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发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活动

开发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活动

开发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活动
开发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活动

开发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活动

《普罗米修斯》“议课”环节教师精彩发言整理

主持人(易际杰):

各位老师,生本课堂观课议课活动进行到现在,进入议课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指导——被指导”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走向有机的伙伴关系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今天的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观课议课也正是强调进课堂观课,是为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观课议课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议课需要有教学案例来进行讨论,刚才沈奕老师提供了她的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我们先一起商议沈奕老师的困惑:沈奕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中“铁环索身”环节出示了“死死的锁”、“风吹雨淋”等几个词,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所受惩罚的痛苦,那么这个教学环节是否真正体现了生本的特点?是否有效地达到了目标?下面我们一起商议,请大家自由发言。

张鑫凤老师(文海实验学校):

沈老师在讲解第六小节时,将视线聚焦“受到的惩罚”,教师找的“点”非常到位,比如“既……也……”、“死死的”等,但是在研读此段时我们发现也确实如课前沈老师所说的小问题比较多且琐碎。

沈老师在教学时抛出第一个问题“我们到文中去看看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怎样最严厉的惩罚,找出相关语句,划一划,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的空白处。”这个问题中提到了批注,但是最后批注到哪里去了?老师似乎忽略了这一点,但其实批注才是孩子最深刻的感受。如果能让孩子来交流一下批注,然后在教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会更有“生本味”。如果这个地方是我来教,我首先会提一个大问题:普罗米修斯受到了哪些惩罚,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惩罚的严厉呢?让学生划一划,做做批注。

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会设计三个环节,有梯度地推进。第一环节:从字面上体会。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抓住关键词,比如“死死的”、“既……也……”。“死死的”一词问问孩子能不能换?为什么不能换?文章中哪句话就是解释“死死的”这个词的?学生回答后,再学生拓展说“他还可能既不能……也不能……”。第二环节,我会拓展材料:古希腊神话传说原文中普罗米修斯是怎么样被死死锁在悬崖上的。其实他是胸口上钉着金刚石做的钉子,如果加上这样的指导,我想孩子的感受会更深,后面的朗读也会更入情入味。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写话。让孩子形象烈日当空,普罗米修斯会怎么样,他既不能……也不能……;暴雨如注,普罗米修斯会怎么样,他既不能……也不能……;寒风凛冽,普罗米修斯会怎么样,他既不能……也不能……;深夜,万籁俱寂,普罗米修斯会怎么样,他既不能……也不能……

当然这些环节只是预设,一切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也许只用了两个环节,也许顺序改变。

沈奕老师(学林街小学):

写批注是我在学生进入中段后,在语文课上经常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这个批注是为后面的交流做准备的。先交流学生的批注,其实就是进行交流反馈了,那么与后面的研读部分的交流是不是有重复的嫌疑呢?我在巡视学生写批注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孩子写的都是阅读完这部分后,总体上的感受,比如“宙斯真是残忍”,“普罗米修斯很坚强”之类的,很少有人去抓住关键词来写批注。而像他们写的这些,在第一课时总体感知全文时已经有这样的感受了,作这样的交流,是不是低效的呢?

如果在当时,我适当进行一些方法的指导,比如可以抓关键字词,抓标点符号来写,我想批注的效果会更好吧。

主持人:

议课的有效性出来了,执教者和观课者相互之间能平等对话,因为平等对话是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更可贵的是张老师还详细谈了自己如何设计这个环节。观课要带着问题或困惑进入教学案例,议课在商讨问题或困惑的同时,更要说说“如果我来教,我会怎么处理?”我们现在对观课议课已经挺专业了,下面请继续自由发言。

潘舸平老师(下沙二小):

这次的观课议课教研活动给我的感受颇深,我想在回答易主任抛出的问题前,我们应该先界定一下两个概念,这样我们在。首先是“观课议课”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要领就是我们在看课时不以简单的好与坏下定论,也就是说不是给这堂课“贴标签”,而在于探讨“为什么这么上”、“我认为怎样上更好”。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小学语文生本”,“生本”的核心要义是不是就是一切就了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核心、发展是硬道理。小学语文如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小学语文的生本问题。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学科,在语文学科中早就有生本含义的经典说法,比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按照语文教学的这些规律去做,就可以做到“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了。明确了这两个概念,我们的讨论就在同一个意思层面上讨论,也就不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沈老师在教学“铁环锁身”这一片断时,要求学生默读5-8小结,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我觉得问题问得太宽泛了一点,从后面的教学来看,我们知道其实沈老师就是想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痛苦。这就应该直奔“痛苦”,直接问“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你有什么感受”。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都是用一句话回答问题,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个方面、完成任务了坐下便懈怠了,另一个学生举手被抽着回答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又坐下了,三五个人回答完了,学生的整体思维是不通畅的,所以还要麻烦老师或让哪一位同学再完整地概括一下,效率极低。

