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鄠邑先生

户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解放以来,户县的文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挤入全国文化强县行列。尤其是近年,文化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一批批民间艺人和民间文物得到保护。农民画作,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重阳圣地,碑石林立;草堂佛寺,“烟雾”世传;化羊庙会,香火缭绕。

流传在户县民间当中的“签诗”,虽然并非户县主流历史文化遗产,也不是所有的寺院宫庙都存在。仅就民间保留下来的“灵签”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签系。

一种是国内民间流传最广泛的《关帝灵签》,如县城东关的迎福寺、清凉山寺庙、石井的大悲寺等;一种是《吕祖决疑灵签》,存在于户县南街的总城隍庙、东街的华佗庙里面;还有经典的《吕祖神签》,存在于祖庵重阳宫三祖堂;颇有特色的是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共有一百二十首签。签簿留传的时间已经久远,深受当地百姓的青睐。

蕴藏在签诗当中的民间信仰不可小觑。以户县终南山麓的化羊庙现存《东岳大帝灵签》为例,来了解一下签诗在民间的认同度。

一、化羊庙及其民间信仰

(上图:2013年修复后的五岳殿)

化羊庙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因位于秦岭北麓终南山脚的化羊峪口而得名。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依水相傍;南靠将军山,呈

凤凰盘卧之势;站高北眺,百里秦川尽收眼底。明代学者户县籍王九思赞辞“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挂于古庙山门,而当时王九思同去游览的明代诗人何思明也留诗曰:名邑今重过,终南第一游;山中白雪唱,天上彩云流。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时霄汉吕,十载卧林丘。

据说,化羊庙始建于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统二年(1910)先后七次重修,文革后至今又历经整修,其中的东岳献殿明显彰显出了元代建筑风格。献殿前矗保存有元代石碑一通,立于明景泰三年的《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一通,以及《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一通。化羊庙大殿内,中间供奉的是专执人间生死的泰山神东岳大帝,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右边配享的是宋朝户县庞光籍“关中第一状元”杨砺。从这点可以看出,当地民间在崇拜神灵的同时,对文化的祈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底蕴。

相传,宋真宗赵恒乏嗣无子,受状元杨砺奏荐,向东岳大帝祈祷求告,果得一子,于是真宗恩赐“东岳天齐仁圣帝”,悬金字牌匾于庙中。因匾有“圣旨”二字,据说麻雀从来不曾敢栖其上。在民间,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定期举行两次民俗古庙会,每次十天左右时间。游客和善男信女峰涌而至、云集庙区,高峰时达万之有余。诗曰:纸香烟袅化羊庙,商贾演艺人声噪;朝山拜佛问神签,妇孺老翁不见少。

据时年九十一岁的化东村崔俊岳介绍:一九八五年到二零零四年,在他管理化羊庙十九年当中,灵签曾风靡一时。解签的老师不胜枚举,如:二付村的弋克甲,化西村的方俊玉和杜恒儒,化中村的崔中标等,他们通晓签诗易理。弋克甲解之深邃,方俊玉解断之分明,为时人赞誉。大凡进庙之人,多为问签而来。

二、化羊庙《灵签》版本追溯。

化羊庙现存签簿有《东岳大帝灵签》和《药王签》两种。药王签又分《男科》、《女科》两簿。《东岳大帝灵签》共一百二十签,《药王签》两簿各一百签。由于历史之悠远,加之经文革洗劫,庙中许多档案丢失,无法考究准确的年代,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东岳大帝灵签》并非近代所作。崔俊岳老人介绍说,打从他记事起,就知道化羊庙有化羊签。具体哪朝哪代,讲不清楚,前人传说至少为明代所传,亦或更早。

(上图:化羊庙的药王签有男、女两簿)

笔者是一九八七年夏,最初见到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签簿。直到一九九三年五月,偶得化西村《关帝签谱》收藏。《关帝签谱》系杜恒儒先生一九八八年夏手抄本,参照《东岳大帝灵签》而来。后经同事方俊玉老师出面,索取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签簿底本进行对照。除封面、夹页以外,《关帝签谱》将“解曰”、“圣意”等签辞做了一些简化。本人校对时做了补记,补抄了其中缺少的两页签题、目录,抄写了该签簿一九七九年写的前言,补齐了全部内容。

当时的《东岳大帝灵签》签簿版本,乃崔鼎丰先生介绍,陈鼎汉学抄于一九七九年八月。其中前言部分标注了很多缺字符号,据说,崔鼎丰先生所介绍的是文革当中保留下来的化羊庙签簿,里面有许多看不清楚,无法识别的字。

一九九三年庙里根据解签需要,分抄了五、六本签簿,崔谦文老先生现存的就是当年的誊写本。

方俊玉先生使用过的简装本,是后来庙里印制的签辞活页装订成册的。方先生多年任教高中,通晓签诗典故,也曾参与过签诗的修订,签簿批注特别认真。

(上图)方俊玉老师使用过的简装本

三、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

《东岳大帝灵签》,一共有一百二十签。签文由“签题”、“诗句”、“解曰”、“圣意”四部分构成。签题按“签序”、“故事”、“吉格”排列。与《关帝灵签》大致相同。其中上上签30支,上中签21支、中上签20支,中平签23支,下签26支。传说化羊庙的签很灵,大概是抽取上签的概率多些,求签的人总图有个好心情吧。

咋看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第一签,如是《关帝灵签》:“第一签凌霄殿玉帝宴群仙上上”

巍巍独步向云天,玉殿仙官第一班;

富贵荣华天付汝,福如东海寿如山。

解曰:巍巍独步,奔向云间。身登玉殿,位列仙班。

富贵荣华,天付与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圣意:占此签,百事顺。见贵吉,名利遂。讼得理,病即愈。

行人至,失物还,婚事成,运亨通。

第二签之后,签辞则不同了,如:“第二签汉朱买臣负薪读书上上”

莫叹负薪为伙计,买臣五十方荣贵;

青灯黄卷费辛勤,一旦功名登及第。

解曰:买臣虽贫,其志不卑;风云际会,名有其时;

见贵得吉,莫叹富迟;一旦时至,方遂心愿。

圣意:占此签,功名晚。先贫苦,后荣显。谋财名,且待时。

问行人,后即至。讼得理,病迟愈。

如是签题故事与诗句完全对应一致,其它签系实在罕见,实为本签一大亮点。

部分签条或与别的签系签辞相同,或个别字有差异,如:“第十八签披羊裘严子陵富春江钓鱼中上”

君今庚年未亨通,且向江头作钓翁;

玉兔重生庆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

这支签与《玄天上帝灵签》第十三签、《关帝灵签》第013签“乙丙姜太公钓鱼”完全相同。又如:“第三签宋梁灏八十中状元上中”

机谋用尽心先懒,惆怅功名何太晚;

一声雷响动乾坤,惊觉十年沉睡眼。

诗句源于《断易金鉴》乾为天 (乾上乾下)分类占断:功名“机谋用尽人心懒,惆怅功名何太晚,一声雷震动乾坤,惊觉十年沉悔眼。当见贵人提拔之兆。”故事则与《观音灵签》47签“梁灏登科”相同,乃取大器晚成或者好消息会较晚到来之意。

