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发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孙吉红

知识发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孙吉红

知识发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孙吉红
知识发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孙吉红

●孙吉红 焦玉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430072)

知识发现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发现作为一门新学科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知识发现的定义、任务、过程和技术,最后描述了知识发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发现;文本挖掘;发展趋势

Ab stract :W it h t he rapid deve lopment of co m pute r and i nfo r ma tion science techno logy ,know l edge discovery has a ttrac t ed m uch att en ti on as a new discipline .T his a rtic l e introduces the defi nition ,t a s k ,p rocess and techno l o -g ies o f know l edge discove ry .F ina lly ,the deve lopment trend o f know l edge discove ry is de scribed .

K eyword s :know ledge discovery ;t ex tm i n i ng ;deve lop m ent trend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473067)研究成果之一。

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 no w l edge D iscovery in D ata -base ,KDD )是指从数据集中提取出隐含的、事先未知的、存在潜在效用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特定过程,简称知识发现。知识发现作为一个新学科被人们所关注,但同时作为一个新学科,知识发现的概念还存在着许多争议,许多人也把数据挖掘视为KDD 的另一个常用术语,因为数据挖掘步骤是知识发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另一些人只把数据挖掘视为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步骤。另外,知识发现技术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这就需要人们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和发展该学科。

1 知识发现的定义和过程

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DD )和数据挖掘还存在着混淆,通常这两个术语替换使用。KDD 表示将低层数据转换为高层知识的整个过程。可以将KDD 简单定义为:KDD 是确定数据中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基本可理解的模式的特定过程。而数据挖掘可认为是观察数据中模式或模型的抽取,这是对数据挖掘的一般解释。虽然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过程的核心,但它通常仅占KDD 的一小部分(大约是15%到25%)

[1]

。因此数据挖掘仅仅

是整个K DD 过程的一个步骤,对于到底有多少步以及哪一步必须包括在KDD 过程中没有确切的定义。然而,通用的过程应该接收原始数据输入,选择重要的数据项,缩减、预处理和浓缩数据组,将数据转换为合适的格式,从数据中找到模式,评价解释发现结果。典型的KDD 过程如图1所示

[1,2]

从图1中可以看出,KDD 过程通常包含数据收集、

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数据挖掘、模式解释和评价等几个步骤

图1

典型KDD 过程

2 知识发现的任务

对于知识发现技术的研究集中于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包括将数据归为不同的种类,刻画一组数据的特征,发现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和相关性,发现顺序模式及规则数据的相似性。

2.1 知识发现的基本任务[2]

1)数据分类。分类是数据挖掘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分类的目标是通过分析训练数据集,构造一个分类模型(即分类器),该模型能够把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映射到一个给定的类别,从而可以应用于数据预测。

2)数据聚类。当要分析的数据缺乏必要的描述信息,或者根本就无法组织成任何分类模式时,利用聚类函数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这样就可以自动找到类。聚类和分类类似,都是将数据进行分组。但与分类不同的是,聚类中的组不是预先定义的,而是根据实际数据的特征按照数据之间的相似性来定义的。

3)衰退和预报。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分类,可以看

作是根据过去和当前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数据状态。通过对用衰减统计技术建模的数字值的预测,学习一种(线性或非线性)功能将数据项映射为一个数字预测变量。

4)关联和相关性。是指发现大规模数据集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关系。关联规则是指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某一数据对象的信息来推断另一数据对象的信息,寻找出重复出现概率很高的知识模式,常用一个带有置信度因子的参数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的关系。

5)顺序发现。通常指确定数据组中的顺序模式。当数据的特定类型的关系已被发现时,这些模式同关联和相关性相似。但对关系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组,顺序发现和关联就不同了。概括总结:顺序发现是将数据映射为有关数据组的简练描述的子集或映射为数据库中一组特定用户数据的高度概括的数据。

6)描述和辨别。是指发现一组特征规则,其中的每一条都是或者显示数据组的特征或者从对比类中区别试验类的概念的命题。

7)时间序列分析。其任务是发现属性值的发展趋向,如从股票价格指数的金融数据、客户数据和医学数据等。它是用来搜寻相似模式以发现和预测特定模式的风险、因果关系和趋势。

2.2 知识发现的知识类型

1)广义型知识(G eneralizati on)。是根据数据的微观特性发现其表征的、带有普遍性的、高层次概念的、中观或宏观的知识。

2)分类型知识(C lassification&C l ustering)。反映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特征型知识和不同事物之间差异型特征知识。用于反映数据的汇聚模式或根据对象的属性区分其所属类别。

3)关联型知识(A ssoc i a tion)。是反映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又称依赖(Dependency)关系。这类知识可用于数据库中的归一化,查询优化等。

4)预测型知识(P redic tion)。通过时间序列型数据,由历史的和当前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的情况。它实际上是一种以时间为关键属性的关联知识。