“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你有什么感受”,不是让学生作批注的吗?可以这样教会做

批注:让学生把“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怎样的痛苦”在课本的空白之处写完整,再写上自己的感受。之后的交流回答,就是让学生把他想到的所有普罗米修斯遭受的所有痛苦一股脑地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这就是语文教学,再相互补充。

再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这一句。“为什么不用牢牢的、紧紧的而用死死的?”老师可以直接出示句子,如果把这里设为教学点的,让学生把与“死死地”表达意思相近的词都在这句句话的旁边列出来,这也是一种批注。生本的课堂就是要这样“授之以渔”的。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批发式的教学,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回答,就把“批发”变“零售”了,降低了效率。

史蓉芳老师(文海实验学校):

我觉得观课,主要是两方面: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达成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得以实现,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以生为本,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鉴于我对以上的认识来看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理清人物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他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是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3、建构两个画面,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我认为在第二课时借用几个人物的关系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个教学目标的设定有点不妥。因为第一课时中一般都要在学习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知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时候,作为复习主要内容导入新课可以,但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是不妥的,如果将此目标换成本单元教学目标中的一个——练习复述,这样教学目标将更科学合理,那么教学中就可以在学完课文后把欣赏诗人雪莱赞颂普罗米修斯的诗文换成让学生学习复述课文,这样才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教学生会的,只教教学生不会的,生本课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沈奕老师: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概括水平不是完全一样的,好的孩子在第一课时中完全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说,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难度的。在之前的试教中,在其他班级也尝试复述故事,但是因为第一课时学生掌握程度不好,概括的不够完整,所以我还是让孩子进行概括主要内容。

刚才老师讲到的把“借助理清人物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不太合理的说法,我觉得可以改成本课的下限目标,而把复述故事作为上限目标。

主持人:

刚才我就这堂课抛出了一个沈奕老师困惑的问题,我们在讨论中不仅上课老师能抛出问题,观课老师也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供大家商讨。

钱悦英老师(学正小学):

3月22号来学林参加“以学定教,以读促写的”的主题教研活动,印象很深刻。这是第二次来学林,这次的教研主题------以生为本,同样让我感受颇深。“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那就是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沈老师的课在充分了解四年级孩子学情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开展有序,两次写话学生积极性高,效果非常好。只是“铁环锁身”这一板块开展起来确实像沈老师课前说的一样,小问题很多。我在“铁环锁身”的教学环节记录了共有6个小问题。通过观课我们好像也感受到了,小问题太多,是不是也就造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被动的“以听为主”。在听写环节,当有九位学生有错误时,我们是不是能调整节奏,慢一点。事实上,虽然知道,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但实践起来真的好难。

高惠辉老师(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

之前参加了学正小学关于“略读课文”的教研活动,刘荣华老师在活动中这样说过,生本课堂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今天我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对沈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

首先我从以学定教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让我们聚焦第六自然段,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琐碎,比如“为什么不能睡觉”以及教师对“日夜……”进行的解释。其实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的讲解实际上是与学生在做平面移动,并没有什么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无法体现出以学定教这个特点。

对于第五自然段朗读的指导,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天课堂上学生读过以后,教师就急急忙忙地让学生去注意感叹号和问号的读法,这样的学法指导是否让学生易于接受呢?我觉得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对于他们在朗读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再加以点拨,这样才会更有效,才能真正体现生本课堂顺学而导的特点。

最后一个也是刚才前面老师提到的读5-8自然段,写批注的问题。学生做批注的情况到底如何?教师是否认真关注了下面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学设计只是作为摆设呈现给看课的老师,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没有真正地给予关注。试问,这种做法,又怎么能够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呢?

朱文斌老师(学林街小学):

“生本”是个很大的概念,它体现在教育地位、办学理念、教学对话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落实在“组织学生有效学习”上。学生的学习要有效,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指向的“什么(学习内容、操作方法、实现程度)”应该明确,这个“什么”应该容易达成。从教师的角度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生本”,我想有以下几个重点:1、要求的明确。2、环节和技能的逐层推进。3、思路的多元。

