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1.甲胎蛋白(AFP)(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 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0~5 ng/ml

3.癌抗原125(CA125)(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

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U/ml。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正常参考值:0.1~35 U/ml。

4.癌抗原15-3(CA15-3)(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 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正常参考值:0.1~25 U/ml

5.癌抗原19-9(CA19-9)(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CA1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当CA19-9小于100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当血清CA19-9水平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对于胃癌,建议做CA72-4和CEA联合检测)。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必须加以鉴别。正常参考值:0.1~27 U/ml

6.癌抗原72-4(CA72-4)(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正常参考值:0.1~7 U/ml

7.癌抗原242(CA242)(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

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正常参考值:0~17 U/ml

8.癌抗原50(CA50)(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故CA50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正常参考值:0~20 U/ml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 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正常参考值:0.10~4 ng/ml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正常参考值:0~16 ng/ml

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

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这些肿瘤患者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期的加重而增加。临床上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辅助诊断肺鳞癌: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食管鳞癌、鼻咽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正常参考值:< 1.5 mg/L

1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PSA 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 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TPSA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90%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正常参考值:0.01~4.0 ng/ml

1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单项的血清总PSA(TPSA)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在浓度2-20ng/ml范围内,二组病人有交叉。而FPSA/TPSA不受此因素及年龄的影响,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明显偏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显著增高。FPSA/TPSA界限指定为0.15,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6%,明显优于TPSA单独测定。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TPSA值为2-20ng/ml病人,当TPSA值低于2ng/ml或高于20ng/ml时,FPSA/TPSA比值并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正常参考值:0.01~2.0 ng/ml FPSA/TPSA:> 0.15

14.α-L-岩藻糖苷酶(AFU)(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AFU 是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 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正常参考值:234~414 μmol/L

15.EB病毒抗体(EBV-VCA)(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EB病毒阳性、鼻咽癌家族史、鼻咽癌的高发区、身体免疫力低下,都可能是患鼻咽癌的高危因素。从理论上讲,如EB病毒检查阳性者,仅是代表患者以前曾经受过EB病毒感染,但它是否是鼻咽癌发病的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临床实践,科学研究表明,阳性者患鼻咽癌的机会比阴性者大得多。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EBV感染的上皮性肿瘤,几乎100%的非角化性鼻咽癌都有EBV感染。因此,在鼻咽癌要与鼻咽部的其他癌进行鉴别时,EB病毒血清学检测可帮助诊断。另外,当发现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癌时,如果EB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提示原发肿瘤很可能是鼻咽癌

鼻咽癌的筛查应以临床检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为主,如临床鼻咽镜下有可疑变化,应送病理科活检,最好在鼻咽纤维镜下作细致观察,看有无微小病灶;若鼻咽镜下无异常发现,但EB病毒血清学检查滴度较高或抗体检测阳性时,则应定期随防观察,建议进--步请专科医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EBV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病毒特异抗原可以区分为早期抗原(EA)、病毒衣壳抗原(VCA)、核相关肿瘤抗原(EBNA)和膜抗原(MA)。检测这些抗原的相应抗体反应,有助于EBV 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VCA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最初感染EBV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VCA-IGM,之后IGM 抗体逐渐减少到无法检出的水平(正常情况下,IgM抗体持续不超过10周。滴度下降,有时起伏。任何急性感染的慢性过程是罕见的),几乎同时VCA-IGG逐渐增加,并可在正常人体内终生存在。若此试验阴性,可以排除EBV感染。

EBNA可分为六种,其中EBNA1是唯一一种在所有EBV 相关肿瘤细胞中都表达的病毒蛋白,出现在所有持续受感染细胞的核中,其免疫原性表达相对迟些,仅数周或数月后形成抗EBNA-1抗体。一个明显阳性试验结果(第二滴度阶段)显示曾有过感染。若VCA试验阳性,滴度为1:160或更高,结合阴性或弱阳性的抗EBNA-1试验,就表示一种急性、新的或复发感染。

EA是受感染细胞早期产生的抗原,比VCA的免疫原性要弱,因此它们诱导的抗体在原发性感染出现得较迟,然而在复发感染抗体通常可早期检出。

鼻咽癌刺激IgA类的EBV抗体合成,特别是抗VCA抗体。但这些抗体水平在正常EBV感染和复发时增加,所以仅高滴度有诊断价值(VCA-IgA>1:80),经治疗好转后抗体滴度可下降。VCA-IgM通常阴性,VCA-IgG滴度增高。多年实践证明IGA/VCA诊断鼻咽癌的特异性低于IGA/EA,但后者敏感性差。除IGA之外,早期EBV复制周期中特殊的非结构抗原─DNA多聚酶、DNA核酸酶、DNA主要结合蛋白质亦被推荐作为血清学诊断指标。EBV-VCA抗体临床意义:VCA-IgA≥1:10为阳性,说明感染过EB病毒(多在半年前或很久很久前),临床上与鼻咽癌、胸腺淋巴上皮癌、胃癌、直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红斑痕疮、干燥综合症、Burkitt氏淋巴瘤、免疫缺陷宿主的淋巴瘤等疾病有关。;VCA-IgM≥1:5为阳性,说明有近期感染,(感染后多在2-3周该抗体升高,在体持续时间不等)临床上与不明原因的发焼、乏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紫癜、抽风、川畸病、口腔脱皮等自身免疫病有关;VCA-IgG≥1:80以上者,说明EBV被激活或激活了其它病毒基因及某些细胞基因,可作为EBV或其它病毒感染的参考招标。正常参考值:EBV-VCA 抗体阴性

