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引流袋更换相关理论

引流袋更换相关理论

引流袋更换相关理论

普通引流袋更换相关理论

一、腹腔引流的目的?

腹腔引流是将腹腔内的渗液、渗血、脓液或残留液等通过引流物排出体外,以减轻腹腔感染和防止术后发生腹腔脓肿。

二、腹腔引流的适应症?

(1)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

(2)为预防胃肠道穿孔术后等发生渗漏

(3)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或渗血

(4)已形成局限脓肿

三、腹腔引流患者如何保持有效引流?

⑴引流管需贴标签标明名称、引流部位、外露长度等。

⑵正确连接并妥善固定各引流装置、引流管,防止脱出、折曲或受压。

⑶观察引流通畅情况,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或脓痂堵塞,预防腹腔残余感染;对行低负压引流者需根据引流液抽吸的情况及时调整负压,维持有效引流。

⑷及时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情况、颜色和性质。

⑸一般当引流量小于10ml/天,且引流液非脓性、病人无发热、无腹胀、白细胞计数正常时,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

补充:1、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出口处: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管平面,以防逆行感染

四、T管引流目的?

(1)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胆汁流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引进腹膜炎(2)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亦可经T 管行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取石

(3)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开处粘连、瘢痕狭窄等导致管腔变小

五、T管留置期间的观察要点及处理?

(1)观察胆汁的颜色、量和性质并记录。

(2)观察病人有无黄胆,粪便的颜色是否正常,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

(3)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腹胀、黄疸等不适

(4)观察引流管周围有无胆汁溢出,周围皮肤有无受损,必要时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5)若病人食欲差,胆汁引流过多,在胆管下端无梗阻的情况下,可根据情况进行夹管,口服胆汁或服用含胆盐的药物

六、T管拨管护理?

(1)指征:术后10-14天(书本上理论讲)(若病人肝内有较多泥沙样结石,拨管时间可延长至术后1个月,临床一般按术后45天左右拔管),病人无腹痛、发热和黄胆等不适,并经过夹管试验;胆道逆行造影证实胆道无残余结石、狭窄,胆总管下端通畅;造影后开放T 管24小时以上,充分引出造影剂后可拨管

(2)观察要点:观察引流管口有无胆汁渗出,病人的腹部体征、体温变化及是否出现黄胆

引流袋更换技术的相关知识

引流袋更换技术的相关 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引流袋(瓶)更换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哪些病人需更换引流袋: 经插管、穿刺或外科手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引流袋连接装置的病人。如:留置导尿、胸腔穿刺、肝下引流、腹腔引流、盆腔引流、T管引流、骶前引流等。 二、更换引流袋(瓶)的目的: 1、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2、观察引流夜的量、颜色、性状,为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依据。 三、评估病人: 1、意识状态:神志、活动能力。 2、病房环境。 3、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和流速,手术区下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4、引流的目的、时间、引流管的位置及种类。 5、患者、家属对引流管知识的知晓度。 四、引流袋(瓶)更换技术的操作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3、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挤捏,防止 阻塞;按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位置给予不同的体位,负压引流者要保证负压引流的有效性。 4、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切口敷料情 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皮下气肿等)发生。(放置胸腔式引流瓶的患者要观察水柱波动情况,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5、及时发现及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6、严格进行床边交接班,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及引流装置的要求给予定期 更换引流袋(瓶)。 7、用过的引流管和引流袋(瓶)处理要妥当。 五、引流袋(瓶)更换技术的并发症:

1、感染; 2、引流不畅; 3、出血; 4、滑脱。 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口引流部位敷料的清洁、干 燥,一旦有渗液、渗血要及时更换。若是尿管要保护阴道口的清洁,每天2次常规消毒。引流瓶或引流袋放置高度要低于引流管口的位置。 2、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各连接装置要正确,以保护通畅。若 出现堵塞时要选择合适的液体疏通或报告医生,必要时拔管。 3、及时观察并记录有无血性液体流出,检查引流装置,负压设定是否正确。 4、引流管要保持一定的长度,避免牵拉造成管口疼痛及滑脱,对燥动不 安的患者设专人守护或加于约束;更换时动作要轻稳、熟练。 5、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引流袋(瓶)的护理相关知识宣教。

引流袋更换流程(精选收藏)

项 目 更换引流袋 目的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量,防止患者发生管道逆行感染。 评估1、患者一般情况,有无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留置T管的患者,查看全身皮肤巩膜情况,询问饮食情况 2、核对标识,观察患者引流管刻度、固定情况 3、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折叠、受压或牵拽,引流是否有效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5、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渗液,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6、患者和家属对管道知识的知晓度和合作程度 准备护士: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患者:仰卧位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 用物:卷尺、血管钳、弯盘、引流袋、无菌纱布、治疗巾、碘伏棉签、量杯、手消液