这堂课,老师的第一个要求:“找出普罗米修斯遭受最严厉惩罚的句子,并把感受写在句子的

空白处。”这个要求有两层:第一层,找句子,这个要求指向很明确,学生容易达成;第二层,写感受,这个要求指向不明确。学生是去感受文句呢,还是感受情感;是从整段文字的句段特点感受,还是感受特殊字词的深层内涵?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默契,孩子就不知道要求的明确指向,就无法操作。后来的教学反馈也证实了学生无法写出感受。这个“感受”的内涵是什么可以从制定的教学目标中看出来,教学目标第2条: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根据这个目标,老师把自己在课堂向学生提的默读要求改为:找出普罗米修斯遭受最严厉惩罚的句子,这些句子中有几个词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把它们圈出来,好好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想到的内容写在句子的空白处。如果这样提出要求,孩子就知道要做什么,自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点是环节和技能的层层递进。我看到课件出示小练笔:寒冷折磨着他……孤独折磨着他……疼痛折磨着他……这样一个拓展训练要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通过想象练笔反过来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但是它前面一环节是理解性的情感体验,跳到练笔,只是情感的推进,却缺少了技能的推进。小练笔有三个关键词:寒冷、孤独、疼痛。课堂上对疼痛的感受更多,而对寒冷和孤单的感受则比较少。选择最熟悉的“疼痛”,重组课文的重点段,形成:疼痛折磨着他,他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然后再问:普罗米修斯忍受的仅仅是寒冷吗?再把“孤独”、“寒冷”等补充出来,经过这样的引导,再让学生选择一处去写,这两个环节就既有情感的衔接,又有技能的衔接,中等以下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能通过仿写实现语言目标的达成。重点段中品位的几个重点词:“死死地锁”、“既……又……”,教学时,这几个词语是孤立的,是平行的,没有递进关系,孩子思维的层次性就体现不出来。“死”,我们首先要明确他的意思,在文中就是“牢牢地固定”,正因为牢牢地固定住了,他才既不能动也不能睡,那遇到烈日当空时就没办法找工具遮挡,也不能躲避;遇到下雨时也不能找雨具遮挡,也不到躲雨处,文字是有其内在的联系的,注意这点,学生的思维也会深入发展。

第三点,思路要多元。教师提出问题:“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什么?”“你想对宙斯说什么?”学生的回答其实是对课文内容的重复,这个思路是一元的,不是多元的。老师应予以引导,同情的人会说:“你向宙斯认个错吧!咱们好汉不吃眼前亏,过了这一关再说吧!”火神可能会对宙斯说:“饶了他吧!事情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他受到的惩罚已经够多了!”多不能的角度,说法其实是不一样的,一开始,学生的思路大多是一元的,这时不妨教师示范着从不同角度示范着说一说,听多了,学生自然会了。这样从多种层面去打开学生的思路,达到多元化,思维才会有碰撞,课堂才会有火花。课文说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就如党员在受到各种折磨不肯屈服一样,难道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难道他们内心从没有屈服过吗?也许有,但是最终为何没有屈服?这时候出示“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因为普罗米修斯认为自己没有错,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所以他没有理由屈服。这样神就成了人,神奇的内容就还原成了真实的内容。

蓝灵芝老师(景苑小学):

沈特关于观课议课的讲座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回到学校一定将这个报告与学校老师分享,并将观课议课落实到教研活动当中。这样形式的教研真的太有意义了。

之前发言的老师都针对沈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老师还提供了其他可能性,让我获益匪浅。现在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沈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都非常关注学生的语言、情感的发展,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我想是因为有些着急,显得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关注欠缺了一些。我想关注学生首先应该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

比如还没有上课的时候,孩子们走到这个陌生的教室,都有些小紧张,有两个孩子没有找到位子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老师的作业纸发完,才随便地找了个位子坐下了。这个情况沈老师一直没有发现。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关注孩子们课前的状态,引导他们适应环境,并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我想这样对接下来的教学也是肯定有帮助的。

对于复习引入环节,教师请了两位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说的比较罗嗦,不够简洁,教师没有注意聆听学生的回答,草草过场了,如果是我,我会给予指导,告诉学生抓住主要任务概括课文内容应该怎么组织语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内容又应该怎么表达,切切实实让孩子习得方法。

在感受普罗米修斯的所受痛苦的时候,沈老师一急,问题就琐碎了,老师的感悟代替了学生的感悟。如果我来上的话,我会抓住关键词来让学生体会,并且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教学时如何将神话题材凸显是我非常困惑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沈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点。

吴志平老师(学正小学):

今天观课议课的形式很好,关注的主题是:“生本课堂”也很好,不过,我对观课议课没有特别研究,我倒是比较关注辩课。《小学语文教师》倡导的辩课我一直在关注,觉得辩课的形式很好,所以我首先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听前面几位老师的发言和执教老师的互动,我感觉我们议课过程中角色平等这一点做得还不是很好,我希望听到更多执教者的声音,而不是好像执教者听取批评意见一样,应该是让老师们说出不一样的声音,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争辩起来我们的议课才会有更多的信息量,有更多的收获。当然我们现在的议课说说容易,真正在公开课上做起来却很难。

很赞同前面发言的张鑫凤老师的观点,重复之处就不多说了,按照有效议课基于案例讨论的要求,现举一例:

师问:这么严厉的惩罚,这么漫长的痛苦,难道普罗米修斯就没有后悔过吗?