《东岳大帝灵签》一百二十签中,绝大多数签辞,与其它签系都没有雷同或相似的诗句,读者不妨参看附录中的“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仔细辨析。

化羊庙的《东岳大帝灵签》并非是拼凑产生出来的,签题中的典故名称与整个签辞文风一体,足以说明此为一正传的签系。已知西安“西五台寺庙”和青海西宁扎麻隆凤凰山“九天玄女宫”的签诗与此相同,其它的尚不可而知。

四、化羊庙《药王签》

国内民间相传的药王签有不少,但如此分男科、女科的却不多见,符合孙思邈倡导的男女分科之主见。签中所列药方,均为中草药验方,与药王是否有关或出自何人之作无法考证,但确信应属医道之士施慧予民间的善举。

化羊庙中的药王殿,现取名为“历代名医纪念堂”。除了供奉以华佗为代表的历代药王诸神外,院内还树立有两通药王文碑。

北面立的一通是《医祖碑》,为张厚墉等人一九九六年六月合资撰立,刻有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及部分验方;南面一通则是著名中医学家、西安肾病医院院长邵霞玲大夫,一九九二年出资修缮药王殿时,立碑文书祖传医本孙思邈之《海上方》。

邵院长祖辈行医,其父邵维翰乃为户县民间神话了的传奇人物,户县九华山药王庙塑有九位民间信奉神像,邵维翰像为其中之一。《户县志》中亦有邵氏一门三人入志。

(上图:1992年邵霞岭修缮化羊庙药王殿立碑)

附:终南山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

二〇一五年八月

终南山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

第一签凌霄殿玉帝宴群仙上上

诗曰:巍巍独步向云天,玉殿仙官第一班;富贵荣华天付汝,福如东海寿如山。

解曰:巍巍独步,奔向云间;身登玉殿,位列仙班;

富贵荣华,天付与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圣意:见贵吉,名利遂。讼得理,病即愈。行人至,失物还,婚事成。运亨通,百事顺。

词解:玉皇大帝在凌霄殿内大宴群仙。有功成名就之意。

第二签汉朱买臣负薪读书上上

诗曰:莫叹负薪为伙计,买臣五十方荣贵;青灯黄卷费辛勤,一旦功名登及第。

解曰:买臣虽贫,其志不卑;风云际会,名有其时;

见贵得吉,莫叹富迟;一旦时至,方遂心愿。

圣意:占此签,先贫苦,后荣显。谋财名,且待时。

问行人,后即至。讼得理,病迟愈。

故事:汉朝名臣姓朱买臣,字翁子,会稽郡人氏。家贫未遇,夫妻二口住于陋巷蓬门,砍柴卖钱度日。卖柴凭人估值,不争价钱。其妻出门汲水,见群儿嬉笑买臣,深以为耻,其妻后去。五十岁时,汉武帝求贤,拜为会稽太守。另见《黄大仙灵签》第七十四签。

第三签宋梁灏八十中状元上中

诗曰:机谋用尽心先懒,惆怅功名何太晚;一声雷响动乾坤,惊觉十年沉睡眼。

解曰:功名晚成,名利分限,后必成就。大器晚成或者好消息较晚到来之意。

圣意:官职位,后方成。失物归,行人动,病患愈。婚姻事,后必成。

故事:参见《观音灵签》47签“梁灏登科”,此处从略。

(※《三字经》所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

第四签渭水河文王访吕望中上

诗曰:时未来时宜守常,一朝运至自荣昌;功名莫怨成幕迟,吕望垂丝佐武王。(※上中时未来时且常守, 一朝运至自荣昌 ,功名莫怨成迟暮,吕望垂丝佐武王)

解曰:时运未来,且宜守常;一朝运至,自然吉昌;莫怨迟幕,待时而动。

圣意:意事完成,求官待兴,婚事后成,运行迟吉,病患速回,失物必有,官事必胜,经商兴隆。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十三签、《观音灵签》第八十九签。

第五签宋吕正蒙寒窑受困中中

诗曰:蜂蝶纷纷戏落花,春光已暮慢咨嗟;峰南山外千岭秀,特托忧心伴月斜。

解曰:蜂蝶花落,春光已暮,喜中藏悲,岭南山外,忧悲交处,事莫妄动。

圣意:求功名,不随意。商利少,行人困,喜中悲,病慢悠,官司危。

故事:参看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2.【吕正蒙受困】,此处从略。

第六签晋石崇因斗富而造祸中下

诗曰:季伦财富缘天赋,锦帐曾张五十里;一朝丧失岂偶然,只因击碎珊瑚树。

解曰:锦帐铺张,设五十里,财富皆空,祸患所至。

圣意:先富有,后皆空,问远行,不吉利,病患忧,失物迷,行未至,宜藏匿。

故事:晋武帝的时候,城阴太守石崇,伐吴有功,被官封安阳卿候,乃至荆州刺史。他大肆敛取不义之财,财业豊积、室宇宏丽、庖膳穷水陆之珍,与王恺以奢靡相尚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且为官不仁,不可一世,后以珍珠十斛买得一名叫绿珠的美女,藏于富丽堂皇的金谷别墅。被赵王伦窥见,欲得绿珠乃以计陷害崇。结果,崇被判死罪,绿珠也坠楼而死,庞大的财产也被全部充公。古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或参看本书第三章“古装戏剧情.(七)黄香莲歌仔戏《绿珠楼》”。

第七签马周遇唐太宗上上

诗曰:金藏靼柜自扬辉,面上生光映两眉;笑指枯杨枝又发,闲言闲语不须疑。(※金藏韫匮自杨辉,面上生光映两眉,笑指枯杨枝又发,闲言闲语不须疑。)

解曰:面上生光,喜在眉间。有若枯杨,春逢再芳。

是非消散,无须怀疑。门户吉昌,百事大吉。

这首诗歌是说金子藏在柜子都会发光,脸上发光映照着眉毛,笑着手指枯枝上又发芽的杨柳,比喻一个人很自信,很淡定.

圣意:百事顺,病患愈,失物有,讼事解,行人归,出门顺,吉神佑,百事昌。

故事:参看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4、【唐太宗三请马周】,此处从略。

第八签复汉室光武中兴中上

诗曰:谁折芙蓉插垅陆,岂知枯木又生荣;退出人口以添进,先破家财后却成。

解曰:芙蓉秋时,必然枯朽;逢春再芳,产业后成。

圣意:人口出,又增添,家财破,后却成。业后兴,行人归.

失物有,婚姻成。讼宜和,病即愈,求财有,百事顺。

故事: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曾颁布6道释放奴婢诏令。建武十一年,连下三次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光武帝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第九签晋刘琨闻鸡起舞上上

诗曰:刘琨舞剑闻鸡鸣,祖狄击楫誓大江;志气若能有如此;终为大用镇边疆。

解曰:起舞壮志,祖狄投江;击楫设誓,爱国志士;丈夫有为,本当如是。

圣意:问国事,抗敌伪。自誓愿,先出头。行人至,病患愈。婚称情,财利多。

故事:刘太尉刘琨,自幼性格豁达坦荡、轻财好侠,常散谷帛救济贫困之人,深得人们尊重。发奋博览群书,通古晓今,怀有大志。二十多岁时,与祖逖同为“司州主簿(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两人室友,经常促膝夜谈。有一天,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对琨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却以为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每天鸡叫就起床练剑,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这段“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

第十签:汉疏广知机散尽家财上中

诗曰:疏广知机散尽金,终朝谈笑会知音;人生贵在识时务,得意浓时莫纵心。

解曰:疏广疏受,知机散金,终朝谈笑,会聚知心.

