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藏族纹样调研报告

藏族纹样调研报告

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治国

--深入学习藏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调研报告

藏族传统法律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建设现代法律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构筑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历史上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孕育着藏族的法律文化,本质上属于传统法律文化范畴。藏族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在整体上无法创生现代法治,许多方面甚至成为现代法治的反向力量。近年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已经对我国的安全和政治稳定构成威胁.要实现藏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某些阻滞因素,同时必

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使传统法律文化为藏族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一、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任何形态的文化,首先是民族性的文化,它是适应民族生存的特点而形成的,是在民族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化的精神依托和力量,它往往凝聚着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同时又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存在得以凸现,并时时刻刻影响人、改造人。藏族传统法律文化是藏族藏民族特有的,以藏传佛教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法律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的构成体。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渗透、影响着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等。从而影响着现代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此文化传统是多层面构成的系统,在文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与此系统相契合的价值判断关系。价值判断系统往往对整个文化系统的发展轨迹和方向起着调控、制约的作用。价值判断的这种调控制约性,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性。藏族封闭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人们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信仰,使得藏族的传统法律文化有着自身的价值取向性,从而形成藏族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独有的特征:(一)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宗教性

以宗教思想为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宗教的教义、教规贯穿在法律条文中,这是藏族阶级社会制定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吐蕃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庞大而多彩的体系已如潮水般荡涤着藏人的意识形态领域。统治者们开始以佛教为指导思想来制定自己的法律,尤其是佛教戒律,成为非常重要的法律内容而加以吸收,并贯穿于传统的制度法、习惯法、习俗法的始终。如吐蕃时期在制定法律时对佛教十善律的吸收,就是把佛教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在当时法律始终的具体体现。《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说:松赞干布时,从东方汉地、木雅输入工艺、历算从南方印度翻译佛经,从西方索波、尼泊尔获取饮食珍宝,从北方胡人和回纥地方引进法律及职事制度,并仿效佛教的“十善法”制定吐蕃法律。“立十善之法,对善者予以奖励,对恶人加以惩处,对豪强大族用法律压抑,对贫弱

者设法扶助。??又令臣民皈依三宝,恭敬信奉,报父母恩,孝敬侍奉。学习经典文字,明白其中的道理。相信业、因果,戒绝恶行。??是非难以判断时,请地方神抵护法作证,立誓赌咒。仿照十善法的意义,在吉雪学玛那地方制定了吐蕃法律二十部。”文中所说的十善法就是指佛教的不杀、不盗、不淫、不嫉妒、不仇恨、不愚痴、不慌话、不巧辨、不挑拨、不恶骂等十善律。依据此十善律,制定了法律条文二十条。并颁布执行。在二十条中提到的“要虔诚皈依三宝”、“要学习佛法及文字,了解其义理”、“要信因果,戒绝恶行”都是佛教思想最为深刻的印迹。在此后历代王朝制定的如《十六法》等法律和传统的习惯法以及民间习俗中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深刻的佛教思想。可见,佛教思想贯穿在藏族传统法律文化始终,甚至,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深处还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浓重的宗教色彩是藏族传统法律区别于内地传统法律的一个重要的典型特征。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藏传佛教在藏族的统治地位以及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使得宗教戒律成为藏族传统法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藏传佛教的许多观念、好恶和戒规都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浓厚的宗教信仰成为人

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内容的传统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维护宗教特权,保护宗教礼仪,严厉处罚侵犯宗教礼仪的行为。如《十六法》的重罪肉刑律规定,偷盗喇嘛财物的。处以肉刑;盗窃三宝者赔偿八十倍。二是将宗教戒律戒规视为神圣,凡触犯宗教戒律戒规的要予以严惩。佛教称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僧、恶意出佛身血为五无间罪,教义认为,犯有其中之一者,无疑要遭受严重的因果报应,坠入无间地狱(所以称为无间罪),对犯有无间罪的要处以挖眼、抽筋等酷刑,直至处死。三是把宗教仪式作为法律诉讼手段,尤其是把天断作为审判的手段。神判与天罚是宗教的产物,而在旧藏族的法律中则把它作为一种法律手段从而成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迷信思想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精神枷锁。也使得审判就有了因神秘而产生的威慑力。如杀人命价律规定,故意杀人者除要命价赔偿外,还需要给死者家属支付一定的诵经超度费,以帮助其实现宗教礼俗和仪式。

(二)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的道德性

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和汉族地区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是,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汉族地区的儒家传统法律文化价值观念中强调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道德观念系统,在法律上也足以得到体现。而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则更突出强调宗教道德性,其突出的表现特征是:凡是符合宗教的就视为是道德的。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涵摄下人们对一切事实的判断活动都被纳入宗教道德规范模式中,人们复杂的思想、行为活动都必须符合宗教道德标准,并由此作出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等道德性判断。于是,无论客观事物、认识主体、还是社会现象、历史事实;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艺术的、道德的、观念的??,统统打上了宗教道德的印记。用宗教道德的原则可以包容一切,解释一切,成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如:吐蕃时期的法律中,大多都是宗教道德的反映。吐蕃时期的法律主要是根据佛教的十善法制定的法律条文二十条,而这个法律实际上就是藏传佛教对教徒的道德要求,但统治阶级却要求人们一律遵守。吐蕃王朝以后的历代地方政府,也大都把宗教道德作为制定法律的依据,有些甚至直接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在藏族传统的习惯法和习俗中所提倡的慈悲忍让、乐善好施、安分诚实、利人利世、诸恶莫做、诸善奉行等法律要求,其实本身是一种宗教道德。甚至有些地方把民俗和道德习惯也纳入部落习惯法中。如:俗人不能坐在僧人的上位,牧民不能坐在头人的上位,妇女不能坐在男子的上位。在举行盛大的宴席或逢年过节请客时,按个人社会地位排列座次,入席和离席,依照不同等级,按秩序先后行动,不得随意违背顺序;不在神山挖药材和打猎放枪;用作祭扫的牲畜,不出卖、不宰杀;不吃奇蹄类、爪类和鳞类的动物肉等有关习俗和道德规范都作为习惯法和习俗规定不得违背。当然,不可否认,这种宗教道德的法律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对调解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护藏族的生态环境,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藏族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共时性,使得传统法律文化无时无刻不对现代社会产生着影响。因为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不管它是否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也不管它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不可能完全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我们只能在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不管意识与否,传统文化总是影响着我们,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传统法律文化还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保持紧密联系和统一性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基因。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历史时期,而更是人们的一种态度。正如福柯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谈及对现代化作时代性的理解时曾经指出:我们不应该将现代化仅仅看作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而更应该将其看作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不是谁都有的,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这是从个人对生存活动的态度来说的。因此如何看待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传统法律文