16.肿瘤相关物质(TSGF)(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TSGF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原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以简便快速地用于恶性肿瘤

早期辅助诊断的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观察、人群查体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由糖类物质构成的糖脂、糖蛋白、寡聚糖等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外和各种体液中,在细胞发生癌变时其代谢紊乱可引起体液中的含量升高,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也由于其瘤种特异性小而适用于普查筛选。几种小分子的肿瘤标志物组合在一起合称为TSGF,由于TSGF含量在肿瘤早期血清中即会明显升高,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广谱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理想指标。TSGF对癌症早期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人群防癌健康检查中应用TSGF 的检测及动态跟踪,可有效排除假阳性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用以发现无任何症状的早期癌症或早期复发癌症患者,可用于人群健康防癌检查或高危人群筛查,通过定期检测,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对自然人群特别是癌症高发区人群每年进行一次TSGF 检测。

通过TSGF检测可筛选出的不同瘤种、不同脏器的常见恶性肿瘤多达几十种,表明TSGF是恶性肿瘤的广谱标志。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间差异不明显;而良性肿瘤与健康人群间无显著差异,TSGF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指标,可在辅助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作用。急性炎症、胶原病等良性疾病会出现一过性的TSGF值升高,经治疗或自然康复,TSGF值会随之下降,而癌症患者TSGF复查值呈现持续阳性,通过短期跟踪检测,即可排除假阳性干扰。临床病例统计表明2499例各类炎症疾病的假阳性为18.7%,随疾病的转归,绝大多数可在一个月内转阴。

TSGF也是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及动态随访指标,临床应用资料表明癌症病人治疗前TSGF检测值显著升高,经有效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SGF值明显下降,甚至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的患者,TSGF值反而上升。因此TSGF在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价值,治疗过程中可根据TSGF的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部分急性炎症(肝炎、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病症可产生交叉反应,引起假阳性。晚期癌症患者TSGF含量可能低于临界值。正常参考值:正常人TSGF浓度范围为47±17U/ml;<64U/ml为阴性;≥64U/ml而<71U/ml为可疑;≥71U/ml 为阳性。

17.铁蛋白(SF)(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在色素沉着、炎症、肝炎时铁蛋白也会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坏死,红细胞生成被阻断或肿瘤组织中合成增多。正常参考值:男性:30~400 μg/L 女性:13~150 μg/L

18.β2-微球蛋(β2-MG)(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β2-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血液病或其它实质性癌瘤中,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β2-MG,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报道发现恶性疾病时β2-MG在腹水中与血清中的比例明显相关,若两者比值大于1.3时,即考虑为癌肿的表现。

血清β2-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正常参考值:1.58~3.55 μg/ml

19.胰胚胎抗原(POA)(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U/m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正常参考值:0~7 U/ml

20.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是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标志物有以下特点:1.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非常高;2. 较早期的病例有较高的阳性率;3. 健康者与患者血中浓度差异很大,因而检测的可靠性很高。

正常参考值: 4~6 pg/ml

* 国际关于肿瘤标志物随访的推荐方案:

对治疗后的癌症患者,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可监控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检测的时间可参照国际关于肿瘤标志物随访的推荐方案:

术后或放、化疗结束后第6周开始第1次复查

3年间每3个月一次;3到5年间每半年1次

5到7年间每年1次

7年后可停止复查

期间如发现升高,1月内再复检1次,二次升高确证癌症复发或转移,约比临床早3到13个月。及时追加治疗,将有效延长病人生命

*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推荐方案(可大大提高肿瘤诊断的阳性率)

肿瘤类型肿瘤标志物(按检测的顺序排列,如果已确诊,括号内的项目可不检测)肝AFP +CEA +(AFU)

结、直肠、胆道CEA +CA199(+CA50 )

胰CEA +CA199 +CA242(+CA50 )

胃CEA +CA199 +CA724

食道CEA +SCC

肺NSE +CYFRA 21-1 +CEA +CA125(+CA50 +CA199/SCC )乳腺CA153 +CEA +CA125

卵巢CA125 +β-HCG +CEA(+AFP +CA724 )

宫颈CEA +CA724 +SCC+(CA125)

子宫CEA +β-HCG +SCC(+SF )

肾CEA +β2-MG

前列腺FPSA/TPSA +PAP

甲状腺CEA +TGA +TPOA(TMA)+T3,T4,FT3,FT4,TSH(+CA199)鼻咽CEA +SCC +EBV

* 国内关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原则:

治疗前测定1-2次

治疗后第1次测定应在治疗后的2-14天内;

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开始时每月1次,待肿瘤标志物显著降低后每3月1次;

治疗后第3年到第5年,每年测定2次或每年1次;

治疗后第6年起,每年测定1次;

*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对于无症状人群,由于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将其作为普查指标意义并不大。倘若我们用有脏器定位特性或肿瘤专一性的标志物来做普查,就像大海捞针,无从着手,而且费用极大。

除AFP之外的各种标志物都因组织解剖的关系,在未突破基底膜侵犯粘膜下层之前,其抗原不能入血,所以在血液中Ⅰ期的早期肿瘤很难发现,能检测的都是Ⅱ期以上,并随着病期的发展而升高。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然而对于有症状的人或肿瘤风险人群,肿瘤标志物作为普查和健康查体的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如甲胎蛋白升高对于曾患有肝炎,肝损伤的人群,将提示肝癌发生增加危险性。在老年人群查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于男性前列腺癌发生也是主要参考指标。

