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精品

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精品

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精品
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精品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影响臭氧浓度分布的因素

影响臭氧浓度分布的因素 江苏张付民 关键词:空气动力作用,CFCs,三水硝酸,吸附和化学催化作用,极地涡旋 论点摘要:太阳紫外辐射的强弱和季节变化是影响平流层大气中臭氧浓度高低变化的主导 因素。 人类排放的氯氟烃气体化合物导致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总体减少。 大气环流调节了高低纬间的臭氧浓度趋于均衡。 空气动力作用使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明显减小。 正文:不同高度或区域的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是不同的。影响臭氧浓度大小的因素很多, 如太阳辐射,空气动力作用,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CFCs),极地上空三水 硝酸的吸附和化学催化作用等等。两个或多因个素叠加在一起,使一些区域空气中臭氧的 浓度大幅度降低,出现“臭氧空洞”。 限于阅读主体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本文简要说明上述因素对臭氧浓度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臭氧浓度大小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因为臭氧的生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在大气平流层,空气得到的太阳紫外辐射较多,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邻近的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臭氧受强烈紫外辐射分解成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或与活泼的氧原子作用形成两个氧分子。上述的生成与分解过程维持着微妙又脆弱的平衡。向高层大气去,太阳紫外辐射更强,物质以原子状态存在;向低层大气去,太阳紫外辐射很弱,氧分子不能分解成为氧原子。所以高层大气和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浓度极低。在平流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的强弱决定臭氧量的多少。太阳黑子活动峰年时,紫外辐射强度大,臭氧量增加,有人认为多3%。 太阳紫外辐射强度大致随地球纬度的增设而减弱,赤道获得强度最大,两极最小。仅仅考虑太阳紫外辐射因素,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应随地球纬度的增设而减弱。 但是,事实情况是两极地区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远远大于赤道。 二.大气动力作用对臭氧浓度大小的影响。(季节)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资料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着地面。 (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地面辐射:当地地方时为12点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1点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大气温度: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2点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因此气温最低值总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的原因,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 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向各纬递减。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和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同一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热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热高冷低”。 (4)7月份,世界值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二、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2) 气温的日变化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有规律的日变化引起的,同时也受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化学检测法 1.化学检测法 1.1 碘量法 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 3 )与碘化钾(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 2 )。臭氧还原为氧气。反应式为:O 3 + 2KI + H 2 O → O 2 + I 2 + 2KOH 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反应式为: I 2 + 2Na 2 S 2 O 3 → 2NaI + NaS 4 O 6 两反应式建立起O 3 反应量与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1molO 3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C O3 计算式为: C O3 =40x3x1000/1000 (mg/L ) 式中: C O3 ——臭氧浓度,mg/L ;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ml ;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mol/L ;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CJ/T3028.2 — 94 。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 1%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为保证测定精度,NaS 2 O 3 配为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V 0 代表采水量,取1000ml 。NaS 2 O 3 浓度为0.10mol/L 。 碘量法优点为显色直观。不需要贵重仪器。缺点是易受其氧化剂如NO 、CI 2 等物质的干扰,在重要检测时应减除其它氧化物质的影响。 1.2 比色法 比色法是根据臭氧与不同化学试剂的显色或脱色反应程度来确定臭氧浓度的方法。按比色手段分为人工色样比色与光度计色 . 此法多用于检测水溶解臭氧浓度 . 国内检测瓶装水臭氧溶解浓度有使用碘化钾、邻联甲胺等比色液的。其方式是利用检测样品显色液管相比较,确定测样臭氧溶解度值(0.05~0.08mg/L ), 要求精确的,则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国外利用此法做成仪器,配制标准工具与药品作为现场抽检使用,很方便。如美国HACH 公司、日本荏原公司的DPD (二己基对苯二胺)比色盘,范围为0.05~2mg/L 。美国HACH 公司微型比色仪,利用靛蓝染料脱色反应。在600nm 波长比色,0.05~0.75nm/L 浓度数字显示,精度± 0.01nm/L 。受其它氧化剂干扰少。 1.3 检测管 将臭氧氧化可变化试剂浸渍在载体上,作为反应剂封装在标准内径的玻璃管内做成测管,使用时将检测管两端切断,把抽气器接到检测管出气端吸取定量臭氧气体,臭氧浓度与检测管内反应剂柱变色长度成正比,通过刻度值读取浓度值。 德国、日本和我国都生产臭氧检测管,浓度范围分为高(1000ppm )、中(10ppm )、低(3ppm )