化不仅是具体可以表现出来,构成物质形态的文化的“表层次文化”即制度文化,而且还根植于人的思想观念、积淀于人的心理结构,并时时影响约束人的思想行为的“深层次文化”,即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所谓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更多的是指法律意识、观念形态的冲突,是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冲突,是人们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态度上的冲突,而不是指物质层面上的制度文化的冲突。

藏族是一个大多数群众都信教的民族地区,宗教因素以及由此基础上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国法律现代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是不可低估的。传统的重视宗教教规、教义导致的轻法思想,与现代社会法治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无法可依已经成为历史。但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层影响,再加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原因,特别是宗教的原因,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法律还没有完全成为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的效力、权威、尊严还没有在政治结构和权力运行过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来。一些非法律的传统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甚至远古遗风常常不时地替代和行使着法律的功能。因此,在认清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对人类前进的阻碍作用,剔除糟粕的同时吸取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成分对调节当代人们之间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藏族传统的制度、习惯和习俗中都显现了藏族人民的优秀、独特的军事思想。在藏族历史上,藏民族靠武力征服而雄踞青藏高原。长年的争战,频繁的厮杀,使他们积累了许多的战争经验,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战法,而将这些成功的经验与战法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作为一种军事思想而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在藏族的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公元1618年藏巴汗时期制定的《十六法》中“英雄猛虎律”、“懦夫狐狸律”等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载入法典,是《十六法》的独创,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而且这种军事思想以及崇尚武力和崇拜英雄的道德观念同当代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英雄等道德要求是相一致的。

其次,在藏族传统的法律文化中特别重视经济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民事法律规范,减少了刑事案件,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在藏族传统的成文法以及习惯法和传统的习俗中,都有从刑事案件到一般的民事案件采取经济处罚的方式解决的规定。如,盗窃追赔律、亲属离异律等法律的规定,一方面使民事法律规范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社会生活中的适用价值高。另一方面减少了刑事司法部门的工作,又使矛盾得到及时的调解,容易缓解社会矛盾,有些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借鉴。

第三,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比较注重对执法者的管理。《十六法》中对“私人所欠公债,宗本不得私自前往索要。法庭上不可感情用事,亦不可有亲疏远近之分”等规定,是对官吏进行有效管理和要求官吏奉公守法的法律。这对于我们今天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执法,对我们惩治党内贪污腐败分子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也非常重视通过法律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调整人们之间生产、生活关系的法律、习惯和习俗。如《十六法》的“半夜前后律”、“亲属离异律”的规定,调解了在劳动中生产者之间因借用劳动生产工具发生意外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一些其他民间如欺诈、毁坏他人庄稼、财务等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亲瞩离异律”则不仅调整了婚姻的成立和终止,而且对婚姻解除后子女的抚养,以及对生活困难一方的帮助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不仅在当时调解了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而且对当代调整藏族社会人们之间的婚姻和家庭关系都有一定的价值。

第五,在藏族传统的法律、习惯法和习俗中所提倡的慈悲忍让、乐善好施、安分诚实、利人利世、拔苦与乐、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其立足点,“既在为信教者修持析福、提升道德,更有利乐有情、安定社会、庄严国土的社会功能”。③同时,发扬藏传佛教依靠佛教道德教育

的作用配合法制教育,净化人心,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精神,制止社会上的贪污、腐败等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也是相协调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已经被废除。但人们的法律意识却没有同制度文化一样被革掉,在人们的思想深处,还有很深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烙印,尽管有些法律意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已经不被人们认同,而且对社会发展有一定阻碍作用,但这种影响和作用仍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其一,当代中国开始注重对人权的保护,广大老百姓的权利意识也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社会现实与藏族古代社会用法律来治民尤其是用佛教教义、教规来践踏人权的工具主义观念显然是水火不相容的。如在旧藏族的立法中,对人的处罚是十分残酷的,对杀人的处罚只注重经济赔偿,严重地侵犯了人权。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受害人,并不是要求法律对被告人采取什么样的处罚,而是要求赔“命价”即可,既不考虑社会秩序的维护,也不考虑受害者的人权保护问题。其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实行依法治国,民主与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势必与藏族古代专制社会产生的重视宗教道德教化的法律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藏族传统的法律制度以及习惯法中都注重用宗教的形式解决矛盾和冲突,轻视法律的作用和地位。如在《十六法》中规定的“狡诳洗心律”就是一条关于古老、神秘的审判方式——“天断”的法律。按照本条的内容,对于那些案情比较复杂,而当事人双方又比较狡猾,一时难以辨别真伪和是非的案件,采取“天断”的方法进行审判。所谓天断,就是在神前发誓,并通过某种仪式,让天意来判明是非。天断是反科学的,他之所以能在旧藏族盛行,除了生产力水平低下,文明程度落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有限外,更主要的是宗教对法律的深刻影响。人们借助宗教的力量来进行审判,并被看作是神圣的。这在旧藏族的历史上延续了很长时间,对旧藏族法律进程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违反民主、科学的非法治的做法,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法律制度中,也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习惯和习俗中。如习惯法和习俗中对杀人的命价赔偿的规定,对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认可,以及在习俗中对民间纠纷的调节通过寺庙或喇嘛约定成俗的规定。不仅影响着旧藏族的法律,而且有些至今也对现行法律的进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现在还有许多公民的民主意识淡漠,婚姻上平等意识不强,至今还存在一夫多妻的现象。还有一些刑事犯罪案件,当事人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而是私下解决或请喇嘛出面解决,以致埋伏下报复仇杀,导致社会存在不安定的隐患。