临床上有肿瘤家族史或症象可疑者,特别是至少出现下述症状之一者都应立即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癌症。☆原因不明的疼痛及体重减轻;☆伤口长期不愈;☆疣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持续性消化不良、便血、血尿;☆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月经期异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出血;☆耳、鼻分泌物带血、视觉障碍、听力下降、常出现耳鸣现象;☆出现肿块或可触及的硬结、硬变;☆肝硬化患者检测AFP;☆疑有胚胎细胞肿瘤检测AFP、hCG;☆男性大于50岁的前列腺腺瘤患者检测PSA;☆疑有甲状腺髓质癌或家族中出现过这类癌症的患者检测降钙素CT。

对于肿瘤标志物初次检测结果阳性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对象,建议每隔三至六周复检一次。

若复检结果呈阴性,自然排除肿瘤的可能(可能是良性疾病的一过性升高)。

若连续三次呈持续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定位肿瘤标志物测定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肿瘤定位。

持续阳性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者,应继续跟踪作定期复检。还可结合受检者肿瘤家族史和当地癌谱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并适当进行预防性阻断干预。

*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疗效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对于判断肿瘤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浓度术前升高而于术后下降,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浓度不下降或下降很少预示着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存在多发性肿瘤。如果治疗完成后,尽管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家认为治疗是R0切除或是影像检查也未发现残余的肿瘤,只要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未下降到健康对照组的参考水平范围内,就预示治疗无效。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经过一段时期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表明肿瘤已痊愈。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又再度升高,可能预示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仍处于高水平或继续升高,则表明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监测期间,对肿瘤标志物的首次检测与复查间隔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不同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半衰期。例如,参照首次治疗前水平可估计何时复查,以了解治疗是否见效。因此,复查间隔时间不宜太短,否则将可能误解为肿瘤未完全切除;但如果复查间隔太长,临床将无法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初次治疗疗效不佳。

*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复发早期监测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测定是外科手术切除后重要的非侵入性的监测指标。若手术后肿瘤标志物正常,而肿瘤复发后有所增高,则增高的速度高度预示肿瘤的进展情况。

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升高速度经常被用于评估肿瘤发展或转移情况。临床上应基于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制定进一步详细检查的时间。如果肿瘤标志物的浓度维持在低水平或正常范围内,没必要进行其他非侵入性或昂贵的检查,但如果肿瘤标志物浓度升高,则有必要进行上述检查。对50%的病例来说,准确测定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将比其他检查至少早10个月预示肿瘤的进展。

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监测可通过建立一个监测日程表来观察各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一段时间内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供诊断依据。这不仅有利于治疗,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由于对治疗方案的从优选择,使胚胎细胞肿瘤、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匪浅。

在治疗前肿瘤标志物为阴性的肿瘤患者中,有可能存在肿瘤标志物的抗原表达,因此推荐定时监测肿瘤标志物,从而观察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在肿瘤监测期间,标志物检测的频率取决于肿瘤的特性、所推荐的监测计划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或肿瘤活动的可能变化。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病程的监测过程中,建议检测两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提高临床敏感度。

* 良性和恶性疾病的鉴别原则

某些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的某些肿瘤标志物浓度也会出现升高,如部分急性炎症:肝炎、结核;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等;

肿瘤标志物浓度在动态观察中一些良性、一过性升高者则会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相反,是肿瘤者不会下降或反而升高。这实际上是个逐步集中的过程。

鉴于我国国情,建议初次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者,每六周复查一次,若连续二次即十二周(三个月)保持阳性,应进行肿瘤的定位检查。

随访办法:至少在三个月内肿瘤标志物浓度已下降的病员,可自然排除肿瘤。

*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因为肿瘤标志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在正常的和良性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肿瘤标志的产生还受到机体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肿瘤标志测定的结果。因此,在肿瘤标志检测中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若从采血到血清分离的间隔时间﹥60min,NSE浓度会从血小板中释放而增高;

若皮肤接触血样本试管内壁可使SCC浓度升高;

若样本被唾液污染,将使SCC、CA 19-9浓度升高,CEA也会轻度升高;

溶血可引起红细胞释放NSE,而使其浓度升高;

黄疸血样本,会引起PSA的检测值升高;

治疗药物,如高浓度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嘌呤类、吲哚和胍类(硝酸异山梨酯,盐酸维拉帕米)、维生素C、顺铂(抗肿瘤药)、丝裂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雌二醇、表柔比星(抗生素类药),这些药物可引起PSA水平的假性上升;

接受鼠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闪烁显像诊断或免疫治疗的患者体内会产生人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HAMA)。这是使用单克隆鼠抗体的检测系统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这些嗜异性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也可出现于接受所谓的新鲜细胞治疗的患者体内,从而使肿瘤标志物的

水平假性升高。嗜异性抗体在健康人中很少出现。目前这些HAMA的来源还不清楚;

年龄对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有显著影响,一项研究报道,通过检测66~99岁健康个体的CA 19-9、CEA、CA 72-4、CA 15-3、AFP和PSA等肿瘤标志物浓度,发现至少40%的个体有一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出现升高。

引起假阳性的因素

有些良性疾病,如炎症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表达增加。肝脏良性疾病时的AFP、CA19-9、CEA和TPA(肿瘤多肽抗原)及肾功能衰竭的β2-微球蛋白、CA15-3、CA19-9、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有一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的AFP、CA125、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月经时的CA125也会升高;

在肿瘤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过程中,由于肿瘤组织受到破坏或肿瘤坏死时某种肿瘤标志物产生增加,从而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造成假阳性;

某些治疗药物影响;

