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语上——12、13课

三年级语上——12、13课

三年级语上——12、13课
三年级语上——12、13课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读一读,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振.动(zhan zhang)掠.过(lüa nüa)音乐厅.(tīng tīn)歌韵.(rùn yùn)手臂.(bai bì)绽.开(zhàn dìng)

歌吟.(yíng yín)叮咛.(níng nín)辽阔.(ku? k?)

2、词语搭配巧连线。

一排排秋风抖抖白云

一片片大雁撒下手臂

一阵阵叶子追上叮咛

一滴滴谷粒振动音乐厅

一颗颗小花掠过翅膀

一朵朵汗水走进田野

3、读诗歌片段,完成练习。

听听,听听,

秋的声音,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蟋蟀振动翅膀,

“刷刷”,“嚁嚁”,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1)这两小节写的是秋天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2)把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抄下来,再补充两个描写声音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完整。

例: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妈妈,再见了!我要离开您的枝头,化为泥土与您相依。”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片丰收的歌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花钟

1、读一读,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暮.色(mù m?)吻.合(w?n wěn)干燥.(zào zhào)

花蕾.(l?i lěi)怒.放(nù lù)淡雅.(yá yǎ)

2、拼一拼,写生字。

yàn kūn bō sū xǐng

()丽()虫传()()

shìmang zhìjiāo nan

()应()中大()()

3、选字组词。

拔拨点()()河()苗助长

娇骄()气()惯()傲自满

至致()敬甚()无微不()

燥躁急()干()无比()热

4、课文中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找一找,再填一填。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法官判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午时花开花的时间是下午三点。()

(2)夜来香在晚上八点才开放。()

(3)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总是在晚上九点左右开花。()(4)《花钟》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钟

夏天,天亮得早,我起得也早。

我听见虫儿在草丛里高声史记鸣叫。露水很重。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把那些牵牛花比作彩色的小喇叭。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小喇叭,它们每天清晨,朝着东方,播放着第一场昆虫音乐会。我想那绿色的蔓条儿,该是电线了。

当我绕湖一周,又爬上那座小山坡。大约六点钟,我看见蒲公英也展开了它金黄的花冠。远远望去,好像满山坡都是点点阳光在闪烁,每天都是这样。我提醒自己,该回家了;吃过早饭,就去上学。

我知道,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锻炼;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就该回家吃早饭了。我从来没有迟到过。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时开放着。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

(1)题目《花钟》的意思是()

A.花儿很漂亮,形状像钟一样。

B.牵牛花和蒲公英分别按一定时间开放。

C.每种花开放的时间都是一定的,可以像钟一样告诉我们时间。(2)“我从来没有迟到过”的原因是

A.我按时出去做早操。

B.我本来就是个遵守时间的孩子。

C.我利用牵牛花、蒲公英定时开放的特点,准时做该做的事。(3)理解画“——”句子填空。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_______比作小喇叭,把蔓条儿比作

________,多么生动、形象呀!

(4)读画“~~”句子填空。

这句话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花比作__________。多么奇特的联想啊!我也来试着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在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鸣惊人》教案

13 一鸣惊人 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并范读:一yī 鸣惊人)一起响亮大声地齐读课题。 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你找到了,请你来读这句话。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么多同学听懂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个词?变化真大!真令人吃惊!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齐国的君主齐威王很聪明,却很贪玩,不管国家大事。大臣们都很担心这样下去国家会灭亡,可是又不敢劝齐威王。一个叫淳于髡的人知道后,想了个办法来劝告齐威王。他说:“一只大鸟住在宫里,不飞也不叫,只会享乐,您猜这是什么鸟呢?”齐威王很聪明,马上就猜到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他很不服气,说:“这只大鸟,它如果飞的话,就会冲到天上去。”“它如果鸣叫的话,肯定会惊动众人,你等着看吧!”齐威王说。从此以后,齐威王开始努力打理国家大事,把国家打理得很好。周围的国家都不敢欺负齐国,还纷纷跑来和齐国做朋友。)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 g uójūn dàchén zhūhóu fānùguózhèng 国君大臣诸侯发怒国政 g uān lìzhōng xīn qīn fàn lüèduóchéng fá 官吏忠心侵犯掠夺惩罚