国家卫生部对臭氧安全浓度的规定

国家卫生部对臭氧安全浓度的规定 2013-04-17 13:39:46 臭氧是无毒安全气体,在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臭氧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为此, 臭氧协会制定安全卫生标准:(1ppm=1毫克/立方米) 国际臭氧协会:0.1ppm,接触10小时 美国:0.1ppm,接触8小时 德、法、日等国:0.1ppm,接触10小时 中国:0.15ppm,接触8小时 其浓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可视为基准点。 臭氧浓度在0.02ppm时,嗅觉敏捷的人便可觉察,称为感觉临界值,浓度在0.15ppm时为嗅觉临界值,一般人都能嗅出,也是卫生标准点。当浓度达到 1-10ppm时,称为刺激范围,10ppm以上时为中毒值。 人们对臭氧的感知浓度仅是0.02~0.04ppm,与安全浓度还有一定间隔。在室内利用臭氧净化空气,闻到臭氧味时基本上已达到消毒的作用。大约在 0.02ppm时就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雷雨之后空气中的清爽感就是由于雷电产生的大量臭氧和负离子的原因。一些科学家断定,若自然界没有臭氧,人类会遭受很多额外的灾害,所以对臭氧的评价是“天赐的净化剂”。从臭氧的“发现”至今世界上无一例因臭氧中毒死亡事故发生。 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臭氧安全浓度为0.1ppm,工业卫生标准为0.15ppm,劳动保护部门规定在安全浓度下允许工作不超过10小时。然而,人们能闻到的臭氧浓度一般为0.02ppm,离安全浓度还相差甚远。由于臭氧有强烈刺激性,人们在感到不适时早已避开,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中毒现象。

臭氧是一种不稳定的气体,它的半衰期只有三十分钟左右,不需要刻意去消除它,在常温下,它最多也就存在三十分钟左右,之后还原成氧气. 如果非要去消除它的话,分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空气流动,冲淡臭氧浓度,最后达到消除.二是加温,当温度达到60摄氏度左右时,臭氧会迅速还原成氧气.三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释放其它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中和臭氧.(比较麻烦,成本也高,不值得提倡). 臭氧气体的有味,草鲜味.人对臭氧的感知浓度为 0.02-0.04PPM,而美国标准中注明当臭氧浓度为0.1PPM的安全浓度时,允许连续直接接触10小时.

MODIS 地表温度 反演原理 时空变化规律

MODIS论文:基于MODIS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年内时空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比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这些例子所涉及的温度都是指气温,而气温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热源为地球表面,所以,地温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必要。地表温度综合了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结果,精确地测定地表温度,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灾害监测及资源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本地接收的MODIS HDF格式原始影像数据,进行去条带、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工作。在ENVI软件支持下采用idl语言编写局地地温劈窗算法,计算每幅影像每个像元的地表温度分布。原始影像为全景影像,为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裁剪,按照研究区的具体范围边界,给定一个研究区的掩膜,按照该掩膜的尺寸进行数据裁切。将裁剪后的结果转换成点阵图,选择出大于200K的值,其它的值为无效值。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插值,将1km分辨率插值重采样成100m×100m,对于已经裁剪好的栅格数据做统计分析。与NASA网站上公布的同期数据产品进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计算出每天的地温数据,将每日的地温影像进行旬、月的合成,结合研究区域分析地温的时空演...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a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much more people began to concern their ambient temperature changes, such as: greenhouse effect, urban heat island and so on. The temperature involved in these examples is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most direct and important heat source of the air temperature is the Earth’s surface, so the study 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became necessar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ombines the matter and energy e... 【关键词】MODIS 地表温度反演原理时空变化规律 【英文关键词】MODI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theory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基于MODIS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年内时空特征研究摘要4-5Abstract5-6 1 引言9-13 1.1 地表温度9 1.1.1 概念9 1.1.2 应用领域9 1.2 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9-12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1.2.2 研究方法10-11 1.2.3 论文结构 11-1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13-17 2.1 研究区概况13-14 2.1.1 地势与地貌13 2.1.2 水系与流域13-14 2.2 技术路线 14-15 2.3 数据源15-17 2.3.1 遥感数据及其参数 15-16 2.3.2 辅助数据16-17 3 地表温度反演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臭氧浓度与作用

