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轴承1CAD

轴承1CAD

轴承1CAD
轴承1CAD

第一章机械零件CAD技术的介绍

1.1CAD的发展及现状

在CAD软件发展初期,CAD的含义仅仅是图板的替代品,即:意指Computer Aided Drawing(or Drafting)而非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所包含的全部内容。CAD技术以二维绘图为主要目标的算法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期,以后作为CAD技术的一个分支而相对单独、平稳地发展。

CAD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次革命:第一次CAD技术革命为贵族化的曲面造型系统:贝赛尔算法的提出,使得人们在用计算机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时变得可以操作,也使得人们能在二维绘图系统CADAM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表面模型为特点的自由曲面建模方法,并出现了三维曲面造型系统CATIA。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从单纯模仿工程图纸的三视图模式中解放出来,首次实现以计算机完整描述产品零件的主要信息,同时也使得CAM技术的开发有了现实的基础。曲面造型系统CATIA为人类带来了第一次CAD技术革命,改变了以往只能借助油泥模型来近似准确表达曲面的落后的工作方式。

第二次CAD技术革命为实体造型技术:基于对于CAD/CAE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探索,SDRC公司于1979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大型CAD/CAE软件──I-DEAS。实体造型技术的特点为:能够精确表达零件的全部属性。在理论上有助

于统一CAD、CAE、CAM的模型表达,给设计带来了惊人的方便性。它代表着未来CAD技术的发展方向。实体造型技术的普及应用标志CAD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但是实体造型技术既带来了算法的改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也带来了数据计算量的极度膨胀。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实体造型的计算及显示速度很慢,在实际应用中做设计显得比较勉强。在以后的10年里,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实体造型技术又逐渐为众多CAD系统所采用。

第三次CAD技术革命为参数化技术:它主要的特点是:基于特征、全尺寸约束、全数据相关、尺寸驱动设计修改。 PRO/E便是这时开发出来的.早期的Pro/E软件性能很低,只能完成简单的工作,但由于第一次实现了尺寸驱动零件设计修改,使人们看到了它今后将给设计者带来的方便性。进入90年代,参数化技术变得比较成熟起来,充分体现出其在许多通用件、零部件设计上存在的简便易行的优势。可以认为,参数化技术的应用主导了CAD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第四次CAD技术革命为变量化技术:变量化的步骤为:用主模型技术统一数据表达,变量化构画草图;变量化截面整形;变量化方程;变量化扫掠(曲面);变量化三维特征,VGX;变量化装配,PMI等。变量化技术既保持了参数化技术的原有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的许多不利之处。它的成功应用,为CA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我国现在CAD的发展现状为:70年代末,我国计算机应用尚

处于萌芽阶段,二维CAD图纸设计是我国最早应用的CAD技术,从80年代初,CAD技术应用经历了"六五"探索,"七五"技术攻关,"八五"普及推广,"九五"深化应用四个阶段。CAD技术在我国机械行业应用较早,并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一批重要应用成果。但是,从我国企业CAD技术应用的总体水平来看,应用还停留在二维绘图水平上。

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创新能力,除了解决好资金问题以外,更要解决好技术革新问题。众所周知,CAD/CAM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已成为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技术手段。许多大型企业从事三维设计的软件以工作站上运行大型软件为主,如Pro/E、Catia、I-deas、Euclid和UGII等,这些软件系统结构庞大复杂,使用非常不便,加上软硬件价格昂贵,很难在企业普及与推广。随着微机三维CAD/CAM系统的日趋完善及Window操作平台的普及和微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企业使用三维CAD技术时机已经成熟。

随着信息时代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到来,我国的企业必须面临这一严峻事实,企业必须具备新产品开发、研制及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否则的话,就面临破产和淘汰。实践证明,三维CAD/CAM技术对加速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起着关键作用,是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设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

1.2 零件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参数化设计是CAD中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CAD技术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曲面造型,实体造型,参数化,变量化这四次革命。参数化的主要特点是:基于特征、全尺寸约束、全数据相关、尺寸驱动设计修改。和前两次革命相比,参数化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它使得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参数来驱动产品零件的几何模型及装配体的建模等。

