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拟题组训练二十环保2(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拟题组训练二十环保2(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拟题组训练二十环保2(含解析)新人教版

1

44.(2015东北三省三校一检,44,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共处理快件5.4亿件。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过120亿件。据调查,60%的人收到快递后对包装“直接丢弃”;20%的人对包装“收集整理后作为废品卖掉”;只有8%的人会“留着下次寄件使用”。

简述快递包装难以重复利用的原因,并说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原因:①过度包装;②包装袋、纸盒的生产无统一标准,质量差;③用户的观念;④回收体系不健全。

影响:①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焚烧时会污染大气,危害身体健康。

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1)(2015甘肃一诊,44,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简述煤炭资源开采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2015甘肃一诊,44,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简析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

(2)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对塌陷区实施回填、加固等工程措施;对裸露区实施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另外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农、牧、渔业、家禽饲养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待复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4.(2015湖北武汉高三一检,44,环境污染与防治)(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一改以前的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实行了雨污分流。

简述在大城市实行雨污分流具有哪些优点。

答案:雨污水分离有利于城市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减少对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的污染;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污水的数量,降低城市污水的净化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避免了周围水道被污水沉积物堵塞的现象发生,加快了雨季雨水、地表积水的排量,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保障城市交通的通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4.(2015云南一检,44,资源利用与保护

)(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试分析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

答案:通过滞蓄减少雨水外排,削减地表径流;利用植物截留、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和地表水流;增强下渗,涵养地下水;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与其影响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

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 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答案:1 2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 2 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 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 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导语】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里面最难的一科了,所以大了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供参考。 1 、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完整版)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7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双基训练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读图完成1-3题。 1.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不法分子私开矿井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工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C.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D.煤炭质量不高 能源生产结构:某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某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图,回答 4-5题。4.图示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5.目前,改善我国能源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 (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以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6-7题。 6.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 D.城市化速度过快 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8-9题。 8.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交通便利 9.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1.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下图是“1978-2004年我国省城区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读图完成12-13题。

2017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

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如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9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如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9分)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6~8题.6.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原材料C.市场D.劳动力 7.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工厂建设成本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 8.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快速更新产品B.改进生产技术C.扩大生产规模D.拓展国际市场(9分)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9~11题.

2017年江苏地理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 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4.该日悉尼和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3气候类型及判读练习(含解析)

第3讲气候类型及判读 一、选择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题。 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1.B 【解析】1.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2-3题。 2.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 A.风力 B.年降水量 C.陆地自然带D.≥10℃积温 3.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④⑥

【答案】2.A 3.B 【解析】2.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在澳大利亚应较低的地区,且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对应图中的④,故选B。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5.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4.D 5.A 【解析】 4.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错。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 错。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错。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对。 5.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Ⅰ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1.【答案】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2017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研讨会发言-环境保护试题

环保题精选 1、(2016新课标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2016?新课标Ⅱ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2016?新课标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4、(2016?海南卷)【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2016江苏)【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2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word版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 小时后抵达广州。图2为“航班起飞时 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 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 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 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 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 2.D 3.B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

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答案 4.A 5.C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 ) A.东部荒漠化严重 B.人口压力增大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球气候变暖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迷惑性强 试卷概况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图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学&科网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6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读图,回答7~8题。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A卷全国卷 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1.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 C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第2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第3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第4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答案 2.C 3.B 4.D (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完整版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黄晓琼 1.对于高考的一些思考 1.1思考:高考成败体现在何处? 体现在“考试”上!----“分”是能力的集中体现! 知识的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知识结构 第一,必须归纳总结 好些学生做一个题目是一个题目,结果做题无数,陷入茫茫题海,但从来不归纳总结。没有归纳总结,就不知道哪些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哪些题目是有共同的规律的,哪些题目虽然类似但有区别,哪些题目有共同的思路、通用的结论。 第二,必须构建知识网络 好些学生的知识是散的,东一点西一点。这样的知识构成,从心理学上,遇到问题时,是很难提取的,更别说是应用了。好的知识网络,应该可以让你很好的提取知识。当一个知识点没想起来时,可以从其他的知识点找到这个知识点,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网络的力量。这就是能力——知识迁移。 第三,必须有思想方法

在认知结构中,不能只有知识,还得有思想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应该体现思想方法。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大类类似的问题。但方法的习得,似乎是个难题,不只在于教,更在于练,在练中总结方法。 1.2高考的三个命题 1.2.1高考考什么?——地理五大板块 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剖面图 2).自然地理;天气与气候、地球上的水与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保护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地理、可持续发展 4).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5).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与数字地球 1.2.2高考考什么?——细分 高考地理的87个考点和40个高频考点 1).地球地图模块:共10个考点,3个高频考点 2).自然地理模块:共14个考点,12个高频考点 3).人文地理模块:共16个考点,11个高频考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