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合成

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合成

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合成
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合成

丙二酸单乙酯钾盐的合成

摘要:本文合成了丙二酸单乙酯钾盐,讨论了反应温度、时间、投料配比对产品质量、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丙二酸二乙酯、合成、丙二酸单乙酯钾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ynthesis of ethyl malonic single potassium, discusse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ime, feeding ratio of product quality, the effect of yield.

keywords: diethyl malonate, synthesis, malonic single ethyl ester potassium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丙二酸单乙酯钾盐(ⅰ)作为化学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及医药等的合成中,其制备方法是通过丙二酸二乙酯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而得到,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ⅰ)

丙二酸二乙酯两个酯基具有同等的反应活性。因此在合成(ⅰ)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有双钾盐(ⅱ)的生成。

(ⅱ)

如何有效的控制生成双钾盐(ⅱ)的副反应,本文对反应温度、时间、投料配比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试验部分

一、试剂与仪器

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工艺

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工艺 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生产线产量900t/a,包括中和、氰化、酸化、抽滤、酯化、油水分离、精馏等工序。 图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1 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在1000L反应釜中进行,2-氯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2-氯丙酸钠。投料摩尔比为2-氯丙酸:Na2CO3=2:1.01,确保2-氯丙酸充分反应。化学反

应方程式如下: 2CH 3CHCOOH+Na 2CO 3 Cl 2CH 3CHCOONa+CO 2O Cl 操作流程为:反应釜连接真空泵,将桶装2-氯丙酸负压吸入釜内;液体Na 2CO 3负压吸入高位槽,由高位槽滴入釜内,滴加过程中关闭真空泵;控制滴加速度,使釜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碱液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10min ,然后取样化验;从取样口取样,通过气象色谱检验2-氯丙酸的含量,当2-氯丙酸含量低于0.01%时,反应结束,打开底部阀,料液从底部出料口流入氰化釜。 由于2-氯丙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可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3 CHCOONa+H 2O CH 3CHCOOH+Na ++OH -Cl Cl 在碱过量条件下,2-氯丙酸含量低于0.01%时,可以认为2-氯丙酸完全反应,对氰化工序无不利影响。 此工序产生吸收池放气口废气G 1.1和真空泵废气G 1.2,以及废水W 1。真空泵通过水吸收池、冷凝器与反应釜相连,水吸收池的作用是吸收从釜中排出的气体,冷凝器的作用是减少2-氯丙酸的挥发量。中和反应过程中关闭真空泵,打开放气口,反应产生CO 2气体,以及随CO 2排出的2-氯丙酸,通过水吸收池吸收后,从吸收池上方的放气口排出,产生废气G 1.1,主要污染因子为少量随CO 2排出的2-氯丙酸。进料过程中关闭放气口,开启真空泵,釜内气体通过水吸收池后,从真空泵排出,产生废气G 1.2,主要污染因子为少量随CO 2排出的2-氯丙酸,属于无组织排放。吸收池中的水以及水环真空泵中的喷射水定期排放,产生废水W 1,主要成分为2-氯丙酸,污染因子为pH 、COD(2-氯丙酸)、ss 。 2氰化反应 在1000L 氰化釜中,2-氯丙酸钠与NaCN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氰丙酸钠和氯化钠。2-氯丙酸钠与NaCN 摩尔比为1:1.05,平均反应产率为96%,4%的2-氯丙酸钠未发生反应,进入下一工序。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33CHCOONa+NaCl Cl CN 操作流程为:液体NaCN 由真空泵负压吸入高位槽,然后从高位槽滴入氰化釜;氰化釜带蒸汽套加热,控制釜内温度100-110℃;反应过程中取样,通过气象色谱检验2-氯丙酸钠的浓度,当2-氯丙酸钠浓度低于2%时,反应结束,料液从釜底出料口负压吸入酸化釜。 3酸化反应