标本采集或处理不当,如:溶血、黄疸等。

引起假阴性的因素

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细胞或数目表面被封闭;

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其所产生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

ID-MODE: char; LINE-HEIGHT: 12pt">18.β2-微球蛋(β2-MG)(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

β2-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血液病或其它实质性癌瘤中,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β2-MG,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报道发现恶性疾病时β2-MG在腹水中与血清中的比例明显相关,若两者比值大于1.3时,即考虑为癌肿的表现。

血清β2-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正常参考值:1.58~3.55 μg/ml

19.胰胚胎抗原(POA)(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

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U/m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正常参考值:0~7 U/ml

20.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尚未开展,可开展,若需开展请与检验科联系)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是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标志物有以下特点:1.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非常高;2. 较早期的病例有较高的阳性率;3. 健康者与患者血中浓度差异很大,因而检测的可靠性很高。

正常参考值: 4~6 pg/ml

* 国际关于肿瘤标志物随访的推荐方案:

对治疗后的癌症患者,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可监控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检测的时间可参照国际关于肿瘤标志物随访的推荐方案:

术后或放、化疗结束后第6周开始第1次复查

3年间每3个月一次;3到5年间每半年1次

5到7年间每年1次

7年后可停止复查

期间如发现升高,1月内再复检1次,二次升高确证癌症复发或转移,约比临床早3到13个月。及时追加治疗,将有效延长病人生命

*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推荐方案(可大大提高肿瘤诊断的阳性率)

肿瘤类型肿瘤标志物(按检测的顺序排列,如果已确诊,括号内的项目可不检测)肝AFP +CEA +(AFU)

结、直肠、胆道CEA +CA199(+CA50 )

胰CEA +CA199 +CA242(+CA50 )

胃CEA +CA199 +CA724

食道CEA +SCC

肺NSE +CYFRA 21-1 +CEA +CA125(+CA50 +CA199/SCC )乳腺CA153 +CEA +CA125

卵巢CA125 +β-HCG +CEA(+AFP +CA724 )

宫颈CEA +CA724 +SCC+(CA125)

子宫CEA +β-HCG +SCC(+SF )

肾CEA +β2-MG

前列腺FPSA/TPSA +PAP

甲状腺CEA +TGA +TPOA(TMA)+T3,T4,FT3,FT4,TSH(+CA199)鼻咽CEA +SCC +EBV

* 国内关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原则:

治疗前测定1-2次

治疗后第1次测定应在治疗后的2-14天内;

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开始时每月1次,待肿瘤标志物显著降低后每3月1次;

治疗后第3年到第5年,每年测定2次或每年1次;

治疗后第6年起,每年测定1次;

*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对于无症状人群,由于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将其作为普查指标意义并不大。倘若我们用有脏器定位特性或肿瘤专一性的标志物来做普查,就像大海捞针,无从着手,而且费用极大。

除AFP之外的各种标志物都因组织解剖的关系,在未突破基底膜侵犯粘膜下层之前,其抗

原不能入血,所以在血液中Ⅰ期的早期肿瘤很难发现,能检测的都是Ⅱ期以上,并随着病期的发展而升高。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然而对于有症状的人或肿瘤风险人群,肿瘤标志物作为普查和健康查体的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如甲胎蛋白升高对于曾患有肝炎,肝损伤的人群,将提示肝癌发生增加危险性。在老年人群查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于男性前列腺癌发生也是主要参考指标。

临床上有肿瘤家族史或症象可疑者,特别是至少出现下述症状之一者都应立即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癌症。☆原因不明的疼痛及体重减轻;☆伤口长期不愈;☆疣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持续性消化不良、便血、血尿;☆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月经期异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出血;☆耳、鼻分泌物带血、视觉障碍、听力下降、常出现耳鸣现象;☆出现肿块或可触及的硬结、硬变;☆肝硬化患者检测AFP;☆疑有胚胎细胞肿瘤检测AFP、hCG;☆男性大于50岁的前列腺腺瘤患者检测PSA;☆疑有甲状腺髓质癌或家族中出现过这类癌症的患者检测降钙素CT。

对于肿瘤标志物初次检测结果阳性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对象,建议每隔三至六周复检一次。

若复检结果呈阴性,自然排除肿瘤的可能(可能是良性疾病的一过性升高)。

若连续三次呈持续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定位肿瘤标志物测定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肿瘤定位。

持续阳性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者,应继续跟踪作定期复检。还可结合受检者肿瘤家族史和当地癌谱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并适当进行预防性阻断干预。

*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疗效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对于判断肿瘤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浓度术前升高而于术后下降,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浓度不下降或下降很少预示着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存在多发性肿瘤。如果治疗完成后,尽管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家认为治疗是R0切除或是影像检查也未发现残余的肿瘤,只要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未下降到健康对照组的参考水平范围内,就预示治疗无效。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经过一段时期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表明肿瘤已痊愈。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又再度升高,可能预示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治疗后仍处于高水平或继续升高,则表明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监测期间,对肿瘤标志物的首次检测与复查间隔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不同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半衰期。例如,参照首次治疗前水平可估计何时复查,以了解治疗是否见效。因此,复查间隔时间不宜太短,否则将可能误解为肿瘤未完全切除;但如果复查间隔太长,临床将无法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初次治疗疗效不佳。

*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复发早期监测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测定是外科手术切除后重要的非侵入性的监测指标。若手术后肿瘤标志物正常,而肿瘤复发后有所增高,则增高的速度高度预示肿瘤的进展情况。

