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

(2009年4月30日)

一、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兰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发展大局,对兰州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进兰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都市经济圈是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地域、资源、产业、文化等生产要素为纽带,整合布局生产力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按照经济圈组织经济活动,顺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区域的特色优势,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目的在于促进兰州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和优势互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

现。

(二)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实现区域间的社会分工和经济协作,形成一体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

(三)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都市经济圈,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既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基本做法,也是我国一些发展较快地区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一大批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迅速崛起,不仅在东南沿海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而且在中西部地区,西咸一体化、乌昌一体化、“大银川”等都市经济圈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兰州也必须把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摆上重要位置,着力抓好。

(四)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加快兰州乃至全省发展的现实需要。兰州作为省会城市,不论是所处的区位,还是经济

在全省所占的比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不仅有利于拓展兰州自身的发展空间,实现兰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而且也有利于打破地区间的分割,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内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对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初步设想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一个新要求、新思路,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对这个问题,省市有关部门都曾做过一些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和构想。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如何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的一些思考,结合以前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就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基本模式和实现路径谈一些初步的设想。

(一)兰州都市经济圈模式的基本构想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兰州”的要求,以兰州为中心、以交通为纽带、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形成“圈带”结合的区域性一体化经济社会协作体系。具体来讲,

就是要形成“两圈五带”的架构模式。

“两圈”,就是以兰州为轴心,以交通时间为半径,以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为取向,构建两个不同圈层的区域性一体化经济社会协作体系。其中,第一圈层就是要依托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网,着力构建以兰州近郊四区为核心的1小时都市经济圈;第二圈层就是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依托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公路路网和铁路干线,着力构建以兰州市域为核心的3小时都市经济圈。同时,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还必须着眼于发挥兰州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按照“东进西出、南拓北展”的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省会城市的经济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经济的大联合、大发展。

“五带”,就是以兰州中心城区为主体功能区,沿公路、铁路和河谷川地等五条轴线向外辐射,建设沿黄河、湟水、大通河西向经济带,沿兰州至定西、天水和平凉东向经济带,沿兰州至白银北向经济带,沿兰州至河西走廊西北向经济带,沿兰州至临夏、甘南南向经济带等五条各具特色的经济协作带。

(二)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路径选择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在路径选择上,就是要着力推进“六个一体化”。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空间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交通通讯枢纽和网络中心,是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兰州与周边城市也建成了相对完备的交通网络体系,区域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特别是中心城市之间大多都已修建了高等级公路,不久的将来可以基本实现高速化,这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必须以高速化、网络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圈内各城市间快速干道的配套与衔接,完善交通、物流网络布局。要建立区域性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投融资机制,提高区域内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推进区域内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高度融合。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和产业,推进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从兰州都市经济圈所涉及的范围看,区域内既有相对富集的矿产自然资源,也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各地在产业发展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优势。因此,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协作,拓宽优势产业、主导企业以及技术、资本、品牌的市场领域,形成梯度层级分布的区域产业链和循环集约产业群,引导不同地区在同一产业内的错位发展。特别是在这一区域,历史比较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

多姿,集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于一体,蕴藏着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因此,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要加强协作,共同开发,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文化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目前,无论是兰州,还是周边地区,城镇化水平普遍相对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这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腿”。因此,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一定要着力搞好区域内的城镇化建设。要着眼于发展全局,以县域为中心,规划建设一批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中心镇和卫星城,通过完善区域内的城镇化体系,使城镇与城市衔接、城镇与农村相联,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培育要素市场,推进市场建设一体化。兰州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也是省上规划建设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比较发达,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经济往来和协作程度日益紧密。要立足培育市场共同体,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共同培育和发展区域内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要以兰州为中心,建立和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金融市场、信息

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和产权交易市场以及物流集散基地,积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跨区域合作。

五是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兰州都市经济圈区域内各城市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节能减排和资源保护的任务都比较艰巨。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共同制定区域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适时组织评估区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将环境友好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和项目审批的基本条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项目的审批。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要坚持一手抓保障发展,一手抓保护环境,对资源实行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要建立跨流域和跨市州的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协调机制,加强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的联合与协作。