人心得意,当戒其淫,常恐有失,功莫纵心。

圣意:家财失,病后愈,失物无,畏顺利,识时务,自小心,莫大意。

故事:西汉名臣疏广,从小好学,精于《论语》、《春秋》。本始元年初,汉宣帝征其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封为太子太傅。功成名就后主动引退,辞官退休回到家乡。每天让家人陈设食具,摆上酒食,邀请族人老友宾客一起分享皇帝的恩赐,终老一生。

第十一签兰田种玉雍伯多缘上中

诗曰:迎门喜气自光辉,一对鸳鸯水上飞;必遇连亲人举得,不须轻信石边皮。(※门迎喜色正光辉,一对鸳鸯水上飞,必须亲人来保举,桃之妖妖咏于归。)

解曰:一门喜事,门户生辉。鸳鸯戏水,两两成双。婚姻合和,连心主张。

圣意:婚姻利,即可就,喜迎门,病无灾,失物有,讼得理,百事顺。

故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同样也指女子未婚先孕。

第十二签:汉贾谊不遇于文帝下下

诗曰:栋梁摧折忌伤悲,国器贤才不遇时;走失人财防避紧,又招口舌小人欺。

解曰:贤才失位,必自伤悲。未遇其时,目下灾非。忌有口舌,小人相欺。

圣意:问家事,多失散,防走失,行人阻,求财无,讼则凶,病不愈,且守旧。

故事: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虽然上“治安策”主张削弱诸侯势力有功,但因个人性格使然,连汉文帝这种明君也难以容纳,终未得重用。命运如此,是其一生的注解。

第十六签: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上中

诗曰:得失荣枯各有时,半成欢笑半成悲;腊前三白呈祥瑞,再看(伫看)来年秀两奇。

解曰:得失有时,半成欢笑,半成悲哀,丰稔之兆,偏宜作种,瑞麦两奇。

圣意:名利遂,婚事顺,病患愈,耕作丰,商利多,时运通,凡诸事,达吉祥。

词解:飘飞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瑞雪是年岁丰收的预兆;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

编者注:签题出自古文“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第十七签郭令公征西封王爵上上

诗曰:风行地上两情和,指望观瞻事若何,金帛满箱终富贵,急须出面莫蹉跎。

解曰:风行地上,两相合美。事理顺和,金帛满箱。

终身富贵,捷音相报。急急行动,莫要迟慢。

(※风行地上两情和美金帛满箱终身富贵谋事皆新公讼得理远行大吉凡是如意。)

圣意:诸事顺,名利至,行人归,婚事合,出门吉,病人愈,讼得理,失物还。(※见官顺占身荣求财遂孕双生远行吉婚姻成病易好公讼平交易就利行人)

故事:郭令公,即郭子仪(697-781),唐朝中期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为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指挥平叛,屡立奇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

第十八签披羊裘严子陵富春江钓鱼中上

(※玄天上帝灵千,第十三千关帝灵签解签第013→十三签→乙丙→姜太公钓鱼)诗曰:君今庚年未亨通,且向江头作钓翁;玉兔重生应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

解曰:命运未通,切向江头,曾作钓翁。日月逢卯,人皆仰望,独称英雄。

圣意:宜守旧,可退藏,待时至,自我荣,莫妄求,行人归,病患愈,婚后成,失物还。

故事: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黄老道家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世称“严子”。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遂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

第十九签处囊脱颖毛遂自荐上上

诗曰:重山自有亨通路,目下何须议短长;出外贵人相接引,金藏沙里自生光。

解曰:有路亨通,贵人顺和。动则相逢,财路丰富。

金藏沙里,自生光明。宜其主动,奋力向前。

圣意:宜向前,百事顺,出外吉,贵人扶,病人安,婚姻成,行人还,福利丰。

故事:成语“毛遂自荐”,此处从略。

第二十签李林甫口蜜腹剑中下

诗曰:溪鱼早觉垂钓钩,人事须防笑里刀;宽处紧行窄处缓,休叫平地起风波。

解曰:面善心恶,笑里藏刀。宽处宜紧,窄处宜缓。

事要小心,不可匆忙。及时防危,可免风波。

圣意:宜详细,防事故,防奸诈,行人阻,讼难解,婚口舌,经商骗,失物无。

故事:唐朝,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故成语“口蜜腹剑”。

第三十六签伍子胥吹箫乞食下下

诗曰:金鸡玉兔逐时忧,出入须防二尾牛;只是经营千倍利,谁知财禄遂时收。

解曰:金鸡玉兔,卯酉日月。牛防二尾,须防一失。

经营财禄,旋收为吉。凡事要诚,始终如一。

圣意:占此签,须谨慎。防盗贼,宜小心。勿慌张,要谦虚。求财少,莫劳心。二八月,防失脱。行人来,忌恼聒。若问病,求医药。待时至,始顺合。险境过,自超脱。

故事:伍员又名伍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其父兄是朝廷重要官员,他们被楚平王杀死后,伍员和太子健的儿子胜,趁夜逃走。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第三十七签卢思德唾面自干中上

诗曰:有志何苦计较多,来来去去喜调和;虽然利禄多生路,曾奈乌鸦飞畔过。(※有志何劳计较多,来来往往喜调和,虽然利禄随身至,争来乌鸦耳畔过)

解曰:有志营谋,徒劳计较。命运未通,恐生阻挠。

虽有财源,事尤不足。乌鸦本凶,荣中有辱。

圣意:宜忍辱,宜退让,学宽宏,福无边。孕生男,莫远行,财禄有,宜自守。

故事:唐时卢思德在城内居住,弟弟卢思敬在城外坐官。后来思敬辞官,兄咎起因,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思德曰:“未也,洁之,是邂其怒,正自干耳”。意思时人要气量宏大,和为贵。

第三十八签伐暴救民汤武革命上中

诗曰:革故鼎新好立权,携持谋望意超然;成家至正皆运通,何虑前程事不发。

解曰:革故鼎新,自立权谋。携持事务,皆得自由。

家道通泰,事业优游。春夏未到,快顺三秋。

圣意:占此签,革旧弊。求财少,更改吉。求官遂,失可觅。孕生男,病邪吉。讼不成,行人喜。婚姻成,时运来。

故事: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史记·穰侯列传》:“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九十八签,此处从略。

第四十八签陶渊明赏菊东篱上中

诗曰:为人本务心成实,做事何须更饰非;等到春光依旧到,故年花发去年枝。

解曰: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作事诚实,自然利亨。

巧言饰非,祸害必增。待时而动,依旧光荣。

圣意:占此签,人贵诚,勿饰非,勿学奸,待时动,作事吉,有收成,勤为本,好经营,讼宜解,病减轻,行人至,财禄增,宜见贵,顺不行,君子吉,小人凶。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三十九签,此处从略。