流程1.备齐用物到床边。 2.核对患者,解释目的,拉隔帘. 3.洗手。 4.铺治疗巾,打开新的引流袋,检查其完好性,放在治疗巾上。 5.取弯盘放在治疗巾旁。 6.血管钳夹闭引流管。 7.消毒引流管连接处,由接口为中心,螺旋形向上和向下消毒引流管两遍。 8.用无菌纱布捏住引流管连接处,脱开接口. 9.消毒引流管管口,由内向外,接上新的引流袋,保证连接紧密。 10.松开血管钳,挤压引流管(由近端向远端),确保引流通畅。 11.固定引流管道,保证足够的活动长度. 12.洗手,书写更换日期。 13.清理用物,整理床单元,撤隔帘. 14.向病人进行管道知识宣教,防止管道滑脱. 15.终末处理。 注意1、操作中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定时挤

事项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引流袋需每日更换。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根据医嘱抬高引流,有利于胆汁回输.并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每日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并在管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引流袋更换流程 708区2016.04修订·····谢阅。。。。。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 并发症处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安抚病人通知医生对需要重新置管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 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 (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 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 安抚病人 通知医生 对需要重新置管者 遵医嘱 做好术前准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 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 (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5)如引流不畅,可遵医嘱行负压脉冲式冲洗,或用0.9%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冲洗后尽量将冲洗液抽出,以免感染,冲洗过程中注意冲洗液温度及流速,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处理流程:检查引流管放置是否合理嘱患者更换体位规范挤捏引流管如引流无效遵医嘱用负压脉冲式冲洗处理同时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观察引流袋内引流量、色、质及全身情况变化记录。 3、管路逆行感染 发生原因:(1)引流袋的位置不当,引流液倒流逆行感染。 (2)管路衔接处连接不紧有缝隙,引起渗漏,导致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3)更换引流装置未能严格无菌操作。 临床表现:(1)引流袋的位置不可高于引流口平面,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 (2)保证整个引流管路处于无菌密闭状态。 (3)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采取半坐卧位引流袋位置摆放合适保持引流通畅遵医嘱对症处理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及抗感染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更换引流袋的护理

(一)目的:更换引流袋技术 1、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3、观察引流夜的量、颜色、性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袋的位置低于引流口平面,引流袋可一周更换 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时需每天换)。 2、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需每天记录,发现异 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脱出。 5、冬天注意保暖。 (三)操作方法: 项 目 实施要点 操作准备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治疗车、医嘱执行单、洗手液、卵圆钳1把、手套2副、消毒剂、棉签、无菌纱布、治疗巾、引流袋、标签、污物桶、污物框、必要时备屏风 病人:根据病人病情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 环境:清洁、安静、舒适,便于操作 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后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2、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 3、根据病人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暴露引流管连接部和伤口,评估引流管周围伤口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4、洗手,戴手套,取治疗巾铺于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部下方,折叠引流管,用卵圆钳夹闭引流管远端,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观察引流袋液的量,将引流袋置于污物桶内,脱手套,翻转包裹引流袋头端 5、洗手,检查引流袋及无菌纱布的有效期,外包装是否完好,打开无菌纱布放于治疗车上,戴手套,检查并打开无菌棉签,用两根棉签分两次消毒,一根环形消毒引流管管口,另一根由引流管管口向远端环形消毒5cm左右,待干 6、取出引流袋,取无菌纱布用无菌面包裹已消毒的引流管,连接新的引流袋,松开卵圆钳,妥善固定于床旁并检查引流是否通畅 7、整理用物,脱手套,洗手 8、标签注明更换时间,贴于引流袋上 9、整理床单元,协助取舒适体位 10、洗手,再次查对,作记录 11、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观察患者无异常后离开 (四)评价: 1、消毒方法正确,严格无菌操作 2、引流管通畅 3、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4、

引流袋更换原则

引流袋更换原则 导读:腹部外科手术一般术后需放置各种引流管,目的是引流腹盆腔的渗液及残留的血液,引流管多数使用弹性好的医用乳胶管,下端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引流袋主要用于尿失禁患者、手术昏迷病人及行动不便者收集尿液或与其它器械配合用于伤口引流液的收集。 目前有一种抗逆流的引流袋,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放逆流设计,这种引流袋内置抗返流阀装置,可防止尿液返流,有效避免逆行感染几率,采用扣合式排放阀,单手操作,简便卫生。引流袋弹性导管,抗扭结,确保尿液畅通无阻,无纺布背衬,柔软,舒适,保护皮肤,耐用和环保。九生元新特药房专家为您详解:引流袋的护理原则。 引流袋更换的护理原则: 1、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一旦脱出,要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按引流管得放置目的、位置给予不同体位,保持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 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的效果等。 6、及时发现及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7、标识清晰。有两根或连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 8、掌握好拔管时间及拔管指征。 9、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等的护理。

