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联理论观照下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研究_以葛浩文_生死疲劳_译本为例

关联理论观照下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研究_以葛浩文_生死疲劳_译本为例

关联理论观照下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研究_以葛浩文_生死疲劳_译本为例
关联理论观照下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研究_以葛浩文_生死疲劳_译本为例

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与翻译 2010-08-27 关联理论与翻译1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与翻译2 摘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 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

葛浩文翻译观点探析

葛浩文翻译观点探析 摘要: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为中国文学翻译到美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但是关于葛浩文先生的翻译观点却少有研究,本文以《狼图腾》为例,总结出了葛浩文的翻译观点,也可作为今后学习的范例。 关键词:《狼图腾》;葛浩文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出生于1939年,20世纪60年代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他现在是圣母大学中文系教授,教授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已经二十多年了。在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同时他还编著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学的书籍,还是《现代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创始人之一,他还为《华盛顿邮报》《伦敦时报》《时代》《今日世界文学》《洛杉矶时报》等期刊杂志供稿。他对翻译的贡献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 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

说,葛浩文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舒晋瑜,2005)。由于葛浩文的英文、中文都出类拔萃,再加上他又异常勤奋,所以他在将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方面成就十分惊人。在美国读研究院时已经开始阅读及翻译中文小说。 二、葛浩文主要作品介绍 美国著名的中国当代文学学者和翻译家葛浩文,是近年来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葛浩文三十多年来共翻译中文作品四十余部,其中包括萧红的《萧红小说选》《商市街》《呼兰河传》《生死场》,李锐的《旧址》,贾平凹的《浮躁》,刘衡的《黑的雪》,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苏童的《米》,王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愤怒的蒜薹》《丰乳肥臀》《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等。他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学、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中贾平凹的《浮躁》借助他的翻译于1989年获美孚飞马文学奖,他与夫人林丽君合译的《荒人手记》于1999年获美国翻译协会年度奖(张耀平,2002)。 三、葛浩文的翻译观点 1.忠实 “the satisfaction of knowing i’ve faithfully served two constituencies keeps me happily turning chinese prose into readable, accessible, and - yes - even marketable english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精)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 摘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 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阐述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文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 1.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关联理论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理论模式日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很可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亦屈指可数。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何自然,1997) 事实上,语用翻译这个说法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如Nida (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和Newmark (1982)倡导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后来,Wilss (1982)等人还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鉴于本文建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简明地介绍一下关联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 2.关联理论概说 2.1. 交际的推理特性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请看: 甲:李先生,请问周小姐还要多久才回办公室? 乙:嗨,她正在向胡处长请示工作呢! 在上例中,乙并没有直接回答甲所提出的问题。假如甲乙双方都知道胡处长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那么,甲不难推断出周小姐很快就会回来。倘若双方已知胡处长说话罗嗦,办事拖拉,甲几乎可以断定周小姐一时肯定回不来。

葛浩文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3305261.html, 葛浩文翻译研究 作者:曾小峰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9期 内容摘要:随着西方世界渴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中国文学则是一面反映行进中的中国的镜子。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第一人, 他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非常值得一探究竟。葛浩文的翻译观深深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并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葛式译文小说。 关键词:文学翻译葛浩文改写论 一.引言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方主流媒体终于目光投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学,而在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路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则让人无法忽视---他便是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自从奠定了他在汉学界地位的代表作《萧红评传》问世后,葛浩文 几乎垄断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近50部作品出自他之手,囊括了中国两岸三地各个时代杰出作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蜚声海外并获得过国际上各种大奖,无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John Updike调侃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几乎变成了葛浩文的自留地”。这一系列的奖项无不证明了葛浩文的精湛技艺和作品的有口皆碑,他是如何拥有这样的口碑的呢?本文试图探究葛浩文的核心翻译思想,以及他是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到翻译实践中。 二.葛浩文的改写翻译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Andre Lefever将对“改写”,“refraction”的研究融入到翻译研究中。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对原语文本的改写,也是一种文化改写或文化操控。“翻译当然是一种对原语文本的改写。所以不论意愿如何,改写都反映了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并且这种操控会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以某种特定方式发生。”(Lefever,1992:32) 尽管如此,葛浩文依旧保持着译者应有的尊严和对翻译的喜爱,“我热爱这个事业,热爱中文,热爱英文写作…换言之,我译故我在。”(ibid:1)他认为改写或创造,忠实与背叛是好翻译不可或缺的两大标准和要素。他进一步指出“据我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作者们至少都能容忍男男女女们将其作品改写为另一种语言—因为这绝对是翻译的本质。”(ibid:1) 三.葛浩文的改写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葛浩文对翻译实质的看法深深影响了其翻译策略,因为他将读者接受性置于首位。而英美读者更喜欢归化的译本,更强调译者的隐身,这便意味着成功的翻译应该看起来不是翻译或有外国语的痕迹,所有这些使得葛浩文不得不对原语文本进行改写和背叛。不论是对小说标题的