第三,当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又与藏族古代社会“轻利”的法律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尤其是佛教的宗教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十分突出。道德是以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为反映对象,是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切合于认可共同的本质利益并维护这种利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保证这种需要得以满足,让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创造才能和一切善良意原得以发挥,使人们一切罪恶的动机和惰性势力归于湮灭的协调、约束性力量”。①“佛教道德观念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追求超道德的境界。佛教的根本宗旨是深感人生痛苦,世间的忧患,而以超越现实的解脱涅磐为最高理想境界”②。在藏族,佛教伦理道德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充当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基础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而且也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佛教的伦理道德追求逃避现实、淡视现实、放弃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把享受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来世,追求涅磐境界;压抑自己的主体意识,缺乏进取心和创造精神,轻视利益的观念等都是与市场经济是不相符的,这种观念的影响至今存在。如在当代社会中许多人仍然存在的轻商的观念,个人的生产活动须事先征求喇嘛的意见等行为,对发展生产,掌握科技、推动社会进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篇二:藏族小学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卓尼县藏族小学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卓尼县藏族小学是县城唯一一所双语类完全小学,现有教职工104人,在校学生926人。教职工中党员教师51人,其中男党员教师20人,女党员教师31人,本科11人,大专38人,中专2人。学校设党支部1个,支委会由7人组成,党小组3个。

二、学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学校党支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教育局党委的工作重心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优化班子结构,突出组织建设。

学校党支部在班子建设中,注重选拔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的年轻党员进入班子。学校的支部班子结构合理、政治过硬,起到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设书记1名,另外支委6名、党小组长均由思想作风好、工作踏实肯干、改革意识强、自身素质较高的支委成员组成,老中青结合,使学校党支部的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大兴学习之风,突出思想建设。

学校党支部非常注重抓好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学校党支部每周一次的常规政治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同时把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纳入全体教师大会,级组教师会议,科组教师会议等活动中,使党员教师的

常规教育管理做到点面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强化了教育学习的经常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采用集中学和分散学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的形式,以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三)规范党员言行,突出制度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必须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用党的纪律规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言行。我校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节日活动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党员干部与教师谈心制度等20多项党建管理制度。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四)高标准严要求,积极稳妥发展新党员。

学校党支部重视党员的发展工作。学校党支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抓好对中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党课、入党知识培训班、教职工会、团队活动等载体,对教师加强党的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党支部与学校的行政、工会、妇委会等机构密切配合,层层反馈情况,级级推优,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教师作为入党培养对象,加强对入党对象的教育和考察,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重视培养

进取心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入党。近三年来,学校已培养了21名教师党员,培养了6名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五)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党支部针对个别教师利用家长的关系谋取个人私利、收费补课的现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并就新近出现的大案要案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教育广大教师、党员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几年来没有出现过教师党员违法乱纪现象。重视道德教育,把“以德治校”作为校训。校支部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对教师进行“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的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师德推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使敬业爱生的良好师德风范逐步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党员教师的影响下,学校师生讲礼仪、比文明,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2、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及管理第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大多是中共党员。近年来,教师勤教勤学,教育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3、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校支部

每周定期进行政治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员的行动指南。二是重视师德修养,做为人师表的表率。党员教师,其人格品行是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学校大部分的党员教师都能以教人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大部分都拥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做到教学尽心,教育尽责。调研发现,大部分党员教师在学校里都担任行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职务,他们是学校的主心骨。广大党员教师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深入钻研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四是教书育人,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广大党员教师在工作中善于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用现代文化武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五是执教为民,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庭、为社会服务。学校大部分党员教师的服务意识较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为全体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他们大部分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紧急的关头,在危、急、重、难、险的任务面前,他们立场坚定、头脑清醒。

三、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校支部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步伐较慢,每批发

展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2、男女党员的比例悬殊较大。

3、学校支部阵地建设不够健全,以前因学校校舍紧张,无单独的党员活动室,支部活动开展不够正常。

四、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使教师党员有一个温暖的家。

1、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贤任能,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教师选进班子,坚决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用人观念,努力把学校支部班子建设成结构优化、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富有感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政治核心;

2、加强支部自身的建设,创造条件健全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党员教育阵地,使广大党员有一个温暖的家;

(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

1、发挥党支部政治思想教育的优势,积极开辟党的教育阵地,使广大教职工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2、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和教育,促其尽快成熟。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禁止突击发展党员;

3、加大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注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注重发展女党员;篇三:云南采风调研报告

云南采风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2010年10月16号我们坐火车去了云南,开始了云南采风。云南很漂亮,天很美。在那里看到了很多的服装,其实最感兴趣的服装要是藏族了。我也和他们进行了些交流。

开始在藏族聚会上,他们的歌声和舞蹈和独特的服装吸引了我。这个勇敢勤劳的少数民族创造出了与本民族同样的古老、独特、灿烂的文化艺术,而藏族的服饰就是这个绚烂多姿的百花园中杰出的代表。

喜欢穿独特具特色和韵味的藏族服装,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藏族服装的文化内涵丰富,层次多样,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区域性的差别,还有一些特地给的服饰制度。藏族服饰的基本特点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高筒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藏族服饰还追求宁静的风格,同时右强调华美、富丽。藏族男女普遍喜爱装饰,除自然条件、宗教信仰外,也有显示藏民族的个性和自尊心的因素。

藏族是个爱美的民族,他们会把一切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美化,使之成为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藏族服饰是非常古老的服饰,普遍性、稳定性和实用性。是藏族服饰最显著的特点。藏族服饰的另一个特点还突出的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结构上。蓝绿紫青黄米等色块竖立的排列,依次组成无彩色带。巧妙的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的明暗和谐的效果,配的十分大胆、精巧。

总体上看,藏族服饰大同小异。男性追求威武而宽松舒适的装束,女性则以纤巧、美观,华美为主。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特点鲜明。

藏族服装,有雅鲁藏布江畔的奇葩,卫藏地区服饰;千山之巅的吐鲁番古风,阿里地区服饰;岁月抹不去的英雄之魂,工布地区服饰;飘落在横断山区的朵朵彩云,康巴读取服装;千年恙服今犹在,安多地区服饰;民族交融的璀璨珍珠,嘉融地区服饰;此衣只应天上有,藏族僧侣服饰;消逝的盛装,原西藏地区官员服饰。这些种类多样的服饰,让藏族服装多样而独具特色。