众生异口同声:没有。

其中一生小声说:后悔了。

师走到该生边上问: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

生没回答,看了看老师。

生再次问:普罗米修斯他后悔了吗?

生,还是没有回答,看了看老师,看了看同学。

师:普罗米修斯真的后悔了吗?

该名学生:没有后悔。

就这个教学片断来说我觉得是不够生本的,我正在看沈特的《生本语文》一书,看到其中一节讲到:教师意志并非学生意志。教师的强势导致了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体现出学生意志,学生意志的坚持性会慢慢变差,最后导致学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是不够生本的。就这篇课文的文本来说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学生没有发现。我觉得教材上的插图就存在问题,你看看插图上的“铁链锁身”,和课文描写相符合吗?这样的铁链锁身怎么不能动弹呢?我看看走两步都没有问题。学生没有发现,也许是发现了没敢说;还有课文结尾也是很奇怪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既然宙斯是众神领袖那么他会不会惩罚大力神赫拉克里斯呢?是因为三万年后到处都是火了这件事也就让宙斯不那么恼怒了还是原本普罗米修斯就是“刑满释放”了呢?总觉的这样的结尾很奇怪,应该有很多问题可以想。后来我查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这一批经典的故事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翻译过来的,经过改编之后和原著的很多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同样是这个单元的《渔夫的故事》,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去读这样的故事。从现在的学生实际出发,生本地去解读。

只有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提出真问题,这才是生本。当孩子提出问题,和我们的设计不一样时,我们依然能宽容对待,去倾听,去帮助他,这才是真正的生本。

沈奕老师:

这堂课出现两个意外,是之前几次试教从未出现过的。一个是许多年是多少年,有个女孩子说是一亿年,多过出示的三万年,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有一亿年?”那个孩子似乎讲不出个所以然,我想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结合神话这个体裁的特点,效果可能会好一点。第二个是刚才吴老师提到的一个孩子说普罗米修斯后悔了。我当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要追问她,你认为他为什么后悔了,进而把普罗米修斯这个“神化”的人物赋予“人化”,但很快又退缩了,想到毕竟是一堂公开课,万一驾驭不好,可能会很尴尬,所以没有敢于接下孩子的话,而是根据自己预设继续下面的教学,现在想来,还是自己不够放得开,或者说经验还不足。

魏强老师(学正小学):

从“生本”两字来讲,我们可以从老师身上看到很多“生本”。前面的听写,批注,先是品味语言,然后是运用语言,顺序非常合理,版块非常清晰。多的可能就是段落的体验感悟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教案设计已经很清晰了,学习后面一定要有所升华的,尤其配上了音乐,用诗歌美化神话故事中的神,这已经升华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了,只是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达到升华的层次就运用了。

第一个问题,感悟的那段话,感悟什么?一个理解文本的意义,还要理解文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什么,感悟语言形式。比如“死死地锁”,这个词组就是后来的不能动弹的概括,也是不能动弹的起因。这正和新课标的第一句不谋而合。

第二个我想问:怎样感悟?感悟要有整体观,整体在哪里?整体地读、整体的问题、整体的学习方法,整体的反馈。如果这样,我们不会就着一个问题马上追问,其实纵向越深,横向越窄。还有个就是同伴的痛苦,老师马上接话,如果不着急,让几个学生多回答,再请最后的学生予以总结,学生能把问题回答得很全面很完整。这不是老师追问,而是同伴的互助,同伴之间可以学习表达问题的形式、思维的角度,因为大家的思维角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同学情感性的感悟有些同学是思维性推理,那么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更重要的是有层次的感悟,首先是一层层推进,抓“死死地”也对,但如果是我,我会抓“锁”,这一“锁”锁出了什么?哪些痛苦?这就感悟的基本层次,这是一个理解层次。其次是伸展性的层次,普罗米修斯可能会遭受哪些痛苦,哪些是课文中没有说出来的痛苦。再其次是欣赏语言,回到语言的表情达意上,仅仅是写痛苦吗?不,这是对精神的肯定,赞颂,因为我是在为人类造福,我何错之有?虽然你锁住了我的身,但是我的心的幸福的!最后是创造,对普罗米修斯写一段话,写这些孤独痛苦是对的,可是还是可以提升的余地的。痛苦,这是在用平常人的眼光看神,我们能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是神话,神跟平常人是不一样的。跟寒冷相对的是温暖,跟疼痛相对是愉悦,跟邪恶相对的是正义,跟孤独相对的是幸福,引导学生去感受普罗米修斯的温暖、愉悦、幸福,这样我们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痛苦,更是幸福。这四个层次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课堂的“生本”就会更多。