5)偏差型知识(Dev iati on)。通过分析标准类以外的特例、数据聚类外的离群值、实际观测值和系统预测值间的显著差别,对差异和极端特例进行描述。

3 知识发现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许多知识发现技术,分类方法也有很多种,按被挖掘对象分有基于关系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按挖掘的方法分有数据驱动型、查询驱动型和交互型;按知识类型分有关联规则、特征挖掘、分类、聚类、总结知识、趋势分析、偏差分析、文本采掘。

文献[3]给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知识发现技术可分为两类:基于算法的方法和基于可视化的方法[2]。大多数基于算法的方法是在人工智能、信息检索、数据库、统计学、模糊集和粗糙集理论等领域中发展来的。典型的基于算法的知识发现技术包括:或然性和最大可能性估计的贝叶斯理论[4]、衰退分析、最近邻、决策树、K-方法聚类、关联规则挖掘[5]、W eb和搜索引擎、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 n-line A na l y tica l P roce ssi ng, O LAP)[3]、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分类和聚类、粗糙分类和规则归纳等。这些技术都很成熟,并且在相关书籍文章上都有详细介绍。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可视化的方法。

基于可视化方法是在图形学、科学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等领域发展起来的,包括:①几何投射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基本的组成分析、因素分析、多维度缩放比例来发现多维数据集的有趣投影。②基于图标技术。是指将每个多维数据项映射为图形、色彩或其他图标来改进对数据和模式的表达。③面向像素的技术。其中每个属性只由一个有色像素表示,或者属性取值范围映射为一个固定的彩色图。④层次技术。指细分多维空间,并用层次方式给出子空间。⑤基于图表技术。是指通过使用查询语言和抽取技术以图表形式有效给出数据集。⑥混合技术。是指将上述两种或多种技术合并到一起的技术。

4 知识发现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

由于数据挖掘应用、可挖掘的数据对象等的复杂性,知识发现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挖掘方法和用户交互问题、挖掘性能问题和挖掘的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知识发现技术未来发展将会遇到的挑战;同时,知识发现技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将集中在这些领域。

4.1 文本挖掘

文本挖掘作为知识发现的一部分,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使用它仍然会遇到一些特定的问题[6]:①现存的方法不能处理海量可用的原文特定域信息。确实,可用数据比人们能阅读到或理解吸收的信息要多得多。②现存信息抽取系统只能按固定方法抽取概念和关系。因此,文本挖掘存在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4.1.1 文本挖掘的实质Jackson和M ou li n i e r阐述了文本挖掘涉及发现文本和世界之间关系的有趣的知识,H earst 认为文本挖掘就是发现多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将发现的信息结合起来以生成新的信息[4]。文本挖掘的实质是从文档集中发现和生成新知识,新知识可能是已知数据(标准文本挖掘)中新模式的统计发现,或者将人工智能能力具体化,以便解释模式,提供诸如智能文本挖掘等更

高级的能力[7]。

4.1.2 比较文本挖掘[8]给定一组可比较的文本集,比较文本挖掘(C o m pa ra tive T ex tM i ning,CTM)的任务就是在所有的收集文本中发现任何潜在的共同主题并对每一个共同主题总结出这些文本的相似处和差异。比较文本挖掘包括以下任务:①发现所有文本集的共同主题;②对每一个发现的主题,刻画出哪些主题是所有文本集共有的,哪些主题是每个文本集特有的。精确地定义一个主题很难,但它大体符合某个主题或副主题。CT M是探索性文本分析的基本任务,除了进行看法比较和摘要之外,它还有其他的一些应用,如商业智能(对不同的公司进行比较)、客户关系管理(比较不同的用户组)和文本的语义组合(比较组合文本集)。

比较文本挖掘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①它是完全无监督学习任务,不需要任何可用的训练数据;②必须识别跨不同文本集的主题,这比识别单一文本集中的主题更有意义;③该任务包括一个辨别的成分———对于每一个发现的主题,要识别每个文本集唯一的信息细节。如果没有训练数据,这样的识别任务很难完成。在某种程度上,由于需要一个基于一个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集构成的阵列, CTM超出单一文本集挖掘的范围。

4.1.3 交互式文本挖掘系统当前出现的文本挖掘系统很多,但它们大多操作环境交互性很低,因此按照结果直接进行交互式挖掘处理非常困难。有了交互式文本挖掘系统,通过使用复合挖掘功能及反复试验法[6],用户就能更好地发现隐性知识。目前,实现文本挖掘系统的高度交互性还需要大量的科研工作。

4.2 数据挖掘(查询)语言的设计

标准的数据挖掘语言将有助于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数据挖掘查询语言有利于用户通过说明分析任务的相关数据集、领域知识等,描述特定的数据挖掘任务。