藏族姑娘的服饰堪称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从头到脚显示出富丽华贵的美感,展现出藏族女性的特有的气质。藏族男子的盛装,其实既华贵也很复杂,往往头戴狐皮帽,肩披带头的虎皮和豹皮,胸挂银盾、银牌和项链,腰挎腰刀,从气质上表现出藏族男子的彪悍和勇敢。藏族儿童从小就有吃苦耐劳的天性受高原气候影响,他们平时就穿着毛质外套和毛坎肩,行走于田间地头。藏族妇女肥的服饰也比较华贵,氆氇长裙和氆氇头饰完美统一。银链、蜡珠是不可缺少的装饰物。这种服装一般在喜庆节日才会穿戴,众多的妇女汇聚在一起,犹如一道绚丽的高原彩虹。而藏戏演员的服饰一般比较轻便,起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不同于普通藏民。也就是我在云南看到的表演服装。

这是藏族聚会给我的机会让我去深入了解藏族的服装,我也懂得了藏服的特征和特点。,而服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是最令人感叹的。

其实印象最深的在民族园里的苗族了,我在苗族里呆了好久,和他们也聊很久,他们很漂亮,服装也和独特,和藏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苗族服饰艺术纹样既不像古代埃及美术那样,苗族那瑰丽流畅,情感外露,富于抽象美的艺术风格,是体现人神交融的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艺术写照。

苗族服饰图案艺术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智慧和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源于苗族达观的生命态度,即对死亡的超越-----是对精神生命的执着与爱恋,是对神秘未知世界和自由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

苗族妇女的银饰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苗族姑娘给我讲了一个传说银饰是用来辟邪秽,区鬼蜮,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饰由吉祥保平安逐渐演变为富贵与美丽的体现。苗族姑娘还讲了他们那的美丽的爱情传说,苗乡有一个英俊而勇敢的男青年,他是个好猎手,在一次打猎中捕获一只锦鸡,并把那锦鸡送给了他心爱的姑娘,让她锦喂养锦鸡供人观赏,阿榜姑娘为了感激这位青年猎手的爱情,就终日织布,挑花秀朵,吧自己打扮的像锦鸡般美丽,此后,这里的苗族姑娘便渐渐的穿起这种五彩斑斓、富于神话色彩的绣花盛装。

其实苗族服饰的装饰有很多手法,有四大类,第一,以桃花为主要装饰手法的苗族服饰。第二,以刺绣和织绣为主要手段的苗族服饰。第三,义蜡染为主要装饰手法。第四,以青色服装为本色调。

苗族服饰没有妇女的复杂,变化较快。看,苗族服装上的纹样,决不能只见奇形怪状的

水族动物,花蝶草虫,飞禽走兽。见物不见人,以为苗绣是表现自然美,那就大错特错了,

施洞苗绣在服饰的衣肩、衣袖,甚至腰围的重要部位上,都表现着一个个主题。尤其衣袖花

上,大都离开不了艺人为主题的内容。

在苗族哪里,我还看见了大量的蛇,他们制作蛇毒,用蛇毒炼制药用的物品,有眼镜蛇,

五步蛇,还有大量的蛇泡在酒内,那有一定的疗效。

苗族的文化了解较少,在民族村里有二十几个名族,一天内无法浏览完,其次我还去了,

普米族,他们说他们是狼的传人,他们的脖子那带一个狼牙项链,他们生气起来眼神真的像

狼一样,他们的服装纹样上有龙的纹样,颜色多变,色彩明快鲜亮。大多以黄色为主。他们

的生活很自在,我在普米族触犯了三个禁忌,因为我不懂,所以他们也没生气,但是他们说,

如果他们生气,我今天会倒霉的。

时间很快,我还没有把每一个族转完,就回来了,但是我也收获很多,在我的大脑里我

以有个很多族的印象,我看到了很多族的服装,如傣族、哈尼族、苗族、彝族、傈僳族、蒙

古族、德昂族、布依族、摩梭族、水族、满族、普米族、瑶族、基诺族、壮族、白族、阿昌

族、纳西族、独龙族、布朗族,他们的服装深深的吸引了我的视线,也更加让我很喜欢民族

的服装元素。篇四: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状况调研报告

前言

起因:应学习中外设计史需要

时间:12.1—12.20 地点:自由

范围:关于“传统元素”(纹样、八仙纹等或色彩)在现代(家具、服装、包装、

广告、景观、室内)设计的中的运用状况调研报告

方法:网络收索

人员组成:杨蔓蔓

调查本身的情况: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

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

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

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关于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状况)

基本结论:

装饰纹样是随着器物的使用需要和人类的审美要求不断发展的,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但反映当时的生活需要和观念意识,而且是当时最通俗易懂、最普及的审美对象,中国时代久远,纷繁的传统纹样与中国元素,即使在今天也有

着一席之地。

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眼球时代,设计无处不在,标志是一种符号,传达着讯息,是企业、学校、团体乃至国家的象征,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经常被设计师青睐,带给我们新的视觉感受

中国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中国红:国旗色,代表热情、奔放、有活力,是中国情结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象征快乐与好运的红色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活力、创新、时尚的企业定位相吻合。

水墨黑:最具包容与凝聚力的颜色,是高贵与稳重的象征。红色和黑色搭配具有稳定、和谐与张力的视觉美感。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篇五:民俗调研报告

民俗调研报告

剪纸部分

装饰纹样

有锯齿纹、波纹、叶纹、旋状纹、云纹、万字纹、福字纹、寿字纹等等。载体

可以是纸张、金银箔、

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陕西剪纸形式丰富,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完贴花等。注重集中、概括、夸张、装饰,着力于写意传

符号

陕西传统剪纸常用组合形象的喻义手法来表示美好意义。久之,这种组合便也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符号。

对生殖生命的崇拜,一般以多籽(子)形象的自然物喻义多生子。如:榴、葫芦、葡萄、莲蓬;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陕西剪纸重要的表现题材。如:桃、龟、鹤—喻义寿;鸳鸯、双飞燕、并蒂莲—喻义夫妻恩爱永结同心;