引流袋更换

引流管更换 目的: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量,防止患者发生管道逆行感染。 评估: 1.患者一般情况,有无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留置T管的患者,查看全身皮肤巩膜情况,询问饮食情况 2、核对标识,观察患者引流管刻度、固定情况 3、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折叠、受压或牵拽,引流是否有效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5.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渗液,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6、患者和家属对管道知识的知晓度和合作程度 准备: 护士: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患者:仰卧位 环境:清洁,温度适宜 用物:卷尺、血管钳、弯盘、引流袋、无菌纱布、治疗巾、碘伏棉签、量杯、手消液 告知 引流目的、更换引流袋的目的、必要的护理配合及自我观察技巧 维护有效引流的意义及方法 操作 1.备齐用物到床边。 2.核对患者,解释目的,拉隔帘。 3.洗手。 4.铺治疗巾,打开新的引流袋,检查其完好性,放在治疗巾上。 5.取弯盘放在治疗巾旁。 6.血管钳夹闭引流管。 7.用无菌纱布捏住引流管连接处,脱开接口。 8.消毒引流管连接处,由接口为中心,螺旋形由上向下消毒引流管两遍,接上新的引流袋,保证连接紧密。 9.松开血管钳,挤压引流管(由近端向远端),确保引流通畅。 10.固定引流管道,保证足够的活动长度。 11.洗手,书写更换日期。 12.清理用物,整理床单元,撤隔帘。 13.向病人进行管道知识宣教,防止管道滑脱。 14.终末处理。 注意事项 1、操作中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引流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引流袋需每周

六统一更换。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防止逆行感染。并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每日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更换引流袋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评分标准 1、医嘱、患者姓名、床号 2、引流种类,引流管留置的时间22未核对不给分,不全面酌情扣分评估10分 1、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意识和合作能力 2、留置引流的目的,时间及引流的位置和种类 3、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及流速,是否通畅 4、术部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5、患者/家属对引流管知识的知晓度2222 21、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全面酌情扣分 2、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和不合作者未予适当约束酌情扣分 3、引流液异常或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未报告酌情扣分 4、未按引流目的设置引流袋/瓶放置高度酌情扣分告知6分 1、引流目的,更换引流袋/瓶目的,必要的护理配合及自我观察的技巧、注意事项 2、维持引流的意义及方法3 31、未告知不给分,不全面酌情扣分 2、解释指导不到位酌情扣2~3分准备10分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环境:符合无菌操作,保护隐私及保暖

3、用物:引流袋/瓶、消毒用品、无齿血管钳、必要时备换药物品等 4、患者:取舒适体位,保护隐私323 21、准备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引流袋、消毒用品过期扣3~5分实施50分 1、暴露引流管与引流袋/瓶连接处 2、引流管下铺治疗巾,置弯盘 3、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近端 4、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瓶接头 5、由内向外消毒引流管管口及外周 6、将新的引流袋/瓶与引流管相接 7、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情况,确认引流通畅 8、固定引流袋/瓶 9、撤治疗巾、弯盘,整理床单位,调整至利于引流的体位 10、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465105554 31、未夹紧引流管,引流液污染衣、被、床单酌情扣2~3分 2、消毒不严格,污染引流管管口酌情扣3~5分 3、连接处不牢固酌情扣2~3分 4、固定引流袋位置不当酌情扣3~5分 5、引流液有返流扣3~5分 6、健康教育不恰当酌情扣1~3分观察与记录10分 1、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切口或引流口周围皮肤情况等

更换引流袋技术

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护理目标】操作工程无漏液、无污染。引流管固定委托,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操作流程】

【操作重点步骤】 1、核对医嘱,手术记录,了解引流目的、引流管的种类。 2、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合作能力,引流目的及引流情况,对引流管相关知识的 了解程度。 3、告知患者/家属引流管的名称、更换引流袋/瓶的目的、必要的护理配合等。 4、严格无菌操作。分离、消毒、连接引流管与引流袋或瓶接头方法正确,防止管道污染引 起逆行感染等并发症 5、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按引流情况设置引流管高度。 6、观察记录引流液的状态、颜色、量和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等。 7、有两根或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逐个更换,更换时无连接错误。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操作过程顺利,无漏液、无污染,患者无痛苦。 3、引流管固定稳妥,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 【护理原则】 1、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一旦脱出,要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按引流管得放置目的、位置给予不同体位,保持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 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的效果等 6、及时发现及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1)感染。预防处理:防止引流液发生逆流,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严防感染。 (2)引流不通畅。预防处理: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若有阻塞可用注射器回抽,但禁止擅自冲洗。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 7、标识清晰。有两根或连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1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 项目评分细则分 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 分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 进功能锻炼。10 做不到扣5 分 实施要点70 分评 估 10 分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未做不得 分,完成不 好酌情扣 分 操作 前准 备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 复、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一项不合 格、差物 品、放置不 合理扣一 分 操 作 流 程 40 分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未做不得 分,完成不 好酌情扣 分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 良情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 行感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每缺一项 扣2分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操评分标准日期: 考核者: 项目评分细则分 值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进 功能锻炼。 10 实施要点70 分评 估 10 分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操作 前准 备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复、 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操 作 流 程 40 分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良情 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行感 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