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下古诗五首背写习题

七年级下古诗五首背写习题

七年级下古诗五首背写习题
七年级下古诗五首背写习题

七年级下古诗五首习题(17课)

1.《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1.《饮酒》中写出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句子是:

,。

2.《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3.《饮酒》中描写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

4.《饮酒》中达到了物我相融境界的句子是:,。

5.《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

6.《登幽州台歌》中抒发作者遗世独立,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7.《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写得恢弘阔大的句子是:

,。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9.《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因家书难寄而苦闷的诗句是:,。

1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写法血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12.《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1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

14.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诗歌唱的慷慨激昂。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16.《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现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17.《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悲苦之情的句子是:,

1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两句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完整版)八上唐诗五首练习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基础训练+归纳总结

古代诗歌五首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后辞官还乡,受诬陷下狱,忧愤而亡。有《陈伯玉集》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有《龚自珍全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名| 句| 赏| 析 “念天地之悠悠”从空间角度描写天地的广大,“独怆然而涕下”描写自身情状。天、地、人三位一体,勾勒出一幅辽阔悠远、空旷苍茫的图画,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经典译文 往前看,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看,见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想到那苍茫的天地悠悠无限,我独自一人忍不住满怀悲伤,热泪流下!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 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 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 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 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默写或理解性。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语文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博士。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含答案解析)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 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 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 __,营造了一种__ 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浮杯,流觞。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诗歌鉴赏谋篇布局 之某诗句的作用知识点与训练题

一、复习目标: 从诗歌的谋篇布局入手,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结构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二、考纲解读: 本考点属于高考《考试大纲》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内容。结构技巧的考查,多数以考查诗句的作用为主。 三、知识梳理: (一)篇章结构总括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结构技巧的常用术语:统领全篇、开门见山、线索、抑扬、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重章叠句、承上启下(过渡)、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①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②照应,包括首尾照应和照应文题两种,照应要答出“什么”和“什么”相照应(景还是情)。其中,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③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如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④考查句子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首句考虑的答题角度有:内容上写了什么,点明什么,渲染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总领全诗,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中间句的作用在结构上考虑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或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结尾句在结构上考虑照应,如果是写景的句子,考虑以景结情,如果是议论的句子考虑卒章显志。在具体回答问题时综合考虑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如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⑤以景结情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歌形象含蓄、耐人咀嚼,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⑥卒章显志是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然而tì()下 (2)岱.()宗夫如何 (3)决眦.()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xiāo()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阴阳割.昏晓( ) (5)荡胸生曾.云() (6)决眦.入归鸟() (7)会当凌.绝顶()() (8)自缘.身在最高层() (9)莫笑农家腊酒浑.() (10)拄杖无时 ..夜叩门()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和。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3)王安石,字介甫,号,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5.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

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6.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 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 写出其中的两句。 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归纳重点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成绩,在初二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 云南的歌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 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 龙吟风哕huì 柞zuò木林 点拨:"和"是多音字,应结合语境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ì) 譬喻(xī)熹微(chún) 淳朴蹲(jù) 踞 3.解释下列词语。 (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2)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3)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二) 吆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lái 铁铉x uàn 囿饽yòu bō 饽钹bō 荸荠bí qí 秫秸shú jiē 2.解释下列词语。 (1)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2)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3)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4)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2.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 初二重点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三) 诗五首

唐诗五首习题带答案

一课两练·基础闯关 【基础练】 1.直接默写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5)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7)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9)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10)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徙倚欲何依(2)牧人驱犊返(3)白云千载空悠悠(4)晴川历历汉阳树(5)归雁入胡天(6)萧关逢候骑(7)江入大荒流(8)仍怜故乡水(9)几处早莺争暖树(10)浅草才能没马蹄 2.理解默写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野望》一诗中能够表现出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9)《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考练】 3.(2015·海南中考)古诗词阅读。世纪金榜导学号54614040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饮酒》 《行路难》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飞得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阔)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 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

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译文】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诗歌赏析】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阅读理解】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二)望岳 杜甫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 《杂诗》王维 1、解题: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偶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诗以白描手法,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课文分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①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游子的欣喜之情。 ②“应知”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思念。 ③短短十个字,把“我”在特定情境下的感情、心理、神态等刻画得栩栩如生。 ④“故乡事”应该包括很多很多事,为什么“我”唯独眷恋着“绮窗前”的寒梅呢? 答:一般来说,人的思乡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相联系的。可以这样设想,“绮窗前”的寒梅与“我”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我”想起家人的亲情和友人的温馨。诗人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3、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作者对高洁人格的执着追求。 《夜雨寄北》李商隐 1、解题:这是作者羁旅巴蜀时寄给友人的一封信。 2、课文分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句中包含着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②巴山夜雨涨秋池:借景抒情,写处境与感受。夜雨池涨,烘托了秋思。景中透情,委婉清新。以“巴山”指明地点,以“夜”“秋”点名时间,以“雨”指出环境。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写未来的欢聚。紧扣“夜雨”,由怀念转而写希望。描绘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与设想。 B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明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到什么时候才能还乡,同友人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 ④朗读前两句,要融入作者的思亲之情,读后两句,要读出作者心中的希翼。 3、思想感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相逢的期待。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注释】①淮(huái):扬州。②离亭:驿亭。亭 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③杨花:柳絮。④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⑤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1、课文分析: (1)一、二两句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点出别离。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2)“愁杀”二字将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3)想象一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借景抒情)的画面: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古代诗歌五首 课后练习题

课后巩固训练 登幽州台歌 1.抒发诗人对明君渴望之情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独怆然而涕下。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3.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登飞来峰》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诗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异曲同工。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

30课诗五首

30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馐( ) 投箸( ) 挂罥( )塘坳 ( ) 庇护( ) 阑干( ) 风掣( ) 突兀( )狐裘 ( ) (一)作者、作品简介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东晋(朝代)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二)整体感知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1).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 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理觉得非常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俗尘的牵绊。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行路难》 (一)作者、作品简介 1.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朝代)诗人,有“诗 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 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著有《李太白集》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 ,收诗九百多首。 2.《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 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整体感知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 【注释】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课文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24诗词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词五首 一.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 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 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1.《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体现了 2.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其反义词是。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 3.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初一下)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初一下)〔陶渊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预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把握观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明白得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咨询。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形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咨询,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咨询题,能够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讲讲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进展过程

中,显现过许多流派,〝田园诗派〞确实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专门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确实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讲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讲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一辈子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那个地点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讲,?饮酒?诗差不多上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情况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刻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讲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查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比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咨询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差不多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点自然也就看起来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讲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依照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明白得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讲作者尽管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如此呢?原先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点自然也就看起来清静起来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2017)课堂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然而tì()下 (2)岱.()宗夫如何 (3)决眦.()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xiāo()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阴阳割.昏晓( ) (5)荡胸生曾.云() (6)决眦.入归鸟() (7)会当凌.绝顶()() (8)自缘.身在最高层() (9)莫笑农家腊酒浑.() (10)拄杖无时 ..夜叩门()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和。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3)王安石,字介甫,号,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5.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

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6.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 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 写出其中的两句。 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