白头鸟—喻义夫妻白头到老;

牡丹—喻义富贵;龙、凤—喻义吉祥;

1.驱邪禳灾

当地习俗浓烈,崇重道教。陕北人好敬神,没有家祠堂,但有固定的祭祀宗教的日子。

2.繁衍祈子

这些主题是对阴阳哲学和生殖繁衍的崇拜,生命的繁衍成为人们人生活动的主脉。“抓髻娃娃”的剪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陕西剪纸特点:

淳朴、粗狂、简练、明朗、饱含浓烈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等。

剪纸艺术本土稳固的结合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间剪纸中蕴含着极为古老的图腾文化和中国本源哲学,在文化叙事上一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农耕主题,在表现现实事物中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其他民族艺术一样,民间剪纸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创作理念、艺术表达形式以及剪刻技法上也很自然的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特制。

陕西皮影部分

制作

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

用色

用色,以红绿为主色调,黑色调和,隔色平涂逐层烘染。加上牛皮的黄色、镂空处在影窗上呈现的白色,共有五色呈现。人物角色的忠、勇、狡、奸等个性特征,以红、黑、黄、白色比德表现。

材质

取材牛皮,雕镂繁密精美陕西皮影是用优质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母牛皮为最佳)雕刻成型。经处理过的牛皮为半透明的亚麻黄色,具有柔和的光泽和自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态特征,体现出天然的生命力和本真的亲和力,造就了陕西牛皮影子的独特审美意味和艺术个性。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头,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侧面的头部与半侧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间求全面面观的体现。陕西皮影人物最为显著的造型特征是无论生、旦、净、丑均是高额头的理想造型,称为“岩颅”。人物前额饱满圆滑突出,神气十足。自古以来,“前庭饱满”被普遍认为是聪慧、自信的特征,在陕西皮影中得以夸张强化。在陕西民间剪纸、凤翔泥塑、年画人物造型中也可找到相似的特征。

陕西皮影在全国几大流派中,以雕镂精细,图案繁复且装饰性强而见长。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高人胆大的陕西皮影艺人,运用独创的推皮走刀法,控制手劲推皮依线运转而雕镂,体现出高超精湛的手工艺。

皮影戏的台子很简单,四方的架子,分两层。底层大约有一个人高,上层是演出的地方,前面支着幕布,俗称“亮子”,其他几面用布或席子围起来。亮子紧后面挂灯,灯后坐着捉持操作皮影的艺人叫“捉签子的”,另外还有四个艺人坐于四角。“亮子”左边是主唱,兼司板、鼓、锣及月琴演奏,右边是负责准备上场的皮影角色,把不再用到的皮影收回夹子,俗称“择签子”。左后面的艺人拉板胡,兼司铙、喇叭。右后的一位俗称“打后台”的,负责回应主唱的对白,临时扮演不同角色,同时要敲梆子和钟铃[小铜碗]、吹喇叭。

1、皮影人设计工艺的文化价值

2、皮影戏剧情的文化价值

3、皮影戏的唱腔文化价值

4、皮影戏的美学价值

凤翔泥塑部分

泥塑制作

木制——骨架——干透——修补——涂胶——表面打磨——上色涂油

图案

1、动物图案。

2、植物图案。

3、器物图案。

4、几何抽象图案

主要以动物图案为主

以四色搭配黑白为典型代表,四种颜色错落有致,浓厚热烈,装饰特极强,黑白又收敛了四种颜色的过分张扬,这样的色彩应用给凤翔泥塑带来了极大极强的生命力。

吉祥图案产生于民众普遍而持久的“求吉”心理、强韧永恒的生存需求及祈福消灾的意愿,在艺术形态上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

泥塑植物和动物纹样结合的造型手法独树一帜。观察凤翔泥塑不难发现民间艺人经常使用清新的植物纹样来装饰泥玩,经过描绘的泥玩花花绿绿,充满着植物、动物纹,焕发生机,格外吸引人。植物与动物纹样结合进行装饰的手法是凤翔泥塑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创作方法。

凤翔木版画部分

色彩

大红、大绿、大黄和酱色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

特点

鲜明艳丽,对比强烈,给人以红火热闹之感,给人以热情的活力和振奋的情绪,同时也体现了数百年来中国农民的理想和质朴、健康、乐观及明朗的审美情趣。材质刻版采用梨木,取其木质纹理匀称,印制成品画面清晰。人物造形浑朴、饱满、大胆、夸张、生动,性格典型,形象朴素而又健康,具有典型的北方气质。

为了充分刻画人物表情,民间艺人们一般画得头大、腰粗腿短、脚小,但使人感到很协调。人物造型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是凤翔木版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风翔木版年画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艺术符号使用特殊的艺术符号,以丰富年画的内涵,增大画面容量。凤翔木版年画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花卉符号,其次为动物符号。文字画面上配以题画诗或简练的文字,以突出主题,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

表现形式

黑白套印彩绘

年画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过去,终年辛苦于田野之间的农民,被剥削阶级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岁末,他们总盼望来年年丰人安,光景变好。这种理想虽难以实现,但人们还是年复一年的在除夕之前,彼此见了都要说几句吉利话,家家总要贴几幅吉祥的春联和年画,以期望未来,

这是劳动人民期望幸福的心现农事节气的谷雨画,描绘戏曲故事的戏文画,以及漫画、墙画等达200余种。吉祥吉庆,驱凶避邪。门画,以刻线粗壮、设色厚实、神态雄武的门神为主,并有天官赐福、福禄寿星。其他。适合闺阁房门张贴的妇女形象;诸神图;反映现实生活及讽刺画。扎根于农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凤翔木版年画既是年节的农家装饰品,同时它也是非常精美的绘画艺术品。由于民间艺人们广泛地取材于民间百姓的真实生活,大量地运用写实手法进行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件件关中历史风情画卷和难得的历史民俗记录,高度地概括了黄土文化的精髓。反映历史文化渊源凤翔泥塑保留着浓郁的乡土特色,它渗透着中国北方农村以求生求福、趋利避害为主题的吉祥文化。