沈奕老师:

几次试教,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的思路都比较狭窄,始终抓住“死死地锁”,有点像进了死胡同一样,所以每次试教这个环节的问题也是最明显的。刚才魏老师说的抓“锁”字,让我豁然开朗,忽然有了个思路:第一步,抓住“锁”,怎样锁?锁住了什么?以此来体会痛苦;第二步,追问“锁不住的是什么?帮助孩子体会普罗米修斯内心的坚定。这样的话,这部分的教学就有了一条主线,就像串糖葫芦一样,把这些小问题都归结到这个“锁”字上来了,那么教学中问题似乎也没有那么琐碎了。

主持人:

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很主动,水平也非常高,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人都发言了,非常遗憾。下面请我们特级教师沈老师总结,大家欢迎。

沈小玲老师:

对这次活动,我谈几点感受。一是智慧的碰撞。议课时,九位老师发言,主持人和执教的老师随机对话,很精彩。二是活动轻松,让人愉悦。从去年到现在,我做了很多次活动,这次教研活动是最轻松的一次。沈奕老师这节课,学林街学校进行了把关,刚才九位老师又集中精力“议”了课,“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大家的观点互相启发,氛围很好,我很开心。三是希望无限。从老师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到开发区小学语文老师的学科素养很高。以后,教研室要做的活动很多,我们可

以做更多专题,我相信都可以做得很好。

对这节课,还有四个地方需要老师再去思考。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

(1)怎么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地发展。

(2)文章的语言训练点很多,语言表达如何迁移。

(3)课文主题到底如何升华。

(4)神话的文体特色又该如何体现。神话教学有哪些策略需要关注,从哪些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这是神话故事,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故事,请继续思考。

主持人: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一线的老师感谢我们社发局和沈老师,让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教研机会,才会有今天精彩的思维碰撞。在社发局的努力下,我们一线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多了许多平台和途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再次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谢谢!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 2 “”… 3

观课议课活动方案[精.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为落实肥城市教研室【2012】3号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启动“观课议课课堂效益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精神,引领我校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观察方法,熟练运用课堂诊断技术,提高评课议课技能,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我校“观课议课”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观课议课是广大教师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是教研组磨练课堂、打造课堂、提升课例研究层次、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一起探讨具体的课程教学及学习方面的问题,力求使观课议课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专业生活,从尝试走向常态;在于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教学建议,使观课议课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从职业走向专业;在于让教师经历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成为教师的一种合作研究活动,从管理走向学术。让每一个教师参与其中,感受团队的专业力量和专业关怀,真正实现智慧共享、互进共赢;进一步改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优化教研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 观课议课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带动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活动内容: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感悟、思考、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平等对话与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过程。观课议课活动主

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观课议课活动一般大致可以分成这几步: 1、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观课议课主题。如导入、过渡与小结的艺术,教学情境创设,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评价的艺术,教学方法与媒体的利用,课堂纪律控制与偶发事件处理,教师评价语言与肢体语言等。 2、与做课教师沟通。观课议课教师与做课教师要一起选择课例、讨论主题,使做课教师在相关主题上重点做出设计和安排,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等达成一致。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做课教师的做课取向,获得共同的观课议课话题。 3、学习相关理论。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观课议课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学习。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学习理论。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为做课教师的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也为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而无深度。 4、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设计观课记录表的目的是便于观课老师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召集有经验的教师围绕主题、依据课堂要素(教学策略、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参照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记录表的设计。设计时,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要便于教师观课议课的操作。 5、课堂观察。观课者携带观课议课记录表、观课工具等进入教学现场。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 6、课后议课。课后议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找出差异,然后再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开出初步的“处方”;第二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首先是各组小组长围绕主题作代表性发言,就问题说事、找对策,然后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会谈,形成共识,最后是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针对主题作总结性发言,开出相对完整的“处方”,提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参与的教师自主选择。 7、行为跟进。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例实践。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二)观课议课活动具体要求 观课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看观课议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议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观”是在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因此,究竟怎样引领教师怎么“观”、怎么“议”就成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陈教授认为观课议课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记录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教师分工,成立多个观课议课小组。