语义查询最优化方法[9]利用了有关查询最优化数据库内容的域知识(D o m a i n K now l edge),其基本思想就是用域知识重新形成一个更廉价但等价的查询,这个查询同原始查询产生同样的应答。以前有关语义查询最优化的工作已经证明,可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实现有意义的费用缩减。域知识的有效性既能通过缩减搜索空间来提高知识发现过程的效率,也有助于将焦点放到有趣的发现上。但是,许多现有的知识发现方法和工具与域知识不相容。对于域知识在知识发现不同方面的使用现在尚无太多的详尽讨论,这激发了在知识发现中使用域知识的机制的发展。

4.3 数据立方的数据挖掘

数据立方[3](D ata Cube)用于支持多重聚合,这种操作对于应答聚合不同特征组合的O LAP查询非常有用。可以通过计算G ROUP-By的所有可能组合来将数据组织成一个数据立方。对于一个有k个特征的数据集,就有2k 个GROUP-By运算。立方将k个聚合特征中的每一个都作为k维空间中的一维,一组特定特征值的一个聚合就是该空间中的一点,一组点形成了一个k维的立方。共有3类聚合函数(Agg rega t e Func tions):分布函数(D istribu tive F uncti ons)允许输入集的部分先被分别聚合然后再合并到一起;代数函数(A l gebra ic Func tions)可用其他分布函数来表示,如ave rage()可表示为su m()和coun t()的比;整体函数(H o listic Functions)独立存在,不能被分割和聚合。

4.4 概念知识库挖掘[10]

概念知识库(Concep t ual Know ledge Base,CK B)挖掘是一种采用以用户为导向的知识发现的概念映射与可视化界面的挖掘方法。概念映射给出了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浏览文档内容,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概念并浏览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这样文档的基于主题的浏览就成为可能。这意味着该界面允许对于内容有不同的观点,这正是以用户为导向的知识发现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4.5 基于可视化的知识发现

基于可视化方法的知识发现,是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来揭示空间对象及其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对象的发展演化有关的知识和规律。知识发现过程中的可视化是在对原始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的操作来实现知识的发现,可以是静态的关联、聚类、分类知识,也可以是反映系统演化规律的知识。知识发现过程的可视化使得知识发现过程易于理解并有助于知识的运用。目前,基于可视化的知识发现是指利用可视化的知识发现工具通过可视化的操作过程完成空间数据的知识发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可视化的知识发现系统界面和可视化的知识发现过程的导航;可视化的查询和描述。4.6 复杂数据类型挖掘的新方法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复杂类型数据上进行数据挖掘时所面临的挑战,并且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它们与实际应用的需要仍存在很大的距离。

4.7 可伸缩的数据挖掘方法

与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相比(如统计学分析),知识发现面对的是大量的数据,而且这种数据还是在不断激增,所以针对单独的和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的可伸缩性算法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知识发现与数据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开发知识发现语言、专项挖掘查询语言及其优化等领域也是数据挖掘未来发展的趋势。□

(下转第527页)

取和挖掘应用也较为广泛。

5 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内容分析法的发展。无论是在定性内容分析法中出现的半自动内容分析(Compu t e r-aided Content A nalysis),还是在定量内容分析法中出现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Co m pute r-assisted Con-ten tA na l ysis),都只存在术语名称上的差别,而实质上,正是计算机技术将各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内容分析法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同样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也推动着知识发现的发展。当代人工智能的研究,也促使人们去探索、研究新的知识组织和知识发现方法。从知识信息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技术功能的完善将极大地影响知识发现技术的进展,知识发现应用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的建立,将带来一种全新的知识组织系统。

近年来,KDD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商业和银行领域的应用比研究的发展速度更快。目前,国外KDD的发展趋势其研究方面主要有:对Bayes(贝叶斯)方法以及Boosting方法的研究和提高;传统的统计学回归法在KDD中的应用;KDD与数据库的紧密结合。在应用方面包括KDD商业软件工具不断产生和完善,注重建立解决问题的整体系统,而不是孤立的过程。国外很多计算机公司非常重视数据挖掘的开发应用,IB M和微软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中心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此外,一些公司的相关软件也开始在国内销售,如P1a tinu m、B O。

计算机的发展,为研究复杂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处理大量数据提供了物质手段和工具,使得反映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数据之间的联结成为可能。随着网络信息和文献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为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矿”,但是网络信息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垃圾信息的增多,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负担,改变这种状况,就是要使信息的加工朝着浓缩信息资源、系统化组织信息资源、提炼知识的方向上发展,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挖掘将是未来内容分析和知识发现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KDD 的理论意义在于不仅提供了各种学科领域情报分析研究的科学性,而且促进了文献信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丰富和完善了网络信息的研究内涵,利用网络挖掘的成果来提高网络信息检索的精准度和效率,改善检索结果的组织结构。KDD的开展其实是对网络资源极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而且根据用户定义的知识发现策略,发现的知识必须是可以理解的。惟有如此才能把发现的知识明确表达,加以掌握和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出被发现知识的价值。KDD 的开展不仅是知识管理的需要,更是提高网络服务水平、构建学科决策支持系统的需要,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网络内容分析是内容分析在网络环境下应用的拓展,它可以深入到网络信息的内容层面,分析网络数据,鉴别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网络传播效果。可以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库和知识库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析和知识发现将在网络信息资源研究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等.国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概况及进展.图书情报知识,2003(6)