第四十九签徐庶走马荐诸葛中上

诗曰:曾说攀龙原有分,谁知未遇自成难;若逢鸡鼠兼牛日,此事因人为荐明。

解曰:攀龙附凤,亲近贵人。未遇贵人,独立难成。

鸡鼠兼牛,得年月日。因人发明,事始得成。

圣意:占此签,有荐举,贵接引,有聘请,居要职,际遇隆。求官爵,须借力。婚待媒,病易好。鸡鼠牛,时运至。凡营谋,多辅助。讼不成,孕生男。要保举,有升迁。

故事:参看《黄大仙灵签》第二十六签,此处从略。

第五十签刘皇叔马跃潭溪中平

诗曰:事到凶处能获吉,身临危境可平安;喜看腊尽春天到,满园花开舒展眉。

解曰:事到凶处,不见其凶。身临危境,不见其危。

腊去春来,时运通泰。满园花开,心旷神怡。

圣意:占此签,凶中吉。危中安,婚宜晚,孕生吉,行无信,财禄鲜,病无妨。

故事:刘备反对刘表夫人企图立自己生子嗣的阴谋,蔡氏怀恨在心,派刘瑁到襄阳去杀刘备,将东北南三门重兵把守,欲将刘备陷于西门外的襄江,刘备马跃丈高,腾空而过。当蔡瑁到时,已无法追赶。

第五十一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上中

诗曰:浮云漠漠满晴空,散尽浮云日更红,半醉梦魂人日醒,满怀心事不言衷。

解曰:浮云漠漠,岂能蔽日。须臾(yú)云散,依旧红光。

如人醉酒,酒醒故如。心中有事,与谁告诉。

圣意:占此签,大功成。享安宁,乐田园。占家宅,行人归。婚姻成,财可得。病求医,孕生子。失物在,讼和平。宜退守,凡事吉。

故事:五代后周时,世宗崩,子恭帝立,仅数岁。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政变获得成功。(成语故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七十签伍子胥遭屈死吴下下

诗曰:子胥空负鞭尸明,范蠡知机泛五湖;世态兴亡古今事,戒君靡不有其初。

解曰:子胥鞭尸,其名不忠。范蠡泛湖,知机远凶。

世态炎凉,自取其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圣意:占此签,功成后,即退隐。大明哲,善保身。归田园,乐自然。求官职,取功名,占婚姻,问远行,知机变,事可成。戒终吉,慎始勤。忌苟且,莫因循。忌功高,以镇主。辞兵权,解职印。

故事:夫差继位吴王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第七十一签时来风送滕王阁中上

诗曰:风行地上拂云天,烟霭沉沉顿朗然;万事待时方可进,人生富贵得长年。

解曰:风行地上,直拂云天。烟霭沉沉,散即朗然。

万事待时,自得周全。人生富贵,福寿长绵。

圣意:占此签,时运来,百福臻,千祥集。求官职,占行人,问婚姻,皆可成。病即愈,家宅宁,利不空,财禄有。寻失物,在家中。

故事:参看本书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9.【风送滕王阁】,此处从略。

第七十二签韩信兴萧何败萧何中下

诗曰:营谋事务如开井,穿凿成功得水盛;但恐瓦罐遭绠断,几番成败事难讼。

解曰:营谋事务,如开一井。穿凿成功,方见水盛。

但恐汲水,瓦罐索断。成败多事,且宜缓成。

圣意:成于人,败于人。谗言语,实可畏。占家庭,谋为事,问商贾,及远行,皆未利,忌斗争,病可疗,婚不成,问耕种,少收成。

故事:参看本书第三章“签诗故事详述十一则. 1【汉初三杰】”,此处从略。

第七十三签卜子夏鹑衣百结中平

诗曰:安贫生涯未是贫,田园耕作逐时生;客星原没功名分,只合终身埋钓滨。

解曰:人生一世,安分为先。营谋生业,耕作田园。

客星犯帝,足茹帝腹。终身不仕,埋没水滨。

圣意:人生世,安本分,守贫业,坐江滨,垂钓钩,明淡泊,乐自然,田园乐,好耕耘,广布种,好收成,坐贾吉,行人吉,公讼解,病亦轻,求钓当,忘劳形,知足好,贫为宝,巢洗耳,辞帝座。

故事:卜子夏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子夏的生活较为清寒,但为人却“甚短于财”,“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故事: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被费无忌所诬陷。楚平王担心伍奢两个儿子报仇,拿伍奢作为人质,假意召兄弟俩来解脱伍奢。伍子胥接到父亲信后,识破其中阴谋,连夜逃走。伍奢听说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

第八十八签唐裴度出将入相上上

诗曰:仕宦已堪居将相,声业应得并萧曹;更行阴德存方寸,勋业增荣禄寿高。

解曰:仕宦将相,莫要贪婪。声名并望,萧何曹参。

多行阴德,府中潭潭。功勋显赫,政化周南。

圣意:占此签,百事昌。济人急,扶人危。良相能,宰佐才。求官职,有进迁。三公位,勋业荣。捆戴归,广阴功。占家宅,财谷丰。官事散,喜相逢。病即愈,行人至。问军情,得胜利。大吉祥。

故事:裴度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第八十九签商高宗梦帝赍子良弼上上

诗曰:九鼎原来是国珍,调和五味更为新;盐梅今遇调羹手,何虑王侯不近亲。

解曰:国有宝鼎,为国之珍。调和五味,美而且新。

盐梅调羹,如君用臣。王侯贵客,亦可相亲。

圣意:占此签,大吉祥。得贤才,遇良佐。做国事,有股肱(gōng 足和手),际遇隆。天地赐,卜吉兆。渴贵人,得青眼。问功名,有升迁。求商业,得人助。占病患,二日轻。占农田,大有收。占六甲,诞生男。万事通,大吉祥。

故事:商史上记:商高宗初即帝位,在谅暗之时,恭默不言,想那治天下的道理,于是至诚感动天地。一日梦见上帝赐他一个辅佐他的忠臣,醒来使人画影图形,遍地访求。一个叫做傅说的人与画上的人一般模样,在那里筑墙。召他来讲论治道,果然是个贤人,于是用他做宰相。命他说:“你朝夕在我左右进纳善言,以辅我之德。当开露你的心,不可隐讳,灌溉我的心,使有生发。”傅说既承高宗之命,统领百官,劝高宗从谏、好学、法祖、宪天。高宗能用其言,遂为商家中兴之主。

第九十签三往有莘成汤聘伊尹上中

诗曰:事势浑如一局棋,未分黑白有谁知;莫教一日逢仙客,怎肯饶他一着迟。

解曰:目前事势,如一盘棋。胜负未分,无人可知。

一朝相遇,仙客来时。争先一着,不可饶迟。

故事:参看《关帝灵签》第八签,此处从略。

第九十一签周遇吉失守代州城下下

诗曰:一牛二尾不周全,财破须防事不完;过来破田方有气,更逢寅卯是根源。

解曰:牛生二尾,分明一失。丧德丧时,更防啾唧(jiū jī鸟语)。

过了破田,直待丑日。再逢寅卯,做事方吉。

圣意:占此签,孤主危。虽有力,难久守。占家宅,多散失。求财物,防走失。见贵官,众魔困。问婚姻,费精神。问疾病,忌丑日。占行人,恐无音。逢寅卯,事一心。问军情,多不利。