与传统的设计模式比较,参数化设计将设计者从琐碎的拼凑几何元素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以少数的几个主要参数来控制产品的设计,大大简化了用户生成和修改零件模型的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零件的特性,降低了设计者的工作强度。

从80年代末开始,参数化技术占据了在高端的三维系统,与低端的二维绘图软件之间事实上存在的非常大的中档市场。现在变量化技术虽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产品的三维设计,但参数化仍然是变量化的基础,在市场中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本设计将基于一种CAD软件的产品的参数化设计及其运动的仿真摹拟,通过运动演示来调整零件的设计、装配,使零件的尺寸等特征能够符合运动状态下的各种条件。

1.3 仿真设计的概念

从一般意义上讲,仿真可以理解为对一个已经存在或尚不存在但正在开发的系统进行系统特性研究的综合科学。仿真技术是

通过构造系统模型,并在该系统模型上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系统的特性,运动规律,各部分的关系等。

Robert shannon最初把仿真定义为“设计一种真实系统的模型的程序,并在一系列系统运行准则的约束中,对以了解系统行为或评价各种战略为目的的模型进行实验”。综合各种定义,仿真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等工具的辅助下,完成产品的设计,并能够使产品在模拟现实环境中运行,并对产品的运行情况做出分析。

系统仿真从二战末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建模理论、计算方法、评估理论为基本理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相关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1.3.1 仿真技术的发展

仿真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研究简单系统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发展阶段每次技术革命都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仿真技术也不例外。它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二次大战末期,火炮控制与飞行控制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第一台通用电子模拟计算机。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导弹和宇宙飞船的姿态及轨道动力学的研究、仿真技术在阿波罗登月计划及核电站的广泛应用、以及50年代末第一台混合计算机系统用于洲际导弹的仿真,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

2)成熟阶段 70年代中期,仿真技术不但在军事领域迅速发展,而且扩展到许多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从事仿真设备和仿真系统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例如美国的GSE公司、E&S公司等,使仿真技术达到了产业化阶段。

70年代末,仿真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各国政府把投资重点转向了本国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工业生产设备越来越复杂,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研制周期越来越长。仿真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这种技术需求推动了仿真技术快速发展。

3)高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 SIMNET(Simulators Network)研究计划和美国三军建立先进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室为标志,标志着仿真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

1.3.2 仿真技术的应用

随着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仿真技术的应用也趋于多样化、全面化。它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军事领域方面的武器装备研制、军事训练、先进概念与军事需求分析、工业领域、交通、教育、通讯、社会、经济、娱乐等。

由于工业系统的复杂性、大型化,出于安全性、经济性考虑,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个部门。在大型复杂工程系统(项目)建设之前的概念研究与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轴承设计的理论基础

2.1深沟球轴承的设计理论基础

滚动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它是依靠主要元件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撑转动零件的。

滚动轴承的优点是:(1)产品已标准化;(2)起动摩擦力矩低,功率损耗小;(3)负荷,转速和工作温度的适应范围宽,工作条件的少量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不大;(4)多数类型能够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轴向尺寸小;(5)易于润滑,维护及保养。

深沟球轴承是最常见的一种滚动轴承。它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同时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在轴向载荷不大时,也可用以承受纯轴向载荷。摩擦小(摩擦系数为0.0010~0.0015),适于高速,相对价格低,故应用最广泛。轴承本身的刚度和耐冲击性能低于线接触的滚子轴承。如图。

2.2主要设计参数

主要参数代表符号(单位:mm)d: 轴承内径

D: 轴承外径

B: 轴承宽度

Dw :钢球直径

Dwp: 钢球组的中心圆直径

Ri: 内圈沟道曲率半径

Re:外圈沟道曲率半径

di:内圈沟道直径

De:外圈沟道直径

S: 保持架钢板厚度

Bc:保持架宽度

Dc1:保持架内径

Dc:保持架外径

Dcp:保持架中心圆直径

C:保持架相邻两兜孔中心间的距离 K:保持架兜孔深度

Rc: 保持架球兜内球面半径

Z:一套轴承钢球个数

第三章深沟球轴承参数化仿真

3.1 轴承零件参数化的绘图步骤

轴承的参数化也是运用Pro/E中的关系(RELATION),阵列(PATTERN)及程序(PROGRAM)等功能,具体的零件图绘制步骤如下:

