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和鹅教案

牛和鹅教案

牛和鹅教案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一、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课《牛和鹅》,本文的作者知道吗?任大霖,对,你们了解他吗老

师搜集了一份资料,说给你们听,看看那一个细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从儿童文学作家这六个字,你推测一下,他写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呢?有童趣,你们昨天

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感觉到这种童趣了吗?

3、那些段落能够让你感受到童趣?浏览课文,把你觉得能感受到童趣的地方勾画下来。

二、体会童趣

1、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下面都一起来看看那些地方听会到了童趣,为什么感觉有童趣,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小伙伴们想尽各种办法来欺负牛,所以让我们感觉到了童趣。

2、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看能不能读出这一自然段充满童趣。听出作者欺负牛

不怕牛的样子来了呢?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童趣来。

3、要想读好这一自然段心中一定要不怕牛,四个动作要有条理。齐读这一自然段,一起去

感受作者不怕牛欺负牛的那种神情。

4、过渡:课题是牛和鹅,刚才我们说了牛,课文中有写鹅,写得充满童趣的段落吗?5---7

自然段,小组合作读这个部分,你读,他评,他读,你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出的感受。

5、抽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在听他读的时候眼前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

觉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只老雄鹅表现出了怎样的气势呢?盛气凌人、而作者能胆小如鼠,表现出非常的怕鹅。

6、在对待牛的时候是欺负牛,所以起初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是欺牛怕鹅,这种态度正好印

证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大家能找到吗?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在这句话前面还有四个字,大家都知道,能不能去掉,不能,这说明了大家都知道,作者信不信这句话。所以大家才敢欺负牛,才导致了我被鹅击倒在地,狼狈不堪。

7、就在这时候谁解救了我?大家看看课文的8---11自然段,看看金奎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呢?金奎叔给你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很壮。他不怕鹅。为什么呢?看看金奎叔说的话,让他这样看好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前面大家都说,牛看人大,鹅看人小,金奎叔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见解,我们再来读读金奎叔说的这句话。

8、听了金奎叔的这些话,作者恍然大悟,读12自然段“它虽然。。。。。。。。。。强啊!”这句

话中的它指谁?鹅,如果我们把他换成牛的话,那该怎么读呢?抽生读。这是有了这样的见解,请同学们读一下,作者后来对牛和鹅的态度变成了什么?听了金奎叔的一席话,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变成了,不欺牛不怕鹅,能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听了金奎叔的话,金奎叔在对待牛和鹅的问题上有他自己的见解,所以金奎叔不怕鹅。

9、我的转变是因为金奎叔的话,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不用怕鹅,也

不能欺负牛,造成这个结果不同。金奎叔有他看鹅的见解和角度,而我们一般人老是认为,这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

10.总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于任何事物,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因此,我们要多角度看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11、同学们学完这课,对你有什么启示呢?生活正也有一些这样的故事。

《牛和鹅》精品教案

《牛和鹅》精品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蕴含了一定哲理的文章。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尤其是在描写“我”被鹅追赶时,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和“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读中思故事哲理,在读中悟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谓、拳、捶”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3.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语言、体会文章思想的阅读方法。 2.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教学难点: 1.学会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到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的思考过程。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 3.将课文中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把握文章思路,理清课文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牛和鹅的特点,介绍牛与鹅的相关资料。 导语:图片上的这两种动物想必大家都认识吧?它们的名字是——牛、鹅(学生回答后板书“牛”“鹅”二字)。它们在农村非常常见,有谁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吗?也可以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和看法。(学生自由表达)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两种动物都比较熟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两种动物有关。 2.出示课题,导入课题,通过传说故事营造氛围。 过渡: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牛和鹅》。(在板书“牛”“鹅”二字间加上“和”字)在正式开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牛鹅换眼 远古时候,神农氏教会众人耕地种五谷之后,人们就不只单靠渔猎生活了。大家用石锄、石犁耕地种谷,用石刀、石斧砍柴割稻。人人下地耕耘,辛勤劳动。 有一天,玉皇大帝派观音娘娘到人间察访民情。观音娘娘来到人间,见人们都在地里劳作,有的人用石锄掘土,有的人拉着石犁犁地,有的人拿着石刀割草,十分辛苦。观音娘娘于是回天宫奏明玉帝,说人们个个在地里劳动,极为艰辛,请求将天上的牛、羊、猪、狗、鸡、鹅、鸭等放到人间给人们使用,让牛帮人耕地、羊帮人踩土、猪帮人拱泥、狗帮人看门、鸡给人叫更、鹅帮人割草、鸭帮人耘地。玉帝闻奏,表示赞同,遂命观音娘娘把这些禽畜带到人间给人们使用。 人们得到这些禽畜的帮忙,很是欢喜,立即按照观音娘娘的指教,赶着牛、羊、猪、鹅、鸭等到田里耕耘。谁知因牛的瞳孔生得很大,牛把人看成一点儿的