六是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科技资源优势,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重大科研课题的联合攻关,探索区域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区域创新活力。要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的柔性流动。要加强区域内的文化交流,不断创新文化产品,推进区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同时,还要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力争使区域内各城市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等方面缩小差距,逐步实现共建共享。

(三)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需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涉及范围广,触及问题多,政策性强,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注意把握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加强思想引导和舆论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浓厚氛围。

二是加强调研,搞好规划。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研究,制定兰州都市经济圈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强化规划的协调,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我们兰州市也要及早着手,抓紧研究制定我们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举措,力争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走在前面。

三是建立机制,强化协调。适应区域合作的要求,要在省、市和有关部门建立不同层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形成多层次的工作协作机制,确保兰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有序推进。

四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构建兰州市都市经济圈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内与外、上与下、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找准各方面工作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协作,形成良性

互动、共促共建、整体推进的发展局面。

三、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关键是要把兰州做大做强

打铁必须自身硬,有为才能有位。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首先要把兰州自身的发展搞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吸附力,充分发挥好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牢固树立“大兰州”理念,以更大的视野来谋划兰州的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大视野才能有大思路,有了大思路才能实现大发展。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要树立“大兰州”理念,首先是眼界要宽。既要立足兰州、更要跳出兰州,既要立足甘肃、更要跳出甘肃,站在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来谋划兰州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要把兰州的发展始终放在西部地区,放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乃至全国大格局中来考虑,才能真正做到“破小立大”,扬长避短;其次是站位要高。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我市既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兰州的发展放在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上来分析、来定位,以战略思维和全局眼界来审视兰州的未来,谋划兰州的工作,切实把兰州的发展搞得更好更快。第三是目标要大。这次我们外出招商考察,一个很强的感受就是,我们要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就必须盯住大目标,

走进大市场,寻求大合作,直接同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强势领军企业,进行交流与对接,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攀亲结缘,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二)坚持抓主抓重,下功夫把兰州经济做大做强。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讲,把兰州经济做大做强,关键是要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355”总体发展思路贯彻好、落实好。一是要突出抓好工业发展。一方面,要支持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强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对地方经济新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坚持抓大不放小,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同时,着力推进以服务工业为主的原材料采购、储备、供应配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和以楼宇经济、会展经济以及金融服务业、休闲旅游、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新型业态,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将其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或物流配送中心设在兰州,不断增强兰州对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三是要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

种条条框框,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放开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千方百计推动全民创业。当前,尤其要结合我们兰州的产业特色,加快引进一批大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规模大、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非公经济企业,进一步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在总量上做大、层次上提升、领域上拓展、质量和效益上提高。四是要突出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县域工业为突破口,统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力。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从我们这次到长三角、环渤海招商的实践看,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招商引资工作商机无限。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功夫抓好。一是要坚持领导带头。搞好招商引资,必须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不仅要做招商引资的组织者、领导者,更要做招商引资的实践者,不仅要亲自抓、带头抓,重大招商活动更要具体抓。二是要注重实效性。招商引资一定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绝不能盲目,也绝不能不讲条件。三是要创新招商方式。既要依托政府有关部门,更要发挥企业和客商的作用,开展以商招商;既

要通过各种节会“引进门”招商,又要主动走出去,直接与企业和客商“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洽谈。四是要切实搞好服务。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定要实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绝不能一招了之,更不能不讲诚信,只要承诺了的一定要兑现,真正做到以诚招商、以情待商,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扶上马、送一程”。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增强兰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吸引力。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硬环境建设,要以更大手笔、更大思路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狠抓软环境的改善,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影响投资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促进兰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工作职能