首先综合3.2章节的基本公式,理出几个关键参数:如D 轴承内径 DD 轴承外径 B 轴承宽度 DW钢球直径 Z 钢球个数 RX 圈套小倒角(沟道侧)半径 RD 圈套大倒角半径,这是参数化的前提。

(1)外圈的绘制

选择文件-新建-零件-实体,然后加入参数:(单位:mm)

D =50 轴承内径

DD =80 轴承外径

B =16 轴承宽度

DW =9 钢球直径

RX =0.3 外圈内侧(沟道侧)倒角半径

RD =1.5 外圈外侧倒角半径

然后在菜单栏选取插入-旋转,在TOP(基准平面) 中草绘,以RIGHT(基准平面)为参照,方向为右,如图。

图1

然后草绘,先按照设计任务所给尺寸画好草绘形状,然后测量出必要的尺寸(具体根据需要增加删减)完成绘制。

草绘图如图2:

图2

然后到菜单栏工具-关系,选取零件,出现图3的各尺寸代号,也可自定义。

图3

根据第三章中3.2章节所给公式推导出各参数以及尺寸间的关系在关系栏中加入如下的关系:

D2=0.525*DW 外圈沟道曲率半径

D4=RD

D5=D4

D10=D4

D11=D4 倒角

D6=RX

D7=D6

D8=D6

D9=D6

D12=B 轴承宽度

D16=B/2

D17=DD 轴承外径

D18=(D+DD)/2+DW 外圈沟道直径

D19=DD-DW

注:尺寸代号D1,D2等不是固定的,用户可自定义。

然后选择程序-编辑程序,在INPUT与END INPUT间加入:

D NUMBER

"请输入轴承内径:"

DD NUMBER

"请输入轴承外径:"

B NUMBER

"请输入轴承宽度:"

DW NUMBER

"请输入钢球直径:"

RX NUMBER

"请输入圈套小倒角半径:范围0-1.0"

RD NUMBER

"请输入圈套大倒角半径:范围1.0-5.0"

保存,信息栏出现“要将所做的修改体现到模型中”选“是”。这时,当点击“再生模型”出来提示窗口图4。

图4

输入-选取全部-完成选取,在左下方信息栏提示输入参数值如图5。

图5

就可以根据各参数的不同完成零件的模型再生。

参数化的外圈完成如图6。

图6

(2)内圈的绘制

按照上面外圈的绘制的步骤,添加参数:

D =50 轴承内径

DD =80 轴承外径

B =16 轴承宽度

DW =9 钢球直径

RX =0.3 内圈外侧(沟道侧)倒角半径RD =1.5 内圈内侧倒角半径

完成草绘如图7:

图7

根据各参数和尺寸间关系,加入如下关系:(简单的关系如倒角暂略)

D14=B/2

D15=B 轴承宽度

D17=D+DW

D18=D 轴承内径

D19=(DD+D)/2-DW 内圈沟道直径

D20=0.515*DW 内圈沟道曲率半径

校验关系成功后,选择确定,同样在程序中INPUT与END INPUT 间加入:

INPUT

D NUMBER

"请输入轴承内径:"

DD NUMBER

"请输入轴承外径:"

B NUMBER

"请输入轴承宽度:"

DW NUMBER

"请输入钢球直径:"

Z NUMBER

"请输入钢球个数:"

RX NUMBER

"请输入圈套小倒角半径:范围0-1.0" RD NUMBER

"请输入圈套大倒角半径:范围1.0-5.0" END INPUT

完成编辑,保存。

参数化的内圈完成如图8。

图8

(3)浪形保持架的绘制

保持架的绘制过程同以上的差不多,但其绘制较为繁琐。先加入参数:

