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中学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中学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中学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实验中学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纸上谈兵》1

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敌。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②,悉更约束③,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①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②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③约束:纪律和规定。

1、下列同例句“秦悉坑.之”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鞭.数十《童趣》

B.与儿女

..讲论文义《咏雪》

C.窗扉皆洞.开《山市》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2、下列加点虚词“之”用法同例句“秦悉坑之”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3、下列同例句“然不谓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童趣》

B . 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C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D .天倾西北《共工怒触不周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B.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C.开卷有益,如果赵括再多读一些有益的兵书,就会免于一死。

D.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从赵王做决定可以看出,为人为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

(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鹬蚌相争》2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曝,而鹬②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②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下列同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用法相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B. 顾.野有麦场《狼》

C.邑人奇.之《伤仲永》

D.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2、下列同例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

A.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D.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3、下列句子同例句“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伤仲永》

B.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C.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4、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用寓言故事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B、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C、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D、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就会蒙蔽老百姓的眼睛,看不清危险的形势,燕

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故愿王熟计之也。

《戴嵩画牛》① 3

苏轼

原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注释】

①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②囊:袋子。此处指画套。③拊掌:拍手。④搐:抽缩。

⑤掉尾:摇尾巴。⑥然:认为对。⑦婢:女佣人。

1、下列而的用法与“今乃掉尾而斗”的“而”用法一样的是()

A.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B.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C.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D.笑而遣之《卖油翁》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尤所爱,锦囊玉轴”中“锦囊”用法相同的是()

A. 其一犬.坐于前《狼》

B.一狼洞.其中《狼》

C.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D.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

3、下列句子同例句“一日曝书画”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十则》

C、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戴嵩牛一轴”是说,杜处士有一幅画,画的是戴嵩家里的牛。

B.“一日曝书画”是说,有一天,杜处士打开书画欣赏。

C.“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是说,牧童看见杜处士,笑他收藏了一幅画错了的画。 D.“处士笑而然之”是说,牧童讲了画错的理由后,杜处士笑着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1)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躁急自败》 4

周容

原文: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下列同例句“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B.逾时,楼渐低.《山市》

C.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D.邑人奇.之《伤仲永》

2、下列加点虚词“以”用法同例句“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丛草为林《童趣》

B.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盖以.诱敌《狼》

3、下列句子同例句“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还自扬州《伤仲永》

B.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讲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B、作者写“西日沉下,晚烟萦树”一句的用意是描写蛟川城郊景色的优美动人。

C、“强调天色已晚”为下文叙述主仆匆匆赶路的情景和议论“躁急自败”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D、摆渡的人仔细打量小书僮是估量他背着一捆书赶路体力能否承受。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2)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孔子世家赞》5

原文:

太史公①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②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③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④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③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④没:通“殁”⑤折中:调和取证。

1、下列同例句“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B 其一犬.坐于前《狼》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孙权劝学》 D 不蔓.不枝《爱莲说》

2、下列加点虚词“之”用法同例句“然心乡往之”相同的一项是:()

A 于厅室之东北角《口技》

B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下列同例句“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会宾客大宴《口技》

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苏武牧羊》6

原文: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②,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③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④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⑤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①律:卫律,汉人,降于匈奴。②羝(d?):公羊。③常惠:人名。④去(jǔ):藏。⑤杖汉节:杖,手里握着。节,符节,代表朝廷的一种信物,古代使者持以作凭证。

1、下列同例句“单于愈益欲降.之”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妇抚儿乳.《口技》

B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D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2、下列加点虚词“乃”用法同例句“羝乳乃得归。”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 乃悟前狼假寐《狼》

D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3、下列同例句“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B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C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D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放牧公羊。

B.匈奴人为了迫使苏武投降匈奴,采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等方式身体上折磨苏武。采用“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和“别其官属等”方式精神上折磨苏武。

C.当苏武在北海上牧羊时,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他当时生活的艰辛,需要时时用杖汉节来支撑自己放牧。

D.苏武是出使匈奴的汉使,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深受后人敬慕。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唐雎说信陵君》7

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①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②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③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④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⑤。”

