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统一性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统一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3019619.html,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统一性

作者:王力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06期

[摘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选择的逻辑看,中国曾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两次国共合作四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由于各种国内复辟势力、帝国主义的打压及国民党的阻挠等历史因素,充分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历经艰难探寻和博弈,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D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6-0045-05

一、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两次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都以失败告终

鸦片战争把一个自命为天下中心的天朝帝国捅了一个大窟窿,清朝士官阶层睁眼看到外面的世界时大吃一惊。当中华帝国沉浸在自以为拥有可以打遍天下的火枪火炮和长辫子的优势之中时,却对装备着工业革命成果的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无可奈何。龚自珍、林则徐等觉察到大清帝国原来已远远落在西方资本主义之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再简单不过。

知耻而后勇,中华民族探索新出路的艰难历程从此开始。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官员试图为走向末日的清王朝寻找新出路,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办法最终未能阻止列强的侵略和瓜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目的不是为了大清王朝发展经济、扩大对外贸易,而是为了输出他们过剩的资本、掠夺中国的资源,当时的改良者们没有看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意图通过对晚清封建制度的修修补补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已无济于事。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虽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最终未能摆脱农民思想的局限,那些农民领袖在一时的胜利面前沾沾自喜,并迅速跌入贪污腐化和荒淫无度的怪圈,最终失败已属难免。

在历经多次改良失败后,伴随西方思潮的大量传入,效仿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成了当时的新选择。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变法应运而生,康有为延续了古人托古改制、返本开新的路径,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阐发自己的政治改良主张,意图效仿英国的光荣革命,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由于以慈禧为代表的反动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绝不可能把皇权拱手让出来,搞成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第一次尝试资本主义道路以六君子被杀而夭折。

但历史变革的脚步并未停滞,在和平改良再次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新兴革命力量迅速崛起。孙中山也并非一开始就以革命者自居,他只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救民于水火,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