yǐn jiǔqǔlènéng yán shàn biàn 饮酒取乐能言善辩 z hèn chìfēi xiáng huǎng rán dàwù 振翅飞翔恍然大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 不闻不问:既不听也不问,形容漠不关心。 诸侯:古时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进犯:指敌军向某处侵犯。 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劝谏:用委婉的语言规劝,多用来指臣下对皇上。 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谋略:计谋策略。 隐语: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一种隐晦的语言。 饶有兴趣: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栖息:有止息、隐居、暂住之意,另有寄居之所之意。 庭院: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常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连用,原指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但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尽忠: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 朝气蓬勃: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诸侯国: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可世袭的侯爵爵位。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 震惊:令人震动而惊异;震撼惊骇。 掠夺:凭借暴力抢劫、强取货物(如在战争中)。 濒于灭亡:面临灭亡。 3.归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的字:饮候振恍悟政侵掠 上下结构的字:君怒善忠吏 单一结构的字:臣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犯”,左右结构,反犬旁的弯钩不宜太弯,撇画长短、方向有别。左高右低。 “通”,半包围结构。内部偏右上些,但不能远离外框。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横撇下面的点。 “庭”,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有可向右伸展的笔画,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向右伸展,这样能使字的重心平稳,左右平衡。其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偏右,字的外形大致成梯形。 “夺”,书写时要突出撇捺,左右开张,下边零件要紧聚翼下。 四朗读全文 1.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巩固生字、新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3一鸣惊人语文S版

第 1 页 13 一鸣惊人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在()夕恍()()悟()()蓬勃 ()()惊人饮酒()()()()善辩 1.表示一下子明白了的词语是()。 2.可以形容国家的状况的成语是()和()。 3.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的成语是 ()。 4.与“茅塞顿开”这个词语的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里。 不但……而且……既……也…… 跟我学“不但……而且……”后面句子的意思要比前面句子的意思在意义上进一层。 如:诸侯国都很震惊,不但 ..把原先掠夺的土地和 ..不敢再来侵犯,而且 城池都归还给了齐国。 “既……也……”则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存在,前后两个句子,平行并 列、程度相当。如:它既.不振翅高飞,也.不引颈高歌。 1.淳于髡()能言善辩,()富于谋略。 2.齐威王()不生气,()没高兴。

五、课文回顾。 1.课文是根据《史记》相关内容改编的。 () 2.淳于髡是一个尽忠尽责的大臣。 () 3.齐威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劝谏,对尽职尽责的官员给予奖励,腐败无能的加以惩罚。() 4.淳于髡用隐喻的方式对齐威王进行了劝谏。 () 5.《一鸣惊人》是一篇以事喻理(借事说理)的文章。 () zhàn ɡuójūn chén 探究应用饮.酒作乐 yǐn rěn 触怒. nù nǔ善.于 sàn shàn 恍然大悟. wù yǔ官吏 shǐ lì掠.夺 lüèlüě chénɡ chítínɡ yuàn jìn zhōnɡ 第 2 页六、课内阅读。 第 3 页有一个名字叫淳于髡的官员,(),而且富裕谋略。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3.一鸣惊人|语文S版(含答案)

13 一鸣惊人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 )在( )夕 恍( )( )悟 ( )( )蓬勃 ( )( )惊人 饮酒( )( ) ( )( )善辩 1.表示一下子明白了的词语是( )。 2.可以形容国家的状况的成语是( )和( )。 3.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的成语是( )。 4. 与“茅塞顿开”这个词语的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 )”里。 不但……而且…… 既……也…… 跟我学 “不但……而且……”后面句子的意思要比前面句子的意思在意义上进一层。 如:诸侯国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而且.. 把原先掠夺的土地和城池都归还给了齐国。 “既……也……”则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存在,前后两个句子,平行并 列、程度相当。如:它既.不振翅高飞,也. 不引颈高歌。 1.淳于髡( )能言善辩,( )富于谋略。 2.齐威王( )不生气,( )没高兴。 五、课文回顾。 zh àn ɡu ó j ūn ch én 饮. 酒作乐 y ǐn r ěn 触 怒. n ù n ǔ 善.于 sàn shàn 恍然大悟. w ù y ǔ 官吏 sh ǐ l ì 掠.夺 lüè lüě ch én ɡ ch í t ín ɡ yu àn j ìn zh ōn ɡ