【注释】①破:打败,打垮。②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③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④卒然:“卒”通“猝”,突然。⑤受教:接受教诲。

1、下列同例句“无忌谨.受教”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C 石青

..糁之《核舟记》 D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下列加点虚词“之”用法同例句“人之憎我也”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左臂挂念珠倚之《核舟记》

D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3、下列同例句“此大德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B 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 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B.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态度说起,再具体为四种情况,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

C.如果人做了好事不要时时记在心里,如果你忘掉自己对别人的好处,那么在别人面前一般会露出倨傲的神情或态度,从而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D.唐雎向信陵君提出了“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的意见。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2)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文天祥从容》8

原文: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③,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④拜而死。

【注释】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领部下抓获文天祥。②扞(hàn):保卫。③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④乡同“向”。

1、下列同例句“天祥泫然出涕.”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虽乘奔御风《三峡》

B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C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2、下列加点虚词“以”用法同例句“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C 或以钱币乞之《爱莲说》 D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3、下列同例句“与俱入厓山”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诗夜游》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D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诗夜游》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可见元军主帅弘范非常重义气,重待客之礼。

B.《过零丁洋》一诗是文天祥送给来招降他的弘范,最后一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了弘范。

C.“天祥至燕,馆人供张甚盛”但文天祥不被诱惑,忠心爱国。

D.文天祥以其坚贞不屈,不做叛徒,致死也不忘国家赢得后人敬仰。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2)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寇准求教》9

原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①,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②。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③不可不读也。”准莫喻④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罢还:免去官职归来;罢:被免官、停职。②具待:准备接待;具:备办;待:接待。③《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霍光传·赞》中有“然光不学亡术(亡通”无“),暗于大理”之语。本指霍光不能学习古人,所行不合道术。后指没有学问,缺乏修养。④莫谕:不明白。谕:了解、明白。

1、下列同例句“惜学术不足尔.”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B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C 皆披发文.身《观潮》

D 故人不独亲.其亲《爱莲说》

2、下列加点虚词“之”用法同例句“准送之郊”相同的一项是:()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B 春冬之时《三峡》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D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3、下列同例句“何以教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B 吴儿善泅者数百《观潮》

C 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咏听说寇准当宰相后,嫉妒寇准,对同僚说寇准无才。

B.张咏示意寇准读一读《霍光传》,意思是暗示寇准“学术不足”。

C.寇准读完《霍光传》后才醒悟张咏的意思,可是不生气,表现寇准的宽容大度,谦虚谨慎。D.寇准向张咏请教,表现出宽容大度、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2)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

《重财轻信》10

原文: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信哉!”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④情绪低落的样子。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

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广故说言欲亡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划线词相同的一项是:()

A、渔者载而升诸陆

B、黯然而退

C、立而观之

D、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C、马之千里者《马说》

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

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个商人用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诚信很重要。

D.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商汤见伊尹》11

原文: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②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B.则耳加聪,目加明加:更加。C.子欲何之之:哪里 D.则吾必说而强食之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2、下列与例句中“君将何之”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无怀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B.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同例句“君将何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B、马之千里者《马说》

C、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是一个选贤任能的明君。

B.商汤是一个心系国家,但不通人情的国君。

C.商汤是一位尊重别人,赏罚分明的国君。

D.商汤是一位求贤若渴,能礼贤下士的国君。

5、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2)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

《孟母教子》12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③以刀:用刀。

④子:古代指你。⑤斯:这。⑥是以:因此。⑦则:就。⑧旦:早晨。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1、下列同例句“问则广.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 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D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2、下列加点虚词“以”用法同例句“孟母以刀③断其织”相同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口技》

B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C 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2、下列同例句“学何所至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B 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

C 马之千里者《马说》

D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B.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

C.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

D.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同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2)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杨震拒礼》13

原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②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①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③知。何谓无知④!”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⑤之,不亦厚⑥乎!”