故事:明大将,因镇压张献忠起义军,官升至山西总兵,镇守代州城。后来被李自成起义军赶出代州城,大战于宁武关,周遇吉战败被杀。

第九十二签祖德盛一门三进士上中

诗曰:自入新年气象新,奇花先折名占魁;门前贺客频频到,名利成全虎兔宜。

解曰:自如新年,百事和谐。奇花先折,名占为魁。

贺客来到,喜庆满怀。日逢寅卯,得意满怀。

占此签,福时至。喜重重,吉祥至。百禄荷,攀月桂。登魁首,见贵吉。求财多。若征战,奏捷报。问婚姻,天缘巧。病自愈,不服药。利行人,讼得理。事如意,祖德厚。兰桂生,子孙盛。

故事:古装戏《三进士》剧情梗概。这出戏讲的是明代山西平阳书生张文达,借贷同乡富户常、周二家盘费,进京赶考,留妻孙淑琳与二子(长子朱砂贯、次子孔凤缨)在原郡。张文达多次落第,久困京华十余年。其间常、周二家上门讨债,孙氏无钱还债,常家、周家抢去二子,抵还债务。平阳遭荒旱,孙淑琳孤苦无依,上京寻夫,病困洛阳,为还欠下的五两店饭银子,卖身入知府常天保家中为奴,因做八珍汤不合常妻口味遭责打,又误收通判周子卿寿礼被常妻痛殴。孙淑琳往周府退礼时,被周妻问出身世隐情,孙淑琳不知,原来周子卿正是次子孔凤缨,而常天保就是长子朱砂贯。周子卿被妻子告知,到常府认母,常天保怕失体面,拒不认母。二人争执至巡抚处辩理,谁知巡抚正是久困京华、终登龙虎榜的进士张文达!孙淑琳将事情原委述说一遍,张文达痛责常天保,常妻羞惭无地自容。一家终得团圆。

第九十三签大劫临头急报佛脚求救下下

诗曰:霭霭朦朦月无光,喜中必定有灾殃;忧愁致使精神困,急把炉香叩上苍。

解曰:霭霭朦朦,未见分晓。喜处生悲,灾殃不少。

精神困倦,昏迷之状。急急焚香,求神保佑。

圣意:占此签,百事逆。挽灾难,须向善。早回头,报佛脚。求保佑,定平安。病昏沉,行无音。贵人怒,天降灾。占失物,无处觅。求财物,多不利。孕妇难,婚不成。占田禾,少收成。口舌侵。

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事事都主张以慈悲为怀,就连犯死罪的人也可以尽量免除一死,于是才朝廷上便作了一个规定,凡是犯了死罪要被杀头的人,只要走进寺庙,抱住佛脚真心实意地忏悔,并且把头发剃光,留下来当和尚,就可免罪,不再追究。

第一百零一签秦穆公逐霸西戎上上

诗曰:八百秦川路坦平,行人已自渐登程;不必烦恼多难苦,目下时闻报喜声。

解曰:秦川八百,路皆坦平。行人无事,已自登程。

不必多忧,百事康宁。时闻喜声,雀噪门庭。

圣意:占此签,喜相逢。百事顺,行人至。病人安,脱危险。履(lǚ)坦途,孕福男。财多有,贵人顺。讼宜缓,好谋望。时尚至,年谷丰。兵士宁,国际隆。家宅宁。

故事:春秋时期,西戎主赤班联合诸戎叛秦,秦穆公打败西戎,其他诸戎皆顺秦穆公。

第一百零二签念故交苏秦激友中上

诗曰:谋为事务好当先,莫使因循信分缘;自是贵人青目顾,是非一任小人言。

解曰:谋为事务,好自当先。莫使因循,信其分缘(缘分)。

贵人青目,照顾无边,休信小人,是非之言。

圣意:占此签,主大吉。谋为事务,(贵人青眼。逆来顺受,励志艰辛。成人之美。)贵人顺。行人至,病即愈。喜事谐,宜作公。好求财,六甲男。商贾事,利甚丰。功名事,有荣迁。问军情,有捷音。

故事:古装戏《激友》系秦腔传统剧《和氏璧》本戏中之一折。苏秦、张仪同窗学艺,情谊笃厚。二人入秦献策,秦王秉纳张仪之策而抛弃苏秦。张见苏未中选,弃秦王所封之官而与苏一同逃走,苏回家继续深造。后官居赵国丞相,张仪闻之大喜,去赵见苏,以为苏会隆重接待,谁料苏见张后十分冷漠。张不知苏故意傲慢待他之用意,竟然负气出走。后来苏又助张赴秦,张终为秦所重用,“连横”之计乃成。

第一百零三签刘先主白帝城托孤中上

诗曰:托付于人不须疑,田园丰稔不用疑;扬鞭归去东风里,一路扬花点客衣。

解曰:托付于人,不必疑惑。田园丰稔,广收栗米。

东风归去,宜其鞭策。柳絮沾衣,雅称行客。

圣意:占此签,大吉祥。百事昌,谋事成,托人吉,耕作事,广栗麦,求官职,有接引,出行人,得利多,占亲事,婚姻成,军情事,得好音,风雨顺。

故事: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第一百零四签杨仪悲老年之不逢中下

诗曰:年来做事叹徘徊,反复多端又失财;是是非非来又去,且守谨守可无灾。

解曰:命蹇(jian)时乖,作事徘徊。必多复来,尚虑失时。

面是背非,人去复来。自宜觉悟,方免祸灾。

圣意:占此签,求财少,行人至,讼辞亏,名破裂,病作福,产生子,田禾歉,雨水缺,但自守,得安宁,婚不谐。

故事:杨仪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随亮出军汉中后,迁长史,加绥德将军。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第一百一十三签妙庄王香山还愿上上

诗曰:欲访高人心上疑,见时喜笑正当时;求谋利益交成就,更向神明作祈祷。

解曰:欲访高人,不须疑惑。不见笑颜,有事必说。

自然成就,立事果决。心上祈祷,完在次日。

圣意:占此签,主吉祥。见贵心,喜无忧。问远事,神保佑。若求财,利自丰。婚可成,全家宁。风雨和,年谷好。

故事:京剧剧目《观音得道》剧情。兴隆国妙庄王求子,生三公主妙善。妙善自幼诵佛,庄王欲为选婿,妙善竟出宫入山修炼,庄王怒,贬使浇花,妙善仍坚持,庄王绞杀之;达摩救之复活,引至白雀寺修行。庄王闻知,又遣兵烧寺。后庄王思子成病,妙善自香山化身小童,告需亲人手眼可治,而庄王亲族皆不肯,妙善乃舍手眼治愈庄王。庄王至香山还愿,妙善游地狱,成正果,庄王悔悟皈依,佛祖封妙善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其二姊为文殊、普贤。

第一百二十签东岳大帝威灵显著,昭报人间至诚祈祷上上

诗曰:神灵赫赫显威灵,占此签来百事宜;至诚来祷心灵应,人间祸福暗先知。

解曰:神灵感应,赫赫昭著。喜得此签,百事宜占。

至诚叩祷,必有灵验。人间祸福,暗身先知。

圣意:占此签,神保佑,无边富,摇神签,知吉凶,示善恶,祸福事,先自知,后求神,感百通,婚姻事,顺可成,田丰收。

词解: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等。在汉族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出生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成为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