D =50 轴承内径

DD =80 轴承外径

B =16 轴承宽度

DW =9 钢球直径

Z =13 钢球个数

首先建立基准轴A_2 ,这很关键,在后面的装配中不可缺少。参照如图9所示。

图9

建立基准面DTM1,同样重要。

图10

插入-旋转,以DTM1为草绘平面,参照A_2轴草绘如下图11。

图11

然后旋转成实体,就是一个球体。

在左侧模型树选择DTM1和旋转伸出项,组起来。然后阵列,效果如图12。

图12 然后插入-拉伸切剪出图13效果。

图13

再旋转如图14,厚度由设计样图定。

图14

壳工具:壁厚同上旋转伸出项。如图15。

图15

再分别插入两个切剪,得到图16效果。

图16

现在浪形保持架已基本定型,开始打孔:参照图17

图17

效果如图18。

(整理)轴承手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岗位训练手册 轴承手册B E A R I N G H A N D B O O K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目录 第一章滚动轴承知识 (1)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分类和特征(GB/T-271-1997) (1) 一、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 (1) 二、滚动轴承材料 (1) 三、常用轴承结构类型 (2)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代号 (7) 一、基本代号 (7) 二、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 (8)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11)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11) 二、滚动轴承的密封 (11) 第四节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1) 一、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1) 二、公差等级选用原则 (13) 第五节轴承的安装与拆卸: (13) 一、轴承安装前的准备: (13) 二、装拆方法 (13) 第六节轴承组合的调整 (16) 一、滚动轴承的游隙选用与调整 (16) 二、一般非调整式轴承 (16) 三、调整式轴承 (16) 四、轴承间隙的调整 (17) 五、轴承的预紧 (18) 六、轴承组合位置(轴系)的调整 (18) 第二章精密滚动轴承的装配与调整 (19)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损伤与预防 (19) 一、损伤分类 (19) 二、预防 (21) 三、更换原则 (22)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游隙及检测 (22) 一、游隙分类 (22) 二、滚动轴承轴向游隙的检测 (23)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预加负荷(预紧) (24) 一、预加负荷的目的 (25) 二、预加负荷的原则 (25) 三、预加负荷的分类及方法 (25) 四、预加负荷的测定 (27) 第四节滚动轴承的定向装配 (29) 一、装配误差分析 (29) 二、装配要点 (30)

【精品】滚动轴承讲稿

培训材料 滚动轴承的硬度 关于轴承的硬度,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和滚动体采用高铬钢GCr15或GCr15SiMn两种轴承钢制造,成品轴承套圈的硬度在洛氏HRC60—65;成品轴承滚动体硬度在洛氏HRC60—66。其中,GCr15轴承钢制造的钢球硬度在洛氏HRC62—66范围内;GCr15SiMn轴承钢制造的滚子的硬度在洛氏HRC60-64、钢球在洛氏HRC60-66范围内。也许你不了解是什么洛氏硬度HRC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家庭用的菜刀的刀锋的硬度一般在HRC50左右,手术刀具和军用刀具的钢材要精纯一些,硬度也在洛氏HRC60以内。机床金属车削用的合金刀头的硬度常规的也就在洛氏HRC62~65左右。滚动轴承的硬度相对是比较硬的,成品轴承想再深加工必须用专用设备和工具加工。 轴承热处理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效果 热处理发展历程 (1)清洁热处理 热处理生产形成的废水、废气、废盐、粉尘、噪声及电磁辐射等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热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清洁热处理(或称绿色环保热处理)是发达国家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减少SO2、CO、CO2、粉尘及煤渣的排放,已基本杜绝使用煤作燃料,重油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少,改用轻油的居多,天然气仍然是最理想的燃料。 燃烧炉的废热利用已达到很高的程度,燃烧器结构的优化和空-燃比的严格控制保证了合

理燃烧的前提下,使NOX和CO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气体渗碳、碳氮共渗及真空热处理技术替代盐浴处理以减少废盐及含CN-有毒物对水源的污染;采用水溶性合成淬火油代替部分淬火油,采用生物可降解植物油代替部分矿物油以减少油污染。 (2)精密热处理 精密热处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结构尺寸,利用物理冶金知识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检测技术,优化工艺参数,达到所需的性能或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是充分保证优化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产品质量分散度很小(或为零)及热处理畸变为零. (3)节能热处理 科学的生产和能源管理是能源有效利用的最有潜力的因素,建立专业热处理厂以保证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是科学管理的选择.在热处理能源结构方面,优先选择一次能源;充分利用废热、余热;采用耗能低、周期短的工艺代替周期长、耗能大的工艺等。 (4)少无氧化热处理 由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替代氧化气氛加热到精确控制碳势、氮势的可控气氛加热,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得到提高,热处理缺陷如脱碳、裂纹等大大减少,热处理后的精加工留量减少,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真空加热气淬、真空或低压渗碳、渗氮、氮碳共渗及渗硼等可明显改善质量、减少畸变、提高寿命。热处理技术应用效果