丙酮酸乙酯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抗炎;抗氧化;活性氧 炎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机体发生炎症时,众多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互相作用,互相调节,共同参与调节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丙酮酸乙酯(ep)是一种化工原料,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近年来它的抗炎作用已逐渐被证实。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丙酮酸乙酯不仅对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如脓毒症、内毒素血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如急性胰腺炎)具有抗炎作用,并且在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脏器的功能。本文综述了丙酮酸乙酯的抗炎作用有关研究进展。 1 丙酮酸乙酯的结构及理化特性 丙酮酸乙酯是稳定的亲脂性的丙酮酸酯化物,其分子式为ch3cocooch2-ch3。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对丙酮酸乙酯的抗炎作用研究最初缘于对丙酮酸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丙酮酸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中间产物,当机体氧供应充足时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为乙酰辅酶a,维持三羧酸循环;当氧供应不足时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为机体供能[1]。holleman等最初研究发现丙酮酸具有抗氧化作用[2],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是有效的活性氧清除剂。但motgomery等[3]发现丙酮酸水溶液不稳定,容易产生环化反应,其生成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故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001年,sims等[4]研究发现林格氏丙酮酸乙酯溶液(reps)较丙酮酸溶液更稳定,而且无毒性。此后有关丙酮酸乙酯抗炎作用的研究倍受关注。 2 丙酮酸乙酯的抗炎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2.2 抗炎症介质作用 脓毒症时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引发“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早期前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ifn-r等,而tnf-α、il-1β、ifn-r 可诱导inos mrna的表达,使细胞释放no增多,no可使炎症介质的生物活性增强。sappington,pl等[19]报道,将人肠上皮样单层细胞caco-2的培养液中加入含il-1β、ifn-r、tnf-α的混合溶液,发现可以使其通透性增高,并可诱发inos mrna的表达,而加入ep能抑制inos mrna的表达,可使其通透性降低。lps和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激活炎症基因的表达,丙酮酸乙酯可以减少tnf-α和il-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器官损伤。 ulloa,l等在小鼠腹腔内注入5mg/kglps诱发内毒素血症,30min后各组分别注入ep40mg/kg、4mg/kg、0.4mg/kg,与对照组比较发现40mg/kg组可以明显持久地提高生存率(27/30∶ 5/20;p<0.005),抑制tnf-α、il-1β、il-6和hmgb1,而 4mg/kg与0.4mg/kg组作用不明显。在一组小鼠腹腔注入上述剂量lps,并同时注入40mg/kg ep,另一组在注入lps4h后注入相同剂量的ep,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延迟注射组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24/30∶ 7/30;p<0.005),与其抑制晚期炎症介质hmgb1有关。同样对肠穿孔致腹膜炎、脓毒症小鼠模型给予ep治疗,发现ep是一种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抗炎制剂,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的给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另外,董月青等报道[21],丙酮酸乙酯能明显改善烫伤后延迟复苏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丝裂源刺激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大鼠脾t淋巴细胞产生抗炎因子il-2的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大鼠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3 丙酮酸乙酯的抗炎作用机制 丙酮酸乙酯分子结构含有α-酮基,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氧物质的作用,被视为其抗炎作用机制的一部分。ep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保护脏器的作用。核因子kb(nf-kb)是近年来发现的核转录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一个由复杂的多肽亚单位组成

B.丙酮酸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王飞娟,张爽,王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丙酮酸是药物合成与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本文本要阐述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合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为以后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丙酮酸;化学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法;生物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丙酮酸[1],又称a-氧代丙酸,结构为CH3COCOOH,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及体内多种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中间体,因分子中包含活化酮和羧基基团,所以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中[2]。丙酮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多种方法制备。 1 化学合成法 1.1酒石酸脱水脱羧法此法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得丙酮酸。此法的特点是加入导热油之后,在一个均匀体系中进行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氧化程度,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适合继续反应生成丙酮酸系列产品。其缺点是丙酮酸产率较底,得1g丙酮酸需消耗5g硫酸氢钾。仅原料成本就达8万元每吨,因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大多数厂家所接受。 1.2乳酸氧化法以乳酸为原料,氧化脱氢一步法生产丙酮酸[3]。但乳酸直接制取丙酮酸非常困难,根据工艺不同必须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选择的催化剂有磷酸铁、钼酸碲盐、银、钒等[4]。此法酒石酸的氧化脱羧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其缺点是成本也较高,约6万元每吨。 2 生物技术法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由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发展,主要有酶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酶催化法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催化剂,使葡萄糖或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丙酮酸的技术,称为酶催化法。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小规模的微生物培养,菌体收集,直接转化或用载体包埋成固定化酶,然后转化生成丙酮酸[5]。酶催化法设备投资小,能耗低,转化率高,但底物来源较窄、成本比较高约5万元每吨,因此其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 2.2 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表达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基因工程菌,用于生产丙酮酸的技术。这些酶能催化乳酸与氧反应生成丙酮酸。其技术是先将乙醇酸氧化酶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基因分别与DNA载体重组,构成重组子,并分别转入宿主细胞,分别获得两种酶高表达的基因工程酵母,按0.713mol/LL-乳酸钠溶液每100ml加湿重转化体5g,同时加一定量渗透剂,在5个大气压下,以70psig氧压通入氧气,5℃搅拌转化4小时,丙酮酸产率大97.7%[6]。本技术底物转化率高,但技术难度大。 2.3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利用葡萄糖积累丙酮酸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研究已有50年历史,但因丙酮酸高产菌株选育十分困难,虽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积累丙酮酸,但其产量无法达到工业化要求[7]。该法生产丙酮酸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88年时,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的研究人员宫田令子和米原辙选育出一系列丙酮酸产量超过50g/L的球拟酵母菌株,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成为可能。1992年,日本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8]。产量为400吨每年,成本约为2-3万元每吨。 与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因原料来源广,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而更具有优越性[9]。但微生物发酵法缺点是转化率比较低,这是因为丙酮酸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中间产物,在细胞中,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连接了EMP和TCA中心代谢途径,又与多条分支代谢途径相关联,可转化为多种发酵产物而无法在体内积累。因此需要切断或弱化其进一步代谢,才能使其在细胞中大量积累。即加快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化率,减弱向TCA 循环的通量,切断或减弱其分支代谢途径,促进分泌,减弱丙酮酸的再利用,最终实现丙酮酸的大量积累。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有:菌种选育,营养条件,维生素水平,供氧模式,葡萄糖的质量浓度等等,其最关键的是菌种选育和营养条件[10]。 为了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竞争力,对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在发酵部分还需要:①进一步改善丙酮酸生产菌的产酸能力和遗传稳定性,提高糖酸转化率,缩短发酵时间;②提高生产菌对高浓度丙酮酸的耐受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丙酮酸浓度,便于下游处理;③目前原料成本中葡萄糖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生产菌株对廉价底物(如糖蜜、淀粉糖)等的利用能力。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①在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丙酮酸的降解或转化,这是获得丙酮酸高产量和高产率的必要条件;②加快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速度,以确保获得丙酮酸的高生产强度。