2 邱均平等.网络数据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玉峰.智能情报系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4 吴颖红.KDD活动的开展及其价值分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3)

5 马费成.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情报学报,1996(5)

作者简介:黄紫菲,女,1984年生,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6-03-20

(上接第530页)

参考文献

1 G oebe lM,Gruenwa l d L.A Su rvey of D ata M i n i ng and Know l-edge D iscover y Soft w are Tools.S I GKDD Exp l orati on s,1999,1

(1):21~33

2 H an J,H u X H,C ercone N.A V is ualizati on M odel of Interactive K no w l edge D iscovery Sys t e m s and Its I m p l e m entat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4052156.html,r ma-tion V i sualizati on,2003(2):105~125

3 GoilS,C houdhary A.H i gh Perfor m an ce OL AP and D at aM i n i ng on Parall el Compu t ers.Data M i n i ng and Know ledge D is covery,

1997(1):391~417

4 Doz i er C,et a.l C r eation of an ExpertW it nes s Database t h rough Text M i n i ng.I CAIL’03,Ed i nbu r gh,S cotl and,UK,2003.177~184

5 SchusterA,W o l ffR.Co mmunication-E ffici en tD istri buted M i n i ng ofA ss oci ation Ru l es.AC M S I G M OD C onference,2001.473~484 6 U ra m ot o N,et a.l A Text-m i n i ng Syste m f or Kno w l edge D is covery

fro m B i o m ed icalDocu m en.t IB M Syste m s Jou rnal,2004,43(3) 516~533

7 K r oez e J H,et a.l D ifferen ti ating Dat a-and Text-M i n i ng Ter m i nol-ogy.In:Proceed i ngs of SA I CS IT2003,2003.93~101

8 Zha C X,et a.l A C ross C ollection M i x t ureM odel forC o m parati ve TextM i n i ng.KDD’04,W ash i ngt on,2004.742~748.

9 Yoon S C,et a.l Using Do m ai n Kno w l edge i n Know l edge Discover-y.C I K M‘9911/99Kan s as C it y,M O,USA,1999.243~250 10 Raj ara m an K,Tan A H.Kno w l edge D iscover y fro m Tex t s:A

C on cep t Fra m e G raph App roach.C I K M’02,V ir g i n i a,USA,

2002.669~671

作者简介:孙吉红,1971年生,副教授,博士生。

焦玉英,194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6-03-03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餐饮服务礼仪的基本学习知识

餐饮服务礼仪的基本知识 礼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节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顾的惯用形式。礼仪是一个复合词,包括“礼”和“仪”两部分。凡为表示敬意或隆重举行的仪式,均称做礼仪。 (一)服饰仪容礼仪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个人卫生和服饰,仪表仪容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良好的仪表仪容是酒店接待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尊重客人的需要。规范统一的仪容仪表是体现酒店的服务精神。 1.制服的穿着要求 整洁、挺刮和大方。制服必须上衣平整、裤线笔挺。 做到衣裤无油渍、污垢、异味。领口与袖口尤其要保持干净。 2. 西服的穿着要求 衬衫配套。两件套或三件套西服,均应穿单式衬衣,熨烫平整。 内衣配套。按国际惯例不能加毛背心或毛衣。最多加一件“V”字领羊毛衣。 领带配套。在正式场合,穿西服必须系领带(或领结)。 面料质地颜色配套。在正式场合,应穿同一面料、同一颜色的西服套装为好但一般场合可穿 西服可上下分色。 皮鞋配套。穿西服一定要穿皮鞋,决不能穿旅游鞋、轻便鞋。 西装穿着规范。三粒扣一般扣上第一、二粒扣或中间一粒;两粒扣西装只系第一粒或全部不 系,正式场合,要把第一粒纽扣系上,在坐下时方可解开。 3.鞋袜的穿着要求 男士穿着黑色皮鞋和深色袜子,不穿白色或太浅色的袜子。 女士穿中跟皮鞋和肉色袜子,袜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4.饰品的佩戴要求 除手表、婚戒外,不应佩戴耳环、手镯、手链、项链等饰品。 不应佩带运动型的手表款式。 餐厅员工手部(除婚戒)不准佩戴任何饰品。 (二)仪容卫生的要求 1.发型 统一发型,发型要朴实大方,头发应勤洗保持无油腻、凌乱状态,每天上班期间应确保梳头 三至四次,确保无掉发。 男士鬓发不盖过耳部,前不及眉,头发不能触及后衣领,不烫发、不染色发,保持清洁、整