观课议课小结

“听评观议”小结 “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顾泠沅)“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佐藤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必须依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活动。“听评观议”,既是“案例讨论”,又是“行为跟进”。在此过程中,教师时刻结合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实现着对教学理念的内化,并依托自己的教育情境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改进。因此,对课的“听评观议”成为校本教学研修的内容主体。 一、“听评观议”的三类乱象 经常参与和观察中小学的校本教学研修活动,笔者发现“听评观议”普遍存在三类乱象:“真”与“假”、“轻”与“重”、“多”与“少”。 1. “真”与“假” 如果不是推门听课的话,能够观察到常态课(“家常课”)很是少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进行充分准备、反复试教,“磨”出来的课多有“精彩”,却难有“惊奇”,甚至味同嚼蜡。这并不是在否定“磨课”的作用。当我们听评观议的是观摩性和选拔性的,执教者及其所在学科组、备课组开展“磨课”活动是大有必要的,因为观摩性的课给予听者观者的应是具有指导和推广价值的,而选拔性的课执教者自是表现出最佳的效果。然而,校本教学研修活动中课堂教学则更多的是研讨性和考察性的课。 “研讨性”的课,是学科组、备课组为了解决问题的课。组内教师通过听课观课发现问题,集体备课,互助合作,研讨交流,进而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内容、形式、手段和策略),并在公开的课堂教学中验证“方案”,形成共识,促进研究的深入和问题的有效解决——真课堂、真问题。 “考察性”的课,是教学研究人员、学校管理人员为了了解教学、教师的课。其听课观课的目的在于全面真实地获取教改实施信息,掌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状态,属于调查研究范畴,其结果是教改实验调整改进意见、提供指导建议等的依据。同时,也是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真课堂、真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真实的课堂。唯有如此,评课议课才是立足于问题解决和实践指导的。反之,就失去了开展“听评观议”活动的价值。 2. “轻”与“重”

2020年整理观课议课心得体会.doc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教研是教学中必要的活动,教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是,很多时候,教研活动都流于了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呢? 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对于教研有以下的看法: 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平时的听课评课中,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这是非常赞成的想。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教研的目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不针对授课教师,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从课堂观察走向实效教研_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本 期 策 划 www.itedu.org.cn 2011●06●13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成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传授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信息素养为主。信息技术教师也逐渐地从兼职走向专职、从业余走向专业、从稚嫩走向成熟。接下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个教研人员的面前。 一、走进课堂观察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现状,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针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我们对青年教师开展的活动重点放在教学设计的评比上,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则主要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2008年,我市举行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笔试和讲评。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教师教学生活中最常见的听课、评课却被我们忽略了。科学地听课、评课,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经的修炼之路。2009年,结合我市开展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率先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本着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理念和“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活动的详细实施方案,组建听评课合作体并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活动的内容和流程。全市共建立跨校学习团队60余个。活动过程中,观察教师与被观察者在组建的听评课合作体平台上,通过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议课三个阶段,对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进行观察,并经过分析、筛选、确定、制表、记录、整理、汇总等步骤,把课堂上的教学片段用数字量化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从课前准备和讨论,到确定课堂中的观察点与评价量表,再到课后议课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 从课堂观察走向实效教研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王晓成 工作流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通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我们找到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找到了提高教研实效的钥匙,也找到了破解课堂评价难题的突破口。 二、课堂观察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 回顾我市举办的课堂观察活动,一路走来,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1.教师专业素质大幅提高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使教师逐步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了明显变化,练就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教师科学地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听课、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课、评课也是一种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合作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具体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提升了学习团队活动的热度 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区域教研优势的有效途径。课堂观察活动紧紧依靠学习团队开展观课、评课、议课和反思活动,在我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型团队建设蔚然成风。 课堂观察活动特别强调在听评课中的合作。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首先,听评课群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合作体。这个合作体当中的

观课议课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全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精神,全面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根据肥教发《全市第二届“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镇教研室要求和我校实际,在全校开展第二届“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活动。经研究决定开展以“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硬,观课议课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为主要内容的大比武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意义 本次活动即是对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次校本培训,也是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检阅和教师个体能力的一次展示,以活动促研究,以活动促规范,以活动促提高,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激发内部活力,进一步浓厚教、学、练氛围,培植典型,打造名师,促进全校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参加人员 1、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报名参加学科必须是本学年所任教学科,否则不予推荐。 2、根据镇教研室要求,报名人员必须参加过第一届五项全能比赛的教师,和我镇首届“陶山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教师。 3、参加人员必须通过我校小学第二届“五项全能”比赛,并择优推荐参加镇、市第二届五项全能比赛。(我镇首届五项全能比赛成绩按10%加记到第二届比武得分中。) 三、“五项全能”大比武主要内容及要求 项目比武主题比武内容要求 第一项教育理论考试 ①课改百问②山东省规范40条③学科 课程标准④学科知识 闭卷考试 所有专任教师参加 第二项课堂教学能力根据所教学科现场讲课 执教年级和课题抽签 确定 第三项观课议课 现场观摩课堂教学或观看课堂教学光 盘,撰写评课稿 限定时间 撰写评课稿 第四项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能力 ①“班班通”设备使用 ②课堂教学课件制作 现场操作演示,介绍班 班通使用。 现场制作指定课件。 第五项科研能力 ①发表文章、获奖论文、课题研究 ②常规资料 ①证书评选 ②量化打分 四、实施步骤: 本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9月8日—11月20日)。学校进行组织发动,在公示栏内张贴本活动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活动实施细则,各级部推荐报名。 第二阶段:全校初选(2012年9月21日—2012年11月10日)。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word.doc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高瑞珍 有幸拜读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评课内容不要表面化。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数学课应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时的方法和效果。数学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慢慢提高。 二、“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三、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