制药工艺学合成题

合成设计题 1. 由结构剖析入手,采用追溯求源法 (倒推法)对抗真菌药---益康唑进行工艺路线 设计? 分析: ①有机化合物中常具有碳原子—杂原子(如 C—N;C-O;C-S等),这一类化学键的形成与拆开均较C—C键容易,故可以从这些易拆键选择连接的部位(亦称为连接点),并考虑其合成路线,因此化合物中具有明显结合点的药物可采取倒推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益康唑分子中有C-O 和C-N两个碳-杂键的部位,可从a、b两处追溯其合成的前一步中间体。 ②无论先从a处还是b处断开,益康唑的前体均为对氯甲基氯苯、咪唑和1-(2,4-二氯苯基)-2-氯代乙醇(2-35)。其中C-O键与C-N键形成的先后次序不同,对合成有较大影响。(2-35)与对氯甲基氯苯在碱性试剂存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时,不可避免地将发生中间体自身分子间的烷基化反应;从而使反应复杂化,降低中间体的收率。因此,采用先形成C-N键,然后再形成C-O键的a法连接装配更为有利。 ③再剖析(2-35),它是一个仲醇,可由相应的酮还原制得。故其前体化合物为a-氯代-2,4-二氯苯乙酮(2-38),它可由2,4-二氯苯与氯乙酰氯经Friedel-Crafts反应制得。间二氯苯可由间硝基苯还原得间二氨基苯,再经重氮化、Sandmeyer反应制得。对氯甲基氯苯可由对氯甲苯经氯化制得。

在典型药物磺胺甲噁唑合成中可以采用对氨基苯磺酰 氯类化合物和3-氨基-5-甲基异噁唑缩合的合成路线,关键在于 如何合成3-氨基-5-甲基异噁唑和缩合的工艺条件的选择。请先 对3-氨基-5-甲基异噁唑进行结构剖析,再以乙酰丙酮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其合成路线,给出反应式。 1) 3-氨基-5-甲基异噁唑的结构剖析 ①它可以用1,3位上带有活性功能基的丁烷衍生物为原料,先形 成碳-氮键结构的化合物再环合而得; ②在直链丁烷衍生物的3位上需带有溴原子、羟基或叁键等活性功能团,以便闭环时形成碳-氧键; ③在1位上则须有能形成碳-氮键和能形成氨基的取代基,如氰基、羧酸酯基等。符合上述要求的丁烷衍生物可由乙酰丙酮酸乙酯为原料制得。在分子中含有氮-氧结构的最简单化合物是羟胺,以及羟胺的酰基衍生物,如羟基脲。这两类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可以直接环合成3-氨基-5-甲基异噁唑,或3位带有羧酸酯基的异噁唑衍生物。 2)以乙酰丙酮酸乙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乙酰丙酮酸乙酯(α,β-二酮酸酯类)与羟胺环合,先形成5-甲基异噁唑-3-甲酸乙酯,经功能基转变,将酯基氨解成酰胺基,再经Hoffman降解,得3-氨基-5-甲基异噁唑。