【注释】①道:路上②举:推荐③子:你④无知:不知道⑤遗:馈赠⑥厚:优厚

1、下列同例句“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亲旧.知其如此《五柳先生传》

B 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C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2、下列加点虚词“以”用法同例句“以此遗⑤之”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 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同例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B 马之千里者《马说》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D 坐潭上《小石潭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B.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

C.“行贿受贿总有人知道”,现在有些行贿受贿的人,抱着这种事是私自授受,可以做得天衣无缝、踏雪无踪的幻想,以身试法,实在是至愚至蠢。

D.现在像王震那样抱着侥幸的“暮夜无知者”心态以身试法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反腐败工作将是长期而又任重道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螳螂捕蝉》14

原文:

吴王①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吴王:指吴王阖闾。欲:想要。伐:征讨,讨伐。荆,指楚国。②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③舍人:国王的侍从官。④少孺子:年轻人。

1、下列选项中与“蝉高居悲鸣”的“高”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D 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2、与“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 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

D 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3、下列句子和“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 此教我先威众耳《陈涉世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舍人少孺子给吴王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用意是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C 本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更能突出少年机智聪明,也点明了这个寓言所表达的寓言。

D 从全文的主题来看,本文的主人公是吴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者三旦。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太宗纳谏》15

原文: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①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②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③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④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⑤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⑥?“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平常②从前,以前③列举(罪状或过失)④轻视;看不起。⑤取消;解除。

⑥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1、下列选项中与“诸侯闻之,必轻吾国”的“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泉而茗.者《满井游记》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C 猛浪若奔

..《三峡》 D 此皆良实

..《陈涉世家》

2、与“无病而.暴死”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B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C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D 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3、下列句子和“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C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内容是(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的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B 皇后谏言的目的是告诉唐太宗关于晏子曲线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的故事。

C 本文中的皇后是长孙皇后。

D 故事中唐太宗的形象特点是体恤下属,善于纳谏。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

(2)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晏子仆御》16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①,其夫为相御②,拥大盖,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④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窥:暗中查看。②御:驾马车。③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④志念:志向,意念。

⑤自下:谦卑,认为不如别人。⑥抑损:抑制,克制。

1、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其妻请去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C.夫问其故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D.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宾客意少舒《口技》

2、下列选项中与“妾是以.求去也”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B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 何以.战?《曹刿论战》

3、与“晏子荐以为大夫”句式相同的是一项是:()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D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之妻离开丈夫的原因是因为他职位低下。

B 御者之妻劝告丈夫要懂得谦虚,善于控制自己。

C 御者“自抑损”表明他是一个求上进、有羞耻心的人。

D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晏子荐以为大夫。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班超素有大志》17

原文: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②平陵③人,徐令彪④之少子也。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⑤,居家常执勤苦,不耻⑥劳辱。有口辩⑦,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⑧,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⑨,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⑩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列传》)!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②扶风:汉朝郡名。③平陵:汉朝县名。④徐令彪:徐令,徐县(在今江苏泗洪南)的县令。彪:班彪,班超的父亲。⑤孝谨:孝顺谨慎。⑥耻:以······为耻⑦有口辩:能言善辩;口才好。⑧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⑨供养:谋生糊口。⑩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的“研”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B 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D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2、下列选项中与“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曹刿论战》

3、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句式相同的是一项是:()

A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B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C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超素有大志》和《陈涉世家》都用了旁人的愚钝来反衬主人公的远大志向。

B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本文。

C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

D 《隆中对》与《班超素有大志》中诸葛亮和班超都有着“身为布衣,心忧天下”的精神。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2)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邴原少孤》18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①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②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③。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中心:内心里。②恻然:忧伤的样子。③就书:上书塾

1、下列同例句“故泣耳”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B 故不措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C 将尉醉,广~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D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2、下列加点虚词“而”用法同例句“过书舍而泣”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两章》 B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C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D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下列同例句“凡得学者,有亲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B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C 将军既帝室之胄。《隆中对》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读书有成,“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足见其聪慧过人是其成才主因。 B.邴原所谓的“凡得学者,有亲也”有其片面性。

C.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D.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恶圆》19

原文: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 B.及见之及:等到

C.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器:器重 D.长必好之好:喜欢

2、下列语句中与例句“以悦婴儿”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曹刿论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4、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见之,趋焚之。《恶圆》 B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出师表》