工作职能、工作定位、工作职责 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新模式单位,负责东丽区城区城市管理状况的监督与评价。城市管理工作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明确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职能、定位与职责,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建设服务型数字城管的有效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城市监督指挥中心职能 1、负责受理采集员队伍、社会公众及媒体等反映的城市管理信息。 2、负责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专业部门及时进行派遣,协调重点、难点的综合治理问题。 3、负责组织城市管理信息传递系统、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电子档案。 4、负责“数字城管热线”的日常管理工作。 5、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定位 1、为专业部门服务。通过对全区的城市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动态监控,为专业部门当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收集准确情报的“耳朵”,建设信息化数字城管。 2、为城市发展服务,推动城市管理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对各专业部门处理城市管理相关工作事项的情况进行核查和综

合考核评价,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和运行向精细化转变。 3、为全区人民服务,通过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达到改善全区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城市和谐发展为己任”的观念,构建数字城管系统。 三、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职责 1、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安全保密等工作。 2、负责对分类应办的案卷,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指挥手册进行派遣、协调和督办。 3、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做好与各专业部门的沟通处置工作。 4、负责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的整理、分析,对城市管理现状及各区域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负责对我区城市管理采集员队伍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6、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与推进,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飞跃发展。创建数字城管要抓住时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而奋斗。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课Ⅶ 毕业设计(一)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任课教师:吉国华教授 助教:陈中高博士 春季学期 参加学生:人 教学目的: 基于建筑数字技术,本毕业设计涵盖案例分析、设计研究以及建造实践等三个部分,旨在融合数字化设计与数控建造这两个过程,将传统建筑行业中分离的设计与营造用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建造的全过程。整个课程以实物模型为研究媒介,希望在形式生成与建造验证这一往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关联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协同意识,以培养寻求物质逻辑合理性的主动思考,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建造一体化思维。 题目简述: 近年来,伴随着复杂形体的建筑设计日益普遍,建筑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矛盾的设计条件:一方面,当数字设计作为一种通用知识和技术,作为诸多因素协同的系统产物,建筑形体易倾

向于愈加复杂的几何形式创作;另一方面,因偏离传统的建筑学策略,建筑师对复杂几何形体的操作实质较为陌生,而无法有效地回应其建造过程中的挑战。正是在这一困境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大规模开展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诸多较有意义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扩大了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创作路径与实现手段, 促使两者的互相关联和高度整合;另一方面,它充分显示了建造之于设计所充当的限定与创造的双重角色,能为常规技术、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不同制约条件之下的建筑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创客空间”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学校自选环境中设计一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为㎡的创客空间,以满足有创业目标的学生聚会、交流、创想、协作的功能需求,推进创新意识培养。课题着重要求从建筑设计的实际问题出发,用数字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来实现具有真实细节的构筑物。 课程内容: 、基于计算性设计( )的技术与思维对建筑问题进行解析。 、研究真实建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进行面向建造的数字化建筑设计。 、程序及编程学习,运用各种程序方法和各类库文件。 、材料研究,充分挖掘并整理与数控建造相关的各类材料。 、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 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中国六个铁道设计院

中国六个铁道设计院资料 1、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所属建总总部西安 地址:西安西影路2号 2、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工总成都 地址:成都市通锦路3号 3、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建总天津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 4、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建总武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杨园和平大道745号电话: 5、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建总北京 地址:北京大兴区康庄路9号 6、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北京工总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 1. 铁一院所属建总总部西安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1953年1月在甘肃天水诞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同年3月,迁至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3年11月,从铁道部整体划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5年12月总部迁至陕西省会西安市。半个世纪以来,铁一院完成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建设项目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伊拉克、尼日利亚、坦赞等国家和地区。仅铁路累计完成各阶段研究及勘测设计40万公里,建成正线里程近20000公里,其中包括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包兰铁路、宝中铁路等国家长大干线。同时,还进入了全国十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先后承揽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公路项目,主持设计了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型立交枢纽。 铁一院持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地质灾害评估、智能化建筑和测绘等15项国家甲级资质证书;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会员协会正式会员;拥有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业务范围覆盖六大设计行业;现有员工4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获国家各类注册执业资格人