春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课程 -------袁新乾 主题:春节 教学目标: 1 .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2 . 认识一些其他的节日和这些节日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春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时间(M)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技能多媒体使用 2 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这 里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图 片要给大家欣赏,大家要 好好看哦,看完了老师有 问题要问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 儿们开始观看课件 上的图片,并且在下 面有小声议论。 导入技能 演示技能 播放ppt课件 1 1.看完了这些图片,小朋 友们告诉老师这些图片 是关于什么的呢? 2.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过年 啊? 同学们都答道说是: 1.有关春节(过年) 的 2.喜欢 提问技能 3 小朋友们都知道过年的 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 举手回答。 老师点人回答问题。 学生被老师点起来 后回答问题:放鞭 炮,贴春联,有好吃 的,压岁钱…… 提问技能 2 老师总结学生回答问题 的观点,并且加以延伸,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春节 的特点。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 解讲解技能 1 我们知道这么多有关过 年的东西,可是谁能告诉 老师春节的来历? 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提问技能 2 讲故事,来说明春节的来 历(故事见备注)学生听故事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播放课件

2 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告 诉老师为什么要过春节 啊? 老师总结出最佳答案 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 播放课件 2 小朋友们知道了中国传 统节日春节,大家还知道 那些节日呢?举手回答 幼儿举手,被老师点 起来后回答问题提问技能 1 小朋友们,除了我们今天 学习的节日外还有好多 节日我们不知道,回去以 后向我们的爸爸妈妈学 习一些更多的节日哦 幼儿听讲结束技能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有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抢农民家里好吃的东西,要是不给的话,年就要吃了人们,所以人类都很怕它。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里,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村中来了一个善良的老神仙。教人们把竹子放在家门口生火,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年”就吓跑了。又到除夕夜里,半夜的时候“年”闯进村子里,准备偷吃好吃的东西。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进村了。后来人们每年人们都用这种方法驱赶“年”,保护自己的食物。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课后反思 1.教学活动没有吸引力,不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应该加入并设计游戏互动环节。 2.讲故事的时候的ppt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这部分比较好。 3.在重难点方面不够突出,不能够让知识的到强化。

《牛和鹅》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二、理解课文,精读课文,感知品味: 1、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画一画,做批注。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然后到小组里交流。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刮它的皮、扳牛角、骑牛背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刮、扳、骑) 2、读第五—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1、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2、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3、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 间 ji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 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 儿十足”。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

《牛和鹅》教案

《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板书:牛(生自由说)(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看法?(生自由答)板书:鹅(牛字稍小,鹅字稍大)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课文。(板书:和)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牛字小,鹅字大?)师: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指4名学生读第3、5、8、12自然段,检查预习阅读情况,师生评价。 2、默读课文,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收获,请在书上作批注。3、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1)本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结: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方式来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2)为什么把牛字写得小,把鹅字写得大?(生自由说) 师: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指名朗读)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牛怕人鹅不怕人 过渡: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②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鹅)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友谊的回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对唱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钢、教材、彩纸、磁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 一、组织教学 上课: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还特意邀

请了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和大家完成今天的任务,瞧,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播放小猪佩奇的回声那一集) (如果学生不安静,提示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可真认真,为什么山谷也会唱歌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生:回声! 师:那么羚羊老师发出的原声和回声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你听的可真认真) 音乐里面我们常用强弱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强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f,贴板书),弱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很弱用两个这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p,贴板书),回声我们就可以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老师忍不住也想向大山问声好,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个友谊,向大山打个招呼吧!老师来唱原声,你们来表现回声。大山你好!(切分节奏)生模仿回声(在这里老师布置任务要明确,师唱原声,生唱回声,提示学生回声的力度很弱,师并示范一个)找个学生来向大山问好,其余的学生表演回声。 通过力度对比,我们感受到了美妙的回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回声有关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板书) 二、学唱歌曲。 1.初听(身体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动)

年夜饭教案

课题:年夜饭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2、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和拼贴的方式表达来,画面要体 现出春节吃年夜饭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3、以线和面、主次关系和用暖色调来体现画面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习俗,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黏贴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准备卡纸、素描纸、彩色笔、商场广告纸、 活动流程: 一、课前十分钟:点名、发积分卡、评讲孩子的作业、表扬有做作业的孩子 二、活动开始,引入主题。(15分钟) 1、视频、图片导入,引出课题(6分钟) (出示一张吃年饭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生:农历正月初一。 师:除夕之夜呢?生:农历12月30日。 师:那我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干嘛呀?生:穿新衣服、吃年饭。贴对联或“福”字、贴窗花、挂灯笼, 师:那你们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最有趣的场面有哪些呀?请一个小朋友说说,说的好的分组加分。 师:我们今天主要画的是吃年夜饭的场景,同学们要回想一下过年时我们吃年夜饭时,大人的表情,还有大人敬酒的神态动作,那你们有没有谁不小心把酒当饮料喝呀?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的表情?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些家庭他们吃年夜饭开心的照片。 2、观看图片,找一找过年吃年夜饭愉快的场景吧。(3分钟) 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说一说构图,桌子的定位。 3、作画步骤: (1)先确定桌子的摆放要在画面的哪个位置,是画半圆的桌子还是画一整个的桌子。 (2)桌子定好位置后,再画人物,过年时你们家里有多少人,就把他们画进去,最重要是要把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画出来,比如一起敬酒时,手是不是要举起来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教案_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温故知新开始。 <教学准备:PPT呈现三组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学生齐读寻找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问答句的形式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以上环节3-5分钟呈现完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这首词中也巧妙地包含着三组问答句,他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抒怀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我们学习过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二)写作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在位时)被启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改派到镇江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将公立也的地方,此时成了南宋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镇江(即京口)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 学习生字:万兜d ōu 鍪m óu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词的节奏。 3、随意抽两名学生诵读 (教师倾听要点:一看是否读准字音,二看节奏是否有乱。无,及时点评,有,作好纠正。) 4、全体同学齐读 5、欣赏名家诵读音频,帮助学生创设课堂氛围。 三、精读品析 1、识别《南乡子》一词中的问答句并对照刚才学习的几组,区分问答类型。 何处望神州? 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牛和鹅》教学设计