C 当立着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 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4、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5、.把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关羽传》20

原文: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禽:通“擒”。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及羽杀颜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B.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列加点虚词“之”用法同例句“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相同的一项是:()

A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3、下列各句与“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B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及羽杀颜良”。 B.文中的关羽是一个勇猛之士,这从文中“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可以看出。 C.文中的关羽还是一个忠义之士,这从文中“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可以看出。

D.文中的曹公是一个爱才之主,从文中“礼之甚厚”“曹公义之”“勿追也”可以看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2)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木兰从军》21

原文: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①。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木兰乃易②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③黄河,度阴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④有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注释】①精:精深。②易:改变,变换。③溯 ,sù,逆着水流而上。④数,shuò,多次。

1、下列同例句“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的“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欲信大义于天下《出师表》

B 自董卓已来《出师表》

C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D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下列加点虚词“乃”用法同例句“木兰乃易男装”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下列同例句“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此皆良实《出师表》

B 贤能为之用《出师表》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师表》 D 时人莫知许也《出师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

B.在作者的眼里,木兰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做男儿可为之事,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C.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D.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1)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2)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1)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2)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1)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2)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专门织布的人。”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1)我若有所失,想想渡者的话还是有道理的。(2)世上那些因为急躁而招致失败,到了傍晚还没有找到地方过夜的(情况),它们也像是这样的呀!

参考答案:

1、B

2、B

3、C

4、(1)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2)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参考答案:

1、 D

2、C

3、D

4、C.5(1)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2)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装饰物全部脱尽。

参考答案:

1、B

2、 A

3、C

4、B 5(1)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2)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我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

参考答案:

1、B

2、 B

3、 C 4 、A 5(1)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与他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2)国家灭亡而不能救,作为人臣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怎能苟且偷生,另事他主呢?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1)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盛情款待。(2)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就拿这本书读,。参考答案:

1、C、A

2、D

3、B

4、B

5、(1)渔人用船载着商人回到陆地,(商人)却只给他十金。(2)这就是那个答应给金子却不偿付的人。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1)吃了它,耳朵就会更加灵敏,眼睛就更加明亮,那么,我就会高兴的强逼自己吃下去。

(2)现在伊尹对于我国来说,就好像是好的医生,好的药材。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1)君子学习用来树立名声,询问探究才能增广见闻。

(2)孟子害怕了,早晚勤学不停,以子思为老师,最终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2)让我的儿孙后代被世人称为清廉官吏的子孙,将这样的美名留给子孙,不也是很丰富的遗产吗?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1)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2)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1)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2)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1)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2)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1)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2)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1)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

(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1)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2)张辽把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1)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不一定不能做(2)我看了木兰从军的故事于是就更加相信。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 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 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 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请用“/”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D (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 厚。 (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5)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 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 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 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克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④南面而王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①坏: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 9.(2分)B(代词,代人) 10.(3分) 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2020-2021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一、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练习】 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练习】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亡.何,其友亡。(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 B.(1)wú 不(2)yù 告诉 C.(1)wú 不(2)yù 词语 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 专题训练(教师版)

初中文言文专题训练教师版 班级:姓名:得分: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引: (一)要求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三)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例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3、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4、补: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5、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6、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实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bó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 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駮。”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 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几次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 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 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B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 B.将论囚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 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壹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 ”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克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④南面而王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何陋之有 B .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 .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 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 (4分)①坏: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 9. (2分)B(代词,代人) 10. (3 分) ①(2 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 分,错别字不计 ②(1 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 (2 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4.2007 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 题。(12分)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 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 卷) [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 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为()(2)患()(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的时候。更(gēng):重新。轻:轻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 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二、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唐文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黑字的含义。(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1)才与绢数尺()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

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目录 1.愚人食盐 2.战国策·秦策二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 16.子产不毁乡校 17. 18.陈实与梁上君子 19.割席分坐 20.临江之麋 21.木兰从军 22.《李将军列传》(节选) 23.当止不止 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25.工之侨为琴 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 28.赵普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②更.为益盐() ③既.得盐美④缘.有盐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译】 【参考答案】 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③小者 ..必死()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用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

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