丙二酸二乙酯MSDS

丙二酸二乙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二酸二乙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diethyl malonate 中文名称2:胡萝卜酸乙酯 英文名称2:malonic ester 技术说明书编码:1863 CAS No.:105-53-3 分子式:C7H12O4 分子量:160.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丙二酸二乙酯 含量:≥98% CAS No.:105-53-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目前,未见对人损害的报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科技专论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王飞娟 张爽 王燕 【摘 要】丙酮酸是药物合成与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本文本要阐述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合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为以后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丙酮酸;化学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法;生物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丙酮酸[1],又称a-氧代丙酸,结构为CH 3 COCOOH,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及体内多种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中间体,因分子中包含活化酮和羧基基团,所以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中[2]。丙酮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多种方法制备。 1、化学合成法 1.1 酒石酸脱水脱羧法 此法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得丙酮酸。此法的特点是加入导热油之后,在一个均匀体系中进行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氧化程度,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适合继续反应生成丙酮酸系列产品。其缺点是丙酮酸产率较底,得1g丙酮酸需消耗5g硫酸氢钾。仅原料成本就达8万元每吨,因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大多数厂家所接受。 1.2 乳酸氧化法 以乳酸为原料,氧化脱氢一步法生产丙酮酸[3]。但乳酸直接制取丙酮酸非常困难,根据工艺不同必须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选择的催化剂有磷酸铁、钼酸碲盐、银、钒等[4]。此法酒石酸的氧化脱羧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其缺点是成本也较高,约6万元每吨。 2、生物技术法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由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发展,主要有酶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酶催化法 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催化剂,使葡萄糖或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丙酮酸的技术,称为酶催化法。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小规模的微生物培养,菌体收集,直接转化或用载体包埋成固定化酶,然后转化生成丙酮酸[5]。酶催化法设备投资小,能耗低,转化率高,但底物来源较窄、成本比较高约5万元每吨,因此其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 2.2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表达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基因工程菌,用于生产丙酮酸的技术。这些酶能催化乳酸与氧反应生成丙酮酸。其技术是先将乙醇酸氧化酶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基因分别与DNA载体重组,构成重组子,并分别转入宿主细胞,分别获得两种酶高表达的基因工程酵母,按0.713mol/LL-乳酸钠溶液每100ml加湿重转化体5g,同时加一定量渗透剂,在5个大气压下,以70psig氧压通入氧气,5℃搅拌转化4小时,丙酮酸产率大97.7%[6]。本技术底物转化率高,但技术难度大。 2.3 微生物发酵法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利用葡萄糖积累丙酮酸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研究已有50年历史,但因丙酮酸高产菌株选育十分困难,虽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积累丙酮酸,但其产量无法达到工业化要求[7]。该法生产丙酮酸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88年时,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的研究人员宫田令子和米原辙选育出一系列丙酮酸产量超过50g/L的球拟酵母菌株,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成为可能。1992年,日本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8]。产量为400吨每年,成本约为2-3万元每吨。 与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因原料来源广,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而更具有优越性[9]。但微生物发酵法缺点是转化率比较低,这是因为丙酮酸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中间产物,在细胞中,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连接了EMP和TCA中心代谢途径,又与多条分支代谢途径相关联,可转化为多种发酵产物而无法在体内积累。因此需要切断或弱化其进一步代谢,才能使其在细胞中大量积累。即加快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化率,减弱向TCA循环的通量,切断或减弱其分支代谢途径,促进分泌,减弱丙酮酸的再利用,最终实现丙酮酸的大量积累。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有:菌种选育,营养条件,维生素水平,供氧模式,葡萄糖的质量浓度等等,其最关键的是菌种选育和营养条件[10]。 为了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竞争力,对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在发酵部分还需要:①进一步改善丙酮酸生产菌的产酸能力和遗传稳定性,提高糖酸转化率,缩短发酵时间;②提高生产菌对高浓度丙酮酸的耐受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丙酮酸浓度,便于下游处理;③目前原料成本中葡萄糖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生产菌株对廉价底物(如糖蜜、淀粉糖)等的利用能力。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①在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丙酮酸的降解或转化,这是获得丙酮酸高产量和高产率的必要条件;②加快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速度,以确保获得丙酮酸的高生产强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丙酮酸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需求不断增长,但丙酮酸系列产品大多需要进口且价位较高。其生产工艺的改革并实现工业化势在必行。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而生物技术法的工艺更为绿色,更为对环境友好,生物技术法新工艺取代传统工艺指日可待,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兵,龙化云,黄光斗.丙酮酸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3,17:18-20 [2] 刘立明,李寅,陈坚.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23:15-18 [3] 顾劲松,许平,李铁林,等.乳酸氧化酶转化乳酸产丙酮酸[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6): 617-620 [4] 杨辉琼,易翔,郭贤烙.乳酸氧气氧化法制备丙酮酸[J].化工世界,2002,6:307-309 [5] 穆晓清.酶促生物转化丙酮酸生产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4,34(4),38-41 [6] Davad L A,Robert D,Vincent G W.US5,538,875[J].1996 [7] 牟弈,诸葛健.发酵法生产丙酮酸[J].中国酿造,2000(5): 1-3 [8] 占桂荣,高年发.不利用丙酮酸的丙酮酸生产菌的选育[J].生物加工过程,2006,4(4): 32-36 [9] 李寅,陈坚,伦世仪.维生素在丙酮酸过量合成中的重要作用[J].微生物学报,2000,40(5): 528-534 [10] 袁辉,华子春.丙酮酸野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1,21: 12-14 192 《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2年1月(下)