【精品】滚动轴承由哪几部分组成

滚动轴承由哪几部分组成? 滚动轴承由于用途和工作条件不同,其结构变化甚多,但基本结构都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钢球或滚子)和保持架四个零件组成。 (1)内圈(又称内套或内环)。通常固定在轴颈上,内圈与轴一起旋转。内圈外表面上有供钢球或滚子滚动的沟槽,称为内沟或内滚道。 (2)外圈(又称外套或外环).通常固定在轴承座或机器的壳体上,起支承滚动体的作用。外圈内表面上也有供钢球或滚子滚动的沟槽,称为内沟或内滚道。 (3)滚动体(钢球或滚子)。每套轴承都配有一组或几组滚动体,装在内圈和外圈之间,起滚动各传递力的作用.滚动体是承受负荷的零件,其形状、大小和数量决定了轴承承受载荷的能力各高速运转的性能。 (4)保持架(又称保持器或隔离器)。将轴承中的滚动体均匀地相互隔开,使每个滚动体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正常地滚动.此外,保持架具有引导滚动体运动,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条件,以及防止滚动体脱落等作用。 在推力轴承中,与轴配合的套圈叫轴圈,与轴承座或机器壳体配合的套圈叫座圈,轴圈和座圈统称垫圈.除了上述四个零件外,各种不同结构的轴承还有与其相配的其他零件.例如,铆钉、防尘盖、密封圈、止动垫圈、挡圈及紧定套等。

滚动轴承用钢的基本要求?滚动轴承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滚动轴承用钢的基本要求: 一、接触疲劳强度 轴承在周期负荷的作用下,接触表面很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即出现龟裂剥落,这是轴承的主要损坏形式。因此,为了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轴承钢必须具有很高的接触疲劳强度。 二、耐磨性能

轴承工作时,套圈、滚动体和保持架之间不仅发生滚动摩擦,而且也会发生滑动摩擦,从而使轴承零件不断地磨损。为了减少轴承零件的磨损,保持轴承精度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轴承钢应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三、硬度 硬度是轴承质量的重要质量之一,对接触疲劳强度、耐磨性、弹性极限都有直接的影响。轴承钢在使用状态下的硬度一般要达到HRC61~65,才能使轴承获得较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 四、防锈性能 为了防止轴承零件和成品在加工、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被腐蚀生锈,要求轴承钢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五、加工性能 轴承零件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许多道冷、热加工工序,为了满足大批量、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轴承钢应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例如,冷、热成型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淬透性等. 轴承钢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还应该达到化学成分适当、内部组织均匀、非金属夹杂物少、内部表面缺陷符合标准以及表面脱碳层不超过规定浓度等要求,这些项目在原材料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轴承零件常用材料主要有:高碳铬轴承钢、渗碳钢(如20Cr2Ni4A、15Mn、20Cr2MnMoA)、高温轴承钢(如Cr4Mo4V、Cr14Mo4、Cr15Mo4V、W18Cr4V)、不锈轴承钢(9Cr18、9Cr18Mo、1Cr18Ni9Ti)、真空脱气钢、防磁轴承钢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高碳铬轴承钢。高碳铬轴承钢的基本钢号有GCr6、GCr9、GCr9SiMn、GCr15、GCr15SiMn,它是我国轴承制造工业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钢种,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性能,有较理想的加工性能,具备一

(整理)轴承资料最全版

轴承相关技术资料 滚动轴承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一.轴承: (一)滚动轴承总论 1.滚动轴承rolling bearing在支承负荷和彼此相对运动的零件间作滚动运动的轴承,它包括有滚道的零件和带或不带隔离或引导件的滚动体组。可用于承受径向、轴向或径向与轴向的联合负荷。 2.单列轴承single row bearing具有一列滚动体的滚动轴承。 3.双列轴承double row bearing具有两列滚动体的滚动轴承。 4.多列轴承multi-row bearing具有多于两列的滚动体,承受同一方向负荷的滚动轴承,最好是指出列数及轴承类型,例如:"四列向心圆柱滚子轴承"。 5.满装滚动体轴承full complement bearing无保持架的轴承,每列滚动体周向间的间隙总和小于滚动体的直径并尽可能小,以使轴承有良好的性能。 6.角接触轴承angular contact bearing公称接触角大于0°而小于90°的滚动轴承。 7.调心轴承self-aligning bearing一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