OWL本体知识库的面向对象表示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18, 7(3), 132-14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4052156.html,/journal/sea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4052156.html,/10.12677/sea.2018.73015 Object-Oriented Representation for OWL Ontology Knowledge Base Shaohua Zhang, Yingzhong Zh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Apr. 26th, 2018; accepted: May 8th, 2018; published: May 15th, 2018 Abstract Ontology technologies can better represent the knowledge implied in various terms and concepts in a structured, computable and shared form. The ontology base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In view of the lack of efficient 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OWL) ontology 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integration tools in th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ramework, language syntax and documen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OWL ontology, an object-oriented OWL ontology knowledge base representation model is proposed and designed. A method based on XML document parsing plat-form to parse the OWL documents in a RDF/XML format is implemented, which can convert the OWL ontology knowledge base into an object oriented ontology knowledge base. The presented work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engineering semantic information reasoning and knowledge retrieval service. Keywords Ontology, OW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Knowledge Base, Object-Oriented OWL本体知识库的面向对象表示 张少华,张应中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8年4月26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8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15日 摘要 本体技术能更好地以一种结构化的、可计算和可共享的形式表示各种术语、概念所隐含的知识,基于本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人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专门的国际制度 原是主体:在作品创造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地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孟中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文档:用来表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等 著作人生权: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生相连而无直接财产内容权利 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予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予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权益 复制权:以印顺、复印、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领接权:指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出版权;出版者对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 表演者权利:依法对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广播组织:通过无线电播由或图像构成录音作品的人 合理使用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或则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可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植物新品种权:育种者对于植物新品种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全部转移给他人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行政管理;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 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领接权的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使用

现代图书知识服务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现代图书知识服务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2-08-08T08:26:42.01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4期作者:孙立新 [导读] 知识服务观念转变。知识服务是基于知识内容满足用户需求,面向增值的服务。 孙立新吉林市图书馆 132000 摘要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当今服务的发展趋势。根本任务,针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概念,特点,内容以及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工作知识创新发展 一、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概念 54 142现,代化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以用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目标,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服务过程。其本质是将信息资源中的现行知识和隐性知识转换为针对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实现从信息和到知识的价值增值,是知识、需求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二、图书馆知识的服务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图书馆的一切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搜集选择各种信息,为用户克服因信息分散而造成的检索困难提供索引指南,为用户便于理解和吸收知识提供经过提炼、加工和重组的新的知识产品。它关注和强调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直接介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2)服务的只是内容。适应知识经济建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必须区别不同的服务对象而对文献知识资源作多种深层次的只是开发,精选出有用知识重组成各种专门的知识系列提供给专门用户,它非常重视用户需要分析,根据问题和问题互不干涉确定用户需求,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 (3)解决方案。贯穿用户信息活动的始终。知识服务关心并致力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知识服务从了解,分析,研究用户问题开始,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帮助用户确定和调整信息活动的目标,并随时根据用户信息活动的变化重新筛选和组织信息,从始至终不断提供用户解决问题所需。 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 (1)知识挖掘与知识配关。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就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用智能化手段挖掘隐藏知识,专业细化的知识,面向课题的知识以及所需知识相关的知识等等,图书馆在知识服务过程中应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备查为知识配送,由此可见有力地促进知识资源向资本转化。 (2)知识组织服务。知识组织就是在知识捕获和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使之序化,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图书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的方式,将图书包内部和外部相关的显性知识转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起全新的数据库,为知识查询,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网络化利用打下基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知识组织,使知识组织呈现多样性,形成智能货摊知识组织系统,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3)知识开发与导航服务。知识开发是建立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之上,根据用户的要求,针对其具体的用途和目标,对系统采集所各种层次,范围的知识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智力劳动形成具有独特令人鼓舞知识方案和知识产品,如数据库,知识库,智能工具,应用软件等,知识开发还应该包括开发人们孕育中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给予管理、利用。四、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过程中的问题 (1)知识服务观念转变。知识服务是基于知识内容满足用户需求,面向增值的服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一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认识到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二是要强化图书馆馆员的创新意识,用创新思维对图书馆服务进行重建,图书馆馆员应当立足于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服务内容,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创新研究。(2)知识服务共享平台。现代图书馆藏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数字化的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数字化的实体馆藏除印刷型文献载体以外,还包括磁琏,磁盘,CD-ROM,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数据库,多媒体等内容,虚拟馆藏包括我们可以付费或免费使用的网络化资源,建立一个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通过资源的整合将所有数据库,印刷型资源,网络资源,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图书馆的不同信息服务置于统一平台上,实现无缝链接,为用户创造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使其成为方便利用的资源。 (3)知识服务评价。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主要以定性为主,已有的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建立图书馆知识询服务的科学评估机制,需要专门设置评估机构。制定关于评估的规范或准则,并依据评估标准对实施的单位定期进行各类专门的项目的评估检查,也要明确评估内容,科学考查单位在实现知识服务目标方面的业绩,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系统,服务过程,回答质量,用户满意度,服务统计,成本测试和服务开放程度的评价。 五、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对策 (1)建立知识服务组织管理机制。1)建立知识服务需要的组织机构,对机构进行重组,对机构进行重组,使管理层级由传统的等级管理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2)建立与知识服务相适应的领导机制。3)建立与知识服务团队。4)建立内部知识交流机制,增育学习型组织,促进馆员的学习与交流,提高馆员的知识素养与能力。5)建立良好的用户交流机制,通过固定的用户交流平台,保持与用户的密切联系,了解并发掘用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加强馆藏资源库和知识共享保障体系建设。图书馆既要注重馆藏实体资源的建设,也要注重虚拟资源和特色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开发馆藏特色数据库,购买各种中外文数据库使用权,整合网上免费信息等途径,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完善知识的获取渠道和方式。(3)加快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步伐。图书馆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服务,在知识服务技术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数据技术对分散的知识信息按用户的需求进行聚类和重组,利用导航库技术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信息,为用户指明获取知识的路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数据中开发出隐含的,具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利用知识推送技术把经过处理后的知识自动传递给用户等。 (4)培养知识型的馆员队伍。知识服务于基于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服务,从事知识服务的馆员自身的知识储略去,知识更