1.课文是根据《史记》相关内容改编的。 ( ) 2.淳于髡是一个尽忠尽责的大臣。 ( ) 3.齐威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劝谏,对尽职尽责的官员给予奖励,腐败无能的加以惩罚。 ( ) 4.淳于髡用隐喻的方式对齐威王进行了劝谏。 ( ) 5.《一鸣惊人》是一篇以事喻理(借事说理)的文章。 ( ) 六、课内阅读。 有一个名字叫淳于髡的官员,( ),而且富裕谋略。他知道齐威王喜 欢隐语,便心生一计,打算找个机会进谏。 一天,他见到了齐威王,便上前说:“大王,最近臣听说了一件怪事,特地来 说给大王听!” 齐威王听了,( )地说:“好,请说给我听听!” 淳于髡说:“齐国有只大鸟,栖息在王宫的庭院中整整三年了。可是它既不振 翅飞翔,也不引颈啼鸣。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 齐威王是一个聪明的人,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微微一笑,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哇!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它不鸣则已,( )!” 1.把下面的成语填在选段中合适的“( )”里,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写一句话。 一鸣惊人 饶有兴趣 能言善辩 2.画线句子中包含一个成语,它是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3.淳于髡和齐威王所说的“鸟”指的是 。 4.①淳于髡心生一计,这一计是什么计?②这个计谋好不好?为什么? ① ② 探究应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17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些古诗都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波澜壮阔的情景、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诗中用词精准,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描绘了四幅壮丽的画面。首句借山势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次句写水波回旋,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大意是: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通过描写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赞美了西湖美景。诗歌前两句写景,写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以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写出了湖山的神韵,既赋予西湖的美以生命,又隽永别致。作者认为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独具神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一鸣惊人 语文S版

《一鸣惊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朝读经典学生读本。“一鸣惊人”是五年级第六单元“楚史纪”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明白“一鸣惊人”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理解“一鸣惊人”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鸣惊人”故事的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板题,读题,解题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理解课题“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三、整体读文,把握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文,随机点评。 3、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再指名读文,要求读出文章节奏。师指导: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较慢,注意抑扬顿挫。古人读文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时还摇头晃脑,同学们也可试一试,文中对话较多,也可带上动作。 [通过自读、指名读、师范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准字间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层层递进。同时以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 四、初读课文,感悟文意 1、默读课文,对照文中注释理解词语和文意。 2、师梳理难理解和不好认的词语 课件出示:莅政、御座、南方之阜、嘿然无声、不穀等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指名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一鸣惊人练习卷.doc

语文S 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一鸣惊人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1 . 看拼音,写词语。 fèi chú bà miǎn dà chén jìn fàn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chéng chí tíng yuàn pǔ tōng jìn zhō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 . 比一比,再组词。 迷 猜 即 废 除 . 谜 情 既 疲 涂 . 3 .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林—— —— 发—— —— . 去—— —— 肖—— —— . 4 . 给句子加标点。 伍举说(_____)有一只鸟停在南山上(_____)三年来不飞也不叫(_____)这是什么原因呢(_____) 5 . 给多音字组词。 强:qi áng______ qi ǎng_____称:ch ēng_____ ch èn______ 冲:ch ōng_____ ch òng_____。 6 . 按意思写词语。 ①危险就在眼前。(_______) ②形容气势强大,直接冲到云端中。(_______)

③不能弄明白的事物。(_______) 7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_______——_______坚强——_______——_______ 8 . 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官理(____)法今(____)吃掠(____) 称直(____)国家大是(____)焦及(____) 9 . 用“既不……也不……”来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仿写排比句。 他废除了不合理的法令,制定了新的法令;罢免了不称职的大臣,请有学问的人来帮他办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改为被字句。 楚庄王把楚国治理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理解课题“一鸣惊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饱含着对祖国无限的赞美与深厚的感情,配合表现祖国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了解总分的构段形式。《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根据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也学着这样写;“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运用中了解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运用关键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语文教学中的大循环。 【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而应该指向未来生活,注重学生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他们需要掌握的是喜欢阅读的态度和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阅读方法比知道阅读答案更加的重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教法建议】 1.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单元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