此签完整版收于鄠邑先生编著的《签诗解读》一书。

工本费35.00元

qq:13610888

中西“龙俗”差异及原因

中西“龙俗”差异及原因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西方的“龙俗”进行了简要描述,指出了东西方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龙俗,即东方的崇龙习俗和西方的屠龙习俗;随后具体分析了中西方两种不同龙俗的起源,指出“毒蛇禁忌”是东西方龙俗的共同起源,并以此为基础对两种不同龙俗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龙俗崇龙习俗屠龙习俗毒蛇禁忌 一、中西龙俗 “龙俗”,顾名思义就是关于龙的态度和习俗。这种习俗中西方都有,然而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在中国,人们对龙可谓是情有独钟,“龙凤呈祥”、“龙马精神”、“卧虎藏龙”……恐怕很难找出几个带“龙”字的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中国人崇龙众所周知:在国人的眼中,龙是百虫之长,能驱毒虫;龙是水神,可利万民;龙是“瑞兽”,保四方平安。逢年过节喜欢舞龙灯,赛龙舟。中国人更是喜欢以“龙”自居,自己的国家是“龙”,自己的民族是“龙”,对自己也自豪得称为“龙的传人”。难怪我国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感言“龙和凤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1]的确,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龙习俗”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民族特色的方面之一。 然而在西方,龙却远没有在中国样的“风光”,西方人所持的是屠龙习俗。他们将龙看作是邪恶、黑暗、守财奴的象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异己力量,必须将其铲除。“屠龙习俗”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丑化龙的形象,将龙描述为面目狰狞的蛇怪。这从各国词典对龙的解释中可见一斑:《英汉辞海》(1990)中将龙定义为“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一般被描绘成怪异的有翅和鳞的蛇或蜥蜴,头具有盔冠,爪强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2002)对龙的解释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吐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这与我国《现代汉语词典》(1996)中的解释“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差别很大。二是非常崇拜征服龙的英雄。西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希腊神话中的勇敢夺取“金羊毛”的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斩杀九头巨龙许德拉的神话,以及被奉为英格兰、葡萄牙和南斯拉夫保护神的屠龙英雄圣乔治的英雄事迹等都描写了屠龙英雄,反映了人们对屠龙英雄的热爱。 二、中西龙俗的起源 如上所述,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神灵,而在西方却成了恶魔。为什么东西方龙俗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对中西龙俗的起源做一些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对两种习俗的起源和发展作一下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论和认识。

西方的龙文化揭秘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西方的龙文化揭秘,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龙在中西方人眼中的文化完全不同,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指的是一种能够升云起雨,神秘莫测的神兽。而在西方,dragon被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因此龙在西方属于邪恶的动物。那么,中西方的龙文化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呢?下面的文章就为您全面阐述。 西方的龙文化 西方的龙有着虚幻和事实的两种。但是西方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源于现实,那就是说唯物主义比较严重,所以西方的龙是现代恐龙部分的延伸,乃至于意义也是如此。而且西方圣经中将龙作为了一种怪兽,所以西方很大意义上对圣经的依赖,导致了西方思想对龙的批判。我看到西方人对中国龙也进行了宣传片,将中国的龙按照我们历史上的描写和他们的想法,做出来了一个纪录片,当然,西方人的描写很现实,把龙描写成了一个真实的怪兽。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长相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却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在中国,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

坐骑,《礼记·礼运篇》中,龙被称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在中国,龙的历史源远流长。1987年在河南省淄 阳发掘了一处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 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人称“中华第一龙”。内蒙古还出土过一个样子很漂亮的玉龙,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形似牛”,龙的样子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动物。这样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人说这来源于鳄鱼,还有人说这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许多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东方的龙,通常显得仁慈友善,恶龙的比例小于善龙。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是一种神兽,带给人们雨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 摘要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现如今,龙文化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人也因身为“龙的传人”而骄傲。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一个致力于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人都要对中国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代表,是撒旦的化身。尤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人对于龙形象的误解。但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多,使得西方人对于中国龙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变化,通过对于文学甚至电影中龙形象的了解,对于西方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文从东西方龙的起源、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入手,对东西方龙文化进行对比。加强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讨。 关键词:龙;起源;形象;象征意义

Abstract Up an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hinese dragon which penetrate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has become a cul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cohesion. And nowadays, dragon culture is 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what`s more,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proud ly proclaim themselves “the offspring of the dragon”. On the contrary, dragon in western cultu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vil and the incarnation of Satan. What`s worse, westerner thinks that defeating the dragon is their mission. However, due to the prom o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se interactions give western people opportunities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images of Chinese dragon. With the time goes by, Chinese people also have new recognition of western dragon through literature and movie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 from their origins, images and symbolic meaning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dragon cultures. Key words: Dragon;Origin;Image;Symbolic Meaning

中西方龙文化的不同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首先,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的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只要涉及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就进入了比较研究的领域。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一项研究是不是属 于比较文学最基本的标准 其次,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意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一个必备的特性,它把各种跨越性的文学现象放在世界文学的平台上,用一种国际的眼光来分析分析他们之间的 关系。 再者,在四个“跨”中,除跨学科外,其余三跨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民族文学一般都是以民族语言为媒介所以跨民族的文学往往同事就是跨语言的。但是一种语言为多个民族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语言的使用范围有时要大于民族的范围,所以跨民族与跨语言又并不相等。 然后,跨文化指跨越文化体系,跨文化不仅意味着超越民族文化,更意味着超越文化体系。跨民族的文学本身已经包含跨文化的意义,是直指研究对象的研究视角,但是跨民族与跨文化还是有区别的。 中西龙文化的不同 摘要:中西方“龙”文化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龙的起源、

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但中西方龙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里,龙的价值都在于给以人们一个永恒的崇拜和追求对象:对力、对水、对火、对天空的向往,对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类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 关键词:龙;起源;象征意义;衍生意义 一引言 中国有数千年的龙文化,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促进跨文化交流,人们开始对中西方龙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二“龙”的起源不同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出现了被我们称为“龙”的形象。从西周开始成熟的龙纹已经出现,汉代起则被一步步神化、加工,并逐渐固定形象,元以后更确定了标准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目前,学术界对西方“屠龙习俗”的起源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从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看中西方龙文化差异