葛浩文的翻译理念、策略、原则和特点

葛浩文的翻译理念、策略、原则和特点 葛浩文翻译莫言的小说,大量采取省略、删除、添加、改写的方式,对涉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容常采取模糊化的处理。他的译本中在西方获得广泛认可,但中国的一些评论家认为他为了迎合西方读者口味,采用伪忠实和叛逆的翻译手法,过度美化原文,译出"象征性文本"的畅销书,不属于严肃的文学翻译。 葛浩文申辩说,自己并不惯于删减,译文要忠实于原作,但不必完全按字面意义翻译。对于葛浩文是否忠实原文,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研究者一般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语例作为论据,没有数据支撑;或仅粗浅标注英语文本,用提取高频词或计算句长比等方法研究翻译共性,未能就语言及内容差异对中英文本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对比。 本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使用软件进行人工标注,采用双语平行对比法,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对比《天堂蒜薹之歌》的中英文本,标注和统计其中对文化负载词、颜色词、动作谓词灵活多变的处理,根据统计数据总结葛浩文译文的特点,解读其翻译理念,分析其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葛浩文的翻译理念是忠实作者思想,考虑读者接受度,文辞优美易读。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在翻译中采用的办法是:在内容上,直译约占原文篇幅90.4%,删减约占8.0%,改动约占1.6%;加译约占译文篇幅的1.1%。在对语言细节的处理方面,55.5%的文化负载词采用改译法,改动的动作谓词中,约有81.1%为上义词变下义词,对约72.5%的颜色词采取直译,有时则根据小说语境和语用习惯选取合适的表达:在语言上,他采用的翻译策略主要是变化词类,调整语序,变更句子语气,重组句子结构等。 葛浩文秉持尊重原文作者的翻译原则,重视与作者的沟通以确保对作者意思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王 斌 摘 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但它对跨文化语言 交际的翻译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解决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的移植 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交际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pict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ulture. Yet, it fails to give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account of its incompetence in showing how to transplant the cultural default, one of default models from which optimal relevance generate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1. 关联理论的认识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他们的陈述如下: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转引自赵彦春,1999) 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苗兴伟,1999)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既然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者需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语境效果就成了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The notion of a con-textual effect is essential to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l-evance. We want to argue that having contextual effect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levance, and that otherthings being equal, the greater the contextual effects,the greater the relevance(Sperber & Wilson, 1986:119)。关联理论对于语言交际的解释力正在于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其语境效果表现为:If all acontextualisation does is add all, some or none of thenew information to the context without otherwise alter-ing the context at all, then this contextualisation has nocontextual effect . Otherwise, there is some contextualeffect, in the form of an erasure of some assumptions inthe context,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r the derivation of contex-tual implications. ( Sperber & Wilson, 1986:117) 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还要能够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新信息改变听话者语境的某些假设;新信息增强听话者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假设相结合派生出新的语境隐含。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的动态性表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话语的发展,听者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使之逐渐背景化,从而认知语境被不断地扩大充实,并有效地成为理解新信息的基础。话语就这样给听话人提供不断变化的背景,听话人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工新信息。 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虽然翻译被认为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但若将之看成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关联理论在这方土地上还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 收稿日期:1999-02-16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浅谈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观点