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升高速度经常被用于评估肿瘤发展或转移情况。临床上应基于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制定进一步详细检查的时间。如果肿瘤标志物的浓度维持在低水平或正常范围内,没必要进行其他非侵入性或昂贵的检查,但如果肿瘤标志物浓度升高,则有必要进行上述检查。对50%的病例来说,准确测定的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将比其他检查至少早10个月预示肿瘤的进展。

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监测可通过建立一个监测日程表来观察各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一段时间内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供诊断依据。这不仅有利于治疗,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

由于对治疗方案的从优选择,使胚胎细胞肿瘤、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匪浅。

在治疗前肿瘤标志物为阴性的肿瘤患者中,有可能存在肿瘤标志物的抗原表达,因此推荐定时监测肿瘤标志物,从而观察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在肿瘤监测期间,标志物检测的频率取决于肿瘤的特性、所推荐的监测计划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或肿瘤活动的可能变化。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病程的监测过程中,建议检测两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提高临床敏感度。

* 良性和恶性疾病的鉴别原则

某些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的某些肿瘤标志物浓度也会出现升高,如部分急性炎症:肝炎、结核;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等;

肿瘤标志物浓度在动态观察中一些良性、一过性升高者则会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相反,是肿瘤者不会下降或反而升高。这实际上是个逐步集中的过程。

鉴于我国国情,建议初次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者,每六周复查一次,若连续二次即十二周(三个月)保持阳性,应进行肿瘤的定位检查。

随访办法:至少在三个月内肿瘤标志物浓度已下降的病员,可自然排除肿瘤。

*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因为肿瘤标志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在正常的和良性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肿瘤标志的产生还受到机体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肿瘤标志测定的结果。因此,在肿瘤标志检测中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若从采血到血清分离的间隔时间﹥60min,NSE浓度会从血小板中释放而增高;

若皮肤接触血样本试管内壁可使SCC浓度升高;

若样本被唾液污染,将使SCC、CA 19-9浓度升高,CEA也会轻度升高;

溶血可引起红细胞释放NSE,而使其浓度升高;

黄疸血样本,会引起PSA的检测值升高;

治疗药物,如高浓度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嘌呤类、吲哚和胍类(硝酸异山梨酯,盐酸维拉帕米)、维生素C、顺铂(抗肿瘤药)、丝裂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雌二醇、表柔比星(抗生素类药),这些药物可引起PSA水平的假性上升;

接受鼠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闪烁显像诊断或免疫治疗的患者体内会产生人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HAMA)。这是使用单克隆鼠抗体的检测系统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这些嗜异性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也可出现于接受所谓的新鲜细胞治疗的患者体内,从而使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假性升高。嗜异性抗体在健康人中很少出现。目前这些HAMA的来源还不清楚;

年龄对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有显著影响,一项研究报道,通过检测66~99岁健康个体的CA 19-9、CEA、CA 72-4、CA 15-3、AFP和PSA等肿瘤标志物浓度,发现至少40%的个体有一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出现升高。

引起假阳性的因素

有些良性疾病,如炎症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表达增加。肝脏良性疾病时的AFP、CA19-9、CEA和TPA(肿瘤多肽抗原)及肾功能衰竭的β2-微球蛋白、CA15-3、CA19-9、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有一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的AFP、CA125、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月经时的CA125也会升高;

在肿瘤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过程中,由于肿瘤组织受到破坏或肿瘤坏死时某种肿瘤标

志物产生增加,从而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造成假阳性;

某些治疗药物影响;

标本采集或处理不当,如:溶血、黄疸等。

引起假阴性的因素

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细胞或数目表面被封闭;

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其所产生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

佩戴义乳的作用及好处:

1)维持体型均匀对称(美观需要)。

2)减少因不相称姿势而引起的脊柱弯曲,维持身体平衡(健康需要)。3)提高自我形象及自信心(心理需要)。

4)义乳可缓冲外力直接作用在手术部位,有效保护胸部(安全需要)

义乳文胸双钻淘宝店: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3046412.html,

淘宝ID:阿喻微信:ayu1918bgl QQ:395456468

祝众姐妹健康!自信!快乐!