从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看中西方龙文化差异 人说,想象最为可怕,它既无边无界,又可无中生有。就如,这世上本没有龙,描绘的人多了,想象力赋予它出神入化的形象与传说,于是在言传之中羽化成仙,众人皆宁可信其有。龙,作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图腾,作为古代传说灵异神物中的万兽之首,作为中国历代帝王的象征,其中高度凝聚着中华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2012,生肖之龙,十二年一轮回,运从龙始。 1.中西方龙之起源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中:从文字资料看,最古的书如《诗经》、《周易》、《庄子》、《山海经》等书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最早的字典《说文》已收入“龙”字并做了解释。龙的观念和形象当出现在这些资料产生之前,也即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人民日报》1987 年12 月12 日记者陆轲报道:“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第45 号墓中发现蚌壳堆塑飞龙一条。这座墓是夏朝时期的墓,据考证距今约有6000 年。”据此可知,龙的产生当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再往前溯,已无据可考。西:《圣经》写于公元前10 世纪,其中有数处说到龙。那么,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在古希腊,荷马史诗成于公元前9 到8 世纪。其传说时期当在古希腊文学时期,即公元前2000 年到1000 年。神话中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欧贝德—埃利都文化期大约在公元前4300—3500 年。此前,也是原始社会时期。据此,我们可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产生在大约相同的时期。 2.中西方龙之词典定义 中: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 西:dragon,一种人们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像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蛇尾,嘴能喷火。 3.中西方龙之形象差异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中:从中国五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至今,龙的形象以及记载文献不计其数,但总结来说,中国的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除此之外,还应加上嘴似鳄,鬣似马,尾似鱼。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据资料考察,中国的龙身原形起源于蛇,因此身形较为细长。中国的龙还有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的说法。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他皇族和下臣穿“蟒袍”。西:如今西方通称的龙,形象均来自波斯、希伯莱、希腊、北欧神话,样子像巨大的蜥或鳄鱼,四只脚,一对蝙蝠般的翅膀,有时颈和背上长刺,头上有尖锐的角,贪婪邪恶,会喷火,血有毒等。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西方的龙通常有四只脚,前两只的作用跟人类的手臂一样,在与两臂平行的地方通常有一对翅膀;它们还有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和上面有鳞片、硬皮,或是长毛的长颈子,不过四肢都有又尖又利的爪子,有些龙则从颈部到背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锐的刺做防护,而且通常都有尖角以及骨板所构成的防护性头冠。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4.中西方龙之民俗历史 中:①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舞龙灯。 ②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

中西龙文化差异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ragon Image i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 2013.湖南师范大学英本一班周才贵 Abstract:This thesis firstly compares the dragon culture and its historical process respectively in western and eastern countries, then gets the conclusion, although they are both the fake things that come from imagination, but they aren’t(are not )equal. They are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origination, images and the duties in legends, their symbolized meanings are also different. The dragon in China stands for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symbols, its cultural content is to some extent from the western dragon. The Chinese dragon is the symbol of mysterious and auspicious. It also stands for the empire right. However, in western countries, dragon stands for greedy and evil;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e souls that have been dead under the sword of the heroes. Just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eople find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and taking use of the image of dragon.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world, the Chinese dragon are directly translated into “Dragon”, which c aused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dragon to be affected, thus, to discuss and research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e dragon play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world while analyzing its effect on their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life and well master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 will have people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other culture. This thesis, just start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ation together with dragon’s imagine and individualism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of dragon. Keywords:dragon image cultural difference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在没有此研究之前,人们很容易的把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等同起来,认为是种动物。但是真的是小一样。西方屠龙历史悠久。在西方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驯龙高手》里就讲到了屠龙,和以龙为坐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希卡普的维京少年,他住在博克岛,对抗巨龙是家常便饭。这个少年的思想很前卫他另类的幽默感也小能讨好他的村落的村民和大家长。他参加了屠龙训练营,他就觉得这是他证明自己是个屠龙高手的机会。但是当他遇到并结交了一只受伤的龙,他的人生就完全改变,而原本是希卡普证明自己的机会,却成为改变整个部落的未来的机会。可见,在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人人都想杀死它。西方dragon 是一种可怕的怪物,它有长长的尖爪,巨大的翅膀,会游泳会喷火,脾气暴躁。龙代表了丑陋的黑暗势力,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人们向往的是光明。而在中国,龙是神兽,它能呼风唤雨,无所小能。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里,中国民问有四海龙土,在《西游记》中也曾

经提过。即东海龙土、南海龙土、西海龙土、北海龙土。它能上天入海,能管降雨,为干涸的土地带来雨水。它是权威的神圣的象征,在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带有龙图腾的东西,百姓用是要杀头的。而龙的矫健,高高在天,是人们膜拜的对象。它有神力,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安宁。在中西方文化里面,我们简单的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对等起来是小可取的,会让人们产生文化上的误会。事实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并小是同一种龙。中国龙是美好的为人们带来祥和的吉祥神物。 而西方dragon却是丑陋黑暗势力的化身,它能飞越万里,能喷火,咬死人类。人们希望战胜它,差异巨大。西方龙有很多种类,有黑龙耐萨里奥,红龙阿莱克斯塔萨,绿龙伊瑟拉,黄龙诺兹多姆。它西方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邪恶的使者。古希腊传说中,金苹果果园的仙女靠着一条龙的帮助,守护着苹果园里面的金苹果。圣乔治屠龙传说中,一只龙霸占了一个异教徒城镇,那些城镇居民送上绵羊甚至是自己的同胞来安抚它,城主的女儿被选为牺牲品之一,正当她等着怪兽来解决自己的时候,圣乔治来了,自然,圣乔之把龙给杀了,拯救了陷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结果原来信安拉的城镇居民改成了信上帝。本文通过把

中西方龙文化的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4616664.html, 中西方龙文化的对比浅析 作者:周倩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 摘要:龙文化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文化,长久地存在于中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 完善。中西方文化所涉及到的龙,可谓都是存在于想象中且带有传奇色彩的动物,虽然都称之为龙,但由于生存环境、民族意识和风俗信仰的不同而注入其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认识和理解双方不同的龙文化有利于我们在文化上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本文旨在 分析对比两者的异同之处,从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起源和发展来探索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 关键词:龙;龙文化;形象;起源;象征意义;中西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17-02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的形象,体现了多民族自远古流传下来的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它历经了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三皇五帝时代,从奴隶社会直至封建社会的终结,时间长达六千年。可以说,龙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得到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尊敬。 龙的崇拜最初是原始人将龙尊奉为氏族图腾,它们各自主宰一方,为人类抵挡无法抗拒的灾难,掌控世间命运。夏朝,龙被镶嵌在国君佩戴的绿松石青铜牌饰上,从此被赋予了高贵地位和权利。春秋战国时龙的形象发生了演变,头上生出双角、身体生出四肢,成为既能腾云驾雾、遨游水中,又能奔跑如飞的神兽。至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史称“河蛟之子”,这一故事对后世平民出身的君王颇有影响,表示“龙种”非凡,命中注定坐龙庭,正式确定了龙是至高至尊的皇权象征。东汉时龙是东方之神东王公的坐驾,从此,龙又成了上天保佑的象征。汉代以后,龙被皇家垄断起来,正式成为皇帝的标志。唐宋以至明清,历代朝廷为了树立帝王至高至尊的地位,巩固皇权,对龙的依赖日益加剧,从皇宫建筑到皇帝的衣、食、住、行,处处可见龙的形象。不仅中原皇帝如此,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纷纷仿效,以此表示自己也是真龙天子。元世祖忽必烈对龙的垄断越发严格,明令龙纹为皇家专享,市街商店不得织造或贩卖有日月龙凤纹的缎匹,违者除没收其缎匹外,还将痛行治罪。此外,还明令平民百姓从居住房屋、车舆到日用器皿一律不得用龙凤纹。明清两朝从皇帝到皇后的朝服多饰团龙纹,龙袍为皇帝专用,袍上饰有五爪龙。此后五爪龙纳入宫廷的重要礼制,使真龙天子的象征更加明确、细化。龙的形象是鳄首獠牙,鹿角耸起,蟒身腾绕,鳞甲鲜明,四肢舞动,从海水江崖中腾空而起的水中神圣,龙的地位最终上升为守护江山的象征。皇宫建筑的装饰纹样,上有蟠龙藻井,下有云龙石陛,前有蟠龙金柱,后有云龙屏障。朝廷举行大典时,用龙椅、龙案祭祀昊天上帝。总之,是与皇帝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在皇帝自我神化的过程中,龙也随之成为中国神圣至尊的象征。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村落的兴衰。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以此求雨。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这些关于龙的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 在中国神话里,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在宋代,古人明确提出了一个龙的形象: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到了当代,龙的形象可塑性更强,在卡通、电影中扮演着不同的角