浅谈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观点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出生于1939年,1961年毕业于长滩加州州立大学,之后于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现任圣母大學讲座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葛浩文的成名作是1974年翻译出版的《萧红评传》,之后曼氏亚洲文学奖三位得主之作品也均为葛浩文译作,包括2007年的姜戎《狼图腾》、2009年的苏童《河岸》和2010年的毕飞宇《玉米》。2012年,葛浩文英译的莫言作品《红高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汉学大师夏志清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盛誉葛浩文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将葛浩文比喻成接生婆,他在《纽约客》杂志上写道:在美国,中国当代小说翻译差不多成了一个人的天下,这个人就是葛浩文。莫言本人也在201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演讲时说:如果没有(葛浩文)杰出的工作,我的小说也可能由别人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但绝对没有今天这样完美的翻译。 翻译思想是指译者本身对翻译工作的宏观认知,即译者对翻译的总体观念。这种观念会影响到译者对译文本、翻译策略、方法等方面的选择和应用。系统研究译者的翻译思想,不仅有助于把握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而且可以深化我们对于译者翻译行为背后的不同驱动因素的理解。在此,笔者将选取论文中的典型代表,总结其主要翻译思想,并指出其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孟祥春(2015)认为,葛浩文的翻译思想主要包括翻译功用论、策略论、认识论、过程论与标准论。他把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归结为在全球文学生产大语境下,以忠实为前提、以可读、平易、有市场为基本诉求、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凸显自我的再创作。孟祥春将其解读为全球文学生产大语境体现了葛浩文的全球视野;忠实让其翻译成为翻译;可读、平易有市场是翻译的标准论,确保了翻译取得成功;凸显自我是对译者的解放与主体性的高扬;再创作属于认识论,抓住了文学翻译的本质,提升了译者地位。 胡安江(2010)则从文本选择、文本的准确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等视角切入,分析了葛浩文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思想,认为葛浩文强调译文的准确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此外,胡安江还认为:总的来说,葛氏翻译时秉承与信守的快乐原则与读者意识,以及在此理念下葛译对于准确性、可读性与可接受性的追求与强调,构成了汉学家译者模式的另一种言说类型。胡安江还引用了葛浩文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当我意识到自己是在忠实地为两个地区的读者服务时,那种满足感能让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 王海平(2011)在文献中总结葛浩文的翻译思想主要为:葛氏还是比较看中翻译的忠实性的,但他也强调译文的创造性,追求两者的统一。他也引用到了葛浩文的原话:我热爱创造性与忠实于原著之间的冲突,以及最终难免的妥协。 在以上翻译思想的指导下,葛浩文采取的翻译策略具体如下: 孟祥春(2015)认为葛浩文的翻译整体上是异化和归化相通,直译和意译相协调,但不容否认的是,葛译归化与意译的倾向性更为明显,这显然是为可读性服务的。孟祥春还引用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修改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语境;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使用和交际活动,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的只是它涉及到两种语言(始发语和目的语),是一种语际信息交流。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者,前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而后者所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近年来,语用学的众多理论被应用在翻译研究上,如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Dawkins的模因论等对翻译研究都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不妨结合近年来语用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译者选择恰当的应用翻译策略。 能否达成!互明(mutuallymanifest),达成了!互明就能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在信息和语境之间找到!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edic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information)。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成为关键,表现为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3]127 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否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以下母女两人的对话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Mother:Wouldyouliketogoshoppingwithmenow?Daughter:I?mwatching!Friends .Mother:What? Whencanyougowithme?Daughter:Mum,IsaidI?mstillwatchingTV.Mother:Then,whenwillitbeover? Daughter:Mygod! 女儿没有直接以yes或no来回答母亲的问话,而是采用了间接的答话方式。这里母亲不理解女儿的原因明显在于母亲的认知环境中没有!Friends 是一部情景连续喜剧并且女儿十分爱看这一语境信息,由此导致女儿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No,Idon?twanttogoshoppingnow. 并没能成功地传达给母亲。这一例子说明,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而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地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是否选择了 [4]41正确的语境信息。所以,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 一、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首先提出颇具影响力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他们在批判地继承以互知(mutualknowledge)为理论依据的代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的推理模式,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具体来说,关联理论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包含!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process)。所谓!示意,是指说话人把信息意图展示出来这一过程,而所谓!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一过程。 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

