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康复概述

写在课前的话

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来灾难频发,无论是汶川5.12地震,还是近期的日本地震和海啸,都给灾区的人们带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所以非常有必要结合我们的救灾实践进行梳理,以吸取可借鉴的经验。本课件主要描述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康复的概况,以防患于未然,并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上图所示为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灾难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十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海地8.8级特大地震;国内发生的雪灾、洪水灾、火灾、南京矿场爆炸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全世界因为自然灾难而遇难的人数高达26万,人为灾难亦与日俱增,灾难的频繁发生使人类生命显得尤为脆弱。

上图所显示为2010年5月14日下午,青海格尔木市突袭的强大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一米,非常恐怖。

上图所示内容是矿难和地震灾后人们的情绪反应,其悲痛举动显示他们是需要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帮助的。

危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那么何为危机?何为危机干预?

一、相关概念

(一)危机

危机是个体面临严重、紧迫的处境时产生的伴随着强烈痛苦体验的应激反应状态。危机不是指客观存在,而是指当事个体在面临紧迫情况时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

(二)危机干预( Crisis intervention )

危机干预是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个体予以关怀和短暂帮助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防止当事个体由于痛苦体验所造成的危及到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情况发生。

(三)康复

康复指重新获得(状态、能力、复原以往的尊严、地位、权利、资格等)现代医学中康复是指身心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功能主要指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遵守道德法规和法律的能力、社交能力。

(四)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特指心理功能以及心态的恢复。

二、危机干预的过程

由于外界刺激或内在刺激(如疾病)的发生,当事个体产生一般焦虑反应、急性应激障碍( 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或躯体化症状,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可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恢复到正常情况。若干预不当,或不进行干预,则容易进一步造成精神上的其他障碍,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给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

三、“危机”出现的常见情况

(一)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

(二)突发生活事件(亲人死亡、失恋、家庭破裂、性侵犯、破产、重大财产损失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述的危机概念更多是指个别事件,而非群体事件。

四、“危机”出现后的表现

(一)应激机制

神经内分泌轴中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 HPA 轴)在应激情况下活性增高,从而导致 CRH 、 ACTH 和皮质醇水平增高,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发生结构损害,

最典型的损害是海马、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的萎缩。

以海马为例,糖皮质激素水平可引起海马结构受损,造成相应功能的损害,下面以库欣综合征的改变和抑郁状态的改变为例,抑郁可导致杏仁核、海马、前额叶皮质等部位体积的减少,神经元大小和密度、神经胶质的密度、脑血流、糖代谢和氨基酸的变化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影响整个生活工作能力。

(二)一般表现

焦虑和恐惧,警觉性增高,很小的刺激就成产生很大的反应,这种反应容易影响注意力和判断力,造成攻击力增强,或诱发过度反应,给躯体带来伤害。

(三)急性应激障碍( AST )

包括意识障碍、幼稚行为、行为紊乱、片段的幻觉和妄想、情感爆发、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

包括悲伤、“三无症状”、自责和自杀、思维和行为的抑制、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的表现、对创伤事件的不断回忆(闪回)、持续回避。

儿童青少年是灾难的脆弱人群, PTSD 发生率为 30%~50% 。

汶川 5.12 地震后,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第一个现象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提前发生(如半个月之内),也可以延迟发生。第二个现象是持续回避的表现多样,而且和当地文

化背景密切相关。可以是以英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回避,也可以酗酒为主要表现的回避,也可以是以攻击别人为主要表现的回避。第三个现象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集体发生,相互影响。

(五)生理心理障碍( PSD )

包括害怕、痛哭无助、悲伤、罪恶感、愤怒、重复回忆、失望、希望、疲倦、肌肉酸痛、失眠、噩梦、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恶心、腹泻。

(六)远期表现

包括人格改变、价值取向改变、情感反应模式改变、思维模式的改变、社会功能下降、终生的情感阴影和物质依赖的出现。早期的干预对消除这些远期表现非常重要。

五、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分期

1 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时期—3月以内)