臭氧浓度与作用 根据清华大学编的《臭氧技术应用文集》一书,将有关臭氧应用浓度按安全浓度空气、应用浓度、水中应用浓度、环境浓度及感知浓度,分类摘录,以便在应用中查找。 [安全浓度] ★人们允许接触的臭氧浓度不大于0.2mg/m3 。 ★臭氧工业卫生标准: 国际臭氧协会:0.1 ppm,接触10小时 美国:0.1 ppm,接触8小时 德、法、日本:0.1 ppm 中国:0.15ppm ★家用臭氧消毒柜外臭氧泄漏量不得超过0.2mg/m3 (指1.5米以外),消毒一个周期后残留浓度不得大于0.2mg/m3。 ★动物试验表明,臭氧毒性的起点浓度为0.3ppm,而人对空气中臭氧可嗅知的浓度为0.02~0.04ppm,根据臭氧对肺功能毒性的试验结果,提出1.5~2.0ppm为臭氧允许浓度的上限。卫生部规定臭氧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 [空气应用浓度] ★作为空气除味与杀菌,要求臭氧浓度较低,如0.5ppm(1mg/m3),而物品表面消毒(杀灭微生物和去除化学污染)则要求提高几十倍的臭氧浓度。 ★空气应用具氧浓度在1mg/m3~10mg/m3之间。 ★温度低,湿度大则杀灭效果好,尤其是湿度,相对湿度小于45%,臭氧对空气中悬浮微生物几乎没有杀灭作用。在60%时才逐渐增强,在95%时达到最大值。 ★用臭氧消毒食品加工车间,0.5~1.0ppm即可杀灭空气中的80%的自然菌。 ★冷库消毒要求臭氧浓度6~10ppm,停机后封库24小时以上细菌杀灭率90%左右,霉菌杀灭率80%左右。 ★在水果贮藏期间,可用2~3ppm的臭氧可使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贮藏期可延长一倍。 [水中应用浓度] ★水应用中臭氧溶解度在0.1mg/L~10mg/L之间。低值作为水消毒净化要求的最低浓度,高值作为“臭氧水消毒剂”可达到的浓度值。 ★自来水臭氧睁化,国际常规标准为0.4mg/L的溶解度值,保持4分钟,即CT值为1.6。 ★水中余臭氧浓度保持在0.1~0.5mg/L作用5~10min可达消毒目的。 ★臭氧水消毒灭菌是急速的,消毒作用在瞬间发生。清水中臭氧浓度一旦达,在0.5~1分钟内就杀死细菌,在浓度达4mg/L,在1分钟内乙肝病毒灭活率为100%。 ★Herbold报道:20℃条件下,水中臭氧浓度达0.43mg/L时,可将大肠杆菌100%杀灭,10℃时仅需0.36mg/L 即可全部杀灭。 ★臭氧浓度为0.25~38mg/L时,仅需几秒或几分钟完全灭活甲型肝炎病毒(HA V) ★矿泉水中臭氧溶解度在0.4~0.5mg/L时,即可满足杀菌保质要求。合理的臭氧投放量为1.5~2.0mg/L。★瓶装水处理应达0.3~0.5mg/L的臭氧溶解度值,要求投加臭氧应满足1m3水2gO3的发生量。根据实践 经验,臭氧发生浓度高于8mg/L时容易达到浓度。4.1臭氧的杀菌特点[12] 臭氧处理生活饮用水,其主要的目的为消毒并降低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亚硝酸盐、悬浮固体及脱色,已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HJ 504-2009)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前准备 1、试剂 (1)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 KBrO3)=0.100 0 mol/L]准确称取1.391 8 g 溴化钾(优级纯,180℃烘 2 h),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010 0 mol/L]吸取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1000 mol/L]。(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准确稀释 20 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ρ =2.0 g/L]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 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