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 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 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 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 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 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 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 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 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 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 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

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 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 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 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一般地说,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 码模式和推理模式。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 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模式过程则附属于 认知—推理过程[2]。 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 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前者指话语的 字面意义,是交际者向交际对象传递某种信 息的意图,后者则指交际者传递该信息意图 的意图。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 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 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 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摘要: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境最佳关联翻译 关联理论是近年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影响力大大超出了语用学领域本身,已经渗透到翻译领域。关联理论不仅可以解释翻译现象还可以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框架。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 一、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是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形成基于如下的事实: A.听话人从每个话语的语言解码中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话语作出多种理解; B.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 C.听话人往往用一个单一的、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话语; D.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它的理解,而只认定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用以排除其它理解的标准就是关联性。关联性是“输入到认知过程的话语、思想、记忆、行为、声音、情景、气味等的一种特性。当输入内容值得人们去进行加工处理时,它就具有关联性”(D.Wilson,2000)。因此,关联理论认为,要准确理解自然语言,需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寻找信息的关联,寻找关联,就要依靠推理。所以此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取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进而获得交际成功。 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交际是从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即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明示的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 方式进行编码、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而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指听话人用明示手段从得到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是依据交际话语的关联性处理话语,如果某个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境效果,那么此信息就与此语境之间产生了关联性。因此,关联是依赖语境的。 在关联理论下,语境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 ,因此可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2007年6月第8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7 V ol.8 N o.2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 央 泉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语言的正确理解与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本文拟就关联理论来探讨译者在对原语文化的认知以及在译语文化转换中所运用的关联机制,即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性;文章提出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翻译;最佳关联转换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Sperber,和D.Wilson 在其合作出版的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 relev 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 l relev 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Gentzler ,1993:18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Gen tx ler 认为,把文化而不是文本作为翻译单位,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研究中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翻译领域的一场变革,即翻译领域的?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奈达在 语言?文化?翻译 中指出:?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10)。因此,依据翻译的性质和任务,我们完全可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把翻译视为文化再现(cul tur e reappearance)。 二、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翻译 (一)关于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 周礼 说:?观乎人文以成天下#,就含文化的意思。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 原始文化 (1871)一书中,首次对文化作了明确的阐述:?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英汉民族在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历史典故、文化征象等方面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如果不了解词语的文化涵义,对其褒贬色彩掌握不准,就可能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失误。因此,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者 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他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他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翻译。 萨丕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传达知、情、意的交际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ar t and par cel)。?语言按其本质是文化的#,这一论点的依据是:第一,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儿,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成果;第二,语言不具有生物遗传性(bio lo gically inherited),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本领,第三,符号性是语言的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第四,语言的文化性质还表现在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反映作用: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可以在语言中找到注脚;最后,语言的文化性充分表现在它对文化的凝聚功能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人类文化的行为、活动、经验、劳作或创造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加以叙述、描写或记录的。(刘宓庆,1999:31-32) (三)中西文化的异同性及其根源 要解决中外语文之间的翻译问题,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很难的,我们必须从文化上来处理中外文字上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源于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刘靖之,2000:22) 1 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的产生和形成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语言具有其不同的特定含义。初学英语的人,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见面就大谈天气,如?L ov ely w eather ,isn't it?#究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天气变化无常,且多阴雨。天气成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对天气的谈论较多,久之便成了打招呼的一种文化了。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见面时总爱说?吃饭了吗?#之类的话。现在说话人一般并不十分关心对方是否吃了饭,就如同英国人见面谈天气一样,对天气本身其实并无多大兴趣,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例如老 162 * 收稿日期:2007-05-11 作者简介:央泉(1969-),男,湖南慈利人,讲师,硕士。

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与翻译 2010-08-01 关联理论与翻译1 关联理论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翻译学研究的对象.而且证伪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关联理论也有利于译者准确理解并传达原交际者的意图.照顾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 作者:刘佳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 刊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明示一推理模式最佳关联翻译 关联理论与翻译2 摘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 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