经典译文赏析:中西文化中的龙(中英对照)

经典译文赏析:中西文化中的龙(中英对照) IF you are asked to name some national emblems of China, the dragon will probably be one of the famous images that pop into your head. We Chinese often consider ourselves "the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It is not unfamiliar to you that your parents hope that you "may become the dragon". 假如有人问你,哪些东西能够代表中国,龙可能会是浮现在你脑海里的一个答案。我们中国人经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且你也知道父母都“望子成龙”。 As a mythical creature, the dragon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ly, dragons are considered to govern rainfall. They have the power to decide where and when the rain falls. In addition, the dragon is a symbol of imperial power. The emperors thought they were real dragons and the sons of the heaven. 做为一个神秘的生物,龙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认为龙是主管降雨的神。他们有权力决定下雨的时间和地点。而且,龙还是皇权的象征。皇帝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 While Chinese believe dragons bring prosperity and good fortune, the creature is regarded differently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Bible, dragons represent the devil and they trick the world. "Western people usually see dragons as cold-blooded reptiles, like snakes," said Jonathan Haagen, copy editor for the Teens. "They are cruel killers, breathing fire and capturing women." He added that people think of dragons as being dishonest because of their forked tongues. 中国人认为龙会带来繁荣和好运,而西方人并不认同这点。在圣经里,龙是邪恶势力的代表,经常给世界捣乱。《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编辑乔纳森·哈根说:“西方人通常将龙视为和蛇一样的冷血爬虫。他们是残忍的杀人魔鬼,能够喷火,还掠取妇女”。他还补充说,龙有叉形的舌头,所以人们认为龙不诚实。 More often than not, dragons in Western literature are presented as monsters against which the hero must battle. It is a common tale for a mediaeval knight to kill a dragon and save a princess and her country from its evil. Even the popular boy wizard Harry Potter has to battle a deadly dragon and get back a golden egg from its nest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在很多情况下,西方文学把龙描写成为英雄要铲除的怪物。一个司空见惯的传说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杀死了龙,拯救了公主和她的国家。甚至在著名的小说《哈里波特和火焰杯》里,小巫师哈里·波特也要打败一条凶恶的龙,从它的巢穴里抢回金蛋。

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

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 摘要:中西方都存在龙的形象,中国龙与西方龙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形象、象征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却泾渭分明。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龙的形象进行比较的方法,阐述了两者的差异,论证了产生差异的根源。得出了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卑不亢地秉持一份民族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 促进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龙形象;中西方;差异;根源;他者 一 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 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汉语文化中是最尊贵的超自然生物形象之一, 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中,有关龙的图案和传说可以一直上溯至遥远的古代。关于龙的形貌,其原形有多种说法,许慎《说文解字》讲“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儿潜渊”,《辞源》说, 龙是“四灵”之一,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为鳞虫之长。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汉语的“龙”概念意义上是: 龙是一种“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能“登天”能“潜渊”,人可骑可驭的温驯动物。[1] 中国龙是经过八千多年的发展, 融合了自然现象和多种动物的特征, 从最初的物象之龙发展到动物之龙再到图腾之龙, 最后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的形象突出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先民驾驭自然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生机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和谐综合的文化理念。[2] 西方文化中的龙形象与中国龙大相径庭,它以毒蛇形象为主, 在此基础上还综合了其他种种令人产生恐怖感、厌恶感的动物特征, 如鳄鱼、蜥蜴、蝙蝠、癞蛤蟆等等, 不一而足。有的居住深海;有沉睡于火山;有的狡诈;有的怪模怪样。在西方, 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西方龙的身影已经出现, 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就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Dragon源自表示看守之义的希腊语。在西方传说中, dragon是替魔鬼看守财宝的凶悍怪物, 长有三颗头,会喷火。有些西方学者认为龙是人类对史前文化的记忆遗存。西方的龙一般是蛇身狮爪,身上披着鳞片, 嘴里喷着火,双翅或四翅,头部基本上属于爬行类动物, 如蜥蜴、鳄鱼和蛇。所以西方的龙可能是爬行动物的化身, 但有些地区龙也用狮头或猫头。[3] 与中国对龙崇拜相反, 龙在西方古代文化中极不受人欢迎。龙在《圣经》中是以基督教的最大敌人撒旦的化身出现,[4]在基督教长久的精神统治中, 必然被丑化、恶化, 所以龙在后世看来也就成了恶的化身龙是神话中的怪兽, 是个由许多种动物的部分肢体拼成的丑八怪。人们都厌恶它, 龙基本上是暴力和邪恶的标志。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比较

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班级:2011级汉硕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任课教师:韩鉴堂 姓名:赵晓青 学号:1111110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具有代表中华精神意义的事物中,龙的地位尤为彰显。中国人敬龙,爱龙,把龙奉为图腾,在许多事物上将龙作为装饰,用来表示福祉。中国有数千年的龙文化,海内外数亿中国同胞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将中国文化称为“龙的文化”。九州大地上,“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称为中国文化的凝聚和沉积,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传人”无疑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并且为每个人喜欢,随着世界越来越小,对龙的这样的特殊感情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内,龙是最多并最引起注目的饰物,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促进跨文化交际,人们开始对中西方龙文化进行比对,很多人都认为而这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它们都是没有考证的传说之物,体积庞大,都能飞翔,能力无边,都是想象中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又都在文化中长久的保存下来。但事实上,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Dragon一词与龙的对译正如phoenix与凤凰的强行对译,这样的强行对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笔者试图从中西方文化中dragon和龙的不同起源和发展背景,探索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和意义。 一、中国龙 一)龙的形象 关于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月螭(chi)龙。”宋人罗愿的《尔雅翼·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辞海》解释“龙”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龙有角、脚,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变幻莫测。”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龙的形象集合了鱼、鳄、鹿、驼、兔、蛇、鹰、虎、牛等动物的典型特征,综合了飞禽走兽,爬虫游鱼等各种动物的器官,并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富有艺术特点的一种形象。龙的每一个形象特征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祥瑞的。我们所说的龙的起源,其实就是龙的集合过程,就是起自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与原始宗教和巫术活动息息相关,更是图腾崇拜的结果。“图腾”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在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者其他象征神圣的东西,这一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标志,这就是“图腾”。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存在过图腾崇拜现象,比如埃及的图腾是猫,泰国的图腾是象,自然,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龙(蛇)本是某个部落的图腾,后来这个部落煎饼了以马、鬣(lie)、鹿、鱼等为图腾的部落,就是蛇的躯体上再加上被兼并者图腾的某个部分,于是就形成了复合式的龙图腾。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二)龙的文化 1、祥瑞的代表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发展国家,在农业发展中,水就扮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是以,龙就成了祥瑞的化身,能够为大地带了丰足的雨水,帮助人们进行农业发展,在许多传说中,龙是以龙王降水的形象出现的,例如《西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