(7)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 mol/L]称取6.8 g磷酸二氢钾(KH2PO4)、7.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 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IDS 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24 h后标定。此溶液在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 16℃±1℃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 16℃±1℃暗处放置35 min±1.0 min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ml淀粉指示剂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体积[注2]。注1:达到平衡的时间与温差有关,可以预先用相同体积的水代替溶液,加入碘量瓶中,放入温度计观察达到平衡(HJ 504—2009)所需要的时间。 注2:平行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 0.10 ml。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ρ(μg/ml)计算: ρ =(C?V?-C?V?/V)×12.00×1000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查询1970-2008年广西省的降水资料,对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展开论述。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广西降水分布地域性较为明显,而且各个季节的变化对其降水的分布及情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中对广西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展开分析,对气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属于广西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若持续降水且降水量过大,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灾害,包括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塌陷等方面,甚至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因此,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了解广西省的降水分布特点,从而及时对天气现象开展预测,以便在出现超大降水的情况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所带来的危害。 1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中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为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主要以常规化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 1.1年、月际变化特征 经过查阅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得知,近十几年来,广西多数地方出现强降水情况,而且强降水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中,1994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多,共120d,占该年的降水量的32.7%;而1989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少,是近十几年来最少的,共61d,占该年的降水量16.7%,其强降水日数仅为1994年的一半。 此外,结合强降水日数与相应年际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广西省全年都可以出现强降水天气,其实际降水强度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也各不相同。而且其强降水的月际分布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峰值一般在6月份出现,降水量为16.8d;并于8月份出现第二峰,第二峰并没有第一峰的特征明显,主要为15.6d。在一年之中,广西省一般主要在5-8月份出现强降水情况,其强降水日数占据全年日数的70%左右,尤其是六月份的时候。通过查询资料还发现,强降水过程日数逐月分布呈现单峰型特征,尤其以6月份的强降水日数最多,为4.66d,而在汛期,即4-9月期间出现强降水过程日数占据全年强降水日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1.2降水日变化特征 由于白昼和夜间热力条件的差异,暴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等差值线总趋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即夜间暴雨频数的由桂西北地区向桂西南地区逐渐减少,桂西北的夜间暴雨比白天高出5~7次。以频次差值最大的凌云和岑溪两个测站作代表,分析桂西北和桂东南昼间和夜间暴雨的逐月变化的情况。在白天时段,两个测站的暴雨频次逐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别:从数量上看,无论在那一月份,陆川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穆迪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PM2.5。首先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PM 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PM2.5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1-1 PM2.5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1.3.2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臭氧浓度测定与发生器臭氧产量计算

臭氧浓度测定与发生器臭氧产量计算 臭氧作为用物理方法产生的化学消毒剂,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在医疗卫生、食品、水处理行业作为杀菌消毒剂,臭氧具有高效、广谱、无残余污染及应用方便变的优点,获得广泛应用。 臭氧浓度和产量是发生装置——臭氧发生器的重要技术指标。在应用中,臭氧浓度是保证消毒效果的直接参数。因此,臭氧浓度测定对于消毒器械的监督检测与实际消毒杀菌应用都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一、臭氧浓度的分类与单位 目前臭氧浓度检测分为臭氧源浓度、空气应用浓度、水溶臭氧浓度与环境臭氧浓度四类,浓度值差别很大。 臭氧源浓度最高。作为水处理应用的标准发生器多在10mg/L(10g/m3)以上,目前使用氧气源的最高臭氧浓度已达到300mg/L。国际通行用体积百分比浓度标称臭氧源浓度,如空气源为1-2%,氧气源为2-4%。1%空气臭氧浓度为12.9mg/L,1%氧气臭氧浓度为14.3mg/L。 空气净化处理应用的“开式”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较低,一般在100mg/m3以下。 空气应用臭氧浓度在1mg/m3-10mg/m3之间。卫生消毒界习惯用ppm作单位,即体积百万分之一浓度。对于空气中的臭氧,1ppm=2.14mg/m3,一般取为1ppm=2mg/m3。水溶解臭氧,则1ppm=1mg/L。 水应用中臭氧溶解浓度在0.1mg/L-10mg/L之间。低值作为水消毒净化要求的最低浓度,高值是作为“臭氧水消毒剂”可达到浓度值。 环境臭氧浓度值最低。按GB3095-82规定,一、二、三级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为 0.12/0.16/0.20mg/m3。卫生部规定我国臭氧工业卫生标准为0.30mg/m3。 二、臭氧浓度测定方法 臭氧应用一百年来,发展了化学法、光学法、电化学法,热化学法等多种臭氧检测技术,研制推广了多种检测仪器和装置。根据浓度范围、要求精度与应用领域,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常用方法与仪器、装置介绍如下。 (一)、化学法 1、碘量法

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

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1%,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令人感到窒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约有7万一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变的有500余种。据研究证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当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有害废物的转移常常会演变成国际交往的政治事件。发达国家非法向海洋和发展中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导致接受地的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 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G.1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 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5437 《环境质量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2 原理 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G.1.3 测定范围 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0.030~1.200 mg/m3。 G.1.4 仪器 G.1.4.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G.1.4.3 空气采样器。 G.1.4.4 分光光度计。 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 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10cm,两端内径为6mm,双球直径为15mm。 G.1.5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1000mol/L:称取1.3918g溴酸钾(优级纯,180℃烘2h )溶解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2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0.0050mol/L: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20倍。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2828354.html, G.1.5.5 硫酸溶液:(1+6)(V/V)。 G.1.5.6 淀粉指示剂溶液,2.0g/L :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煮沸至溶液澄清。 G.1.5.7 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mol/L:称取6.8g磷酸二氢钾(KH2PO4)和7.1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解于水,稀释至1000mL。 G.1.5.8 靛蓝二磺酸钠(C6H18O8S2Na2 简称IDS),分析纯。 G.1.5.9 IDS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IDS),溶解于水,移入5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24h后标定。此溶液于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两周。标定方法:吸取20.00mL IDS标准贮备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20.00mL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再加入50mL水,盖好瓶塞,放入16℃±1℃水浴或保温瓶中,至溶液温度与水温平衡时, 42 加入5.0mL(1+6)硫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混匀并开始计时,在16℃±1℃水浴中,于暗处放置35min±1min。加入1.0g碘化钾(KI)立即盖好瓶塞摇匀至完全溶解,在暗处放置5min