【CN109776319A】一种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9958.9 (22)申请日 2019.03.27 (71)申请人 南通宝凯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经济开发 区精细化工集中区 (72)发明人 吴盛均 张林林 乐传军 李华新  葛繁龙 茅嘉龙  (51)Int.Cl. C07C 67/343(2006.01) C07C 67/48(2006.01) C07C 67/54(2006.01) C07C 67/58(2006.01) C07C 69/7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 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锌粉、吡啶、草酸二乙酯 和催化剂加入到带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开启 搅拌,抽真空,在一定温度下通入三氟溴甲烷气 体,控制通气速度保持常压,直到烧瓶里锌粉全 部反应完,继续搅拌4小时;然后把反应液倒入冰 盐酸中水解;再经过萃取、干燥、蒸馏、精馏得到 成品三氟丙酮酸乙酯。本发明所采用的物料简单 易得,生产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无需复杂的后 处理装置;反应选择性好、收率高;产品纯度高, 制得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含量在98. 5%以上。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9776319 A 2019.05.21 C N 109776319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76319 A 1.一种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锌粉、吡啶、草酸二乙酯和催化剂加入到带机械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开启搅拌,抽真空,在一定温度下通入三氟溴甲烷气体,控制通气速度保持常压,直到烧瓶里锌粉全部反应完,继续搅拌4小时; (2)然后把反应液倒入冰盐酸中水解; (3)再经过萃取、干燥、蒸馏、精馏得到成品三氟丙酮酸乙酯;其中,萃取过程中所用萃取剂用乙醚、甲基叔丁基醚、异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干燥过程中所用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钠、硅胶、分子筛(5A);蒸馏过程中得到回收吡啶、未反应的草酸二乙酯、和粗品三氟丙酮酸乙酯;精馏过程中收集134-136℃的产物,得到成品三氟丙酮酸乙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二乙酯和锌粉的摩尔比为1: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二乙酯和锌粉的摩尔比为1: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二乙酯与吡啶质量比为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二乙酯与吡啶质量比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氟溴甲烷气体通入时通入温度为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氟溴甲烷气体通入时通入温度为15-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冰盐酸为20%质量分数的盐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氟丙酮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液倒入冰盐酸中时控制温度为0-5℃。 2

含氟产品物理化学性质

全氟己酸钠 CAS No.2923-26-4 CF3CF2CF2CF2CF2COONa C6F11NaO2 MW:336.04 CAS No:2923-26-4 EINECS:220-881-7 全氟丁基磺酸钾 CAS No.29420-49-3 CF3CF2CF2CF2SO3K C4F9KO3S MW:338.20 CAS No:29420-49-3 MP:300℃ 全氟己基磺酸钾 CAS No.3871-99-6 CF3CF2CF2CF2CF2CF2SO3K C6F13KO3S MW:438.2 CAS No:3871-99-6 EINECS:223-393-2 MP:285℃ 三氟甲基磺酸钠

CAS No.2926-30-9 CF3SO3Na CF3NaO3S MW:172.05 CAS No:2926-30-9 BP:255℃ Irritant 全氟己磺酸 CAS No.355-46-4 CF3CF2CF2CF2CF2CF2SO3H C6HF13O3S MW:400.11 CAS No:355-46-4 EINECS:206-587-1 Purity:97.0%min d20:1.841 三氟甲磺酸 CAS No.1493-13-6 CF3SO3H CHF3O3S MW:150 CAS No:1493-13-6 EINECS:216-087-5 Purity:99.0%min BP:162℃

MP:-40℃ d20:1.7 全氟丁酰氟;七氟丁酰氟 CAS No.335-42-0 CF3CF2CF2CF=O C4F8O MW: 216.03 CAS No. 335-42-0 EINECS: 206-390-0 Purity: 99.0% min BP: 7-9°C Corrosive 全氟己酸甲脂 CAS No.424-18-0 CF3CF2CF2CF2CF2COOCH3 C7H3F11O2 MW: 328.08 CAS No.424-18-0 Purity: 99.0 % min BP: 122°C d20: 1.62

乙酰乙酸乙酯与丙二酸乙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乙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2012级1班 学号:20123062 姓名:张昆