2 后期(心理康复和重建时期—4月至3年的时期)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划分

1 一般人群:这类人群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恐惧和惊弓之鸟的表现,对于这类人群只需进行抚慰及提供有利于康复的条件,或者介入政府以及单位的管理

2 高危群体:主要指有特殊反应的人群,需要综合心理干预及治疗

3 患者:主要指发生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医学介入。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尽量及尽早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只有恢复正常生活才能恢复正常思维,提高抵御危机的能力。此外,还要保持信息的通畅、保持群体的紧密组织、注意发现高敏人群、发现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帮助建立互信的新群体,进行各种放松的训练,恢复符合年龄特征的思维模式,对于情绪过分激动的人可以应用药物。

2 第二阶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的面对现实,宣泄情感,必要时应用药物。

3 第三阶段:根据现有的情况规划未来,这是康复的关键点。

(五)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及康复工作

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是不同的,应关注年龄、性别、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第一个人群是伤员群体,这个群体是始终存在的,伤员群体是走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是变成正常群体,一个走向是步入残疾群体,干预原则都是规划未来。第二个群体是灾区移民群体,第三个群体是未成年群体,第四个群体是救援人员本身的群体,对这些群体的关注都非常重要。应按照各种群体分别对待,以免造成盲目和资源的浪费。另外,救援人员群体中还有一类特殊群体,即是公务员群体,公务员群体既是灾民,又是救援人员,在以后的救灾工作可能还需要包括这个群体。

六、总结

总体来讲,灾后干预首先要分人群;其次要分阶段;第三要把干预情况分别对待。在恢复常态心理期间,首先要尊重受伤害者,不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人格,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其次是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第三是未来的规划必须要符合实际。另外,儿童伤员和成人伤员要不同对待,掌握干预阶段的时机。最后,是社会支持系统和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这是救灾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无论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的营救行动、关爱行动、抚慰措施都是非常关键的,是支撑受伤害群体的重要支柱,可使很多精神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 一、概述 1.危机是指人遭遇到的突发重大的刺激,,无法按照常规方式去解决而产生的具有危险性的生理心理反应(重大突发刺激性、主观性、危险性) 2.心理危机的特征①普遍性和特殊性②复杂性③发展的可变性④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3.分类根据刺激来源分: ①发展性危机(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②境遇性危机(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个体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 ③存在性危机(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的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4.心理危机产生机制(类似机器构成的原理和其运转方式) ①危机事件发生,当事人面临后出现心理失衡状态,无法用常规方式解决 ②当事人对危机事件的认知评价,影响大危机强烈,反之,危机轻微 ③当事人可用的社会支持,对决定当事人危机反应的强度和解决方式及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④当事人的人格特征,决定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方式 ⑤心理危机解决的情况影响当事人心理健康的水平 5.心理危机的反应:生理方面、情绪方面、认知方面、行为方面 6.心理危机发展阶段 (1)个体感知,开始体验到紧张,表现为警觉性提高,为达到新平衡个体试图用自己以前的策略做出反应 (2)若(1)不奏效,焦虑程度增加,开始有求助动机,为修正尝试错误的一种方式 (3)若(2)不奏效,紧张程度持续增加,此阶段求助动机最强(注意:易受到别人暗示和影响) (4)若前三都未奏效,易产生习惯性无助,出现怀疑和动摇,自杀意图,有的精神崩溃和人格解体。此阶段需要外援性的帮助(家人、朋友和心理帮助专业人员) 7.心理危机的结果:顺利度过危机、出现社会适应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发生自伤自毁行为 二、应激与心理危机 1.应激是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状态(包含三点:①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②是一种主观反应③指人体对应激源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2.应激源凡是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 3.应激源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按大小分类:应激巨砾、应激细砾 按性质分类:正性应激源(结婚、升学、升迁等)、中性应激源(生活规律变动、搬家等)、负性应激源(疾病、失恋、灾难性事件等) 4.应激理论(应激的产生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一)刺激理论模型 该模型提出推进人们对于应激源的量化研究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现在开始上课。大家好!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健康的话题。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大学阶段 生活,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大家对大学生活应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学生会招聘、各式各样的竞赛、征文、演讲、校园歌手大赛、街舞比赛、书画比赛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还有相对不那么紧张的学习,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远离父母身边,与室友朝夕相处的寝室生活…… 同学们应当体会到了大学和高中的一些区别。大学不是高中。高中是为了参加高考读大学,那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2、“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和没读大学有什么不同?有的答案是为了找工作,改变命运, 长见识,为了赚钱,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考研,出国,谈恋爱……我们知道,目标决定结果,如果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许多有趣的相对无用的事情就会变得苍白,比如被某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击中,比如感悟我们文明的洪流,比如理解生命,比如眺望永恒的星空,比如谈恋爱(除非你的谈恋爱是功利性质的)。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进入大学,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同时,这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拥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全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系统的接受教育。这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是把“校园学习”和“进入社会”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是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时期。在这个震荡过程中必定包含了那些看似无用,实则奠定了未来基础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决定了你是谁。而你是谁决定了你要到哪里去,决定了未来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出国或者读研等等。因此,可以说,读大学就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3、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想强调一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性。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 泊桑曾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流泪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4、那么,有了清晰的目标,为了成为自己,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呢?有人认为大学应该 学七件事:①自修之道:学会学习,不断思考、总结,培养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除了记住、理解、还要有批判精神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从各个途径吸收知识和方法。②储备知识:从心理上来看“知识就是力量”是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能使人不慌乱,是形成大智慧的基础,能提供给人稳定感和自信心。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英语。它是21世纪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学习好英语,在现代地球村里不管是阅读文献还是对外交流都将如鱼得水。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尽量阅读原版的英文文本,练习口语和听力,持之以恒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另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等。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些知识和以后工作未必一致,我建议大家把这些知识看成是磨刀石,只要把刀磨快了,砍什么都不费劲儿了。③实践贯通:常言道“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明白”。④培养兴趣:首先是培养专业的兴趣。乔帮主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就算是目前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但一个专业包含N个领域方向,你完全有可能培养起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其次是勇于尝试,培养多样的兴趣。其实,人对学习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冲突区的资源,但是我们人为的附加了很多物质刺激。也就是说,我们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本能。保护这种好奇心,并且有意识地发展它,寻找终生志趣,将会使人生变得有生气。⑤积极主动:成为你自己,首先就是要让你对你自己负责。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成长。 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因为大学四年将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积极主