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 8.可分离的轴承separable bearing具有可分离部件的滚动轴承。 9.不可分离轴承non-separable bearing在最终装配后,轴承套圈均不能任意自由分离的滚动轴承。注:对于不同方法分离零件的轴承,例如有双半套圈(02、01、08)的球轴承不另规定缩略术语。 10.英制轴承inch bearing原设计时外形尺寸及公差以英制单位表示的滚动轴承。 11.开型轴承open bearing无防尘盖及密封圈的滚动轴承。 12.密封圈轴承sealed bearing一面或两面装有密封圈的滚动轴承。 13.防尘盖轴承shielded bearing一面或两面装有防尘盖的滚动轴承。 14.闭型轴承capped bearing带有一个或两个密封圈,一个或两个防尘盖及一个密封圈和一个防尘盖的滚动轴承。 15.予润滑轴承prelubricated bearing制造厂已经充填润滑剂的滚动轴承。 16.仪器精密轴承instrument precision bearing仪器专用的滚动轴承。 17.组配轴承matched bearing配成一对或一组的滚动轴承。

(整理)轴承基本参数.

轴承基本参数:直径D、宽径比B/D、间隙系数ψ D—轴瓦(或轴颈)的公称直径,R—轴瓦实际半径,r—轴颈实际半径。 c=R-r —半径间隙,为轴瓦实际半径R与轴颈实际半径r之差。 ψ =2c/D=c/R—间隙系数,为半径间隙与轴瓦(或轴颈)的半径比值,对轴承的性能影响较大,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一般取值0.001左右,近似可按ψ=0.00057n4/9选取(注意:这里n的单位为r/min),偏大的值有利于降低温升和功耗。对椭圆轴承、多楔轴承轴承的间隙系数ψ=c/R一般取值比圆轴承大,在0.004左右。速度较高时,可取较大值,如0.005~0.012,有利于降低温升和功耗。 B—轴承(瓦)的轴向工作宽度;B/D—宽径比,一般取0.3~2,多选在0.5~1之间。低速重载轴承取大值,高速、轻载轴承取小值。小的B/D有利于增大润滑油流量,降低轴承温升。 轴承工作参数:偏心率ε、偏位角θ、最小油膜厚度hmin e—偏心距为轴承工作时,轴颈中心与轴瓦中心距离。 ε =e/c —偏心率为偏心距与半径间隙的比值,是轴承工作的主要参数,决定了最小油膜厚度和轴承工作状态。一般取偏心率ε在0.4~0.8之间,多在0.6左右取值。ε取值大会减小最小油膜厚度,造成温度升高和磨损增大,但轴承刚度增大;ε取值小虽能增大最小油膜厚度,但轴承刚度变小,ε过小可能出现半频涡动现象;对椭圆轴承、多楔轴承轴承的偏心率ε=e/c,一般取值比圆轴承大,在0.003左右。速度较高时,可取较大值,如0.005~0.012,可以降低温升和功耗。 hmin=c-e=ψR(1-ε)—最小油膜厚度,轴承间隙最小处的油膜厚度。一般要求hmin>S(Ra+y),(Ra:轴瓦和轴径粗糙度均方值,y:轴倾斜和弯曲的挠度,S:安全系数)。 θ—偏位角,为轴颈中心与轴瓦中心的连线与载荷F(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决定轴颈偏斜方位、以及最小间隙和承载区的位置,进油口位置的设置时要考虑θ。 非圆轴承:预负荷系数(椭圆比)m 、预负荷系数m 、瓦张角α α—轴瓦张角,为瓦块圆弧的圆心角,=360/z-180Lk/πR, 其中:z—瓦数,Lk—进油口弧长。 c=R-r —半径间隙,为轴瓦实际半径R与轴颈实际半径r之差。 δ—轴承中心与轴瓦圆弧中心之间的距离。 m=δ/c—预负荷系数(椭圆比),m<1。m决定了轴承的楔形度,m越大,楔形度越大。一般取m=0.5~0.2,对于椭圆轴承,预负荷系数称为椭圆比,一般m=0.5左右。 润滑油:牌号、运动粘度μ、动力粘度η、粘温指数β 润滑油牌号:一般滑动轴承使用的润滑油类型有:主轴油、透平油,机械油。润滑油的牌号一般是按运动粘度表示:N20、N30等,表示该润滑油40℃时运动粘度是20cSt、30cSt。一般,转速较高时使用30#油,转速较低时使用20#油。静压轴承的润滑油40℃时运动粘度一般较小,如N2~N10。在用户也可以采用自定义方式输入润滑油的各种性质。 ρ—润滑油密度,一般ρ=950kg/m3左右。 μ—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常用单位:cSt=mm2/s)。μ40℃:润滑油40℃时运动粘度。滑动轴承粘度一般取μ=300/n1/3≈20~30cSt。 η—润滑油动力粘度。轴承适用的润滑油动力粘度η一般0.007~0.07Pa.s,多在0.02~0.05Pa.s 之间,一般可近似按η=0.26/n1/3选取。高速、精密轴承取小值,压力供油时取大值。 动力粘度η与运动粘度μ的关系:η=ρμ≈0.00085μ(Pa.s)。 β—粘温指数,β=ln(u1/u2)/(T1-T2),为粘温关系式μ=μ0e-β(T-T0)中的指数,一般在0.01~0.1之间,多为0.03左右。