现状

受到现代印刷术的冲击,传承受阻,惨淡经营。

藏族工艺品

藏族银器 银器可分四大类,生活用品、首饰、服装饰品和宗教用具等。生活用品有银碗、银勺、银筷、酒具、银壶、银盘等30余种;首饰有银耳坠、耳环、发卡、银簪、项链、戒指、手镯、发箍等40余种;服装饰品有银饰刀具、银盾、奶钩、带环、腰盘、腰牌、针线盒等大小规格20余类;宗教用具有酥油灯、净水壶、平安顶、银塔、银帽、护身佛龛、锁呐、喇叭等40余种,仅银制用品已达上百种,而用银点缀镶饰的品种就更多,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类,实为银器之大观。藏族银器工艺品配套的加工材料有铜(白、黄、紫、红)、铁、木材、牛羊角、玛瑙、珊瑚、松石等。银器的工艺表现形式有高浮雕、浅浮雕、嵌丝、镂空、镶嵌等。生活用品中的银碗,大多为木胎包银外部錾花,内部全部镶银,碗外侧上部壁沿、碗底和圈足,甚至圆底部,均以密集的二方连续云纹、浪花纹、圆圈纹及线纹等錾饰,碗外壁部有以龙、狮、虎、鹰、龙凤等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和几何图案饰边的装饰效果,圈足坡面以莲花、牡丹花纹为主,非常精细。服装饰品中的银盾是青海海南环湖地区藏族女子喜爱的惯用服饰品,

其造型为半圆球形。银盾上的装饰花纹内容很多,其中一种图案由三个圈形所组成,中心里层为八个佛手纹样组成内圈,第二层是密集的圆形二方连续图案组成第二圈,外圈以弧形图案组成二方连续,中心用朱红、石绿、翠蓝色的珊瑚、玛瑙、松石等镶嵌。银奶钩是过去用于挤奶挂捅或固定奶捅的工具,逐渐演化成藏族妇女腰间配挂的服装饰品。银奶钩在装饰上有三颗饰珠匀称的排列,每颗珠子由一圈佛手图案组成,三颗彩珠形成三组同一形式的图案,由主体卷草纹图案配饰,自如地延伸到两侧弯钩部,活泼、自然、对称,有的奶钩分叉处饰有高浮雕龙头,卷草纹主干从龙嘴两侧顺须而出,加上整个画面有许多似浪花大小不等的缀饰,显得银光闪烁、浑然自得。 藏刀 藏刀是青海省牧业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藏族牧民的欢迎。在牧民生活中,藏刀是必备的重要工具。它可防身,可宰割牛羊,又可作食肉的餐具。藏族男女老少都携带它,从内心有安全感,从外表

藏族纹饰的历史文化

藏族纹饰的历史文化 身处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严酷、恶劣、闭塞、荒寒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不断从无奈中求得平衡,从困厄中找寻解脱,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把对美的追求与表现贯穿于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藏族纹饰艺术从它问世的那一天开始,就决定了它是一种美化手工制品,点缀社会生活的特殊艺术形式。藏族把图纹艺术称作“泽吉日莫”,意为美饰画,并把它列在画之首类就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藏族纹饰种类齐全,特色鲜明,技艺高超,不但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境界,而且还涵盖了藏民族的习俗和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讲,藏族纹饰更能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民族的魅力所在。本人数次深入西藏自治区及云南省、四川省藏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藏族纹饰做了一番实地考察。 一.现今藏族装饰纹样的历史文化渊源 藏族纹样的历史发生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至元明清时期起发展成一种包容性很大的装饰文化,藏族纹饰的繁荣,具体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第一个方面,是受益于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滋养。 吐蕃王国时期,藏汉之间直接的文化交流便已开始。在此过程中,通过唐蕃二次联姻,以及吐蕃势力深入内地,一度控制敦煌地区等方式与途径,使得藏族有机会学习、了解、掌握和应用属于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些装饰图式和工艺技巧。其中丝绸服饰及其它一些器物上的图案纹饰,最直接地引发了藏民族的感官愉悦,受到他们的喜爱。烙有汉民族心理印迹的缠枝牡丹、长城纹、龙凤纹、太极八卦图及寿字等等纹饰图案,逐渐进入到藏民族的文化视野中,成为藏族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方面,得力于印度、尼泊尔等地佛教文化的孳乳。 由于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需要,佛教开始从松赞干布统治时期起,从印度等地正式传入吐蕃社会,从而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意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包括宗教观念的改变。佛教的传入与流播西藏,不仅带来了一整套的教理、教义、教法,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学问,而且随之带来了业已成型的一系列的佛教艺术形式与符号。它们一经流入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便很快得到藏族在文化上的认同感而加以完善和固型,并在程式化上予以加强与沿袭。诸如莲纹、象纹、佛像、佛塔、曼陀罗等等均属此类。 第三个方面,来自以上地区和民族的纹饰在西藏高原生了根,开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藏民族对外部文化的接收和吸纳绝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和再建的过程。世界上任何先进的民族文化基本上都是一种由合力作用导引的,即由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越是如此,其文化创造愈发显露出生命活力。进一步说,文化有其类化性。当其他民族的纹饰传入藏区后,它们多不再保持其固有的形态,而是大量地注入了藏族自身的思想、心理、智慧、感悟、情趣,发生了一些质的改变。它们已经藏族化或本土化了,已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在此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民族精神的贯穿始终。 二、藏族装饰纹饰的基本题材 自古以来,藏族不仅大力地继承和发扬了本土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在纹饰题材上构建起自己的发展谱系。若对藏族的装饰题材加以分类,那么大致可以划分为八类。下面分述如次。 1、几何纹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科技创新的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回归原有的自然生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慢慢的流逝。目前,国人的服饰也受到了西方潮流的引导,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特色服饰以及服饰设计中缺乏新颖的设计。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留存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象征,藏族文化是目前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且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很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价值非常高。 1藏族吉祥图案 藏族的传统吉祥图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技能被广泛的人群适用又能够形成自身的特有魅力。顾名思义,吉祥图案就是代表着幸福好运的意思,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载体向人们传递美好的寓意,也是一种区域的艺术表现,透露着民族文化情感。 1.1藏族吉祥图案的来源 藏族吉祥图案流传已久,经历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藏族吉祥图案传承了特有的美感,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藏族祖先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吉祥图案被寓意了美好的期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诉求。 1.2藏族吉祥图案的特点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注重的是崇高的追求与现实的关注,在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生活着,磨练出藏族人民勇于面对现实坚韧不拔的精神;西藏又被称之为“圣地”以干净通透而著称,因此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仍旧保持着初心与感性的想象力和理性的自恃双重并存的民族精神。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结合宗教与人文,在本含有亲和力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1.3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主要分为民间寓意和宗教寓意。从民间寓意的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前者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而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佛教达到的繁盛时期,也是寓意着通过对这里的探索与思辨,使得众多信徒皈依到佛门中来。 2藏族吉祥图案的文化审美内涵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宗教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谢,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藏族面具文化历史