1.1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 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事件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未将来做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小时,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小时。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

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6.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1)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心理危机干预 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事件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未将来做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小时,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小时。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通过应用心理学课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小节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最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以及台风受灾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那发现有人存在心理危机时,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其基本原则包括:(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经过老师的归纳讲解,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分别是: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在实际中,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成危机。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疾,那么这些原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们心理危机的产生,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恋爱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 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1、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

教案心理危机与干预

教案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 任课教师:徐晓艳 教师所在单位: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 课程所属院(部):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010511 授课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学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 □其他 总学时:总28学时,其中理论28 学时,实践0 学时总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使用教材:樊富珉, 何瑾. 团体心理辅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节心理危机分类 第三节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程序与模式 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第二节个体危机干预模型

第三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与诊断技术第一节危机心理评估 第二节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第一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第二节支持性心理疗法 第三节意义疗法 第四节放松疗法 第五节绘画疗法 第六节护理疗法 第七节音乐疗法 第八节药物疗法 第五章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应激反应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第六章丧失与哀伤 第一节丧失的危机干预 第二节哀伤的危机干预 第三节抑郁的危机干预 第七章焦虑障碍 第一节焦虑障碍的含义

第二节焦虑障碍的干预措施第八章家庭暴力与虐待 第一节家庭暴力 第二节虐待 第九章自杀 第一节自杀的含义 第二节自杀的征兆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心理危机概述 2、心理危机分类 3、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分类、心理危机常见症状与体征、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及结果等。 教学重难点: 1、心理危机的分类 2、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 一、心理危机 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件事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情感、认识、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功能失调