有需要的姐妹请多多关照,紫气东来在此谢过。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 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 全网发布:2011-06-23 21:59 发表者:曹水江(访问人次:4326)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定义 1978年NCI提出 1979年确认并开始使用 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应当具备:特异性强;敏感性好 肿瘤标志物常用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DNA提取技术, DNA杂交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PCR技术 肿瘤标志物分类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 糖类肿瘤标志物 CA19-9 CA50 CA242 CA72-4 CA125 CA15-3(CA-27-29) 酶类肿瘤标记物 α-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儿茶酚胺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多胺类肿瘤标志物 5-羟色胺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9)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 甲胎蛋白(AFP) 1956年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单链糖蛋白590aa, MW70000, 胎儿6周开始合成,12-15周高峰,出生后1-2年降至成人水平, 正常妊娠中期达90-500ng/ml, 正常参考值:<10ug/L AFP临床意义 (1)原发肝癌 80% AFP>400ng/ml, 原发肝癌近20% AFP正常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绝大部分AFP<400ng/ml (3)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与其伴肝转移者AFP可升高 (4)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一般在400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参考值:<20ng/ml (放免法) <10.9ng/ml (化学发光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200ng/m1,且渐升高,可达400ng/m1。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可>100ng/m1,但随转氨酶恢复正常可逐渐降低。 .妊娠、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2、癌胚抗原(CEA):参考值:放免:<15ng/m1 发光:<5ng/ml .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肿瘤有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亦可作为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在良恶性疾病间可有交叉,对其特异性有一定影响,但良性病变一般仅有暂时低度增高。亦可作为肿瘤病人的一般追踪随访指标。 3、β2-微球蛋白(β2-Mg): 参考值:血清1.675±0.335ug/ml,尿0.091±0.068ug/ml .体内正常有核细胞均能合成,肿瘤细胞代谢活性增高,至血中水平升高,各类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为有价值指标。 .亦可作为其它肿瘤辅助指标。血、尿中β2-Mg可作为灵敏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4、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或SF) 参考值:成年男性:28-397ng/ml,女性:6-159ng/m1 .贫血或肝功能异常,可使Fer的水平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70%以上Fer水平增高,与AFP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血液淋巴系统,及其它系统实体肿瘤可有一定程度增高。 5、糖类抗原CA-50:血清中阳性界值:<25U/m1 .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为胃、结直肠肿瘤,其它消化系统及卵巢、膀胱,前列腺,肺、乳等均有一定阳性率。可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指标。可做为放化疗及术后观察,或复发监测。 6、糖类抗原CA-19-9:血清中阳性界值:<37U/m1 .胰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结肠癌、胃癌也可有较高阳性率,可与胃肠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阳性率。 .用于肿瘤治疗中追踪、随访,对复发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7、糖类抗原CA-724:血清中阳性界值:<6 U/ml .对胃癌的敏感度为60%,亦适合术后及化疗后疗效观察和追踪复发的指标。 .对胆道系统、结直肠、胰腺肿瘤等亦有一定敏感性,可作为联合检测指标。 8、糖类抗原CA-125:血清中阳性界值:<21 U/m1。 .卵巢上皮细胞癌等卵巢肿瘤指标,并有助确定化疗疗程,监视病情发展和预后期。 .对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诊断有一定辅助参考价值. 9、糖类抗原CA-15-3:正常参考值:<38U/ml .乳腺癌治疗后追踪监视的特异指标; .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有一定阳性率。 1O、肺癌抗原CYFRA-21-1:阳性界值:<3.3ng/ml .各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阳性检出率为70-75%,随临床分期升高。 .可作为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追踪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 .对其它肿瘤,如头颈部、乳腺、宫颈、膀胱、消化道肿瘤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参考值:血清:4.7-14.7ng/ml 脑脊液:O.5-2.0ng/ml

肿瘤标志物检测(详细)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500万。同样,我国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疾病,近130万人死于肿瘤恶化;肿瘤疾病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时至今日,对肿瘤疾病仍然以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为最有效措施。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通常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化学或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检测信息的一类物质。TM对癌症患者的监控是有益的,往往比临床和影响学检查早几个月,也可追踪和检测肿瘤的复发。在肿瘤治疗期间可根据治疗前后TM的变化来判断疗效,推测预后。 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约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可能性。 2、癌胚抗原(CEA)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CEA的浓度与癌症的早、中、晚期有关,越到晚期CEA值越高。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前列腺癌血清PSA升高,PS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PSA的比值小于25%者具有高风险的前列腺癌发生率,检出率可达95%。 4、糖类抗原50(CA50) CA50是一个非特异性的广谱TM,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子宫癌、卵巢癌、乳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血清CA50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腺癌、成神经细胞瘤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6、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癌血清CEA125升高,阳性率为61%。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7、糖类抗原15-3(CA15-3) 乳癌患者CA15-3升高,乳癌初期敏感性约为60%,晚期可达80%。 8、糖类抗原19-9(CA19-9)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显著升高。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也升高。

