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期末复习选择题

毛概期末复习选择题

第一章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党的第( C.党的七大)次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新时期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党的重要文献是(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7、邓小平在党的(B.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8、党的第( D.十五)次代表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A.邓小平理论)

10、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是(A.实事求是)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指( ABC )

A.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2、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应当理解为(ACD )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C.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BC)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及其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的基本方面是(ABD)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5、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B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章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1、新时期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党的重要文献是(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2、党的第(C.党的七大)次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A.邓小平理论 )

6、党的第(D.十五)次代表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邓小平在党的( B.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第三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B.新民主主义社会)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A.过渡性社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B.社会主义)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B.和平赎买)

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A.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B.五种)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C.两面性的阶级)

8、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时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恢复(D.国民经济任务)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C.一化三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CD)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 BCD )

B.工人阶级

C.民主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是三种,分别是:( ACD )

A.社会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4、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 BC )

B.在经济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C.在政治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BCD )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B.“第二次结合”)

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篇讲话是(B.《论十大关系》)

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讲话。

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陈云)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C.苏联模式)

8.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 (B.农、轻、重的发展关系)

9.“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D.毛泽东)思考

1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BCD)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2.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BC )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和统一

3.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成果(ABD)

A.《论十大关系》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BCD)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C.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完成

5.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办法有 (ACD)

A.团结——批评——团结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第五章

1.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4、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是(C.党的十五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是(D.中共十三大)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说,是(C.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C.资产阶级自由化)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是(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 BCD)

B.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BD )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C )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4.邓小平认为,从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算起,到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依据是:(AD)

A.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D.是由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是( ABCD )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C.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第六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是指(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B.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7.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提出的精辟论断是(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

8.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胡锦涛提出的精辟论断是(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

9.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D.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10.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D.坚持科学发展)

1.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一重大课题意味着(ABC)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B.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C.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 (ABCD)

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B.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D.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BCD)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第七章

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 B.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D.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4.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1. 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B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理论

2.我国的改革是(ABC)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新的伟大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B)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是(ABCD)

A.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

5.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 ABC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B. 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C.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八章

1.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B. 党的十四大)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3.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D.按生产要素分配)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B.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6.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7.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8.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控制力上)

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10.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ABCD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D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BCD )

B所有制结构

C分配制度

D宏观调控

3、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包括:( ABCD )

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B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C 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的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D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CD)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集体成分

D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

5、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ABD)

A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

B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 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九章

1.(B.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第一次提出大陆、台湾实行“三通”建议的是( A. 《告台湾同胞书》)

3.(C.1981 )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4.“三通”是指( A.通商、通航、通邮)

5.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B.高度自治 )

6.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D.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

7.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B. 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治理

8.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D.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9.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0.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D.台湾问题 )

1.“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BCD)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

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BCD)

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3.“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关系是(ABD)

A.长期共存

B.和平共处

D.共同发展

4.台湾问题是(CD)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5.国家的统一(ABCD)

A.有利于党的建设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十章

1.当代世界的主题是(D.和平与发展 )

2.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C.多极化 )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A.中国、印度、缅甸)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判断是(AC)

A.战争危险是存在的

C.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ABCD)

A.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进入新世纪,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BCD)

A.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科技进步突飞猛进

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4.2005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讲到国际形势形势时指出(ABCD)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B.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世界还很不安宁

C.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主旋律

D.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5.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D )

A.促进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西方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