心理危机干预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庐江盛桥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我校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量 副组长:许晶莹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总结报告(个人总结)

实用汇总报告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思想到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意识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技术指导文件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和心理创伤者使用保险箱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社工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工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社工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社工过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社工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医院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2016-3-12 1 / 1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康复概述 写在课前的话 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来灾难频发,无论是汶川5.12地震,还是近期的日本地震和海啸,都给灾区的人们带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所以非常有必要结合我们的救灾实践进行梳理,以吸取可借鉴的经验。本课件主要描述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康复的概况,以防患于未然,并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上图所示为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灾难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十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海地8.8级特大地震;国内发生的雪灾、洪水灾、火灾、南京矿场爆炸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全世界因为自然灾难而遇难的人数高达26万,人为灾难亦与日俱增,灾难的频繁发生使人类生命显得尤为脆弱。 上图所显示为2010年5月14日下午,青海格尔木市突袭的强大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一米,非常恐怖。

上图所示内容是矿难和地震灾后人们的情绪反应,其悲痛举动显示他们是需要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帮助的。 危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那么何为危机?何为危机干预? 一、相关概念 (一)危机 危机是个体面临严重、紧迫的处境时产生的伴随着强烈痛苦体验的应激反应状态。危机不是指客观存在,而是指当事个体在面临紧迫情况时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 (二)危机干预( Crisis intervention ) 危机干预是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个体予以关怀和短暂帮助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防止当事个体由于痛苦体验所造成的危及到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情况发生。 (三)康复 康复指重新获得(状态、能力、复原以往的尊严、地位、权利、资格等)现代医学中康复是指身心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功能主要指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遵守道德法规和法律的能力、社交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总题库