乙酰乙酸乙酯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1.1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熔点<-45℃,沸点181℃,相对密度1.0282(20/4℃),折射率 1.4194,蒸气压(20℃)106.66Pa 。与乙醇、乙醚、苯等一般有机溶剂混溶,易溶于水。具有愉快的水果香气。 1.2化学性质 1.2.1互变异构 一般的乙酰乙酸乙酯是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和平衡混合物,酮式占93%,烯醇式占7% 。 酮式乙酰乙酸乙酯沸点为41℃(0.267kPa ),不能与溴起加成反应,也不使三氯化铁显色,但能与酮试剂作用。烯醇式乙酰乙酸乙酯沸点为33℃(0.267kPa ),不与酮试剂作用,但能使三氯化铁显色,烯醇分子内发生氢键缔合,形成螯合环。因此,烯醇式都以单分子形态存在,沸点较低。 1.2.2 乙酰乙酸乙酯的分解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反应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分解反应,生产酮或酸。乙酰乙酸乙酯在稀碱作用下,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受热后脱羧成酮,这种分解称为酮式分解。 + CO 2 在浓碱条件下,OH -浓度高,除了和酯作用外,还可以使乙酰乙酸乙酯中α-与β-碳原子之间的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羧酸,这种分解称为酸式分解。 1.2.3取代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亚甲基上的氢受到相邻两个吸电子基的影响,变得非常活泼,1)5%NaOH 2)H 1)浓NaOH 2)H +

在金属钠或乙醇钠的作用下可以被烷基或酰基取代。选择适当的烷基化试剂或酰基化试剂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然后酮式分解或酸式分解就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酮或酸。 二、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酰乙酸乙酯(俗名三乙)具有典型的β-酮酸酯结构,可用于多种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及药用合成的中间体。在医药上用于合成氨基吡啉、维生素B 等,还广泛用于配制草莓、苹果、杏、樱桃、桃等水果型和酒型(朗姆、威士忌等)香精。在农药生产上用于合成有机磷杀虫剂蝇毒磷的中间体α-氯代乙酰乙酸乙酯、嘧啶氧磷的中间体,杀菌剂恶霉灵等,也是杀菌剂新品种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呋吡菌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雄啉的中间体。其可以通过乙酸乙酯发生Claisen 酯缩合反应合成。Claisen 酯缩反应中需要强碱促进反应的发生,如乙醇钠、叔丁醇钠。合成反应如下: 二、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2.1合成一取代同或二取代酮 有乙酰乙酸乙酯合成2-戊酮() 合成2-戊酮可以看成是一个乙基取代的丙酮,因此采用溴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经酮式分解得到的,其反应如下: 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3-甲基-2-己酮() 合成3-甲基-2-己酮可以看成是由1个甲基和1个正丙基取代的丙酮。因此,采用正丙基溴和碘化甲烷作为烷基化试剂,按先大后小原则,先引入正丙基,后引入甲基经酮式分解得到。反应式如下: ① ② ① ② 5%NaOH 酮式分解

丙酮酸_酯_的合成方法评述

丙酮酸(酯)的合成方法评述 姜胜斌,喻宗沅,袁 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介绍了制备丙酮酸(酯)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丙酮酸;丙酮酸盐;氧化;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TQ225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04(1999)05-0001-03 1 前言 丙酮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农 药方面可作杀菌剂、除草剂;在医药方面可作镇静 剂[1]、抗病毒剂以及用于合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2],在 化妆品方面可作增白剂[3]、抗氧剂[4],丙酮酸乙酯还可 用作食品添加剂,此外,将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高效 的活性成分加入到空气清新剂中,可有效地清除空气 中的氨及甲硫醇[5],在生化研究中,丙酮酸可用作检定 伯醇和仲醇的试剂,检定脂肪胺的显色剂,并可用来 测定转氨酶。 丙酮酸是糖类代谢和酶化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的中 间产物,通过羰基酶的作用丙酮酸转化为乙醛和二氧 化碳,肌肉中的丙酮酸(由糖原衍生而来),在运动时 还原为乳酸而在休息时又重新氧化,并部分重新转化 为糖原。肝脏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丙氨酸[6]。近年来丙 酮酸盐作为营养剂被广泛使用而使得需求剧增。自 1881年E rlenm eyer首次提出由酒石酸二酯脱水、脱 羰合成丙酮酸酯的方法以来,又有多种合成方法问世, 现按原料路线将除发酵法以外的几种主要的合成方法 概述如下。 2 合成工艺 211 酒石酸(盐)法 21111 酒石酸法[7] 将酒石酸与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充分拌匀后,投 入搪玻璃反应锅里,用油浴加热至180℃左右,固体开 始熔融,并有大量气泡上升,开动搅拌器,打散泡沫, 防止溢出,再升温至220℃,即有丙酮酸蒸出,再将馏 出物减压蒸馏,收集75~80℃ 3825Pa馏分,即得到 产品丙酮酸,产率可达到50%~55%。这是常规的较 为传统的生产方法,其反应式为: CHOHCOOH CHOHCOOH 焦硫酸钾 或硫酸氢钾CH3C COOH 目前,我国的主要生产厂家均采用此法,它的最 大缺点是成本过高,产品售价达到15万元 t。 21112 酒石酸盐法 美国专利[8]曾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将酒石酸盐(单 钾盐)与H2SO4混合,在240℃左右作用40m in,经 分离提纯后可得85%的丙酮酸,该路线自1979年 Feldm an提出来之后,至今尚未工业化,其可行性有待 进一步论证。 212 丙酮法 该法以丙酮作为原料,将丙酮和Se、Sn或T e的 氧化物(如:SeO2)在室温下混合、搅拌3h可得到 70%丙酮酸[9]。该法原料易得,而且原料价格较低(丙 酮3400元 t),但由于反应副产物较多,产品不易提 纯,因而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 213 羟基丙酮法[10] K iyou ra和T adam itsu[11]连续数次在专利中提出 这一路线:将羟基丙酮(HOCH2OM e)在5%的Pd2 PbCO3 C存在下与空气在45℃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通过增加N aOH的用量调节pH值在815~913之间, 保持95m in,此后,pH值可降到718。用此法可得到 丙酮酸的钠盐,收率70%,但由于羟基丙酮不易得到, 限制了这种路线的发展。 214 丙酮醛法 丙酮醛的生产方法[12,13]比较成熟,一般利用1,22 丙二醇在A g催化剂存在下氧化脱氢制得。有关这方 面的文献资料很多,如果我们对丙酮醛作进一步处理 就可得到丙酮酸[14],将C l2通过M eCOCHO的水溶液 中,在22~24℃下反应10h得到浓度为8215%的丙 酮酸,选择性8715%,但由于成本过高,这种方法尚 未工业化。 215 乳酸(盐)法 21511 以P t C、Pd C作为催化剂[15] 若直接采用P t C或Pd C作催化剂氧化乳酸 1 1999年第5期湖北化工