员8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名。 近20年来,铁一院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优秀软件及科技进步奖250多项。1995年在全国大型综合性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中,第一个通过覆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监理、总承包诸领域的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7年,获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级信誉单位;2003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 铁二院工总成都 铁二院与2007年2月8日更名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原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52年9月。现隶属于世界企业500强、世界品牌500强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属全国大型综合甲级勘察设计企业,自1992年以来始终位 于全国勘察设计综合百强单位排名前列。2006年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表彰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企业。现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国家甲级勘察、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环境评价等资质证书和对外经营资格证书,设有线路、轨道、地质、路基、桥梁、水文、隧道及地下工程、站场、通信、信号、信息化、机车车辆、机械、结构、建筑、给排水、暖通、环保、电力、电气化、造价及航测等近三十个专业,依托铁路,业务拓展到公路、地铁、城市轻轨、市政工程、房地产、轮渡码头、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岩土工程施工等各类工程建设领域。目前是国内铁路行业勘察设计企业唯一获建设部颁发的具有公路勘察设计“四甲”资质证书的企业。1997年获取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国际标准认证证书”。2003年实现了9001:2000标准转换,获得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 中铁二院现有职工四千多人。其中:全国工程设计大师1人,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1人,四川省工程勘察大师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9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初试总分窦寅1024796134187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93 刘晓韵10247900000129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4唐苇1024795211182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于叶1024790000013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3 陈薪10247900000132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邓弘1024794202 1574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9 傅韵同1024790000013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6 李乐卉1024790000012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0 李子豪10247932110884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9 刘雨晗1024793701140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4 刘子健10247900000 13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31 罗圣钊10247900000 131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南晶娜1024791108063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0 裴祖璇10247900000129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8 万山霖1024795014175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王宣儒1024790000013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7 王哲明1024795106 1774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伍静1024794202 1575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肖宏伟1024796134 1870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薛智捷10247932140936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17 张雪琛1024795151180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 张卓异102479420 1157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8 朱敏吉10247900000129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2 胡琪曼1024790000013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06 秦楷洲1024790000013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4王航102479420 1157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王军力1024794201157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张相双102479370214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祝鹤10247900000 12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1 江卉卿1024790000015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271 孙若彤1024794101149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5 董一磊10247915040743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25 王健涵1024790000016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09 俞佳炜1024793211087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5章睛10247933011098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55 罗玉婷10247933011098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0陈奕1024793702 1424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8 冯蜻捷10247932110879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8王婷10247953041826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19左莹10247921150775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5 味诗韵10247900000 17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3 董超尘1024792207081 1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4方商10247900000 168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孙佳俊1024794201157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王威10247941051504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王威然10247932110881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周宽10247900000 1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38 付润馨1024791154064 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67曹冬10247951061773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4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 年-1972 年)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一)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革、市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水质、山洪等自然条件;又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工商业、文教、卫生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二)规划说明: 1、规划原则 (1)概貌:兰州市有八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山、北有白塔山,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谷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山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 ①根据国家工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一。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并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构成城市的骨路。社会主义工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甘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心,又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甘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一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用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用。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用地的原则布置工厂、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足城市人民(首先是工人)生活需要及文化需要的足够设备(如自来水、下水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创造劳动人民正常和健全的生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瓜果的特点,必须划一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瓜果种植面积。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气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用的干线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气魄。 (3)建设实施的原则、步骤: ①根据工业建设计划和国家投资能力,有重点的进行建设。第一期先建设西固城、七里河两个工业区和大洪沟以西、旧城以东的地区,并逐渐将黄河以南三块平地建设起来。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 情况介绍 ****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创新社会管理和紧贴实际需要为导向,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资源整合、需求共享、平急结合、有效应对的工作原则,将全区涉及常态社会管理和非常态应急处突部门、单位的有效资源,统一整合,集预测预警、信息总汇、通信指挥、应急处置四位于一体,形成平时能管理、急时能处置的多功能指挥中心。 我区数字化城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在市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目标任务,在全区各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城市管理案卷受理质量不断提高,案卷派遣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渐趋成熟。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于2010年3月建成,同时投入试运行,2010年6月正式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接入应急指挥3G视频联动系统、公安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城管热线呼叫系统、DLP多媒体显示系统、人防联动会议系统和北辰在线视频编录系统实施统一整合,全部接入到了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区网格化、精细化、多角度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形成了功能完