精选-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与ALT结合用于肝炎和肝癌的鉴别。 2.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3.癌抗原125 (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但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7.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8.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是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化验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 、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50(CA5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α-L-岩藻糖苷酶(AFU)、EB病毒抗体(EBV-VCA)、肿瘤相关物质(TSGF)、铁蛋白(SF)、β2-微球蛋(β2-MG)、胰胚胎抗原(POA)、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0~15 ng/ml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 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2.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0~5 ng/ml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令狐采学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 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参考值:<20ng/ml(放免法)<10.9ng/ml (化学发光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200ng/m1,且渐升高,可达400ng/m1。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可>100ng/m1, 但随转氨酶恢复正常可逐渐降低。 .妊娠、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2、癌胚抗原(CEA):参考值:放免:<15ng/m1 发光:<5ng/ml .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肿瘤有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亦可作为肺癌、乳腺癌 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因其在良恶性疾病间可有交叉,对其特异性有一定影响,但良性病 变一般仅有暂时低度增高。亦可作为肿瘤病人的一般追踪随访指标。 3、β2-微球蛋白(β2-Mg):参考值:血清1.675±0.335ug/ml,尿0.091±0.068ug/ml .体内正常有核细胞均能合成,肿瘤细胞代谢活性增高,至血中水平升高,各类白血病、何杰金 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为有价值指标。 .亦可作为其它肿瘤辅助指标。血、尿中β2-Mg可作为灵敏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4、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或SF):参考值:成年男性:28-397ng/ml,女性:6-159ng/m1 .贫血或肝功能异常,可使Fer的水平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70%以上Fer水平增高,与AFP 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血液淋巴系统,及其它系统实体肿瘤可有一定程度增高。 5、糖类抗原CA-50: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25U/m1 .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为胃、结直肠肿瘤,其它消化系统及卵巢、膀胱,前列腺,肺、乳等均 有一定阳性率。可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指标。可做为放化疗及术后观察,或复发监测。 6、糖类抗原CA-19-9: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37U/m1 .胰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 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结肠癌、胃癌也可有较高阳性率,可与胃肠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阳性率。 .用于肿瘤治疗中追踪、随访,对复发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7、糖类抗原CA-724: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6 U/ml .对胃癌的敏感度为60%,亦适合术后及化疗后疗效观察和追踪复发的指标。 .对胆道系统、结直肠、胰腺肿瘤等亦有一定敏感性,可作为联合检测指标。 8、糖类抗原CA-125: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21 U/m1。 .卵巢上皮细胞癌等卵巢肿瘤指标,并有助确定化疗疗程,监视病情发展和预后期。 .对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诊断有一定辅助参考价值. 9、糖类抗原CA-15-3:参考值:<38U/ml .乳腺癌治疗后追踪监视的特异指标; .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有一定阳性率。 1O、肺癌抗原CYFRA-21-1:参考值:阳性界值:<3.3ng/ml .各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阳性检出率为70-75%,随临床分期升高。 .可作为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追踪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 .对其它肿瘤,如头颈部、乳腺、宫颈、膀胱、消化道肿瘤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参考值:血清:4.7-14.7ng/ml脑脊液:O.5-2.0ng/ml .小细胞性肺癌(SCLC)在原发性肺癌中约占20%-25%,恶性程度高,转移快,但对放、化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概念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或质上与正常细胞或良性疾病相比有显著差异 肿瘤标志物很重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细胞肿瘤标志物(cellular Tumor Marker) 主要是指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膜上表达的标志如生长因子、激素受体、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表达产物P53等 体液肿瘤标志物(humoral Tumor Marker) 是指由肿瘤组织分泌到外周血和尿等体液物质中中的标志,其浓度高于正常生理水平,如肿瘤相关抗原(CEA、AFP和CA系列抗原)以及肿瘤诱导产生的物质(如CRP) 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分布、增殖程度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有可分为5类: ⑴原位性肿瘤相关物质:在同类的正常细胞中含量甚微,但当细胞癌变时迅速增加,如一些细胞蛋白、各种细胞的酶。特异性不强。 ⑵异位性肿瘤相关物质:是由突变的肿瘤细胞产生,不是同类正常细胞的组分,如异位性激素、脑癌血ACTH可明显升高。小细胞肺癌时血,NSE明显增加,这类物质表达的特异性较强 ⑶胎盘和胎儿性肿瘤相关物质:在胎儿过程中可升高,当胎儿成长后开始消失,而在成人组织细胞癌变时,这类物质又再次产生或表达;癌胚性物质如CEA、AFP、碱性胎儿蛋白(BFP)

和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胎盘性物质,如妊娠蛋白(SP);激素如HCG、酶和同工酶。 ⑷病毒性肿瘤相关物质:可引起人或动物肿瘤生成或细胞恶性转化病毒,分为DNA和RNA 病毒两种,如HTC-1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EB病毒(伯基特化淋巴瘤),HS病毒(宫颈癌与皮肤癌),HB病毒(肝癌)和人巨细胞病毒等 ⑸癌基因、抗癌基因及其产物: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及其产物表达异常,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CD117阳性表达,是确诊胃肠间质瘤(GIST)的依据。 综上所述,人体的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有许多物质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酶、激素、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等,广义的肿瘤标志物还 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㈠肿瘤筛查应是一份方便简易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同时存在于健康人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的循环血液中,而且浓度水平有较大的重叠,其特异性不足以用于癌症普查的过筛试验,只在肿瘤的高发区或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作为过筛试验。 ㈡临床诊断: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尚不够高,难以准确区别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标志物浓度轻度升高,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异,也可见于非恶性疾病。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某一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诊断癌症。但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取得非常成功。 联合检测 一般选择细胞类型相同的肿瘤所共同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鉴定癌的原发部位。 以上皮细胞癌检测盘为例,乳腺癌、卵巢癌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来自上皮细胞都含有类似的遗传组分,但由于各种细胞的细胞分化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有差别,即

肿瘤免疫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免疫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免疫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甲种胎儿球蛋白试验(AFP) 【正常值】化学发光法 0~10.9ng/ml 【临床意义】 (1)定性 ①阳性:原发性肝癌。 ②弱阳性:转移性肝癌、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变、胃癌、胆道癌、肺癌等。 (2)定量 ①高度升高:原发性肝癌(进行性升高)、胃癌肝转移、孕妇、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②中度短暂升高至轻度升高:阿米巴性肝脓肿、心源性肝淤血、特发性血友病、阻塞性黄疸、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肝炎。 ③轻度升高: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与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有关)。 2、血清癌胚抗原测定(CEA) 【正常值】化学发光法 血清:0~3ng/ml 【临床意义】

①升高:恶性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胆道癌等。 ②良性疾病:肝硬变、慢性肝炎、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抗癌剂引起肝损害、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 3、糖链抗原50(CA50) 【正常值】RIA法 <24U/ml 【临床意义】 升高: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子宫癌、卵巢癌、肾癌、乳腺癌、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 4、糖链抗原15-3(CA15-3) 【正常值】化学发光法 0-31.3U/ml 【临床意义】 升高: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 5、糖链抗原125(CA125) 【正常值】化学发光法 0~35U/ml 【临床意义】 升高:卵巢癌(>100u/ml)、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良性和恶性胸腹水、早期妊娠。 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患者对自身体内癌变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时期;有的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但含量微弱,患癌症时才超过正常值。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预警或辅助诊断、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等。 1、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微克/升,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 高,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AFP>500微克/升L时,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以达到70%~90%,特异性较好。(主要看肝癌) 2、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表面,正常人血清值<30 微克/升(不同实验室正常值有差别),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但也见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