合成题1-合成题

合成题 1、由苯和苯酚合成: 2、.由甲苯合成: 3、由苯和乙醛合成: 4、由丙二酸二乙酯,甲苯及其它试剂合成: 5、由甲苯合成: ) 6、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8、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9、由丙烯醛合成2,3-二羟基丙醛。 } 10、由苯酚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11、以环己醇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12、由苯酚和不超过三个碳的化合物合成: 13、由环己醇合成: 14、由硝基苯合成4,4′-二溴联苯。 15、由甲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 16、.由苯合成1,2,3-三溴苯。 1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18、用苯胺为原料合成:

19、由甲苯合成2-溴-4-甲基苯胺。 20、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环丁基甲酸。 21、由苯合成4,4′-二碘联苯。 22、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 23、由苯甲醛和苯乙酮经羟 醛缩合反应制备 24、由苯甲醛和苯乙酮制 备 25、由… 制备 26.用丙二 酸二 乙酯 制备 27、由) 合成 28、由合成 …29、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五个碳的化合物为原料合成 ( 30、以苯甲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 31.由合成 32、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2-甲基丁酸。 33、以苯为原料合成间溴苯胺。 ; 34、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35、由苯和丙烯为原料合成苯基丙烯基醚 36、以乙炔为原料合成Z-2-己烯(无机试剂任选) 3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甲苯为主要原料合成2-甲基-3-苯基丙酸,其他试剂任选。 38、由环己醇与乙醇合成1-乙基环己醇 39、以甲苯为主要原料合成3-苯基-1-丙醇 。