“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方案

“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思想 根据学校教师年龄特点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现状,开展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让全体教师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心态逐渐开放,用新课改精神引领课堂教学,形成常态教学下的看别人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的良性发展环境。 活动目标: 通过此项活动,使各层次、各年龄段的教师都能在参与中得到启悟,实现常态教学下的看别人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课堂的自主研修的教研氛围。 活动设计: 1、确定“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2、活动前对全体教师进行“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培训,让教师领悟活动的宗旨、目的及在观课议课中每一位教师要做到五字法即:听、看、想、记、谈的具体要求及在活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听:一听教师怎样;二听学生怎样 ◆看:一看教师;二看学生;三看师生 ◆想:一想教师;二想学生;三想教学效果 ◆记:一记听课者的执教情况;二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细节;三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德育渗透;四记学生活动的状态;五记对这节课的简要分析。 ◆谈:与个别学生谈话,了解反馈信息。 观课教师要注意的几点: ●不抱有成见,要虚心学习 ●观课前要有准备,制订适当的观课计划 ●观课要有对献课教师的尊重。如:不迟到,不随便进出、不随便议论、不接听手机等。 ●观课后要积极参与交流,写出有价值的观后反思,总结规律,为我所用。 3、上课前三天,上课教师要交教案,根据教案设计,提出观课主题。 活动日程 活动安排:单周三上午第二节课上课课间第三节课议课 日程安排: 4月1日侯秉莲 4月15日张晓光 4月29日曹丽 5月6日王士娟 5月20日谢晓红 6月3日李佳红 6月17日杨阳 6月24日张士龙 各科议课主题: 数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活动中来 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实效性策略研究 思品:如何用有效提问引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开放课堂是基础,开放教研是引领,精细管理是保证。抓住一切校本教研岗位练兵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旋律。

课堂教学之七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第四节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在我们的日常教研中,听课评课是最基本的一种教研方式,这对于促进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前,我们在听课时所关注的都是授课的教师,教师讲的是否口若悬河,是否条理清楚,是否紧扣大纲,是否引人人胜,上课过程是否环环相扣,这些都是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依据。我们评课时都习惯这样说:这节课授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时间安排合理,还有板书合理工整、作业布置合理、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等。表面看来听课者课上听得挺认真,评课教师评得也挺负责任,但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主要参与者——学生只字没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学生的学引入我们的研究呢?那就是进行“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①。它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二、课堂观察框架② (一)“4568”,即4维度5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教师可以从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进行观察,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1.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2.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 3.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例如,如果确定从学生学习的“准备”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2)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 (4)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5)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再如,如果确定从“倾听”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 (1)有多少学生(不)倾听老师的讲课? (2)倾听多少时间? (3)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4)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5)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最新观课议课心得体会68661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李华丽 教研是教学中必要的活动,教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是,很多时候,教研活动都流于了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呢? 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对于教研有以下的看法: 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平时的听课评课中,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

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这是非常赞成的想。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教研的目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不针对授课教师,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篇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篇 景东县民族小学唐萍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 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 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

观课议课总结

观课议课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听课评课活动”总结为了有效地推广“听课评课”活动经验,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评课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教研组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组,参与活动的包括课题组成员共有300人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的听课评课与以前相比,更注重“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对话”,教研活动更有效、和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听课评课”一改以往那种听课评课“只说好处不说不足”的老套,从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大家畅所欲言对本堂公开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听课者对“教师教学(包括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和“学生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观察,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评课,气氛热烈、民主、和谐,使献课者和听课者都在反思中有收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专家引领 为了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老套,我校结合课题研究,率先在课题组内试行听课评课活动,两个学期开展了4次活动,每次活动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从内容和形式上已形成了一种适合我校的听课评