第一章绪论 1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1.1 危机的概念及类型 ●危机 (古希腊语:krisis)意谓身处在一个决定性的紧要关头或转折点而危机的英文(crisis)意涵同时 是危险(Danger)与机会(Opportunity) ●中文释义 危机(crisis)的定义 ●(1)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 ●(2)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害怕和悲伤的 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自杀的观念、行为 ●危机更多是指人在应激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而非强调事件。 ●危机事件(critical incident):又叫创伤事件(trauma event),是指那些危及生命、出乎意料的、让当事人无 能为力的一些重大的负性事件。 1.3 心理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 ●干预(intervention)又称应激处理(stress management): ●(1) 协助个人或团体安然渡过混乱事件的助人过程,使其能够缩小负面的影响程度,并且加大成长 的可能性 ●(2) 是一个有时限性(time-limited)的介入方式 ●(3) 意图促使危机个案回復到危机发生前的正常功能状态,协助其度过具有危险性的冲动念头。 ●危机干预在许多方面是不同于咨询专业人员所习惯的传统长期咨询模式 2 西方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 ●适应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系统理论 3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焦点 ●时效 ●(一般危机当事者重新建立心理平衡感的时间约为六周) ●次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幻灯片1 1 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和步骤 ●平衡模式 ●重点应该放在稳定受害者的情绪 ●认知模式 ●危机起源于对事件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境遇有关的事实。该模式要求咨询师帮 助受害者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分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受害者能够有更多的 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机会。 2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 2.1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 (1)明确问题。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这一步特别需要使用倾听技术。 (2)保证受害者安全。 (3)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 (4)提出并验证应对危机的变通方式。 (5)制定计划。 (6)获得承诺。 2.2 危机减压团体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 ●减压团体是最为普遍使用的危机团体的介入模式,是Mitchell 在1980 年左右提出。 ●减压团体是一个结构性的团体过程,主要以危机介入概念及心理教育的原则及技巧一步一步的分析与带 领; ●因此,它是一个心理教育模式,而不是心理治疗。 ●在过程中,目的并不是咨商,而是让参与减压团体的成员,有机会抒发自己在此危机事件之后的想法与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1.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灾后心理干预,不知道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用? 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行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机会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些,更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 2.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干预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必要性? 灾难当事人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2019人,对他们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可以有所区别。 3.灾难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两个人,他们家的亲人都去世了,按理说两个人应该都是处于非常难过的时期,但是其中一位却表现地很乐观,另外一位比较悲观,这是怎么回事?一种情况可能是,每个人对危机反应的外在表现不一样,这个人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乐观,但是他心的创伤可能更严重,要给予同等的关照,千万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遇到灾难后,个体受到的心理创伤程度受到个体对灾难的认识和解释、个性特征、亲人和朋友给予的支持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这位持乐观态度的人较快地走出了心理阴影。 5.我身边有个人,每当想起灾难的事情就会很恐慌,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她? 首先,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她的身边,给他/她安全感。除了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让他/她感到身边有人在陪伴他/她,您也可以给他/她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当恐慌结束后,必须告诉他/她是因为刚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实他/她现在非常安全。如果这个人经常有这种恐慌情形出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第2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计划学时:2 教学目的: 让学生对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有一个初步但是正确的认识。能够理解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的含义,能够区分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应激的作用,和常见的应激源都有哪些。为接下来的课程打好一个概念上的基础。 教学思路: 1、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 2、灾难与心理危机的界定分类 参考书目: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邱鸿钟、梁瑞琼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元。 《洞察危机的惊魂——应激心理学》,张明主编,科学出版社,元。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导入(3分种) 上节课我们从身边的心理危机和汶川地震引发的心理危机谈起,介绍了心理危机的普遍性、危害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解决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学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具体学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学好危机干预这门课。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相信这样的介绍能为我们之后的课程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开始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上节课由于是整个课程的概述,所以我们讲得很多,讲得也很广。可能同学们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还是有疑问。到底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二者有何联系或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厘清这些问题。 一、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 (一)应激的概念 1、定义 所谓应激(stress),是个体对察觉和认知的某种有重负或威胁的情境或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其反应的结果可能是适应的,例如见到一块飞来的石头,立即躲开来,即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应激(eustress);反应也可能是适应不良的,如失业后整天闷睡、卧床不起,这就是消极的应激(distress)。 2、应激的本质 (1)应激是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观指出,应激存在于外部事件中,认为人只有在被施加外在压力时才会产生应激反应。 例如,学生产生应激是因为他有可能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与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或者因为一篇重要论文的最后期限要到了;父母产生应激是因为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太重,或因为家庭出现了纠纷,婚姻出现了危机;教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一方面他们要保证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成就,另一方面还要把课堂教学做到最好;医生、护士与律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他们要应付病人或当事人无休止的要求等等。这些应激都是由外在压力引起的。 (2)应激是一种主观反应 主观反应观强调个体对事件评估的重要性,认为应激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反映,除非个体把某事件解释为应激性的,否则不存在应激。下面的三个例子说明了这种观点的实质。 例一: 人们乘坐一辆拥护的公共汽车去进行令人厌烦的工作和挤在小汽车后座去度假时,虽然面对的都是拥护现象,但却产生了不同的主观感受。前者产生了厌烦等不愉快感受,而后者产生了期盼等愉快感受。 例二: 面临高考时,认为高考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高考失败将导致终身失败的学生会感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而认为高考虽然重要,但高考成改与否并不决定一个人全部的学生,相对来讲会比较平和、轻松和镇静。 例三: 当看一场恐怖电影时,有些人受到电影内容的感染,以为自己身临其境,会感到紧张、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校 园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应 急 预 案 单位名称:东莞市大岭山星塘学校建档日期:2008年春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对象 (一)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负总责,政教处主要领导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 焦虑不安的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彭家小学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及处理措施 为了保障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校成立“彭家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小组由校长为领导,成员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第二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三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第四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

2、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存在诸如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冲突或突遇严重挫折者 4、过去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或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明显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产生危害者。 第五条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讨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大学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危机预防方

大学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危机预防方 法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心理健康知识 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就如学业问题来说: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 70.4%。 2、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生心中没有底。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中学时代,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进入大学后,沿着中学的惯性学习,尽管成绩还算理想,但学习虽然努力却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学而无所获。”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