丙酮酸发酵整理

一、丙酮酸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丙酮酸(Pyruvic acid),又称2-氧代丙酸(2-oxopropanoic acid)、α-酮基丙酸(α-ke topropionic acid)或乙酰基甲酸(Acetylformic acid),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呈醋酸香气和愉快酸味,是最重要的α-氧代羧酸之一。丙酮酸不仅在生物能量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多种有用化合物的前体,因此,它在化工、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等工业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表1所示。 表1 丙酮酸的主要用途 用途实例用途实例 制药工业 酶法合成L- 色氨酸、L- 酪 氨酸、L- 多巴;合成L- 半胱氨 酸、L- 亮氨酸、维生素 B 6 和 B 12 等。 生化 研究 用于伯醇及仲醇的检定;转氨酶 的测定;是脂肪族胺的显色剂等。 农用化学品 是合成乙烯系聚合物、氢化阿 托酸、古物保护剂等多种农药的起 始原料。 细胞 培养 与乳酸组成抗氧化剂,降低对细 胞的伤害;是动物细胞培养的重要底 物。 食品工业 GB2760-1996 规定为酸味 添加剂。近年来由于在减肥上有特 效而受到西方消费者青睐。 传感 器 与乳酸、锂构成人工胰脏,作为 体外传感器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虽然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丙酮酸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工业上生产丙酮酸还都在沿用Howard and Fraser(1932)开发的酒石酸脱水脱羧法,没有什么大的改进。这种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可得到丙酮酸。其主要缺点是:(1)丙酮酸产率较低(对酒石酸质量产率为0.29~0.30g/g);(2)得到1g丙酮酸需要消耗5g硫酸氢钾。以目前酒石酸(1.5万元/吨)和硫酸氢钾(0.6万元/吨)的市场价格计算,仅原料成本就至少需要8万元/吨,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丙酮酸的价格居高不下,推广应用自然也受到限制。以丙酮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例,尽管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酸味剂,但由于其在价格上与其它有机酸相比过于昂贵,因此,几乎没有厂家愿意在饮料或食品中添加丙酮酸来改善风味。 一个昂贵的产品在生产过剩的时候,其价格必然下降。1995年,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发表了关于丙酮酸钙在减肥保健上具有独特疗效的报道后,国外(主要是美国)对丙酮酸钙的需求量激增。国内一些中小型化工厂得到这一信息后,一拥而上,一时间,国内丙酮酸(化学法)的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年左右(估算数据)。丙酮酸及其盐的市场价格也由当时的28万元/吨跌至目前的不到9万元/吨。已经有许多采用化学法生产丙酮酸的小型化工厂因不能承受这一价格而被迫停产。目前,只有试剂级丙酮酸的价格还比较高,保持在30~32元/ 100ml。 如何解决丙酮酸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但其价格却无法进一步下降这一矛盾呢?显然,开发成本更低的丙酮酸生产技术,如直接发酵法或生物转化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丙酮酸的化学法生产工艺尚未遭遇成本危机的时候,学术界已经开始对发酵法生产丙酮酸进行研究了。然而,由于丙酮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十分困难,因此,尽管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积累丙酮酸,但其产量(质量浓度)无法达到工业化的要求。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88年。当时,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Tora y Industries Inc.)的研究人员宫田令子(Miyata Reiko)和米原辙(Yonehara Tets u)选育出一系列丙酮酸产量超过50g/l的球拟酵母(Torulopsis)菌株,使得发酵法生产

丙二酸二乙酯项目立项申请书参考

丙二酸二乙酯项目立项申请书 一、项目区位环境分析 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 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为载体,加快实施全方位开放,调整对外贸 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依托新型 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和北极航线沿线辐射区域,构建以大连为核心节 点的路港经济走廊。到2020年,初步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 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使大连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一)提升金普新区带动引领作用 发挥国家级新区的综合优势,深化对外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壮大经济规模,切实增强对全市、全省乃 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动和引领作用。到2020年,金普新区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和全国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科技创新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度位居东北地区前列,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面向东 北亚开放的核心区。 (二)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开发开放。配套完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长兴岛经济区重点在绿色石油化工、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加强引资引智,并扩大相关产品出口;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围绕建设现代轨道交通聚集区,完善专业化基础设施和研发服务设施,大力引进国内外研发设计机构和关键部件制造企业,努力开拓机车整车出口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实施“IT+”战略,围绕“2025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创新服务环境,加大引智引技力度,打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示范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借鉴日韩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大技术引进和合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争取将省级开发区和市级重点园区分别晋升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支持长兴岛经济区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 (三)提升四个中心支撑功能 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研究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国际航运业务,提升航运企业服务能级。着力培育发展航运服务业,重点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 点击: 436 次发布时间: 2006-12-31 12:23:00 丙酮酸(Pyruvic acid),又称2-氧代丙酸、α-酮基丙酸或乙酰基甲酸,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呈醋酸香气和愉快酸味,是最重的α-氧代羧酸之一。丙酮酸不仅在生物能量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多种有用化合物的前体,因此,它在化工、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等工业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虽然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丙酮酸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工业上生产丙酮酸还都在沿用Howard and Fraser(1932)开发的酒石酸脱水脱羧法,没有什么大的改进。这种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可得到丙酮酸。其主要缺点是:(1)丙酮羧产率较低(对酒石酸质量产率为0.29~0.30g/g);(2)得到1g丙酮酸需要消耗5g硫酸氢钾。以目前酒石酸(1.5万元/吨)和硫酸氢钾(0.6万元/吨)的市场价格计算,仅原料成本就至少需要8万元/吨,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丙酮酸的价格居高不下,推广应用自然也受到限制。以丙酮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例,尽管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酸味剂,但由于其在价格上其它有机酸相比过于昂贵,因此,几乎没有厂家愿意在饮料或食品中添加丙酮酸来改善风味。一个昂贵的产品在生产过剩的时候,其价格必然下降。1995年,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发表了关于丙酮酸钙在减肥保健上具有独特疗效的报道后,国外(主要是美国)对丙酮酸钙的需求量激增。国内一些中小型化工厂得到这一信息后,一拥而上,一时间,国内丙酮酸(化学法)的生产能力达到20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