并进行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行检测(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CA19-9:是一种神经节苷酯,没有器官特异性,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 胃癌,其中以胰腺、胃、胆管癌的敏感性较高,(是胰腺癌的较可靠标志)。CA19-9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其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往往先于放射线检查发现。CA19-9与CEA联合检测鉴别胆结石和胆囊癌,还可以提高对胃癌筛选普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CA12-5:正常胎儿和成人卵巢细胞不表达CA12-5抗原,卵巢癌上皮细胞敏感性高,但特异性 不高,因为它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和恶性渗出液中。CA12-5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助于随访病情,而且它是第二次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看卵巢癌) 5、CA24-2:在正常的胰腺、结肠黏膜中存在,但很微弱。在胰腺癌和结肠癌中升高,对胰腺癌的 诊断的阳性率高达74%~79%。 6、CA15-3 是监测(乳腺癌)的重要抗原,存在于多种腺癌细胞中,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 胰腺癌等。对乳腺癌的相关性较高,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EA,因此,主要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监测治疗和复发。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1-02-28 07:56:57 发表者:许洪斌 (访问人次:2708) 长久以来,普通大众将恶性肿瘤冠以“不治之症”及“谈癌色变”之称号,同时 也认为某项肿瘤标志物高就证明患了某种肿瘤。这些认知都已很根深根深蒂固 了,但它却是极端错误的。 我们先看看近一个世纪来,医学对恶性肿瘤都做了些什么?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恶性肿瘤曾作为“不治之症”的确在肆意吞噬人类的生命,而人类对它却束手无策。但时至今日,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 瘤的认识越来越深,防治肿瘤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日臻完善。医学家们已能很有把握地说:“恶性肿瘤是能够治疗的”。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 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可见治与不治要因病、因期、因人而异。切不可因对 恶性肿瘤怀有恐惧心理而“讳疾忌医”,甚至即便已发现某些肿瘤的可疑征兆,也不愿往这方面想,有意回避医疗检查,最终导致延误病情,治之晚矣。这种惨 痛病例比比皆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医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近20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环境、空气、食品、水的污染日渐加剧以及人口的 老龄化导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上升:据调查,20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发病人数由90万上升到130万,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预计到2025年时将上升至270万。卫生部公布2006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它也可以称为危协生命的“头号杀手”。据研究表明: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的三大主要原因: 1 环境、空气和水的污染日渐加剧。 2 食品污染严重。3 细菌、病毒性疾病引发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肿瘤的高发病率并非是医学的停滞,而是文明社会所带来 的必然结果。恶性肿瘤成为危协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它如同我们身边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及其它良性疾病一样成为了常见病,而且大多数恶性肿瘤是可以治疗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回避恶性肿瘤,不但要坦然对之而且还应该积极了解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并自觉参与支持环境污染的治 理、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社会公益活动。 恶性肿瘤虽然可以治疗,但要取得更好的疗效还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所以,有人会提出能不能发明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能很早的发现你是否患有癌症。其实,医学家们就是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一直在苦苦摸索这种神奇的检查――肿 瘤标志物。不过,肿瘤标志物在目前阶段还达不到人们所想象的神奇高度,但已经有了可喜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地应用它,协助肿瘤 的早期检出。 那么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呢?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肿瘤标志物又称为肿瘤Marker,它是在1848年首次发现,于1979年在英国正式命名使用,并确定它的概念: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欧阳学文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

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1.甲胎蛋白(AFP)(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 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0~5 ng/ml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1.SCCA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1.5ng/ml) 0.8 对宫颈鳞癌、肺和头颈部鳞癌诊断和疗效监测,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2.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0-13ug/L)在SCLC、神经母细胞瘤、APUD系统肿瘤均可增高。14.99 3.TPA 组织多肽抗原(0-1ug/L) 为角蛋白8、18、19片段,可反映肿瘤增殖状态,用于膀胱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和肝胆肿瘤的辅助诊断。 4.TPS组织特异性多肽抗原(≤80u/L) 为角蛋白18片段M3抗原决定簇,是反映肿瘤

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特异指标。与反映肿瘤容量的标志物CA153、CA125、CA199、CEA、PSA等联用,既可反映肿瘤增殖活性,亦可反映瘤负荷大小,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和胃肠道肿瘤均可增高。5.Cyfra21-1 (0-6ng/L) 89 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鳞癌敏感性76.5%,腺癌47.8%、小细胞肺癌(SCLC)42.1%。在肺鳞癌:I、II、III、VI期分别为60%、88.8%、80%和100%。在恶性胸水和间皮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 6.CA72-4 肿瘤相关糖蛋白(0-6 u/ml) 53.87 是乳腺癌、胃肠道癌和卵巢癌的标志物。在胃癌和卵巢癌敏感性45-50%,特异性几乎100%。

7.CA242 唾液酸化鞘糖脂抗原(0-20u/ml) 10.17 对胰腺癌和胆道肿瘤的诊断较CA199更具特异性。在结直肠癌、胃癌、卵巢癌、子宫癌、肺癌、头颈部肿瘤等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8.CA199低聚糖类肿瘤相关抗原(0-37u/ml) 10.64 是胰腺癌敏感标志物,与AFP、CEA联用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更有价值。在卵巢癌、淋巴瘤、胃癌、肺癌、食道癌和乳腺癌阳性率约30%。 9.CA153 粘蛋白样大分子抗原(0-30u/ml) 7.0 在非转移性乳腺癌有30-40%增高,而转移性乳腺癌有70-80%增高。在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均可升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