DBpedia知识库本体分析

DBpedia知识库本体分析 [摘要]在现有的语义网项目架构中,基于关联数据形式的知识库项目往往处于整个语义网络的核心,如何对于这些知识库的知识内容进行组织、储存和查找就成为了决定整个语义网络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关联数据知识库项目中,DBpedia是较为典型且成熟的一个,DBpedia网站使用本体的方法来对其条目内容进行组织和存储,本文旨在通过对DBpedia 现有本体结构的分析来说明知识库的本体结构对于知识库的组织、存储和查找有着怎样的影响,并试图从该例中分析归纳得出类似网站知识库内容的本体构建的一般要点。 [关键词]DBpedia 关联数据本体本体构建 1.概述及相关简介 1998年,WWW网络的发明者Berners-Lee提出了语义网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致力提高万维网络及其互联的资源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使得下一代的互联网更加智能和高效,能够有效处理目前网络中的大量信息内容。这一概念和其具体的技术实现几经波折,从一开始的基于本体的构想到2006年Berners-Lee提出的关联数据概念,在目前的语义网构想中,关联数据成为了其技术实现的核心概念。 关联数据是一种推荐的最佳实践,用来在与以往中使用URI和RDF发布、分享、连接各类数据、信息和只是,发布和部署实例数据和类数据,从而通过HTTP协议解释并获取这些数据同时强调数据的相互关联、相互联系以及有益于人际理解的语境信息。在目前的具体实践中,数据往往以RDF文件的形式发布到互联网络上,存储在关联数据知识库中。而大多数需要使用这些关联数据的网站可以直接从在线关联数据知识库的数据接口获取RDF文件并提取其中的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从而实现信息和数据的跨网站共享。从上面不难看出,在线关联数据知识库在当前的关联数据语义网构想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DBpedia就是这样一个在线关联数据知识库项目。它从维基百科的词条中抽取结构化数据,以提供更准确和直接的维基百科搜索,并在其他数据集和维基百科之间创建连接,并进一步将这些数据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发布到互联网上,提供给需要这些关联数据的在线网络应用、社交网站或者其他在线关联数据知识库。同时,与一些同时期的关联数据知识库项目不同,DBpedia提供的关联数据知识内容并不受限于某一较小的专业或学科领域,到2012年为止,DBpedia知识库项目已有超过3640000个条目,这些条目涉及人名、地名、音乐专辑、电影、组织、种族等等多个类目。在大数量和宽范围的前提下,DBpedia知识库的条目组织就成为决定其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DBpedia知识库以构建本体的形式对条目进行组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体一词是指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的系统描述,在信息科学的领域中,1991年Neches 等人最早给出的定义是: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规定这些词汇外延规则。1993年Gruber将其定义表述为“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1997年Borst进一步完善了该本体的定义,表述为“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