轴承型号的选择

如何选择轴承型号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2.求比值A/R 3.初步计算当量动载荷 4.求轴承应有的基本额定动载荷值 5.按照轴承样本选择轴承型号,并验算其寿命是否高于预期计算寿命 轴承的工作条件: (一)轴承的载荷 轴承所受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是选择轴承类型的主要依据。 根据载荷的大小选择轴承类型时,由于滚子轴承中主要元件间是线接触,宜用于承受较大的载荷,承载后的变形也较小。而球轴承中则主要为点接触,宜用于承受较轻的或中等的载荷,故在载荷较小时,应优先选用球轴承。 根据载荷的方向选择轴承类型时,对于纯轴向载荷,一般选用推力轴承。较小的纯轴向载荷可选用推力球轴承;较大的纯轴向载荷可选用推力滚子轴承。对于纯径向载荷,一般选用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滚针轴承。当轴承在承受径向载荷R的同时,还有不大的轴向载荷A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或接触角不大的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当轴向载荷较大时,可选用接触角较大的

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或者选用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分别承担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二)轴承的转速 在一般转速下,转速的高低对类型的选择不发生什么影响,只有在转速较高时,才会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轴承样本中列入了各种类型、各种尺寸轴承的极限转速n lim值。这个转速是指载荷不太大(P≤0.1C,C为基本额定动载荷),冷却条件正常,且为0级公差轴承时的最大允许转速。但是,由于极限转速主要是受工作时温升的限制,因此,不能认为样本中的极限转速是一个绝对不可超越的界限。如果轴承的工作转速超过极限转速时,可采取下述第5条提出的措施。 从工作转速对轴承的要求看,可以确定以下几点:: 1)球轴承与滚子轴承相比较,有较高的极限转速,故在高速时应优先选用球轴承。 2)在内径相同的条件下,外径越小,则滚动体就越轻小,运转时滚动体加在外圈滚道上的离心惯性力也就越小,因而也就更适于在更高的转速下工作。放在高速时,宜选用超轻、特轻及轻系列的轴承。重及特重系列的轴承,只用于低速重载的场合。如用一个轻系列轴承而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宽系列的轴承,或者把两个轻系列的轴承并装在一起使用。 3)保持架的材料与结构对轴承转速影响极大。实体保持架比冲压保持架允许更高一些的转速。