《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3. 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漫画] 图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几点了” 图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师从同学们谈的看法中提炼出这一条:“不能带着固有的思想看待事和物。”[点评: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 2.[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思考导语中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9 那一定会很好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吧。 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遍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3.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4.同学们,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还有补充吗?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师:一粒种子它被泥土紧紧的包裹着,这多难受啊。种子想——(请你来读)要是能站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谁再来读读种子的愿望(指名读),对呀,成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于是他努力生长,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师:它长成一棵大树,他又想(指名读)正巧,农夫经过这里,他把大树砍下来,拖到家里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着耳边的呼呼声,多么舒服。你知道手推车为什么感到这么舒服吗?(生回答)是啊,做一辆会跑的手推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再来读读他的这个愿望。师: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当他变老了的时候,他就想——(生读) 它已经老了,动不了了,师范读,你再来试试,于是农夫和儿子把他拆了,做成了椅子。师:这椅子一待就是很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板坐在很吃力, 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 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它多么想躺下好好歇歇呀,请你读——最后,农夫的儿子把它拆了,锯成木片,铺在阳台上,它变成了木地板。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帮助人它的人在变)什么没有变呢? (那一定会很好)大家发现了吗?每一次想法,后面的“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没有变,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大家看,这粒种子从大树到手推车、椅子再到木地板,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现了它这样一段生命历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历程,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8.《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以“角度”为单元主题。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所以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会发生明显变化,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理解。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束缚、无缘无故”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从而教育学生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处理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结合单元主题,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反复读议课文,了解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牛和鹅》(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受变化,提出质疑: 1.对于两种不同的动物,作者对于它们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浏览课文1~4自然段,思考:作者最初是怎么对待牛和鹅的?(3、4段抓动词指导朗读)2.到后来,作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第12段不再怕鹅、不再欺负牛) 3.面对作者态度的变化,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 三、体味经历,理解变化: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入作者的经历。哪些段落写出了作者的经历(5-11)1.快速浏览,用一句话概括:发生了什么事? 2.在这件事中,哪个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们一起来学习。 3.自学提示:(1)自由读5-7自然段,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汇报交流: (抓重点词句体会鹅欺负我时的神气及我的狼狈不堪,体会写法,指导朗读)(1)小小的鹅把一个孩子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第1段)(2)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段) 5.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金奎叔 (1)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8段) (2)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落荒而逃、狼狈…… (3)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通过这件事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不再怕) (4)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理解金奎叔对我说的话)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所以他不怕鹅了。(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句子:“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6.那么,对于牛的态度呢?作者在这段经历中只字未提牛,为什么此处却再也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呢?”(知识迁移句式练习) 四、感悟道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呢?你想对牛、鹅或者生活中的人们说些什

北京的春节教案(公开课)

《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黎廷秀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三、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阅读《客家人的春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出读了第六课,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 足的北京春节,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 (时间先后顺序) 二、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 (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师: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板书:忙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除夕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板书: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 “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点击课件:相应变色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重点词语 (1)生字:万兜鍪(dōu móu) (2)理解词义。 万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坐断:占领,占据。 三、整体感知 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牛和鹅》教学设计

《牛和鹅》教学设计 徐吾学校 陈嘉琪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原来非常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不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已得到充分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朗读、课外阅读和习作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内容安排 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称赞的是牛默默奉献的精神。而唐代著名的诗人骆宾王笔下的《咏鹅》通过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更是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么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课文,看看你会从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发。

《怎样听到声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又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听到声音使用哪个器官?(学生回答)观察耳朵的结构。逐步讲解: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鼓膜的振动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可以在纸板前悬一个小球 在纸板前敲击小鼓, 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观察一 A.保持小鼓与纸板的距离不变 B.用不同的力敲击小鼓 观察二 A.用相同的力敲击小鼓 B.小鼓距离纸板远近不同

仔细观察小球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 距离不变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相同的力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三、小结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四、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1、尽量避开噪声。 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3、听到巨大响声时要张开口。 4、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介绍各种耳朵。 五、课堂练习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3.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3.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