善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应急指挥平台)。 该指挥中心总面积为860平方米,按功能分为“数字化城管工作厅、小型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数字化城管工作厅主要功能是把常态的城市管理与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紧密结合,并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监控管理、应急指挥、有效处置及通信保障。小型会议厅主要功能是研究城市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召开小型会议和出现突发事件时保障领导指挥使用。视频会议厅,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召开紧急视频工作会议和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用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城市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的迅速转换。 ****数字化平台(应急指挥平台)日常管理由区政府考核办负责,编制主任1人(由政府办副主任兼任)三个科室分别为网络管理科、综合科、指挥考核科。三个科室编制公务员编8人,事业编工人16人(3名值班长、12名坐席员、1名维护管理员),社会招募信息采集员20人。 目前,该指挥中心已经实现了平时的城市常态管理、视频监控、便民服务等功能以及应急条件下的监测预警、救援指挥、通信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逐渐成熟,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

最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5) 第三节城市规模 (6)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0) 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9) 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 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 第八节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24) 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7) 第十节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27)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一节空间布局 (32) 第二节居住用地 (3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9)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0) 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4) 第七节城市交通 (47)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0) 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4) 第十节环境保护 (60) 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63) 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66)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8) 第五章规划实施 (70) 第六章附则 (73) 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74) 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76) 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78) 附表3-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78) 附表3-6 市域公路客货运枢纽一览表 (80) 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览表 (81) 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1) 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85) 附表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5) 附表4-4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5) 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86) 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87) 附表4-7 中心城区西柳沟—东岗跨黄河桥梁一览表 (88)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xxx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集约型模式 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xxx分公司 2011年12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1项目建设背景 xxx位于重庆南部,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全县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辖3个街道、17个镇。 xxx是重庆主城的卫星城市.xxx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县城处在重庆“二环”与“三环”之间,是重庆南部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重庆近郊休闲避暑养生的最佳目的地;是重庆最重要的煤化工、机械、冶金、能源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是渝湛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目前,xxx市政府坚持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把xxx建设成为45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韵”的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重庆主城卫星城。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理念却显得落伍和滞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脱节的矛盾在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并日益突出,相关业务处理部门权责不明、方式粗暴等现象日渐凸显,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造成人与人、人与城市直接的和谐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xxx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项目建设必要性 根据国家建设部批复的《关于在远郊区县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示范建设的请示》(渝市政委交[2008]120号)文件的指示,并在重庆市市政委

中国建筑行业百强设计院、百强设计大师名单。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名单央企院组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CDI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总后勤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方院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重庆市设计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设计院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高校院组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公司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数字化城市管理

一、技术规范、总体目标 XXX市数字城管信息服务业务外包是本着信息采集“群专结合”和“政府花费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将单元网格范围内的城市事、部件委托给社会上具有信息采集、且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法人单位,按照城市事、部件管理标准、巡查监管要求,根据部件、事件的多少,综合考虑,并以一定量的网格数作为基础单位,进行定时、全覆盖、公正、及时的监管和有效信息数据采集,准确传输核查、核实等,保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全面处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限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并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味。同时,将信息员岗位外包,通过采集公司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各种部、事件问题,从而实现对xxx市建成数字城管覆盖范围的全覆盖,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运营效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信息采集实施细则 为了确保信息采集工作符合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特制定了信息采集项目实施方案,对信息采集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明确划分,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信息准确性、