2019-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 汉学家阅读答案 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201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翻译了包括萧红、杨绛、贾平凹、莫言等二十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家的五十多部作品。 我译故我在 ——葛浩文访谈录 季进 季进:这么多年,你一直坚持不懈地做中国文学的翻译,我知道这在美国绝对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夏志清先生称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应该也包含了一种敬意在里面。 葛浩文:翻译这玩意,一言难尽啊。我像个鲨鱼,你知道鲨鱼要不停地游动,一旦停止就死了。我做翻译就是这样,一定要不停地翻,一旦没有小说翻了,恐怕就要归西天了。 季进:你曾经说过,其实翻译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选择。你现在是不是还这么认为? 葛浩文:也许说“困难”绝对了点,但重要的还是选择,这话没错。中国每年不知道要出多少小说,我们只能选三五本。美国人对中国不了解的地方已经够多了,还要加上对文学的误解,那就更麻烦了。 季进:有时候好奇怪啊,像《北京娃娃》、《狼图腾》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并不被看好,却在国外获得不小反响,甚至评价很高,真正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里面文化的差异、解读的取向应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葛浩文:没错没错。一个国家的评价标准或者说文学观,跟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学观当然是有差异的。《狼图腾》的书评普遍说它非常好,甚至有人说是年度最好的中文小说,连美国的《国家地理》也发了《狼图腾》的书评。到目前为止,《狼图腾》也许可以说是一本突破性的中文作品。有时候我也纳闷,我常

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精)

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 提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阐述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文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主题词: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 Abstract: This paper approaches pragmatic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For this purpose we first introduce a few essential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 such as the inferential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context, optimal relevance and the like. Then, we deal with the pragmatic role of the notion of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s an interpretive use of language, text typologies as guides to relevance, context-based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nd so on. We hold that this study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and thus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 in our translation work.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pragmatic translation 1. 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关联理论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理论模式日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很可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亦屈指可数。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何自然,1997) 事实上,语用翻译这个说法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如Nida (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和Newmark (1982)倡导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后 来,Wilss (1982)等人还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鉴于本文建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简明地介绍一下关联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 2.关联理论概说 2.1. 交际的推理特性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请看: 甲:李先生,请问周小姐还要多久才回办公室? 乙:嗨,她正在向胡处长请示工作呢!

关联理论

关于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及其基本概念 关联理论是由斯拍波和威尔逊(D.Wilson)于1986和1995年在其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提出的。此书一出,即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语言学界、哲学界的强烈反响,这种强烈反响促进了该理论研究的深化,加快了该理论和加宽了该理论的应用,学者们发现可以用关联理论来解释语法学、文体学、修辞学、人众传播学、语用学等领域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崔忠中2010:72)。 关联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关联理论的基础是格莱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格莱斯认为会话是受 到一定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双方都遵守了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Maxims ol} Quantity)质的准则(Maxims of Quality) 相关准则(Maxims of Relevance)不fl方式准则(Maxims of Manner).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有可能故意违背合作原则l归的某个准则,来传达某种隐含意义,所以听话人要通过推理领会说话人的真正意义,即会话含意(何自然,1995:23 )。然而,违反合作原则有时并不能充分解释会话意图,格莱斯对语境和如何掌握合作原则做出详细的阐述。因此,学者们做了很多努力来弥补合作原则的缺陷。 关联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产生的。从英文中可以看出,斯琅波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和格莱斯的“相关”准则是同一个一词( relevance ),但前者并不是后者的简单继承和发展。会话含义理论强调合作原则,认为交际双方都应遵守这些准则;而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是交际过程中的自然准则,不需要可以遵守(黄杨英,2009:26). 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是用来描述人们对话语的认知过程,目的是识别存在于人脑中的内在机制,从而解释人类的交际行为。该理论提出了明示一一推理交际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取代了传统的代码交际模式(code model)。明示—推理交际模式包括了交际的两个方面:明示是指说话人的交际行为,推理是指听话人为了识别说话人信息意图所发生的交际行为。根据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