(1分)。有利的人格因素:合群性低,独立性高、自律性高,强烈的问题意识,自信心,坚韧性;不利的人格因素:刻板,保守、狭隘、不灵活、固执、迷信权威。(1分)

5.怎样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

( 1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每点1分,答满其中5点即可)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1分);(2)安全需要(1分);(3)社交需要(1分);(4)尊重的需要(1分);(5)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

7.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联系:①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的基础;②能力又制约着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

(2)区别:①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②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③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心理学》试卷整理

《心理学》试卷整理 1、(1)心理现象就叫心理活动。 (2)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心理学就其产生发展(产生的方式)讲是反射活动。 (4)人和动物共有的心里现象是情绪。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7)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心理实验室的建立。 (8)在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心理特征。 (9)认识活动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10)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1)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为反映;在中枢神经参与下个性对内外刺激所 作的规律性应答则称为反射。 (2)实现发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式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组成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跑过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5)吃饭的时候的多重液是第一信号系统,属于无条件反射。 (6)“谈虎色变”“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表现。 3、(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既不属于单独的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的心理现象是注意。 (3)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对活动的目的和人物的理解、意志锻炼、间接兴趣。(4)无意注意是一种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老师讲课语调抑扬顿挫,主要是运动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6)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配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7)学生集中精力坚持45分钟听完一节课,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 (8)“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表现。 (9)女同志一边织毛衣一边看书,反映了注意分配。 (10)“边说边听”、“一心二用”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11)由无关诱因、嘈杂环境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所引起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12)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是与意识相关联的一种活动状态,其基本特征是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 (13)特瑞斯曼关于注意的衰减模型认为接收信息的通道是双通道。 4、(1)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抽象思维。 (2)根据思想指向的结果,思维可以分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3)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和发散思维。 (4)大脑两半球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6)“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叶落知秋)是思维的间接性。 (7)古代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诊断病人的病情,这是思维间接性的表现。 (8)在考试中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思维主要属于发散思维。 (9)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的计划、效果、方法,寻找新的解决

整理后的心理学试卷3套

玉林师范学院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的含义基本 相同。 2、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 是智力的核心,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3、思维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 4、个体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和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5、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事物的的反映。 6、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7、是根据他人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8、“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 9、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 为。 10、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西方心理学中,它往往被称作。 1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与。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心理是人脑对 A .客观现实象镜子一样的反映 B. 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 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 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这表明兴 趣具有 A. 稳定性 B. 效能性 C. 指向性 D. 广度 3、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都是。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 C.复杂的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系统 4、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 能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5、果断、坚定、英勇、有明确的目的性,这属于性格的。 A. 态度特征 B. 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6、的出现,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它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 A.个性 B.能力 C.性格 D.自我意识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 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3)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调节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 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 ?表情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二、情绪与情感体验 (一)情绪的强度 (二)情绪的紧张度 (三)情绪的快感度 (四)情绪的复杂度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弥散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机能将得到极大的激发。 ?频繁的应激容易破坏身体的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视窗——应激的影响 ?霍姆斯和瑞(Holmes&Rahe,1967)编制了一个应激评定量表。这个量表指出大量应激由43种不同的经历 造成。 ?霍姆斯和瑞把一年中个人所受应激事件的总和150或更高的值定为生活转折点。如果这年的生活事件变化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

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2、情感方面。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3、理智方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心理学试卷答案复习

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B 4 C 5 D 6 C 7 C 8 D 9 B 10 B 11 D 12 B l3 C 14 B 15 B 16 D 17 B 18 C 19 A 20 C 二、名词解释 1、意识 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心理定势 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心向或心理定势。 3、诱因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4、焦虑障碍 受不合乎现实或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三、简答 1、简述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人们认识内外世界的意义。 认识内外世界:加深自身的了解。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2、简述两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和保持。复习应注意及时、系统的复习。掌握过度学习。运用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调动多感官共同进行记忆。 二、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用:群集(归类),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 3、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气质:是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嵌入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具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阶级、道德性。 4、简述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 2.社会惰化 3.去个体化 4.群体的决策行为 5.从众 6.服从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 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 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8、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11、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1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13、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 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需要: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3.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特征。4.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四、简答题 1、个体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3分)。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3分) 2、心理行为的关系怎样? 答: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其次,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3分) 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3分) 3、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每个特征1分)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下面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6分)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每点2分,共6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一选择和确定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做出结论(每点1分,共6分) 7、简述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试题整理好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11、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发射的是(C )。 A. 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12、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B)。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下列属于幼儿中期心理特点的是(A )。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模仿 C.好学好问 D.个性初具雏形 14、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D )分钟左右。 A.15分钟左右 B.3~5分钟左右 C.20分钟左右 D.10分钟左右 15、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B )。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