?【图书简介】 这本藏族面具文化研究的专著是我国藏学界的一部成功之作作者在广泛查阅文献,注重并大量吸收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更注重于实地的调查。书中对各类藏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流程作出颇为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并对藏族面具的类型分类及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此书对藏族面具的两大有机载体,即“羌姆”、藏戏与面具的关系和面具在其中作用的研究,也很有创见,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藏族面具的发展过程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具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具有的一种共生文化现象,是古老的信仰与艺术的一种符号和文化表达。青藏高原的面具文化在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生存、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从而显得更加神奇。本书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而真实的图片诠释了青藏高原面具文化的奥秘,给人们以更加独特、精美的艺术享受。-读书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3451929.html, ?【本书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藏族面具文化历史探源 一、藏族面具的起源时间 二、藏族面具至今仍然存活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藏族面具的类型 一、我国面具分类的几种类型分法 二、藏族面具的基本分类 第三章藏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流程 一、贴布脱胎面具制作的传统工艺流程与技法 二、木质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流程 三、金属铜质镀金面具制作工艺及其流程 第四章藏族面具的基本特点 一、藏族面具的色彩美 二、藏族面具的造型美 三、藏族面具的宗教性 四、藏族面具的丰富多样性

第五章藏区寺庙“羌姆”与面具 一、寺庙“羌姆”的起源 二、寺庙“羌姆”的形成与流派及各教派面具 第六章藏戏与面具 一、藏戏的起源与形成 二、藏戏剧种、流派和剧目 三、藏戏面具 第七章藏族面具文化对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影响 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藏族面具的分布 二、藏族面具文化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中,青藏高原成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而藏族则是青藏高原的最先开拓者。由此可知藏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同时也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民族。然而,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表现的突出起来。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任何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命题。毫无疑问,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以有力地推进现代化,是摆在每一位关心、热爱、建设西藏的志士仁人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紧迫问题,要回避是不可能的。通过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改进,推进西藏文化的发展,即现代化,让西藏文化更具魅力,永久传承。 关键字:西藏传统文化形成和结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建设 正文: 一.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 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历史证明,早在5—3万年前,西藏高原已经有土著人活动,他们创造了西藏高原原始土著文化,这就是西藏文化的黎明期。大约距今5—4千年前,西藏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卡若文化、曲贡文化和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高原原始文化三元格局,奠定了以后西藏文明基本格局的雏形。西藏新石器文化时期是西藏文化的奠基期。约在公元前千年,西藏进入金属时代,此时部落林立,战争连绵,所谓“小邦时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象雄部落联盟形成,象雄文明最早发达起来,突出标志就是本教兴起。继而,以牧为主的藏北高原的苏毗部落联盟产生。分布在山南的雅隆河流域的雅隆部落联盟崛起,到松赞干布时,终于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及至9世纪,西藏文化大规模地、全方位地东向发展,加速度地与中原文化互通融合。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自此直到13世纪近400年间,西藏处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时期,是西藏古文化第二次转型期。这一时期,西藏陷入地方财政权割据和分裂状态,战争连绵,社会发展缓慢。但在文化史上却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西藏文化与宋、辽、金、夏等五朝的各方面联系加强,另一个即是藏传佛教在文化撞击和抉择中逐步形成,

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之八吉祥徽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元素符号,藏文化也不例外。正是古老而又多元的藏韵符号赋予了藏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传播藏文化的使者——北京宗喀,将从本期开始为您分别呈现极具魅力的藏文化符号。本期率先推出承载吉祥如意的文化符——八吉祥徽。 藏民族文化图案诠释之八吉祥徽 在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中都存在象征符号或其细微不同的变体。其中一组包含八个吉祥的符号,又叫八吉祥徽,是藏族最常见的符号组。 宝伞 八吉祥徽中第一个是宝伞,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并不是那么神秘。能够用来隔绝酷热、严寒、保护自己的伞,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在藏族艺术中,它们也以一个叠一个堆积的形式出现在图画或卷轴画唐卡之中。在西藏,伞并不像在印度一样堆积起来,实用性方面的考虑将其降到普通的便于携带的形状。在八种吉祥徽中,宝伞代表了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和许多其他标志一样,

它的含义从世俗转移到了脱俗的精神领域。 金鱼 该象征符号包括两条鱼,鱼往往都是竖直的,完全或者略微交叉,头在下方而且相对。在耆那教和佛教的传统中可以发现它们是代表好运的标志。在藏区,它们只出现在和八吉祥徽相关的图画代表物之中,从未有过它们自身的特殊含义。 宝瓶 宝瓶是一个瓶体宽大、颈短而细的瓶子,其顶部的开口处有一个可以旋下的

盖子,上面还有很宽的装饰镶边。底座是圆形的,上面也有装饰。在瓶顶开口处有一块大宝石,表明这是一只宝瓶。它们的象征意义和贮藏与满足物质需求有关,在八吉祥徽中出现的宝瓶的特殊形状被看作是精神和物质需求的最高满足,同时象征了独特的本尊佛,与财富有关的神,像满贤药叉——毗沙门天或闻子的一个伴神。 妙莲(荷花) 妙莲,在八吉祥徽中,其基本的形式是白色的花略带红色,有茎或无茎。荷花是一种极为著名的象征,它象征着纯洁或象征着纯洁与神圣的起源。这是因为尽管它的根插在潭或湖的淤泥当中,它洁白无瑕的花却伸出水面。在八吉祥徽中,它代表纯洁,特别是心灵的纯洁。