课模式。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创新的教研模式并亲临听课评课现场指导,在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本次活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分教研组推行听课评课活动,让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更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中来,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观察,态度端正 以往的教师听课多数是带着“糊任务”的态度,一般很放松,甚至还有在听课时做自己的事情,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带着观察任务: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做好了评课前的有效准备。 三、课后评课,民主和谐 传统的评课一般大家都侧重“多说优点少说不足”,而这次评课则是围绕听课后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强调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达成共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如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等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整个评课过程气氛民主、热烈、和谐,没有专家评课时的那种一言堂。真正体现了听课评课的三大特点:“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交流”,使献课者听课者都有收获,有进步。 四、书写心得,广泛交流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结束后,就等于“万事大吉”,不再有什么心得或反思。而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所有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网络在线交流:一是将所有听课评课活动课例和评课过程的全程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方便大家再学习;二

《走向更加专业观课议课》培训心得体会

《走向更加专业观课议课》培训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帮大家的《走向更加专业观课议课》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过教培院的吴益平的老师讲的《走向更加专业的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以往听课,我习惯坐在后面,把重点放在记录上,上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提问等方面,一节课下来我总是不停地在记录,也没有时间抬头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听课时应该坐到学生中间去,不要只记录老师的表现,教学设计流程。主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把某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因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要关注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反应。这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深入程度,

也反映出教学活动的组织的有效性,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真反映。 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更让我不知所措的是评课,老感觉没有话说,不知道应该怎样评?那么 ___让自己能象其他教师一样侃侃而谈呢?那就要象陈教授所讲的,在观课之前要对本课教学内容、重点,以及教师教学努力方向有所了解,使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有方向。在听课的同时,还要把自己随时想到的问题马上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字,记得越是及时越是好。等到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了。这样的观课议课也能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 ___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上好以后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开展有效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有效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河津市教研室米文革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多年了,除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形式的出现,课堂教学总体的变化仍不是很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还没有形成,教师还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课堂还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这一切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实现,而日常的学校教研活动正是我们一项必做的功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传统的以听评课为主的研究方式并没有收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教研文化,使教研变得更有实效? 一、传统听、评课教研现状及反思 现在我们的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教研活动,其主要方式就是听课评课。教研室或教务处周前公开讲课时间和教师,要求教师们到时去参加听课活动,有时候还要请教研员去参加。讲课的教师往往会做精心的准备,听课的学生提前也做了安排,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一大片。讲完课之后是评课,先由讲课老师简单说课,然后组织者再挑选几名骨干教师评课,大致是优点多多,建议几条,最后由教研员总结,一次教研活动就算结束了。 那么我们要问:这样的听评课活动能否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老师们能得到哪些收获? 首先,组织者和参与者(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对听评课活动的目的和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一节课,这就造成了主题不集中,讨论不深入,对教师的帮助不是很大。其次,听课老师的课堂观还没有变化,课堂上眼光依然死死盯住老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不能深入透视课堂,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学生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再次,评课老师和授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没有形成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 一线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实践,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只有研究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才算有用。因此,我们从“用”—“听”—“议”—“观”的思路,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观念体系:读懂课堂(观课)——有效交流和讨论(议课)——对未来行为思考(计划)——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 二、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1、从听课到观课 平常的“听课”只是听教师讲或者是师生问答,我们发现,“听”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主角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方式正从讲授为主向多种方式并

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这些年来,我一直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演讲活动,并多次进行了听课评课,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中。在今年暑假里我初次读这本书时,什么有效观课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听课与评课吧,通过这段时间学习陈大伟老师的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对有效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

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

目前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目前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听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听课随意,讲小话;坐在最后面,远离学生;二是仅听教师讲了什么,不注意观察学生;三是仅听教学表面的东西,注重授课形式不注重内容 2、评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只听课、不评议。一些学校组织教师听课,却是只听课不评议。二是听课评议成了表扬奉承大会,要么碍于情面。要么担心对自己不利。三是跟着领导意思走,有领导在场时,让领导先发言,领导说好,大家都跟着说好,领导说不好,大家也都跟着说不好。 总之,听课评课过于关注教师,而忽视学生;过于关注教师的课好不好,而忽视教师教学一些共同问题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而忽视拓展研究;过于着眼当事教师,而忽视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观、议课与听、评课的区别: 观课与听课比较:①“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 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②“听” 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③“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强。④“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等。 评课与议课比较:①“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②“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 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③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④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三、如何进行观、议课: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 案例;“议”是随机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含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问题和困惑是教学案例的核心要素。 有效观课是选取教学案例,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一)观课的基本要求: 1、观课要用心灵感悟课堂 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收集课堂信息,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所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在观课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捕捉鲜活的教学案例。 2、观课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要把观课的凳子从教室后边移到前边、中间,深 入学生中间,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只有这样,观课教师才能直接了解和观察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