轴承型号的含义

分享一下轴承型号含义: 例:6201ZZCMR NS7S5 R:表示静音等级 ZZ:表示轴承双侧附带铁制防尘盖 CM:表示电机用径向内部游隙 NS7:表示轴承内部油脂标号 S:表示轴承内部油脂的填充量 5:表示轴承的的包装是商业包装 附件代号 Z:轴承单侧钢板防尘盖 ZZ:轴承两侧钢板防尘盖 V:轴承单侧橡胶制非接触型防尘盖VV:轴承两侧橡胶制非接触型防尘盖DU:轴承单侧橡胶制接触性防尘盖DDU:轴承两侧橡胶制接触性防尘盖NR:轴承外套圈带有径向定位槽和定位环 保持架材质和形制代号 M:铜合金车制保持架 EM:滚子引导铜合金车制保持架 EW:滚子引导刚保持架 W:套圈引导钢制保持架 ET:树脂保持架 TYN:树脂保持架 EA:调心滚子轴承钢制S型冲压保持架CD:钢制合金保持架 CA:铜合金保持架的形制 AW:30度角接触轴承/钢制保持架BW:40度角接触轴承/钢制保持架 内部游隙代号 C0标准游隙代号(一般轴承型号中省略)C1:比C2游隙略小的游隙 C2:比标准游隙小的游隙 C3:比标准游隙略大的游隙 C4:比C3游隙略大的游隙 C5:比C4游隙略大的游隙 CM:符合电机用的内部游隙 CC0:非互换性标准游隙 CC1:比CC2小的非互换性游隙 CC2:比非互换性标准游隙小的游隙 CC3:比非互换性标准游隙略大的游隙CC4:比CC3略大的游隙

CC5:比CC4略大的游隙 MC3:微型轴承标准游隙 MC1:小于MC2游隙 MC2:小于MC3游隙 MC4:大于MC3游隙 MC5:大于MC4游隙 MC6:大于MC5游隙 精度等级代号 P0:普通精度 P6:优于普通精度 P5:优于P6精度 P4:优于P5精度 P3:优于P4精度 P2:优于P3精度 PN7B:丝杠轴承/等于P4精度 多列轴承组配代号 DB:背靠背组合 DF:面对面组合 DT:串联组合 SU:单只任意组配 DU:两只轴承任意组配 三联组合:DFD,DTD(参见NSK综合样本B239页)四联组合:DFF,DFT(参见NSK综合样本B239页) 接触角代号 A角:30度接触角 B角:40度接触角 C角:15度接触角 A5角:25度接触角 QJ:四点角接触轴承35度接触角 TAC:滚珠丝杆轴承60度接触角 油脂代号 AV2油脂/NS7油脂/ 包装代号 5:商业包装 6:工业包装 轴承材质代号 SS:表面镀铬不锈钢轴承

世界十大著名轴承公司排行榜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世界十大著名轴承公司排行榜 瑞典、德国和日本的企业仍保持全球轴承主要供应商地位,各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区域重点不同。 年销售额在全球头十名轴承公司中日本4家、美国2家、德国3家、瑞典1家,其中最大的仍是瑞士SKF,其年销售额达9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16.7%; 瑞士SKF其年销售额达9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16.7% 最小的是美国TORRINGTON,其年销售额达1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3.2%。 中国虽然轴承总销售额以占全球的1/5,但中国的最大轴承企业的规模仅为美国TORRINGTON的8.5%,为瑞士SKF的1.7%。可见中国轴承企业是以中小企业群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 世界十大著名轴承公司基本情况(按销售额排序) 公司名称工厂数(个)年销售额(亿美元)纯利润(亿美元) 1 瑞典SKF 90 90 1.9 2 日本NSK 4 3 8 4 -0.3 3 德国FAG 62 82 0.25 4 德国IMROK 39 76 5.3 5 德国INA 3 6 63 1.31 6 美国TIMKEN 24 49 -1.26 7 日本NTN 27 43 -0.34 8 日本KOYO 17 35 -0.5 9 日本NMB 26 32 0.59 10 美国TORRINGTON 13 19 1.9 在拉美、非洲和中东,SKF集团是最大的轴承供应者,占据三分之一市场份额;在德国市场,FAG、INA、产品主要用来出口,IMROK(默克轴承)占据国内最大市场份额,尤其在机床高精度轴承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美国市场,TIMKEN公司领先,占22%市场份额,其次是SKF集团和TORRINGTON公司,各占2%市场份额;在亚洲(不包括日本),SKF 集团占据17%的市场份额;在日本,NSK公司是最大的轴承供应商,SKF集团占据日本市场的2%;在中欧、东欧和中国,当地轴承厂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