2020年电大期末考试知识产权法重要知识点精选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权。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指的是知识产权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或都有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指的是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法律保护,一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或者说该知识产权就依法丧失。 知识产权法:是高速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指的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专利代理:是指专利代理机构以委托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办理专利申请或者办理专利事务的中介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专利申请人和专利局审查员之间的桥梁。 专利文献:既是科技住处情报源,又是专利审查的检索工具和专利保护的法律指南。(包括专利的发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发明说明书摘要、专利分类表、专利索引,专利公等)。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一种具有民间性质的著作权人自我管理机制,是指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帮助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向利用其伤口的人收取作品使用费的机制。 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由显著之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标志。1、是表彰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标志;2、是一种识别性标志;3、是由经营者使用的一种标志;4、是由显著之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所构成的标志。 商标的使用者是经营者。 商标的构成要素,我国原《商标法》规定,商标应当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2001年修改后的《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专利权: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奠定了现代专利法律制度的基础。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标志着专利申请国际化。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商品经营:指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活动。 营利性服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广告保险、建筑、修理、通讯、运输等服务内容的经营活动。 商品装潢:是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 商原产地名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标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其质量或者特征完全或者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商号:又称为厂商名称。 商务标语: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其商品或者服务而制作的广告宣传用语。 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制造商标:又称为生产商标、产业商标,是指商品生产者在其生产或制造的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标。 销售商标:也称为贩卖商标、商业商标,是指销售者在其销售的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标。 服务商标:也称为服务标记、服务标章,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文字商标:是指纯以文字为其构成要素的商标。 图形商标:是指由平面图形所构成的商标。 组合商标:是指由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所构成的商标。 组合商标:般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 集体商标:即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用以表明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同一组织,也称为团体商标。 证明商标:也称为保证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等级商标:指同一企业在质量、规格等不同的同类商品上所联合商标:指经营者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所注册的若干个与正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正商标:是指由经营者最先创设的商标。 使用的系列商标。 防护商标:也称为防御商标,是指经营者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或者服务上所注册的与其正商标相同的商标。 商标权:也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注册商标:是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之商标。 我国对商标注册实行自愿注册为主的原则。 商标权的专有性:又称为独占性或垄断性,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有使用权,其他任何单位及个人非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 商标权的时间:也称法定时间性,是指商标权为一种有限期的权利,在有效期限内才受法律保护,超过有效期限,商标权即终止,不再受法律保护。 商标权的地域性:这是由商标法的国内法性质所决定的,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商标所产生的商标权,只在该注册国或注册地范围内受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则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当然地受法律保护。 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力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窨拥有哪些权利。 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的权利。 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使用原则:即使用取得商标权原则,是指商标权因商标的使用而自然产生,商标权根据商标的使用事实而得以成立。 注册原则:即注册取得商标权原则,是指商标权因注册事实而成立,只有注册商标才能取得商标权。 混合原则:即折衷原则,是指在确定商标权的成立时,兼顾使用与注册这两种事实,商标权既可因注册而产生,也可因使用而成立。 商标权的取得:指根据什么原则和采取什么方式来获得商标权。商标权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存在而对特定主体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商标权开始与特定权利主体相结合。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直接取得,是指商标权由创设而来,其产生并非基于他人既存之商标权,也不以他人的意志为根据。商标注册申请人依法经过注册程序使其获准注册而取得商标权。 商标的显著性:是指构成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组合具有明显的特色,在市场交易中足以使一般人据以辩别区分不同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商标权的继受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传来取得,是指以他人既存的商标权及他人意志为基础而取得商标权。 商标权的终止:是指由于法定事由的发生而致使原为有效的商标权丧失其法律效力,不再受法律保护。 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商标相同:是指商标所使用的文字,图形或文字与图形之组合完全相同或在视觉上难以区分。 商标相近似:是指商标所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大体相同。 一表多类:指一个商标申请,可以用于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商品或者服务。 形式审查:是指审查商标注册的申请不具备法定条件和手续,以确实对该申请是不否受理。 实质审查:是指商标局对通过形式审查的商标注册申请,就商标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 商标异议: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一经过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据商标法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该商标的初步审定,不予核准注册。 初步审定公告:指在征询社会公告的意见。 注册公告:在让社会公众了解该商标已获准注册,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复合 逐一国家注册:是指申请人通过代理人、经销商或其他方式,到国外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逐一办理商标注册。 所需的证件:一般是指本国注册证复印件;如果声明要求优先权,申请人通常还要提供原先申请的副本以及原先受理申请的国家的商标主管机关出具的载明申请日期的证明及其译本。 注册商标争议:是指因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在先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近似而引发的商标心用权的争执。 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也称为注册商标无效审定制度,是指对那些不具备注册条件而取得注册的商标,通过法定程序撤违反商标禁用条款的注册商标:是指使用了〈商标法〉第8条规定禁止使用的文字、图形的注册商标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是指那些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 销其注册的制度。 复制:是指获得注册的商标与公众熟知的商标完全或者基本相同; 模仿:是指获得注册的商标与公众熟知的商标显著部分或主体部分相同或者基本相同。 翻译:则是获得注册的商标与公众熟知的商标使用语言文字不同但含义相同。 公众熟知的商标:是指在相关公众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是指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的期限,即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未来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未来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未来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将对导游服务产生影响并提出新的要求。导游服务在未来将出现如下五种发展趋向: 第一,导游内容的高知识化 导游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即通过导游人员的讲解来传播文化、转递知识,促进世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在未来社会,人们的文化修养更高。对游服务将会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趋向,导游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导游人员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使导游讲解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更具有科学性。这样,导游人员的讲解将更有说服力,不仅能同游客讨论一般问题,还能较深人地谈论某些专业问题。总之,在知识方面,导游人员不仅要成为“杂家”、“通才”。还要成为某些方面的行家里手。 第二,导游手段科技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导游工作中来。如图文声像导游、电子导游等先进的导游手段,在游览前或在游览现场引导游客参观游览过程中,不仅让游客看到(听到)了旅游景观的现状,还进一步帮助游客了解其历史沿革和相关知识,起到深化实地导游讲解和以点带面的作用,现已逐渐成为导游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因此,导游人员必须学会使用它们并在游前导、游中导和游后导中运用自如,与实地口语导游密切配合,使其相辅相成,锦上添花。同时,在导游过程中讲解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手段,能够使游客了解到旅游和高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导游工作充满时代气息。 第三,导游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活动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参与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发展,要求导游人员随之变化其导游方法。参与性旅游活动的发展,意味着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追求自我价值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人们还将其转移到了娱乐活动之中。人们参加各种节庆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活动、生活,还在旅游目的地学习语言、各种手艺和技能,甚至参加冒险活动,等等。这要求导游人员不仅