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江孜帕拉庄园--经堂门饰 藏族民居室内装饰讲究工整、华丽、亮堂,上至天花板下至与地板相接的 墙角都采用雕刻、彩绘等艺术手段加以装点,尤其是横梁、柱头和大门等木结 构空间是充分展示装饰才能的地方,在这里装饰效果尽其所能。此外寺庙重点 佛堂,回廊墙壁上绘制彩画,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而百姓居室内的墙 壁上用绘制花卉、彩条来取得装饰效果。 1、柱头装饰 柱头装饰包括柱头、斗拱、大梁等部位的雕刻、彩绘。在藏族居室中柱子、横梁位置显要,因此对这部分的装饰在整个室内装饰中至关重要。无论高雅精 致的殿堂还是普通百姓的民居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进行合理装点以求庄严、 堂皇、舒适的效果。就拿寺庙集会大堂的柱头、横梁来讲,装饰十分考究。天 花板下的椽子木顶端整整齐齐地、略有间隔地排列在大梁上方,用彩绘的办法 进行装点。椽子本至大梁之间夹着两道横杠,其上道用累卷叠函凹凸方格木雕 处理,下道横杠用莲花瓣依次排列的雕刻或彩绘完成,这种装饰是约定俗成的,上下图案不能随意调换。横梁上的装饰大多采用填充连接长方格来进行。横梁 表面划分大小等同的长方格,这些连接的长方格内或填写梵文经文,或绘各种 花卉,用这样的手段装饰大梁。柱头与横梁之间是斗拱,藏族建筑对斗拱的装 饰非常讲究。斗拱分两层,上为长弓,下为短弓。斗拱长短两弓本身形状要精 心雕搂,其表面也用雕刻着色的办法加以渲染,以求良好的装饰效果。斗拱装 饰有简有繁,最简单的斗拱形状为梯形,这种不加任何雕饰的斗拱多见于底层 的储存室内。而寺庙建筑大堂、佛堂之类重要殿堂内的斗拱是经过精心雕楼的 艺术品,尤其是斗拱长弓形状千姿百态,通常见得较多的有祥云状,此外还有 各种花瓣状,其装饰效果相当强。除了斗拱形状的雕刻外,表面上雕刻各种图 案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长弓中心雕刻佛像,两边及边缘雕刻祥云、花卉、整 个斗拱表面显得饱满、大方。柱子、柱头也是装点的一个良好的空间,柱子形 状有圆有方,也有部分多角柱。柱子最上面的部位或雕或绘花瓣,在下是长城 箭垛式图案,这两样图案的下面是短帘垂铃式图案,所有柱头装饰图案基本上

藏族手工艺品介绍

藏族手工艺品介绍 藏毯藏装藏帽藏被藏靴藏垫木碗藏腰刀金银器藏围裙五金制品十六铃铛花条藏背包藏香 藏族手工艺品——藏毯 藏毯分为卡垫、地毯、靠垫、座垫、马具垫、挂毯等。藏毯的原料为藏系绵羊毛,以纤维长、软硬度适中、弹性强为特点。图样设计别致,色彩鲜艳、和谐,美观大方,毯面柔软、细腻,洗涤不褪色、不掉毛,经久耐用,加之浓厚民族色彩的图案花纹,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在世界三大名地毯中占有一席之地。 卡垫藏语的意思是覆在上面的垫子,是藏毯生产业的主要产品,也是藏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日喀则、江孜生产的卡垫在西藏卡垫业中更是首屈一指。传统卡垫的规格以长方形为主,约长6英尺,宽3英尺,生产时以对为单位,很少按条生产,消费者也多成对购买。 藏族手工艺品——藏装 因地区不同,藏装在用料、工艺上差别较大,但样式上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藏装有藏袍、便装和衬衫等。藏袍是最常见的,为大襟服装,男式宽大,带袖,女式稍窄,分有袖、无袖两种。城镇居民喜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 男女藏袍 袍都比较长,着装时要提起下摆,束以腰带,天热时只穿左袖,不穿右袖。男式藏袍着装英武,女式潇洒秀丽。衬衫也是大襟式,唯男式多白色、高领、有扣,女式多花色、翻领、无扣。另外,女式衬衫袖子要比衣服长40多厘米,平时挽起,舞蹈时放下,翩翩起舞,特别优美。 农区便装 在农区,比较喜欢着便装。男式分上衣和裤子两件,上衣较短小,大襟,用料为氆氇,大多为黑、白两色。女式仅有上装,对襟,用料为氆氇,黑色,着装时罩在袍外。 藏族手工艺品——藏帽 日喀则日照强,气候多变,风沙大,群众都比较喜欢戴帽子。又根据不同的身份、性别和地区,戴不同形式的帽子,所以日喀则的帽子种类繁多,式样各异。 最常见的是一种藏语称之为“次仁金克”的帽子,其意思是“汉地金丝帽”,帽子的里子用毡帽坯,帽顶复以金丝缎,边沿镶以丝带,帽沿有四,前后沿大,左右沿小,帽沿上缝以水獭等皮或毛毡,制作精细,做工讲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种帽子因其保暖性能好,所以男女均喜欢戴,只是戴的形式不同。女的一般把三个帽沿折进帽内,只留前面的一个大帽沿,下雪天戴时,四个帽沿均在外。老人通常把四个帽沿都露在外面。这种藏帽适应性极强,实为别的帽子所无法比拟,有许多国外来藏旅游观光者也非常喜爱这种帽子,并购买作为来藏旅游的纪念品。 藏族手工艺品——藏被 藏被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传代性的家财。相传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开始有了藏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藏被一般分为4种规格,即双股线、三股线、四股线织的和高级藏被,重量分别为10斤、14斤、16斤和25斤不等。最普通的也能使用8年左右,好的能用一两代人。高级藏被的用料纯为细羊毛,特别柔软,保温性很强。一般说藏被具有细洁、平整、柔软、密度紧、质地厚、身骨硬挺等特点,并具有独特的编织方法。 藏族手工艺品——藏靴 藏靴种类繁多,名目不一,大致有“松巴”、“嘎洛”、“多扎”、“扎松” 等几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