“一鸣惊人”阅读答案

“一鸣惊人”阅读答案 “一鸣惊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②阜:土山。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12.解释上文中加点词。(4分) (1)止()(2)举()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叫什么? B.三年不长翅膀,不愿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 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 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14.后人由楚庄王的这段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2分) 15.楚庄王是否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2.(4分)(1)停,停住(2)选用,推荐 13.(3分)D 14.(2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15.(3分)说明:右司马想借谜语来提醒楚庄王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楚庄王借谜面含蓄地道出自己的打算和宏伟抱负。 示例一:楚庄王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1分),因为楚庄王用“长羽翼”“观民则”(1分)来解释自己三年无为的真实意图(1分)。 示例二:楚庄王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1分),因为楚庄王以“来日飞必冲天,鸣必惊人”(1分)来表达自己的抱负(1分)。 示例三:是的(1分),因为楚庄王紧接着就道出了自己的意图和抱负(2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提高检测B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提高检测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 (5分)读拼音,写词语。 xiūsècán kuìlüèguòwéi kǒng kù dōu küè d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选字填空。 锋峰 ①山________上的岩石,像刀子一样________利。 流留 ②小溪哗哗地________着,旁边________下了我的两排脚印。 消销 ③________售汽车的工作人员的背影渐渐地________失了。 3. (4分)写出近义词 珍稀—________ 疼爱—________ 轻松—________ 4. (5分)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________ 排序:________ 5. (14分)读诗《望洞庭》,选择合适的解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 ①“和”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②“和”的意思是连词,跟‘同“相同。 ③“镜”指的是一面铜镜。 ④“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鸣惊人》语文S版

《一鸣惊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鸣惊人》是小学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齐威王终日饮酒作乐导致齐国危在旦夕,淳于髡通过隐语劝谏的方式使齐威王振作起来,整顿国政,使濒于灭亡的齐国又成为一个强健的国家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读写“战国、大臣、进犯、城池、危在旦夕”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学会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的默读方式,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能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淳于髡精巧婉转的表达方式,学习劝解他人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淳于髡精巧、婉转的表达方式,明白他能说服齐威王的原因,理解隐语。【教学难点】 学习淳于髡精巧婉转的表达方式,学习劝解他人的语言艺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课题: 1、出示齐威王和淳于髡的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简介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他们有关的成语故事。 3.板书课题:《一鸣惊人》。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人物的简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解放朗读课文: ①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画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 ①带拼音指名读一读。 ②去拼音读一读。 ③齐读、开火车读。 ④口头给生字组词。 3、出示词语: ①解放读一读。 ②指名读、齐读。

③交流部分词语意思: 不闻不问: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劝谏:规劝谏诤。用婉转的语言规劝,多用作臣下对皇上。 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主要讲齐威王终日饮酒作乐导致齐国危在旦夕,淳于髡通过隐语劝谏的方式使齐威王振作起来,整顿国政,使濒于灭亡的齐国又成为一个强健的国家的故事。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技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它们能在自主、互助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齐威王在即位后做了些什么? 将国家大事交给大臣处理,自己则不闻不问,终日饮酒作乐。 ③他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后果? 不对,导致国家陷入纷乱,官员失职,百姓担心,诸侯趁机进犯,夺去了齐国不少土地和城池,齐国危在旦夕。 2、默读课文2-8段:

2018年语文版三年级上册13一鸣惊人教案及作业题

13 一鸣惊人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并范读:一 yī 鸣惊人)一起响亮大声地齐读课题。 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你找到了,请你来读这句话。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么多同学听懂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个词?变化真大!真令人吃惊! 二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齐国的君主齐威王很聪明,却很贪玩,不管国家大事。大臣们都很担心这样下去国家会灭亡,可是又不敢劝齐威王。一个叫淳于髡的人知道后,想了个办法来劝告齐威王。他说:“一只大鸟住在宫里,不飞也不叫,只会享乐,您猜这是什么鸟呢?”齐威王很聪明,马上就猜到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他很不服气,说:“这只大鸟,它如果飞的话,就会冲到天上去。”“它如果鸣叫的话,肯定会惊动众人,你等着看吧!”齐威王说。从此以后,齐威王开始努力打理国家大事,把国家打理得很好。周围的国家都不敢欺负齐国,还纷纷跑来和齐国做朋友。) 三 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 g uó jūn dà ch?n zhū hóu fā nù guó zhang 国 君 大 臣 诸 侯 发 怒 国 政