基于本体化知识模型的知识库构建模式研究

基于本体化知识模型的知识库构建模式研究 袁磊1张浩2陈静3陆剑峰1 1(同济大学CIMS中心,上海2(0092) 2(上海电力学院,上海200092) 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 【摘要】在研究了知识模型及知识库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知识模型,并从领域知识推理、方法知识和任务知识三个角度给出了本体化知识模型基于BNF范式的表达式;基于所建立的本体化知识模型,在对知识进行可拓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知识库结构模式,对于知识模型与知识库的匹配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建立的知识库示例。 【关键词】本体;知识模型;知识库;设计模式;知识工程 1引言 对于知识的研究与探索,人类自始至终从未停止过,直至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并正在向知识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人类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才开始真正把知识从概念跃升到知识科学。知识工程便是一门新兴的关于知识获取、表示和推理,以及用一种特定形式把知识表示为计算机可操作对象的科学。其研究的目标是挖掘和抽取人类知识,这也使得计算机具有了人类的一定智能。 知识工程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构建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和知识密集型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而来的。Guus Schreiber认为"知识工程是一种建模活动,模型是对现实的某一部分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抽象。建模是对知识的少数几个方面建立一种好的描述,而忽略其他方面"。因此,知识工程领域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知识表示以及基于此的知识应用。知识模型本身是一个阐述"知识一密集型信息一处理任务结构"的工具。一个应用的知识模型可提供应用所需的数据和知识结构的规范说明。

知识产权知识点总结

职务发明制度,就是规定关于职务发明及其专利权归属等相关方面问题地制度. 主要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职务发明地概念及其认定,另一个是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地归属.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地职务发明制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我国职务发明创造 《专利法》第条第款规定,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地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地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我国职务发明创造地专利权归属 根据我国《专利法》地规定,我国在解决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问题上地三大原则: ()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在地单位()约定原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地权利三、我国职务发明制度存在地主要问题 .职务发明成果归属认定易产生分歧.关于发明人离职后一年内作出地职务发明地规定存在缺陷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地分类不尽合理 四、由以上我国职务发明制度存在地主要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在我国不仅职务发明专利归雇主所有,而且职务发明地范围太宽,限制了科技人员地研发积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如发明人所完成地发明创造是在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不到一年地时间内作出地,在自己离职一年以后再提出专利申请,或者直接将发明成果授意给第三人申请专利;发明人也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转职,以上情况按现行法是难以确定发明创造地归属地.因此可能对企业地投资是不利地.所以需要对现有地职务发明制度进行改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简述知识产权地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地民事权利,在传统物权、债权、人身权上发展起来,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地无形财产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地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地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不发生有形控制地占有;()不发生有形损耗地使用;()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地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地法律处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特征知识产权基于其无形财产权地属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地民事权利(专有性);()知识产权地效力受到地域地限制(地域性);()知识产权在法律规定地期间内受到保护(时间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著作人身权与一般人身权地关系 著作人身权,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地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地权利,是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地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地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人身权,又称非财产权利.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地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地权利.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一)人身权与民事主体地人身不可分离,因此,人身权同时具有不可转让地法律属性.(二)人身权没有直接地财产内容,不能以金钱地价值尺度衡量人身利益. (三)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又称为对世权. 相同点()不可被替代,不能被扣押、被执行或被剥夺; ()既不得转让也不能放弃; ()也不能被继承、遗赠; ()具有非经济属性.即使著作人身权产生间接经济效果,例如因为作品及其创作者姓名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