及时性。通过整合流程,明确相关人员和岗位的职责分工、管理权限,完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信息采集服务质量为考核依据,以市场的杠杆激励信息采集的运作,提高信息采集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使信息采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运行。 管理内容是将XXX市建成区内被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覆盖的区域内的区域巡查、问题信息采集、公众投诉问题核实、专业部门处置结果核查这四项工作统一外包给信息采集公司完成.通过实施信息采集的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公司组建信息采集队伍,全区域进行信息采集、上报、核查以及统计分析等,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只需负责对采集公司的业务考核和质量抽查,从而实现信息采集的公正、客观、及时、有效。同时,考评队伍的优化降低了数字城管的运行成本,减轻了人员管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效能。 依据相关城市管理标准,以人工巡查的方式负责对城市事件动态问题及部件完好、变更信息的限时采集;对热线投诉等途径反馈问题进行核查;对所发现问题结案前进行核实。(1)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范围 XXX市信息采集面积共XXX平方公里,包括XXX个街道,XXX个社区,划分了约XXX个单元网格,XXX个工作网格以区,项目覆盖区域为市主要中心城区。 按照管理要求的不同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分为五大区,每个区再划分三级区: 一级区域:中心城区繁华区域及城市出入口、广场、主 2

青海省建设设计院和企业信誉评定结果的

2013年度青海省建设设计院和企业信誉评定结果的 公示 (排名不分先后) 一、省内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一)优良企业(21家) 1.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 2.青海工程勘察院 3.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4.青海岩土工程勘察院 5.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6.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8.青海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研究院 9.青海东亚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0.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 11.西宁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12.青海铭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3.中房集团西宁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4.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15.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6.青海省电力设计院 17.青海科信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8.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19.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西宁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21.青海长城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二)合格企业(91家) 1.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2.青海省地矿建筑勘察设计院 3.地矿格尔木地质工程勘察院 4.青海省土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青海智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6.西宁市城南新区投融资开发总公司设计事务所 7.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室 8.海西自治州建筑设计院 9.海北藏族自治州建筑设计院 10.格尔木宏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1.青海天河石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2.青海省黄南州建筑设计院 13.玉树州房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4.海北州兴达水利工程设计中心 15.海西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16.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 17.青海河海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 18.青海禹兴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 19.青海省江源水土保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青海黄河水利水电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总结

积极推进数字城管新模式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部分市人大代表的热切关怀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全面投入运行。中心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突出抓好“建设、服务、监督、创新”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精神文明,加强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的号召,深刻把握建设我市和谐文明首善之区的定位,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监督和指挥,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在我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我区城市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根据蚌埠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管委会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建成了覆盖全区、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数字城管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于2009年6月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数字城管中心具体负责区内有关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监督指挥工作,充分发挥了问题发现、协调指挥、协调监督及科学评价的重要职能。截至到2009年12月……日,监督员共上报案件……件,立案……件,已经结案……件,结案率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已初步取得成效。 一、2009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中心筹备伊始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求配臵资源,完善办公场所建设,在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下,建立了符合我区快速

发展实际和创新性工作模式要求的高标准的办公环境,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参照其他地市成熟的工作模式和我区的工作方案,在中心内设综合部、监督部和指挥部三个部门,确定了各部门负责同志,主持部门日常工作。按照实际需要聘用了12名信息处理员,负责群众电话举报、监督员上报案件的受理、核实、立案、核查等工作;通过招聘建立了15人的城管监督员队伍,负责城市事(部)件专业信息采集。合理分配布臵工作,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积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本单位工作性质和有关要求,起草了各项规章制度,如《蚌埠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守则》、《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职责及各部门工作职责》、《蚌埠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蚌埠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管理标准及责任单位》、《城管监督员工作考核试行办法》等,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工作局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信息发现机制、问题处臵机制、综合评价机制以及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为中心的正规化管理和制度化运作奠定了基础,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推进数字城管体系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 为达到数字城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中心稳步推进运行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据建设和管理模式建设。建立了科学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平台,制定了合理的运行程序,切实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中心着力打造新的城市管理流程, 以城管通系统为抓手,力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案例名 称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总额 5500万元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 选用 竣工项目案例 设计类 型 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 案例所 在地 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8800平方米 详细地 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号 参与设 计师 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2015-5-1 业主名 称 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业主联 系人 un defi ned 所用材 料品牌 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设计说 明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之味的感觉。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 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 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 HB事业部总平图 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 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 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 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 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