g uān lìzhōng xīn qīn fàn lüaduóch?ng fá 官吏忠心侵犯掠夺惩罚 yǐn jiǔqǔlan?ng yán shàn biàn 饮酒取乐能言善辩 z han chìfēi xiáng huǎng rán dàwù 振翅飞翔恍然大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 不闻不问:既不听也不问,形容漠不关心。 诸侯:古时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进犯:指敌军向某处侵犯。 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劝谏:用委婉的语言规劝,多用来指臣下对皇上。 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谋略:计谋策略。 隐语: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一种隐晦的语言。 饶有兴趣: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栖息:有止息、隐居、暂住之意,另有寄居之所之意。 庭院: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常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连用,原指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但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尽忠: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 朝气蓬勃: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诸侯国: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可世袭的侯爵爵位。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 震惊:令人震动而惊异;震撼惊骇。 掠夺:凭借暴力抢劫、强取货物(如在战争中)。 濒于灭亡:面临灭亡。 3.归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的字:饮候振恍悟政侵掠 上下结构的字:君怒善忠吏 单一结构的字:臣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犯”,左右结构,反犬旁的弯钩不宜太弯,撇画长短、方向有别。左高右低。 “通”,半包围结构。内部偏右上些,但不能远离外框。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横撇下面的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欲望; ○2想要,希望;○3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 ..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诗句“中断”的意思是,突出长江水的;“回” 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势的。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 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2)水光潋滟 ..雨亦奇。 ..晴方好,山色空蒙 ○1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 (),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4.活学活用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 (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代诗人的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1课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

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

2018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时练习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 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 所作,人称 _________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通过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六个动词,让我 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 _______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___ 、 ______ 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第二课时 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 ? ? ? ? 2、遥望洞庭山水翠,口银盘里一青螺。 ? ? ? ? ? ?

部编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潋滟、空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重点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去过天门山吗? 2.介绍天门山: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天门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读注释,看插图,初识天门山。同时读注释,理解“楚江”。 3.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游览过天门山,并写了《望天门山》。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读,齐读。 3.轻声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诗的大意:天门山中间断裂如门,使大江得以通过。碧水东流到此,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送出来,一叶孤帆从天边驶来。)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情 1.学习一、二两句。 (1)“断”字想象:在很久以前,身高万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门山一劈,顿时山石崩飞,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条裂缝。而汹涌的楚江水由西向东奔腾而至,一下子将裂缝冲大,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景象。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李白《西岳云台歌》) (2)由“开”字想象: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实际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指名读,齐读第一句。) (3)由“回”字联想: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小结: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指名读,齐读第二句) (4)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两句。 (1)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自己读,指名读。 (2)“出”字赋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动感。两岸的青山好像正迎面向诗人走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知道吗?(诗人的船顺江而下)小结: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迎接自己,诗人真想大喊: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3)由“日边来”想象: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4)把李白内心的激动读出来,声音高昂一些。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

“一鸣惊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②阜:土山。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12.解释上文中加点词。(4分) (1)止( ) (2)举(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叫什么? B.三年不长翅膀,不愿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 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 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14.后人由楚庄王的这段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2分) 15.楚庄王是否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2.(4分)(1)停,停住 (2)选用,推荐 13.(3分) D 14.(2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15.(3分)说明:右司马想借谜语来提醒楚庄王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楚庄王借谜面含蓄地道出自己的打算和宏伟抱负。

示例一:楚庄王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1分),因为楚庄王用长羽翼观民则(1分)来解释自己三年无为的真实意图(1分)。 示例二:楚庄王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1分),因为楚庄王以来日飞必冲天,鸣必惊人(1分)来表达自己的抱负(1分)。 示例三:是的(1分),因为楚庄王紧接着就道出了自己的意图和抱负(2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练习背诵古诗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断)楚江(开) 碧水(回)青山(出) 孤帆(来)红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两个字,会写“饮、初”,掌握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