臭氧浓度计算

臭氧浓度计算 臭氧设备选型公式: (1)房间体积x浓度X1.1(风管体积的经验系数)/0.4208(臭氧衰减系数)/0.8(新风损耗) /1000 (2)(房间体积+风柜风量X0.1)x臭氧浓度/0.2 30万级C=2.55PPm ,5mg/m3、10万级C=5PPm ,10mg/m3、1万级 C=15PPm ,30mg/m3、100级C=20PPm ,40mg/m3、 设:V1为洁净区空间体积,V2为HVAC系统空间体积,V3为保持洁净区正压所补充的新风对臭氧造成的损失 则灭菌空间的总体积(V)计算为:V=V1+V2+V3 V3的确定:根据实践,归纳出较为可靠的经验公式如下: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m3/h*25%(常规新风更换率)×10-20%(保持洁净区正压补充的新风量)×39%(应用臭氧时臭氧半衰期的预算值),即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 ×1~2%。 臭氧发生器的选择:先按臭氧灭菌的效率,即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确定臭氧灭菌的浓度(C):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2~4ppm;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落,浓度为10~15ppm(臭氧灭菌浓度参考《消毒技术规范》)。臭氧的自然半衰期(S),参比状态下为23min左右,一个小时的衰退率为61%。设计:应用臭氧灭菌60min时达到要求浓度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1~1.5小时),即可得到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体表面沉降菌落彻底杀灭的作用,达到化学熏蒸大消毒的效果。 例:灭菌空间总体积(V)为1000m3,灭菌要求为替代化学熏蒸大消毒,对设备和建筑物体表面沉降菌落进行灭菌。按照上述要求空气中臭氧浓度(C)应达到10ppm以上(在工作状态下,折算为19.63mg/m3),臭氧发生器工作一小时后臭氧自然衰退率(S)为61%,需选择机器的臭氧发生量g/h(W):W=CV/(1-S)=19.63×1000/(1-61%)≈50.33(g/h)

臭氧环境浓度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质量分级编辑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二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GB编辑 4.2 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一、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见表14.3 本标准自2016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实施。基本项目(表1)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他项目(表2) 即0.123ppm~0.155ppm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 4.4 在全国实施本标准之前,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区提前实施本标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地域范围、时间等)另行公告;各省级人民政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提前实施本标准。(美国标准为0.06~0.07ppm) 臭氧测量上限(ppm)=臭氧浓度限值(μg/m3)÷1000÷每立方米空气质量(1.293kg)即0.123ppm~0.155ppm

臭氧浓度运用参考 —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 臭氧运用—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 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1ppm=2.14mg/m3) 用途种类浓度ppm 每m3每小时臭氧量 mg/h 使用方法 消毒 医用器具20 50-100 20ppm消毒时间60min(国标 YY0215.2-95) 冷库6-10 15-25 根据库容和污染程度连续开机,主要杀 灭霉菌 食品车间 1.0-1.5 2.5-3.5 每天班后开机送O3气体 病房、手术室10-2025-50 需要消毒时开机,按标准检查细菌总数工作服消毒10-20 25-50 相对湿度90%左右,衣服用衣架挂起 防毒保鲜 一般场所1-2 2.5-5 定期开机鸡蛋2-2.5 5-5.5 间断供给O3气体,每天开机2-3次香蕉 2.5-3.5 5.5-8 苹果 2.0 5 叶绿素少的蔬菜 1.5-1 3.5-2.5 鱼、干酪0.5-1 1.5-2.5 除臭净化 停尸房 3 7 有臭味即开机除臭鱼类加工厂 3 7 污染气体进入处理管道,在管道内投入 O3气体氧化除臭。如车间内异味严重,应 在车间进风口投加O3气体,以嗅不到O3 气体为宜。 屠宰车间2-3 5-7 脂肪酸类工厂10 25 橡胶厂3-10 7-25 垃圾废物处理10 25 污水处理厂1-2 2.5-5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臭氧技术及应用》 使用臭氧时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